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身作用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一、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二、老年人练太极拳注意事项三、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1、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2、太极拳可以防止了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性的结果。

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

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

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3、太极拳的其他好处
3.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

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3.2、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3.3、有利于追求柔软,。

太极拳有哪些健身作用功效

太极拳有哪些健身作用功效

太极拳有哪些健身作用功效练习太极拳具有健身医疗作用,人们是越来越离不开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有哪些健身作用。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有哪些健身作用(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

这些都有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

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里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

对患难与共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

经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

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在学校练太极拳的好处

在学校练太极拳的好处

在学校练太极拳的好处1、1.1、锻炼意志力练习太极拳需长期坚持,如果小孩能长久坚持每天练习,会提高他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中,当遇到坎坷挫折,能更加从容面对,不会被现实中的困难轻易击倒。

1.2、能强身健体长期练习太极拳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让你的小孩相对其他人更加健康强壮,特别是身体的协调能力会相对同龄人强出一大截。

另外太极拳也是武术的一种,也能达到练武防身的作用。

1.3、缓解学习压力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升学压力大,练习太极拳可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培养孩子勤奋刻苦、虚心好学、认真细致、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使孩子主动自发的爱学习。

1.4、帮助孩子从小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太极拳讲究静心、沉着,内省。

让孩子在学习和考试时更能沉得往气,不急躁不粗心。

持续的练习还可以磨练孩子的心性。

克服胆怯、懒惰,养成坚忍、积极,永不自满的品质。

2、练太极拳适宜人群太极拳最适合的人群是有兴趣的人群,只要想学都不嫌晚,但是相对而言,越早学太极拳好处越多,五十岁学太极拳是晚了点。

六十、七十岁才学太极拳对想活动的人群而言是可以接受的。

三十岁、四十岁能学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十岁、二十岁能学太极拳最好。

3、练太极拳什么时候最合适练太极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

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准备。

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

不过,在早晚练拳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阳光,不能获得在阳光下运动的好处。

太极拳每天练多长时间太极拳是一项低能的有氧运动,也算是一项体育运动,虽然不像其他的运动那样激烈,但是每天练习的时间还是会有限制的。

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的锻炼,不能简单地从量上来衡量,更应当看“质”。

要领正确每天练20分钟,甚至比要领不对每天练一个小时效果还要好。

太极拳具体的六大健身作用功效

太极拳具体的六大健身作用功效

太极拳具体的六大健身作用功效简述太极拳具体的健身作用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

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

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

《医贯》说:“肾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

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

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

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

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

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

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经。

经常练习太极的六大健身功效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些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感觉灵敏。

有助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简述健身作用1.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消除病灶反馈性影响神经系统在人体起着巨大的作用,其能够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以便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太极拳中清静则为静功养生之术。

这种静功,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馈信号机制的传递,起到纠正修复病灶反馈的恶性循环,抑制病情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心静勿虑,意守丹田,是鼓动内气的基础,是产生毅力的条件。

毅力是练拳的保证,锻炼持之以恒,就可以从内气到外形协调一致。

使气沉于丹田,贯于尾闾,环流周身,从而使脏腑得充,周身得养,精力充沛,有利于病变和精神创伤的修复,有利病体的恢复和精神的保养,由于它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健身作用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微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提高气体交换能力血液承载着人体各器官的营养成分,而心脏则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毛细血管是微循环的物质交换场所。

一个久练拳的人,每分钟心律在60次左右,这种由于久经锻炼而得来的心律减慢,延缓了心脏舒张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使微循环功能加强,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少肌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疾病的恢复,特别是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下纳于肾是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肾纳气,则是气沉丹田,肾不纳气则上浮胸中而喘。

太极拳练习中要求呼吸深长均匀柔和,这样可以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动调节,使肺和胸之间的牵张力加大,增加肺活量,增加氧和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

经过长期锻炼,可使呼吸频率减少,增强呼吸效果,具体的表现是在练拳时“汗流夹背不发喘”。

他对防治慢性肺气肿有一定的作用,对防治各种慢性肺部病变均很适宜。

健身作用3.强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畅通经络,有利于营卫气血的通行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一动无有不动。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健身作用与意义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健身作用与意义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健身作用与意义太极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创编之初就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养生、吐纳之术和中医的经络、气血学说,并不断吸取明朝各拳家学说精华而成,迄今已有400年历史。

因此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

太极拳是一种集健身、养性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手段和重要的医疗保健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实施和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研究迅速拓展,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积极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群众性的全民健身热潮在中华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

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体育保健上,太极拳运动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并能锻练增强意识和指挥能力,也就是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保健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可证明。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太极拳正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根据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四肢的各种对称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加强,尤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兴奋灶,使已出现疲劳状态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太极拳采用“体松心静,意领心随,缓慢柔和”的练法,亦即是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结合。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四肢的各种对称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加强,而太极拳这种意识结合身体锻炼的方法,能使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优势兴奋性,使已出现的疲劳状态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这种意识和运动相结合并有规律的调节和训练过程,可以通过肌肉活动来刺激和调整人脑皮层神经系统过程,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太极拳的发展中,太极拳形成了多个流派,但是太极拳的特点都是大致相同的。

练养生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健身效果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欢迎阅读!养生太极拳对身体各系统的作用1.太极拳对大脑的影响打太极拳要注意力集中,不可以三心二意,就是打着玩的。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

太极拳的一些步法是需要大脑来运作的。

所以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大脑机能。

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2.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动作能调动身体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

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呼吸运动同样也加速静脉的回流。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应,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3.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常年累月的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使我们的身体骨骼得到锻炼。

所以长久如此,我们的身体肌肉就是很紧致,身材也会越来越好。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4.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据有关检测显示,老年人打太极拳5至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5.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目录: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2.气达四梢,强化了血液循环功能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4.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态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8.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太极拳作为寓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习。

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

无疑有其文化积淀和技击魅力的诱惑,但更令人神往、恒之以求的还是其“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妙用。

太极拳延年益寿的基因有哪些呢?这是一个貌似浅显易知,其实精深难解的问题。

现从人体生理与太极功法的内在联系上做一分析。

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所谓腹式呼吸多指逆式呼吸,即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

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内气前下后上循环一周,功家称之为一周天。

腹式呼吸并非功家所创,实乃所有动物先天之本能。

一般动物都能活到自然寿命,即发育期的七倍.惟有人类只能活到发育期的三至四倍。

人类之所以不能尽享天年,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与后天呼吸方式的改变相关。

婴儿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存为胎息,呱呱落地后即转为腹式呼吸,稍后从学步起便转人了以胸式呼吸为主的生存期。

胸式呼吸大大限制了人的肺扩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人体机能的强健度。

科学实验表明,肺扩量的太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

所以说,无论气功健身还是武术健身,无不重在改变呼吸方式、加大肺扩量上下功夫。

就呼吸方式而言,传统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亦即呼吸方式后天返先天的修行过程:初练时,因学者功浅力微多取自然呼吸;三五年后,随着功力与日俱增,便逐步进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交替运用的功态;十年后,将渐人腹式呼吸与周身毛孔呼吸相结合的上乘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健身作用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也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疗效。

因为过去一直被我们忽略的重要治疗方法--应用体育运动来防治疾病,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并且已被公认为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所以,太极拳之能配合医药来治疗某些疾病,则是应无疑义的了。

事实证明,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国家。

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曾这样提过: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

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不仅如此,我国的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学的理论,解释了体育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

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佗曾编选了五禽之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

这都说明体育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并且特别要求人们在打拳时,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

这样,主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证明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对五十到八十九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较详细的医学检查。

其中三十二名是经常打太极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机能、骨骼系统及代谢功能等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状况好。

为了解释方便起见,现按太极拳对人体各主要系统的生理影响,分述于下。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

这些都有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

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里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

对患难与共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

经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

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二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

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

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

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训、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

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

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

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

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

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

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实验在一分钟之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三十二名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

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

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点。

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只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

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壮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

太极拳组的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

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

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

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

对于已有肋软骨骨化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

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

三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

以脊柱为例,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

据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五,而一般老人则为百分之四十七点二。

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

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少。

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对照组老人占百分之十六点六。

X线照像检查发现,太极拳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百分之三十六点六比百分之六十三点八。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质中的成骨细胞不够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

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

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四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但从上述两组老人的骨骼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

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

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五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前面已经提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

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