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运动对身心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太极拳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武术之精华”。
太极拳以其缓慢、流畅、轻盈的动作和注重呼吸调节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形式外,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人们发现,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防御能力,还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并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是显著的。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太极拳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延缓衰老的速度。
此外,太极拳的呼吸调节和冥想元素,有助于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对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太极拳作为一种注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专注力和耐心。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动作中,这种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放松大脑,减轻压力,提升心情。
同时,太极拳的冥想元素可以帮助人们平复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培养一种平和的心态,对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太极拳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也有益处。
太极拳注重呼吸调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的方式,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氧气的吸收和血液循环。
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减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轻盈柔和,不会对关节和软组织造成过大的冲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对保护关节和预防关节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防御能力,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论高校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 运动深 、 、 、 的腹 式 呼 吸 , 以 加大 隔 肌 、 长 匀 细 可 腹 肌 的 收 缩 舒 张 范 围 , 肝 、 、 、 能 起 到 自我 按 摩 作 对 胆 肠 胃 用 , 以 消 除 肝 脏 淤 血 , 善 肝 功 能 , 高 肠 胃 的 消 化 和 吸 可 改 提 收 能 力 , 善 大 学 生 机 体 内 部 的 物 质 代 谢 , 高 其 健 康 水 改 提
1 前 言
增 增 养高素 质人才 的重 要环 节 。加强 大 学生 身 心健 康 教 育 , 培 通 气 功 能 、 加 肺 组 织 的 弹 性 , 加 胸 廓 的 扩 张 度 等 方 面 都 有 很 好 的作 用 。 养 大 学 生 良好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学 文 化 素 质 、 体 素 质 、 科 身 . 心 理 素 质 是 新 时 期 培 养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要 。 太 极 拳 作 2 4 太 极 拳 运 动 对 心 血 管 系统 及 淋 巴 系 统 的 影 响
康 将 起 到 重 大的 作 用 。
关 键 词 : 极 拳 ; 学 生 ; 心 健 康 太 大 身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 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 0 1 2 — 2 50 1 7— 18 2 1 )00 0 -1
的 力 量 , 加 肺 活 量 , 而 使 血 液 能 在 肺 部 结 合 更 多 的 氧 运 增 从 送 给 组 织 细 胞 , 进 肺 泡 的换 气 功 能 , 快 呼 吸 器 官 的 血 液 增 加 大 学 生 的身 心 健 康 问 题 是 一 个 全 社 会 的 问 题 , 强 大 加 供 应 。实 践 证 明 , 学 生 经 常 参 加 太 极 拳 练 习 对 增 强 肺 的 大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教 育 是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 培 是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健身作用与意义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健身作用与意义太极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创编之初就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养生、吐纳之术和中医的经络、气血学说,并不断吸取明朝各拳家学说精华而成,迄今已有400年历史。
因此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
太极拳是一种集健身、养性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手段和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实施和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研究迅速拓展,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积极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群众性的全民健身热潮在中华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
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体育保健上,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并能锻练增强意识和指挥能力,也就是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保健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可证明。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太极拳正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根据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四肢的各种对称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加强,尤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兴奋灶,使已出现疲劳状态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太极拳采用“体松心静,意领心随,缓慢柔和”的练法,亦即是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结合。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四肢的各种对称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加强,而太极拳这种意识结合身体锻炼的方法,能使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优势兴奋性,使已出现的疲劳状态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这种意识和运动相结合并有规律的调节和训练过程,可以通过肌肉活动来刺激和调整人脑皮层神经系统过程,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太极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太极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被誉为“国宝”,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太极拳的独特表现形式和富有哲学内涵的练习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重要的是太极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太极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并提高人们的智力和心理素质。
太极拳作为一种“气功运动”,强调以呼吸、动作配合为基础,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健身方式,对身体有着明显的益处。
首先,太极拳动作缓慢,柔软自然,不像其他激烈的运动那样容易受伤。
此外,太极拳注重呼吸调理,使人们能够在锻炼的同时逐渐增强心肺功能。
太极锻炼的特殊性质使得人们在从事这项运动时可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进而有益于健康。
除了身体上的好处,太极锻炼还对智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
太极拳所追寻的“意得意,气得气”的境界,需要人们在心态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即调整心情、放松身心、精神状况愉悦等。
这些方面需要人们经常进行交替运动和深吸浅吐的呼吸训练,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可以使人们提高思维敏捷度,缓解因学习和工作压力带来的疲劳,进而提高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当然,要想太极锻炼真正地发挥作用,需要坚持长期练习。
由于太极锻炼需要在比较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因此需要选择一个舒适、安静的场所来进行练习以避免影响练习效果。
此外,在练习时还需要注意呼吸、动作和心态的调整,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实际指导中逐渐掌握。
总之,太极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好处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太极拳也随之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健身运动。
建议大家在了解太极拳基本动作和规律后,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段进行长期练习,让太极拳为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添一份力。
浅析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精品文档

浅析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身心健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肩负在大学生的身上,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美满,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拥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生活压力、学习负担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从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实施,怎样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
而太极拳运动可以随地随时进行,不受限于场地、器材、性别和年龄,适应范围较广,是一项简单易开展的活动。
本文从人体各系统机能反应的角度,浅谈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1 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1.1 太极拳对大学生神经系统的影响近年来生理学领域发展迅速,关于中枢神经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人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影响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是处理和调整所有系统和器官活动的枢纽。
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适应于外界环境的依靠。
神经系统调节着人体每个系统和器官的性能活动,根据人体生理需要统一起来。
任何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果可以增强,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好的保健意义的。
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之前,首先要入静,做到心静体松,“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使人的身心处于极宁静、极松脱的状态。
[1]要求“心静”,重点注重“意”,太极拳所有动作的练习都要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这有助于大脑活动能力的提高。
此外,练习太极拳动作时也要做到“内外合一”。
“内”指的是人精神方面的活动,“外”指的是人形体方面的活动。
形体活动需要在意识的指导下来完成,这样间接地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同时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
练习太极拳是很有趣的,经常练习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练架式的时候,全身感觉舒服,精神抖擞;练“推手”的时候,全身感觉愉悦,反应迅速。
试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试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德治人的原则。
近年来,太极拳不仅在武术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同时也逐渐成为中职学生课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旨在分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能提升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太极拳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等方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齐步、移步、转身等动作的练习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体能水平。
这些动作的反复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心肺功能和身体的耐力,从而达到健身效果。
其次,太极拳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效果。
太极拳注重“以静制动”的原则,要求练习者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放慢呼吸、调整心态、舒缓情绪,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减轻情绪疲劳。
太极拳的练习方式相对缓慢,能够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促进内心的平静和稳定,达到一种心无旁骛的状态。
最后,太极拳对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太极拳强调的是“以德治人”的原则,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必须遵循“和平、仁爱、宽容、自律、尊重”等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调整心态、增强心理健康和培养优秀品德。
因此,中职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太极拳的课外活动,以提高身心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人心理、身体健康的影响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人心理、身体健康的影响【摘要】: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它包括了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运动理念,动静结合的运动形式。
实践证明它具有较好的健身和医疗价值。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生活工作等等各种压力原因造成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之外,还是辅助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好方法,也能作为一种减压方式来减轻人们长期出现的忧虑、紧张,并且缓解人们心中的种种压力。
无疑太极拳对于人们的心理、身体的健康都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亚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Abstract】:Tai Chi Chuan of China's working people live and struggle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create and develop on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t includes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ovement, the movement combined with the form of movemen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has a better value of fitness and health. In today's society, life and work as a result of the pressure and so on all kinds of reasons people living in the city are in the sub-health state.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in addition to enhancing physical fight outside of Tai Chi Chuan is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 such as a good way, but also as a means of decompression to alleviate the long-term worries, tension, and ease people's minds pressures. Taijiquan is no doubt abou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health have a positive impact.【Key Words】:Tai Chi Chuan、Subhealth、Mental Health、Health1、太极拳思想的概念及理论阐述:太极拳集修身、养性、攻防于一身,融拳、哲、医三理于一体,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试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试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柔和连贯的动作和深入呼吸为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身心的健康。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下面将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分析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太极拳对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太极拳强调柔和、缓慢的动作,可以锻炼中职学生的全身肌肉,尤其是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中职学生的体能水平,提升抗病能力。
太极拳还可以改善中职学生的身体姿势和均衡感,预防脊椎疾病和姿势不良。
这对于经常坐姿学习和工作的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太极拳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练习太极拳需要学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通过缓慢而连贯的动作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这有助于调节中职学生的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太极拳中的深入呼吸可以增加氧气供应,改善大脑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学生保持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了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太极拳对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有积极影响。
太极拳是一种注重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的运动。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中职学生需要与他人齐步并进,相互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这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学校风气。
太极拳强调的内心平和和道德自觉,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坚持正义、宽容待人等。
太极拳对中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是全面的。
它可以通过增强中职学生的体质,改善姿势和预防疾病的方式促进身体健康;通过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意识的方式提升道德素质。
所以,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地将太极拳纳入体育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身心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孟维燕摘要:太极拳是一种宝贵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有丰富的健身价值以外,它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整理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为今后开展太极拳健身普及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身心健康重要作用前言:国务院2011年2月24日发布了新的《全民健身计划刚要》,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三亚市市长王勇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会议上指出“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而古老的优秀健身拳术之一,它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文学、心理学、生物学、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同时,融武术、导引、气功、医学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
几百年来,太极拳以它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享誉世界,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健身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党和政府对太极拳运动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就专门提倡打太极拳,指出太极拳运动能健身。
邓小平还亲笔题写了“太极拳好”予以推广,太极拳真正成了大众服务的健身、养身、修身、防身、防病、治病的运动健身方法,并且每年的5月份定为太极拳健身月。
一般而言,太极拳练习包含功法练习、拳架练习、推手练习、技击练习等,还有操化的太极拳和太极拳单式训练。
当代著名太极拳家冯志强先生认为,完整的太极拳练习是拳架练习、功法练习和推手练习三者合一,是养练合一、体用兼备的武术。
事实上,在大众健身(Sports for all)领域,太极拳练习主要是指以拳架练习为主体的太极拳锻炼形式。
本研究追踪调查部分“太极拳健身”的实质是,以太极拳拳架为主要内容的锻炼来促进身心健康之意。
概而言之,本研究中的太极拳健身原理的涵义是指通过太极拳练习(尤指拳架练习)促进身心健康的基本规律。
(Health-promotion principles of Taijiquan means fundamental rules of enhancing and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y means of practicing Taijiquan-especially practicing routines of Taijiquan)。
当前,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又从心理、生理、生化等不同层面对太极拳健身原理进行了极为广泛地探索。
大体而言,可归纳为“体质促进说”(Study of physical promotion) 、“心理健康增进说”(Studying of enhancing mentalhealth)、“免疫促进说”(Studying of immunity enhance)三种学说。
它们从不同的“面”或“点”展开阐述,又互相渗透包容。
1体质促进说缓慢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各项功能的提高。
太极拳就是一种缓慢的有氧运动。
太极拳运动十分强调意识主宰下肢体活动和呼吸配合,意识、动作和呼吸构成太极拳锻炼的三大要素。
太极拳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气向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缓、匀”,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
能够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的提高。
并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是一种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
太极拳的运动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70%,符合美国运动心脏协会建议的强度标准,是一种可以维持或促进心肺功能的运动。
同时缓慢均匀,螺旋,进退,曲折的运动又可以对身体肌肉和内脏器官亦能起到按摩的作用,从而调理内脏器官,促进消化系统促进胃,肠、肝、胆、胰脏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从而充分消化从外界摄取的食物,提高各种营养成份的吸收利用率。
这种按摩还能加速肠道内固体废物的清除,缩短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消除便秘现象。
因此,坚持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预防或减少不能完全消化的食物腐败后转化成的毒素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在内。
同时太极拳锻炼还在骨骼运动系统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常年参加太极拳锻练的人群,骨骼健康水平较高,运动能力,肢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都有所提高。
还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保健和衰老的延缓起到一定的作用。
2心理健康增进说2.1运动与心理健康国内外关于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认识是比较一致。
1996年国际医学会报道川(Surgeon General’s Report),认为“身体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症状和焦虑,提高情绪。
”同时指出,“规律性运动可能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Daniel W. Landers通过大规模的元分析(meta-analysis)后说,“足够的证据支持运动减轻抑郁症症状和焦虑,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
”Greg Woolf更直接地认为,“事实上,运动对心理和情绪的作用胜于对生理的作用。
”他说,“对人类而言,运动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心理治疗师之一。
”Craft发现运动的抗抑郁作用不受年龄、性别、锻炼人群大小以及不同抑郁量表的影响,而且运动的抗抑郁效果在临床上有与精神疗法、行为干预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的效果同等”。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医生,追踪曾经罹患重度抑郁症至少9个月的5名中年男性和7名妇女,发现药物对这些患者的疗效相当有限,甚至是无效。
后来,研究人员要这些患者每天在跑步机上运动30分钟,在10天的运动期间,逐渐增加其运动量,并评估患者情绪状况的变化,结果在运动10天后,有6名患者表示抑郁情绪己大有改善。
12000年,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Blumenthal教授和他的同事把156名老年临床重性抑郁症患者分成运动组、药物组和运动药物组三组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规律性中等强度的运动是中性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追踪研究中,他们发现:运动组比药物组和运动药物组的反弹率更低(P=0.01)。
2.2运动模式与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样运动能产生扩大身体活动心理效应呢?Larry Leith教授的研究表明,有全身大肌群参与且富有自然节奏的运动对减轻抑郁有效。
Danel nders研究认为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对减轻焦虑更有效。
另外有几项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中等强度比高强度对增强心境更有效。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8分钟高强度(100W功率自行车)锻炼后通过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测量发现,紧张和疲劳感短时间内增加:而低强度(25w)的锻炼导致精力感和朝气蓬勃感等积极的心、境变化。
Skrinar L.M研究认为有氧运动提高了体内意识和体能,从而增加或改善了运动者对他们身体的满意程度。
这对积极心态的形成极为有益。
Berger和Owen比较了游泳、健身操、瑜伽和击剑四种运动模式,结果表明:“有氧的、非竞争、可控性强的(more predictable)和周期性重复的运动更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他们在这一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模式如下表,虽然这一模式肯定有待完善,但至少为今后的研究指出了一个方向。
表 3 身体活动与心理效应的主要因素令人喜爱和快乐的活动有氧活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活动特征没有人与人间的竞争可控性强的活动(封闭性)活动要求强度中等活动时间至少20或30分钟练习总时间无限定,应坚持活动练习当前,太极拳的练习方式和内容与这一模式的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吻合。
事实上,太极拳不仅拥有运动对心理作用全部可能的益处,又因其“动中求静”的特征,更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潜在作用机制。
“求静”以养性养生的理论渊源于中国传统医学。
2.3中医理论与心理健康1张力为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2).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灵枢·天年篇》指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2五脏、气,血、营卫等属于人的生理结构,神、魂、魄,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
只有这些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密切配合,成为统一整体时,“乃成为人”。
这种人体生理与心理统一的整体观,是中医学一大特色。
在它的指导下,促使二千多年来我国的医疗保健实践,高度重视心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促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变化之剧烈甚至可以引起功能器官的形态实质改变。
这种改变可向积极方向发展,起到健身治病作用,调动人体潜能而为人类造福;向消极方向发展,可给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至今还不被大多数人普遍自觉地重视。
张洪林认为加强这种心理—生理—形态环节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将会对现代医学乃至人体生命科学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促使医学模式开始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历程。
3人体健康是在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二者互促互补的良性循环中得以保持和增进的。
心理健康乃是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
可是,人有七情六欲。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要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并不容易。
在中国,儒家要求修身养性,道家讲究恬淡虚无(指心境安闲、满足,没有贪欲、杂念)。
他们都强调“养生莫如养性”,“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谓“养性”,就是健康心理的培养和锻炼。
它的基本内容是“精神内守,心静神藏”,是一种积极发挥个体能动性的方法,究其核心是一个“静”字。
这种强调“静”的养生观,创造并积累了包括气功、太极拳等健身术在内的极其丰富的经验。
3免疫促进说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规律性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然而,近几年,运动生理学家却发现,在比赛或高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有更高的感染率,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适度的运动能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激烈的运动则使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其抑制效果在运动结束后持续3~72小时,免疫抑制期间更易于感染,故称“开窗期”,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免疫“开窗”理论。
概而言之,运动中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数量或浓度上升,运动后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2方药中,许家松.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编委会.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唾液IgA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都下降,这可能是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和比赛后,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增加主要原因。
目前,运动导致免疫抑制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大强度运动是对机体的一种应激刺激,由HPA 介导CRH、ACTH、GC等应激激素分泌持续升高,引起循环中抗感染细胞功能水平下降,主要是白细胞(leukocyte)的数量和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