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模具文献综述

模具文献综述一、模具中的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模具业的发展,模具业的发展给制造业以有力的支撑。
创新能力是模具企业生存的关键。
模具制造的首要问题是模具材料。
为了响应模具行业对模具材料不断创新、改进的需要,国内外模具材料供应商在模具材料的技术水平和新材料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二、我国模具产业概况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
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15% 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年模具生产总量仅次于日、美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7 年上半年模具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9. 47 亿美元和5. 95 亿美元。
我国模具生产点多数是自产自用的模具车间( 分厂) ,商品化模具仅占1 /3 左右。
从模具市场来看,国内的模具生产仍供不应求,约20%左右靠进口,特别是精密、大型复杂和长寿命的高档模具进口比例高达到40%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模具总量目前达到相当规模,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在模具产品和生产工艺水平总体上要比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至少落后十年,也比英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韩国、新加坡等国落后此外,模具的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模具配料及模具相关技术比较落后,也是造成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的重要原因CAD/CAE/CAM 一体化先进技术已经在国内部分模具企业得到应用,但要得到推广和普及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特别在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些类型模具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而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模具中的机械设计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家将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到关系国家生存的高度上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主导下的产品设计具有设计直观快速,易于修改,管理简单,观察方便,产品成型分析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模具基本情况我国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约占全国模具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模具发展有力地支持着这两个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从1999年至2009年产值从250亿元增长到979.45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4.8%;进口从9.8274亿美元增至19.64亿美元;出口从1.328亿美元增至18.43亿美元;进口:出口从6.6:1跌至1.06:1。
表明了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模具进口金额的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比例逐年加大,同时反映我国模具任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仍为世界上模具年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2、发展趋势随着我过模具行业的发展,简单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都没有困难,模具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
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另外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3、存在的问题我国塑料模具行业与其发展需要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虽然个别企业的产品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别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总体来看,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包括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在内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2012届)题目电话机三维造型与注塑模具设计指导教师院系班级学号姓名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塑料模具的发展] 文献综述摘要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装备,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由于塑料模具工业快速发展及上述各方面差距的存在,因此我国今后塑料模具的发展必将大于模具工业总体发展速度。
塑料模具生产企业在向着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专和精仍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塑料模具、发展、标准化、CAD/CAM 、差距塑料模具是成型塑料制品的工艺装备或工具。
根据塑料成型工艺方法的不同,通常将塑料模具分为注射模具、压缩模具、传递模具、挤出模具、中空吹塑模具、热成型模具等。
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实现现代塑料制品生产必不可少的三大重要因素。
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成型工艺要求、保证塑料制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副品质优良的塑料模具可成型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
这与模具设计、选材、制造和使用维护有着很大关系。
对塑料模具设计的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各方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优质制件。
在模具使用时,力求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寿命长;在模具制造方面,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
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近年来,塑料模具工业迅速发展,体现在模具产品向着大型、精密、复杂的方向发展,综合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
机械模具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引言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2005年—2008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9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
我国冲压模具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2008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8年,即使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冲压模具出口金额达4.11亿美元,比2007年的3.26亿美元增长了26%。
另外,2009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
从全年采购情况来看,总体趋于上涨的趋势。
其中,2009年下半年回暖明显,国际采购商借此网站采购频次约616频次,比上半年的288频次增长了114%。
虽然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离国内的需要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1)标准化程度低。
(2)模具制造精度低、周期长。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具设计上,故改善模具设计的水平成为拉近差距的关键性问题。
若要很好的设计出一副冲压模具,就必须去了解冲压模具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2 主体2.1 冲压模具的发展历史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
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模具设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之文献综述

模具设计文献综述1.前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新发展,在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各行业中,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形,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形[1]。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能力强弱以及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各种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增长及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经济水平。
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模具是高技术背景下的工艺密集型工业。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同时,模具产业带动作用很强。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了,他们认识到当地的产业优势如果要发展,不发展相应的模具产业就没有后劲。
模具是效益放大器,模具是供给制品产业的,可以使相关工业的效益比自身增加约一百倍,因此它的带动作用就大。
模具的发展,不光是带动了自己行业的发展,而且向全国各地方提供模具,实际上是支持了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模具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是冶金、材料、理化、计量、摩擦与润滑、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2]。
用模具生产制品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
由此可见,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4]。
模具-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压力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姓名:庄超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201333385指导教师:杨瑞郑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摘要 (1)1引言 (1)2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2)2.2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2)2.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3)3压力计液压系统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3)4课题指导思想及待解决问题点 (3)5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4)压力机液压系统的设计摘要压力机系统最高工作压力是16MPa,最大的工作载荷是32吨,活塞杆的最大行程是500mm,时速为3m/min,工作情况是启动、快进、共进、快退四个工作行程,根据任务拟定液压系统原理结构图后,进行计算,之后对阀类元件及温升验算,以保证液压系统能正常运行。
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效率,尤其在工业方面液压技术的迅猛发展,研发出大量的液压产品,由于它的灵活性高,力度极大得到人们的认可,应用到各领域。
液压压力机使用在各种机械部件的拆与装,现在各种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的精度越来越高,使用传统的拆装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工艺要求。
传统的零部件拆装方法一是速度慢、效率不高造成与现状的生活节奏不稳合,二是容易损坏零件,使其配合的精度下降。
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它。
液压技术优越性逐渐显露出来,液压力度大、传递平稳、可以实现无极调速,使到液压技术的广发应用。
液压压力计可以为机械零部件拆装方便、搞笑、快捷。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机械化基础。
2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2.1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国外目前现状,曲柄压力机,近几十年来主要以批量生产在板冲和模锻中被广泛使用,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朝着高速度、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普遍采用CNC控制。
注塑模具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注塑模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1 塑料制品发展概况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的统称。
塑料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由于其有成本低廉、抗腐蚀能力强、可塑眭强、还可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降低原油消耗等无可替代的优点,自发明之日起就广受欢迎,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和技术的突破,塑料制品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最重要的必需品[ 1 ]。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塑料用量从2006 年的2802 万吨快速增长到2012 年的5782 万吨。
2013 年1 月~12 月,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累计完成产量6188 万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3-15%。
2015年,预计塑料制品总产量可达到8000万吨。
塑料模具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观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塑料制品要发展,塑料模具是塑料零部件及其制品行业的重要支撑装备,那么必然要求塑料模具随之发展。
绝大部分塑料制品的成型都依赖于塑料模具,因此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塑料模具行业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家电等主机行业快速发展,产能持续增加,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塑料零部件使用比例持续上升,直接推动了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其主要方法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模具市场中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而其中注射模约占成型总数的60%以上。
由于塑料产品应用前景可观,更新换代较快,也就要求注塑模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一篇:(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拉伸侧冲孔复合模及自动送料装置与塑料模设计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模具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3月15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
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AD/CAE/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 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
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拉伸侧冲孔复合模及自动送料装置与塑料模设计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模具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0年3月15日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
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
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
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MM,即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e,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
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μm。
(4)成型制造(RPM)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快速成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
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模型)制造。
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
三、发展趋势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如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的增加,其步距精度的提高),模具精度已由原来的5μm提高到2~3μm,今后有些模具加工精度公差更是要求在1μm以下,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2)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
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形)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
从CAD/CAE/CAM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协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2]。
因此,应大力进行ANSYS、MSC、Moldflow、Dynaform等高端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3)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成型技术(RP)是在近两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并正向着高精度、更快捷的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模具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是综合经济效益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
具体新技术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表面现象成形技术、浇铸成形制模技术、冷挤压及超塑成形制模技术、无模多点成形技术、KEVRON钢带冲裁落料制模技术以及模具毛坯快速制造技术。
此外,氮气弹簧压边与卸料、快速换模、冲压单元组合、刃口堆焊以及实型铸造冲模刃口镶块等辅助技术也有极大提高了快速经济制模的综合技术水平。
(4)新型技术在塑料模具中的推广应用采用新型热流道技术是塑料模设计制造中的一大变革,可显著提高模具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制作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国外模具企业已有一半用上了该项技术,甚至已达80%以上;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也是塑料成型的一种新工艺,它具有注射压力低、制品翘曲变形少、表面好、易于成型、壁厚差异较大等优点,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
(5)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模具标准件应进一步增加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保证供货速度,为客户提供交货期短、精度高、生产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质模具标准件[4]。
(6)开发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当前,国外模具材料系列日趋完善与细化,系列化程度已越来越高。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国内开发的高级优质模具钢品种虽然不少,已纳入国标的如:6Cr4W3Mo2VNb(65Nb),7Cr7Mo2V2Si(LD),7Cr-SiMnMoV(CH-1),6CrNiMnSiMoV(GD),8Cr2Mn-WMoVS (8Cr2S)等。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精度、模具的强度、模具的工作寿命、模具的制造成本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其主要趋势是:(1)由渗入单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渗、复合渗(如TD法)发展;(2)由一般扩散向CVD、PVD、PCVD、离子渗入、离子注入等方向发展;(3)镀膜膜层多样化,主要有:TiC、TiN、TiCN、TiAlN、CrN、Cr7C3、W2C等,同时处理手段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
另外,激光强化、辉光离子氮化技术及电镀(刷镀)防腐强化等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5]。
(7)高速铣削在模具加工中的推广应用高速铣削具有工件温升低、切削力小、加工平稳、加工质量好、加工效率高(为普通铣削加工的5~10倍)及可加工硬材料(60HRC)等诸多优点,是高精度型腔模具的重要加工手段。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主轴转速可达到40000~100000转/min,快速进给速度达到30~40m/min,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3s,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Ra≤10μm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形状精度可达10μm。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模具加工的发展,特别给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腔模具制造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8)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随着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便携式扫描仪、激光跟踪仪等先进测量仪器的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正向高速度、高精度、高适应性、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不断融入模具产品逆向工程设计中,进一步推动模具制造产品快速制造的响应能力。
逆向工程(RE)又称反向工程或反求工程,是相对于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即所谓的正向工程(FE)而提出的[6]。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实物或零件进行扫描测量以及各种先进的数据处理手段获得产品的几何信息,然后充分利用CAD/CAM技术快速、准确地建立产品的数学几何模型,进行数据重构设计,最后经过适当的工程分析、结构设计和CAM编程,就可以加工出产品模具。
该设计理念是以设计方法学为指导,以现代化设计理论、方法、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专业人员的工程设计经验、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已有产品进行解剖、深化和再创造。
(9)开发成形新工艺和模具,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具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模具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生产、管理理念与模式,具体主要有:适应模具单件生产特点的柔性制造技术;创造最佳管理和效益的团队精神,精益生产;提高快速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及全球敏捷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生产哲理;广泛采用标准件的分工协作生产模式;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等。
此外,还应大力研发模具的抛光技术和模具制造设备,可进一步改善成型产品的表面质量。
四、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外资在中国模具行业的投入日渐增加,中国模具已经与世界模具密不可分,中国模具在世界模具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3]。
我国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小成绩,无论是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在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为更新和提高装备水平,模具企业每年都需进口几十亿元的设备。
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模具行业内综合开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体现在十个方面[1]:(1)各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高级模具钳工、CNC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模具设计人员等,需求缺口较大(2)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模具及其零部件的商品率偏低。
(3)模具制造的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模具修理机制不健全,因修模拖期影响生产的事时有发生。
(5)模具寿命偏低,使模具费占产品成本比率过高且长期居高不下。
(6)模具及其零部件市场价偏低,模具修理费用更低,而且没有市场指导价,完全靠购销双方“议价”,地区与厂际之间价差悬殊。
(7)模具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缓慢,特别是国内自行开发的模具新材料大多至今未能推广应用。
(8)设备老化严重,超期服役的情况普遍。
(9)各类模具的标准及技术指导性文件不齐全,特别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各类模具国家标准缺口大。
(10)模具钢的精炼和模具锻坯的锻造技术推广应用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五、主要参考文献[1]张正修,张镇.模具产的现状与发展态势[J],五金科技,2005(8):1~21,27.[2]李发致编著.模具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周永泰.中国模具正在加速融入世界并实现国际共赢[J],模具工业,2006,32(4):1~6.[4]袁崇磷.模具标准件的发展趋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模具制造.2006,(6):1~2.[5]王秀彦,安国平,林道盛等.激光模具表面强化的应用研究[J],锻压机械,2000,35(4):3~6.[6]盛晓敏,邓朝晖.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李光耀,浅谈现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5(1):页码基本可以,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你一定要按顺序写,和下面的顺序是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