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解决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从

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

多样化的思路。

3.通过乘加、乘减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

减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х1= 2х1= 2х4= 2х3= 4х4= 3х4= 3х1=

1х4= 4х2= 5х2= 3х5= 5х5= 4х5= 3х3=

2.看图列式

▽▽▽▽▽▽★★★★★★

★★★

▽▽▽★★★★

★★

()х()=()()х()=

()

口诀:口诀:

3.有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二四得八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4.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 4+4+4+4+4 2+3+3+3 8+8+8+8+8+8+8-8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例5的情境图。

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

⑴第一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

⑵第二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

⑶第三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玉米)

⑷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2个玉米)

⑸这四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不相同)

⑹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第一、二、

三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相同)

⑺这三株玉米树每株玉米树都结了多少个玉米?(每株

玉米树上都结了3个玉米)

⑻哪一株玉米树与这三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四株玉米树不同)

⑼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2个玉米)

⑽第四株玉米树上为什么不是3个玉米?(被小熊摘了1个玉米)

4.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剩几个玉米)那该怎样列式

呢?

5.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汇报。

板书: 3+3+3+2=11 3х3+2=11

6.讨论上面两种算法,哪种比较简便。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7.教师说明:像3х3+2=11这样的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板书乘加

8.提问: 3х3+2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使学生明确:在乘加算

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9.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学生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 4х3-1=11 为什么这样列式?

10.像4х3-1=11这样的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

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板书乘减

11.4х3-1=11 该怎样计算呢?使学生明确:在乘减算式中,

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第56页“做一做”

(1)看图填等式。(课件出示)

A.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填等式。

B.想一想可以怎样填。3х4+2=14 3х5-1=14

3+3+3+3+2=14 ……

提问:算这些题目时,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填写等式,学生只要填出一种就可以了。

(2)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4х3+4= 2х3-3= 4х4-4= 5х3+2= 观察4х3+4与4х4-4这两个算式,说一说它们的意思,想一想和我们学习的4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4х3+4表示3个4,再加1个4是4个4 ,4个4是16.

4х4-4表示4个4,再减1个4是3个4,3个4是12.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 4 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

4.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4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提问:(1)这幅图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2)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3.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5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说明:图中画的架子叫做试管架,瓶子叫做试管。

提问:(1)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试管架上,每个有多少支试管?(5支试管)第四个试管架上有多少支试管?(4支试管)(2)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支试管?)怎样列式?(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6题。

A.先出示左边的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提问:(1)这幅图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2)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B.出示右边的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提问:(1)这幅图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2)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填空 5х4+□=25 2х5-□=2х4 3х3+□=15 2х2+□=2х3+□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学习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乘加乘减

在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还剩下几个玉米?

(1)3+3+3+2=11(个)(2)3х3+2=11(个)(3)4х3-1=11(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时,充分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思路。同时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速算体验、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关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25×4×8?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30+7×85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 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第二种: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 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五年级数学1.6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带答案)

五年级数学1.6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带答案) 第6课时连乘、乘加、乘减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0.32×1.25×2.5=(1.25×)×(2.5×)(2)3.87×1.8 +1.8×6.13=1.8×(+)(3)10.1×1.5=1.5×+1.5×(4)6.2×9.9=6.2×(-) 2. 用简便方法计算。(1)28.4×99 +28.4 (2)0.125×4.8 (3)28.4×10.1-2.84 3. 小明去商场买钢笔和铅笔各5枝,钢笔每枝2.5元,铅笔每枝0.25元。小明共用去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4. 一台复读机198.8元,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是一台复读机的9.6倍,买这样的5台电视机共付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5. 某工厂利用生物提纯技术生产一种保健药品,每天可生产0.24吨。如果每500克保健品可以卖28.5元,那么这个厂每天生产的这种保 健品可以卖多少元?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世博会期间新建的音乐室和大礼堂都要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音乐室用砖600块,大礼堂的面积 是音乐室的2.5倍。大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 用简便方法计算。(1)6.4×1.25×12.5 (2)15.12-6.82-8.18 (3)0.76×0.43+0.24×0.43 (4)5.86×0.4×0.5×0.5x (5)19.625-(4.716+9.625)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明月实验小学准备购买每本2.5元的科技书400本,但为了配合 希望工程活动,决定从中拿出400元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购买课本。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科技书?(用两种方法解答。) 9. (1)在上面里填上合适的数; (2)两个因数的积是22.2,其中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兴庆区二十三小学贾雯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中的内容。本 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 1-5 的乘法口诀后 进行教学的。例 5 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 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 3 × 3 + 2 ”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 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 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 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 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 × 2 =

2 ×4 = 4 ×4 = 1 ×3 = 3

2 = 1 ×4 = 3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015-12-0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利用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从乘加、乘减算式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连乘、乘加、乘减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 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 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 =0.81×110 =0.81×10+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可打印修改)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龙紫英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 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 (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 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 用:1、P.14页7题 ⑴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 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 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 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 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 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 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 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 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 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 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 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几道复习口诀的题,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部分出示) 3×5=15 4×3=12 二四得八一七得七 2.看图列式。 出示3组木马,每组都有3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继续出示3组木马,再出示1组木马,但是有2个人。问:一共坐了多少人? 2.自主探究 认真思考,你会怎么解决这道问题。请将你的算式写到纸条的背面。 可能出现的答案:3+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教师追问: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代表什么?谁可以给大家解析一下? 3.个人展学 请至少2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3×3表示坐满的三个木马共有9个人,2表示没坐满的那两个。他们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 教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各问题?(谁的式子和这个不一样) 3+3+3+3-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3×4-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5.小组合作,探究式意 以同桌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假设有4组都坐满。3×4=12,但多算了一个人,所以减1。 至少叫3位同学说说这各式子的意义。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口诀计算。 大家看这两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式子有些不同,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这个不仅有乘法还有减法。那么以后再这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大家可要记住哦。(板书: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1.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学生打开课本在书上完成。独立思考。 2.展示两种算法,且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3.及时点评 第二题: 1.完成题单上的题。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说出计算顺序。(先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连乘、乘加、乘减4 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刚上完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课堂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1.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计算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 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 5-5读作:50乘5的积减5,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乘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2.掌握脱式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是习惯在算式的后面直接写等号,我提醒用脱式计算后,等号忘记擦去。这说明学生要很好的掌握脱式计算还需要加强练习。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二: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或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修改稿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改写--------------------------- 5+5+5+5改写--------------------------- 3+3+3+3改写--------------------------- 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每盘分别有几个桃子?这五盘的桃子个数都相同吗?哪几盘的桃子个数是相同的?这四盘都有几个桃子?那一盘与这四盘个数不相同?第五盘有几个桃子?和前四盘相比,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几个?)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桃子?)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