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

安全心理
安全心理

安全心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摘要: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因此,本文应用安全心理学对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关键词:安全心理;不安全行为;事故;激励;预防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人既是各类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又是肇事者,同时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公关和投入外,还必须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而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取决于拥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素质之外,安全心理状态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安全行为。鉴于此,笔者从安全心理学角度探讨安全心理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心理学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就形成了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规律。它包括安全心理过程和安全个性心理。人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和记忆等来认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以便最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判断和评价。安全心理过程是在生产活动中进行的,而安全心理过程又不能离开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活动[1]。3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在分析事故原因中的心理因素时,我们有必要掌握不安全行为的种类,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活动的过程,找出发生事故的次要原因。我们把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称为不安全行为。

3.1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或安全设施失效;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和机具、工具;

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6)物体存放不当;

7)攀、坐不安全位置,行走不安全通道;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2]。

3.2常见的不安全的心理状态

1)侥幸心理;

2)省能心理;

3)逆反心理;

4)凑兴心理;

5)从众心理;

6)麻痹心理;

7)冒险心理;

8)厌倦心理;

9)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10)紧张害怕心理等[3]。

3.3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的对应分析

仔细分析上面的这些不安全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人的心理因素如能力、情感、性格、气质等较为密切的联系。

3.3.1侥幸心理

有这种侥幸思想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明知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愿采取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明知有危险,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企图侥幸过关。其表现是:碰运气,认为违章操作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

3.3.2省能心理

人总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或者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实现其某种目标或是完成某项任务的障碍;操作者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装置。如为了图凉快而不戴安全帽;为了方便不准确穿戴各种防护用品而被划伤。

3.3.3逆反心理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产生不安全行为。其表现是:不接受正确、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在不了解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偏要去动去摸。

3.3.4凑兴心理

凑兴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以致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它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时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等凑兴行为,都是发生违章事故的隐患。

3.3.5从众心理

盲目从众心理是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理性和识别能力作出判断的一种心理。人云亦云,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必然反应。但是由于盲目从众,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为和动作很容易泛滥,从而严重威胁着

安全生产。因此,在安全生产中,通过必须彻底将“违章、违纪、违标”的从众心理变为“遵章、遵纪、遵标”的从众心理。

3.3.6麻痹心理

有这种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却不重视安全。具体表现是:习以为常,“临危不视”;经验“丰富”,丧失戒心;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时发现反常现象,一旦有异情就束手无策;工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

3.3.7冒险心理

对于不同的人,冒险心理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有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生产、为了利润、为了任务,安全往往就只能靠边站;对于老员工而言,他们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了如指掌,甚至对可能发生的问能也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凭空产生一种自负心理认为自己老资格了,做了几十年不出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觉得那些规程和措施太过麻烦,违章操作成为习惯性行为,最终酿成大祸;新员工则跟老员工相反,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对岗位的操作规程缺乏必要的了解,但却逞强好胜,想要表现自己,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误操作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自然就存在一种冒险心理。有冒险心理的人,往往是只顾及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针对这类型的人,只有耐心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才能避免冒险心理的滋生。

3.3.8厌倦心理

长时间从事单调、重复性工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3.3.9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情绪水平失调。由于人是社会中的人,受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单位等客观条件影响,容易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溜号、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是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就会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节假日前夕,大多数人能产生兴奋激动情绪;新婚、恋爱、吵架、失恋等原因都能导致情绪产生巨大波动,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出现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只有从组织管理上和个体主观上注重创造健康稳定的心理环境并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那么,由情绪水平失调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3.3.10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失措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终究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心理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各类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心理因素总是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作为一个生产管理者,则应该不断分析本班组职工的心理状态、性格和个人心里特征,以便在工作中巧妙地进行疏导和利用,在保证安全地前提下,安排好生产。

4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4.1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诱导高尚的动机,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能以儆效尤,教育一大片人。再则奖惩激励要及时。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的互相转化,对个人、整体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反映。因此,激励手段要及时。不要等问题积累成堆了或产生不良后果后才着手处理。

4.2正确运用自我调节机制

自我调节就是要自我控制,从而做到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保证安全生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但是,精神状态与安全状态不一定是正比的关系。精神状态的高潮期或低潮期属情绪不稳定时期,最容易发生差错或失误,属事故多发期。精神状态的组中值是精神稳定期,这时能力发挥稳定,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不易发生事故。据此,要努力提高职工的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精神状态,要有自制力。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最容易冲动,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淡然的心态,记取乐极生悲的教训。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气馁,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想得开,宠辱不惊,努力摆脱激情的不利影响。在工作压力大或精神状态欠佳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参加文娱、体育健身活动,忘却烦恼,或找知心朋友、同事、领导倾诉,沟通思想释放压力,自我调节紧张状态,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4.3运用相互调节、制约机制

相互调节、制约就是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制约、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理解、默契和支持,会对双方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紧密相关,因此,相互调节、制约对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调节、制约有群众调节和制约,领导调节和制约,组织调节和制约。

群众调节和制约,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在同事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要敢于挺身而出,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因一句话、一挥手而避免和防止了事故发生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领导调节和制约,就是要求领导个人,一方面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决不违章指挥;一方面要敢抓敢管,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一个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要真正落实行政一把手就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只有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者及职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组织调节和制约,就是单位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

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尤其是安全心理素质和自我保安能力的提高。4.4调整安全心理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个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程度,决定了人的行为性质,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各级领导、安全技术人员、特别是操作者要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规律,在事故发生前调节和控制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无疑会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1)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前预测分析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控制临界期和低潮期,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调节心理状态,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努力改善生产施工环境,尽可能消除如黑暗、潮湿、闷热、噪音、有害物质等恶劣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

(3)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职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职工热爱本职工作,进而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4)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5)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人在疲劳状态下,易引起心理活动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机能会弱化,操作准确度下降,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协调、判断失误等,从而引发事故[4]。

总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应扎实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关心职工疾苦,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刺激,促使职工心理因素向良性转化,从而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5 结语

虽然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如上所述,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倘若能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那么,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3]欧阳文峰.安全心理学与矿山安全.2007

[4]林金本,黄俊才. 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2003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新版)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感知规律、动机激励及个性差异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矿工们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感知规律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人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

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 《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而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1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电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一、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通过对事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预防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人们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内所发生的大量事故中, 70%~75%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而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又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研究操作人员在作业现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等方面,简述如下: 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全部品质和经历的总和。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形成,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性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较迅速;有的人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

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 2.注意。人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注意”,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而避开其余事故。 就操作人员来说,“注意”可分为两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它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奇的外形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还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作业时,多检查设备、操纵机器、观察各种显示器和周围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注意”。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人们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并且要控制无意的“注意”,不为某些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身体疲倦了,还要强迫自己“注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3.需要与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人们从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行为全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是试图揭示需要规律如图所示。他把需要分为5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物质向精神发展。在某一特定时记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docx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各种安全立法纷纷出台,安全手段及安全技术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完善中。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法制化的新时代。 尽管如此,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先让我们看一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吧: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工矿企业死亡14924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工矿企业死亡17351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的事故总量、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1—6月在各类事故中共死亡63735人,工矿企业死亡7189人。特别是“10.20”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48人,更是举国震惊。由此看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还是有可能跟前两年一样,突破13万人。 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说明,约有70—80%的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以人为本”。而人是“万物之灵”,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是无法企及的。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 一般企业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可能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酿成事故,所以,研究安全心理学是该引起注意和重视了。 那么,专门进行安全心理问题研究的安全心理学是什么呢?研究安全心理学对安全生产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呢?它是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安全心理学在学科分类中,横跨两个学科,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 摘要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 1安全心理学 1.1安全心理学定义 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险因素和管理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实用版

YF-ED-J219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 制因素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 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生产、检维修操作也 具有复杂、多工种同时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 的特点,特别是直接作业环节容易发生事故。 从石化行业各类事故的特点来看,属于“三 违”事故的每年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三 违”事故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 影响。为了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 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 导,从而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石油化工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因素 1.事故成因与人的关系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控制的客体,既要靠人去管理,又要对人进行控制。所以,减少和杜绝“三违”事故就是要对人进行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事故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工作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熟练掌握了本单位、本岗位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明确了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醒地认识到了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对事故预防的意义,提出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心里学的角度研究人在安全管理和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事故有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以及事故关系,探讨事故发生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使人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克服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心里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预防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安全心理学;事故;防范;疲劳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事故,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有极大的关系,也与不重视人、不尊重人、不了解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但是,我们以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基本上不接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太了解运用这些知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因此,使得这些学生在日后的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难以很好地解决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以及隐患。而脱离了人的因素的安全管理由于存在巨大缺陷,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事故发生的原因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劳、情绪波动、不注意、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物的因素如设备发生故障、仪器失灵以及工作条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导致事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因此,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情况下,人的劳动由具体操作向感知判断转换,由技能向技术转换,由动向静转换,人的因素就更显得突出。据研究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在苏联约占60~90%;在日本要占70%。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90%是由人的差错造成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的事故也主要由操作人员的差错造成。 3事故与人的关系 对事故肇事者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的研究表明,智力与事故的发生率并不呈负相关关系。智力高者在从事较为一般的工作时有时也会发生事故;而智力低者在从事智力要求较低的

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可促进安全生产

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可促进安全生产 关怀职工心理健康可促进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假如职工心态不好,敬业爱岗精神及事业心差,工作负责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时就轻易出错,事故和故障率就会增加。因此,应对职工的心态变化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引导。 影响心态的原因 工作中影响心态变 化的因素 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强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使之发生变化。适度的紧张,在工作中是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工艺操作较复杂与职工个人的实际能力如体力、经验及技能不符;负责的工作负责重大;某些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兼职过多、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工作时得不到信任与支持;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下,而这些因素又是人本身的能力难以操纵或改变的,就会导致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进而导致职工心理上的疲乏。疲惫会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增加发生事故的几率。社会因素对心态的影响 人除了受工作中某些因素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心态的变化,如:工资、待遇、地位等发生的矛盾;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或某些不公,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腐败问题和分配不公现象导致职工心理失衡;邻里不睦和与夫妻不和影响职工情绪;业余生活过度紧张导致职工上班时间精力较差;生活困难和遭遇疾病及种种不幸使职工的心态失衡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生变化。在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人的精神会变得紧张,工作时精神不集中,情绪不好,若此时让职工从事危险作业则非常轻易发生失误,造成事故。 消除影响的几点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展观 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为职工搭建充分展示其聪慧聪明的舞台,提供给职工为公司安全生产贡献力量的渠道,并为其制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包罗:团结友爱互助的爱心,坦诚豁达诚信的态度,互帮互助的友情等,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过程中确立公司良好的安全文化。 安全治理人员要带着感情抓安全 制度条款是冷冰冰的,人心是热乎乎的,同样的制度规定,生硬地去执行与带着感情实施效果大不一样。前者不但可能会碰到更大的阻力,并且极易造成职工的反感心理,取得相反效果;而后者碰到的阻力会比较小,执行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把出发点摆正,治理人员的纠章行为就轻易得到执行,职工就不会产生负面心态,安全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调配工作时间和强度、幸免疲惫作业“***”版权所有 人对紧张的反应在必定范围内,具有必定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短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使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能达到一种平衡,而不至于引起不良后果和疾病。而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职工心理压力的调节失常从而造成发生事故的几率提高。因此在工作中合理的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及其表现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因素。 4、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重要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 9、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10、人的个性异常复杂,但其核心因素是性格因素。 11、指出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是何种心理过程: (1)怒发冲冠(2)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判断题 1、所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 2、能力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因素。× 3、注意的分散也就是注意的分配。×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情感具有调节功能。√ 5、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6、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劳动的成效。√ 7、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作为科学。√ 8、直接推动人们劳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劳动动机。√ 9、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样,都是容易诱发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 × 10员工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12、“万绿丛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三、选择 1、“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本题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这是由于影响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生产、检维修操作也具有复杂、多工种同时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的特点,特别是直接作业环节容易发生事故。从石化行业各类事故的特点来看,属于“三违”事故的每年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三违”事故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为了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导,从而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化工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因素 1.事故成因与人的关系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控制的客体,既要靠人去管理,又要对人进行控制。所以,减少和杜绝“三违”事故就是要对人进行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事故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工作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熟练掌握了本单位、本岗位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明确了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醒地认识到了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2.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同,所处的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等等,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从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等的安全控制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受消极被动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安全行为,同样基于人的心理作用,往往是在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达到控制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的目的。由于人受到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使人产生安全需要,引起正确的动机,有了安全行为,从而去实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说明人的心理是可以预测的,人的行为也是可以引导的,从这点出发,在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中强调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施加对人的主动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影响人不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因素 人的心理状态与受到的影响密切相关。因为人不是独自存在的,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因此,任何社会现象都会在每个人的心理上得到反映。人有行动自由,所以人的活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心理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受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劳动环境、劳动组织等方面,都容易对企业职工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高,劳动环境舒适,劳动组织合理,就会使职工对本岗位产生兴趣,激发职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从而增强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如果企业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并将其融入到全面的企业管理中,也会取得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石化企业,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

2020版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状态及对策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状 态及对策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版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状态及对策 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头等大事。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生产经营的成果,甚至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持续正常地发展。安全与生产可谓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笔者试就影响安全生产的有关心理因素及对策进行初探,以期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所裨益。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理状态 从实际工作中职工的工作作风及工作表现以及身边所发生的大、小事故来看,主要有六种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其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的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方面,青年工人上岗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得很自信,常喜欢在他人面前表

现自己的能力,出风头"露一手"。如不懂装懂,盲目操作;一知半解,充当"内行";乱摸乱动,生硬作业等;更有甚者,连经常操作的设备部件名称都不知道,而一概冠以"这个东西"。 2、经验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多为参加工作年限较长的中老年职工。这部分职工自以为已有多年本岗位、本工种的操作经验和作业实践经验,"过的桥比年青人走的路还长",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得自傲。或者,对他人合乎科学的道理和中肯的劝告麻木不仁,听不入耳,自认多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从没出过事故;或者凭"老经验"办事,吃"经验"饭,习惯性违章等。 3、得过且过的心理。抱有这种心理的干部、职工的特点是:工作低标准、马虎从事、办事凑合、敷衍塞责,缺乏主人翁意识、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们在工作中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视安全规章和作业程序为儿戏。如,采矿作业中危险的顶板不处理,只要保证本班不出问题即可;跑、冒、滴、漏不堵塞;只要本班能生产即可,诸如此类,都是得过且过的心理表现。 4、侥幸心理。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主观上从图省事、走捷径出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58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 样本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 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 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 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 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 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 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 的。因此,当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 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就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 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

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识、情感和意志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121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作业环境特殊,和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行为有关,“三违”行为不仅受生产环境所制约,更重要的受矿工个体因素所影响,在同一生产环境中,有的矿工很少发生“三违”行为,有的矿工则经常的发生“三违”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矿工个人心理的差异有关。矿工心理不仅是“三违”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而且也是那些虽然不违反“三大规程”但违反矿工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与“三违”行为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恐惧焦虑、麻痹大意、注意力分散、欲速冒进、逆反心理、盲目自信、冒险蛮干、侥幸心理等,在这里主要讨论前面四种。 关键词:心理因素安全生产 一、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心理状态是由一定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矿工恐惧焦虑,可以是当前的事物,如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可以是过去的情景的回忆;可以是对未来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的应用(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通 用版) 所谓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烦躁、紧张、恐怖、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对安全生产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

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水利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水利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对安全管理中的系统理论的探讨,我们和国外理论界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一般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特别是实行“项目施工法”、“分包管理法”的企业,具有“一次性”、“分散性”、“流动性”和“临时性”等特点。有这种情况存在,就必然会有各种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所有参加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的人员,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

从众心理对安全管理的正反影响

编号:SY-AQ-0117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从众心理对安全管理的正反影 响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onformity psychology on safety management

从众心理对安全管理的正反影响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都有着明显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常常会潜意识的去用别人的行为和动作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而且越是做的人多他则越会表现出认同和盲从,这在安全管理中是有利也有弊。弊的一面是指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当众人都在做着可能产生危险的行为的时候,当事人是无法认知的,就会导致也作出不当的行为,但是也有好的一面,通过从众心理上的安排,人们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加强安全生产认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中也有从众心理。因为生产离不开人。而人是社会化的,只要有人,就有由于群体压力而引发的个人行为与态度。而所谓从众,就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是压力,朝着与多数人一致的方面变化的现象。 从众心理中的压力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我们要做的却是要将这种群体压力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引导和发展,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责任。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对安全生产有利的从众行为呢?安全生产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形成规范。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按照规范去做,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那些即使个别不想遵从安全规程的人无路可走,迫于群体的压力而不得不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其次是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赏罚。制定制度可以强化群体对那些个别人的压力。有了制度还要别忘了考核,锁住规章制度这个围栏的大门,才能使那些“异己”们在压力下自觉回归并融入到遵章守纪的行列中来,甚至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进行安全生产。 要在生产中形成良好的从众心理,离不开企业里最小的社会组织——班组的作用。重视班组团队精神的培养,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不仅可以增强班组的战斗力,还可以提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使成员对自己所属的团体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群体的力量规范个人的行为既避免了规章制度的生硬,又提升了班组的凝聚力。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中,只有很好地在安全生产中引导了生产

安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

安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 一般地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即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设备情况、安全措施、保护用品、环境条件等。内因(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目前,对于事故的防范,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对外因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采取了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这为减少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内因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欠缺。事实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事故要占到事故总数的80%以上,而其中“三违”更是占60%左右。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的行为和心理,采取必要的手段或措施规范人的行为与心理显得非常迫切,这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有利的,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推行HSE管理所必须的。 许多因“三违”而发生的事故报告在采取的措施方面都免不了这样的文字: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杜绝违章。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在一段时间内“三违”现象确实有所减少,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反弹。为杜绝“三违”现象,我们在管理上,在考核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没有从人的行为、心理上进行研究,这是片面的,从而造成了狠抓“三违”而“三违”却屡禁不止的怪圈。是什么造成了“三违”呢?我们有时侯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同样的作业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出差错而有些人却经常出差错甚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还有,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或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时侯很认真,有时侯却比较马虎?这些,都与安全心理学息息相关。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因此,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可以归类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本文就人的心理对人的HSE行为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分析 分析“三违”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清楚规章制度而违章,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解决,另一类是明知故犯,绝大部分“三违”属于这一类。造成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如果在经常违章的情况下,事故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人们心理上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因而产生麻痹心理,助长了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受事故低概率的思想的影响。现实工作中,事故发生的总量是巨大的,但事故发生的概率却较低,据统计,约5000次违章导致一次轻伤事故,约60000次违章导致一次重伤事故,约300000次违章导致一次死亡事故。假设每一次违章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谁还会违章呢?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违章,而事故却很少发生,于是侥幸心理就起了作用。有许多人闯红灯,但死的人终归是极少数。人们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尽管自己违章,但事故不会轻易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违章不断,当然,事故也不断。 2、省事心理 省事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人们总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