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思考

合集下载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分析某一商品在一国内 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 我们的分析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首先,位于不同 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的商 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其次,该商品的价格 能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粘性。 • 我们假定该商品是某种品牌的电视机。如果这种 电视机在甲地的价格是3000元,而在乙地的价格是 2500,则这一地区间的差价必然会带来地区间的商 品套利活动。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 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 是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完成的。购 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 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 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 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对汇率与价格水平之间 关系的分析从某一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的价格之间存 在的联系开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
• • • • 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 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 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 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 形式,但主要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 1.绝对购买力平价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包括: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 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 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 列关系: ∑aipi=e∑ai * pi*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在影响汇率的因素研究中,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和“利率平价理论(IPT)”。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3)利差;(4)国际收支;(5)政策因素;(6)市场预期。

标签:汇率基本因素关键因素一、引言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突出揭示了汇率对世界各国出口的显著影响。

我国自1994年起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不变的。

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按照众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实际汇率被定义为一国商品与服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名义汇率则为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换言之,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名义汇率为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eP*/P其中,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e指单位外币兑换若干单位本币,即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是用名义汇率将外国商品与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转换为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之后,再对本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之比。

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除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因素外,名义汇率的变化应该对实际汇率有重大影响。

因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专家见解。

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关键词1.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反之,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2. 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给定商品的价格如果按照同一种货币计值,则在世界各国均相同。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也就是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必须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5.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外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

格,可用于测试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

若实际汇率用q表示,则q=S∙P∗P6. 利率平价论。

该理论从国际资本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认为资本在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寻求资本收益,均衡状态时,以同一货币衡量的国内外投资收益相等,均衡状态下的汇率就是利率平价。

7. 无抛补利率平价。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预期升值(贬值)幅度。

8. 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远期升水(贴水)率。

9. 货币模型。

该模型从货币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有充分的可替代性,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对汇率的影响。

模型分作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和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0.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以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该模型也是旨在阐述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它的基本思想是: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化的影响。

11.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又称汇率超调模型,有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提出,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市场价格存在黏性,外汇市场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度反应从而出现汇率超调,即汇率大大超过长期均衡汇率;经过较长时间,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后,市场引导汇率到长期均衡水平。

第3讲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第3讲 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


麦当劳的“巨无霸”全世界质量都是一样的。

/markets/Bigmac/
巨无霸指数(The Big Mac Index)

与美国价格水平的背离的百分比衡量汉堡 的本国货币是否估价过高或过低。

在2004年,他们用另一种全球性标准化 产品——星巴克咖啡——做了同样的计算


影响长期汇率的其他因素:相对价格
而价格受货币发行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相对更多,其货币 长期而言将贬值。

没有交易费用 没有贸易壁垒 两国的商品完全相同 价格调整没有障碍

商品市场中的无套利条件
是否在国际范围内都成立? 在一国内是否成立? 在同一城市内是否成立? 在各网站间是否成立? 在飞机上的不同的座位间是否成立?

在同一架飞机上,价格不一样
中国的民航市场机票价格比较

历史上最高的月通货膨胀率

商品市场上的一价定律

商品市场上的一价定律有很多情况下是不成 立的。

购买力平价
国与国之间的一价定律就是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通常不成立。 但相对购买力平价却通常成立。


购买力平价汇率
根据购买力平价而计算出的汇率 购买力平 价汇率。 根据此汇率,人民币现有汇率大大低估了人 民币的价值。 但是,现有购买力平价计算尚有问题。
Source: FREIGHT RATES AND PRODUCTIVITYGAINS IN BRITISH TRAMP SHIPPING 1869-1950 by Saif I. Shah Mohammed and Jeffrey G. Williamson NBER Working Paper 9531 (/papers/w9531)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

从购买力平价看世界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走势中国统计信息网2002-09-11 08:21:47人们通常把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汇率走势的依据之一。

有人甚至利用有关国际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来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进而提出人民币应升值的要求。

分析表明,由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决定因素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而且,由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一、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决定因素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衡量两国货币价格高低的标准。

购买力平价是对比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衡量对比国家间价格水平的高低。

根据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一个充分开放、充分贸易和市场充分有效的世界经济中,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即汇率的变动收敛于购买力平价。

因此,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汇率,是评价汇率波动正常与否的依据。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各国存在着大量的非贸易品,且市场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满足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成立,两者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具体地说,它们所包括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一是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二是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并随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

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因此,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基于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民币兑美元问题研究

基于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民币兑美元问题研究

基于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民币兑美元问题研究■高闻酉,赵畅2(1、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经济系长春130022)◆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内蜜麓曩:当今世界由于有各类国家与经济体的存在,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货币体系;不同货币间的价格,形成了彼此的汇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理的汇率政策是关乎一国金融体系稳定乃墓其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避串来。

国际上对人民币被“低估”的撩贵甚嚣尘上;而本文基于宏观经济衡藕度。

从“购买力平价”等方面综合地时八民币进行论证、测算,以动态及壤幢的方法分析人民币的价值;同时,簿凡民币的当前定价进行较深层次的瓣绮。

希望为我国未来汇率藏策的调“鏊域发霉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赣。

舞一羹:购买力平价充分就业负效‘瘟凰P线失业率;亡率相关的经济问题分析所谓汇率就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而汇率政策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j关乎其宏观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从宏观经济的视野出发:一国的国民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即生产和消费的均衡,而理想的境界是国民的充分就业。

然而,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往往不是处在均衡的状态,由生产相对过剩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随时有爆发的可能,而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尽量提高本国居民的就业率,使生产和消费两大经济部类尽量地处于一种均衡的水平,见图1。

图1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如图所示:当一国的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 N P。

O ut put)Y1大于初始的理想的G N P(Y f).该国就需要采取扩大的货币政策及宽松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放松银根等),即右向移动LM和I S 曲线使LM’曲线、l S’曲线与Y1在第一象限交于O’点以产生正向效应;同时降低利率水平,使0’点与表示利率的R轴交于R2;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本币贬值,在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代表名义汇率水平的E轴上将E1点推至E2点——使E2点于第二象限在反映利率、汇率相关性的B P线上与R2交于H2点。

购买力平价说释例

购买力平价说释例

续……
解: 1、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的汇率取 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 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 的购买力之比。 e=P/Pf 因此,1996年末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汇 率为e=8.32%/2.92%=2.85
续……
2、从对比可以看出,1996年末人民币实际汇 率为8.31,而购买力平价汇率为2.85。两者 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缺陷 (2)我国的实际情况
购买力平价说释例

[例]在国际金融统计中,中国和美国的消费物价 指数为: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24.24% 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等于8.7元人民 币,1996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等于8.31元人 民币。 试计算:1996年末的人民币购买力汇率,并 解释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异。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中美汇率变动

探索购买力平价理论能否解释汇率变动---以中美为例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消费物价指数与汇率的关系。

但是,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去预测汇率的变化却不一定科学。

中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随后不断攀升,直到近期出现下降,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突破 6.7000。

与此同时, 却出现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与汇市上人民币升值背离的现象。

自2007年起,我国CPI 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据8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CPI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5.4%,猪肉及其他肉制品物价上涨达45.2%,涨幅为食品类物品价格涨幅之最。

进入2008 年后,CPI 仍上扬了一断时间,后在国家采取相关政策的干预下回落了。

及时遭遇了2009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

而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者的变化应该是趋于一致,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关键词:购买力平价;消费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正文: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先生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核心观点是:我们之所以需要外币,或者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我们的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自的发行国,都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而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又取决于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

假定两国之间没有贸易障碍和交易成本(如关税和配额),且两国的价格体系有效,市场价格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两国任何一种商品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将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左边数据 (Et-Et-1)/Et-1
-3.21 -0.44 -0.29 -0.13 -0.01 0.00 -0.02 0.00 0.00 -0.01 -2.15 -2.05 -5.07
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CPIus/CPIc
名义汇率
8.62 7.33 6.94 6.89 7.04 7.30 7.51 7.67 7.86 7.94 7.85 7.80 7.77 7.26
CPI差值(∏c-∏us )
等式左边数据((Et-Et-1)/Et-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4 名义汇率 & 实际汇率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
2.5 对比:以1997年为基期计算时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国CPI (以1997 年为基年)
92.34 94.95 97.76 100.00 101.56 103.80 107.29 110.34 112.09 114.64 117.69 121.68 125.61 129.18
美国CPI
2.56 2.83 2.95 2.29 1.56 2.21 3.36 2.85 1.58 2.28 2.66 3.39 3.23 2.85
中国CPI
24.10 17.10 8.30 2.80 -0.80 -1.40 0.40 0.70 -0.80 1.20 3.90 1.80 1.60 4.8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00 0.88 0.83 0.83 0.85 0.88 0.91 0.93 0.95 0.96 0.95 0.96 0.98 0.96
21.54 14.27 5.35 0.51 -2.36 -3.61 -2.96 -2.15 -2.38 -1.08 1.24 -1.59 -1.63 1.95
关于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思考
金融0604 卞雯晶 吴秀 秀
1.理论基础 2.人民币汇率的实证 3.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考
1.理论基础
绝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1.1 绝对购买力平价
E¥/$=PRMB/PUS
n PRMB表示在中国销售的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 n PUS表示在美国销售同样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 n E¥/$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预测汇率
2000 116.18 128.03 2007 139.91 145.76
注解: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 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它是一个环比指数。而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需要将其 转化为定基指数,并以此来代表一国的价格水平。
2.2 相关数据处理
年份 CPIUS/CPIC CPI差值 (∏c-∏us )
2.人民币汇率的实证分析
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指标中,我们通常 用一国当年的CPI来表示该国同时期的通货 膨胀率。
本次分析将以中美 两国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的数据: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CPIUS/CPIC
n 名义汇率是指两国间货币的相对比价,也是官方公布的价格 n 实际汇率是指两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用来表示两国在进行贸易时,
商品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交换的
官方公布的名义汇率总是由于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等影响 因素而不能准确反应人民币的购买力。我们需要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确 定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
8.62 8.35 8.31 8.29 8.28 8.28 8.28 8.28 8.28 8.28 8.28 8.10 7.94 7.56
2.1 以1994年为基期的中美两国CPI数据报告
年份 美国CPI* 中国CPI
年份 美国CPI* 中国CPI
1994 100.00 100.00 2001 119.50 128.92
1995 102.83 117.10 2002 121.38 127.89
1996 105.86 126.82 2003 124.15 129.43
1997 108.29 130.37 2004 127.45 134.47
1998 109.98 129.33 2005 131.77 136.89
1999 112.41 127.52 2006 136.03 139.08
8.62 8.35 8.31 8.29 8.28 8.28 8.28 8.28 8.28 8.28 8.28 8.10 7.94 7.56
2.3 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5.00 -10.00
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数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绝对购买力平价描述了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过程,即汇率等于国家间 相对价格之比
1.2 相对购买力平价
(Et-Et-1)/Et-1=∏c,t-∏us,t
n ∏表示通货膨胀率
n Et-1表示基期汇率 n Et表示当期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一种动态分析,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汇率的变动规 律,即: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国CPI (以1997 年为基年)
76.70 89.82 97.28 100.00 99.20 97.81 98.20 98.89 98.10 99.28 103.15 105.00 106.68 111.81
CPIUS /
CPIC
1.20 1.06 1.00 1.00 1.02 1.06 1.09 1.12 1.14 1.15 1.14 1.16 1.18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