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_路德的贡献_朱孝远
课件5: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为什么宗 教改革会在德意志爆发?
材料一 :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 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 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德意志 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 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 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 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 的勒索和搜刮。
1.“因信称义”
路德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 (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 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 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 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 :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历史小故事
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 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 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 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 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 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 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 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 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 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 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 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 《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 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十六世纪发生在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马丁路德的改革内容马丁路德改革主要是在对宗教方面的改革,因为在当时马丁路德发现了罗马教会宣传的一些言论有悖于教会的初衷,马丁路德改革的导火索就是教会向普通大众卖赎罪券,这个行为将马丁路德内心的不满全部激发出来了。
于是马丁路德开始改革,在宗教问题上,他极力反对罗马教会的行为,改革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马丁路德在改革的过程中,首先是发表自己有关对宗教的一些想法,他觉得教会的教义要起到对民众心灵净化的作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利益而把人们内心的纯净都抹杀掉。
马丁路德改革就是向民众宣传真正的教会教义,只要内心是向善的,不用花钱来买免罪。
他大力宣传自己的改革想法,自然会受到那些教会的反对,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阻力,马丁路德又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改革有效,还被成为异端。
马丁路德在改革过程中,曾发表了多篇言论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即便有反对者,但他的支持者也很多,他们一同与罗马教会做斗争,马丁路德改革主要内容就是推翻罗马教会,创立自己的教会,改革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使马丁路德到后期没有十足的信心,最终和改革派的一些领导者也闹掰了。
但总体而言,马丁路德改革还是成功的,他推翻了罗马教会,使压迫民众的那种封建教会思想去除掉了。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马丁路德思想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宗教思想最为显著。
在马丁路德的的思想中可以总结出两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个方面的思想就是强调上帝的神圣,上帝是伟大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
这个思想反映了马丁路德起初所信奉的天主教。
第二个方面的思想是上帝是很神秘的,人类根本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想要认识上帝,就必须放下人类的骄傲,一切都听命于上帝。
除此之外,马丁路德认为外界的事物都不会对上帝的救赎产生影响,只有通过内心对上帝的信仰才可以得到救赎。
马丁路德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原因(背景):
1、16世纪初的德意志: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四分五裂 思想:受天主教的控制 “罗马教皇的奶牛”
(根本原因)
2、天主教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 (主要原因)
3、“异端”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主观原因) 立志改革:
4、(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兜售赎 罪券 (直接原因)
路德从钻研《圣经》 中悟出了 “ 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 ” 的道理。具体 说来,第一,人要想自 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 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 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 干预。第二,信仰的惟 一依据是《圣经》,而 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 的神学。这就是 “ 因信 马丁· 路德 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三、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 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1、(直接影响)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表现):
⑵ 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 众的反封 建斗争(闵采尔起义); ⑶ 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拓展; ⑷ 宗教战争—— “教随国定”原则确定,路德派取得合 法地位。
95条论纲
1517年万圣节前夕,路德 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 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在 《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 的作法,并且 提出了“ 信 仰耶稣即可 得救” 的原 则,反对用 卡斯尔教堂北门 金钱赎罪的 办法。他还提出简化宗教仪式, 驱逐天主教会势力的主张。 教皇利奥十世
马丁路德的转变
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
王公要的是政治上的主权。由于路德教 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因此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 不但不再需要将税收贡献给意大利,而 能留为己用, 更能收回治下教士的任命权。通过任命 高级教士,停止向罗马交税, 削弱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没收修道院的 财产。日耳曼贵族打着路德的旗帜,一 步步向王权国家前进。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请回答: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中西药品 /zxyp/ 中西药品
qtz97pts
八月十五节,郭氏娘儿俩中午在耿憨家吃了现成的水饺和丰盛的各色凉拌热炒自不必细述。月上时分,郭氏照例带着已经十岁的耿兰 来到耿憨家的小院儿里来。很快,董家成全家人也过来了。按理说,在这样繁忙的秋日里,大家伙儿忙里偷闲地一起坐一坐,唠唠嗑, 也是一件很让人身心放松的好事情,只是这杳无音信的耿家父子四人,给大家平添了无尽的挂念和不安。在秋高气爽的北方农村,大 多是晴朗的夜空。因此,月儿爷爷几乎每年都可以享用到淳朴乡民们虔诚献上的各色供品。这不,今儿个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八月十 五夜,大家伙儿团团围坐在摆放在当院儿的大桌子边上,在十分惬意的习习微风中闲聊着,一起观看朗朗夜空中那一轮万年不老,充 满传奇色彩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慢慢地向当空移动着。这是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了。由于近五年过去了,再 没有他们的任何音讯,所以每个大人的心里都很不安,但都尽量地隐忍着不流露出来。当然,自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每一次的“供 月”仪式上都是没有梨的。尽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子本身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但在亲人们淳朴的心灵内,由于“梨”与“离”谐 音,因此在这个月圆之夜人不圆的时刻,谁也不想去品尝梨。至于郭氏自己,自从丈夫和三个孩子离家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吃过梨! 尽管梨子曾经是她最爱吃的家乡水果,但她现在特别害怕吃这个„„大家伙儿分吃的那个“团月”大月饼,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 二个八月十五夜在耿憨家一起“拜月”开始,大家伙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否有人提醒,郭氏都会自觉地把耿老爹的和耿直的 收起来带走。耿英的那一块儿,大壮第一次是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就高高兴兴地吃掉的。但后来,他也和秀儿一样,不再当着大家的面 吃了,而只是默默地收起来带走。至于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和怎么去吃那块儿月饼的,没有人知道„„还有就是,从 耿家父子四人离家后的第三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开始,大壮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男娃儿们特别热衷的摇火团儿活动,而只是在“拜月”结 束后,自个儿慢慢地去了小河边„„而可怜的秀儿就更难挨了。由于一个人不敢去那棵与耿正话别的大槐树下重温旧梦,她只能把自 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淌眼泪„„这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大人们实在是在不安和忐忑中度过的。当然,除了大壮和秀儿之外,其他 几个娃儿们还是像往常年一样,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热热闹闹的摇火团儿。尤其是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子的青山和青海这对孪生兄弟, 还高高兴兴地从二狗子和大头手里接过来点着了的火团儿学着摇了几把呢!二壮虽然比青山和青海大一岁,但他生性胆儿小,没有敢 尝试着摇那玩意儿。八月十五节过完了,日子还在不紧不慢地一天天过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材料题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 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 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二、材料题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 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马教 廷该死!”
⑴……荒谬无耻; ⑵……实际贪财……; ⑶……不能赎罪……; ⑷……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 ⑸……教会带有欺骗性……
3、《九十五条论纲》的影响(后果):
⑵……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⑶……与教皇决裂……;
为什么会得 到王权的支 持呢?
⑴激起反对教廷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为什么会与 教皇决裂?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提出的文章: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2、改革主要内容:
•⑴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神职 人员可娶妻; •⑵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 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否定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⑶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停止向教 为什么会得 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教会民族化。 到王权的支 持呢?
三、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 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1、(直接影响)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表现):
⑵ 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 众的反封 建斗争(闵采尔起义); ⑶ 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拓展; ⑷ 宗教战争—— “教随国定”原则确定,路德派取得合 法地位。 2、影响: •⑴创建新教; •⑵首次……打开缺口;
原创2: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B )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 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 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 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1.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 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 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 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 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 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 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 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1.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 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 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 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 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
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 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 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 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 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 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 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 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 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 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 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 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 意志宗教的思想。
略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略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摘要: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他力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教会的控制,为以后的新教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文将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引入并探讨此次宗教改革对于西方近代文明在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改革路德圣经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的洗礼。
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代文化间接使西方从落后的信仰中得以觉醒,与之相比,宗教改革则是针对象征着中世纪宗教权威的罗马教皇进行反抗,是一场冲击社会各阶层的全民性运动,它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是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的。
而此次伟大且极具历史意义的宗教改革浪潮正是由于马丁·路德的振臂一呼才滚滚而来的。
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针对教皇发售赎罪券发表了宗教史上有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而正是这“意见书”为宗教改革运动揭开了序幕。
他在论纲中指出:教皇没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力,因为免罪权属于上帝,赎罪券只能增加对钱财的贪欲。
之后在1520年8~10月间,路德连续发表重要文章,阐述自己的宗教纲领,即“因信称义”,强调个人内心信仰的作用。
他强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信徒应以自己的良心和理智来解释《圣经》。
任何人,无论是王公贵族,或是教皇主教,都无权把自己对《圣经》的解释强加于人。
“路德早年受以奥卡姆和迦伯列为代表的经院今学之影响,认为上帝已与人立下契约,在上帝一面,救恩已经预备且一定会赐予每个人;在人一面,需要的是道德增进、信仰虔诚、事功增加和生活贞洁,人靠自己的完善一定能赚取救恩,这样上帝的公义便显明出来。
”①因此,既然凭信仰就可得救,人的赎罪与得救就无需仰仗教皇及教廷,或者说这些机构和人员都是多余的。
因为在信仰世界,一切基督教徒都是平等的,教士只不过是教徒的公仆,应废除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和等级教阶制度,建立廉价教会。
正是路德这一思想更新了中世纪对于上帝、人和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解,否定了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摧毁了罗马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和支柱,把基督教徒从教皇权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课件4: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世俗权力: ①强调,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 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②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 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也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教义: ①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因信称义”; ②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③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②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①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 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②建立本民族教会。
4、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 会政治运动。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场”, 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 付出。尽管教会改革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 第一位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⑴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⑵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 基础); ⑶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等;
④使得德意志成了宗教改革风暴的策源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 论纲》的发表及其意义;知道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体会马丁·路德敢 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 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 作用;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六的相 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