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第七单元《分物游戏》单元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第四课时》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供学科重构参考)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鼓励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创新)

【主要内容】

1.一、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你们真

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

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

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

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2.二、问题情境活动一: 1、请你用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

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

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

以用除法计算。

3.三、巩固深化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

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评价反馈】

1. 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

2.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

1.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操作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小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

1. 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法、引导法、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

2.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模拟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

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2.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

开发。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主要问题反思】

1.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坐姿、对错,要更能体现价值;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而不

仅仅是用算式记录。

2.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

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N.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本节课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通过课下预习学生学会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孩子对知识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2.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除法的意义讲的不够透彻,还需多加练习。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1.循环的磨课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与研讨,进一步加强了对科学课堂“三个学习”的认识。对于如何实施“三个学习”理念,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见解。

2.首先,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要明白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并努力为这个目标建立一个探究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教学提倡的建立个实验并探索其结果,以实验来验证他们的思想的重要意义。

3.精心准备实验材料。精心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关键。但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对“材料”的准备还缺乏重视,对“材料”的科学优化和呈现上缺乏技术,材料的结构性不强,随意现象比较普遍。

4.避免探究学习的无序性。让学生围绕某一课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对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却存在较多误区。

5.教师要把握学生探究学习的“度”,将活动步骤详细指给学生,这样的探究自然称不上自主探究;“完全放手,一切交给学生自己”的方式,结果学生在缺乏仔细思考、探究目的尚不清楚的情况下,拿到材料就“动手”,这样都难于达到有效探究的目的。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