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体系研究及其增值业务能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管理}体系研究及其增值业务能力分析

IMS体系研究及其增值业务能力分析

摘要:主要介绍了从NGN、软交换到IMS、FMC的发展历程,再进一步探讨了IMS体

系结构及其优点。通过对IMS业务特点的分析,列举了IMS所提供的典型业务,为

运营商部署下一代网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IMSsystemresearchandanalysisofitsvalue-addedservice

FuHang

(ChinaMobileGroupChongqingCO.,LTD.Chongqing401121)

Abstract: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corenetwork,fromNGN、softswitchtoIMS、

FMC.Further,itdiscussestheIMSsystemanditsadvantage.Thoughtheanalysisoffe aturesofIMSservice,thisarticleliststhetypicalservicesprovidedbyIMS.Itisv eryusefulfortheoperatortodeploythenextgenerationnetworks.

KeyWords:NGNSoftswitchIMSFMCPoCOnlyService

前言

传统电路交换机是一种集成的、封闭的系统结构,无法快速满足多样化的用户

需求,无法快速部署全网业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NGN通过控制承载分离,构成

一个分布的系统结构,使整体建网成本大大降低,网络升级容易,便于加快新业务

和新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全网统一业务覆盖。简化了网络层次结构,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减少了传统电路交换机中继互联的复杂性和降低了承载网

的成本。

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提出为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网络提供了面向分组数据包交换的多媒体服务及平台,它的核心特点是基于SIP协议和接入的无关性。由

于采用SIP作为核心控制协议,并通过SIP进行业务管理,IMS可以使运营商充分

利用SIP的优势,更快速更灵活地开发管理移动多媒体业务。

1、NGN、软交换、IMS与FMC

1.1NGN

NGN是指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

多种宽带和具有QoS支持能力的传送技术,业务相关功能与底层传送相关技术相互

独立,能够让用户自由接入不同的业务提供商,能够支持通用移动性,从而向用户

提供一致的和无处不在的业务。NGN采用分层结构,包括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

以及用户终端,能提供多种业务类型有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等。

1.2软交换

软交换可以理解为一种分层、开放的NGN体系结构,是NGN核心控制层技术之一。

软交换实际上是“控制”,而非“交换”,因为“交换”更多体现在承载层,“软

交换网是下一代话音网或下一代分组通信网”的说法可能更贴切。

在固网通信界形成软交换概念的同时,移动通信界也产生了类似的思想。3GPP

所推出的WCDMA标准分为R99、R4、R5和R6等不同版本(Release),其中R4版

本主要特征是在核心网电路域中将传统移动交换机(MSC)分离为媒体网关(MGW)

和MSC服务器(MSCServer)两部分,实现了承载与控制的分离,称为“移动软交换”,但与固网软交换在控制协议等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差异。

以控制和承载分离为基本特征的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定位是在一个基于IP技术

的网络上提供传统的长途和5类语音业务。软交换的灵活部署和高集成度为运营商

带来了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受到终端能力、QoS、安全

以及业务接口标准化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目前较为成熟的软交换(包括固定软交换

和3GPPR4)的应用也仅限于此,它没有给最终用户带来新的业务。

1.3IMS

IMS(IPMultimedia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是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提出,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R5版本主要定

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对IMS进行了完善,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接入等特性;R7加强

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

IMS技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 (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 (MediaGatewayControlFunction)在功能上的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所以IMS实际上比传统软交换更“软”。

IMS以其业务、控制、承载完全分离的水平架构,集中的用户属性和接入无关等特性,一方面解决目前软交换技术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用户移动性支持、标准开放

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另一方面,由于其接入无关性,也使得IMS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演进的基础。

图1基于IMS的业务架构图

IMS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IMS的目的是建立与接入无关、能被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共用的融合核心网。

在无线接入技术方面,IMS除了GSM/GPRS和WCDMA之外,WLAN通过SIPProxy 也可以接入。此外,固定网络的LAN和xDSL接入技术也可以接入到IMS。而且IMS 还提供了与ISDN/PSTN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互联机制。这样,IMS提供服务的终端除了移动终端之外,还包括固定的电话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PC机的软终端等。

IMS能够为使用不同接入手段的用户提供融合的业务,但固定接入与移动接入终究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要将基于移动通信发展起来的IMS体系应用到固网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标准化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移动通信界提出的IMS与固网通信界提出的软交换的基本思想和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建立基于IP的融合与开放的网络平台。

1.4FMC

所谓FMC(FixedMobileConvergence),是固定与融合的简称。目前,ITU-T 将FMC定义为:“在一个给定的网络架构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应用的能力和机制独立于固定或移动的接入技术和用户的位置。在NGN环境中,FMC意味着不论什么样的接入技术,都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NGN的业务。”即FMC是“用IMS网络同时接入有线和无线技术”。ETSI认为,“FMC关注的是独立于接入技术的网络和业务能力,并不一定指网络的物理层面的融合,而是融合的网络能力和支撑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支持一系列连续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可以通过固定、移动、公共或私有的网络提供”。

FMC的内涵很广,概括的讲,可以分为网络、业务和运营三个层面的融合。网络层面的融合,可以降低CAPEX(资本开支);运营层面的融合可以降低OPEX(运营开支);而业务层面的融合可以提高用户数量和收益。

图2FMC内涵示意图

2、IMS体系研究

2.1IMS体系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