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饲草料区设计

奶牛场饲草料区设计
奶牛场饲草料区设计

大型规模化奶牛场饲料区的设计

韩国林1胡朝阳1罗继宝1李锡智2马承宝1井楠1魏风辉1 (1四方祥隆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 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大型规模化奶牛场饲料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涉及饲料区在奶牛场总体平面布局中的位置,饲料区内各单体建筑的面积、建筑形式、设计依据及饲料区内运输及交通组织设计等内容,希望对现代化奶牛场设计建设时作为参考。

关键词:奶牛场,饲料区,设计

The Feed Area Design of Large Scale Dairy Farm Han Guolin, Hu Chaoyang, Luo Jibao, Li Xizhi, Ma Chengbao, Jing Nan, Wei Fenghui

(1 Sifang Livestock Farming Co., Ltd , 2 Beijing Sanyuan Lvhe Dairy Farm)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feed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large scale dairy

farms, mainly involves the position of feed area in overall layout farm, the area, architectural form

and design basis of every monomer, and feed regional transport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design

content, hope to as reference for modern dairy farms design construction.

Key words:dairy farm, feed area, design

1.前言

奶牛的饲草料储存和配送是现代化奶牛场生产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大型奶牛场,每年消耗的精粗饲料达几万吨,饲料区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奶牛的饲料储备,还直接影响饲料配送效率,从而影响能源消耗和饲料配送成本。奶牛场饲料区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2.饲料区在牛场布局中的位置

规划设计时将现代化规模奶牛场按功能分为四大区域即办公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和粪污处理区。为统筹考虑牧场防疫及生产管理效率,四大功能区既要相互独立,又要通过道路交通系统紧密联系。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要彻底分离,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更衣消毒方能进入,外来办事人员只能到达办公区,参观人员只能通过封闭的参观走廊到达挤奶厅二楼参观;饲料区与生产区要靠近,方便内部饲料配送,减少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达到节能、低碳运行的目的。饲料区要选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的位置。

饲料区

图1 饲料区在总平布局中的位置

3.饲料区内部的平面布局

饲草料区一般设计有青贮窖、干草棚、精料库、TMR配制区和设备间等建筑物,各建筑物的尺寸和面积的设计依据是奶牛饲养规模和饲喂工艺。青贮窖的开口朝向精料库和干草棚,便于取料和TMR配制。

图2 饲料区内部平面布局

3.1青贮窖:青贮玉米是奶牛场使用量最大的粗饲料品种,青贮窖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青贮玉米储存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到奶牛日粮的稳定性和牛奶产量。

青贮窖面积:设计时按混合群每头奶牛每年消耗青贮玉米7吨、每立方米库容可储存600-800kg(平均700kg/m3)计算,每头奶牛每年共需10m3青贮玉米;若青贮窖平均高度按4米设计(一般设计为3.5-4米),则每头奶牛需青贮窖面积2.5㎡,一个1000头规模的牛场需要2500㎡青贮窖,相当于5个50米长×10

米宽×4米高的青贮窖。南方地区的奶牛场每年可进行夏、秋两季青贮,则青贮窖面积可按70%设计。

青贮窖长、宽、高度的设计:设计青贮窖时,宽度是考虑的重点。规模较小的牧场若青贮窖建得较宽,则每次开窖需要好几天才能喂完,青贮料暴露时间长容易造成二次发酵甚至霉变,不仅使青贮料营养价值损失,还影响奶牛健康和牛奶产量;规模大的奶牛场若青贮窖较窄,不仅建筑造价升高,而且不利于饲喂设备在窖内操作,特别是使用在田间直接收割粉碎的青贮方式,运输车辆无法在窖内转弯,影响工作效率。青贮窖的宽度主要取决于牛群规模和每天平均喂量,每天取料长度大于0.5米较好,设每天取料长度为1米,则1000头规模牧场青贮窖的宽度为(1000头×20kg/头.天)÷700kg/m3÷4m(窖高)÷1m(长度)=7.2m,所以1000规模奶牛场青贮窖宽度为8-10米较合适,万头牛场青贮窖宽度可设计为30米宽(宽度大于30米封窖时间长且不方便)。青贮窖高度一般不超过4米,太高使用拖拉机压实有困难,取用亦不方便。青贮窖的长度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同时要考虑窖的宽度和TMR搅拌机运行方式(固定、牵引式),若是牵引式TMR搅拌车,可以到窖内取青贮,青贮窖可以设计长一点;若是固定式TMR搅拌机,青贮窖太长则影响青贮玉米转运效率。个人认为,短于40米(影响贮存高度)和长于100米(取料距离远)都不太合适。

青贮窖的建筑形式:现代化牧场青贮窖应设计为地上式长方槽形、三面为墙体一端开口,多个青贮窖连体,传统饲养模式下使用的地下式、半地下式青贮窖或青贮塔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南方雨水多的地区青贮窖上应设计顶棚防雨,减少青贮的损失;北方寒冷地区青贮窖墙体应考虑隔热,防止青贮料被冻。

建筑设计:青贮窖墙体为钢筋混凝土或毛石结构,考虑到墙体承受的压力,不推荐使用砖混结构,内墙要光滑、耐酸腐蚀,墙体气密性要好。青贮窖室内外高差20cm,建筑高度4m

窖底排水:在每个窖内两侧设有两条排水沟并向窖的开口有0.3%坡度,以利于排水。

窖顶排水:有盖式(单层彩板)青贮窖直接利用屋顶排水。无盖式青贮窖,则需在墙顶设置排水沟以0.3%坡度坡向开口方向。

窖外设置排水沟收集窖内污水,排水沟上设重型钢盖板,要能承受重型车经

过。

青贮窖的排水要进行特殊设计,使青贮期间的汁液等废水排入污水沟,没有汁液渗出时的雨水排入雨水系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图3 大型牧场青贮窖的形式

3.2干草棚:干草是奶牛重要的粗饲料,特别是苜蓿干草价格昂贵,所以干草棚的设计既要防雨又要考虑通风,确保库存干草的品质。

干草棚的面积:干草棚的面积和牛群规模、日平均喂量、储存量、堆垛高度及草捆密度有关。按混合群头日均干草喂量4kg、每立方草捆重300kg、平均堆垛高度5米、通道及通风间隙占20%,储存量按180天计算,则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干草棚面积=(1000头×4kg/头.天×180天)÷300kg/m3÷5m÷80%=600㎡建筑设计:一般设计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室内外高差20cm,建筑高度6.0m (檐高)

墙体下部为40cm砖混墙体,之上为单层彩钢墙面,上均留有50cm高通风口,下部设有180cmX40cm通风百叶窗。门采用电动卷门。

屋面为单层彩板自防水屋面。

其他要求:大型牧场干草棚不要设计成一栋或连体式,干草棚之间要有适当的防火间隔,配置消防栓和消防器材,维修间、设备库、加油站要与干草棚保持安全的防火间距。

图4 干草棚建筑形式

3.3精料库:奶牛精料补充料是奶牛日粮重要组成部分,占泌乳牛日粮干物质50%左右,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产量和牛奶质量。

精料库面积:精料库的面积和牛群规模、日平均喂量、储存时间、堆垛高度有关。一个规模1000头的奶牛场,混合群日平均每头精料喂量7kg,原料库存满足两个月饲喂量,原料平均堆放高度2米,通道和堆垛间的通风间隙约占20%,则原料库的面积=(1000头×7kg/头.天×60天)÷600kg/m3÷2m÷80%=437.5㎡,精料加工机组占地面积100㎡,配合好的精料使用成品仓,整个精料库面积600㎡即可满足需要。

建筑设计:一般设计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室内外高差20cm,建筑高度4.6m(檐高)墙体下部为3.0m砖混墙体,之上为单层彩钢墙面,上均留有50cm 高通风口。砖墙上部设有高窗(塑钢推拉窗)通风。门采用电动卷帘门(带小门)。屋面为单层彩板自防水屋面。

精料库内部设计:如在当地购买散装玉米等原料,则需要设计2.5米高隔墙将原料库隔成几个区,存放袋装原料的区域全部为通仓,只需要把地面硬化即可。

特大型牧场需专门设计饲料加工车间,玉米等粒状谷物原料可使用立筒仓,如玉米使用立筒仓存放,则原料库面积可相应缩小。

图5 精料库建筑形式

4.饲养方式和饲喂工艺对饲料区设计要求

4.1散栏式饲养: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奶牛场均采用散栏式饲养方式。散栏式饲养是把奶牛采食、休息、挤奶和运动区域分开,与传统栓系饲养相比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奶牛能够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运动,便于实行机械化饲喂,提高劳动生产率。

4.2饲喂方式:与拴系饲养人工分道饲喂不同,散栏式饲养工艺可完全实现TMR 机械饲喂。饲料区设计时要考虑TMR搅拌车的转弯半径、车的高度(精料和干草棚门高度要合适),要给TMR配制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4.3喂料设备的选择:TMR搅拌车有自走式、牵引式和固定式,自走式喂料车可自行取料,进退灵活,运行效率高,配料操作所需场地面积面积小,但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固定式喂料车需要设计TMR配料区,同时需配备发料车,青贮玉米需用铲车搬运,运行成本高;牵引式喂料车可分别到干草棚、精料库和青贮窖取料,机动性较好,目前在规模化奶牛场中使用较普遍,但需要设计好道路的转弯半径,保证TMR喂料车运行通畅。

5.饲料运输和场区交通组织

为了防疫需要,饲料区有独立对外的大门,门口设消毒池,外来运输饲料的车辆进入饲料区必须经过消毒池,而且限定在干草棚、精料库等指定区域进行卸料作业;内部配送车辆(TMR喂料车)在场区内封闭运行,饲料区员工经过统一的消毒更衣室进入饲料区。

场区内部通过环形道路把各个牛舍饲料道串联起来,保证喂料车运行通畅快捷,提高饲料配送效率,由于牛舍粪污都是通过地下管渠输送,整个场区都是净道,不存在传统牧场中净道和污道的问题,喂料车运行路线更加流畅。

6.配套设施:

饲料区的配套设施主要有地磅、机修间、设备库和加油站。

6.1选择地磅时不仅要注意量程(最大称重),同时要选好台面的长度,因为现在拉草车很长,大型牧场应选择量程100吨、台面长度18米的地磅。

6.2机修间:因为机修间经常使用电焊、切割等产生火花的工具,要和干草棚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

6.3设备库:主要用于放置拖拉机、喂料车、装载机和青贮收获设备,南方地区主要能防雨,北方寒冷地区还要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冬季喂料车正常运行。

6.4加油站:大型牧场每天要消耗很多柴油,需要建加油站;中小牧场在设备间储存柴油桶即可。

规模化奶牛场的规划建设

规模化奶牛场的规划建设 1.场址选择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相对平整和利于排水的地块用来进行奶牛场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要高于室外地坪,以利于排水。如果有可能,应选择一块能够便于防风的场地。否则要种植防风林带。 将挤奶间(挤奶厅)放在牛舍的北边或者东边,以减少夏天的热辐射。将牛舍运动场尽可能地布置在牛舍的南侧或者东南侧,以便在冬天接受更多的太阳光照射。各个建筑物之间必须有一条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能够通行的道路,并且在道路与运动场之间设置排水沟。如果牛场内牛奶需要运输到场外,通常场区内的道路应当铺设成循环路。如果采用放牧式饲养,则应将牛舍建在牧场旁边,这样牛群很容易到达挤奶间或其他工作区域。 奶牛场内若饲养后备牛,则奶牛场总饲养量接近成乳牛的2倍,同时需要增加后备牛舍以及卧床、垫料、饲料、粪污的贮存量。根据泌乳牛的数量,可以按下面的比例计算出需要增加的后备牛群的总数量:0~3月龄母犊牛占12%,直接出售的公犊牛占12%,3~10月龄小育成牛占20%,10月龄至2岁的大育成牛占35%,2岁至初产的青年牛占20%。 2.牛舍的设计保温型牛舍是指在冬季舍内的温度保

持在4℃以上。此类型牛舍必须有好的绝缘材料来保持奶牛舍的温度。同时要求通风系统(可采用机械通风或者自然通风)在冬季具有良好的除湿功能,在夏季能够排出舍内的热量。 常温型牛舍是冬季舍内比舍外稍微暖和。自然通风系统能够除湿,并保持舍内的温度比舍外的温度高大约5~10℃。屋顶的绝缘材料能够减少冬季舍内热量的散失和夏季的热辐射。 3种基本类型的牛舍分别为拴系式、散栏式和散放式。拴系式牛舍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通,每头牛有一个分开的牛床,在饲喂、挤奶和梳刷时都是针对单独个体的。拴系式牛舍的跨度通常在10.5~12.0米,檐高为2.4米,牛床的规格见表1。 散栏型牛舍通常适合饲养50头或更多的奶牛。牛舍内的采食区和休息区是独立的,奶牛不用拴系,牛舍内40头奶牛设置一个规格最小为3米×3米的隔离栏。3月龄以下的犊牛须要在规格为1200毫米×3500毫米的犊牛岛中饲养。3~10月龄的小育成牛须要在2.2平方米/头的育成牛群饲养栏(有卧床)中饲养。有的奶牛场可能采用散栏式饲养,其规格参见表2。 5.后备牛及牛奶牛饲养区保持后备牛与泌乳牛分开

奥体中心体育场方案设计说明

奥体中心体育场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项目概况 随着咸阳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媒体,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带动新区建设。本项目位于咸阳市“大西安文化体育功能区”奥体中心之内,占地250.17亩。用地南侧为五陵塬保护区,东侧为南湖,以南湖为中心,东侧为市民文化中心,北侧为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这组建筑群是带动新城建设的核心和引擎。咸阳市奥体中心为2018年第16届省运会的重点体育设施,本项目为甲级体育场,建筑面积68500平方米,总座位数4万座,周边布置室外田径热身训练场、室外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场地,及配套停车场、广场绿化景观。本项目完成后具备省运会举办开闭幕式暨田径赛事和承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单项国际比赛的要求。 体育场是奥体中心的核心,凭借巨大的体量成为整体景观中心。罩棚屋面的举折变化从远处望去,展示了体育场独特的轮廓线既丰富了城市天际线又融入了秦汉历史的记忆中。体育场选址位于南湖西岸,和市民文化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一起成为大功能区的亮点。同时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用品集散中心、户外装备配送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形成聚集效应,带动整个文化体育功能区的发展。 第二节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2014; 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陕西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第三节区域分析: 咸阳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杨凌、扶风、麟游,北接铜川及甘肃庆阳、平凉地区,与周边城市相距较近。咸阳主城东距省会西安市中心25公里,西距杨凌国家高新农业示范区60公里,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3公里。 大西安(北塬)文化体育功能区(以下简称为北塬文体功能区)位于咸阳主城西北面的五陵塬上,东靠空港新城,南邻秦汉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北塬文体功能区是构建大西安都市区的重要功能组成,同时也是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三城两带”整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咸阳城市空间结构和完善咸阳中心城区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塬文体功能区位于咸阳中心城区与市域北部各县联系的重要通道上,是城市功能辐射的重要节点。 功能区东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关中城际环线铁路和G312从中穿过,同时福银高速公路、咸旬高速公路、西咸

奶牛自由卧栏的设计要求及标准

现在规模化的奶牛场都采用自由卧栏、智能管理设施、TMR、挤奶厅等工艺饲养奶牛,所以,建设奶牛场时安装自由卧栏很常见。据调查显示,养奶牛应用自由卧栏不仅可以提高奶牛舍得利用率,减少牛 乳房炎的发病率。但是,如果想要达到这些良好的饲养效果,还需对自由卧栏进行合理的安装设计。 一、自由卧栏的设计要求 奶牛自由卧栏是由隔栏和牛床两部分组成,隔栏在结构上主要有两种:悬臂式和支撑式。悬臂式就是直接固定在前立柱或前方墙壁上,

施工方便,对牛床垫料的整理也方便。支撑式需要前支撑、后支撑,在施工上需要混凝土浇筑支撑腿,使用过程中,卧栏的支撑腿容易被腐蚀,同事也不利于移动和重复使用。在当前国内外牛场中,金属材质悬臂式比较受欢迎。在奶牛场实际中,自由卧栏的设计要求有以下几点: 1、舒适性好。在满足生产管理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模仿草地的环境,表面柔软、干净平坦、宽度长短合适,前部要留有充分的前冲空间,奶牛起立时能向前伸腿,卧下时头颈活动不受任何限制,并能将头弯曲到身体一侧休息,腿、乳房、尾部都能在牛床上,排粪排尿应排到牛卧床以外的清粪通道上,不污染或少污染牛床。 2、高度适中、便于清粪。牛床后沿(挡墙)高度不可过高,否则易引起奶牛恐惧心理,但过低时容易被清粪时污染,后沿的高度一般取决于清粪方式,采用漏粪地板或刮板清粪方式,可选择20cm高度;采用水冲清粪应提高到25-30cm高度;拖拉机清粪与牛舍长度过长,应考虑分段清理、增加清粪次数的方法,后沿高度应为20-30cm。 二、自由卧栏的设计标准 1、如上图一样安装好奶牛自由卧栏,然后再自由卧栏的下方铺上垫料,垫料可选择工程沙土、清洁干草、干燥的沼渣等,垫料厚度不少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1.选址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 燥、背风向阳、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 产、生活用水;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坚持规模经营、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办理合法用地手续。 2.布局 奶牛场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 生活管理区 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设施。 辅助生产区 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青贮窖、草料库等设施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并临近生产区。 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及化验室等生产性建筑。设在场区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各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等设施设备。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不得交叉混用或者回流。 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 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间距。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设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 3.牛舍 牛舍 为封闭式牛舍,有四壁、屋顶,留有门窗。窗户能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采光。

基础 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配置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墙壁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 屋顶 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隔绝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 地面要求致密坚实,水泥地面不打滑,便于清洗消毒,配置良好的清粪排污系统。 牛床 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一定厚度的垫料,沙土、锯末或碎秸秆可作为垫料,也可使用橡胶垫层、微生物菌床等。 牛栏应采用自由卧栏。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采用悬臂式和带支腿式,原则上使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菌床除外)。 牛舍面积 泌乳牛舍建筑面积按照每头泌乳牛不低于10卅建设 4.青贮窖 青贮窖(含平贮)要选择建在排水好,地下水位低,防止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要求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密封性好,防止空气进入。设计容量要保证每头牛不少于1 0 立方米。 5.草料库 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设计,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6.挤奶厅 挤奶厅包括挤奶大厅、待挤区、设备室、储奶间、休息室、办公室等。挤奶厅应建在养殖场(小区)的上风处或中部侧面,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可与污道交叉。挤奶厅通风系统尽可能考虑能同时使用定时控制和手动控制的电风扇;墙面要求光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要做到防滑、易于清洁。 7.其他配套设施 电力

规模化奶牛场设计中牛群结构的划分

规模化奶牛场设计中牛群结构的划分 日期:2010-07-27 16:31编辑:超级管理员来源:赫斯坦奶农俱乐部查看:31次 李德生张修刚北京修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化奶牛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选址,然后根据选址面积确定奶牛饲养规模。在确定饲养规模后,按照牛群结构各类牛只比例,确定牛舍建筑数量和面积。当前我国奶牛业正处于发展中,奶牛场规划设计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有些设计单位又缺少牛场工作实践,一个规模化奶牛场建设投资数千万人名币,应尽量减少设计建设失误带来的损失。 1、牛群结构划分 我国奶牛场基本以自繁自养为主,奶牛场饲养的有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年龄的奶牛,专业以经营后备牛饲养的在国内尚未形成,谈到奶牛场饲养规模通常指混合牛群饲养数量,其中包括:成母牛、犊牛、后备牛。成母牛中包括:泌乳牛、干奶牛、围产期牛。泌乳牛又分为:泌乳初期牛、泌乳中期牛、泌乳后期牛。除此以外有的奶牛场将初产奶牛集中饲养,单独组建牛舍。围产期牛也可分为:围产前期牛和围产后期牛。犊牛:由出生到6月龄小母牛统称犊牛,具体又可分为哺乳犊牛、断奶犊牛、犊牛。后备牛是育成牛、青年牛的通称,7-18月龄称为育成牛,为了方便管理、可根据设计饲养规模,按出生月龄分别将相近的3个月龄牛为一个群体饲养,我们将其分为小育成牛和大育成牛两个群体,7-12月龄为小育成牛,13-17月龄为大育成牛。18月龄以上至分娩的奶牛为青年牛,青年牛也可分为初妊牛和重胎牛两群体。 2、牛群结构与饲养工艺 现代规模化奶牛饲养工艺强调分群饲养和群体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现代饲养工艺和机械化。首先是落实TMR技术和奶牛饲养标准,同时也方便机械挤奶以及对牛群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哺乳期犊牛要求个体单独饲养,避免哺乳时争抢的应激和相互吸吮现象。哺乳期一般为45-60天为宜。犊牛去角是一项很重要的驯化工作,免去今后奶牛分群过程中,牛只争斗所造成相互伤害。 断奶过渡期是指断奶后至4月龄以前这一阶段,强调饲喂优质粗饲料和营养浓度高的精料,一般不饲喂发酵饲料和多汁青饲料,并采取小群饲养。 育成牛饲养特点是以粗饲料为主(占日粮干物质75%),控制能量饲料的含量和低质粗饲料的用量。为方便管理,将达到和接近配种月龄育成牛集中一起,便于发情观察及配种。

牛场设计方案_牛场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牛场设计方案_牛场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牛场与牛舍设计需要考虑牛场的性质和规模饲养阶段,主要生产指标,饲养管理方式等,做出牛群结构及建筑物的合理初步安排。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通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与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选址一般遵循原则为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形开阔整齐,水源取用方便,合乎卫生要求,土质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地势便于防疫,周围无传染源。 牛场分区规划布局。牛场的规划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场区建筑物的布局在既做到紧凑整齐,又兼顾防疫要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牛场一般包括3~4

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粪便污水处理区、病畜隔离区,分区规划先从人畜保健的角度出发,使区间建立佳生产联系和环境卫生防疫条件,考虑地势和主风方向进行合理分区。具体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①牛场生活区指职工文化住宅区。应在牛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以保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②牛场管理区。包括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等建筑物。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 ③牛场生产区应设在场区的较下风位置,要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使之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要保证安全,安静。大门口设门卫传达室、消毒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出入生产区,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生产区的畜舍要合理布局,按科学的饲养模式布置畜舍,各畜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粗饲料库设在生产区下风口地势较高处,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以上的防火距离。饲料库、干草棚、加工车间和青贮池,要布置在适当位置,便于

奥运会主体育场8套最经典设计规划方案.doc

2008 年奥运会主体育场8 套最经典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一 设计理念: 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注重自然,强调和谐,并且以实用性为主,它的造型优雅,仿佛二片巨型的树叶轻 捷地栖息在一块晶莹的卵石上,它是连接远古与现代、中国与世界、象征与现实的纽带,它定位于文化 和艺术中轴线的交点,将反映中国自古以来的创造精神和无限活力,是中国跨越21 世纪的桥梁。 基本情况: 国家体育场的建筑位置和场地设计,满足所有特殊功能的需求,建筑面积150,000 平方米,并且以此为基础面积,鉴于地下服务层和临时用于主办奥运期间必须的各种空间需要,附加20, 000 平方米。奥运期间体育场内可以容纳 10 万人观看赛事,场外的互动广场和周遍平台可以聚集10 万人感受比赛的气氛。赛后,可以将 2 万个临时座席拆除以作他用,需要时还可以重新搭建。 屋顶: 顶部造型的象两片树叶,也象充满活力的肌肉,延伸至底部的两翼实现了空间上的互通,成为了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 " 屋顶通道 " 。通过和谐的顶部形式,移动顶部可以移动到中心线,从关闭位置到开放位置的运 行过程,顶板上升高程为 11.1 米。设计利用邻近的湖水和河道之间的落差发电获得开闭屋顶所需要的电力。

.专业 .专注 .

设计方案二 设计理念: 体育场是新闻媒体的焦点、新时代奥运会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一个热爱体育、热情友好和生气勃 勃的民族的标志。国家体育场是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体育场以理想的大体量圆形,作为自然的美满 写照而和谐地融入整个奥运设施中,圆形作为无方向性的的完美形式与其周围各个城市和景观元素遥相呼 应。设计通过采用灵活的建筑元素将宏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生动自然地与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国家体育场向人们展示了一朵莲花造型,周围的绿叶和花朵更加衬托出它的魅力。 基本情况: 体育场的竞赛场地是根据FIFA 和 IFFA 的正式标准设计的。 奥运会比赛使用期间,除了8 万个永久座席外,还可以经济简单地借助轻便结构看台在营造 2 万个临时座席,所有的观众看台,均具有良好的视线条件。

现代化奶牛场选址的原则

困难。切不可建在低洼或低风口处,以免汛期积水,造成排水困难及冬季防寒困难。 1.水源:要有充足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 2.水质:要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 5027-2001)》的规定,达到畜禽生产要求。 3.土质: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作用弱,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4.周围土地:要具备就地无害化处理粪尿、污水的足够场地和排污条件。周边有效种植土地面积直接决定了粪污的最终消纳能力,一个1000头奶牛场每年产生的粪污相当于100吨尿素,150吨过磷酸钙,110吨硫酸钾, 每年需要3000~5000亩土地消纳。 5.气候: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荷斯坦奶牛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15℃,最佳生产温度区为10-15℃。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在建筑牛舍时要因地制宜。例如,南方的特点主要是夏季高温、高湿,因此,南方的牛舍首先应考虑防暑降温和减少湿度,而在北方部分地区又要注意冬季的防寒保温。 6.饲料资源: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 7.交通:要便利,牛场每天都有大量的牛奶、饲料、粪便进出。因此,牛场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离饲料生产基地和放牧地较近的地方。 8.便于防疫:场区距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一般道路不小于500米;距其他畜牧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厂不小于2000米;距居民区不小于3000米,并且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9.供电:充足、可靠,并保证电力供给,现代化牛场机械挤奶、牛奶冷却、饲料加工、饲喂以及清粪等都需要用到大量电力。 10.养殖规模:场地的大小应符合养殖的规模,根据我们规划、建设牛场的经验,选址时可按每头成母牛70-80m2估算所需占地面积。

奶牛场建设与管理方法

奶牛场建设与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鲜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为投资发展奶牛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许多奶牛场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低,致使奶牛产奶量低,经济效益差。为此,笔者深入奶牛场进行调查,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奶牛场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和加强的一些问题,现阐述如下: 1、奶牛场的设计和建造 牛舍是饲养奶牛的工作场所,也是奶牛生存的空间,科学而合理的建造牛舍不仅为我们从事奶牛饲养工作提供舒适方便的场地,提高劳动效率,更能给奶牛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条件,这对奶牛减少疾病,保证健康,充分发挥生产性能都有重大意义。 建舍场地选择 奶牛场要选择地势干燥、向阳、易于排水、交通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的地方,由于冬季春季风向多偏西北风,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为好,对于交通、堆放草料及火源等方面充分考虑统筹安排后方可确址。 牛舍的设计和建设 牛舍要采取双列对尾式设计,如有集中榨乳处也可采取对头式,舍门应在南侧开中门,牛舍屋顶为双坡式屋顶,这

种形式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天棚要有一定厚度,并且要选用耐腐蚀和吸水性能好的材料建造,这样的天棚能保证隔热保温性能好,还能避免舍内潮气凝聚滴水,天棚距地面的高度应掌握在280-300cm,过低牛舍内空间小,空气污浊且舍内显得阴暗压抑,过高则空间大,舍温容易降低而不利于保温,一般按舍内奶牛头数确定天棚高低,牛多则适当提高,反之则可低些。舍顶上要留通气孔,通气孔应设在尿道沟正上方屋顶上,这样通气时冷热空气交汇形成的水滴直接滴入尿道沟内,通气孔装有活动盖板,根据天气及舍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决定开放或关闭。采光窗应宽大明亮,位置应尽量高,以便照到北列奶牛,朝阳的窗户设置要多于阴面,这样夏季既方便空气流通,冬季又可减少阴面窗户散热,每头成奶牛牛床宽为120cm,长为180cm,北方寒冷,地面潮凉,牛床上应铺硬质木板,木板表面刨糙,防止平滑造成奶牛滑倒,牛床前高后低,坡度为1-1.5%,牛舍外要设运动场,为保证运动距离,运动场应参照每头牛20平方米设计,夏季运动场应设凉棚,并放置足够数量的水槽,保证奶牛随时有足够饮水。 2、奶牛的选择和鉴定 在奶牛场的生产过程中或是奶牛场外出选购奶牛时,无论是成牛,育成牛还是犊牛在选择和鉴定上都是不可忽视的。在有资料和记录详细的奶牛场,选择的准确性可能更可

最新版体育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体育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2)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 (8) 第三章.施工进度网络图及工期保证措施 (27) 第四章.人员配置及调配计划 (38) 第五章.施工机械配置和调配方案 (50) 第六章.技术方案 (54) 第七章. 质量力争鲁班奖的保证措施 (136) 第八章.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9) 第九章.与其他相关单位协调配合 (209) 第十章.环保措施 (223) 第十一章.施工平面图及临时水电计划 (226) 第十二章.特殊材料、特殊工艺施工方法 (237) 第十三章.实施现场规章制度 (240) 第十四章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措施 (252) 第十五章.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应用 (253) 第十六章.工程交付后的服务计划 (255) 第十七章.工程资料管理 (256) 第十八章.合理化建议 (277) 第十九章.文明施工及防尘控制措施 (278)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指导思想 1.1我们将以“为业主服务、让业主满意”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建造业主满意的工程;以严格的成本管理、降低工料消耗水平、保证业主的每一分投入都将得到满意的回报。 1.2本《装修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是根据设计2017年7月10日所发的图纸要求及二次装修深化设计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项目工程技术上的一些特点,编写的一部对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方面具有程序化管理作用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力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履行我们对业主的承诺,希望能以合理适用的方案,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业主对我单位的信赖和支持。 1.3施工指导原则:合理组织、规范管理、精心施工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确保工期 第二节.装修工程方案设计理念 2.1 我们组织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了解,和二次深化设计单位深度沟通,精心编制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工程施工的方针、管理目标及甲方要求的施工工期安排,我们将依靠管理、技术、装备的优势,遵循设计,守合同,精心组织,确保工程质量、如期完工。 2.2工程质量管理 按照国家建筑安装质量验评标准和装饰工程质量验评标准验收,工程质量满足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争取工程获得鲁班奖。实现“过程精品”,并得到业主满意。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业主的承诺,

奶牛场的规划设计

奶牛场的规划设计 奶牛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牛奶的质量奶牛生产效率。一个设计合理的奶牛舍不仅能够给奶牛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给工人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工作条件。 在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待建奶牛场的饲养管理工艺、气候地理条件和地势地貌,认真考虑各功能单元的布局,如饲料贮存、牛舍排布、牛奶的处理、饲养管理流程、饮水条件、卧床设计和粪污收集处理等,这些都将影响整个奶牛场正常运行的人员配置和生产效率。同时奶牛场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就应当调查清楚。 确保奶牛场有一个24小时能够供水的水量充足、水质可靠的好水源。一头泌乳牛每天饮水量在135L左右,理想的饮水温度应在5—10℃。供水管埋在地面冻层下,可以保证饮水在夏天清凉,冬天防止水管冻结。在散栏式牛舍中饮水槽的实际饮水面面积按照每50头0.5m2米计算。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现代化奶牛场需要有一套可靠的备用发电系统。 场址选择 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相对平整和利于排水的地块用来进行奶牛场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要高于室外地坪,以利于排水。 如果有可能,应选择一块能够便于防风的场地,否则只能种植防风林带。 将挤奶间(挤奶厅)放在牛舍的北边或者东边以减少夏天的热辐射。将牛舍运动场尽可能地布置在牛舍的南侧或者东南侧,以便在冬天接受更多的太阳光照射,这样的运动场很容易被晒干并且便于管理。 各个建筑物之间必须有一条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能够通行的道路,并且在道路与运动场之间设置排水沟。如果牛场内牛奶需要运输到场外,通常场区内的道路应当铺设成循环路。如果采用放牧式饲养,则将牛舍建在牧场旁边,这样牛群很容易到达挤奶间或者其它工作区域。 奶牛场内若饲养后备牛,则奶牛场的总饲养量接近成乳牛的两倍,同时需要增加后备牛舍,以及卧床垫料、饲料、粪污的贮存量。根据泌乳牛的数量可以按下面比例计算出需要增加的后备牛群的总数量。 母犊牛(0~3月)12% 公犊牛(通常是直接出售) 12% 小育成牛(3~10月)20% 大育成牛(10月~2年)35% 青年牛(2年~初产)0-20% 牛舍的设计 牛舍应当从防风、除湿及冷热应激方面保护奶牛。无论牛舍采用保温型还是

现代化奶牛场建设的注意事项

现代化奶牛场建设的注意事项 随着奶业的发展和对奶牛养殖扶持政策的出台,奶牛业的发展又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投资奶牛养殖的企业和个人纷纷涌出。但目前我国奶牛场的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在奶牛场基本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化建设。对此,通过查阅资料,特意挑选了奶牛场建设中选址、布局、卫生、粪便处理和绿化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做以简单介绍。 1、选址 奶牛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采光充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环境幽静、排水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没有有害气体、烟雾、灰尘及其它污染的地方。要求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向。远离铁路、公路、城区、河流、工厂及其它畜禽饲养场1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2000m以上。 同时,建场要考虑好水源.一定要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要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如果没有合适的水源将直接影响奶的品质.给牧场后期运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奶牛场周围最好有利于建设防疫沟或者防疫林带和绿化带,要有足够的饲草饲料供应地和牛粪的处理消纳地。 2、布局 整个牛场应科学合理地划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和废弃物处理区三

个功能区。根据动物防疫需要,场内应建有消毒室、兽医院、隔离舍、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牛场的生产区应设置在上风高燥处,兽医室、隔离舍、贮粪场、无害化处理间和污水处理池应设置在下风较低处,并与畜禽舍保持100—300m的间距。场区内道路布局合理,运输饲料、畜禽、畜禽产品的道路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防疫、卫生保健和隔离消毒 必须加大牛场的防疫力度.以保证牛场疫病的零发生率。如口蹄疫在过去每年防疫两次的基础上可再加强一次:针对布病在加强防疫的同时要定期检测,阳性牛只及时淘汰;结核检测也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淘汰阳性牛只。 牛场要制定合理的卫生保健制度。每年的保健性修蹄、浴蹄,以及牛场全场的驱蚊灭虫等都应制度化。 奶牛场与外界的界线要划分明确,集约化、规模化的奶牛场四周应建有较高的围墙(2m以上),防止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大门、各区域以及各牛舍人口处,应设有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槽等。其中。牛场大门入口处要设置与大门同宽,不低于运输车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的消毒池。大门两侧有一侧要设门卫值班室,另一侧设消毒、淋浴、更衣室等。进入牛场的人员及车辆要严格消毒。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照射时间必须保证在3-5min,否则会流于形式。 4、粪污处理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资料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防火等级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第1.0.8条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试行)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以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卫生与防疫、挤奶厅建设与管理、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 1 奶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 1.1 选址 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地势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水源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土质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交通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米。 1.1.7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1000米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2 布局 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2.1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1.2.2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奶牛场建设标准

奶牛场建设标准(DB37/T308-2002) 四方畜牧日期:2010-06-2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舍饲、散放式饲养奶牛场的场地、布局、建筑、废弃物减量与无害化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200头以上规模化奶牛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39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5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拴系舍饲 牛只平时在运动场逍遥运动,不能自由进出牛舍。刷拭、挤奶、喂草、喂料操作均在牛舍内进行。牛只在牛舍中固定床位并拴系。 3.2 散放式饲养 运动场与牛舍相通,牛舍采用密闭舍或棚舍,牛只可自由进出。挤乳在挤乳厅进行。在运动场四周或牛舍内设置饲槽,喂给饲草或全混日粮,挤乳时喂精料。 4 要求 4.1 建设规模 4.1.1 建场规模 奶牛场的建设应综合考虑资源、资金、技术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在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以此为依据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 4.1.2 建筑规模 本标准所称的奶牛场建设规模划分大、中、小型,按以下标准确定。

现代奶牛场建设设计探讨

现代奶牛场建设设计探讨 2009-11-24 来源:养牛技术作者:养牛技术 现阶段养牛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发展,而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奶牛场设计的重要性显的日益突出,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 现阶段养牛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发展,而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奶牛场设计的重要性显的日益突出,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生产繁殖、牛奶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规模奶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奶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已是奶牛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一、牛场规划布局 1.选场原则 ①地势高燥肉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的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及风口处,以免排水和冬季防寒困难。地形要开阔整齐,成正方形或长方形,避免狭长和多边角。 ②土质良好土质以砂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及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可防止蹄病的发生。 ③水源充足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

④草料丰富奶牛饲养所需的饲料量大,不宜运输。所以牛场应建在距饲料资源较近的地点,以保证饲草料及时充足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⑤交通方便饲草饲料的购入,牛奶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因此,奶牛场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⑥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 ⑦卫生防疫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 2.场区规划原则 奶牛场一般包括3~4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区、生活区、病牛隔离治疗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产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主要指养牛设施及饲草料加工、存放设施;生活区指办公室、食堂、厨房、宿舍等区域。 ②风向与水的流向依冬季和夏季的主风向规律,办公区和生活区应避免与饲养区在同一条线上,即生活区不在下风口,与饲养区错开,生活区应在

奶牛场的设计

奶牛场设计与规划 前言 作为奶牛养殖业者,追求和实现奶牛健康、优质、高产、高效、和谐、可持续是基本目标。因此,不但要有优良奶牛品种、科学的饲养管理,也要有奶牛场科学的规划设计、先进适用的饲养工艺,只有给奶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才能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奶牛场生产的高效率运行。 目前国际和国内流行的奶牛场设计(红色为增加,下同)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散栏饲养。它主要由以下的环节组成如全混日粮饲喂、机械厅挤奶、机械或人工结合清粪。在奶牛场建筑与牛舍环境控制上与国际接轨,主要是体现在奶牛场的规划设计要突出奶牛的舒适、环境干燥、保证原料奶的质量,考虑合理的养殖规模以及管理实现智能化。环境上要创造适宜奶牛生产生活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粪污无害化处理、防疫安全隔离等。 目前在国内,机械化和智能化在规模化奶牛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具体包括智能化挤奶设备和TMR饲料搅拌车。在管理上全面实行EDT系统管理:E指奶牛生产环境的全面控制;D指奶牛群生产性能改进的测定系统(DHI),是在北美地区推行的改进奶牛品种和提高牛群生产性能的记录量化管理方式;T是指TMR全混日粮饲喂方式。三者全面配合,从环境、奶牛品种以及饲料饲喂上协同达到提高奶牛场效益。同时结合“奶牛场或奶牛养殖小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可靠性、系统性。为促进国内奶牛场的建设和发展,以下分五个专题,结合国内实际,兼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和国外发达奶业国家现代奶牛场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项目总论 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天祝奶牛养殖园 (2)项目承办单位:天祝白牦牛牧业有限公司 (3)法定地址:甘肃省天祝县 (4)法定代表: (5)项目负责人: (6)项目拟建地点:天祝县松山镇黑马圈河村 (7)项目承办单位概述:天祝白牦牛牧业有限公司初建于2000年,公司现在注册资本700万元。主要经营奶牛养殖等畜牧产业、饲料加工。企业管理范围规范,经营正常,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注册地位于天祝县,距312国道12公里。该地玉米种植面积广大,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原料来源充足。尤其该企业自成立之日就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的关系,技术力量有充分的保障。企业作为当地重点项目,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乡村两级的关心扶持,在税费征收、占地征用、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使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筹建依据 (1)奶牛养殖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对促进畜牧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奶牛养殖有政府导向并重点支持的产业,国务院专门为此下发了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务院已经决定将全部产奶的奶牛纳入良种补贴范围,还将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扶持。 ( 3)奶牛养殖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4)奶牛养殖可作为农村循环经济开发试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新的途径。

奶牛场标准设计要求

1. 未来5年牛场建设风险不大近来许多人想投资牛场,但看到已有很多人在建牛场,不知到底是否还可再建奶牛场? 根据美国一百多年的奶牛业发展历史以及韩国等其他国家的乳业发展史来看,中国乳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距离生产消费基本平衡的成熟乳业发展阶段,至少还需20年的发展历程。 当前中国乳业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奶牛养殖业增长速度只能达到10%,支撑中国乳业发展的是国外奶粉的大量进口。基本可以确定的是2008年前中国原料奶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不会改变。如果将来中国奶酪消费能够在社会大众中流行起来,则更长期的奶业持续发展也可无忧。 2. 牛舍的主要类型与总体规划中常见的误区在我们接触的很多客户中,他们拿出的规划设计图,给人的最明显的感觉是整个牛场的布局杂乱无章、分群不清晰、牛舍的建筑型式单一,没有根据不同奶牛年龄发育、泌乳周期来科学地区分和设计相应的牛舍。一个牛场中常见的牛舍类型按照国际分类(主要依据饲养方式结合建筑形式分类)有四种形式:拴系/颈夹牛舍、散栏牛舍、单独牛栏、混群大牛栏。 拴系牛舍指的是奶牛休息、饲喂、挤奶均在同一地的牛舍,是流行于20年代美国适用于当时手工挤奶方式的牛舍,经过50年代提桶挤奶机、70年代管道挤奶机的发展,具体工艺上有所改进,但国内50年代的牛场借鉴国外30年代的建设标准,国内八九十年代改进不大,近年来许多建设者照搬照抄,未能领会其发展的内涵。目前多在产房使用。散栏牛舍是在国外60年代末出现,在80年代开始成为泌乳奶牛舍发展的主流方式,主要是指在挤奶厅统一挤奶,在牛舍中有独立分开的休息躺卧区与饲喂采食区,且每个牛有单独的卧床。散栏牛舍起始于散放牛舍,散放牛舍是指奶牛休息与饲喂区分开,休息区铺有垫草,所有奶牛均在此休息,但奶牛与奶牛间没有分隔物,占地面积大,耗用垫草多,目前已基本过渡到散栏牛舍。 现在的混群大牛栏可近似的看作为散放牛舍,但面积要小,牛头数一般仅为6-8只在一起,适用于断奶犊牛(3-6月龄,3-10月龄)。单独牛栏多指犊牛栏,国内又称犊牛岛,犊牛栏每头牛一个牛栏,有的可移动。主要用于6月龄以下犊牛,特别是2或3月龄前的犊牛。因此不同的牛群牛舍类型应有所区别,一方面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又可在科学的基础上节约成本。按国内常用的建筑形式分类有开敞式、半开敞式、有窗式三种形式,开敞式多用于南方地区或后备牛舍,半开敞式多用于华北地区或成乳牛舍,有窗式多用于产牛舍(产房)或北方寒冷地区。 2规划中另外常见的问题有:距离主干道、周围居民点不合乎防疫要求;选址区内有高压线路而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牛舍朝向选择没有与我国地理气候特点相适应;场区内缺排水规划;挤奶厅位置设置得不特别合适;场区净污道没有合理的区分;饲料区精料库、干草棚、青贮窖的位置与建筑形式选择不科学。总之规划简单、粗放,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要么是农村民用建筑的简单翻版,要么是工业厂房的生搬硬套,本质上反映的是传统的粗放式的小农经营思维,与21世纪WTO时代市场化商品经营、国际化标准生产观念不适应。总的来说在牛场建设中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但有的投资并不低,而用的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畜牧工程技术知识的支持。 3. 总体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可选择的答案总体规划过程是投资者咨询考察的过程,是投资者与设计师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工艺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由设计师闭门造车主观推断的轻率的决定,也不是投资者非专业地无科学根据地自造或盲目地轻率地照抄他人有缺陷的设计。因为每个牛场要实现高效生产,为奶牛提供舒适的环境,为劳动者提供方便的工作环境的目的,都离不开投资者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资源的限制,都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满足生产的需要和投资者的喜好。下面是需要沟通的常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