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桥梁设计中的力学知识与模型制作
实验室桥梁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桥梁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搭建桥梁模型,分析桥梁的受力情况,验证桥梁的稳定性,并探讨影响桥梁承载能力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桥梁模型实验基于力学原理,主要研究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通过搭建桥梁模型,模拟实际桥梁结构,分析桥梁的受力特点,为桥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桥梁模型材料(如竹签、橡皮筋、细线等)、实验平台、砝码、卷尺、计算器等。
2. 实验软件:力学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桥梁模型:根据桥梁设计要求,使用桥梁模型材料搭建桥梁结构。
注意保持桥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确保模型与实际桥梁结构相似。
2. 确定荷载: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实验荷载。
荷载类型包括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等。
3. 模拟荷载作用:将荷载放置在桥梁模型上,模拟实际荷载作用。
4. 测量受力情况:使用卷尺测量桥梁模型的变形情况,分析桥梁的受力特点。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结果验证: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桥梁模型受力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桥梁模型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结果表明,桥梁在荷载作用下主要发生弯曲变形,且变形程度与荷载大小和桥梁结构有关。
2. 影响桥梁承载能力的因素(1)材料:桥梁模型材料对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采用不同材料(如竹签、橡皮筋等)搭建桥梁模型,发现竹签材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结构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对承载能力有直接影响。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桥梁结构,如增加桥梁跨径、改变梁高和梁宽等,发现桥梁承载能力有所提高。
(3)荷载类型:荷载类型对桥梁承载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中,对比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对桥梁模型的影响,发现均布荷载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
3.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研究性学习报告桥梁中的物理学,成果总结

研究性学习报告桥梁中的物理学,成果总结
通过建模试验来研究桥梁中的物理学,过程及成果总结如下:
一、三种常见建桥材料:
1.石材:便宜且坚固、耐用,但不耐拉。
2.钢材:比较便宜,耐用也耐拉,坚固,但需要防止腐蚀。
3.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可以用钢筋加固。
二、实验:
1.桥梁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
目的:建造一个接近实际的桥梁
实验器材:卡片、纸、绳、铁丝、胶水等
步骤:
①设计图纸
②制作桥梁模型
③对模型进行评价(以放重物的办法,判断桥梁的坚固性)图纸:
实验现象:“拱型桥”能支撑4本书,“梁式桥”能支撑2本书初步实验结论:拱型桥比梁式桥更能曾受压力。
收获与体会:通过模型制作,使研究的对象(桥梁)具体化,便通过对其加重物使我们对桥梁的受力状况加深了了解。
2.模拟桥侧面抗压实验
目的:模拟拱桥与传统桥侧面抗压情况。
实验器材:硬纸片,筷子,橡皮筋,可调风力的电风扇步骤:
①将硬纸片裁成如图形状,
②用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将硬纸片固定于筷子上,
③用可调风力的电风扇从正面吹硬纸片并比较其橡皮筋形变程度。
三、实验现象:“拱形”的橡皮筋形变程度在不同风力下总小于对照组的形变程度。
四、实验结论:拱形桥可大大减少侧面压力,而比传统桥更具防洪能力,更使我们感慨古人的创造能力。
拱桥模型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拱桥作为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和优美的造型,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我们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拱桥模型的制作与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对拱桥模型实践的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拱桥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拱桥模型的制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拱桥的力学性能;4.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内容1. 拱桥模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查阅了大量有关拱桥的资料,对拱桥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受力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设计了一种单跨拱桥模型,主要由拱圈、桥墩、基础等部分组成。
2. 拱桥模型制作根据设计图纸,我们选用塑料板、泡沫板等材料制作拱桥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制作拱圈:将塑料板裁剪成适当形状,并按照设计尺寸焊接成拱圈;(2)制作桥墩:选用泡沫板制作桥墩,并在桥墩底部预留孔洞,以便连接基础;(3)制作基础:选用泡沫板制作基础,并将基础与桥墩连接;(4)组装拱桥:将制作好的拱圈、桥墩和基础组装成完整的拱桥模型。
3. 拱桥模型实验为了验证拱桥的力学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空载实验:将拱桥模型置于水平面上,观察其稳定性;(2)静力实验:在拱桥模型上施加一定的荷载,观察其变形情况;(3)动力实验:通过振动实验,研究拱桥模型的动力特性。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空载实验:拱桥模型在水平面上稳定性较好,未出现倾斜或倒塌现象;(2)静力实验:在施加一定荷载后,拱桥模型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整体结构仍保持稳定;(3)动力实验:拱桥模型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均在合理范围内,表明其动力特性良好。
2. 结果分析(1)拱桥模型在空载状态下稳定性较好,说明其结构设计合理;(2)在静力实验中,拱桥模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但仍能保持整体稳定,表明其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3)动力实验结果表明,拱桥模型的振动特性良好,有利于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力学承重桥梁模型总结

力学承重桥梁模型总结
1、设计决定着木桥的承重量,这里蕴含着物理的力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它是一个设计师智慧的结晶。
桥的设计越科学合理,压的重量越多,反之,压重就比较小,这里当然包含制作工艺的因素。
根据现行的比赛规则,制作好的木桥和胶水的总质量小于等于22g,比赛比的是承重量,承重量大着为优,相同承重量的情况下看桥的质量,质量小的为优。
2、套材中木条是有差别的,他们处在木料的不同位置,质地、光泽度、硬度是有差别的,我们要选择质地坚硬光泽度好的两根作为梁,这很重要。
在制作时尽量将长的部件先截下来,余下的作为短的部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套材,不至于剩下许多短的木条,而截不出长的作为桥的部件。
在粘贴的时候,我们要对木条表面进行打磨,让木条表面光滑一些,尽可能让粘贴的部位接触面大一点,能用夹子夹的用夹子夹好再点胶水,这样粘贴的效果比较好牢固,这样的处理也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
3、我们在设计桥时,要统筹好桥的质量和承重这两个量的关系,既要使桥的承重量比较大又要使桥的质量比较小。
在设计桥梁时,我们可以考虑让桥是三角形结构,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可以含有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结构,从物理力学的角度讲上述结构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
桥_力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桥梁结构的基本力学原理。
2. 熟悉桥梁结构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3. 掌握桥梁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
4. 提高分析实际桥梁结构受力情况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桥梁结构在承受车辆、行人等载荷时,会产生内力和变形。
本实验主要研究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梁式桥:研究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梁式桥的受力情况。
2. 拱桥:研究拱桥在竖直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规律。
3. 悬索桥:研究悬索桥在竖直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桥梁结构模型: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拱桥和悬索桥模型。
2. 载荷装置:用于模拟实际桥梁载荷。
3. 测量仪器:包括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电子秤等。
4.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安装桥梁结构模型,确保模型安装牢固。
2. 在桥梁结构模型上布置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测量仪器。
3. 对桥梁结构模型进行加载,包括静载和动载。
4. 测量桥梁结构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变、位移等数据。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应变、位移等曲线。
6. 比较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梁式桥实验结果:- 简支梁在加载过程中,最大弯矩出现在跨中位置,最大剪力出现在支座位置。
- 悬臂梁在加载过程中,最大弯矩出现在悬臂端部,最大剪力出现在支座位置。
- 连续梁在加载过程中,最大弯矩出现在跨中位置,最大剪力出现在支座位置。
2. 拱桥实验结果:- 拱桥在竖直荷载作用下,拱端产生水平推力,拱圈主要承受压力。
- 拱桥的变形主要发生在拱顶位置,随着荷载的增加,拱顶位移逐渐增大。
3. 悬索桥实验结果:- 悬索桥在竖直荷载作用下,主缆产生拉力,吊杆产生压力。
- 悬索桥的变形主要发生在主缆和吊杆上,随着荷载的增加,主缆和吊杆的变形逐渐增大。
六、实验结论1. 梁式桥在承受载荷时,主要产生弯矩和剪力,其最大值出现在跨中位置。
桥梁设计力学模型分析

桥梁设计力学模型分析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设施,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而力学模型的分析则是桥梁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准确预测桥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从而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桥梁设计中力学模型的重要性在桥梁设计中,力学模型是对桥梁结构及其受力情况的一种数学和物理描述。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工程师可以将复杂的桥梁结构简化为可计算和分析的形式,从而能够定量地评估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桥梁设计的质量。
一个精确的力学模型能够捕捉到桥梁结构的关键特征和受力行为,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反之,如果力学模型存在偏差或错误,可能导致设计不合理,甚至在桥梁建成后出现安全隐患。
例如,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荷载的多样性,力学模型的作用更加凸显。
只有通过深入的力学分析,才能合理确定桥梁的结构形式、构件尺寸以及连接方式,以保证桥梁在风载、地震作用等极端条件下的安全。
二、常见的桥梁力学模型类型1、梁单元模型梁单元模型是桥梁力学分析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它将桥梁结构简化为一系列的梁单元,通过计算梁单元的内力和变形来评估桥梁的整体性能。
这种模型适用于具有简单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的桥梁,如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等。
2、板壳单元模型对于具有复杂截面形状和受力分布的桥梁结构,如箱梁桥、T 形梁桥等,板壳单元模型更为适用。
板壳单元能够更好地模拟结构的弯曲、扭转和剪切行为,提供更精确的应力和变形结果。
3、实体单元模型实体单元模型是对桥梁结构进行最精细的模拟方式。
它将桥梁视为一个三维实体,能够准确地反映结构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然而,由于计算量巨大,实体单元模型通常只在对关键部位进行局部分析时使用。
4、组合单元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根据桥梁的特点和分析的需求,采用组合单元模型。
例如,将梁单元与板壳单元结合,或者将板壳单元与实体单元结合,以在计算效率和精度之间取得平衡。
力学知识在桥梁中的运用

力学知识在桥梁中的运用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结构,承载着交通运输的重任。
为了确保桥梁的稳定和安全,力学知识在桥梁设计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力学知识在桥梁中的应用。
首先,桥梁的荷载分析是桥梁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荷载通常包括自重、交通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力学知识通过对桥梁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桥梁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方向,从而使设计师能够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静力学分析包括确定桥梁各构件的受力情况、求解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等。
动力学分析主要包括对桥梁长期变形、振动与共振的研究,确保桥梁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力学知识可以确定桥梁的大小和形状,以满足相关的构造和使用要求。
例如,力学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决定桥梁的跨度、荷载携载能力和桥墩的布置方式。
通过合理使用力学原理,可以确保桥梁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对外界荷载的抵抗能力。
然后,力学知识在桥梁材料的选择和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桥梁常用的材料包括钢、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木材等。
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每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强度、韧性、抗变形性和耐久性等。
通过力学知识的应用,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此外,力学知识还用于桥梁结构的维修和监测。
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力学问题,如裂缝、变形和损伤等。
力学原理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并确定适当的维修方法。
另外,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对于确保长期的安全运行也至关重要。
力学知识可以应用于桥梁结构的结构健康评估,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收集和分析桥梁的运行数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
最后,力学知识还可以用于桥梁的抗震设计。
地震是桥梁安全性的威胁之一,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
力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桥梁结构对地震荷载的抵抗能力,并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措施,如设立隔震装置、加固桥墩和梁体等,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力学知识在桥梁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完整版】桥梁建设中的力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桥梁建设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摘要随着文化、科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经历了从小跨度、形式简单到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发展阶段。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以及桥梁上作用荷载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促使人们加紧了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桥梁力学的发展;反过来,桥梁力学的研究成果也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近几个世纪桥梁建设的发展史也充分说明桥梁建设的发展与力学的进步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另一方面,近阶段,不断出现的桥梁倒塌事故又明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两者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力学原理在桥梁施工及施工监理中的重要性。
相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和在役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耐久性分析等研究工作,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分析工作还处于相当初期的水平。
工程结构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是指导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分析的理论基础,但该理论日前主要考虑的是工程材料、结构强度的时变性特性。
针对这个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桥梁组成与桥梁基本类型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桥梁主要由桥跨、桥墩、桥台及桥头锥体等部分组成。
通常习惯称桥跨为桥梁的上部结构:称桥墩,桥台及其基础为桥梁的下部结构。
对桥梁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在论文中列表做了详细说明。
桥梁的基本形式按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等;按行车道的位置又可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和下承式桥。
2、桥梁建设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涉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土力学和水力学等诸多分支中的基础知识。
论文中对桥梁力学中的几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机构与结构机构是指能够产生运动的构架或体系。
它属于几何可变体系,不具有承担设计荷载的能力。
能承受和传递荷载作用的体系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不同的构件组成的儿何不变体系,具有承担设计荷载的能力。
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是指在几何组成方面,它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在受力状态方面,它的全部反力和内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方程所求得,且其解具唯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设计中的力学知识与模型制作
1. 桥梁有哪些种类?
基本有如下几种:
2.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
人和车辆等通过桥梁时,桥面会弯曲,如果桥面弯曲的越厉害就越会发生危险。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厚度,桥的跨度越大,越易弯曲。
为防止桥面过于弯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桥面承担重量。
如:梁式桥
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由于外力(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故与同样跨径的其它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钢、木、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梁式桥还可分为:钢桁梁桥、T型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连续钢构桥等。
图一钢桁梁桥
图二连续式梁桥
拱式桥
拱式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
这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
同时,这种水平推力将显著抵消荷载所引起在拱圈(或拱肋)内的弯矩作用。
因此,与同跨径的梁相比,拱的弯矩和变形要小得多。
鉴于拱桥的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通常就可用抗压能力强的圬工材料(如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来建造。
拱桥的跨越能力很大,外形也较美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修建拱桥往往是经济合理的。
拱桥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圬工拱桥、箱型拱桥、双曲拱桥、钢架拱桥、桁架拱桥、肋拱桥、桁式组合拱桥和斜腿钢架拱桥等。
根据拱桥的不同承载方式,还可分为:上承式桥梁、下承式桥梁、中承式桥梁。
图六上承式拱桥桥梁
图七下承式拱桥桥梁
图八中承式拱桥桥梁
悬索桥
传统的悬索桥(也称吊桥)均用悬挂在两边塔架上的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吊杆使缆索承受很大的拉力,通常就需要在两岸桥台的后方修筑非常巨大的锚碇结构。
悬索桥也是具有水平反力(拉力)的结构。
现代的悬索桥上,广泛采用高强度的钢丝成股编制的钢缆,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抗拉性能,因此结构自重较轻,就能以较小的建筑高度跨越其它任何桥型无与伦比的特大跨度。
悬索桥的另一特点是:成卷的钢缆易于运输,结构的组成构件较轻,便于无支架悬吊拼装。
我国在西南山岭地区和在遭受山洪泥石冲击等威胁的山区河流上,以及对于大跨径桥梁,当修建其他桥梁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吊桥。
悬索桥的样式图见下图所示:
图九单跨式悬索桥
斜拉桥
斜拉桥由斜索、塔柱和主梁所组成。
用高强钢材制成的斜索将主粱多点吊起,并将主梁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通过塔柱基础传至地基。
这样,跨度软人的主梁就象一根多点弹性支承(吊起)的连续梁一样工作,从而可使主梁尺寸大大减小,结构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大幅度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大,即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小得多,且其抵抗风振的能力也比悬索桥好,这也是在斜拉桥可能达到大跨度情况下使悬索桥逊色的重要因素。
斜索在立面上也可布置成不同型式。
各种索形在构造上和力学上各有特点,在外形美观上也各具特色。
常用的索形布置为竖琴形(图十)和扇形(图十一)两种。
另一种是斜索集中锚固在塔顶的辐射形布置(图十二),因其塔顶锚固结构复杂而较
少采用。
图十竖琴形斜拉桥
图十一扇形斜拉桥
图十二放射形斜拉桥
3.建桥的材料及性能。
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方面:(1).材料是否易得?(2).成本有多
石头木材混凝土钢铁材料
特性
材料是否易得易易较难较难成本低低较高高
.防火及防腐蚀性较好低好好坚固度较高低高高
桥梁模型制作:
自己设计并制作桥梁模型
要求:制作一个主桥面长不少于50cm的桥梁模型。
桥跨度不少于15厘米,桥面距离桌面高度不少于4厘米,宽度不少于7厘米,桥的总质量尽量轻。
材料:纸,木条,绳,铁丝,胶水等。
评价标准:
(1)桥梁的坚固性(可以用桥面上放重物的方式)。
(2).造型是
否美观。
作品应力求有创造性,并能贴近实际、结构合理、制作精巧。
纸结构的基本形状:
纸结构的组合:
……
纸结构的连接技巧:
纸板结构设计
一、纸板构件不同形状的载重量和坚固性
二、纸板构件不同组合的载重量和坚固性
三、你的设计如何做到载重量最大和最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