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

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分析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
但是,科技创新并非是简单的偶然事件或个人行为,而是具有内在的驱动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
1.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速度。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时,厂商就会借助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用电器的需求不断增加,厂商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升级,以便生产更加便捷、节能、环保的电器。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力度。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难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因此,市场压力也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促进因素。
2.政策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政策支持是国家层面的力量,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会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既包括财政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也包括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对科技成果的认证和鼓励措施等。
例如,各国政府在计算机技术、高科技的重要领域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民间机构和团队创新,推广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将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因此,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3.人力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有一支具有高水平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科技人才不断推动新技术落地和成长,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扶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包括提高人才待遇、建立创新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等。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

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财政和区域技术创新的文献较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并 无显著关系。如李稻葵等(2016)认为,土地财政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土地 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而区域技术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土地财 政对其影响尚不明确。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 实证分析 基于全国30个省市
区的面板数据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综述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因此,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 各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一般而言技术创新能力也较强, 因为这些地区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
3、科技人才储备:丰富的科技人才储备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创新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有效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如科研机 构、高等院校等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然而,本次演示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未考虑到某些潜在因素 的影响,如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技术外溢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这些 领域,为各地区制定更为精确的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4、创新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 设施能有效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1、优化政策环境:各地区应政策环境的营造,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 保障。
影响安徽科技进步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国家科技部日前公布了2005年 度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安徽 省科技进步水平指教达到31.2%.居 全国22位.与上年持平2005年度全 国科技进步统计监y,i】以小康标;住为 目标值.以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 采用指数法测算.较全面客观地反映 了各省市科技进步综合实力 一、安徽的优势指标 优势科技指标.是提升安徽省科 技进步总体水平的核心因素 安徽省 共有“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 设备费”等l0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 视为优势科技指标安徽省的优势指 刘 旭 标主要集中在科研物质条件、企业自 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方面 (见表1) 1.天于 业技术进步指标 安徽“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 引进经费比例”迅速提高到26.9%.超 过全国平均水平.“企业R&D经费支 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也居全13 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以奇 瑞汽车、丰原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大 型骨干企业,以科大讯飞、安科生物为 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以合肥水泥研 究设计院、蚌埠玻璃设计院为代表的 转制院所重视技术进步~这些企业纷 表1 安徽省主要优势科技指标 纷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购置大 量先进检测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全社会新增仪器设备费 中企业投入占74% 2.关于科研基础条件指标 “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 备赍”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全国夺冠的 指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 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集团公 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为代表的一批高等 学校、科研院所和军工科研单位.积极 争取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等研发基地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落户 安徽, 国家在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极大地改善了科研基础条件.良好的 科研条件催生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科技 论文..“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 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安徽 省被SCI、El、ISTP收录的论文数达 39l3篇.较上年增长23%,收录论文 数、被引证次数等指标多年排全国10 位左右 3.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指标 统计监测采用国家高新区数据, 安徽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 收入利税率”居全国第2位.上年该指
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如今我国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的强力支持下,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涌现新的创新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这些创新成果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跨领域融合、创新生态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
二、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创新科技正在重新定义现有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将推动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新的商业和社会模式,促进经济结构变革,形成新的增长点。
2.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业务的创建,也提供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会。
通过创新科技的应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拓展业务和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也需要进行机构、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创新和调整,这些变革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3.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以产学研合作为例,科技成果需要得到产业界和市场的广泛应用,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而产业界和市场的需求也可以推动科技研发的方向和重心。
因此,用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机制非常重要。
4. 加强国际竞争和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领先。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提升和开放,加强两国甚至多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三、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 技术、人才和资源不足科技创新需要对技术、人才和资源进行充分的投入,但目前我国一些领域仍存在这方面的不足。
浅谈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因素及措施

浅谈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因素及措施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市科技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制约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我市的科技人才储备不足。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例如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应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
为此,我们需要调整财政政策,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益。
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和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也是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必须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我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等。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支撑,而我市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应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制约我市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都是重要的措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推动我市科技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35卷第6期 Vol.35 No.6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0年12月Dec.2020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夏杰(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以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从创新吸纳、创新成果两个方面评价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各个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江苏、广东二省的创新发展能力最强,新疆、甘肃、贵州等地区的创新 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我国各省市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系数为负。
关键词: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空间计量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6-0025-06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扩张数量令人瞩目,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意味着经济高质量是中国步入新时代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创新发展作 为拉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大马车,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 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部分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相对 滞后,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资产投资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区域创新 发展水平不平衡状态。
为反映我国区域创新发展建设水平及其发展路径,本文对我国省域创新发展水 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区域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
1文献综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有一些学者在对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建立不同的模型进行探讨,朱梦菲等[|]从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等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 用AHP-TOPSIS法确定创新策源能力评价值。
我国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大全5篇)

我国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我国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我我国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自上世纪80 年代起, 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是国家和区域经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
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出与迅速发展, 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对我国和福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明确定义, 通常是按照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关键词:高新技术振兴发展技术密集度Our provinces and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bstract: since the 1980 s,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es, is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rejuvenation of important strategy.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the rapid development, become a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and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China has about a clear defini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according to industry is usually the technology on concentration and complicated degree as a measure of standard keyword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y on concentration前言:目前, 国际上普遍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义的高技术产业为基础,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浅议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科 学 技 术 进 步 法 》 全 面 。 规 定 了 我 国 科 技 工 作 的 基 本 准 则 , 具 有 是 基 本 法 性 质 的 科 技 大 法 , 制 定 其 他 单 项 为 科 技 法 律 、 规 提 供 了 法 律 依 据 。 《 技 法 以 科 进步法 》 为核 心 , 国先 后 制 定 了专 利 法 、 中 技 术 合 同 法 等 一 系 列 法 律 以 及 行 政 法 规 和 部 门规 章 。 国家 立 法 的 推 动 下 , 方 科 技 在 地 立 法 也 取 得 了 很 大 进 展 , 1 9 年 有 立 法 到 97 权 的地 方人 大 已制 定 了 lO 部 科 技 法 规 , 5多 初步建立 了完整的科技法律 体系 。 为 保 护 知 识 产权 , 励 发 明 创 造 , 进 鼓 促 技 术交 流 , 家 于 1 8 年 正 式 实 施 了 《 国 95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专 利 法 》 我 国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环 。 境 明显 改 善 , 技 人 员 知 识 产 权 意 识 普 遍 科 提 高 , 利 申请 量 和 授 权 量 逐 年 增 加 。 专 至 2 0 年 底 , 国 专 利 部 门 已 累 计 受 理 国 内 07 我 专利 申请3 1 5 件 , 权专利 1 9 件 。 3 .万 授 7万 2 0 年 我 国发 明 专利 申请量 达 5 5 件 , 名 07 46 排 跃升至世界第 7 。 位 改 革 开 放 3 年 来 我 国的 科 技 事 业 之 所 0 以 取 得 重 大 发 展 , 是 始 终 坚 持 科 学 技 术 一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的 战 略 思 想 , 断 更 新 观 念 不 与 时俱 进 , 持 “ 坚 自主 创 新 、 点. 越 、 掌 重 跨 支 发展 、 领未 来” 指导方针 , 力提升 自 引 的 着 主 创新能 力 ; 二是 深 刻 认 识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国情 , 索 并 实 施 一 系 列 适 合 我 国 探 实 际的科技 发展战略 ; 三是 始 终 坚 持 解 放 思 想 , 化 改 革 , 时 俱 进 , 新 科 技 管 理 深 与 创 体制 ; 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 四 充分 发 挥 科 技 创 新 队 伍 的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 设 一 流 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各地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数 学 科 学 学 院 所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方向)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2014 年 5 月 - 1 -
我国各地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
决定因素。为分析2012年我国各地区科技发展的水平,首先,我们选取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发展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8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数据,然后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利用降维的目的,在几乎不损失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将指标简化为2个主因子。然后,对因子进行了正交旋转,我们可以得到能较好解释各地区科技发展状况的人力科研因子和经济收入因子两个主成分,并据此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4大类,根据结果,简要地分析了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结合本次研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科技发展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 2 -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determina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 and region.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ll regions in 2012, we have select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our country,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of 8 indica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data, then simplified the index into two main factors under circumstances of almost no loss of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with the use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purpose of dimension reduction. By the means of orthogonal rotation to factors, we can get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human scientific factor and economic income factor, which can better explain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on the basis of clustering analysis,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we briefly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reasons. Finally,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accordingly. Key word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 3 -
目录 1、研究意义及选材……………………………………………………………4
2、理论基础…………………………………………………………………………………5
2.1 因子分析的思想及作用……………………………………………………………5 2.2 一般因子分析模型…………………………………………………………………5
2.3 模型中有关参数的统计意义……………………………………………………6
2.4 计算初始载荷矩阵…………………………………………………………………6
2.5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7 2.6 因子得分……………………………………………………………………7 2.7 聚类分析的离差平方和(Ward)法………………………………………8
3、模型建立与数据处理 .......................................................................................... 8
3.1 建立数据文件…………………………………………………………………9 3.2 因子分析………………………………………………………………………9 3.3 因子得分及排名……………………………………………………………11 3.4 因子分析结果………………………………………………………………12 3.5 聚类分析……………………………………………………………………13 3.6 聚类分析结果………………………………………………………………13
4、对策与建议………………………………………………………………14
4.1 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14 4.2 政策建议……………………………………………………………………15
参考文献…………………………………………………………16
附表………………………………………………………………………………17 - 4 -
1、 研究意义及选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又给科技进步以强有力的支撑。但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布局造成的科技发展起点不同,加上地域、资源、经济和政策等条件因素的差异,各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高低不平。因此,对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比较和研究,总结出有助于科技发展的优势和阻碍科技发展的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地区科技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影响我国各地区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如何定量化地分析和揭示影响各地区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潜在的综合因素,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缩小差距、促进地区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经济发展视角入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版)分别选取了2012年各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的部分统计指标数据如下: X1:普通高等学校数(所) X2:普通高校授予学位数(人)
X3: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项) X4: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项)
X5:教育经费合计(万元) X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X7:城镇居民平均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元)
X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数据详情见附表) - 5 -
2、理论基础 2.1 因子分析的思想及作用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这样,即可用个数较少的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实现降维的目的。在对受多个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的变量影响的一类样品进行研究时,采用因子分析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2.2 一般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在几乎不损失任何信息的前提下,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可用以下数学模型表示:
1111122112211222221122mmmm
ppppmmp
xaFaFaFxaFaFaFxaFaFaF
(1)
其中1x、2x、3x、…、px为p个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1F、2F、3F…、mF为m个因子变量,mp。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XAF (2)
其中F为因子变量或公共因子,可将它们理解为在高维空间中互相垂直的m
个坐标轴。A为因子载荷矩阵,元素ija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原变量在第j
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如果把变量ix看成是p维因子空间中的一个向量,则ija
为ix在坐标轴jF的投影,相当于多元回归中的标准回归系数。为特殊因子,表示原变量不能被所列公因子所解释的部分,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
2.3 模型中有关参数的统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