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32例

合集下载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护理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损伤[1],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非常牢固的内固定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高处坠落伤28例,车祸伤32例。

T10~12爆裂骨折25例,L1~3爆裂骨折22例,L4~5爆裂骨折13例,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

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找相关科室会诊。

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术后拍X线检查,本组病例损伤椎体均对位对线好。

术后预防感染、脱水、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14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除3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外,其余均恢复功能。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安全性,麻醉方式、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白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序列,对脊髓进行有效的减压及对脊柱进行可靠的融合与稳定[2],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指导患者翻身记床上活动;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术前准备:术区消毒备皮,术前6~12小时禁食水,术前夜灌肠,留置导尿,术前30分钟静滴抗生素。

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体温、神志、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全麻者给予低流量吸氧2L/分,至患者清醒,并采取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②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可感到切口及手术部位疼痛,一般24~48小时逐渐减轻,疼痛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

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内固定治疗35例临床分析

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内固定治疗35例临床分析

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内固定治疗35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钉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s角度、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进行比较。

结果术前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后缘平均高度比值、Cobb’s角度、疼痛程度比较,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2.3%(29/35)。

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近年来随着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运用,有学者发现其具有稳定性高、固定阶段少以及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特点,从而得到广泛运用[1]。

为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运用,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9~55岁,平均(34.3±12.2)岁。

致伤原因:建筑坠落伤21例,车祸8例,重物砸伤6例。

损伤部位:胸椎18例,腰椎11例,胸腰椎合并骨折6例。

临床表现:排尿困难21例,双下肢完全截瘫8例,双下肢麻木17例。

ASIA损害分级[2]:A级5例,B级11例,C级16例,D级3例。

术前均进行X线以及CT检查,21例患者采用MRI检查。

并按照wolter分型对椎管侵犯进行评价:Ⅰ度9例,Ⅱ度23例以及Ⅲ度3例。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异常,对手术不能耐受的患者。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本研究中,17例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18例采用连硬外麻醉。

常规消毒铺单,以受伤脊椎为中心,取其后方正中入路,将伤椎以及上下椎体的椎板、关节突、棘突以及横突进行暴露;采用Mergerl进钉法在受伤脊椎的上下椎体椎弓根部各植入两根定位针,并在术中进行X线侧位片检查确定位置准确后,采用5.5 mm的丝锥扩大钉道并向其拧入弓根镙钉;对受伤椎体椎板进行有效的减压后,进行椎管内探查,对突入椎管的骨块采用“L”器具向椎体前方进行推压,从而使其复位,随后进行连接棒的连接;对受伤椎体进行修复,在复位固定后,进一步进行椎管内探查,对难以复位的椎管内骨片进行摘除,同时对双侧横突间植骨,术后进行常规负压引流2 d。

钉棒内固定(A-F)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

钉棒内固定(A-F)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

钉棒内固定(A-F)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脊柱骨折的减压、良好复位、钉棒系统稳定的内固定,探讨对患者临床治疗、康复及良好预后的意义。

方法对于脊柱骨折并神经损伤、椎管狭窄、严重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全瘫不全瘫的病人,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

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压迫脊髓的骨块完全切除,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得到良好纠正,19例不完全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

7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3例无改善,2例神经功能由A级恢复至C级,2例由A级恢复至D级。

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有骨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不全瘫病人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后期康复好,对合并完全性瘫痪的患者后期护理、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钉棒内固定(A-F);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通常是由屈曲、轴向压缩、旋转和剪力等综合暴力所致,由于骨折或(和)脱位造成神经通道的占位,产生不全瘫或全瘫,在治疗中,需要对脊柱三维空间的解剖关系正确复位,重建脊柱稳定和平衡,Denis(1983)认为脊柱的稳定性需要依赖中柱的完整[1],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A-F)系统通过椎弓根螺钉贯穿脊柱的三柱,能够稳定脊柱三柱复合结构而提供坚强内固定,获得三维稳定。

通过脊髓彻底减压,使脊髓损伤渐趋恢复,使瘫痪获得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终止脊髓损伤进行性病理改变的进展,进而功能恢复[1]。

我科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对3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早期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对3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早期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本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38.7岁;均为新鲜损伤,其中胸6~7椎1例,胸12~腰1椎21例,腰1~腰5椎1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或落入深沟内21例。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3例临床观察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3例临床观察

者行椎 弓根钉内固定 , 突间或小关节 间隙植 骨、 横 椎板 间植骨 , 中 1 其 O例行全 椎板切 除减压 、 探查脊 髓 、 椎管 内骨 块复位 。术后对所有病 例行胸腰 椎正侧位 X线检查 , X线侧位 片判 断螺钉与椎 体骺板的成角 、 从 进针 的位置与深
度, 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以及有无后 凸。结果 复 。结论
例, 部分 损伤 者 1 2例 , 完全损 伤者 4例 。 1 2 手术 方法 . 患 者俯 卧 , 膜外 麻 醉或全麻 。术 硬 区消 毒前 在胸 腰椎 后 凸顶 点 用 手 掌 向腹 侧 加 压 , 对
脱 水 、 素 及 营 养 神 经药 物 治 疗 ,4~ 8h拔 除 引 激 2 4 流管。
血 , 明胶 海 绵覆 于硬膜 外 。于关 节突 间隙 、 用 横突 间 将 骨皮质 打毛 糙 , 人 准备 好 的碎 骨 块 。创 口置 引 置
1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胸 腰 椎 骨 折患 者 2 3例 , 1 男 4例 ,
流 管 。术 后 常规预 防 感 染 , 有脊 髓 神经 损 伤 者 给 予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00 0卷第 2 期 6
椎 弓根 钉棒 系 统 治疗 胸 腰 椎 不 稳定 骨折 2 3例 临床 观察
齐志 亭
( 胜利 油 田中心 医院 , 东东 营 27 3 ) 山 弓根钉棒 系统治疗胸腰椎不 稳定骨 折的临床 疗效。方 法
对2 3例胸腰 椎不稳 定骨折 患
量伤椎前缘高度 , 计算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 比 值 , 了解 椎体楔 形 变 、 凸畸形 及压 缩情 况 。 以 后
2 结果
本 组共植 入椎 弓根 钉 1 8枚 ( 9 0 T 、 6枚 、 2枚 T。

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临床体会

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临床体会

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临床体会目的:探讨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钉棒系统治疗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情况。

结果:本组32例患者治疗后平均前缘高度为97.8%,平均后缘高度为98.9%,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6.4%和67.3%(P<0.05);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3例、C级5例、D级4例、E 级20例,总优良率为92.5%(24/32)。

而治疗前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5例,B级5例,C级6例,D级5例,E级11例,总优良率为50.0%(16/32)。

结论:利用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如今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

并且由于钉棒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容易固定和手术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随着交通运输、工农业和建筑业等的急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受到从高空坠落、坍塌压伤和交通事故的高能量损伤而导致了严重的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爆裂性骨折指的是锥体的骨折块向两侧偏移,骨折狂向椎管内移位的现象,常常会伴随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

一般具有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经常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因而病情十分复杂。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废,后果非常严重。

本次实验选择了32例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钉棒系统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实验所选取的3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男27例,年龄25~49岁;女5例,年龄35~39岁;平均年龄37.8岁。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 h。

在这些患者的受伤原因当中,由高空坠落所致12例,由坍塌压伤所致10例,由交通事故所致10例。

在32例患者中,患者椎体的平均高度前缘为36.4%,后缘为67.3% ;患者的脊髓损伤根据Frankel脊椎损伤的评分法分级可以分为A 级5例,B级5例,C级6例,D级5例,E级11例;Cobb角平均为21°1.2治疗方法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钉棒系统治疗主要分为三个过程:第一,术前准备。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后 路 钉 棒 内 固定 系 统 在
治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中得 到 良好 的应 用 。2 0 0 6 年1 0 月

无再丢失 , 无 断钉 、 断 棒及 内固定 松 动现 象 。 内 固定 取 出时 间 9 ~1 6 个月 , 无腰 痛及 椎体 高度 丢失 。
6 ~ 2 4 个月 , 平均 1 8 个月。骨折愈合 良好 , 椎体高度

第2 6 卷
第3 期
菏 泽 医 学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ZE M ED I C来自A L C O LLE G E
胸腰椎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 的良好措施 。目前手 术入路 的选 择不一致 , 应根 据脊柱损伤 的类 型 、 节 段、 致 伤力 作 用 的方 向而 定 。前 路 、 侧前 方 和后 路 手
术 各 有 其 可 取 与不 足 之 处 , 难 以用 一 种路 径 解 决 各
正 中人路 , 按照 We i n s t e i n解剖定位法确定进钉 点 , 在伤椎 上下各 一个椎体 的两侧椎 弓根 , 置人合适 长
折致残率 比较高 。特别是爆裂性 骨折 , 由于其稳 定 性差 , 容易造成神经损伤 , 存在机械性不稳定和神经
性 不 稳定 。 治疗 目的是 恢 复 脊 柱 的 稳定 性 , 解 除 脊 髓神经的压迫 , 减 轻 或 避 免 脊髓 的进 一 步 损 伤 。手 术减 压 彻 底 , 并能 维 持脊 柱 的稳 定性 , 仍 是 目前 治 疗
第2 6 卷
第3 期
菏 泽 医 学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O U R N A L O F H E ZE M E D I C A L C O L LE G E

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固 , 压彻 底 , 效 满 意 。 减 疗
前 路钉 棒 系统 内固 定 治 疗胸 腰 椎 骨 折 固定 牢
【 关键 词】 前 路钉 棒 系统 ;内固 定 ;胸 腰 椎 骨 折
【 图分类号】 R631 中 8 .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1 D I 1 . o 9 jis . 6 23 1 . 0 1 0 . 3 文 O :0 a 6 /.sn 1 7 — 5 1 2 1 . 8 0 8
塑垦兰
± 8 笈 2— 8 3 卷第 期 Me We h aA g s 21 , o 2 , o8 d s C i , uut 0 1V 1 3N . J t n .
前 路 钉 棒 系统 内 固定治 疗 胸 腰 椎 骨 折 的疗 效 观 察
张 震
( 宾 市 矿 山 急救 医 院 , 宜 四川 珙 县 6 4 0 ) 4 5 0
v re r l rcu e e t b a a t r .M eh d 2 a in s wih t o a o u a e t b a u si g fa t r t p n lc n l s e o i n f tos 0 p te t t b r c l mb r v r e r lb r tn r c u e wih s ia a a t n ss a d B LE a lg a o a e i r r a e y a t ro p n l a a e o p e so o eg a t g a s ca e t ia i m s p mp e i rp r sswe e te t d b n e i rs i a c n l c m r s i n b n r fi s o it d wih tt n u me h d n f s n n e n lf a i n u i g a t ro c e r d s s e u i g i t r a i to sn n e i rs r w— o y t m.Re u t I h sg o p,t e X— a n x sl s n t i r u h r y a d CT s e c l n ,s i a wa x el t p n l e c n ld c m p e s d d a t a l . t r8 mo t st e r ol w— p h o e g a t d h d f s d wi o tb o e c e , a a e o r s e r s i l Afe n h O 2 y a s f l c y o u ,t e b n r fe a u e t u r k n s r ws h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前后路椎 弓根 内固定 系统 作为 一
种较 成熟的手术 , 其置钉 的安全性是较 高
的, 特别是腰椎椎 弓根 置钉 。本组病 例在 手术 时多采用 人字嵴顶点进针法 , 因大多 数患者 的人 字嵴 是 固定 存 在 的 , 没有 过多的变异出现 , 且现在多数 医院骨科 手 术室都配备 有 床旁 x线 监视 机 , 使 置 钉
椎 骨折较碎 , 可于伤椎椎 弓根部 行伤椎植 入椎板减压下 的碎骨或 同种异体人工骨 , 部 分伤椎 置钉 。须行 伤椎椎 板减 压 的患 者 均在安放连接杆复位后行减压 , 常规放 置 负压 引流管 , 逐层缝 合关 闭术 口。术后 常规应 用抗生素 4~ 7天 , 有神经 症状 的 患者使用甘露醇 、 地塞米松及 甲钴铵 等脱 水、 神经营养 治疗 。
沦薯 临庆沦坛
后路 短节段钉棒 系统 内固定治 疗胸腰椎 骨折
谭 继 华
其中压 缩骨折压 缩均超 过 1 / 3 , 骨折 节段
钉进入市场后 , 后路经椎 弓根螺钉 固定治
疗胸腰椎 骨折成为一种趋势 , 而其 中以后 路短节段椎 弓根螺 钉 内固定手术 方法 应
6 5 4 1 0 0云南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 壁及 深 部 无 破 处 时 方 能 置 人 螺 钉 。 伤
日离床活动锻炼 , 减 少手术并发症 等。而
且短节段椎 弓根 固定 系统 经一些 学者试
患者行后路 短 节段 内固定。每例 患者 均 行术前 x 线、 C T等影像 学检查 。术 中常
规 C型臂 x 线 机 床 旁 监 控 下 置 钉 , 根 据
更 为 安全 。
位率9 0 % 以上 , 椎 管无狭 窄, 平均 骨愈 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32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收住的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28个月,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术后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术前。

结论对于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其疗效较好,能重建了脊柱弯曲及恢复椎体高度,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不稳定骨折;af钉内固定术;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44-01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约占脊柱骨折的75%,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好发于胸腰段,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由于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多为脊柱不稳定性骨折,常伴有脊髓、神经损伤。

对不稳定骨折临床采取手术治疗,但对前路、后路手术存在争议[1]。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收住的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中,男22
例,女10例,年龄20-48岁,平均324±23岁。

受伤部位:胸11骨折4例,胸12骨折12例,腰1骨折10例,腰2骨折6例。

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性骨折6例,爆裂型骨折36例,均伴神经脊髓损伤,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法评价:a级5例,b级8例,c级9例,d级10例。

全部患者摄胸腰段正位及侧位x线片,判断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并行ct检查,骨块突入椎管内,相应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受伤至手术时间6h-5d。

1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脊柱后路进入,暴露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按照weinstein解剖定位法定位[2],分别钻孔,置入4枚克氏针,c型臂定位,于骨折椎体的相邻椎体之上关节突和横突中线的相交点为椎弓根螺钉的植入点,成l00-150角植入螺钉。

安放支紧椎弓根钉尾端的螺帽,椎弓根钉即产生撑开作用,恢复受伤椎体前半部的高度。

c型臂透视下调整支撑杆的长度使受伤椎体高度复位至满意,椎体后缘连线连续无间断,无后凸畸形。

解除脊髓压迫安装af角度螺栓组合。

用c型臂透视核实,再次检查脊髓压迫是否解除。

最后安装横连接杆,作两侧横突及小关节后外侧清理,咬除骨皮质,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后负压引流24h-48h,卧床8周后,佩带腰围,逐步下床活动。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x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8-28个月,平均24个月,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
折术后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术前,见表1。

3讨论
脊柱前中后三柱均遭受损伤者为不稳定性骨折[3],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被归为不稳定性骨折。

对脊柱不稳定性骨折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椎管彻底减压,恢复椎管容积,以解除突入椎管之骨折块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正常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手术越早越好,早期手术,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af钉内固定系统[4-5]是在rf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系统,由自锁螺钉、角度螺栓、正反螺纹撑开套筒及横杆横钉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三维空间矫正和强大的轴向撑开力。

达到三维固定,具有三维空间、6个角度可调整性和坚固的稳定性;且为短节段固定,调整灵活,牢固固定,安装简便。

本组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后平均随访24个月,骨折术后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术前。

说明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患者临床疗效较好,af内固定系统设计合理,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在空间上进行三维调节,从而达到对脊柱骨折的有效复位和牢靠固定。

便于术后病人床上护理和活动,降低了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跃明,刘立岷,龚全,等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06,(1):20-23
[2]袁强,田伟,张贵林,等骨折椎体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4):217-222
[3]孙建忠,李福良,孙维瑞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73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25(4):63-64
[4]韩跃成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398-399
[5]郑长寿,程镇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体会[j]颈腰痛杂志,2004,25(1):2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