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功效
练习24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

练习24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练习24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24式太极拳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广场上有人练习24式太极拳,不仅动作行云流水而且养生效果也是非常棒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店铺来了解一下吧!24式太极拳的常见特点上下相随,周身协调24式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也就是“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
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
在练习24式太极拳的时候,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以及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
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24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对现代人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
这是太极拳最为基本、最为实效的功用之一。
当然,前提是要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在明师的指导下练习。
太极拳是非常高雅、富有文化内涵的拳术,初学者绝不能独自练习。
当下因练之不当,而与太极拳无缘者众多,实属可惜。
练习太极拳,规矩甚多,为何?太极拳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太极拳运动可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对一些疾病具有医疗作用。
因为要将太极之理渗透于太极拳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之中,绝非易事,非言传身教不可,非严加揣摩不可,非及时点拨不可。
太极之理,基本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全部过程,乃精华,需继承,是活的智慧。
在明师指导下,练习太极拳才可能有幸领会太极之理,享受太极拳强身健体之功效。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柔和、圆润饱满,一静一动之间,一进一退之中,将身心完全融为一体,将自我与自然亲密接触。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健身价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和健身价值纪玉玲商学院经济2班20101611349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虚灵顶劲竖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塌和不强硬,颈项要端正竖起,颈项的自然放松竖起能使头部左右转动时自然灵活,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二)沉肩坠肘坐腕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
(三)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四)松腰敛臀圆裆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
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
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
(五)心静体松意注“心静体松”是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法则。
它应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
所谓“心静”是指练拳时思想集中,抛开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太极拳每一个细节的动作的练习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
这种“心静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拳方式,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
24式太极拳项目特征及其健身作用探悉

璃击武术科学第翟年第3Y3-]期【大众武术研究】24式太极拳项目特征及其健身作用探悉李兵辉(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邢台054000)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演练方式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它不但注重技击,而且注重修身养性,许多人把演练太极拳作为一种个人修身的方法。
24式太极拳是《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普及的项目,是进行有氧锻炼的典型运动之一,也是人们终生锻炼的理想运动方式,文章针对24式太极拳项目特征及其健身效应进行探讨,从而使人们对太极拳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24式太极拳特征分析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3—0053—02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发展到近代,太极拳主要形成了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
24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由原国家体委编制的一套简化太极拳套路。
它结构紧凑,动作规范,简单易学实用。
从推广以来,已作为太极拳教学的必修课程,成为太极拳爱好者入门套路。
已被列为《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普及的项目,是全民健身活动中一项重要的锻炼内容。
124式太极拳项目特征24式太极拳是通过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方法。
表现人体上下、内外、形神的高度协调和完美形象。
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又似灵猫猿猴般轻灵敏捷、松沉稳静,极有韵味,演练中透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太极拳意境,给人美的享受。
24式太极拳的运动方法主要是心静体松,连贯圆活,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引导动作。
太极拳跟其他运动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要求身体放松,心情平静,身心都要完全沉浸在运动中。
这样才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一种安静和平衡。
消除思维的紧张、忧愁、恐惧。
摆脱病态心理。
对一个人的健康或许比其他运动的大汗淋漓效果更好,更加重要的是太极拳对于中老年人有很突出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224式太极拳风格特点2.1适合集体练习和表演目前,晨练者多以集体练习为主,此套路在练习中后排学员始终能看到前排领练者的动作,使集体练习节奏感好,动作更加整齐划一,初学者一招一式能很好地揣摩技术,尽快提高水平。
24式太极拳的拳谱及其练习好处

24式太极拳的拳谱及其练习好处太极拳虽说是武术,但是其运动特点非常柔和,太极拳24式更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4式太极拳的拳谱。
欢迎阅读!24式太极拳的拳谱简介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练习太极拳24式的七大好处1、呼吸方式科学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再者,太极拳运动是有氧运动,所有的有氧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
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促进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03507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2.png)
[精品]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24式简化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一种,由知名太极拳大师刘紫涵创制,采用其特有的饱满活泼、动静相宜、招架转体灵活变化之法,把传统太极拳的技法简化为可套用的24
组拳型,被称为非凡的太极拳练习方法。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一是节奏鲜明。
靠太极拳的特有的柔顺、沉着、转灵、静转、含糊、变容的行动节奏,使留给观众以予人震撼的深刻感受;二是技术独特。
24式简化太极拳突出其招架、转身、变诸招式的灵活性,且拳式间动作上能有效过渡,使观众在品赏其精彩节奏及灵动拳式时不觉无聊;三是拳势简洁。
每一套拳型都有特定的心
理意图,表现出非凡的力量逼人的内涵,它的精髓之壮阔集深奥和高雅于一身;四是灵活
全面。
采用招架、转身、变诸招式的灵活性,且拳式间动作上能有效过渡,使观众在品赏
其精彩节奏及灵动拳式时不觉无聊。
24式简化太极拳不仅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首先,太极拳能改善人们身体的协调性,改善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消除肌肉如紧绷状态,使身体变得柔软、灵活;其次,太极拳促使神经元运转起来,这一天然调剂药物可以使精
神状态变得平静稳定,可以有效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状态;再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
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不容易罹患疾病。
总之,24式简化太极拳不仅是一项文化传统,更是对人体全面发展有利的一种活动运动。
女性练习24式太极拳的好处

女性练习24式太极拳的好处女性练习24式太极拳的好处许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太极拳的特点男女老少皆适宜,且各有各的作用。
女人练太极拳教学不仅能补气养血,还能提高形体美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女性练习24式太极拳的好处。
欢迎阅读!简述女性练习24式太极拳的好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练太极拳能让女人变得知性美。
因为女人练24式太极拳能补气养血,达到美容健身的作用。
24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拳术,24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柔、深。
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势,舒适自然。
练24式太极拳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以后再行出动。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
在动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般。
练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可以蓄神,缓慢的额动作配上深长的呼吸可以达到养生的功效,长期坚持,自然能促进身体健康。
女新练24式太极拳的三大优点现在年轻女性学24式太极拳的很少,大概存在这样三个误区,认为24式太极拳套路复杂不好学;认为学24式太极拳会使大腿变粗;认为学24式太极拳会有小肚子影响形体美观。
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真正的24式太极拳运动,是能帮助女性提高免疫力,呵护女人的健康与美丽的。
这是由24式太极拳本身具有的优良特点决定的。
1.24式太极拳套路并不复杂初学24式太极拳的女性可以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练起,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要坚持下去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学好的,所以对于爱美的年轻女性来说,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多的限制。
女性练24式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改善气色,提高气质,若想瘦身,只要坚持,便能达到效果。
认为自己学不好,只要用心去学、坚持不断的学习,24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就能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24式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24式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
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

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从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
欢迎阅读!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24式太极拳动作特点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
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功效讲课教案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功效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学院 *** 20103615***24式简化太极拳由原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改编、整理而成。
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是大学体育教学常选的内容之一。
各式太极拳虽然风格不同,各具特征,但是拳理相通,其运动特点、动作要领和健身作用,基本一致。
(1)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因此,适宜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锻炼,尤其对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更是一种较好的体育医疗手段。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识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这也能直接作用于命门,使命门精气充足,增进健康。
动作要领:(1)意识引导动作。
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用意识来支配,“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形随”。
要做到这点,在未动之前就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
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
******学院 *** 20103615***
24式简化太极拳由原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改编、整理而成。
套路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是大学体育教学常选的内容之一。
各式太极拳虽然风格不同,各具特征,但是拳理相通,其运动特点、动作要领和健身作用,基本一致。
(1)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因此,适宜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锻炼,尤其对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更是一种较好的体育医疗手段。
(2)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识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这也能直接作用于命门,使命门精气充足,增进健康。
动作要领:
(1)意识引导动作。
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用意识来支配,“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形随”。
要做到这点,在未动之前就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
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放松。
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无阻碍地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有沉重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
练太极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
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
凡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凡进退的动作,应先落脚而后再慢慢改变重心,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
练太极拳时,不要因为动作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
一般来说,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
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妥善,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总之:练拳时必须舌抵上腭,唇齿相合,自然呼吸,身体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头正顶悬,裹裆收臀,上下成一直线,落步分清虚实,处处力求圆满,周身轻灵,眼随手走,呼吸自然,上下左右相系,无思无虑,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
而沉气松力,须时刻注意,气沉则呼吸调和,力松则拙力消除。
每势都要求外面形式顺,内部舒适不强硬。
才能胸膈开展,气血调和,对于身心才有很大功益。
如果姿势做得不够正确,违背练拳要领,则气滞胸膈,浮而不定,非但不能从太极拳的练习中得到益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由此产生。
只有集特殊的技击性、突出的哲理性、明显的健身性于一体,并符合太极拳一系列技术要求,才算是有益的太极拳好的太极拳。
健身作用: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它的支配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是有机体内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和调节各种生命活动并起主导作用的人体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在控制和调节机体的活动中,首先是借助各种感受器,接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信息。
经周围神经传到脑和脊髓,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的整和作用,再经周围神经传导到各效应器,控制和调节人体各系统进行的活动。
可见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是使人体各系统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是使人体各系统与外界保持相对平衡,否则人体机能下降或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
习练太极拳时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其它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习练太极拳可以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较好的调节和休息。
同时亦可以降低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有助于被疾病病理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使病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
(二)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等部分组成。
骨是运动杠杆,骨连结起到枢纽作用,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联系密切。
其主要功能是使人体在空间移动,使人体各部分相互关系发生变动,维持身体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位置与姿势,此外,还支持体重,构成人体基本外形,保护脑髓和内脏器官,协调内脏器官进行活动等等。
如果人没有运动系统则无法生存。
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依次带动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慢、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
这样必然会对人体各系统特别使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
另外还将人体皮肤练的又松柔又细嫩,又光滑又红嫩,又有弹性又有韧性,又协调又自然,从而增强皮肤保护机体,感觉灵敏,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毛细血管和毛孔畅通,分泌、排泄、湿润皮肤等能力。
太极拳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如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规律。
这些变化会增强骨的新陈代谢,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效果。
虽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坚固,从而提高了抗折、抗压、抗扭转等性能。
在太极拳练习中应配合桩功、静功练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
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深长的呼吸运动,由于横隔膜上下移动的范围较大,致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被动拉长和收缩力增大,从而可以增强隔肌及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弹性,改善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的全部潜在通气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要与呼吸配合,动作与呼吸配合时听任自然,毫不勉强,日久自然气贯四梢,呼吸变慢,膈肌收缩和舒张能力提高,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肺病。
太极拳运动的腹式呼吸,可以加大隔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肠胃能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改善人体内部的物质代谢,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四)对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人体循环系统使人体内部一套封闭系统,包括血脉系统和经络系统,主要功能使不断向全身各系统和部分、组织与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以及各种能量,以滋补营养和充能,并将其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分别送到肺、肾、肠胃和皮肤等器官排除体外,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由于太极拳使人体内外进行缓慢的螺旋形或圆弧形武术运动,人体各系统和各部分必然会得到轻柔挤压、揉搓和按摩的锻炼,增强人体循环系统的弹性、伸缩性、柔韧性和力量。
当骨骼肌松弛时,静脉学管外周压力下降使静脉血管的容量增加,减轻心脏负担,毛细血管被动扩张,容量增加,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的氧气、营养物质等也相应增加,促进了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对细胞新陈代谢其促进作用。
由于太极拳运动强度减小无氧代谢成分较少,引起机体疲劳的产物——乳酸也减少。
研究证明,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可以使血管弹性扩张系数增加,加速主动脉排空,还可以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粘聚性,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元含量,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活血化淤作用;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血液酸碱平衡能力。
实验证明,太极拳对人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
可使心机纤维增粗,心壁增厚,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口径变粗,心脏容量和每博输出量增加。
太极拳运动作为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下降,因而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五)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太极拳是按照太极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按照人体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
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则生疾病。
太极拳的练习方式、途径虽不尽相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行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大小周天,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