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造影讲义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超声造影

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04
肝脏肿瘤筛查
用于检测肝脏肿瘤,如肝癌、 肝转移瘤等。
肝脏病灶定性诊断
通过观察造影剂灌注和消退特 点,对肝脏病灶进行定性诊断
。
肝脏功能评估
通过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 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介入治疗引导
在超声造影的引导下进行介入 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射
频消融等。
肝脏超声造影的优势与局限性
造影剂可能对超声波产生干扰,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04
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 造影技术通过实时显示肝脏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鉴 别诊断的准确性。
肝脏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 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同时,通过观察肿瘤内部血流灌注的特点,可以 进一步鉴别不同类型的肿瘤,如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
总结词
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除了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肝脏超声造影还可用于监测肝脏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 肝功能以及指导介入手术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肝脏超声造影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
切面的扫描。
造影剂注射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 增强肝脏病灶与正常组
织的对比度。
检查后注意事项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 或其他不适症状,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保持休息
检查后应保持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肝癌超声造影ppt课件

至实质期病灶内部造影剂仍 未完全充填,呈等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FNH
典型表现: • 动脉期:病灶从中央向周围快速增强并充填均匀呈高
增强,可显示“放射状”或“星芒状”的内部血管,造影剂 充填可呈“泉涌”征 • 门脉期:呈高增强或等增强 • 实质期和延迟期:呈等增强或稍高增强;部分病灶内 部可显示低回声的瘢痕结构(即中央瘢痕)
肝癌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 病灶动脉 期呈周边 结节状高 增强,逐 渐向心性 充填
肝癌超声造影
病灶在门脉期造影剂完全充填,仍呈高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实质期早期病 灶仍呈高增强
实质期中晚期 造影剂逐渐消 退,病灶较周 围肝实质呈等 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肝脓肿
典型表现: • 动脉期:因炎性水肿可呈周边高增强,内部因
• 典型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未增强或增强晚 于肝实质(即低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 实质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或稍低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患者男性,63岁,
乙肝病史多年,临
床诊断肝硬化。常
规二维超声检查探
及肝右叶内2个较大
低回声团,大小分
别为2.3cm×1.9cm、
1.7cm×1.6cm,边
界清,形态不规则,
肝癌超声造影
肝癌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基波 动脉相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动
脉相快速离心性增强,随
门脉相
后进入门脉相和实质相,
可见一中央疤痕(与周围
正常肝实质回声比较). 肝癌超声造影
不典型增生结节(DN)
• DN被定义为肝硬化背景下直径超过1cm的 肝细胞增殖所形成的肝内结节,结节内含有 异型性但无明确恶性征象的肝细胞,一般认 为DN是HCC的癌前病变
《超声造影基础》课件

《超声造影基础》PPT课 件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和造影剂来检查和诊断人 体内部器官的状况。
概述
什么是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一种医学技术, 通过注入或口服造影剂,配 合超声波进行影像检查,以 改善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 视性。
超声造影的原理
超声造影利用高频声波对人 体进行扫描,造影剂可增强 声波的反射能力,从而生成 更清晰的图像。
超声造影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目标器官和使用 情况,超声造影可分为肝脏、 乳腺、甲状腺等多个分类。
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肝脏病变,如肿瘤、囊肿等,并指导手术治疗和后续随访。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是乳腺检查的重要手段,可帮助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提供精确的病变位置信 息。
医生在进行超声造影时需要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包括 注射技巧、图像采集和分析 等。
注意事项
超声造影的禁忌症
超声造影对某些人群存在禁 忌症,如对造影剂过敏、怀 孕或患有严重心脏病等。
超声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超声造影前,需要告 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身体状 况,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超声造影后的处理
超声造影后,患者需要遵循 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休 息和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总结
超声造影的优点和缺点
超声造影具有无创性、无辐射、无疼痛等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分辨率和准确性可能受到 限制。
超声造影的未来发展
超声造影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包括图像质量的提高、新型造影剂的研发和更多器官的应用拓 展。
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 息。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学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和造影剂来检查和诊断人 体内部器官的状况。
概述
什么是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是一种医学技术, 通过注入或口服造影剂,配 合超声波进行影像检查,以 改善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 视性。
超声造影的原理
超声造影利用高频声波对人 体进行扫描,造影剂可增强 声波的反射能力,从而生成 更清晰的图像。
超声造影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目标器官和使用 情况,超声造影可分为肝脏、 乳腺、甲状腺等多个分类。
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肝脏病变,如肿瘤、囊肿等,并指导手术治疗和后续随访。
超声造影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是乳腺检查的重要手段,可帮助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提供精确的病变位置信 息。
医生在进行超声造影时需要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包括 注射技巧、图像采集和分析 等。
注意事项
超声造影的禁忌症
超声造影对某些人群存在禁 忌症,如对造影剂过敏、怀 孕或患有严重心脏病等。
超声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超声造影前,需要告 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身体状 况,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超声造影后的处理
超声造影后,患者需要遵循 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休 息和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总结
超声造影的优点和缺点
超声造影具有无创性、无辐射、无疼痛等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分辨率和准确性可能受到 限制。
超声造影的未来发展
超声造影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包括图像质量的提高、新型造影剂的研发和更多器官的应用拓 展。
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 息。
肝脏超声造影护理课件

04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后的护理措施
患者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在检查后,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 生命体征,以及有无过敏 反应或不适症状。
休息与活动指导
告知患者检查后需要适当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 度劳累,以免影响检查结 果和身体恢复。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指导患者合理安排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提供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 、过程和安全性,以缓解患者的紧张 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配合度。
在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 支持,如鼓励、安慰等,以减轻患者 的焦虑和不适感。
解答患者疑问
耐心解答患者对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 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忧,使患 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
每次使用后,应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 求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仪器表面无 污渍和细菌残留。
保养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仪 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做 好仪器的防潮、防晒、防尘等工作, 延长使用寿命。
05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护理注意事 项
患者的病情评估与禁忌症掌握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能状况、凝血功能等,以便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肝脏超声造影 检查。
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和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造影剂的注射与观察
造影剂注射
在检查过程中,护士需协助医生进行 造影剂的注射。注射前应核对造影剂 的种类和剂量,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 和准确性。
观察反应
造影剂注射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 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检 查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超声检查肝脏-PPT课件

肝硬化
肝硬化时胆囊声像图
GB
肝硬化 门静脉增宽
肝硬化 腹水
小 肝 癌
小 肝 癌
一、原发性肝癌
3.超声表现 (5)弥漫性肝癌 特征:①肝大:病灶叶明显大。 ②肝硬化背景。 ③回声不均,于数叶或全肝分布不规则的粗亮 斑点。 ④门脉或肝静脉内癌栓。 ⑤AFP升高。
弥漫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3.超声表现 (7)超声彩色血流成像: 1)多血管型肝癌:结节周围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点状、丰富者呈树枝状。 2)少血管型肝癌:周边上点状,内部未见血流。注 意假阴性,深度>8cm,角度,取样框等。 3)肝动脉-门静脉瘘:红蓝镶嵌,杂乱,V>60cm/s 4)流入血管与流出血管 流入动脉--肝癌;流出门脉--肝癌 流入门脉—血管瘤or肝癌 流出肝静脉—血管瘤or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3.超声表现 (3)肝癌转移及扩散
①癌栓(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可导致不完全
性或完全性梗阻
②肝内扩散及侵入邻近脏器:例如胆囊、胆总管
或肝总管、胃壁、结肠 旁、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③远处转移:下腔--肺;第一肝门旁、腹主动脉
门静脉癌栓
PV
门静脉癌栓
Tumor
一、原发性肝癌
3.超声表现 (4)小肝癌,定义:直径小于3cm 超声表现: ①低回声结节占90%,圆形,有包膜,侧壁回声 失落(两侧包膜不显示),内回声均匀,后方回 声轻度增强; ②高回声结节占10%,圆形,包膜不清,周围暗 环,回声不均匀; ③分隔型结节占1%,包膜薄,内低回声有纤维分 隔,病理上相当于结缔组织增生型。 ④等回声结节。
二、肝硬化
2.超声表现: 肝体积缩小、肝包膜、肝实质回声、肝内管道、脾 大、腹水、门脉系统、脐静脉开放、胃左静脉曲 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见增粗曲张的食道下 段静脉)、胆囊壁水肿。 3.多普勒超声 1)彩色血流:门静脉,正常为单一的红色,门脉 高压时红、蓝色双向低速血流或反向血流 2)门脉高压时,Vmax<12cm/s。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 ppt课件

表2 三组肝脏肿瘤造影增强动态时相变化(s)
例数 始增时间
峰值时间
始退时间
持续时间
28 17.93±3.91 26.15±3.60 36.96±4.73 54.26±10.98 7 16.29±3.64 25.29±5.06 64.14±5.43 116.71±12.96 13 15.46±3.20 25.85±5.74 59.69±7.45 169.15±35.03
5
ppt课件
一、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 理及其发展过程
6
ppt课件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
声学造影剂(contrast agents)是由空气或其它气体微泡外包裹不同 的膜物质作为外壳或吸附于微颗粒物质组成,另含有溶液介质的溶剂
作用原理如下:
微气泡是超声波的强的散 射体,可使背向散射信号提 高30dB,比红细胞背向散 射信号强一亿倍
组别
A B C
表3 三组肝脏肿瘤细胞增殖比率(x%±s%)
例数
细胞增殖各期
G1期
S期
G2/M期
28 49.43±5.80 34.60±4.18 15.67±3.01
7 68.95±6.22 23.65±3.34 9.81±2.55
13 95.69±0.92 2.74±0.38 1.57±0.76
增殖系数(PI)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叙述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发展过程 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 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技术应用新进展
讲课肝脏超声-ppt课件

2)门静脉 左支:内外 右支:前后
3)肝动脉:难显示,与门静脉伴 行
4)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不显 示
肝内血供 肝门
肝动脉 20-25% 门静脉 75-80%
第一肝门:门V,肝A,CBD 第二肝门:左中右肝V IVC 第三肝门:肝小V IVC
肝脏正常声像图
表面光滑,回声中等,细小均匀 肝静脉为壁薄的无回声管腔 门静脉为壁厚的无回声管腔 胆管与门静脉伴行 左肝内可见强回声的肝圆韧带
①矢状面扫查(sagital scan) ②横向扫查(transverse scan) ③斜向扫查(oblique scan) ④冠状面扫查(coronary scan)
4
纵向扫查(sagittal plane)
即扫ne)
图像上方是接近探头部分,下方是远离探头部 分,通常: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头侧,图像右侧 示被检查者足侧。
肝脏正常超声图像
1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 一、检查仪器
• (一)探头选择
•
凸阵探头最适用于腹部超声检查
2
检查前准备
• 进行肝脏、胆囊、胰腺检查,需空腹 检查。
• 对肥胖及肠气较多患者还应于检查前 一天晚上服泻药以减少肠气的干扰。
3
检查体位及检查方法
•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立位。
常用的扫查切面:
9
冠状面扫查(coronal plane)
即扫查面与人体的额状面平行。
10
扫查方法
• ①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 “编织”式扫查法
• ②立体扇形断面法: • ③十字交叉法: • ④对比加压扫查法:
11
扫查方法
12
肝脏解剖
位于右上腹部,呈楔形,右叶 厚,左叶薄。膈面呈圆顶形, 有韧带与膈肌相连;镰状韧带 将其分为左、右两叶。
3)肝动脉:难显示,与门静脉伴 行
4)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不显 示
肝内血供 肝门
肝动脉 20-25% 门静脉 75-80%
第一肝门:门V,肝A,CBD 第二肝门:左中右肝V IVC 第三肝门:肝小V IVC
肝脏正常声像图
表面光滑,回声中等,细小均匀 肝静脉为壁薄的无回声管腔 门静脉为壁厚的无回声管腔 胆管与门静脉伴行 左肝内可见强回声的肝圆韧带
①矢状面扫查(sagital scan) ②横向扫查(transverse scan) ③斜向扫查(oblique scan) ④冠状面扫查(coronary scan)
4
纵向扫查(sagittal plane)
即扫ne)
图像上方是接近探头部分,下方是远离探头部 分,通常: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头侧,图像右侧 示被检查者足侧。
肝脏正常超声图像
1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 一、检查仪器
• (一)探头选择
•
凸阵探头最适用于腹部超声检查
2
检查前准备
• 进行肝脏、胆囊、胰腺检查,需空腹 检查。
• 对肥胖及肠气较多患者还应于检查前 一天晚上服泻药以减少肠气的干扰。
3
检查体位及检查方法
• 体位:平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立位。
常用的扫查切面:
9
冠状面扫查(coronal plane)
即扫查面与人体的额状面平行。
10
扫查方法
• ①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 “编织”式扫查法
• ②立体扇形断面法: • ③十字交叉法: • ④对比加压扫查法:
11
扫查方法
12
肝脏解剖
位于右上腹部,呈楔形,右叶 厚,左叶薄。膈面呈圆顶形, 有韧带与膈肌相连;镰状韧带 将其分为左、右两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超声造影 讲义课件
一、造影的基本概述
造影定义: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 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是 利用造影剂使背向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 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
③超声造影技术具有实时不间断地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 可捕捉到增强过程中的细节,而增强CT的时间分辨率较 低,不能完整观察病灶增强的动态过程,可能遗漏增强 过程中一些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
二、超声造影剂
以德国先灵(Schering)利声显(Levovist)为代表的第一代 微气泡声学造影剂,其包裹空气的壳厚、易破,谐振能力差,而且 不够稳定。当气泡不破裂时,谐波很弱,而气泡破裂时谐波很丰富。 所以通常采用爆破微泡的方式进行成像。它利用爆破的瞬间产生强 度较高的谐波。
以意大利博莱科(Bracco)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的第二 代微气泡造影剂,其内含高密度的惰性气体六氟化锍,稳定性好, 造影剂有薄而柔软的外膜,在低声压的作用下,微气泡也具有好的 谐振特性,振而不破,能产生较强的谐波信号,可以获取较低噪声 的实时谐波图像,这种低MI的声束能有效地保存脏器内的微泡,而 不被击破,有利于有较长时间扫描各个切面。由于新一代造影剂的 发展,使得实时灰阶灌注成像成为可能。
二、超声造影剂
高质量的新型声学造影剂应具有如下特点: (1)高安全性、低副作用; (2)微泡大小均匀,直径小于10微米并能控制,可自由
通过毛细血管,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3)能产生丰富的谐波; (4)稳定性好。
三、超声造影技术简介
20世纪60年代Gramiak and Shah发现并且证实了气泡 可以增加各组织声学特性的差异从而达到回声增强的 效果,这一发现揭开了超声诊断的新序幕,为超声诊 断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改革。超声造影被称为超声诊断 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放射造影:是在放射诊断学中,通过摄入含原子序数高 的元素的物质,然后在欲诊断的体内部位摄取放射照片 以供医学诊断。
二、超声造影剂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要选用不同的造影剂。目前最受 关注的是用来观察组织灌注状态的微气泡造影剂。通常把 直径小于10微米的小气泡称为微气泡。
造影剂的分代是依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来划分 第一代造影剂微泡内含空气 第二代造影剂微泡内含惰性气体。 新一代造影剂:靶向造影剂(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A. 直径1.6 cm低回声病灶 B. 动脉期病灶表现为均匀高增强 C. 门静脉期病灶表现为低增强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HCC
血管瘤
转移癌
指导消融治疗及效果评鉴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比
超声造影优点: ①操作简便,可随时进行,且没有放射性辐射,安全性好
②与CT造影剂在延迟期会进入组织间隙不同,超声造影剂 仅停留在血管内,在延迟期也不进入组织间隙,能更准确 地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
背向散射特性是超声造影剂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声 学特性。背向散临床超声异常区 了解病灶微血流灌注状态 了解病灶微血管结构状态 肿块消融治疗指导与效果评价 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HCC 富血供 乏血供 血管瘤 FNH
五、超声造影应用探究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一、造影的基本概述
造影定义: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密度高 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 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是 利用造影剂使背向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 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
③超声造影技术具有实时不间断地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 可捕捉到增强过程中的细节,而增强CT的时间分辨率较 低,不能完整观察病灶增强的动态过程,可能遗漏增强 过程中一些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
二、超声造影剂
以德国先灵(Schering)利声显(Levovist)为代表的第一代 微气泡声学造影剂,其包裹空气的壳厚、易破,谐振能力差,而且 不够稳定。当气泡不破裂时,谐波很弱,而气泡破裂时谐波很丰富。 所以通常采用爆破微泡的方式进行成像。它利用爆破的瞬间产生强 度较高的谐波。
以意大利博莱科(Bracco)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的第二 代微气泡造影剂,其内含高密度的惰性气体六氟化锍,稳定性好, 造影剂有薄而柔软的外膜,在低声压的作用下,微气泡也具有好的 谐振特性,振而不破,能产生较强的谐波信号,可以获取较低噪声 的实时谐波图像,这种低MI的声束能有效地保存脏器内的微泡,而 不被击破,有利于有较长时间扫描各个切面。由于新一代造影剂的 发展,使得实时灰阶灌注成像成为可能。
二、超声造影剂
高质量的新型声学造影剂应具有如下特点: (1)高安全性、低副作用; (2)微泡大小均匀,直径小于10微米并能控制,可自由
通过毛细血管,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3)能产生丰富的谐波; (4)稳定性好。
三、超声造影技术简介
20世纪60年代Gramiak and Shah发现并且证实了气泡 可以增加各组织声学特性的差异从而达到回声增强的 效果,这一发现揭开了超声诊断的新序幕,为超声诊 断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改革。超声造影被称为超声诊断 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放射造影:是在放射诊断学中,通过摄入含原子序数高 的元素的物质,然后在欲诊断的体内部位摄取放射照片 以供医学诊断。
二、超声造影剂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要选用不同的造影剂。目前最受 关注的是用来观察组织灌注状态的微气泡造影剂。通常把 直径小于10微米的小气泡称为微气泡。
造影剂的分代是依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来划分 第一代造影剂微泡内含空气 第二代造影剂微泡内含惰性气体。 新一代造影剂:靶向造影剂(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A. 直径1.6 cm低回声病灶 B. 动脉期病灶表现为均匀高增强 C. 门静脉期病灶表现为低增强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HCC
血管瘤
转移癌
指导消融治疗及效果评鉴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比
超声造影优点: ①操作简便,可随时进行,且没有放射性辐射,安全性好
②与CT造影剂在延迟期会进入组织间隙不同,超声造影剂 仅停留在血管内,在延迟期也不进入组织间隙,能更准确 地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
背向散射特性是超声造影剂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声 学特性。背向散临床超声异常区 了解病灶微血流灌注状态 了解病灶微血管结构状态 肿块消融治疗指导与效果评价 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HCC 富血供 乏血供 血管瘤 FNH
五、超声造影应用探究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