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目录(2015年版)

金属冶炼目录(2015年版)
金属冶炼目录(2015年版)

金属冶炼目录(2015年版)

2015年12月

说明

一、确定原则

冶炼过程中存在高温熔融金属(含熔渣)爆炸、喷溅、泄漏等安全风险、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相关生产工艺纳入金属冶炼安全监管范围。主要包括:

(一)铁冶炼、钢冶炼、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和连铸工艺;

(二)有色金属火法冶炼工艺;

(三)铁合金生产工艺;

(四)黑色、有色金属铸造的熔炼、精炼和铸造工艺;

(五)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的熔炼、精炼和铸造工艺。

二、《金属冶炼目录》各栏目的含义

(一)“序号”指《金属冶炼目录》中金属冶炼类别的顺序号。

(二)“代码”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中的小类代码。

(三)“名称”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小类代码”对应的类别名称。

(四)“主要生产工艺”指金属冶炼包含的主要生产工艺。

三、其他事项

(一)根据我国金属冶炼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本目录适时修订。

(二)火法冶炼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开,获得较纯金属的过程。

(三)硅铁、工业硅、锰硅合金属于铁合金范畴。

金属冶炼目录

序号

代码

名称

主要生产工艺

C31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工业

1

C3110

炼铁

高炉炼铁,直接还原法炼铁,熔融还原法炼铁

2

C3120

炼钢

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电炉(含电炉、中频炉等电热设备)炼钢,钢水炉外精炼,钢水连铸

3

C3130

黑色金属铸造

高炉铸造生铁,模铸,重熔铸造(含金属熔炼、精炼、浇铸)

4

C3150

铁合金冶炼

高炉法冶炼,氧气转炉、电炉(含矿热炉、中频炉等电热设备)法冶炼,炉外法(金属热法)冶炼

C32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工业

5

C3211

铜冶炼

冰铜熔炼,铜锍吹炼,粗铜火法精炼

6

C3212

铅锌

冶炼

铅冶炼:氧化熔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7

锌冶炼:还原熔炼,粗锌精炼

8

C3213

镍钴

冶炼

镍冶炼:造锍熔炼,镍锍吹炼,还原熔炼9

C3214

锡冶炼

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10

C3215

锑冶炼

挥发熔炼,还原熔炼,火法精炼

11

C3216

铝冶炼

氧化铝熔融电解

12

C3217

镁冶炼

硅热还原法炼镁,氯化镁熔盐电解,粗镁精炼

13

C3239

其他稀有金属冶炼

钛冶炼:富钛料制取,氯化,粗TiCl4精制及海绵钛生产(金属热还原法)

14

钒冶炼:金属热还原法炼钒,硅热还原法炼钒,真空碳热还原法炼钒,熔盐电解精炼

15

C3240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通过熔炼、精炼等方式,在某一有色金属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制造合金的生产活动16

C3250

有色金属铸造

液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连续铸造,模铸,重熔铸造(含金属熔炼、浇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第三套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试 卷及答案第三套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卷第三套 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3.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条件下,人们只能把获得较多的食物以满足生活所需作为自己的理想,根本想不到使用电子计算机生活。这说明,理想具有【】A.阶级性B.时代性C.思想性D.共同性4.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B.拥护中国共产党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5.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7.深圳歌手丛飞生前身患癌症,生活艰难,却捐赠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B.人生价值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自我价值的牺牲为代价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8.下列选项中,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是【】A.身体发育匀称B.生理功能状态良好C.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D.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9.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求同存异,互相包容。这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10.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 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 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 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 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 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 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 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 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 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 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5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2015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时代性 B.自发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 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3.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或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前进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 ) A.拒绝外国的一切思想和文化 B.大力颂扬和恢复传统文化 C.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与西方接轨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

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A.功利主义 B.自由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历史传统 D.风俗习惯 8.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个人主义的人生目的 C.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9.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D.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0.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2016学年期末考 试论述题复习资料 制作人:姚永超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答:(1)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远航的风帆。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流,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2)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长知识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我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4)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②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5)理想信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用社

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答:(1)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2)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承当的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奖励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3)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做到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4)我们青年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报国之志。让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而闪闪发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5)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2015版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目的】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重点难点:】学重点: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爱情、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3、爱情与人生。 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熏陶。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道德教育,每个人都有了相对独立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但是,人的道德修炼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理性高度把握道德的时代要求并内化于自身,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一节是全章的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比较一下和私人生活的差别。这两者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其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对别人产生直接影响和关系,是小范围的私事。 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讨论】:无序的教学秩序、交通秩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性在哪里?这是本节甚至本章的重点,到底维护公共秩序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特点。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例子:墨西哥政治动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答案

绪论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

2015思修复习简纲(1)

2015思修复习简纲 一.题型 选择题(单选1x10’多选2x10’,共30’)——一半来自06-15考研真题 论述题(2x20’)——范围不超过8个重点问题,关键是摆事实讲道理~ 材料题(1x30’)——结合材料答题 二.06-15考研真题整理 Part1 单选 1.(07考研)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信主义 D.爱国主义 【答案】A 2.(07考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答案】C((⊙o⊙)额……介过书上好像也咩有啊,,所以就了解一下就行了啦~~) 3.(08考研)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 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 【答案】c 4.(08考研).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答案】A 【解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10考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容。爱因斯坦的话强调的是“才”和“德”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2014/1/6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六、第五章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法系法律。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遵守 ③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 8、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0、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㈠特征: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 ㈡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罪刑法定原则③人民主权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11、执法公正的要求:①合法合理原则②及时高效原则③程序公正原则 1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①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②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1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①结构上相关关系②总量上等值关系③功能上互补关系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题试卷及答案第二套

2015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卷第二套 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耒选均无分。) 1.人们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属于【】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2.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说【】 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 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 3.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是【】 A.热爱故土河山 B.热爱祖国灿烂文化 C.热爱自己的国家 D.热爱人民 4.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C.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D.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B.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C.自觉提高人生修养的境界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6.在人际交往中,个人的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为人豁达、慷慨、幽默、风趣等,是增强人际吸引所需要的【】 A.强健的体魄 B.正确的人生观 C.良好的心理品质 D.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7.交往需要谈话,谈话促进交往。在交谈中正确运用语言技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下列交谈方式中,正确运用了语言技巧的是【】 A.过分地恭维别人 B.善于倾听,礼貌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