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

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

选取 2 0 0 7年 3月 一 2 0 1 2年 9月 在本 院接受 治 疗 的不 稳定 查 ,具有光滑的低侧 面,安全可靠 , 结构简单 , 置入方便 、 迅速 、 型胸腰 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3 4例 ,其 中男 1 8 例 ,女 1 6例 ;年龄 1 8 5 5岁 ,平均 ( 3 3 . 1 0± 3 . 0 ) 岁 ;骨折 椎体为 r r 1 , 的患者有 7例 ,
本 院接受 治疗 的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3 4 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 ,每组 1 7 例。对前路组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 ,对后路 组 患者行后路手术 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后 凸角度与 围术期参数 。结果:与术前相 比,术后两组患者 的后凸角度均有明显下降 < O . 0 5 ) ;与术前相 比, 前路组患者末次 随访结果有明显下降 ( P < O . 0 5 ) ,但前路组患者变化不明显 ( | p > 0 . 0 5 ) 。结论:本组资料显示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段爆 裂性骨折患者 ,采
等一般 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O 5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法
对于前 路组患者 ,采用 前路植骨集合 内固定融合 术进行治 疗 。该手术方式需要遵照下面 的一些原则 :低结构侧 面需光滑 , 整体结构 比较简单 ,置入也要方便 ,且稳 固的钉板或钉棒结构 。 光滑 的低 结构侧面 能够 防止患者 的相 邻的 内脏 和血管之间过度 摩擦 而损坏 ;而简单 的结构 ,确保方 面置人 ,能够 减少手术 的
完 成 ,可给结构性 植骨块或植 骨融合器加 压处理 ,有利 于提高
骨折椎体为 T . 的患者有 1 1 例 ,骨折椎体 为 L 的患者有 1 1 例, 植 骨融合率 。对 于后路组患 者 ,采用段 阶段椎 弓根螺钉 内 固定 骨折椎 体为 的患者有 2 例 ,骨折椎体为 的患者有 3例 。全 进行治疗 ,螺钉和 连接 棒的规格均为 6 . 0 mm。固定连 接为受累

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GSS-IV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骨 折特 点 为椎 体高 度 丢失 , 单纯 压 缩性 骨 折是 椎体 前 高 度 丢 失 . 裂 骨 折 是椎 体 前后 高度 均 丢 失 , 折脱 位 可 合 并 爆 骨 前 后 或侧 高 的丢失 。胸 腰 段脊 柱 骨折 的 治疗 原则 : 除对 脊 解 髓 的压迫 , 复椎 管 的 内径 , 恢 重建 脊 柱 的稳 定性 。本 组 3 2例 均 为 不 稳 定 性 骨 折 ,0例 有 脊 髓 压 迫 , 椎 管 减 压 , 位 固 l 行 复 定 及融 合 ; 2 余 2例单 纯 复位 固定 般 资 料 .
3 2例 中 , l 男 8例 , 1 女 4例 ; 龄 3 ~ 7岁 , 年 25 平均 4 .岁 。 56 致伤 原 因 : 祸伤 6例 , 处坠 落伤 1 车 高 6例 , 重物 压砸 伤 1 0例 。 损伤 部 位 : ll T2 0例 ,。 0例 , 2例 。按 D ns】 论骨 折 分 L2 e i [ 理
型脊 柱 内 固定系 统 固定加 关 节 突关节 间 及横 突 间植 骨融 合 治疗 不稳 定胸 腰椎 骨折 具 有操 作简 单 、 于 安置 、 易 固定 可 靠 、 合率 高 的优点 , 脊柱 的 结构 重 建 和 功 能恢 复 提 供 了一 个 坚 强 而稳 定 的基 础 。 融 为
『 键 词 1 腰 椎 ; 稳 定 骨 折 ; 弓根 螺 钉 关 胸 不 椎
【 要 】目 的 : 结 G S I 通 用 型 脊 柱 内 固 定 系 统 在 治 疗 不 稳 定 胸 腰 椎 骨 折 中 的 治 疗 体 会 。 法 : 3 摘 总 S —V 方 对 2例 行 G S I S —V
通用 型脊 柱 内 固定 系统 固定 的不 稳定 胸 腰椎 骨折 病 例术 前 、 后 的伤椎 高度 变 化及 功能 恢 复情 况进 行 观察 和分 析 。 术 结果 :2例 获得 8 2 3 ~ 8个 月 的随访 , 后 伤椎 高 度及 功 能 均有 较满 意 的恢 复 , 良率 为 8 . %。 结论 : S —V通 用 术 优 75 0 G SI

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张志 平 沈 , 锋。熊 含颖 吴培斌 廖 , , , 琦 陈伟 高 , ( 昌大 学 a 第三 附属 医院骨科 , 昌 3 0 0 ;b 第二 附属 医院骨科 , 昌 3 0 0 ) 南 . 南 30 8 .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观察 单纯前路 与单 纯后路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 裂性 骨折对 矢状对线 的影 响。方法 回顾性分
例 。冲 洗 后 放 置 负 压 引 流 , 合 伤 口 , 后 4 ~ 缝 术 8
7 拔 除引 流管 。术后 4周 在背 心支 架保 护 下 坐起 2h
活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后 路 手术 : 身麻 醉 后 , 卧 于 外 科脊 柱 架 上 , 全 俯 以患椎 棘 突为 中心 , 露 伤椎 及 上下 各 一 正 常椎 之 显 棘 突及椎 板 , 弓根 定 位 钻 孑 , 椎 L C臂 X线 透 视 后 植
文 章编 号 :10 -2 9(080 -08 一o 00 2420)6 02 3
许多 外 科 医生 应 用 单 纯 后 路 间 接 减 压 内 固定 术 , 作 者主 张采用 单纯 前路 直接减 压 内固定 术 , 但 较 好地 矫正 成角 畸形 和 维 持 矢状 对 线 , 直接 前 路 神 经 减 压有利 于神 经功 能恢 复 。作者 对 2 0 0 3年 1 2月 ~ 20 0 6年 1 2月 收治 的不稳定 胸 腰 椎爆 裂 性 骨 折进 行 了 回顾性 分 析 , 与单纯 后路 治疗 对 比 , 分析 单纯 前路 手术治疗 对矫 正 与 维持 脊 柱 矢 状对 线 效 果 , 告 如 报
下。
及上 下椎 体 。行 伤 椎 及 相邻 椎 间盘 大 部 次全 切 除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分析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分析
纯屈 曲压 缩型 1 4例 , 裂型 3 爆 5例 , 折脱 位型 4例 , 中 Ⅱ。 骨 其 、 Ⅲ。 脱位各 2例。2 5例伴有 神经损 伤 , 院时按 Fak1 入 rne 分级 : A 级 2例 , B级 1 , 1例 C级 7例 , D级 5例。受 伤至 手术 时 间 5~
平均为 4 , 。受伤椎体与上下椎 体后柱 已骨性 融合 , 4例术后 当时
椎体高度 恢 复 良好 , 半 年 后 复 查 见 椎 体 高 度 丢 失 约 8 一 但 %
7h 2 。所有患者手术前常规行胸 腰椎 正侧位 x线摄 片及 以伤椎为
中心上下各一正常椎体 作 C T扫描 。
1 % ,o b角 加大 4~5 , 受伤 椎体 与 上下 椎 体后 柱 已骨 性 0 Cb 。但
根 。( ) 中先上好 A 4术 F内固定 系统后 行椎 管减压 , 可减少 术 中 出血 , 还有 利于椎管 内占位碎骨块 的处理 。( ) 中复 位注意用 5术 C臂机透视监测复位情况 , 防止过分撑开 , 加重神经损伤。( ) 6 对 胸腰椎不稳定 性骨折 , 何坚 强 的内 固定 都 只能起 临时 固定作 任 用, 时间一长易发生疲 劳断裂 , 因而对不 稳定性骨 折应在 固定节 段行植骨融合 。
融合 。
4 讨论
12 手术适应证 .
() 1 合并 完全或不完全 性截瘫 ;2 椎体前缘 ()
压缩大于 4 %或 C b 0 ob氏角大于 2 。 ( ) T显示 骨折块椎 管 占 5 ;3 C
A F内固定系统以正反螺纹 角度螺 栓 、 反螺 纹套筒及 自锁 正 螺丝钉 的结构 , 取代 了万 向关节 , 从而在 理论 与实 际上真正 做到 了一般认为只有万 向关节才能达到的三维 空间可调整性 , 其复位 效果优于 R F系统 , 术时 间较 R 手 F系统 至少缩短 13到 12 平 / /, 均为 15 … , 组 资料 表 明, F的 复位效 果 显著 , 术时 间较 .h 本 A 手 短 , 血量少 , 失 基本上不需输 血 , 植入 操作十 分简单 , 调整非 常方 便 , 定后 稳 周、 靠 。但 操作 中应 注 意如 下 事项 : 1 年 龄较 锁 可 ()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 结 果
禁饮 食 与灌 药 的矛 盾 , 即在 不影 响药 物 吸 收的 同 时 , 保 总有效率 比较
两组 患者 临 床疗 效 比较 如表 1 。
综 上 所述 ,笔 者认 为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轻 度胰 腺 炎具 有 良好 临床 疗 效 , 值 得 进一 步 推广 。
9 6 . 2 % )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1 . 3统计 学方 法 : 统计 学 软件 为 S P S S 1 5 . 0 , 计量 资料采 用 t 检验, 计 示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 数 资料采 用 x z 检验, 检验水 准为 a - 0 . 0 5 , P < 0 . 0 5 为有显著性 差异 。 ( 8 8 . 7 %) , 差 异具 有显 著 性 ( P < 0 . 0 5 ) 。治 疗 本病 的关 键是 解 决 好
的通 畅 及 严格 禁 饮 食, 纠 正水 、 电解 质及 酸 碱平 衡紊 乱 为 治疗 的 生, 2 0 0 9 , ( 2 4 ) : 3 7 0 — 3 7 1 .
胸腰 椎 不稳 定性 骨折 中西 医结合治 疗 的 临床价 值 分析
李远 青
摘 要: 本文 旨在考查胸腰椎 不稳定性骨折 的中西医结合疗 法病 例的基 础之上 , 探 讨和分析 该疗法的临床价 值。文章 选取 了2 0 0 9 年5 月1 日  ̄ ] 2 0 1 2 年5 月3 0 日 在 我 院就 医的胸腰 椎不稳定性 骨折 中老年 男女 患者共5 0 4  ̄ , j , 并均分为对照组和 治疗组各2 5 人。 对照组 以单一 的西 医S A R F 疗法或 中医练功及 中成 药疗法进行诊 治; 治疗组 则采 用前述二者结合 下的 中西 医疗法加 以诊 治 。 统计观察 结果显示 : 单纯 的S P , R F 西 医疗法

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N u l y2 0 ,8 5 : 8 8 6 ero , 76 () 2— 3. og 0 8
( 收稿 1 :0 2 0 — 9 3 2 1— 2 0 ) 期
无神 经症 状 的不 稳定 胸 腰段 爆 裂 性 骨 折 手术 治 疗 分析
孟 丽娟 吴永磊 ( 漯河市 Nhomakorabea中医院 , 河南 漯河 4 2 0 ) 6 0 0
知功能损害 。
参考文献
【】 O ee eO , a gJ 1 k rk IK n H,C o R,e a Tp i e smej sad okN t1 y e2da t ut n . b e u
c g iie d c i ei a g o o t f o o n tv e ln t l r e c h rso mmu i wel g od r d ls n wo c n t d l n l e u t y i a
【] B air ,Jn sN,Kn . et gtev ii fteE rqlad 5 rz oe eJ idP T s n h a dt o uo o n i l y h
尿病轻 度认知功能 障碍患者生 活质量被 引入糖 尿病 日常管理
体 系中 , 长期进行这方面 的观察和研究 。一方 面生活质量 可作 为 临床 医师选择治疗 方案 的重要参 考 ; 另一方 面 , 2型糖尿 对 病 轻度 认知功能 障碍 患者应更 加关注其 主观感受 与客观指标 相结合 , 提高心理适 应力 , 有利于糖尿病 的康 复 , 减轻患者 的认
2 0 ,44 : 1—3 8 0 3 4 ( )3 2 1 . 【] D v adDP Pah b LuX,t . ip a a d etria 9 ea n , rd aa G,i e a Hp o mp l nohn l n n 1 c n a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2004~2010年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

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获得确诊。

结果依据影像学诊断确诊并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结论胸腰椎骨折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对其治疗时要十分重视。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损伤诊断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创伤,占所有脊柱外伤的10%~20%[1],其中20%~50%合并有神经损伤。

由于胸腰椎解剖位置极其重要,骨折同时多伴有椎神经损伤,且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极其严重,所以要十分重视。

本院2004~2010年诊治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1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3~57岁,平均37岁。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车祸、重物撞击等。

合并脊髓损伤: A组5例,其中不全瘫4例,全瘫1例;B组7例,其中不全瘫5例,全瘫2例。

1.2诊治方法 7例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脊柱牵引、高压氧等;5例手术治疗(其中Ⅱ型1例,Ⅲ型4例),手术均经脊椎椎板切开减压、神经根探查松解,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内固定。

2 结果12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2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脊柱神经损伤症状均部分恢复,小腿后外侧麻木,踝关节跖屈受限,2例Ⅱ型未恢复,半瘫,2例Ⅲ型骨折患者中未恢复,全瘫。

3 诊断胸腰椎骨折诊断有临床和影像学两种,由于篇幅所限,只讲解影像学诊断:(1)X线检查:一般采用以骨折为中心的正、侧位X线平片,它可显示椎体密度改变、椎体总体形状、椎间隙情况。

正位片示椎体呈扁平状,椎体密度增高,椎弓根间距增大, 但椎体骨折片显示不清。

侧位片示椎体被压缩呈楔形改变,相邻椎间隙增宽。

正常椎体的后缘线在侧位片上可见清楚完整的弧形。

(2)CT扫差:在发现椎体内低密度裂隙缝影、附件骨折、小关节脱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等征象具有优越性; 可多方向行三维重建,因此可在急诊使用。

应用经椎弓根固定器械(C—D)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应用经椎弓根固定器械(C—D)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关节 突 , 神经 钩拉 开脊 神经 , 除椎 管前方 突 向椎 用 清 管 的骨折 块 、 损 的椎 间盘 和终板 软 骨等 , 椎 管前 破 使 减压 , 时使椎 间盘 切 除后 的 空 间 。 成 上 、 都 暴 同 形 下 露松 质骨 的植 骨床 。在压 缩严 重 的椎体 可从 一侧椎
稳定性 胸 、 腰椎 骨折 8 2例 , C D器 械 短节 段 固定 行 —
加选 择性 椎 间或 椎 体 内植 骨 , 留 未损 伤 运 动节 段 保 的功 能 , 到有 限植 骨稳定 脊柱 的 目的 , 达 取得 满 意疗
效 1 材 料 与方法
离 伤椎 椎 板 , 免损 伤 脊髓 , 定伤 椎 上 、 相邻 的 避 固 下 椎 体 , 椎 弓根 标 志点 , 棘 突 咬骨 钳 咬 开 骨皮 质 , 在 用
突畸形 Cb 角> 0 , ob 3 度 侧突>5度者。 1 ④伤后 C T扫
描显示 椎 管狭 窄 , 有椎 间盘 或骨 折块 突入椎 管 者 。 并
13手 术方 法 患 者俯 卧位 , . 硬膜外 麻 醉或 局麻 。 以
伤 椎 棘 突 为 中 心 , 正 中切 口 , 约 1 c 以暴 露 后 长 2m, 上、 下各 2个棘 突为 度 。先 从 伤椎两 端剥 离 , 最后剥
1 ~ 0岁 。受 伤原 因 : 压 伤 2 86 砸 3例 , 处 坠 落伤 3 高 9
例, 通伤 2 交 0例 。骨 折类 型 : 缩 性 骨折 1 压 6例 , 爆 裂骨折 6 0例 , 折 脱 位 5例 , 带 骨 折 (et et 骨 座 sa b l
应使 C D钉 尽 可能 深入 椎体 ,以取 得 牢靠 固定 , — 同 时不 易 断钉 。将 C D棒 弯成 脊 柱后 突形 成 的弧度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分析
关键词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脱位在国内已广泛开展。

我院先后使用过Disk、及Rf系统,自2001年8月~2007年2月应用AF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合并或不合并神经系统损伤47例,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7例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16~54岁,平均34岁。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33例,重物压砸伤11例。

受伤部位:T 111例,T 1221例,L 123例,L 2 2例。

骨折按Macff-Yoan分型,单节段胸腰
椎暴烈骨折29例,Chance骨折6例,胸腰段压缩骨折50%12例。

术前脊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2例,C级19例,D级8例,E级3例。

受伤到手术时间6H~6D。

1.2 治疗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局麻,四点支持体位架,以伤椎为中心后路正中切口。

显露上下各一椎体的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中点处。

腰椎以此点为进钉点,胸椎稍偏外侧。

以X线片测量深度为基础,借助12肋为参考确定节段。

成功植入螺钉后,将安装并调整到适合长度的正反螺纹角度螺栓及套筒从表面放入椎弓根螺钉尾部。

对不同类型损伤行不同操作。

必要时行X线检查和椎板减压。

术后负压引流,卧床4周。

术后即可练习直腿抬高,防止神经根粘连,2周后可进行腰背肌锻炼。

肌力恢复至3级以上,可带支具夹双拐练习行走。

2 结果
本组经过6~24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达90%以上,椎管狭窄及脱位得到矫正,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 讨论
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合并或不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应视为急诊手术。

当多种复合作用力成为瞬间暴力时、即会导致脊椎结构的破坏,产生不同类型的骨折脱位。

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均有一共同特点,即椎体高度的丢失,压缩骨折椎体前高度丢失,暴烈骨折前后高度均丢失,骨折脱位则合并前后或侧高的丢失。

治疗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对抗轴向载负荷、恢复椎体高度,并使受伤的节段与上下相邻节段重新排列整齐,并恢复其生理弯曲,从而达到承重的平衡状态。

脊髓损伤引起的继发性压迫或机械性压迫如不能尽早解除,脊髓因压迫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坏死,最终成为永久性瘫痪。

生理弯曲度的恢复,可以恢复椎管原有的结构,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早期手术复位,坚强内固定是术后神经恢复、脊柱稳定性重建的重要条件。

暴烈骨折:旋紧螺钉尾部,螺钉即自动按角度螺栓规定的角度重新排列,同时前纵韧带及前半部分的纤维环紧张,可牵动前方被压缩的椎体高度而复位。

按提供撑开力的方向转动正反螺纹套筒,对损伤节段进行均匀的撑开。

由于角度螺栓的作用,此撑开力不是对脊柱实施垂直撑开力,而是沿生理弯曲弧度的轴向撑开力,因此可使前后韧带、纤维环、棘间及棘上韧带在生理弯曲状态下均匀的伸展。

各种骨连接装置牵动损伤椎体,最后达到解剖复位。

应双侧交替撑开,防止过度撑开。

Chance骨折:正确植入螺钉后,根据伤情选择大于该节段生理弯曲的角度螺栓。

完成前柱复位后,应进行后固定。

向撑开力的反方向旋转正反螺纹套筒。

骨折脱位:这类骨折最基本的问题是轴向载荷过大的剪力造成椎间关节及小关节脱位。

治疗的关键在于使上述关节复位。

完全显露损伤部位后,借助脊突,牵拉、上提、下拉等步骤,使后方脱位或交锁的小关节分开并重新结合使椎间关节复位。

之后植入螺钉,适当加压并进行原位固定。

术中尤其要注意保护脊髓,复位过程中有可能因用力不当而加重脊髓损伤。

改良后入路部分椎板减压,有效有限减压,最大限度保留后柱结构的相对完整。

根据椎体骨折类型和脊髓受压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的减压方式及范围。

合并椎板骨折并硬膜受压时在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后行环椎板减压。

椎板结构完整,椎管内骨折块较小者,经黄韧带开窗后,通过椎倒器将骨折块直接砸入椎体内。

对于椎管内骨块巨大,椎管明显狭窄,则行切除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内侧半皮质及部分小关节节突,达到椎管前方再行彻底减压。

对于椎管内小碎骨块和损伤的椎间盘组织用小刮匙或髓核钳取出。

椎体横突做粗糙面,取髂骨条或椎板碎骨块椎旁植骨。

对已纠正病理畸形,恢复伤椎的高度,使因高度丢失而突入椎管的骨块回位,重建生理弯曲,使受伤的节段解剖复位,从而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并最大限度地维持已获得的解剖复位,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尽可能好的内环境。

对脊柱椎体损伤如已解剖复位,椎管内获得间接减压,不再行椎板切除。

参考文献
[1]叶启彬,李世英,邱贵兴,主编.脊柱外科新手术.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2-253.
[2]邹德威,海涌,马华松.AF三维椎弓根螺钉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5,33:219-221.
[3]张光铂.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与治疗.中国脊椎脊髓杂志,1997,7:190-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