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美价值观不同的根源

试析中美价值观不同的根源
试析中美价值观不同的根源

试析中美价值观不同的根源

[摘要]: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批判中国的人权问题,对此中国的学者对东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正是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人权的含义不同。所以研究价值观不同原因既是解决冲突的手段也是对西方批判的最好的回答。本课题将对东西方典型国家从多种方面进行分析,来阐述东西价值观形成的原因的不同,从而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对维持世界的和平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中美价值观民族形成历史

在一次学习时被问及东西方价值观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只是笼统地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但经后来进一步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比如民族的形成,人们的传统思想等方面。面对当今世界东西方的冲突不断的局面,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批判东方的武器。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是东方的典型,美国则是西方的典型,因此对中美价值观念不同的原因的分析完全可以使我们体会到东西差异的存在根源。美国的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中国则为生存、发展,我认为这种价值观不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

民族形成方面

早在1607年,伦敦公司就在北美的大西洋沿岩的詹姆斯河上游建立了他们的据点——詹姆斯城。由此拉开了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历史序幕。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的英国船,穿越大西洋,前往北美。这艘船载着一百多名英国人,其中既有不堪英国国内宗教迫害、背井离乡的清教徒,也有工匠、渔民、农民等穷人。他们虽然来北美的原因和目的各异,但他们都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的人。“五月花”最后停靠在今天美国的马萨诸塞海岸。这些移民刚刚来到北美的时候,人地两生,衣食无着。而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对待他们十分友好,以礼相待,向他们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但是,当这批移民在北美大陆一天天强大起来站稳脚跟后,就开始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驱赶甚至血腥屠杀印第安人。尚处于原始阶段的印第安人无力对抗,活下来的绝大部分被驱赶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从17世纪初英国人在北美建立詹姆斯城殖民据点直到1733年,英国人又将殖民地扩展为13个,形成了一个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殖民区域。这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有少数来自贵族,绝大多数来自贫苦阶层,他们来自欧洲各国。有爱尔兰人、荷兰人、日耳曼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英格兰人,于是英语便开始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一百年的长足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到18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已由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结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再到查理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间的壁垒打通了。北方的工业品南销和南方农产品北运。费城、纽约和波士顿发展成为拥有2—3万人口的大城市。成为北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就这样随着经济往来的密切,初步形成了以新英格兰为中心的统一的国内市场。在统一市场形成的同时,各殖民地的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并逐步走向了融合,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而北美人民在开拓新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这就促成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心理特征。从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殖民地上一个新的民族屹然崛起,这就是美利坚民族。

可以说,今天的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联合的统称。他们因受压迫受剥削而要求自由、平等,因融合了众多民族所以要有博大的胸怀,所以我认为是它的民族形成决定了它的价值观。与美利坚民族相似而又不同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也决定了中国以生存和发展为价值观。说它相似是因为民族都是多民族、多种族的联合统称,说它不同也是有深刻历史依据的。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而中华民族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人口最大多数始终是汉族,而汉族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界上人数居第一位的最大民族,也是由许多原来并不相同的民族或部族经过长期的经济和文化交融后而形成的,所以它接受其他民族较为容易,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然而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我们应从先秦时代——由夏、商、周开始,从地下的发掘的考古材料来看,夏、商、周三代大概并不是同一部族前后相续的三个朝代,而是原来并不相同的三个部族交替取得中原支配权而又相互融合的结果。夏原来在河南的中西部和山西的西南部,从考古角度来说主要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商代的来源,以前有青州、冀州、幽州等几种说法,分别指今天的山东、河北和东北,而从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似乎

是从今天的河北中部南下,进入河南,取夏而代之的。它的文化主要是对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相比夏商两朝周的情况就更清楚了;灭商以前,在今陕西的扶风和歧山一带,并且深受商文化的影响;灭商后,把首都迁到丰、镐、夏、商、周三代前后相承的结果也逐渐形成一个总称——华夏。

有连续文字记载的东周以后,我们从一些发掘资料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即汉族是由许多未必出自同一血缘的族种融合而成。这种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有两次,时间都长达几百年: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同它们相对应,前一次经过秦的统一接着出现汉代的大帝国;后一次经过隋的统一,接着出现唐代的大帝国。中国历史上所说的汉唐盛世也好,“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也好,都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汉族”、“唐人”的名称也是因此而来的。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呢?大家都知道,夏、商、周时期,在中原的主体部分称为“华夏”或者叫“诸夏”,那时并没有“汉族”这个名称;在它的四周有被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部族。那时候,齐鲁统辖的地区,就在“东夷”所在,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齐;楚、吴、越地区的居民几乎都是“南蛮”,所以楚又被称作“荆楚”,它的地域是战国七雄中最大的;秦的兴起包容了“西戎”的不少部族正因如此才有了以后的力量的最强,统一了中国;“北狄”的范围就更广了,主体留在北方,未必都被融合,但它有一部分进入中原北部,如中山就是“北狄”之国,赵并中山,也把它融合进去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吸收了“北狄”文化。没有这样全国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就不会出现兴盛的大汉王朝,也不会有汉族的形成,更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诞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时一些少数民族开始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被称为“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的大量内迁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而且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做了充分的准备,据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考证:唐朝开国的李渊、李世民的世系,并不是出自原来的汉人,而是胡人。包括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安禄山在内也是胡人。可以说,没有那次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也就不会有雄踞世界的大唐帝国,也就不会有今天在海外流行的“唐人”的名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融合的伟大民族也就无从说起了。

汉唐以后,虽然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成为中国统治者,但总体来说他们都十分重

视民族团结问题。康熙皇帝没有像以前那些朝代那样修长城而防匈奴,而是,在关外修了避暑山庄,而且每年都有大约五个月的时间在那里,并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王公也去那里,一起在木兰围场打猎。这不仅仅是显示国威的表现,更是联络民族感情、加强民族融合,促进民族统一的伟大创举。可以说到这一时期为止,中华民族的格局初具规模。同时也是在这一阶段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已经基本上形成,他们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普遍散居的状态,民族融合的高潮又被掀起,正是在这种潮流的涌动下民族意识觉醒形成了建国后各少数民族基本认同的民族大家园——中华民族。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间虽然有过斗争,有过压迫,但整体来看是统一和谐的。人民的平等友好和谐促使伟大的中华民族不用像美利坚民族那样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而是更多地来关注民族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所以,我认为中美价值观念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历史的形成的不同。

中华民族一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而美利坚民族则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导致各民族不平等不和谐,所以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价值观念有着其深刻的不同的根源。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由于一些非主观因素再加上个人学识的有限性,所以只能浅尝辙止,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同时希望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对我们如何看待异国文明以及人权问题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①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3第二版

②张宏毅《美国的人权问题》

五洲传播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

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④雷依群、施铁靖《中国古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第一版

⑤李景旺《论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⑥郭孝义《中国近代史》(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第2版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2版

⑧伍雄武《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婚姻模式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原因

第八章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及原因 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 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即在特定的时间!地 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影响个人的 行为,还会影响到群体行为"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即使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人 们在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价值观是人们后天习得而来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人们形成了截 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反映的也正是时代精神"价值观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当跨文化交际发生时,价值观的差 异必然会带来文化冲突,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由于历史发展的道路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自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差异"而我们知道, 价值观构成了文化的核心与社会结构的基干,人们可以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 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第一节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原因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 于古代生产力低下,以集体农耕为主,人们很少迁徙,产生了氏族制度,并慢慢 产生了封建家族制度"血缘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成员居住得比较集中,三代甚至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因此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家庭制度之上,以/家0为基础"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家庭是 封建社会的最基本结构"/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离不开日积月累 的生产经验,,有没有丰富的农时农事经验,对于农业收成的丰欠多寡,起着十 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农业社会,老人既是德的楷模,更是智的化身"后 辈敬重和爱戴具有丰富经验的前辈长者,年轻者服从!侍奉老年人,乃是顺理成 章的事,对有生产经验的长者的尊从,对父亲!曾祖父的服从,内化为心理情感 第二节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原因 美国开放性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和航海业!工商业的发展对美国文化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新的个体生产取代了原始的集体协作生产,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法治公平意识,人们迅速摆脱了血缘关系的束缚,家庭成员居住得比较分散,家 庭结构多为核心家庭,人们更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从历史来看,美国人民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在长期的共存中逐渐融合而成的"17世纪以前,美国的原著民多为印第安人, 但在经历了百余年的移民之后,这里己成为来自欧洲各国人民的新家园,最主要的是英国人建立的13州殖民地"后来为脱离英王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独立战争(1754一1784)结束后,美国人民组成了新政府,以立法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政治 观念,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制衡而防止中央权力过大"19 世纪初期,为寻求更好的生活,开拓者们向西扩张(1820一-1949)"之后,经历 了南北冲突(1850一1%9)的美国全国各地不再实行奴隶制度,,美国工业化与改革(1870一1916)开始,美国由一个农村化的国家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机器代 替了手工,工商业经营扩大"#美国因为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君主!等级!效忠概念,文化中的个人意识相对强烈,占据了文化的主流"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2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3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4 接受理论视角下英文商标名汉译研究 5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6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8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9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0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1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12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 13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14 从态度系统分析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6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17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8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 19 20 Culture-based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Titles 21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22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23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24 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 25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26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 27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8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 29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30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31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 32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33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反馈 34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35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36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37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 3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2)民族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不像商品经济下的财富积累暴起暴落, 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差异不那么显著。人们之间的连结容易趋于稳定, 再加上小农生产的特点, 形成了个人对于群体的依存关系, 这些都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与此相反, 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另外, 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 (3)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 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童海玲222009313011026 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经济核心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本核心价值观。美国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本核心价值观。中美两国除了在生态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共同点之外,其他的核心价值观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其中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了解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势在必行。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人本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1、经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最高抽象是“发展”和“富强”,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线是“富裕”和“私有”。发展和富强是现今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所追求的富强,包括富裕和强大,美国式的“富裕”也隐含着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有着原则上的差别。首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发展的,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之上的发展,这是两者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高度社会化发展这一必然要求上来看,中国社会生产力必将比美国式生产力发展得更高更快。中国不仅要强调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强调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美国资本主义的“私有”性质则决定了美国式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这是两者的根本界限所在。 2、政治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和灵魂是“民主”和“法治,美国资本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要求是“民主”和“人权”。民主法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系。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又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中国的民主法治与美国的“民主”“人权”虽然从字面上看意思差不多,但是两者的实质有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的民主,固然尤其进步的一面,但它却是以私有制为前提、以资本为前提的民主,人民的话语权往往被资本的话语权所淹没,是金元政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它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以公有制为前提、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是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它从制度和情理上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而美国式的“人权”,则是具有两面性、欺骗性和反动性的人权,代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人权,是典型的美国式虚伪民主和政治幌子。 3、文化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主题和内在要求是“文明”和“先进”,美国资

中美家庭价值观对比-英文版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US, which appeared in many fields, for instance, the American emphasis the individualism but Chinese focus on the collectiv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 each other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the life style influenced by family values are varied.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complex, including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Key words: family values, life styles, cultures, differences. Ⅰ.Introduction 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all human society. It reflects the ethical values of a society,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a nation. People begin to learn anything about the world and their culture through the family they are brought up in. What you think, how you act, even your language, are all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family from the wider cultural context. Family values are the core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values, and it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So if we want to get a glimpse of the cultures of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ir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family valu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cisive family values, the attitude to the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values. Ⅱ.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A.The individualism VS. the collectivism The American emphasize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 while Chinese emphasize on the whole family, not any individual member. Children in America have more freedom than that in China. Their parents rarely interfere with their private affairs, and usually try to enhance children’s all-around abilitie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中美两国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一、中美两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我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分为七个方面:1、维护秩序和权益维护秩序和权益是审计工作的法定职责和首要任务,是审计监督职能的主要内容,同时是审计机关的重要使命,这表明维护秩序和权益是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恪守独立和客观独立性是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审计工作必须保持独立性,否则无法对审计事项作出公平、公正判断和评价,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影响审计工作目标实现。3、崇尚理性和证据要实现审计工作目标,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和取得真实可靠的证据,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并根据法定或公认的标准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结果。4、保持严谨和审慎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专业性、严密性、逻辑性很强的工作;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乃至利益相关方都会产生重大影响。5、遵循规范和程序审计工作是一项法定的监督工作,必须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遵循这些规定和要求能够约束审计机关的审计职业行为,防止审计人员可能出现的疏忽或失职,有效地保障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6、鼓励创新和发展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被审计单位已经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为此必须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7、注重团结和协作审计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专业要求高、业务分工细,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需要审计人员的相互配合和依靠团队力量才能完成。 (二)美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根据《美国政府审计准则(2007年版)》中的道德准则,美国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有五个方面:1、公众利益至上公众利益是指审计师为之服务的社会公众和团体的共同福利。遵循诚实正直、客观公正和保持独立性,保证审计师为维护公众利益服务履行职责,受到公众信任,这是审计师履行职责的基础和政府行政的关键。2、诚实正直审计师必须诚实正直地履行其专业职责,以维护和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这意味着审计师开展工作时,无论是对被审计单位还是审计报告使用者,都需要保持客观、实事求是、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和不武断臆想、歪曲事实的态度。3、客观公正政府审计的可信度取决于审计师在履行其专业职责时的客观公正程度,客观公正是指审计师在提供审本文由收集整理计和鉴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做到理智、诚实以及无利害冲突。 4、正当使用政府信息、资源和权力各种政府信息、资源或者权力必须用于官方目的,审计师应当正确处置各种敏感和秘密的信息与资源,而不能不正当地用于获取审计师个人利益,或者出现违反法律、不利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组织法定利益的行为。 5、勤勉尽责人们离度期望从事审计职业的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任何可能损害审计师职业信誉,并使人们质疑审计业务质量的行为。审计师的职业行为包括审计师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业准则,诚实、努力地履行职责

关于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 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关于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调 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报告》。据悉,该研究调查对象为高中1—3年级的在校生,2507名中国高中生、1560名美国高中生、1845名日本高中生和1833名韩国高中生完成了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四国高中生认为对自己人生观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把爸爸和妈妈排在第一位合计最高的是中国(75.7%),其次是美国(62.4%)、韩国(49.2%)和日本(39.8%)。 这组数据启示我们,作为父母,责任重大。价值观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要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2011年第01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黄永媛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 家庭教育 婚姻模式 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也有着不同的期望。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中国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望子成龙”,因此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美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美国父母“望子成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由于重视实践,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三、婚姻模式 自由选择对象在张扬“个性”的美国人的婚姻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恋爱、择偶,美国青年自然会有自己的要求与标准。他们找异性朋友,根本用不着别人介绍。尤其是在中学和大学的校园里,在学生活动中心随便坐坐就可以搭上一个周末出游的异性伴侣。当然由于社会习俗的原因,双方都不易得到向别人宣泄的机会,这种情感上的伤痕便无法弥合而全面崩溃,最终离婚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人与美国人对结婚的态度不同。中国人之所以与美国人的择偶方式不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结婚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异。对他们来说,结婚既是对家庭应尽的一种义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种个人权利。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未来和各种需求负责。中国人一旦结婚一般或绝大数都要“从一而终”。 通过以上三方面对于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性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在价值观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中国家庭的价值观更趋于聚合性,注重集体主义。而美国家庭价值观更趋于离散性,注重个人主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美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某些细微的变化。但是根本的观念仍然未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梅任毅,美国研究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魏章玲,美国家庭模式和家庭社会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学者的探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中美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结合本课谈谈中美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导致中美核心价值观的差异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我对其大致的分析讨论,得到了其下几个要点。 历史文化遗留。中美两国有着极大的历史文化差异。其一是: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人民主要的思想来自于亚洲的民族,历史上统治中国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经过多个朝代道德思想的统治,儒家学说的思想已经深入中国民族的文化,拘束的思想难以得到改变。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本地居民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者,所以思想极其具有多样化。为了稳定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美国演变出来了崇尚自由、民主的思想,这样便会相互尊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使其和谐相处。其二是:欧美国家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影响极为深重,认为物种优胜略汰是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优秀的人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变的富有,而不优秀的人着这处于社会的低端。富有的人享有更高的社会待遇,而穷困的人享有较低的社会待遇,这样富有人的基因就得到了传承,也就是优秀的基因得到了传承。而中国接触现代科学的时间极短,并且没有参与欧洲多次的文化运动,且中国的儒家思想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具有否定效应。所以产生了一定的价值观差异。 国家发展战略的不同。美国以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主体,有资本家的出现必定就会存在被剥削和压迫的群体。而全部美国人作为一个利益团体,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最大利益的发展战略便是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压迫。共产主义的思想是最下化化剥削与压迫,共产主义的思想得到传播美国的利益也便会受到损失,所以美国会极力反对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建国只有几十年,落后的旧中国是资本主义成分极重,下层人民是在旧中国受到压迫的群体,而这个群体便是中国最大的利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一、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一) 个人隐私 西方人强调尊重个人隐私, 即一个人怎样生活在不造成对他人危害、没有干扰别人的情况下,谁也管不着。如私人信件不能随便拆阅, 私人的事情不能随意打听, 更不能随意传播。在中国, 朋友可以不敲门就“登堂入室”, 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 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 问主人是否方便。 (二) 个人自立 即个人的生活自己负责, 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子女年满18 岁, 多数开始自立生活, 即使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还有一个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就是无论吃饭、购物, 甚至是买票, 也都各自付款。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人情淡漠, 而认为是尊重个人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坐享其成的表现。他们从小就受到独立自主精神的熏陶。这正是西方人独立自主、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精神的体现。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却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平等作出了贡献, 因此备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这正是美国梦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人表现 美国人具有爱冒险、爱新奇的特点。中国古语中有这样的说法: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行高于众, 人必非之。”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的是中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也有人称之为家族主义和放大了的家族主义价值观。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 强调集体的利益总是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利益要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个人的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当然, 中国文化传统也认为个人应有个性, 有个人信念, 个人利益和追求, 但不把其至于社会之上。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是统一的, 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从另一角度来看, 过于强调“集体”确实容易导致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影响个性发展及个人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从前面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几个方面的对比中便可清楚地发现这一点。而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漠, 亲情淡漠, 甚至以酗酒、吸毒来发泄心灵压抑和孤独寂寞。 二、道德价值观的差异 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 任何人都是按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来判断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道德价值内容受不同文化背景的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在动画片中的反映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在动画片中的反映 ——《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猫和老鼠》为例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如一部反应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电影或电视剧一样,它来源于社会,是时代文化的缩影。无论是中国的动画还是美国的动画,每一部动画的制作背后都包含着一定时期的价值观和文化。国际化局势,让中美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影视动画这样便利的文化快餐在国与国之间交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只有真正理解了两国之间文化价值观差异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一部影视作品的内涵深意。动画,是小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中国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美国的动画《猫和老鼠》进行比较,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在动画中的体现与反映,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力距离、高低语境下的言语和动画中教与乐的关系来分析。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差异;动画片 一、引言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条件、传统习惯、地域风貌等等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人就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迪斯尼动画《猫和老鼠》是美国20世纪开始至今盛行不衰、风靡全球的一部动画片。它以老鼠杰瑞幽默机智的形象挑战它的天敌倒霉的猫汤姆,轻松搞怪的情节赢得了全球小朋友的喜爱。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则是近几年中国内炙手可热、备受国内小朋友喜爱的一部动画片。当然,明眼人一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便知其中有很多的让人倍感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它模仿了《猫和老鼠》,但是却有很明显的属于中国的特征的文化价值观。不得不说,这两部相似而又不同的动画作品体现了中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标准。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1]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面临同一个问题的处理,会采取不一样的应对策略。他提出了五个价值维度,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集体主义文化倾向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紧密的联系,集体主义者更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而个人主义文化则更注重提倡个人权利与自由,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个人主义则更关心自己和个人的目标。”[2] 中国是以农耕为主,该传统习惯根深蒂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的自然经济结构中,家庭作为做基本的生产单位的形式便一直保留下来。进而,就有了“家”、“大家”和“国家”的出现,中国人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作社会群体的一份子,个人的价值因社会群体而存在并借群体体现,因此“家”、“大家”和“国家”的地位远远地高于个人。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集体主义就尤为明显。 这种文化价值观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其一,灰太狼是属于狼族的,只是被逐出了狼群。而且灰太狼是有家庭的,它的责任就是养家,养老婆,养孩子。它为家而奋斗,要拼命地抓羊。但是,由于离了狼群,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抓羊行动都是孤身作战,即使有勇有谋,还是会因群羊的反攻而败战。其二,喜羊羊与其同伴们是群居于羊村中的。通常情况下,喜羊羊出谋划策,在同伴的帮助下,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敌人灰太狼的攻击,获得胜利。单打独斗是必败的,即使是足智多谋的喜羊羊也会羊入狼口。所以,羊羊们是得到

从《刮痧》中看中美文化差异

看《刮痧》论中西文化差异 化学系 09 化学 02 班魏元蛟(200902050420) 文化的多样性成就了当今整个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每一种文化中, 总有弥布于其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中美文化由于政治制度、道德伦理、历史传统、社会背景、观念习俗、地理环境等的不同, 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差异性。 很多电影制作人就以文化差异为题材制作出很多精彩的电影,其中较为出名的要数《刮痧》和《推手》。《刮痧》是部糅合亲情、文化,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感人故事的影片。和李安的《推手》相比,《刮痧》同样是取自成长背景在中国,移民美国的一代人的小家庭生活切片。只不过李安用的是萝卜,郑晓龙用的是洋葱。清热润肺的萝卜能治中国老人在美国的孤寂,辛辣冲鼻的洋葱却刺激中国人捍卫传统。 各民族因历史渊源、生活环境、地缘地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即使在同一民族文化下, 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分支, 因此,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影片中主人公许大同不问青红皂白, 当着好多人的面“教训”儿子丹尼斯, 就是因为丹尼斯打了自己的上司昆兰的儿子, 但拒绝道歉。昆兰不解地问许大同为什么打孩子, “我打他是为了给你们面子,尊重你们! ”昆兰非常不解: “什么乱七八糟的逻辑?! ”在中国,由于孩子打架而遭到父母训斥、责骂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父母管教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给对方留“面子”, 但在西方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人文精神,再小的孩子也和成人一样有平等的权利, 孩子如果没有错,那就不应该受到批评。做错了,最多也就是对其教导,不管怎样都不至于当那么多人的面不给孩子留一点尊严。他们不会把中国人习惯的“面子”问题掺合进去, 他们更注重人性本身, 尊重个体的存在性并给以尊重,哪怕是小孩子也是如此, 而中国人的面子观则根深蒂固。 在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当某种价值取向与另外一种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首先需要做出价值优先选择。一、集体与个人之间的选择。美国人强调个人利益, 对集体采取有限奉献的态度;而中国人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 “不能因小家误了大家”,强调对集体的完全奉献。影片中,在简宁分娩时,许大同由于公司开会而未能到场,这种选择在美国社会是无法接受和原谅的。二、亲情与法律之间的抉择。送父回国时, 许大同体会到父亲心情, 他不顾美国法律将儿子从福利院中偷了出来,为的是让父亲在回国前见上孙子一面。在他心中, 当时亲情已凌驾于法律之上, 但这种行为与美国尊重法律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 电影的焦点就发生在美国人非常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一切问题,包括涉及他国文化方面,始终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文明的,优秀的,一些不能被美国人接受的事情则视为野蛮的,粗俗的。就接受外来文化上,美国人做的并不好,可能与近代以来美国在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