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趋势分析2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趋势分析2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趋势分析2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趋势分析2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用航空作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也逐渐兴起。

通用航空指的是除了军事航空和商业航空之外的其他航空活动,包括私人飞机、商务机和通勤飞机等。

下面将对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规模将逐渐扩大。

目前,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开始关注通用航空,并购买私人飞机。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中国通用航空机队数量从2024年的113架增长到2024年的474架,增长幅度超过四倍。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其次,通用航空出行将普及化。

目前,通用航空主要被富裕人士和商务巨头使用,但随着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通用航空出行将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的接受和青睐。

例如,一些企业正在开发更加便宜和智能化的通勤飞机,用于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这将使通用航空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实惠。

第三,通用航空将面临更多的监管和安全挑战。

虽然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迅猛,但监管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例如,私人飞机的管理和维护标准相对较低,容易出现事故和安全隐患。

另外,由于通用航空活动的增加和航空空域的拥挤,需要加强航空交通控制和安全管理。

因此,未来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安全可靠。

最后,通用航空将受益于相关技术的发展。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包括航空材料、航空电子、航空导航等方面,通用航空的性能和效率将得到提升。

例如,新一代通用航空飞机的研发将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燃油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航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推动通用航空的发展。

总之,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

通用航空出行将普及化,更多的人将通过通用航空享受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监管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通用航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用航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通用航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也不断地增加,这使得航空运输行业不断壮大。

然而,通用航空行业作为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分支却不断受到瓶颈制约,需要进行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一、通用航空行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通用航空行业是指除商用航空之外的所有航空活动,如私人飞行、通勤飞行、观光航行、空中救护、飞行培训、气球飞行和无人机运营等。

通用航空行业在国际上已属于一个成熟的市场。

而在我国,通用航空行业却刚刚起步,其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都非常巨大。

目前,我国的通用航空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通用航空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的公布,到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而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二、通用航空行业的挑战与机遇通用航空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通用航空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管各不相同;其次,通用航空行业的设备成本较高,市场规模比较小,导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资源都比商用航空行业短缺。

虽然有挑战,但通用航空行业的机遇依然巨大。

通用航空行业运营成本低、适应性强、区域覆盖范围广,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航空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通用航空行业将有望采用环保新能源驱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三、通用航空行业的创新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资本和管理等多方面支持。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可以实现通用航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例如,运用大数据对通用航空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平台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无缝协同工作。

除了技术创新外,通用航空行业管理的创新也十分重要。

通用航空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通用航空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科唯方案
高精度北斗数据接收机,结合北斗定位及通信系统同步作业,宴时与通用航空飞行监控系 统数据同步;低空飞行及高空飞行采用GSM网络与RDSS通信网络无缝切换,最高传输频率达到 秒级。采用统控管理方式管控机载北斗终端,使用指挥型用户机分级管理机制。完成多终端指 令同步接收。
系统组成 产品名称 说明
4.6
3.7
11117 10310
1695000 1500000
1:32
1:61
1:34
1:24
19983
1700
4612498Fra bibliotek二、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前景
2010年以后,通用航空在传统的农林作业、工业作业上将有 较大增长。
观光旅游、短途客货运输、公务飞行、私人飞行、医疗救护、
城市治安巡逻和缉私巡逻等将成为通用航空新的增长点,2015年市 场需求将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
例 通用航空机场数量
960 13 26000 10.7 707 91901 1:0.67 217
美国
963 2.99 132000 2.9 224000 27000000
加拿大
1000 0.326 13000
2.8 31018 4500000
澳大利 亚
巴西
770
851
0.2
1.89
7800 11000
2010年,面向通用航空 领域在直升机维修额综合航 务两个专业招生。
归纳规律 举例通用航空在我国的应用。
知识迁移 简述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
据民航统计,通用航空增长加速。1009年底,通用航空企业已有 99家,飞机近千架,完成作业飞行12.6万小时,比2008年增长13.5 %。
我国与发达国际通用航空发展情况比较

【精品】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剖析

【精品】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剖析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剖析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从事包括工业、农林牧业、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检测、文化体育等领域在内的非公共运输任务的民用航空活动。

发展通用航空,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航装备制造业2011年已被国务院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期,我们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财政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反映如下:一、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我国通用航空几乎与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但由于市场需求培育不足,低空空域尚未开放等原因,与国外通用航空产业和国内民航运输业相比,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短板”。

主要存在“两多、两少、两不足”等问题。

(一“两多”——老旧机型多、小通航企业多。

截至2010年,纳入中国民航局财经信息统计的通航企业共83家,资产总额仅94.7亿元,仅相当于运输航空企业的1.8%;全年营业收入26.6亿元,合计实现利润1亿元,不足运输航空企业的1%,且大多数企业半数飞机机龄超过30年。

规模最小的青海宇翔、江西长江等通航企业总资产仅为400万元左右,只拥有1-2架飞机,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二“两少”——通航飞机少、专业人才少。

截至2011年底,我国通航飞机在册总数仅为1154架,不到全球通航飞机总量的1%,通航飞行员1719人,年作业飞行量不足14万小时。

通用航空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例如:我国农业飞机不足200架,采用飞机作业的耕地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6%,而美国、俄罗斯则高达40-50%;面对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时,因飞机数量少,缺乏高原型机型,导致调机难度大,任务匹配性不高,救援效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通航的发展解读

通航的发展解读

谈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概况--江苏神泰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公司执行总裁邬劲丰责任编辑殷华驹一、通用航空发展历程1、1949年以前的发展过程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

当时航空界的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在广州燕塘进行的飞行表演,揭开了大陆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浙江省水利局租用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米赛什米特M18-D型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浦阳江36公里河段进行的航空摄影,这是大陆首次进行的通用航空商业活动。

从起步时间上看,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完成世界上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动力飞行,1908年美国空军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1年购买了5架飞机,用于训练飞行员、娱乐飞行、载客飞行。

与之相比,大陆自1912年开始出现飞行表演活动,通用航空事业起步较早。

2、1949年以后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以后,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出一架C-46型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揭开了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1952年大陆组建立了第一支通用航空队伍——军委民航局航空农林队,拥有10架捷克制爱罗-45型飞机,职工60余人,当年飞行总量为959小时,专供通用航空生产作业的机场或起降点约40个。

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以农林业飞行为主的14个飞行队,后来又成立了专为工业、农业、海上石油等服务的通用航空公司,大陆通用航空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二、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1、通用航空生产作业情况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2005年增加16%,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国际民航组织统计的口径,2006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180,000 小时。

1952-2006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统计表(单位:小时)2、通用航空运营能力状况。

截止到2006年底,通用航空全行业飞机、直升机(含教学训练、机场校验飞机、直升机)数量为707架,其中飞机575架,直升机132 架,比2005年增加92架。

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从管制到开放

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从管制到开放

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从管制到开放新中国通用航空70年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1-1979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第二时期,1980-2009年,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时期;第三时期,2010年至今,确立通用航空战略地位,通用航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951-1979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期这一时期通用航空的基本特点与当时国家实行的中央政府集中领导、国家资源统一计划调控的管理体制相一致。

实行的是由军委中央民航局负责,按国家计划分配任务的管理模式,通用航空虽然没有列入国家专项计划,但是,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集中了有限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力量,对于恢复和重建新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通用航空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52年-1965年可以说是新中国通用航空迎来的第一个黄金期,飞行作业量每年平均达到15800小时以上,在航空摄影、航空探矿、播种造林、航空遥感、农林化飞行、航空护林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技术革新和作业飞行实践,创造了许多历史第一的记录。

1952年起步当年飞行总量为959小时,到1986年累计完成飞行时数达到877164小时,平均每年以12.6%的速度递增;财务收入累计达到70292万元,上缴国家利润累计达到17000多万元;1952年已经拥有专供通用航空生产作业的机场或者起降点40个,到了1986年已经建起通航机场60多个,起降点300多个。

这个时期,国家民用航空为空军所管理,实行军事化建制,空域为空军管辖,由于管理一条线,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通用航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通用航空器制造业走的是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道路,成功研制生产了运五飞机,成为我国农用飞机的主力机型;自主生产的Z5型直升机在航空护林和航空勘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时期:1980-2009年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时期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订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

最新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预测-精品

最新 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预测-精品

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两翼”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的,欢迎阅读查看。

一、通用航空概念及其重要作用人们根据航空活动划的性质一般将其分为民用航空和航空。

依照《国际民航公约》的分类,民用航空活动有通用航空运行、商业航空运行和航空作业3种,我国民航法规定航空活动包括公共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美国FAA将民用航空活动划分为航空公司业务活动和通用航空两种。

由此可见,尽管各种规定的名称不同,但都认为通用航空是除了军事航空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所有航空活动的总称。

世界上一些航空大国、强国都将通用航空放在与公共航空运输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行发展,通用航空也因此被称为民航强国之一翼。

通用航空用途广泛,不仅可以像公共运输航空一样进行旅客和货物的运输,还能进行农林喷洒、空中摄影、紧急救援等其它活动。

尤其是在突发应急事件中可以发挥其它交通方式不具有的优势。

通用航空形态具有多元化、涉及的方面广、与多个行业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通用航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如对农业、医疗等行业)。

通用航空产业链长,对经济的影响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经济发展发生的转变,支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因此,发展通用航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强国。

二、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及预测2015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动能来推动经济转型,通用航空将会是不能忽视的新动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将通用航空单列出来,通用航空与民航、铁路、公路并列,并要求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国家将通用航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为通用航空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因此,有必要分析通用航空现状并找出其发展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以抓住机遇争取通用航空的大发展。

我国于1952年开始通用航空飞行,其后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和停滞反复期。

民航局于1996年颁布的《关于发展通用航空若干问题的决定》使通用航空飞行的增长进入稳定期。

中国通用航空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通用航空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通用航空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李雪寒目录:一、通用航空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二、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三、中国通用航空价值链分析正文:一、通用航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一)通用航空的定义。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通用航空是指利用航空器从事除商业航班(固定航线)飞行以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动。

也可以说,通用航空是除军用航空和民用商业航线飞行之外的所有飞行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45 条对通用航空做出了这样的界定:“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民用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通用航空涵盖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试验、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可以说除了战斗系列的飞机和固定航线的飞机,其他的飞行活动都可以归于通用航空的范畴。

图1:航空业分类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图2:通用航空按类型分类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二)通用航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用航空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航空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用航空具有准军事化的作用,一旦战争爆发,它将作为重要的军事运输工具。

在国家和平与建设时期,通用航空可以发挥立体的打击力量,追击嫌犯,打击恐怖主义,空中巡逻;交通巡查,确保道路通畅;灾难指挥,疏散引导等活动,为确保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2、通用航空是公共航空中的基础。

私人飞行员的培训保证了公共航空飞行员的供应,全世界的商业飞行员绝大多数都是以通用航空的私人飞行驾照开始飞行生涯。

通用航空支持了公共航空的飞行员需求,以满足广大全球旅行者的飞行需要。

全世界航空发达国家都拥有相对的旺盛、雄厚的通用航空基础,中国公共航空的持续稳定发展将无法规避成熟的国际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况 一、通用航空发展历程 1、1949年以前的发展过程 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航空界的先驱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在广州燕塘进行的飞行表演,揭开了大陆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 1931年6月2日,浙江省水利局租用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米赛什米特M18-D型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浦阳江36公里河段进行的航空摄影,这是大陆首次进行的通用航空商业活动。 从起步时间上看,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完成世界上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动力飞行,1908年美国空军购买了第一架飞机,1911年购买了5架飞机,用于训练飞行员、娱乐飞行、载客飞行。与之相比,大陆自1912年开始出现飞行表演活动,通用航空事业起步较早。 2、1949年以后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以后,大陆通用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1年5月22日,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出一架C-46型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揭开了大陆通用航空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1952年大陆组建立了第一支通用航空队伍——军委民航局航空农林队,拥有10架捷克制爱罗-45型飞机,职工60余人,当年飞行总量为959小时,专供通用航空生产作业的机场或起降点约40个。 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以农林业飞行为主的14个飞行队,后来又成立了专为工业、农业、海上石油等服务的通用航空公司,大陆通用航空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二、大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1、通用航空生产作业情况 2006年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小时数达到98700小时,比2005年增加16%,创历史最高水平。按国际民航组织统计的口径,2006年我国通用航空飞行180000 小时。 1952-2006年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统计表(单位:小时)

年度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作业量

959 1320 2195 4423 7410 9168 17845 28078 34668

年度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作业量 22828 16335 17230 21712 21572 26689 29012 19829 22635 25875

年度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作业量 27209 30411 24814 22751 24025 27632 24451 28995 39739 42792

年度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作业量 38869 38544 42804 47303 43022 44022 45749 38268 34451 42524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作业量 49016 43985 32387 30743 39485 43071 40877 38657 40068 48707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作业量 55937 57577 63504 75277 84859 98700

2、通用航空运营能力状况。 截止到2006年底,通用航空全行业飞机、直升机(含教学训练、机场校验飞机、直升机)数量为707架,其中飞机575架,直升机132 架,比2005年增加92架。 截至2006年底, 民航全行业持有有效飞行驾驶员执照的飞行人员共16031人,其中持有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的6901,商用驾驶员执照的7757人,私用驾驶员执照的1373人。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通用航空机场68个,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 3、通用航空活动主体状况。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企业已达69 家,已批准筹建通用航空企业30家。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近8000 人。 通用航空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单位和个人等形式。现有办理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登记的单位12 家,自然人2个。 4、通用航空项目及社会效益状况。 《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将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分为: 甲类 陆上石油服务、海上石油服务、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直升机引航作业、航空器代管业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 乙类 航空摄影、空中广告、海洋监测、渔业飞行、气象探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 丙类 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除草、防治农林业病虫害、草原灭鼠,防治卫生害虫、航空护林、空中拍照。 上述三类未包含的经营项目的类别,由民航总局确定。 抢险救灾,不受上述三类项目的划分限制,按照民航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长期以来,通用航空为支持工农业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预防、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效益显著。 5、通用航空市场状况 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通用航空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通用航空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作业价格依靠政府制定的作业收费标准执行,作业费用由财政支付。经营项目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探矿、人工降水、航空护林、飞机灭蝗、农林化飞行等。在目前的通用航空的市场结构中,上述内容仍占相当比例,但份额已在逐步下降;自发的市场需求在逐年增长,其作业价格完全按照市场供需关系来确定,主要的经营项目有石油服务、公务飞行、医疗救护、培训飞行等等。随着国内企、事业单位购置自用公务机(含直升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航空器代管市场在逐渐扩大。对直升机摆渡乘客、直升机医疗救护以及对小型飞机用于近距离城市之间的旅客穿梭飞行的需求也正在凸现。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通用航空的市场将越来越大、市场支付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2006年通用航空市场规模约为17.9亿元人民币,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支付约为7亿元人民币。(具体见下表) 项目名称 分类 用户单位 供求方式 市场规模 经费来源 航空摄影、航空探矿 工业航空 大陆基础地理信息、国土资源信息主管部门 招投标 约2.5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石油服务 工业航空 大陆及外国石油公司 招投标 约8.1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电力服务、作业 工业航空 大陆电力总公司 招投标 约0.7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航空护林 农林业航空 林业护林防火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8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人工降水 农林业航空 气象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2.8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飞机播种 农林业航空 相应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6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飞机灭蝗 农林业航空 农业主管部门 签订合同 约0.3亿元人民币 财政投入 农林化飞行 农林业航空 农户 签订合同 约0.4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公务飞行、出租飞行、医疗救护、通用航空运行 具体客户 签订合同 约1.1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空中游览 飞行驾驶执照培训 通用航空运行 具体客户 签订合同 约0.6亿元人民币 市场支付

6、与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 美国是世界第一航空强国。截止到2004年底,美国的通用航空飞机总数为219426架,通用航空飞行总量为2812万小时。持有效飞行驾驶执照人员618633名,其中通用航空飞行员超过385000人。有17500个可供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起降的机场。2004年通用航空产业为美国经济直接贡献410亿美元,间接创造价值1020亿美元,为社会提供了近60万个就业机会。除美国以外,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通用航空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也要远高于我们。与之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大陆通用航空与世界通用航空发展状况对照表

通用航空年飞行量(万小时) 通用航空飞机(架) 飞行员 (含运输) 通用航空

机场 国际民航组织统计 4199 (1997年)

273500(截至

1997年底)

美国 2812 (2004年) 219426(截至2004年底) 618633(截至2004年底) 17500(截至2004年底) 澳大利亚 168.77 (2002年) 10455 (截至

2002年底)

加拿大 28737 (截至2002年底)

巴西 9908 (截至2003年底) 大陆 18(2006年) 707 (截至16031(截至397 (截止至2006年底) 2006年底) 2005年)

三、大陆通用航空行业管理现状 1、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近年来,大陆出台了一系列通用航空市场准入、运行标准以及外商投资通用航空业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大陆现行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 大陆法律 大陆通用航空活动政策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民航法,199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民航法设定了通用航空的定义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条件,明确提出保障飞行安全,保护用户、地面第三人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2号)于1986年1月8日由国务院发布。该规定首次将“专业航空”更名为“通用航空”,明确了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机构、从事通用航空活动需履行的报批手续、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审批管理程序、要求等等。在民航法出台之前,该规定为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到目前为止,该规定仍作为实施通用航空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371号令),2003年1月10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200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是管理大陆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基本依据,规范了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的程序、时限要求;明确了在大陆范围内进行的一些特殊飞行活动,所需履行的报批手续和文件要求;并对升放和系留气球做出了具体要求。 民航规章 目前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民航规章共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的内容。 其中经济管理的规章包括: 《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该规章规范了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行为,规定了设立通用航空企业的条件、经营项目、申报文件要求、审批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0号)。该规定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申请登记的条件、内容、文件要求、登记程序、时限等。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10号)以及《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9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二)》(民航总局令第174号)等民航规章,规定了境外资本投资民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审批程序等。 安全运行规章的包括: 通用航空运行审定类: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 上述规章对通用航空所涉及的一般运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行的合格审定标准进行了规范。 专业机构审定类: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CCAR-141) 《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 《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 上述规章明确了对飞行训练机构、飞行驾驶执照培训机构以及维修单位的审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