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工序冲裁模(落料模)设计

单工序冲裁模(落料模)设计
单工序冲裁模(落料模)设计

单工序冲裁模(落料模)设计

零件名称:铁芯片 材料:D21硅钢板 材料厚度:t=0.5mm

1.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硅钢板,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状对称,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除30±0.17之外,其余没标尺寸的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按IT14级处理,并按“入体”原则标注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500 -0.62mm 350 -0.62mm 150 -0.43mm 100 -0.36mm 7.50

-0.36mm 补标公差后零件尺寸如右图

2.冲压件的工艺方案确定

通过以上对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精度的分析,并结合零件的生产批量。该零件采用落料单工序就可完成冲压加工。

3、工艺计算 ⑴排样设计

为保证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操作方便,采用有搭边,单排排样,如下图所示,由表1-21得,冲裁件之间的搭边值a 1=1.5mm,冲裁件与条料件侧边之间的搭边值a=2mm 。

计算条料的宽度:b=50+2×2=54(mm) 计算条料的步距:A=35+1.5=36.5(mm)

一个步距内材料的材料利用率:

η=nF/bA ×100%=1x1350÷(54×36.5)×100% =68.5% 其中一个进距内的冲压数目n=1;

因选用了1000mm ×2000mm 的板料,可将板料剪裁为37张条料(54mm ×1000mm ),每张条料可冲27个工件,则η总为:

η总=nF 1/LB ×100%=999×1350÷(1000×2000)×100% =67.4% 冲压件面积可以简化为矩形面积50×35,减去两个槽的面积,所以:F =50×35-2(20×10)=1350(mm )

⑵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①冲压力的计算 落料力为:

F 落=Lt σ b 其中:

L=(50×2+35×2+20×4)=250(mm) 材料厚度t=0.5mm;

材料:D21硅钢板,查表1-3,σ b =225Mpa,则: F =250×0.5×225=28(kN )

根据以上模具结构类型,采用弹性卸料和漏料出件,卸料力F x =K x F,取K x =0.05,则:

F x =0.05×28=1.4(kN )

推件力F T =nK T F,去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h =6mm,t =0.5mm,n =4/0.5=8;取K T =0.06,则: F T =8×0.06×28=13(kN )

总冲压力F 总=F+ F x + F T =28+1.4+13=42.4(kN ) 选用的压力机公称压力P ≥(1.1~1.3) F 总

取系数为1.3,则P ≥1.3F 总=1.3×42.4=55(kN )

初选压力机公称吨位为63kN,型号为J23-6.3,其主要工艺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63KN; 滑块行程:50mm;

行程次数:160次∕分; 最大闭合高度:170mm; 闭合高度调节量:40mm ,(最小闭合高度:130mm ); 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200mm ×315mm; 模柄孔尺寸:直径30mm,深度50mm; 工作垫板:厚度40mm,直径110mm 。

②压力中心的计算

按比例画出工件图,选定坐标系XY,如右图所示。

由于零件左右对称,所以压力中心一定在Y轴上,

即:x

=0。零件轮廓线上各部分标记如右图。

L1=50-10×2=30,Y1=0;

L2=35×2=70,Y2=17.5;

L3=20×4=80,Y3=10;

L4=10×2=20,Y4=20;

L5=50,Y5=35。

计算得到:y 0=16.7

③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表

④弹性元件计算

选用聚氨酯橡胶作为弹性元件,已知F

x

=1.4kN,根据模具安装空间,取圆筒聚氨酯橡胶6个,每个橡胶承受的预压力为:

F

y =F

x

/n=1400/6=233N

取h

y

=10%h,查表得p=1.1MPa,则橡胶的横截面积为:

A=F

y

/p=233/1.1=212

设卸料螺钉直径为8mm,橡胶上螺钉孔直径为10mm,则有:

A=π/4(D2-d2)

求得橡胶外径:经计算得和保证足够的卸料力,取D=25mm。

橡胶的自由高度:h

=h x+h m /0.25=(1.5+6)/0.25=30mm

因为0.5<h

/D=30/25 =1.2<1.5,所选橡胶符合要求。

橡胶的安装高度:h a=h0-h y=30-0.1×30=27

4、编写工艺文件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编写制件工艺文件,如下图所示:

冲压工艺卡

5、模具主要零件设计

(1)凹模

根据零件的形状,凹模采用矩形。

凹模厚度H 凹: H 凹=Kb,且H 凹大于15mm 。查表取K =0.3,则: H 凹=0.3×50=15mm,取H 凹为16mm

凹模壁厚C: C =(1.5~2)×16=24~32,取C 为30mm 凹模长L :L =b +2c =50+2×30=110mm 凹模宽B :B =35+2×30=95mm

所以凹模的外形尺寸为110×95。故取凹模外形尺寸为125×100×16 (2)凸模

因为零件为异形,采用线切割加工,采用整体直通式凸模。 凸模长度计算:L =h 1+h 2+t +h ,取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为18mm ,卸料板的厚度为10mm ,

附加长度为h =h

m +1+(27-1-1) =5.5+1+25=31.5(橡胶安全高度27mm),t =1mm, 则:L =18+10+0.5+31.5=60mm

(3)模架

根据凹模外形尺寸125×100×16,选凹模材料为HT200钢上模座选GB/T2855.5外形尺寸为125×100×30,下模座选GB/T2855.6外形尺寸为125×100×35。

模具的闭合高度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关系:

H max -H 1-5≥H 模≥H min -H 1+10

已知:H max =170mm, H min =130mm, H =40mm 模具闭合高度应为:125≥H 模≥100 实际模具闭合高度:

H 模=H 上+H 下+H 垫+H 凹+H 凸-1=30+35+10+16+60-1=150

(4)卸料板的设计

材料选用Q235A 钢,长和宽的尺寸取与凸模固定板相同的尺寸,厚度为8mm~12mm,取10mm

(5)上、下垫板的设计

材料选用T10A 钢,长和宽的尺寸和凹模尺寸相同。垫板的厚度一般为3mm~10mm ,取厚度H2=10mm,则外形尺寸为:125×100×35

(6)导向销

导向销直径为Φ8、长度为6mm,位于条料的左侧,材料采用45号钢,淬火处理,硬度为40~45HRC ,与凹模的配合为H7/m6。

(7)挡料销

挡料销是用来控制送料步距的。选用圆柱销,直径为Φ8、长度为3mm,材料采用45号钢,淬火处理,硬度为40~45HRC ,与凹模的配合为H7/m6。

(8)防转销

为了防止模柄转到,采用了一个防转销,其尺寸为:d=6mm,L=5mm 。 (9)模柄的选择

选用旋入式模柄,材料Q235,并加防转销,根据压力机J23-6.3的相关参数可知,模柄的外形安装尺寸为:Φ30×50。

(10)螺栓、销钉的选择

上模座连接螺栓选用4-M10*40,下模座固定螺钉选用4-M10*50;上模座连接销钉选用Φ6×40;下模座连接销钉选用Φ6×50。

6、装配图与主要零件图装配图

凹模

凸模

凸模固定板

广西科技大学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单工序落料模的设计(很详细)资料

广西科技大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 U型垫板单工序落料模的设计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一分析冲裁件的工艺性 (3) 二确定合理工艺方案 (4) 三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5) 四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 (6) 4.1 计算毛坯尺寸大小 (6) 4.2 确定排样方案、计算材料利用率 (6) 五计算压力中心 (10) 六冲裁力的计算 (11) 七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2) 7.1 间隙值确定的原则 (12) 7.2 凸模、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 (12) 八冲裁件主要零部件的选用 (14) 8.1冲裁零件的分类 (14) 8.2工作零件 (14) 8.3 定位零件 (15) 8.4 导向零件………...……………………………………………… ..15 8.5 支撑零件…………...…………………………………………… ..15 8.5 紧固零件.................................................................. ..15 九模具总装图.. (16) 10.1. 模架的选择 (16) 10.2. 上、下模座的选择 (17) 十压力机的选择 (19)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一.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名称:U型盖板 冲压件材料:Q235 (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σs≥235MPa) 冲压件的表面粗糙度:查《简明手册》得,Ra值为6.3μm。 冲压件的尺寸未标注公差:尺寸精度的选择可参考老师所给要求GB/T15055-2007的m级查找。查找公差表后,各尺寸标注为:210±1.4 ,60±1.0 , 172±1.4 ,Φ12±0.4 ,140±0.7 ,120±0.55 ,R85.2 。 8.0-

垫圈单工序冲裁模设计导入

学习情景二:冲裁模具设计与制造Ⅰ——垫圈单工序冲裁模 一、导入 图示垫圈,如何生产? 若单件生产:可采用①手工钣金 ②线切割 ③ ④ 若批量生产:可采用模具进行冲压 那么,采用什么模具?何种冲压方式?答案就是采用冲裁模,分离的冲压方式。要理解此问题,先要了解冲压的变形过程。 (一)冲裁概述 冲裁: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基本工序:落料和冲孔。 冲裁模:冲裁所使用的模具叫冲裁模,它是冲裁过程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凸、凹模刃口锋利,间隙小。 分类:普通冲裁、精密冲裁

(二)冲裁变形过程 如右图所示,冲裁时,被加 工板料置于凹模表面上,凸模向 下,作用在板料上,板料在凸模、 凹模的共同作用下,板料受到凸 模、凹模的垂直作用力F,侧压力 N,摩擦力μN,μF。板料在此四 对力的作用下发生长度方向拉伸 (伸长)、厚度方向压缩,由于凸 模与凹模之间冲裁间隙的存在,即 一对F未作用在同一直线下,致使 板料还受到弯矩,从而产生弯曲并 从模具表面上翘起。 间隙正常、刃口锋利情况下,冲裁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 1.弹性变形阶段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小于屈服应力。 2.塑性变形阶段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屈服应力。 凸、凹模间隙存在,变形复杂,并非纯塑性剪切变形,还伴随有弯曲、径向拉伸、厚向压缩等变形。 3.断裂分离阶段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强度极限。

裂纹首先产生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上、下裂纹扩展相遇材料分离 (三)冲裁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冲裁件质量:指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 断面状况:垂直、光洁、毛刺小 尺寸精度:图纸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形状误差:外形满足图纸要求;表面平直, 即拱弯小 Ⅰ、断面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冲裁件断面质量 冲裁件的断面特征如右图所示: 圆角带a: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 变形。 光亮带b:塑性剪切变形。质量最好的区域。 断裂带c:裂纹形成及扩展。 毛刺区d:间隙存在,裂纹产生不在刃尖, 毛刺不可避免。此外,间隙不正常、刃口不锋利, 还会加大毛刺。 2、冲裁件断面质量影响因素 (1)材料性能的影响 塑性好的材料:a、b、d大,c(断)小 (2)模具间隙的影响(如下图) 间隙小,出现二次剪裂,产生第二光亮带 间隙大,出现二次拉裂,产生二个斜度

冲裁模具设计步骤(精)

冲裁模具设计步骤 第一步工作: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 , 以电脑机箱为例, 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合分析 (套图 , 确保各产品图纸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这样在模具设计中很有好处。 第二步: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 , 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 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 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 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向前展开, 例如一产品需要量五个工序, 则从加工成品开始展开,一直向前四工序、三工序、二工序、一工序,并展开一个图形后复制一份再进行前一工序的展开。注意, 这一步很重要, 同时要细心。 第三步: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 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 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如果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并加入定位销钉、导柱、螺丝孔的位置。可以大大的提高设计效益。如果进行手工计算效率太低。 第四步:模具图的绘制 , 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 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并且加入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 一定不能忘记。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五步:校对 设计实例 1 冲裁、弯曲、拉深及成形是冷冲压的基本工 序,下面以常见的冲裁件、弯曲件及拉深件为例介绍冲裁、弯曲及拉深的冲压工艺分析、工艺方案拟订、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零件简图:如图 3-1所示. 名称:垫圈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钢 材料厚度:2mm 要求设计此工件的冲裁模。 图 3-1 一 . 冲压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 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根据冲模手册表 2-10、 2-11查得,冲裁件内外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 IT14,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 ±0.1mm .将以上精度与零件简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公差相比较, 可认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 其它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 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 故决定采用利用导正销进行定位、刚性卸料装置、自然漏料方式的冲孔落料模进行加工。 方案一:采用复合模加工。复合模的特点是生产率高, 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高, 冲模的轮廓尺寸较小。但复合模结构复杂, 制造精度要求高, 成本高。复合模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方案二:采用级进模加工。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

衬片单工序冲裁模-冲模设计说明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衬片单工序冲裁模 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 03月 2日至2011年 04月 03日

目录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三、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四、排样设计 五、工艺计算 六、凹模的设计 七、凸模的设计 八、其它模具零件结构尺寸 九、模架的设计 十、模架的设计 十一、备注

衬片 t=1mm材料:08F 生产量:30万件/年 图一(衬片零件)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08F是冲压用钢板中沸腾钢的一种牌号(中国称08F,国际称CR1,日本称SPCC,德国用St12,前苏联用Br);08F中F指的是沸腾钢;08指的是含碳量万分之八;特性:强度低和硬度、塑性、韧性好,易于深冲、拉延、弯曲和焊接。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规则,并在转角有四处R4圆角,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 结论:适合冲裁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的生产过程纯粹是一个落料,且形状简单,工件属中批量生产,根据经济性和工件的精度来考虑,采用单工序模就可完成任务。 单工序模的分析 单工序模又称简单模,是压力机在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冲裁模。 三、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导料板加固定挡料销定位的弹性卸料及上出件的单工序模。 四、排样设计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图二(排样图) 两工件间的搭边:a=2mm 工件边缘搭边:a1=2mm 步距为:30mm 条料宽度B0△-=(D max +2a1)0 △ - =(60+2×2) 0 △ - =640 0.5 - 公式(1) 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 η=A/BS×100% 公式(2)=1352.29÷(64×30)×100%=70.43% 查板材标准,宜选650mm×3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0张条料(64mm×3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0个工件,则η为: η=nA1/(LB)×100% =1000×1352.29/(650×3000)×100% =69.3% 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69.3% 五、工艺计算 1.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 ⑴冲压力 落料力F总=1.3Ltτ公式(3)

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第二章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如退火,酸洗,表面处理等)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冲压件工艺过程的制定和模具设计是冷冲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冲压设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影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最优地选用,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设计模具,选用设备等,以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 2.1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制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冲压件工艺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 一. 分析零件图(冲压件图)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和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人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1.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效果。例如在零件上加工孔,批量小时采用钻孔比冲孔要经济;有些旋转体零件,采用旋压比拉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所以,要根据冲压件的生产纲领,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冲压生产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

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冷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冷冲模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搜集必要的资料 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 l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2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3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4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5 )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6 )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2 .冲压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3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确定方法如下: l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

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况下可以由图样要求直接确定。 2 )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3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弯曲后冲孔等。 4 ) 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5 ) 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 ; 4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确定工序的性质、顺序及工序的组合后,即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也就决定了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形式。冲模的种类很多,必须根据冲件的生产批量、尺寸、精度、形状复杂程度和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其选原则如下: l )根据制件的生产批量确定采用简易模还是复合模结构。一般来说简易模寿命低,成本低;而复合模寿命长,成本高。 2 )根据制件的尺寸要求确定冲模类型。 若制件的尺寸精度及断面质量要求较高,应采用精密冲模结构;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制件,可采用普通冲模。复合模冲出的制件精度高于级进模,而级进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3 )根据设备类型确定冲模结构。 拉深加工时有双动压力机的情况下,选用双动冲模结构比选用单动冲模结构好很多

工作任务单(单工序落料模).

工具钳工职业培训 姓名:课题一十字板单工序落料模的装配调试与维修 工作任务单 1.工作要求 (1)时间要求 应会训练教学环节准备操作检查验证总结时间要求(分) (2)任务描述 十字板落料模装配调试与维修 2.考核要求 (1)读十字板落料模装配图; (2)编写装配工艺; (3)用机械固定法装配模具; (4)正确使用量具测量模具; (5)安装调试模具。

十字板落料模装配图 1—上模座2—导套3—导柱4—螺钉5—圆柱销6—圆柱销 7—模柄8—螺钉9—卸料螺钉10—垫板11—凸模固定板 12—橡胶13—卸料板14—圆柱销15—凹模16—下模座 17—凸模18—定位销19—螺钉 十字板落料模具明细表 序号图号(标准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备注 1 CM1-1 上模座 1 Q235 2 CM1-2 导套 2 T10A 58~60HRC 3 CM1-3 导柱 2 T10A 58~60HRC 4 GB/T70.1-2000 螺钉M8×3 5 4 35 5 GB/T119.1-2000 圆柱销8×45 2 35 6 GB/T73-1985 螺钉M6×6 1 35 7 CM1-4 模柄 1 Q235 8 GB/68-2000 螺钉M6×15 4 35 9 CM1-5 卸料螺钉M8×55 4 35 10 CM1-6 垫板 1 45 43~48HRC 11 CM1-7 凸模固定板 1 Q235 12 CM1-8 橡胶 1 聚氨脂橡胶 13 CM1-9 卸料板 1 45 43~48HRC 14 GB/T119.1-2000 圆柱销8×40 2 35 15 CM1-10 凹模 1 T10A 58~60HRC 16 CM1-11 下模座 1 Q235 17 CM1-12 凸模 1 T10A 58~60HRC 18 CM1-13 定位销 3 45 43~48HRC 19 GB/T70.1-2000 螺钉M8×30 4 35

1.2六角铜片单工序冲裁模冲压工艺计算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教案 项目六角铜片单工序冲裁模 设计 班级教师孙岩志学期 4 组织 形式 每2-3人一组,分组完成课程类型一体化课时 6 学习 单元 六角铜片单工序冲裁模冲压工艺计算 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确定冲裁模具的间隙(2)能够合理确定工作零件的刃口尺寸(3)能设计排样图,计算利用率 (4)能计算压力中心 知识目标(1)掌握冲裁模具间隙的确定方法(2)掌握冲裁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3)掌握冲裁模具排样图的设计原则 任务 载体 案例:六角铜片工件图纸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冲裁模具间隙的确定、刃口尺寸计算以及排样图的设计教学难点:合理选择间隙值、计算刃口尺寸 主要教 具设备 材料 多媒体课件、单元设计、粉笔、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六角铜片工件图纸等 教学过程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时分配资讯 1.根据已有的零件图,以及总体结构方 案,进行冲压工艺计算。 2.合理确定模具的冲裁间隙。 3.计算刃口尺寸。 4.计算冲压力。 根据零件特 点,依据老师所给 出的提示思考工 作任务。 10分钟

(50分)实施过程表现 任务方案完成情况 合计 拓展 根据所学知识,计算铁芯零件的冲裁间隙、刃口尺寸、冲压力及排样 主要知识点及操作一、刃口尺寸计算 (一)冲裁间隙 冲裁间隙:指冲裁的凸模与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一般指单边间隙。 单边间隙:指凸模与凹模每一侧的间隙。 双边间隙:指凸模与凹模两侧间隙之和。 1、影响冲裁间隙大小的因素 (1)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要求 冲裁件断面上各区域分别为:塌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塌角带:由冲裁开始时材料的塑性变形形成。间隙愈大,则塌角愈大。 光亮带:在材料被挤入凹模(或凸模挤入材料)时所形成。间隙适中时可获得较大的光亮带。间隙愈大,光亮带愈小,但间隙过小,则会造成两次断裂,形成两个光亮带。 断裂带:材料发生断裂所形成。断裂带在冲裁断面上形成粗糙的斜面。间隙愈大,断裂带愈大,但间隙过小,则会造成两次断裂,形成两个断裂带。 毛刺:由断裂时材料纤维的牵扯所形成。间隙愈大,毛刺愈长,材料塑性愈好,毛刺愈长。 案例分析 (2)冲裁件尺寸精度的要求 间隙过大,材料产生拉伸弹性变形,使制件的外形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内形尺寸大于凸模尺寸;间隙过小,材料产生过大的压缩弹性变形,使制件的外形尺寸远大于凹模尺寸,内形尺寸远小于凸模尺寸; 案例分析 (3)冲压力要求 间隙的增大,将使冲压力有所减小。 (4)模具寿命的要求 过小的间隙对模具寿命极为不利。 较大的间隙有利于减少材料对凸、凹模的磨损,则有助于提高模具寿命。 2、合理间隙值确定的原则 (1)当冲裁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或对断面质量无特殊要求时,从提高模具寿命、降低冲压

冲压模具设计--答辩知识点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 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 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 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 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3.压力机的标称压力是指滑块在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位置时,滑块上所容许承受的最大作用力。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 三个阶段。 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0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也称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24变形温度对金属的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 25以主应力表示点的应力状态称为主应力状态,表示主应力个数及其符号的简图称为主应力图。可能出现的主应力图共有九种。 26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定律用公式来表示为:ε1+ε2+ε3=0。 27加工硬化是指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变形抗力逐渐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 28在实际冲压时,分离或成形后的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工作部分形状和尺寸不尽相同,就是因卸载规律引起的弹性回复(简称回弹)造成的。 29材料对各种冲压成形方法的适应能力称为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冲压成形性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的因素很多,但就其主要内容来看,有两个方面:一是成形极限,二是成形质量。

衬片单工序冲裁模冲模设计说明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衬片单工序冲裁模 专业: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 03月 2日至2011年 04月 03日

目录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三、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四、排样设计 五、工艺计算 六、凹模的设计 七、凸模的设计 八、其它模具零件结构尺寸 九、模架的设计 十、模架的设计 十一、备注

衬片 t=1mm材料:08F 生产量:30万件/年 图一(衬片零件)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08F是冲压用钢板中沸腾钢的一种牌号(中国称08F,国际称CR1,日本称SPCC,德国用St12,前苏联用Br);08F中F指的是沸腾钢;08指的是含碳量万分之八;特性:强度低和硬度、塑性、韧性好,易于深冲、拉延、弯曲和焊接。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规则,并在转角有四处R4圆角,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 结论:适合冲裁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的生产过程纯粹是一个落料,且形状简单,工件属中批量生产,根据经济性和工件的精度来考虑,采用单工序模就可完成任务。 单工序模的分析 单工序模又称简单模,是压力机在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冲裁模。 三、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导料板加固定挡料销定位的弹性卸料及上出件的单工序模。

四、排样设计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图二(排样图) 两工件间的搭边:a=2mm 工件边缘搭边:a1=2mm 步距为:30mm 条料宽度B0△-=(D max +2a1)0 △ - =(60+2×2) 0 △ - =640 0.5 - 公式(1) 确定后排样图如2所示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 η=A/BS×100% 公式(2) =1352.29÷(64×30)×100%=70.43% 查板材标准,宜选650mm×3000mm的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0张条料(64mm ×3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0个工件,则η为: η=nA1/(LB)×100% =1000×1352.29/(650×3000)×100% =69.3% 即每张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69.3% 五、工艺计算

冲裁模具设计步骤

冲裁模具设计步骤 第一步工作:对所设计模具之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电脑机箱为例,首先将各组件产品图纸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组合分析(套图),确保各产品图纸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组件在整个机箱中的重要性,以确定重点尺寸,这样在模具设计中很有好处。 第二步:对产品进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具结构,并对产品进行排工序,确定各工序冲工内容,并利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展开,在产品展开时一般从后向前展开,例如一产品需要量五个工序,则从加工成品开始展开,一直向前四工序、三工序、二工序、一工序,并展开一个图形后复制一份再进行前一工序的展开。注意,这一步很重要,同时要细心。 第三步:依产品展开图进行备料,在图纸中确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镶件等。注意:如果直接在产品展开图中进行备料并加入定位销钉、导柱、螺丝孔的位置。可以大大的提高设计效益。如果进行手工计算效率太低。 第四步:模具图的绘制,在备料图纸中再制一份出来,进行各组件的绘制,并且加入线切割的穿丝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间隙,一定不能忘记。尺寸的标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五步:校对 设计实例1 冲裁、弯曲、拉深及成形是冷冲压的基本工序,下面以常见的冲裁件、弯曲件及拉深件为例介绍冲裁、弯曲及拉深的冲压工艺分析、工艺方案拟订、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 零件简图:如图3-1所示. 名称:垫圈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Q235钢 材料厚度:2mm 要求设计此工件的冲裁模。

图3-1 一.冲压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是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根据 冲模手册表2-10、2-11查得,冲裁件内外所能达到的 经济精度为IT14,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 0.1mm.将以上精度与零件简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公差 相比较,可认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 到保证.其它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 裁的工艺要求,故决定采用利用导正销进行定位、刚性 卸料装置、自然漏料方式的冲孔落料模进行加工。 方案一:采用复合模加工。复合模的特点是生产率高, 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高,冲模的轮廓尺 寸较小。但复合模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复合模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方案二:采用级进模加工。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

单工序冲孔落料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冲孔单工序模 课程名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姓名:**** 学号:*****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工艺分析 (2) 三、工艺计算 (3) 四、设备选择 (4) 五、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5) 六、参考文献 (5)

一、课程设计目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设计能力,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将来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工艺分析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1)产品零件图如下图所示,材料为10钢,厚度为2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要在坯料上冲一个圆孔,可以采取挡料销和挡料板配合固定坯料。 零件图 2.由尺寸公差查表可知,冲裁件的公差等级不超过IT11级,冲裁后无需整修,也不用精密冲裁,用普通冲裁即可达到要求,保证了经济效果。 3.材料为10钢,含碳量为0.1%,属于软材料,对模具的要求不是很高,且满足冲压的一般要求。

三、工艺计算 1.冲裁间隙的确定 考虑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使间隙增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最小的合理间隙值,这里采用经验法,取单边间隙t c %)10%7(-= mm t c 14.0207.0%7min =?== mm t c 02.021.0%10max =?== 2.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所冲孔尺寸为24.0026+φ,根据所给公差查表得凸模极限偏差mm p 014.0=δ,凹模极限 偏差mm d 014.0=δ,磨损系数5.0=x 凹模刃口尺寸0014.00014.0012.26)24.05.026()(---=?+=?+=mm x d d p p δ 凸模刃口尺寸 mm c d d d p d 017.00017.000min 4.26)14.0212.26()2(++=?+=+=δ 因为)(2min c c m zx d p -<+δδ,所以凸凹模精度合适。 3.冲裁力的计算 冲裁力:由N KLt F 8066038022614.33.1=????==τ 卸料力:N F K F q Q 40338066005.0=?== 推料力:N F nK F Q 80668066005.0211=??== 总冲裁力KN N F F Q Q 9392759F F 1≈=++=总。 四、设备选择 1.总冲裁力F=96KN ,查手册选则J23开式可倾压力机,压力机设备名称为JC23-16B ,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160KN ,公称力行程5mm ,滑块行程70mm , 最大闭合高度:160mm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总结

1,P1,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形,有时对板材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冲压工艺可以分成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判断:表1和表2) 2,P18,硬化定义: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N称为材料的硬化指数,是表明材料冷变形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硬化指数n大时,表现在冷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材料的塑性变形稳定性较好,不易出现局部的集中变形和破坏,有利于提高伸长类变形的成形极限。P30,成形破裂:胀形(a破裂)和扩孔翻边破裂(B破裂)。3,P32(了解)硬化指数n值:材料在塑性变形时的硬化强度。N大,说明该材料的拉伸失稳点到来较晚。塑性应变比r值:r值反映了板材在板平面方向和板厚方向由于各向异性而引起应变能力不一致的情况,它反映了板材在板平面内承受拉力或压力时抵抗变薄或变厚的能力。 4,P45,冲裁过程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5,P48,断面的4个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简答)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1,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塑性好,材料被剪切的深度较大,所得断面光亮带所占的比例就大,圆角也大;反之则反。2,模具间隙的影

响。间隙过小时,最初形成的滞留裂纹,在凸模继续下压时,产生二次剪切,会在光亮带中部形成高而薄的毛刺;间隙过大时,使光亮带所占比列减小,材料发生较大的塌角,第二次拉裂使得断面的垂直度差,毛刺大而厚,难以去除,使冲裁件断面质量下降。3,模具刃口状态的影响。刃口越锋利,拉力越集中,毛刺越小;刃口磨损后,压缩力增大,毛刺增大。4,断面质量还与模具结构、冲裁件轮廓形状、刃口的摩擦条件等有关。 6,P50,降低冲裁力的方法:阶梯凸模冲裁(缺点:长凸模插入凹模较深,容易磨损,修磨刃口夜间麻烦),斜刃口冲裁,加热冲裁。 7,P52,F卸:从凸模上将零件或废料卸下来所需要得力。 F推:顺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模腔推出的力。 F顶:逆着冲裁方向将零件或废料从凹模腔顶出的力。 设h为凹模孔口直臂的高度,t为材料厚度,则工件数:n=h|t。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总压力:F总=F冲+F推 弹性和下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F总=F冲+F卸+F推 弹性和上出料方式的总冲压力:F总=F冲+F卸+F顶(选择)8,P53,冲裁间隙:冲裁模的凸模和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分双边(C)和单边(Z)两种。 间隙的影响:(1)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间隙较大时,材料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大,冲裁完毕后材料弹性恢复,冲裁件尺寸向实体

冲裁模具设计说明

4 冲裁模具设计 教学容:确定模具类型,设计计算凸凹模刃口的形状、尺寸、精度、配合间隙以及选择定位、卸 料方式等。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类型冲裁模具的结构形式、使用围及其特点。掌握冲裁模具的设计步骤。 根据工艺方案所定的工艺顺序、工序性质 和设备选用情况设计一般的冲裁模具。4.1 普通冲裁模设计 基本原则: (1) 模具与制件的尺寸精度及生产批量适应 (2) 模具与压力机适应 (3) 模具与工艺适应 (4) 尽量选用标准模架和模具零件 (5) 模具工作与存放安全 4.1.1 无导向开式简单冲裁模 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制造容易,成本低。但调整麻烦,寿命低,冲裁件精度差, 操作不够安全。 应用:精度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量小的冲裁件。

图4.1 无导向开式简单冲裁模 4.1.2 导板式落料冲裁模 特点:有导板导向,但压力机行程要短(一般不大于20mm)。

. .. . 图4.2 导板导向式冲裁模 4.1.3 设计实例 4.1.3.1 导柱导套式落料冲裁模 特点:导柱、导套进行精确导向定位 应用: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批量较大的冲裁件

图4.3 导柱导套式落料模4.1.3.2 设计举例

. .. . 图4.4 制件图 材料Q235,大批量生产 1) 冲裁件工艺分析 外形简单,一次冲裁加工即可成形。 大批量生产,采用单工序、后侧导柱导套式冲裁模进行加工。 制件尺寸较厚,采用固定卸料板刚性卸料和下出料的方式。 2) 工艺计算 (1)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计算及初选压力机 查表Q235的 MPa MPa b 460375~=σ,取 MPa b 460=σ。 表4-1 部分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 牌 号 屈服强度s σ/ MPa 伸长率 δ/% 抗拉强度b σ/ MPa Q215 Q235 Q255 Q275 165~215 185~235 205~255 225~275 26~31 21~26 19~24 15~20 335~410 375~460 410~510 490~610 计算冲裁力:

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单工序落料模具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工件简图 (1) 三、工艺分析 (2) 生产方案的制定 (2) 材料分析 (3) 精度分析 (3) 操作与定位方式 (3) 四、工艺计算 (3) 排样设计与计算 (3) 料宽设计 (4) 画排样图 (5) 送料步距 (5) 材料的利用率 (5) 冲裁工艺力计算 (5) 刃口尺寸计算 (6) 凹模高度 (6) 凸模长度确定 (7) 选择标准模架 (7) 五.设备选择 (7) 六、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8) 七、参考文献 (8)

一、课程设计目的 此次落料模具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巩固课本中学的知识,熟悉相关资料,理清设计思路,练习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2)经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通过设计巩固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4)如何选取合适的排样,,需要通过材料利用率、搭边值、步距的计算,从而选择最合理、最有经济效益的排样方案。 二、工件简图 材料为Q235,板厚为t=3mm,生产批量:大批量

三、工艺分析 生产方案的制定 冲裁工序可分为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 冲裁组合方式的确定应根据下列因素决定。 1生产批量:一般来说,小批量与试制采用单工序冲裁,中批量和大批量生产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 2工件尺寸公差等级:复合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尺寸公差等级高,因为它避免了多次冲压的定位误差,并且在冲裁过程中可以进行压料,工件较平整。级进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尺寸公差等级较复合冲裁低,在级进冲裁中采用导正销结构,课提高冲裁件精度。 3对工件尺寸、形状的适应性工件的尺寸较小时,常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对于尺寸中等的工件,由于制造多副单工序模的费用比复合模具昂贵,也常采用复合冲裁,但工件上孔与孔之间或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时,采用级进冲裁。 4模具制造、安装调整和成本:对复杂形状的工件,采用复合冲裁比采用级进冲裁为好。应为模具制造、安装调整较易,成本较低。 5操作方便与安全:复合冲裁出件或清除废料比较困难,工作安全性较差。级进冲裁较安全。 综上分析,对于一个工件,可以得出多种工艺方案。必须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选取在满足工件质量与生产率的要求下,模具制造成本低、

单工序冲裁模

单工序冲裁模是指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个冲压工序的冲裁模,如落料模、冲孔模、切边模、切口模等 1.落料模 (1)无导向单工序落料模 图2.8.1是无导向简单落料模。工作零件为凸模2和凹模5,定位零件为两个导料板4和定位板7,导料板4对条料送进起导向作用,定位板7是限制条料的送进距离;卸料零件为两个固定卸料板3;支承零件为上模座(带模柄)l和下模座6;此外还有紧固螺钉等。上、下模之间没有直接导向关系。分离后的冲件靠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依次推出。箍在凸模上的废料由固定卸料板刮下。 该模具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通过更换凸模和凹模,调整导料板、定位板,卸料板位置,可以冲裁不同冲件。另外,改变定位零件和卸料零件的结构,还可用于冲孔,即成为冲孔模。 无导向冲裁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但安装和调整凸、凹模之间间隙较麻烦,冲裁件质量差,模具寿命低,操作不够安全。因而,无导向简单冲裁模适用于冲裁精度要求不高、形状简单、批量小的冲裁件。 (2)导板式单工序落料模 图2.8.2为导板式简单落料模。其上、下模的导向是依靠导板9与凸模5的间隙配合(一般为H7/h6)进行的,故称导板模。 冲模的工作零件为凸模5和凹模13;定位零件为导料板10和固定挡料销16、始用挡料销20;导向零件是导板9(兼起固定卸料板作用);支承零件是凸模固定板7、垫板6、上模座3、模柄1、下模座15;此外还有紧固螺钉、销钉等。根据排样的需要,这副冲模的固定挡料销所设置的位置对首次冲裁起不到定位作用,为此采用了始用挡料销20。在首件冲裁之前,用手将始用挡料销压入以限定条料的位置,在以后各次冲裁中,放开始用挡料销,始用挡料销被弹簧弹出,不再起挡料作用,而靠固定挡料销对条料定位。

金冲压模具制作流程

五金冲压模具制作流程 一.毛胚材料加工: 1.铣六面对角尺(垂直度误差不大于300),同一付模具材料长宽尺寸一致即 可,厚度留0.2mm磨量(需淬火件留0.5mm磨量);棱边倒角。 2.磨上下两平面,(需淬火工件留0.3mm) 二.机加工: 1.根据图纸分别钻、攻各螺钉牙孔及过孔以及穿丝孔等; 2.铣各漏料孔或成形部分; 3.热处理后,工件需磨上下两平面及基准边; 4.车加工各回转件,公差按图要求。 ☆☆所有销钉孔都不能先加工:需热处理的钻穿丝孔,其余都在装配是配钻、铰 三.线割: 按图纸规定的配合要求线割各个成型部分。 导柱、导套与模架紧配合;冲头与固定板过渡配合;销钉与各孔均为过渡配合。 四.装配: 1.先按图装配模架,确保导柱、导套与模架垂直并运动顺畅; 2.在模架上先固定凹模,按图纸给定间隙将相应厚度的铜皮均匀地放在凹模 周边,再装入凸模,试冲纸片确定四周毛刺均匀后,紧固凸、凹模并配打销 钉。(如果是复合模,还需对好冲头间隙再固定凸、凹模)。

3.之后再装好卸料及顶出机构 五.模具整体加工顺序: 1.优先加工需要热处理的工件 2.其次加工.需要线切割的工件 3.然后加工模架部件即上托和底座 4.再后加工其它部件。 5.装配、试模 五金冲压模具的分类 按完成工序的性质分类,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分类,包括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按自动化程度分类,包括全自动模、半自动模、手动模;按模具材料分类,包括聚氨酯橡胶模、钢模等;。。。。。。看你从哪个角度说。如果是按第一种分类,具体包括冲孔模、落料模、切边摸、切断模、剖切模、整修模、切舌模、弯曲模、拉弯模、拉伸模、卷圆模、胀形模、翻边模、翻孔模、缩口模、扩口模、整形模、校平模、精冲模等。 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1)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 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2)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 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冲压模具的一般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冲压模具的一般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1 工艺设计 (1)根据冲压件产品图,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 (2)确定工艺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一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通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寿命高低、生产成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此外,了解零件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对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有帮助的。 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等。计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工艺参数可以计算得比较准确,如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等;第二种是工艺参数只能作近似计算,如一般弯曲或拉深成形力、复杂零件坯料展开尺寸等,确定这类工艺参数一般是根据经验公式或图表进行粗略计算,有些需通过试验调整;有时甚至没有经验公式可以应用,或者因计算太繁杂以致于无法进行,如复杂模具零件的刚性或强度校核、复杂冲压零件成形力计算等,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能凭经验进行估计。 (3)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和各种冲压设备的力能特点,考虑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及模具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结合工厂现有设备情况来合理选定设备类型和吨位。常用冲压设备有曲柄压力机、液压机等,其中曲柄压力机应用最广。冲裁类冲压工序多在曲柄压力机上进行,一般不用液压机;而成形类冲压工序可在曲柄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2.模具设计 (一)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草图 (二)选择工件定位方式 1.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 2.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算成工艺尺寸。不过,这样将会使零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