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金矿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不同金矿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不同金矿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不同金矿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一、砂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原生金矿床露出地表以后,由于机械和化学的风化作用,使得含金矿脉或者含金母岩逐渐破碎成为岩屑和金粒等。然后,在外力的搬运作用和分选作用下,使比重较大的矿物(例如金粒)沉积在山坡、河床、湖海滨岸的地方,形成一定的富集,其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者,就称为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通常用采金船开采、水力开采,挖掘机开采以及地下(竖井)开采等。我国砂金矿床以采金船开采为主,亦有水力开采和挖掘机开采。

砂金选矿工艺主要包括选别前的准备作业和选别作业。准备作业主要由碎散和筛分两过程组成。碎散主要是将采出的矿砂中的矿粒和粘土质矿泥解离。筛分是筛除不含金的粗粒级。常用的设备有平面筛、圆筒筛、圆筒擦洗机等。砂金的选别主要采用重力选矿法,这是因为一方面砂金比重大(平均为17.50~18.0),粒度较粗(一般为0.074~2毫米),另一方面是因重力选矿法比较经济和简

单。重选设备一般采用各种类型的溜槽、跳汰机和摇床(常用于精选)。

二、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金矿石的各种类型因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选、浮选、混汞、氰化及近年来的树脂矿浆法、炭浆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艺。对某些种类的矿石,往往采用联合提金工艺流程。

用于生产实践的选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1、单一混汞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选金方法。在近代黄金工业生产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矿石中多呈游离状态出现,因此,在各类矿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实践证明,在选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显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矿中的损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论基础为,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

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两种。所用混汞设备有混汞板、混汞溜槽、捣矿机、混汞筒和专用的小型球磨机或棒磨机。

混汞提金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但汞是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采用混汞提金的选矿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汞蒸气和金属汞对人身体的危害限制到最小程度。

2、混汞-重选联合流程此流程分为先混汞后重选和先重选后混汞两个方案。先混汞后重选流程适用于处理简单石英脉含金矿石。先重选后混汞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大,但表面被污染和氧化膜包裹的不易直接混汞的矿石,以及

含金量低的砂金矿石。

3、重选(混汞)-氰化联合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石英脉含金氧化矿石。原矿先重选,重选所得精矿进行混汞;或者原矿直接进行混汞,尾矿、分级矿、混砂分别氰化。

4、单一浮选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5、混汞-浮选联合流程这一流程是先用混汞回收矿石中的粗粒金,混汞尾矿进行浮选。这种流程适用于处理单一浮选处理的矿石、含金氧化矿石和伴生有游离金的矿石。采用这种流程比单一浮选流程获得的回收率高。

6、全泥氰化(直接氰化)流程金以细粒或微细粒分散状态产出于石英脉矿石中,矿石氧化程度较深,并不含Cu、As、Sb、Bi及含碳物质。这样的矿石最适于采用全泥氰化流程。

氰化法是提取金银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这种方法提金

具有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性强、能就地产金等优点,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氰化法提金由含金矿石在氰化溶液中的浸出、含金贵液与浸渣的分离、浸金的沉淀和金泥的熔炼四个步骤组成。这种提金法的缺点是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易污染环境,在实践中一定要严格做好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

7、浮选-氰化联合流程此流程有以下三个同方案:-

(1)浮选-精矿氰化流程。它适用于处理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的石英脉含金矿石和石英黄铁矿矿石。

(2)浮选-焙烧-氰化流程。该流程适用于处理含有可浮性的有害于氰化的矿物,金只有少量的与这种矿物结合。

8、浮选-重选联合流程此流程以浮选法为主,适用于金与硫化物共生密切并且只能用冶炼法回收金的矿石。也适用于粗累嵌布不均匀的含金石英脉矿石,并比单一浮选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9、堆浸法堆浸法是氰化法提金的一种类型,它适用于处理含金品位较低的矿石。主要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成本低。

以上9种流程是原则流程,其内部结构应以所处理的矿石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无论哪一种矿石,只要其中含有粗粒金,就应贯彻早收多收的原则,在矿石进入浮选作业前,应分别采用重选、混汞或单槽浮选及时回收粗粒金。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矿床工业类型成矿 作用 产出位置近矿围岩 矿体形态 产状 矿物共生组合 矿化特征及伴生 组分 蚀变作用 矿床规 模 矿床实 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 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变 质 地台边 缘、古隆 起边缘、 拗陷区或 沉降带 各类变质 岩,主要为变 质砂岩、板 岩、千枚岩、 片岩、角闪斜 长片麻岩、斜 长角闪岩、变 粒岩等 呈脉状、复脉、网 脉带产出。沿走向 及倾向具分枝、复 合膨胀、侧现、再 现等现象。以陡倾 斜为主。矿体呈脉 状、透镜状、扁豆 状、囊状产于脉体 中 (1)金-黄铁矿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 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 石。 (2)金-多金属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 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 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 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 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 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 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 黄铁矿、石英、绢云母 金常分段富集, 矿化很不均匀,主 要为富矿、。伴生 硫、砷、钼、铅、 锌、钨、锑等 硅化、黄 铁矿化、绢 云母化、绿 泥石化、高 岭土化、碳 酸盐化 小型大 型特大 型 夹皮 沟、金厂 峪、小营 盘、秦 岭、沃 溪、古 袍、桃花 等金矿 含铁硅质岩型热 液 地台隆 起边缘拗 陷带 镁铁闪石 类、含钨质沉 积岩、砂质泥 质板岩类 矿体常与铁矿层 伴生产出。多产于 铁矿层下部或底 板,其产状基本与 地层一致或稍有交 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 状、透镜状、扁豆 状 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 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 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 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 石英等 金分布很不均 匀,一般品位较 低。 常伴生钴、砷、 硫、镍等 硅化、黄 铁矿化、闪 石化、绿泥 石化、绢云 母化、钠长 石化 中型大 型特大 型 东风 山金矿 碳酸盐地层中 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热 液 地槽基 底隆起边 缘拗陷区 或准地台 区碳酸盐 分布地区 层状灰岩、 白云岩、含碳 质板岩、大理 岩 硅化蚀变带、角砾 岩带,受岩层不同 层面、层间构造、 岩层裂隙构造控 制。产状多变,矿 体呈似层、透镜状、 扁豆状、网脉状 自然金、雄黄、黄铁矿、 辉锑矿、雌黄、毒砂、方铅 矿、闪锌矿、石英、重晶石、 方解石、白云石等 金的分布很不 均匀,常伴生砷、 汞、银、硫、钼、 铅、锌等 强硅化、 黄铁矿化、 碳酸盐化 小型大 型 坦头 山、金 厂、李家 沟、叫漫 等金矿 含金砾岩型热 液 地台边 缘或古陆 隆起拗陷 区内 变质砾岩、 砂砾岩、石英 岩 层状、富矿体常呈 条带状。 产状陡倾斜至中 等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 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铬铁 矿、锇铱矿、锆英石、独居 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 绢云母 金主要赋存在 砾岩的胶结物中。 金组分分布较均 匀,品位中等,伴 生组分主要有铀、 沿裂隙有 绢云母化、 绿泥石化、 黄铁矿化 大型特 大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矿提炼技术简介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金,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并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金分离出来。黄金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金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金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此法选金,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破碎与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金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金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金,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金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 10 多个选金厂采用了重选这一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 2% ~ 3% ,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

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金矿山来看,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 80% 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 40 多个选金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 90% ,少数高达 95% ~97%; 氧化矿回收率为 75% 左右 ; 个别的达到 80% ~ 85% 。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金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 6% 以上;焦家金矿、五龙金矿、文峪金矿、东闯金矿等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又如新城金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 93.05% 提高到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a490298.html,/view/2b7505bffd0a79563c1e72be.html 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金矿石的各种类型因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选、浮选、混汞、氰化及近年来的树脂矿浆法、炭浆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艺。对某些种类的矿石,往往采用联合提金工艺流程。 用于生产实践的选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1.单一混汞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选金方法。在近代黄金工业生产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矿石中多呈游离状态出现,因此,在各类矿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实践证明,在选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显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矿中的损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论基础为,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两种。所用混汞设备有混汞板、混汞溜槽、捣矿机、混汞筒和专用的小型球磨机或棒磨机。 混汞提金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但汞是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所以,采用混汞提金的选矿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汞蒸气和金属汞对人身体的危害限制到最小程度。 2.混汞-重选联合流程此流程分为先混汞后重选和先重选后混汞两个方案。先混汞后重选流程适用于处理简单石英脉含金矿石。先重选后混汞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大,但表面被污染和氧化膜包裹的不易直接混汞的矿石,以及含金量低的砂金矿石。 3.重选(混汞)-氰化联合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石英脉含金氧化矿石。原矿先重选,重选所得精矿进行混汞;或者原矿直接进行混汞,尾矿、分级矿、混砂分别氰化。 4.单一浮选流程此流程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5.混汞-浮选联合流程这一流程是先用混汞回收矿石中的粗粒金,混汞尾矿进行浮选。这种流程适用于处理单一浮选处理的矿石、含金氧化矿石和伴生有游离金的矿石。采用这种流程比单一浮选流程获得的回收率高。 6.全泥氰化(直接氰化)流程金以细粒或微细粒分散状态产出于石英脉矿石中,矿石氧化程度较深,并不含Cu、As、Sb、Bi及含碳物质。这样的矿石最适于采用全泥氰化流程。 氰化法是提取金银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这种方法提金具有回收率高、对矿石适应

金矿的选矿方法

金矿选矿 根据矿物中金的结构状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矿床矿物分为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三大类。所谓金的独立矿物,系指以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形式产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赋存形式,也是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流的选金工艺 一般都通过破碎机破碎-再进球磨机-粉碎,通过重选、浮选 提取出来精矿和尾矿,再通过化学方法,最后经过冶炼,其产品最终成为成品金。 该选矿工艺可理解为: 原矿进行第一段破碎后进入双层振动筛筛分 上层产品通过再破碎后与中层产品一同进行第二段破碎 第二段破碎产品返回合并第一段破碎产品又进行筛分。 筛分后的最终产品通过第一段球磨机进行磨矿并与分级机构构成闭路磨矿 其分级溢流经旋流器分级后进入第二段球磨机再磨 然后与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 旋流器溢流首先进行优先浮选 其泡沫产品进行二次精选、三次精选最终成为精矿产品 经优先浮选后的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精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流程 一次精选的尾矿与一次扫选的泡沫产品一并进入旋流器进行再分级、再选别 二次精选与一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三次精选与二次精选构成闭路选别。 破碎及研磨 2 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 采用标准型圆锥破碎机中碎 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破碎机以及对辊破碎机。中、小型选金厂大多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 大型选金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为提高产量及设备利用系数 选矿厂一般遵循多碎少磨原则 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重选 重力选矿是按矿物密度差分选矿石的方法 在当代选矿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 浮选 我国80%的选金厂采用浮选法选金 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金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精矿运输损失 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采取就地处理 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 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 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 在选金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化选

金矿的浮选

一、浮选法的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曾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质药物,使矿物细粉飘浮于水面,而无用的废石颗粒沉下去。在淘洗砂金时,用羽毛蘸油粘捕亲油疏水的金、银细粒,当时称为鹅毛刮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回收废弃器皿上和尘土中的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这就是浮选法选金的最初应用。 18世纪人们已知道固体粒子粘附在气泡上能升至水面的现象.随着人们对金属需求量的增加,急于找到一种方法回收矿石中细粒金属。19世纪末,随着人们对矿物表面性质的认识深化,出现了薄膜浮选法和全油浮选法。 20世纪初,泡沫浮选法应用选别有色金属和黄金矿.1922年用氰化物抑制闪锌矿和黄铁矿,发展了优先浮选法. 浮选法的发生和发展也促进了黄金选矿业的发展,特别是对脉金矿的利用和在有色金属矿石中综合回收黄金创造了条件.目前,浮选法已成为处理金矿石生产黄金的重要工艺。我国许多脉金矿山选矿厂是以浮选工艺为主或以单一浮选工艺装备起来的。浮选厂的金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且可综合回收以金为主的低品位多金属。 小于10um细颗粒金是很难用重选法回收的.浮选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可以选收细粒,甚至微细粒矿物。超细粒浮选或荷载体浮选和离子浮选可以回收微细粒金。 解放前中国有几座黄金浮选厂和副产回收金银的有色金属浮选厂。目前,黄金浮选工艺已广泛用于金选矿厂,即使是乡镇小矿和个体采金户均能成功于运用浮选法选收黄金。 二、浮选甚本原理 矿物颗粒自身表面具有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产生或增强疏水性。疏水就是亲油和亲气体,可在液,气或水—油的界面发生聚集。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的金矿粒虽然密度大却能与气泡和浮选剂亲合而被浮于浮选机的矿液表面,将作为泡沫产品回收。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卡林型金矿(Carlin-Type Gold Deposit),也叫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u、As、Hg等微量元素组合。世界上已知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内。 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特点 1.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内。 2.容矿围岩主要为海相沉积岩,岩性主要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等,富含炭质。 3.矿区中酸性岩脉发育。 4.矿区金、砷、锑、汞、铊、钡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著 5.矿体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通常产于岩脉的一侧或附近。 6.金矿床品位低、规模大。 7.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形成3种不同的矿化类型(1)砂质碳酸盐岩层中的层控交代矿体;(2)脉状矿体,矿石品位较高,金矿化和相关的蚀变局限于断裂构造中;(3)矿化为网脉状,矿化形成于构造交叉部位,含矿岩石强烈变形和破碎,矿石具有浸染状构造。 8. 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分散产出,主要存在于含砷高的黄铁矿及毒砂中,其赋存方式可能是以固溶体为主,少数为显微的包裹金。 9.围岩蚀变有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和重晶石化等。一般去碳酸盐化和硅化与金矿化时间接近,矿化在晚期去碳酸盐化和硅化的岩石中最强烈。矿石普遍具白色细网脉状方解石化和碳泥化,裂面上常见黑色碳质被膜。 10. 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常见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及辰砂等并以缺少其他贱金属硫化物为特点。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次为重晶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绢云母、明矾石等粘土矿物。 11.矿石中具有典型的Au-As-Hg-Sb(-Tl)元素组合。 12.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是以羟基二硫络合物的形式搬运。含金流体是高度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流体盐度低(1-7wt% NaCl),富H 2 S 和CO 2。H 2 S 的富集度有助于硫化作用和含金黄铁矿的沉淀,CO 2 的富集意味着卡 林型金矿形成于4.4±2.0km范围的深度,成矿温度为180-245℃。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部分来自岩浆,成矿热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13.该类型金矿的选矿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将包裹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的微细粒金(大多小于1μm)释放出来。较为规范的处理流程中,除了氧化矿石之外,原生矿石需要经历粗破碎(颚形破碎机)、细破碎(球磨、半自磨,至200目粒度)、浮选(获得精矿粉),然后使用生物氧化或者高温焙烧,使黄铁矿和毒砂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微细粒金方可在后续浸出流程中被获取。

金矿床类型

(一)岩浆热液金矿床 系指与重熔的中酸性侵入体或与混合岩化花岗岩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河北峪耳崖 2.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山东玲珑、焦家 3.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 铅—锌—金建造湖南水口山 铜—金建造辽宁华铜,山东沂南 (二)火山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系指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与火山及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火山热液金矿床银—金建造台湾金瓜石,吉林刺猬沟 2.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黑龙江团结沟 (三)沉积-变质金矿床 系指在沉积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区域变质中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的金矿床,其热液作用特征不显著。 钴—金建造黑龙江东风山 (四)变质-热液金矿床 系指(富)含金的沉积层或火山—沉积岩石组合,在区域变质形成的热液作用下,形成与沉积变质岩系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古老绿色岩中的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吉林夹皮沟,河北金厂峪,河南小秦岭 2.含炭质(火山)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 硫化物—金建造辽宁四道沟 铝—锌—银—金建造河南银洞坡 钨—锑—金建造湖南沃溪 砷—金建造吉林二道甸子 (五)地下(卤)水溶滤金矿床 系指主要在沉积岩地区。由地下热(卤)水溶滤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碳酸盐系中的金矿床 石英—铁白云石—金建造陕西二台子 方解石—金建造广西叫曼 菱铁矿—金建造四川西昌 2.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砷—锑—汞—金建造贵州板其、丫他 (六)风化壳金矿床 系指在地台和近地表含金地质体,经风化淋滤形成,并主要在风化壳带产出的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残余(铁帽)金矿床褐铁矿—金建造四川木里耳泽 2.淋积金矿床铜—银—金建造甘肃白银厂 3.残(坡)积金矿床碎, 屑—金建造内蒙古金盆 (七)沉积金矿床 系指含金地质体的风化产物,经表生流水等介质搬运沉积而形成的砂金矿床,并包括部分已固结的古砂(砾)金矿床,可分五个亚类。 1.冲积砂金矿床 河床—河谷—河漫滩砂金建造黑龙江兴隆沟 阶地砂金建造黑龙江桦南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63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矿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金的矿石类型,其划分方法各不相同。根据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原生(硫化矿)矿石、部分氧化(混合)矿石和氧化矿石。氧化矿的特点是,矿石中含有氧化铁和其他金属氧化矿物以及含有泥质(粘土)成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选矿工艺要求又可划分为: A、贫硫化物金矿石。这种矿石多为石英脉型,也有复石英脉型和细脉浸染型等,硫化物含量少,多以黄铁矿为主,在有些情况下伴生有铜、铅、锌、钨、钼等矿物。这类矿石中自然金粒度相对较大,金是唯一回收对象,其他元素或矿物无工业价值或仅能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采用单一浮选或全泥氰化等简单的工艺流程、便可获得较高的选别指标。 B、多硫化物金矿石。这类矿石中黄铁矿或毒砂含量多,它们与金一样也是回收对象。金的品位偏低,变化不大,自然金颗粒相对较小,并多被包裹在黄铁矿中。用浮选将金与硫化物选别出来,一般比较容易;但进而使金与

加拿大加斯帕半岛阿巴拉契亚山脉SAR卡林型金矿化

加拿大加斯帕半岛阿巴拉契亚山脉SAR卡林型金矿化 V. Garnier& M. Malo& B. Dubé& A. Chagnon&G. Beaudoin Abstract: 在加拿大加斯帕半岛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发育有大量的矿化,这些矿点在空间上均与the Grand Pabos and Restigouche这两个断裂有关。在这些矿化点中,SAR-Au矿相比于卡林型金矿来说,在区域上、地区上和探区范围上(regional, district, and prospect scales)表现出特有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是:(1)钙质的赋矿岩性;(2)富Au-As-Sb-Hg,贫贱金属和Ag为特征;(3)与地壳范围内的断裂带有关;(4)热液蚀变特征:在含金矿化带(Au-bearing zones)的边缘发育有硅化(silicification)、方解石(calcite)、石英细脉(quartz veinlets),在大型的泥蚀变晕中发育有高岭石;(5)许多的长英质岩脉;(6)Au赋存于在初期成矿作用形成的贫As黄铁矿(As-free pyrite)的核部生长形成的富As黄铁矿(As-rich pyrite)中以及毒砂中;(7)在高温(>200°)热液流体与母岩相平衡,首先温度下降冷却使得毒砂发生沉淀,之后热液中混入大量的演化过的大气降水进而导致辉锑矿脉的沉淀形成。尽管SAR-Au矿化表现出相当地微粒细小,但是类比于卡林型金矿化,……..(encourage exploration in the GaspéPeninsula and insimilar settings elsewhere in the Appalachians.) Keywords:SAR-Au showing、卡林型金矿、加拿大阿巴拉契亚山脉Introduction 加拿大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主断裂发育有许多典型的金矿化(Gauthier et al. 1994; Swinden and Dunsworth 1995),其中包含有许多在空间上与加斯珀半岛the Grand Pabos and Restigouche这两个断裂有关的矿化(Fig. 1; Savard 1985; Malo et al. 1993)。多金属CuPb-Zn-Ag-Au矽卡岩和含金(Au-bearing)脉体是成矿的主要类型(Fig. 1)。此外,其他的矿产资源包括赋存于蛇纹岩中的Ni-Cr矿,赋存于砂岩、泥岩中的浸染状Zn-Pb-Cu-Ag矿和Ni矿,赋存于粉砂岩中Cu矿,赋存于火山岩中的Pb-Zn矿(Savard1985)。Poulsen (1999a, b)认为其地质环境与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相似,其出现于加斯珀半岛的南部,与新不伦瑞克省北部相临近。Grand Pabos–Restigouche 断裂系统的成矿演化通过详细地质图(detailed mapping),构造、矽卡岩的共生关系研究以及含金脉体(Chagnon 1984, 1988; Chagnon and Malo 1991; Malo et al. 1998),方铅矿中的Pb同位素数据,已经得到了阐明(Malo et al. 1993)。Maloetal. (1998, 2000)认为SAR-Au矿床(SAR-Au showing)的构造背景,金属特征(Sb-Au-As±Hg),赋矿岩性的性质,加斯珀半

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西秦岭某金矿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类型 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明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脉的早阶段、石英硫化物脉阶段、石英-辉锑矿脉阶段以及石英-碳酸盐脉的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得到其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低温的碳水体系,成矿早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60℃,捕获压力为154MPa,成矿深度为5.8km。该金矿的地质特征(微细浸染状)与典型的卡林型矿床一致,而成矿流体特征则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最后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浸染状金矿床。 标签: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矿床成因 1成矿背景 该矿床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勉略构造缝合带西段。 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宇碧口群、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碧口群为一套中浅成变质碎屑岩系夹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盆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系、三叠系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白马-临江断裂、松柏-何家坝-黎坪断裂等断裂。 本区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仅有一些中酸性岩脉沿构造线方向出露,其岩性有细粒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等。 2矿床地质 通过野外调研,根据野外脉体的穿切关系和显微镜下矿物的交代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Ⅰ)早阶段主要形成贫矿化乳白色石英脉,大多为顺层石英脉。石英颗粒较大,具有波状消光等特点。 (Ⅱ)石英-硫化物阶段,以浸染状和细脉状毒砂化、黄铁矿化广泛发育为特征。 (Ⅲ)石英-辉锑矿阶段,以发育石英-辉锑矿脉为特征,以微细浸染状网脉充填于裂隙中。 (Ⅳ)晚阶段主要形成石英-碳酸盐脉,石英-碳酸岩脉透明度较高,方解石多呈网脉状,充填于张性裂隙者具有梳状或晶簇构造,方解石脉切穿先期形成的脉体,基本无矿化显示。

金矿浮选工艺

金矿浮选生产线 【工艺简介】 浮选是黄金选矿厂处理岩金矿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方法,常用于处理可浮性很高的硫化矿物含金矿石。浮选工艺可把金最大限度地富集到硫化矿物中,尾矿可直接废弃,选矿成本低,我国80%的岩金矿都是采用该工艺进行选别。 【应用领域】 金矿浮选工艺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 工艺介绍 ]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物的浮选一般采用一段磨矿-浮选流程,对于堪布粒度不均匀的矿石可以采用阶段磨浮工艺。我国普遍采用一段磨浮-浮选流程,从而实现有用矿物的富集。 金矿的磨矿细度要求 金矿磨矿细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对于包裹在硫化矿物中的金只需要硫化矿单体解离即可,但是对于与脉石连生的金的磨矿细度就需要达到金的单体解离。同时某一种矿物的磨矿细度度是由试验来决定的。 金矿浮选工艺矿浆浓度要求 金矿浮选的原则是:浮选大密度、粒度粗的矿物,往往用较浓的矿浆;反之,当浮选小密度、粒度细和矿泥时用较稀的矿浆,粗选用较浓的矿浆,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回收率,精选用较稀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精矿质量。 其它工艺条件 除磨矿细度外,影响金浮选的工艺条件还包括矿浆浓度、药剂用量、充气量、浮选时间等都需要试验来确定。

[ 生产实例 ] 鑫海坦桑尼亚金矿1200t/d的选矿生产线,采用的核心工艺为金矿全泥氰化提金工艺,其中的矿石主要为硫化矿(10.7g/t)和氧化矿(2.4g/t),最终通过全泥氰化提金工艺从两种矿石中分别提取金为91058%、93.75%。了解更多项目信息点击此处。 以云南某金矿为例,选厂规模为300t/d,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金的粒度微细,且与金属硫化矿物关系密切。该矿石的浮选工艺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但由于砷锑矿物表面易被氧化,吸附了大量的浮选药剂,而且浮选效果较差,所以该选厂委托鑫海对该工艺进行改造。鑫海针对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旋流器抛尾改为阶段磨浮,浮选抛尾,使流程畅通,易于操作,此外,还对某些工艺的设备台数及浮选药剂制度均进行改进,最终所得指标优良。改造前后具体指标对比如下: 将原生产工艺流程改为阶段磨浮流程,更易于操作,对于含杂较高的矿石中有用矿物做到早收、快收;调整浮选机的结构,改善了分选环境,又提高了浮选矿浆矿化效果,保证了指标的稳定和流程的畅通。

金矿的常见分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常见分类 近期,金价飙升,黄金行业似乎呈现复苏的景象,不少人给我打电话,询问黄金的选别方法,大致问法是这样的:我最近买了点矿石,请了某某厂的老浮选工,租了个选厂,但是指标不太好,能帮我想想办法吗?但是当我问及原矿性质时,却只能告诉我,金大致是3-4g/t,至于脉石是啥,成矿矿物是啥,有害元素是啥一概不知。而这些老浮选工调整黄药、黑药、二号油、石灰等药剂也并不能改善最终指标。那么原因在哪里?作为多年从事黄金矿山技术服务的选矿工作人员,我想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金选矿的基本知识,大致从矿床的基本分类、常见的选矿工艺、复杂选矿工艺、常见难选金矿、自身实践案例以及最新试验成果等方面来说,一来让更多投资者了解黄金,避免盲目投资,二来与业内前辈加强交流,帮助我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系列一金矿的常见分类 说到黄金选矿,我们首先考察的应该是其形态和成因,虽然学选矿的大都不研究地质和矿物学,但是地质和矿物学的一些常识却是制定选矿试验方案的一个基础条件。自然界的金多以单质形式存在,少量与两性金属化合物,如硒、碲、銻化物等,罕见金属化合物,如金汞膏、铜金矿等,非金属化合物应该是没有的。金矿床主要分类,每个科研院所根据其擅长的研究方法来分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但从直观来分,我们通常把他分为沙(砂)金矿和岩金矿。 砂金矿本质上是一些大型金矿矿脉长时间经受水蚀、风蚀在下游沉积形成的,我们根据区域不同可分为重力砂、流水砂、冰川砂、滨海(湖)砂,砂金的选矿主要以重选富集为主,我国的金砂多呈片状,或者说由于采砂历史久远,剩下的都是片状的细粒了。易选的砂金矿应该是砂多泥少,砂粗金细,反之则视为难选。

矿石类型问题

矿石研究 一、矿床氧化带和氧化矿石 矿石受到氧化作用后,它的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均产生了变化,加工利用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于原生矿石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如果氧化矿石具有独立圈定条件,矿产勘查时需要划分氧化带并圈定氧化矿。比如在硫化钼矿床中,氧化带内辉钼矿MoS2氧化形成钼钙矿CaMoO4,钼钙矿不具备天然可浮性,在烃油捕收辉钼矿时,单体的钼钙矿难以上浮,会经尾矿而损失;钼钙矿有时还会呈皮膜状包裹在辉钼矿晶粒表面,使辉钼矿失去浮游活性。回收钼钙矿是比较困难的。(一)划分矿床氧化带野外工作经验步骤 1、根据矿石氧化程度,目估划分氧化矿、原生矿、混合矿; 2、在重要代表性剖面上采样,进行物相分析、特征矿物氧化率研究;同时采集不同氧化程度样品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 3、根据物相分析结果和选矿试验结果,确定划分矿石类型标准; 4、在矿床代表性剖面上采样分析,根据确定的标准圈出氧化带和氧化矿。 二、常见氧化矿石的划分指标经验值 金矿石 硫化矿(也叫原生矿):氧化率小于30%的矿石 混合矿:氧化率在30%~70%的矿石 氧化矿:氧化率在大于70%的矿石 锑矿石 原生矿石<30% 混合矿石30%~50% 氧化矿石>50%, 铜、铅、锌矿石 硫化矿石,氧化率小于10% 混合矿石,氧化率10%~30% 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30% 钼矿石 硫化矿石,氧化率小于10% 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或等于10% 锰矿石 按照锰氧化率(Mn4+/TMn×100%),当锰氧化率≥25%时划为氧化矿,<25%时划为原生矿。

铁矿石 原生矿石:TFe/FeO<3.5 氧化矿石:TFe/FeO>3.5 三、矿石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矿石品级 矿石自然类型:是按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主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高低,含矿岩性,脉石矿物含量,氧化程度等矿石自然特性进行的地质分类;是矿石质量特征;是进行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和技术品级的依据。 矿石工业类型:是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和加工处理的需要,为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采、选、冶方法及工艺流程不同的矿石,按工业要求进行的划分。工业类型的划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该类型矿石加工特性具明显的差异,需要单独加工处理;2、集中赋存于一定空间,具有一定规模,并需要和可能分别开采;3、分采分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矿石品级是在同一工业类型矿石中,根据矿石质量差异,进一步分出技术等级,称矿石品级。品级一般是按矿石中主要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物理技术性能的差别,以及不同用途的要求进行划分。 (一)常见矿石自然类型 1、铜矿自然类型 铜矿石自然类型一般是按铜矿石中所含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分的。主要有硫化矿石(氧化铜小于10%)、混合矿石(氧化铜10%~30%)、氧化矿石(氧化铜大于30%)三个自然类型。 2、铅锌矿自然类型 ①按矿石氧化程度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矿石氧化率小于10%;混合矿石,铅或锌矿石氧化率10%~3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大于30%; ②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 ③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④按脉石矿物可分为,重晶石型矿石、脉石英型矿石、萤石型矿石、方解石型矿石、天青石型矿石等。矿石工业类型应按工业部门需要,地质条件可能情况下分别圈定矿体、计算储量。 3、金矿石自然类型 ①石英脉含金矿石。矿石中基本成分是石英,其含量为50%~95%,金属矿物含量0%~15%。 ②黄铁矿含金矿石。硫化物(黄铁矿)含量较高(5%~15%)金矿物75%以上与黄铁矿密切共生。 ③多金属含金矿石。金属矿物除硫化铁外尚含有铜、铅、锌的硫化物等有用矿物。 ④特殊矿物含金矿石。碲、铀等矿石中含金的矿石。 ⑤根据硫化物的氧化程度可分为部分氧化矿石和氧化矿石。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对金矿床来说,根据其在工业上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根据有关采矿、选矿、冶炼等矿石加工工艺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工业类型,称矿床的工业类型。划分矿床的主要依据是:矿床的规模,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围岩的性质,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等。 目前国内对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也无统一标准,一般参照“岩(砂)金地质勘规范”划分。岩金(脉金)矿床 1.石英脉型金矿床是主要的岩金矿床类型,分布广,数量多,赋存条件多种多样,是我国当前黄金生产的重要工业类型。围岩主要是变质岩和中-酸性岩浆岩。石英脉常成群成带分,脉长由几米到几千米不等,厚度由几厘米至几十米不等,一般由零点几米至几米,沿断裂呈透镜状、脉状断续分布。围岩蚀变因岩性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毒砂、黑钨矿、白钨矿、磁铁矿等,金常与一定的硫化物有关,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往往由几个矿床组成矿田,形成重要的产金地。这种矿床按石英的形态又可细分为:石英单脉型金矿床;石英复脉型金矿床;石英网脉型金矿床。 2.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重要工业类型,其价值又次于石英脉型金矿床。围岩是中-酸性岩浆岩、变质岩、混合岩。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既产于大的断裂带,也产于小的断裂带。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石多呈细脉浸染状,金多与硫化物连生。构造发育程度高的矿体规模大,长几百米至千余米,厚几米至几十米,形态较简单,矿床多为中至较大型,如山东省招平断裂带的一些金矿就属这种类型的金矿床。 3.细脉浸染型金矿床又称斑岩型或火

金矿选矿试验方案

金矿选矿试验方案 转载自 赣-选矿-潜艇 一、砂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原生金矿床露出地表以后,由于机械和化学的风化作用,使得含金矿脉或者含金母岩逐渐破碎成为岩屑和金粒等。然后,在外力的搬运作用和分选作用下,使比重较大的矿物(例如金粒)沉积在山坡、河床、湖海滨岸的地方,形成一定的富集,其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者,就称为砂金矿床。 砂金矿床通常用采金船开采、水力开采,挖掘机开采以及地下(竖井)开采等。我国砂金矿床以采金船开采为主,亦有水力开采和挖掘机开采。 砂金选矿工艺主要包括选别前的准备作业和选别作业。准备作业主要由碎散和筛分两过程组成。碎散主要是将采出的矿砂中的矿粒和粘土质矿泥解离。筛分是筛除不含金的粗粒级。常用的设备有平面筛、圆筒筛、圆筒擦洗机等。砂金的选别主要采用重力选矿法,这是因为一方面砂金比重大(平均为17.50~18.0),粒度较粗(一般为0.074~2毫米),另一方面是因重力选矿法比较经济和简单。重选设备一般采用各种类型的溜槽、跳汰机和摇床(常用于精选)。 二、脉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金矿石的各种类型因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选、浮选、混汞、氰化及近年来的树脂矿浆法、炭浆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艺。对某些种类的矿石,往往采用联合提金工艺流程。 用于生产实践的选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 1、单一混汞 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选金方法。在近代黄金工业生产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矿石中多呈游离状态出现,因此,在各类矿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实践证明,在选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显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矿中的损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论基础为,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为内混汞和外混汞两种。所用混汞设备有混汞板、

金矿储量分类(分级)

第一节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远景发展的需要,将砂金矿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砂金矿储量分为A、 B、C、D四级,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B、C、D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 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在首采地段探求。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坡度变化和冻土分布等。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C级范围内矿砂粒度组成(包括巨砾率)、基岩风化程度和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确定。 3、在C级范围内冻结矿砂与非冻结矿砂的比例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 D级——其用途是: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做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其条件是: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矿体底板纵向、横向坡度变化与巨砾分布情况。 3、大致了解冻结与非冻结矿砂比例。 第二节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成果,应确保储量计算成果的质量,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储量计算必须以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为依据。 二、按砂金矿形态类型分别圈定矿体(相互连接可用同一方法开采的不同形态类型矿体除外)。 三、按矿体、储量类别、级别以及块段(相邻勘探线之间的连续矿体为一块段),分别计算出矿砂量、平均品位和砂金储量。

金矿成因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2006-1-10) 一、岩桨一热液金矿床 本类金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一清源深断裂,郯城一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一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一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落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私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一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实例: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同位素年龄1.4亿年。呈北东一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 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一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仅极少数分布于自云岩或岩枝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一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一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一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m,最厚5 -10M。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啼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翎矿等。金品位为5.37-9. 01g/t,一般在7 g/t以上。矿石铅属古老正常铅,模式年龄为15亿年.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 火山-沉积杂岩 (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 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 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中的金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