胸腰椎不稳定骨折Ⅰ期前后路手术效果观察论文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 目的] 讨经前路 手术治疗胸腰段 不稳 定性骨折 病人的 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 法] [ 探 方 回顾 16例胸腰 0
段 不稳 定 性 骨 折 采 用前 路 减 压 、 骨 、p t 植 Z l e内固 定 治 疗 的病 人 进 行 围手 术期 心 理 护 理 、 前 准备 、 后 体 位 a 术 术
维普资讯
・
l ・ 0
F AM I Y L NURS c mb r 2 0 1 5 No 1 B E De e e , 0 7 Vo . . 2
的一对一的导乐服务 , 进行 舒适按 摩 , 热情 支持 , 密 切的产程跟踪 , 及时发现产程 中存在 的问题并纠正 ,
年 1 2月对 16例胸腰 段不稳 定骨 折的病 人行 前路 0 减压 、 骨 、 植 内固定 , 疗效满 意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
定阶段 的椎管血管 , 露伤椎及 上下各 一个 正常椎 显 体侧前方 , 将损伤椎 中后 3 4骨质 、 / 突入椎管 内的骨
块及上下椎 间盘切 除, 达上下椎的终板 , 后达后纵韧 带, 椎管必须完全减压 , 将受压 的椎体 复位撑开 至正
位 :3 0 4 山西 省 大 同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 070 ,
护使 产妇 心理压力减轻 , 自然分娩信 ,u , 自 对 C] 强 使 J
然分娩率 大大提高 。 参考文献 :
( 收稿 日期 :0 7 1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一l —0 ) ( 本文编辑 郭海瑞 )
前 路 手 术 治 疗 胸 腰 段 不 稳 定 性 骨 折 的 围手 术 期 护 理
例; 年龄 1 7岁 ~5 1岁 , 平均 3 . ; 伤原 因 : 5 2岁 致 高 处坠伤 3 , 通伤 3 , 9例 交 7例 重物砸 伤 2 例 , 炸伤 1 爆 9 , 例 全部 为 新 鲜骨 折 。受 伤部 位 T15例 , 13 1 ,26 r 例 , 13例 , 2 L4 2例 , 合并或不合并有脊髓损 伤。所 有病例术前 经 X线 片 、 T或 MR 检 查确 诊 , 伤 C I 受 到手术时间 2 4h至 1 , 4d平均 3 . 。 2 2h 12 手术方式 . 手术在全身麻 醉下进行 , 控制低 血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56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王长勇(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3100)【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 4月我院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70例,随机分为常规后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5例)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观察组(35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给予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前后联合入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9.56.01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外力直接或间接损伤,必须给予患者第一时间的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1]。
本文选取我院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70例,观察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0.74±4.18)岁,交通事故14例,暴力性外伤10例,高处坠落伤1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5岁, 平均(41.55±4.27)岁,交通事故15例,暴力性外伤 11例,高处坠落伤9例。
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给予全麻,对照组进行后路手术,常规后正中切口,将伤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暴露出来,在上、下椎体内放置椎弓根钉,彻底切除骨折塌陷的椎板骨折或脱位绞索的关节突关节等,然后松解神经根及硬脊膜,利用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撑开复位,矫正相关脊柱序列,然后止血。
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疗效

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体前缘高度、体后缘高度。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胸腰段脊椎骨折; 后外侧植骨;治疗效果引言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大,道路上的汽车密度越来越大,使得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高楼耸立,许多高楼坠楼的时间层出不穷,事故的发生难免会有人身伤亡的发生[1],在交通事故当中骨折的发生率极高,许多情况下会导致胸腰椎骨折的脱位,对患者的脊柱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使得脊柱的稳定受到伤害,采用传统的手术解剖方式治疗会对患者神经功能形成较大威胁,强制性解剖会使神经功能受到不可恢复的创伤,近些年逐渐兴起许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对经椎弓根进行内复位固定[2],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近些年来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在医疗界内赢得良好的口碑,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能够发挥两种手术的各项优点,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岁至54岁,平均年龄为(29.32±2.39)岁。
胸腰椎爆裂骨折保守治疗与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胸腰椎爆裂骨折保守治疗与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7-12-11T15:31:56.1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作者:张海江李培[导读] 现阶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且极具危重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新疆省独山子区 833699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0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JOA评分、Cobb角、椎管侵占率、椎体后高和椎体前高等临床指标。
结果:试验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JOA评分、椎管侵占率、Cobb角、椎体后高和椎体前高分别为(26.57±1.53)分、(6.81±3.58)%、(9.53±2.62)°、(30.53±1.21)mm、(28.33±1.39)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后路手术治疗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保守治疗;后路手术;疗效对比现阶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且极具危重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本次对我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集齐我院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遵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
其中,试验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为(47.38±4.66)岁。
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47.46±4.54)岁。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_植入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2013年1月第20卷第2期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蒋荣辉 袁 耀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骨折,常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但术后容易出现脊柱后凸畸形、丢失椎体高度、内固定失败等情况。
植骨重建可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以往植骨材料常用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但自体骨易导致损伤和不良反应,同种异体骨具有较高失败率。
应用新工艺制作而成的复合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活性和相容性均良好,在组织工程和骨修复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
我院应用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两组。
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3岁,平均(35.5±3.9)岁。
骨折部位:L113例(46.4%),L22例(7.1%),T112例(7.1%),T1211例(39.3%)。
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34.1±4.7)岁。
骨折部位:L115例(53.6%),L23例(10.7%),T111例(3.6%),T129例(32.1%)。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只应用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
治疗组应用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复合骨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麻醉后取俯卧位,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判断伤椎部位,围绕伤椎作一后正中切口,将两侧骶棘肌剥离,然后将关节突、伤椎和附近椎体的椎板显露出来。
应用人字嵴定位椎弓根钉进针点,于伤椎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装上连接棒,将复位椎体轴向撑开。
一侧连接棒卸下后于伤椎椎弓根部位作一小孔,椎体中伸入刮匙作撬拨复位后充分植入复合骨(四川国纳有限公司,型号n-HA/PA66),将椎弓根螺钉植入伤椎同时安装连接棒;另外一侧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和次序。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治疗论文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特点。
方法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例,共23个椎体。
积极术前准备、治疗合并症,术中严密监测、防范并发症,术后监护及个体化功能锻炼。
结果全组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1-3d内疼痛全部消失,少量骨水泥向椎旁侧方软组织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2例,无其他并发症,疗效显著。
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对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极具重要。
[关键词] 骨质疏松;并发症;围手术期治疗[中图分类号] r68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73-0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日渐增多且大都是高龄老人。
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伴发全身疾病增多,对手术耐受性降低,风险加大,因此,围手术期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本组从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共18例(23个椎体),由于重视围手术期治疗,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4例,女1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4例,年龄66-90(76.4±2.8)岁。
骨折部位:t11-l3,共23个椎体,单椎体15例,双椎体2例,四椎体1例,3例为陈旧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原位新样骨折。
致伤原因为跌伤或轻微暴力。
伤后有腰背痛,局部叩痛,无脊髓损伤征象。
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检查确认有新鲜骨折迹象。
无手术禁忌证。
入院时合并骨盆骨折、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1例,高血压、右腓骨骨折1例,糖尿病1例,慢支肺气肿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术前检查存在的问题,积极治疗内外科合并症。
全身情况较差者应予支持、纠正贫血、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1]。
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对于提升MHD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透析相关不良反应有积极应用价值。考虑其可能的原因是:常规血液透析时,透析膜与血液接触可激活体内补体、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氧自由基,刺激机体的凝血系统,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炎症、凝血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此外,常规透析无法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可能导致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潴留,而MHD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长期能量消耗下可引起肌痛、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而HFD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好,拥有更好的水分及溶质清除效率,能明显改善MHD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反应,同时维持钙磷代谢平衡,从而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综上所述,HFD联合HP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微炎症反应,维持钙磷代谢平衡,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减少透析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NagyE,MahmoudM,El-KannishyG,etal.Impactofmal-nutritionon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patientsonmain-tenancehemodialysis[J]TherApherDial,2021,25(4):467-474.
[2] 刘玲,李铭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免疫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5):642-645.
[3] ChiXG,MaZ,ZhangWB,etal.Effectsofhigh-fluxhemodi-alysiscombinedwithlevocarnitineonvascularcalcification,microinflammation,hepcidin,andmalnutritionofelderlypa-tientsonmaintenancehemodialysis[J]AnnPalliatMed,
2021,10(3):3286-3298.[4] 李京,王怡,李霞.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钙磷和脂质代谢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0,49(9):1409-1412.
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
方法:50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以及三平面治疗的方法,对骨折椎体进行减压复位固定,随访观察他们的手术结果。
结果:全部患者的治疗绝大部分取得较佳的效果,49名患者减压充分,其中46名患者的脊椎柱稳定性恢复良好。
结论:运用手术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明显,患者的骨折处得到很好地减压复位,受损的神经功能也得到修复。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65-01工矿建筑企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胸腰椎骨折。
而在所有的胸腰椎骨折病例中,胸腰椎爆裂骨折则相对较为常见。
据统计,发生在胸腰段的骨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是爆裂骨折。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往往伴随着脊髓神经损伤,再加上骨折带来的腰背畸形和疼痛,造成了较高的致残率,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也给现代的骨科医生带来难题。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就要给受伤的脊椎解剖、复位以及减压,重新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从而修复脊髓的功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病例资料。
本组共统计胸腰椎爆裂患者50名,其中包括39名男患者,11名女患者。
这50名患者的年龄大致在集中在17岁到50五岁之间。
导致他们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原因主要是从高处坠落以及发生车祸。
50个病历均是在正规检查下被确立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1.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特征。
从50名患者的病理特征来看,胸腰椎爆裂骨折主要表现为:患者脊椎中柱受累,爆裂性的脊柱前中柱,缺失支撑功能,造成后脊柱的稳定性降低甚至消失;骨折片突入椎管挤压椎管,损伤马尾神经及脊髓。
在临床上,脊柱失去稳定性的定义是脊柱在正常人生理载荷下表现出变形、神经损伤以及不正常运动,并同时伴随有疼痛的感觉。
医学骨科界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这一问题的意见还不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Ⅰ期前后路手术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i期前后路手术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前后路i期手术,先用luque棒将脊柱复位;再进行侧前方的减压,以方便脊椎间的植骨;最后用钢板进行内固定[1]。
结果:5例患者在手术前呈现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是a、a、b、b、b,他们在进行了i期前后路手术之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是d、d、d、e、e。
结论:对于胸腰椎三柱都骨折或损伤的患者,尽快在前期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尽最大量使患者恢复脊柱的排列,增强脊柱的稳定,消除了变形的脊柱对神经带来的压迫,使神经得以恢复。
关键词: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前后路手术;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68-01
1983年denis提出了三柱分类概念,提出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的完整,而并非决定于后方韧带复合结构。
三主分类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
凡是中柱损伤的患者都属于不稳定性骨折[2]。
自此脊椎骨折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大幅的改善,我国在近几年的医学发展中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5月一共接治了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了i期前后路手术,通过对术后疗效的观察,5名患者均恢复良好。
1方法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是高空坠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
5例患者在手术前呈现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是a、a、b、b、b级。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先从患者的脊椎后路切开,使用luque
棒将脊椎固定和复位,然后进行侧前方的减压,将已经断裂的椎骨及软骨取出,露出骨面。
选取同侧的髂骨,将其处理成骨块,注入髂骨使之融合。
手术中根据患者脊椎骨的损伤情况,分别使用普通的“l”形钢板和“z-plate”钢板进行固定。
在手术结束后要放入引流管,检查患者是否感染,对有常规性感染的进行治疗。
手术时间在6~7小时左右,患者出血量每人1800~2000ml之间,为患者输血每人1000~1500ml。
2结果
患者在我院住院的平均时间为35天,我院对术后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到18个月的随访,患者的髂骨植入处均融合良好,固定处稳定,没有松动的迹象,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达到d、d、d、e、e级。
3讨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科技技术也随之提高。
在医学领域里,由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人们开始发现,因脊椎骨折所带来的神经压迫是在硬脊膜的侧前方。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察看,以往的只有后路利用luque棒将脊柱
复位及固定的方法,难以将移位的椎骨良好复位,容易导致神经的二次损伤,进行二次手术。
根据denis提出的三柱分类概念,脊柱是否稳定,取决于中柱是否完整,而骨折导致中柱断裂就是不稳定性骨折。
对于这种患者的手术应尽量的提早进行,消除骨折的椎体对于神经的压迫,尽最大可能恢复骨折处脊柱的正常排列,并用luque棒对脊柱进行固定处理,使复位效果达到最好。
运用前后路联合的固定方式,在纵向抗压、后伸抗弯、侧弯抗弯及抗旋转方面,都要比单独使用后路或前路固定的疗效好[3]。
在临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不难看出,单独使用后路固定脊柱使其复位的方法,其疗效要取决于损伤脊椎的前韧带的完整性。
如果前韧带损坏,则当弓根钉被撑开时,没办法让损伤的椎体达到预期的复原效果,而且严重时,会使损伤的椎体发生脱臼或旋转移位的现象,打乱了损伤脊椎周围其他椎体的排列顺序,在复位以后容易在损伤椎体留下一部分类似“台阶”的痕迹,导致硬脊膜受到前方带来的压力,这样,手术就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了。
然而,前后路联合手术就避免了这一弊端,在手术中,后路手术是运用luque棒固定损伤的脊椎,这时,脊椎复位不单单只是借助于前韧带的弹性,而是在后柱的辅助下,借助于被拧紧的钢丝的拉力,使损伤的脊椎逐步的复位,并且使周围的脊柱恢复正常的排列顺序,然后再进行前方的减压,将硬脊膜处残留的小碎骨去除,消除来自前硬脊膜所带来的压力,使植入的髂骨得以固定,增加稳定性。
本次观察的5例患者均属于是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单独使用后路手术,不但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带来的
压力,还会增加对损伤脊柱后柱的损伤,导致损伤脊柱稳定性进一步下降;而前后路联合手术就可以帮助这5例患者消除这一弊端,使得患者的损伤脊柱中的小碎骨完全被去除,而且还能使损伤脊柱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固定,最大可能的加大了损伤脊柱稳定性。
4结语
根据5例患者的临场观察和术后随访,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已经不能只采取单纯的后路固定脊柱方法,因为这样不仅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带来的压力,还会增加对损伤脊柱后柱的损伤。
应该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因为这样会使损伤脊椎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固定,起到了良好的脊椎复位效果,而且还可以较好的减小损伤脊椎对于神经的压迫,恢复脊椎的正常排列顺序,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使得患者的损伤脊柱最大可能恢复到最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霍红军,温树正,郭文通.前路减压kana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爆裂型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7(3):123~124
[2]shono y,mcafee pc,cunningham bw.experimental study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j].spine,2009(19):1711~1722
[3]董建,陈中伟,陈统一.胸腰椎三柱同时损伤内固定方法的实验与临床初步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3(3):142~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