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经验谈

融人到课本知识 当中,就更能让学生感 受到平凡中 “ 美 ”也存在 ,而且并不复 杂 和难 以发 现 。 二、结合 课外知识 ,增加 “ 美” 的新 颖 性 和 趣 味性 在 “ 美 ”的 教 学 中 , 不 能 生搬 硬 套 , 随便地将课文 内容解释清楚就 当完事 , 必须加 强其新颖性和趣 味性 ,这样才 能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 成为课堂 的主体 ,并最大地激发学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自觉 性 ,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如何增加新颖性 和趣 味 性 ? 我们 可 以有 意 识 地 多创 设 教 学情景 ,多和课外知识联系 ,以直观 、 形 象 、生 动 的情 景 来 吸 引 学 生 的注 意 , 让学生感到有认识价值 ,想了解它。如 七年级课文 《 新伙伴 》一课 中,我除讲 解 人 体 基 本 结构 和动 态 表 现外 ,我 首 先 加入了漫画元素 ,比如出示一些学生喜 爱的像 《 七龙珠 》、 《 喜羊羊与灰太郎》 等 漫 画人 物形 象 ,开 始 时学 生 根 本 不 知 道 漫 画是 速 写 的衍 生 物 , 通 过 结合 讲 解 , 学生很快就会认识到速写是画漫画的基 础 ,画好 速 写 就 可 以把 漫 画人 物 动 态 画 得更 好 , 从 而就 增 加 了学 习 速写 的 兴趣 , 自觉地在 日常生活中观察人在运动时身 体结构的变化 ,并积极练习。 三 、在 师 生 互 动 中 体 昧 “ 美 ”的 存在 课 堂 教 学 是 师 生 的 双 向 的共 同活 动,是整个教学过程 中最不容易控制 的 环 节 。在 课 堂教 学 中 ,我 们 一定 要 注 重 和学生的互动 , 不能光顾着说 自己的课 , 味地 向学 生 灌 输 自己 眼 中的 “ 美”, 忽视学生的情绪 ,而是要通过不断 的互 动 随时 了解学 生接受 知识 的情况 和程 度 。况 且 ,学 生 已具 备 一定 的审 美 能力 , 只 有 在一 个 平 等 、自由、愉 快 的 氛 围 中 , 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知道在他 们眼 中的 “ 美”是怎样的 ,才能更好的 分析 在他 们 的眼中 的美还要 多看 点什 么 、理解 点什么,这样学生就很 自然地 去 记 忆 和 重 新认 识 。况 且 “ 美 ”在 每 个 人 的审美观中都有不同 ,不能生硬 的给 它 一 个 定 义 或形 态 。在 课 本 的例 图 中 , 大多数都是专业性很强 ,很有代表性的 作 品,在专业 的人眼里它们很美 ,但在 学 生 的 眼 里 它不 一 定 很 美 ,所 以教 师 要 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注重和学生的 相互探讨 ,在讨论 中把知识传授 出去。 同时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 年 龄 特点 、知 识水 平 等 情况 ,由浅入 深 , 从具象到抽象,在符合中学生 的知识水 平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在这样愉快 、平 和的气氛中 ,师生 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 的认同和体昧 “ 美 ”的存在 。 中学时代 是一个 充满认识 ,充满 想像的时代 ,不要让我们 的学生只有认 知没有想像 没有 “ 美”的感觉 ,就让他 们去发现美 、认识美吧 , 艺术源于生活 , 只要多留心身边 的事物 ,就 能发现它们 的“ 美”, 就能感受到 “ 美” 的无处不在。 对生活有了 “ 美”的感觉我们下一代才 会 有 学 习 的 动力 ,有 对未 来 美 好 生 活 的 追求 ,他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浅析音乐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音乐教学的语言艺术
口 刘 超
教学离 不开语 言 ,语 言是 教 乐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应该 具备怎 师传 授知识 与信息 的主要载体 之 样 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苏霍姆林斯 基说 : “ 教师 的 教 学 语 言的 准确 性 语 言修养在极 大 的程 度上决定着 语 言要 准确 ,即普 通话 要标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的 脑 力 劳 动 的 效 准 及音乐术语 要表 述准确 等 。教 率。 ”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 师 在讲解 和范唱 时如果不 能做到 仅要 有较高 的专业知识 和道德修 语音 标准 、字 正腔 圆 ,就不 能准 养 ,还 应努力追 求恰如其 分的课 确诠 释歌 曲或乐 曲所 要表达 的思 堂教 学用语 。可能很多人会 认为 想感情 ,其美 育 的功 能也将 大为 语言是语文学科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削弱 ,甚至 闹出笑话 。 曾听过一 音乐 教 学 中只要 教 师 歌唱 的好 、 位 同行 的公 开课 ,上 的是苏 教版 琴弹的好就够 了,其实并非如此 , 第七册 第 四单 元 的第 一课 《 莉 茉 准确生 动的语 言是 上好音乐 课 的 花》 ,老师在范唱和讲解音乐作品 保证 。富有 艺术性 的语言能 激发 时 ,由于普通话 不标 准 , “ 莉 茉 学生 的欣 赏愿望 ,帮助学生 更好 花”被大家误认为 “ 模拟花” ,结 地 熟悉音 乐 、理解音 乐 。那 么音 果引起 学生和 听课老 师不断 的窃
在两个方面 :一是歌 曲篇幅较长 , 部分 是齐 唱 ;第 二部分 是衬托 式 二是歌曲中采用 了多种演唱形式 , 的二 部合 唱 ,即齐 唱部旋律加 一 有齐 唱 、二部合 唱和轮 唱 。如果 个衬托式二声部 ;第三部分轮唱 , 按 常规 的教学 ,先 出示 歌谱 ,介 齐唱部分旋律 的二部轮唱 。所以 , 绍歌 曲 ,学生 的第 一印象 就会觉 完全可以在学会齐唱部分旋律后 , 得这首 歌 曲难 度较大 ,产 生畏难 再逐步深入表现第二 、第三部分 , 情绪 ,不利于教 学的开展 。如果 基本上 在一个课 时 内就 能充分表 仔细分 析歌 曲 ,就会发现 复杂 的 现这首合唱歌曲。 合唱歌谱 所采用 的创作表 现方式 较 为简 易 ,主要 包 括 三个部 分 , ( 作者工作单位 :湖南省教 育 也就是 三种合 唱表现形式 :第 一 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 究所)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出形象、意境,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这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
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以外,它的教学手段和其它各学科具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
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育教学。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同时要加强课堂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才能使课堂充满艺术性。
一、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美的特点。
发音上不能带有方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优质的音色。
要使讲话的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生方法,通过训练、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的感受,它会像磁铁一样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歌曲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课堂的语言表达要准确。
在教学中任何模糊的,含糊不清都会影响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少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晰流畅,具有艺术性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从教育的高要求来看,课堂语言是教师的一种表现艺术。
他包括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表情、语气、语调等等。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艺术魅力,要做到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
朗诵歌词时,在语调、力度、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汉语天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朔造音乐形象。
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论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种情感语言,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需要又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的心。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
牢牢地吸引学生们,使他们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入音乐的殿堂。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可以说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
因此就需要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
音乐课上,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颇为重要。
二、音乐课的体态语言设计音乐课的体态语言设计包括手势语言、面部语言、形体语言等。
1、手势语言就是用手、腕、臂来表达信息。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曾指出:“手与脑是如此的联系紧密,以至于实际构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语言由大脑支配,而手势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
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语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语言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一种形式,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和激活课堂教学,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让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一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作用1 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一种师生平等的交际关系。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师生的交际活动,是以语言为交流媒介的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教师生动艺术的教学语言是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主动的、愉悦的意境中接受教育的直接途径。
如今的课堂:老师亲切、生动的微笑已经代替过去不少“给学生好心,不给学生好脸”的威严、冷酷始终如一的面孔;“请回答”“请帮助老师……”“谢谢”“请坐”“对不起”等礼貌性语言已经代替了那些生硬、指令性的指使。
因此教师使用好教学语言,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
2 提高教学效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欣赏,学生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音乐课与其他任何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靠听觉来完成的,听觉是音乐感受中的基础条件,这种听觉依赖于音乐本身。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学生特别不喜欢教师语言哆嗦,音乐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中心明确、条理层次分明、难点重点突出。
1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练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即:普通话标准、表述不模棱两可、音乐术语表述正确等。
语言简练指在表述清楚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提示、激趣、引导,切忌罗罗嗦嗦、重复性表达。
此时无声胜有声——体态语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综合2014·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光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则未免显得单调、枯燥、呆板,难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等,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也弥补了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使得教师能更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
为此,我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体态语言应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体态语言是直接用形象诉诸视觉器官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它能将情感之类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化繁琐的语言表达为简单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在上《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充分运用了体态语言,把本课的难点变得既形象又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重点与难点。
如第一句“雪花晶晶亮呀啊,雪花亮晶晶,雪花带来一个冬天的梦”,这一乐句出现了音乐上行和音乐下行的旋律走向,在学唱这句乐句时,学生难以把握,他们认为这种旋律很抽象、很空洞。
借此,我运用了雪花飘的手势,让学生根据我的体态动作来体会音高的走向,同时让学生明白音高是怎样通过手势进行变化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旋律的走向来创编更适合的体态律动。
可见,借用体态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态语言应与口头语言有效结合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语言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教师的语言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恰当地、灵活地有效结合,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打开,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试析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试析音乐教学语言艺术姓名:王照宾单位: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试析音乐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一个“情”和“美”字,教师用语言激情,在演唱、创作、演奏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语言表述,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之动情,感受其美。
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口语表达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简练语言准确,即普通话标准、音乐术语表达正确。
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言简练,是指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引导,切记勿罗嗦,重复表达,使学生产生反感。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
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2、通俗易懂音乐中的很多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来理解音乐,不要过多地使用音乐术语,免得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对一些高雅音乐产生距离感。
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交响乐时是这样介绍的:“交响乐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一起响’的意思”;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就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同学们一听就明白了。
歌唱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字清”的正确运用

歌唱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音乐教学实践中对
“字清”的正确运用
在歌唱教学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技巧之一、其中,“字清”就是指在歌唱教学中正确运用语言,使歌词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下面
是一些对“字清”正确运用的实践方法:
1.发音准确:歌唱是一门注重音准的艺术,因此,在教唱时要特别注
意每个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鼓励学生练习正确的发音,纠正他们可能存在
的发音错误。
2.控制节奏:语言表达中的节奏感也很重要。
在教唱中,要通过正确
的节奏感传达歌词的韵律,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结构。
通过
引导学生适当地调整语速和停顿的时机,使歌词的表达更准确、生动。
3.语气把握:在歌唱教学中,语气的把握对歌曲的表达非常重要。
教
唱时要通过声音的变化、情感的投入等方式,帮助学生传达歌词中的情感
和意义。
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并在演唱中灵活运用声音的变
化和表情的表达,使歌词的传达更有力度、更有感染力。
4.声音力度:在教唱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声音力度的运用。
根据歌词
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声音的大小、强度和气息的控制,使歌词传达得更加准确清晰。
5.注重细节:在歌唱教学中,细节决定成败。
要注意对歌词细节的把握,包括音节的切分、字母的发音、语调的变化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词的细微差别,使歌唱效果更加出色。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字清”是歌唱教学中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之一、通过准确发音、控制节奏、把握语气、调整声音力度和注重细节,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传达歌词,让歌唱更加准确、生动、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就意味着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
【关键词】:教学语言美育教师形象音乐教师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语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歌唱好,琴弹好,就能引领学生进入丰富的课堂环境之中。
其实并非如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上好音乐课的保证。
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愿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音乐、理解音乐。
那么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要准确,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诠释歌曲或者乐曲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美育的功能也将大大削弱,甚至闹出笑话。
曾听过一个同行的公开课,上的课是苏教版的《茉莉花》,老师在范唱时并未使用地方语言去模唱,结果引起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的误差,老师自己也不知所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知识讲解方面,音乐教学语言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因为学生正处于长知识的可塑性阶段,如果教师没有组织好教学语言,上课时信口开河、含糊其辞,
那么势必误导学生的思维,感知和记忆。
二、教学语言的优美性
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老师,其课堂语言一定是自然优美的。
曾听过这么一节公开课,讲的是湘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华夏音乐之光》。
这是很多老师不愿作为公开课来上的内容,因为内容太古老,怕学生不感兴趣而影响课堂效果,而这位老师却上得非常成功,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她用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包括听课老师。
自始而终,这位教师都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联想的空间,尤其是其中一段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诵唱,在语调、力度、速度、音量上都做到恰到好处,生动悦耳,用诗词天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让学生及听课老师深深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的魅力所在。
由此可见,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会像歌声一样,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美的感受,也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三、教学语言的文学性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造。
如欣赏名曲《春江花月夜》时,大部分学生在不了解创作背景及意图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感受到音乐作品所描绘的迷人意境,有些学生听到一段后便没兴趣听了,他们觉得这音乐和农村的台子戏没什么区别。
这时,就需要音乐老师用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向学生阐述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用生动形象、精辟凝练的文学语言把音乐作品中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象和泛
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到音乐之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四、教学语言的灵活性
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时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音乐作品中的审美性,需要我们教师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但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灵活性,不能为了追求某一效果,而千篇一律地运用某一教学语言:如经常在课堂中会听到教师表扬鼓励学生时,采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应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五、教学语言的有序性
有序的教学语言和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部分。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逻辑混乱,表述不严谨,只能使教学内容漏洞百出、捉襟见肘、自相矛盾。
因此,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环环紧扣,赋予逻辑,引人入胜。
而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
此外,音乐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肢体语言,用丰富的眼神、口型和
面部表情,与学生及时交流;注意语言的亲和力,切忌“你的声音怎么这么低”“你的嘴巴不对”等语言训斥学生,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美的音乐他也不会去听;注意语言的简练性,不着边际的废话只会造成学生上课纪律松懈,思想不集中,信息反馈不明显等。
总之,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音乐教师才会具有艺术性的语言,他会像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给学生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本来就美的音乐锦上添花,更使学生爱学、乐学,动情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学习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浙江教育出版社
3.《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