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求和方法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求和方法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求和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前n 项和求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

1.公式法:即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或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解。

例1、已知点(,)n n a 在函数()21f x x =-图像上,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n S .

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用此法推导的)

例2、设4()42x x f x =+,求和:122001...200220022002S f f f ??????=+++ ? ? ???????

3.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后,可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利用此法求解。

例3、(1)求数列11111,3,5...,[(21)]2482n n -+

的前n 项和; (2)求数列{(1)(21)}n n --的前2013项和2013S .

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则用此法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即用此法推导的)。求解时,把数列的各项均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并错后一项与原数列各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

例4、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11a =的等比数列,且0n a >,数列{}n b 是首项1b =的等差数列,又5321a b +=,3513a b +=.(1)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2n n

b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5. 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注意:(1)在利用裂项相消法时要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可能剩前面两项和后面两项;(2)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注意调整前面的系数,使之相等。

(3)常见的拆项公式:

1111()()n n k k n n k =-++;1111()(21)(21)22121

n n n n =--+-+.

例5、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13

a =,公比q 满足0q >且1q ≠,又已知135,5,9a a a 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令3

1log n n b a =,求12231111...n n b b b b b b ++++的值.

例6、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37a =,5726a a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求n a 和n S ; (2)令211

n n b a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

同步练习

1.已知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 , , ……. ……是首项和公比都为的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的值。

2.已知正项等比数列(),首项,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⑴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⑵ 求数列的前项和.

{}n a 10a =11()n n a a n N *+=+∈{}n b n n S 14

31+S 1432+S 1433+S 14

3+n S 4{}n a {}n b {}n a n n T 2341111n

T T T T +++???+{}n a *∈N n 31=a n n S 33a S +55a S +4

4a S +{}n a {}n nS n n 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数列求和

课题 数列求和 课型复习课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数列求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数列的观察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 难点 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 手段[来源:学科网] 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源:Z_xx_https://www.360docs.net/doc/a52894097.html,] 教学 方法 先学后教,讲练结合 [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过程1.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1)) ( 2 1 1 1 2 1 n n n n n n n a a n S a a a S a a a S+ = ? ? ? ? + + + = + + + = - 例1.求和: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0 10 8 3 3 9 2 2 10 1 1 + + + + + + + + 分析: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和为1,故宜采用倒序相加 法. 小结: 对某些前后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可运用倒序相加法求其 前n项和. 2.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 1 1 1 3 2 3 2 1) 1( + + - =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a a S q a a a a qS a a a a S 例2.求和:)0 ( )1 2( 5 33 2≠ - + + + +x x n x x x n 3.分组法求和 二次备课

例3求数列 16 1 4 ,8 13,412,211的前n 项和; 例4.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a ,前n 项和为n S ,且 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例5.求数列 ,1,,1 ,1 ,1 1 2 2 -+++++++n a a a a a a 的前n 项 和S n . )1(11 111,1 ;2 ) 1(21 ,111,1:1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n S n a a --=--=++=≠+=+++==+++==- 则若于是则若解] 1)1([11)]([11 11111122a a a n a a a a n a a a a a a a S n n n n ----=+++--=--++--+--= 于是4.裂项法求和 例6.求和:n ++++ ++++++ 211 32112111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a n ,则)11 1(2)1(2+-=+= n n n n a n , 1 2)111(2)]111()3121()211[(221+= +-=+-++-+-=+++=∴n n n n n a a a S n n 例7.求数列 ???++???++,1 1, ,321, 2 11n n 的前n 项和. 解:设n n n n a n -+=++= 11 1 (裂项) 则 1 13 212 11+++ ???+++ += n n S n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数列 13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1 4,a1=2,则数列{a n}是() A.递增数列B.递减数列C.常数数列D.摆动数列 【解析】因为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1 4,a1=2,故a2<0,a3>0,… 所以数列{a n}是摆动数列. 【答案】 D 2.(2014·重庆高考)对任意等比数列{a n},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a1,a3,a9成等比数列 B.a2,a3,a6成等比数列 C.a2,a4,a8成等比数列 D.a3,a6,a9成等比数列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因为a6 a3= a9 a6=q 3,即a26=a3a9,所以a3, a6,a9成等比数列.故选D. 【答案】 D 3.在等比数列{a n}中,a3a4a5=3,a6a7a8=24,则a9a10a11的值为() A.48B.72C.144D.192 【解析】∵a6a7a8 a3a4a5=q 9=8(q为公比), ∴a9a10a11=a6a7a8q9=24×8=192. 【答案】 D 4.在3和一个未知数间填上一个数,使三数成等差数列,若中间项减去6,则成等比数列,则此未知数是() A.3 B.27 C.3或27 D.15或27

【解析】 设此三数为3,a ,b ,则??? 2a =3+b , (a -6)2=3b , 解得??? a =3,b =3或??? a =15, b =27.所以这个未知数为3或27. 【答案】 C 5.已知等比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a 1,1 2a 3,a 2成等差数列,则a 3+a 4a 4+a 5等 于( ) A.5+12 B. 5-12 C. 1-5 2 D . 5+12或5-1 2 【解析】 由题意,得a 3=a 1+a 2,即a 1q 2=a 1+a 1q , ∴q 2=1+q ,解得q =1±5 2. 又∵{a n }各项均为正数,∴q >0,即q =1+5 2. ∴a 3+a 4a 4+a 5=a 1q 2+a 1q 3a 1q 3+a 1q 4=1q = 5-12. 【答案】 B 二、填空题 6.(2015·青岛高二检测)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16,a 1a 2a 3…a 10=265,则a 7等于 . 【解析】 因为a 1a 2a 3…a 10=(a 3a 8)5=265, 所以a 3a 8=213,又因为a 3=16=24,所以a 8=29=512. 因为a 8=a 3·q 5,所以q =2.所以a 7=a 8 q =256. 【答案】 256 7.在右列表格中,每格填上一个数字后,使每一横行成等差数列,每纵列成等比数列,则x +y +z 的值为 .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 3.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a n+1=3S n(n≥1),则a6=() A.3×44B.3×44+1 C.44D.44+1 4.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5.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10a1,a5=9,则a1=()A.B.C.D.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A.138 B.135 C.95 D.23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S m+1=3,则m=()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 n}的前n项和S n=() A.n(n+1)B.n(n﹣1)C.D. 9.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0.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一、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等差、等比数列中,1a 、n a 、n 、)(q d 、n S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三、知识内容: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n S n -=2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 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 合34-=n a n ,∴34-=n a n ()n N +∈ 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 {}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①2)(1n n a a n S += ②d n n na S n 2 ) 1(1-+ =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a ,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 d m n a a m n )(-+=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数列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张晓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33-S 2 2 =1,则数列{a n }的公差是( ) A.1 2 B .1 C .2 D .3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8a 2+a 5=0,则下列式子中数值不能确定的是( ) A.a 5a 3 B.S 5 S 3 C.a n +1a n D.S n +1S n 3.设数列{a n }满足a 1=0,a n +a n +1=2,则a 2011的值为( ) A .2 B .1 C .0 D .-2 4.已知数列{a n }满足log 3a n +1=log 3a n +1(n ∈N *)且a 2+a 4+a 6=9,则log 13 (a 5+a 7+a 9)的值是 ( ) A .-5 B .-15 C .5 D.15 5.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A n 和B n ,且A n B n =7n +45n +3,则使得a n b n 为正偶数 时,n 的值可以是( ) A .1 B .2 C .5 D .3或11 6.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且a 2,1 2a 3,a 1成等差数列,则a 3+a 4a 4+a 5 的值为( ) A.1-52 B.5+12 C.5-12 D.5+12或5-12 7.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1 a 10 <-1,且它们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则使得S n >0的最大 值n 为( ) A .11 B .19 C .20 D .21 8.等比数列{a n }中,a 1=512,公比q =-1 2 ,用Πn 表示它的前n 项之积:Πn =a 1·a 2·…·a n , 则Πn 中最大的是( ) A .Π11 B .Π10 C .Π9 D .Π8 9.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S 3=a 5,a m =2011,则m =( ) A .1004 B .1005 C .1006 D .1007 10.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6n -4,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则在数列{a n }的前 100项中与数列{b n }中相同的项有( ) A .50项 B .34项 C .6项 D .5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1-1 a n ,a 1 =2,记数列{a n }的前n 项之积为P n ,则P 2011=________. 12.秋末冬初,流感盛行,荆门市某医院近30天每天入院治疗流感的人数依次构成数列{a n }, 已知a 1=1,a 2=2,且a n +2-a n =1+(-1)n (n ∈N *),则该医院30天入院治疗流感的人数共有________人.

高中数学数列放缩专题: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

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教师版) 一.先求和后放缩(主要是先裂项求和,再放缩处理) 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 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 1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分析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分析 在数学的学习中等差求和公式是学习的重点的内容,而且哟U币极爱哦多的公式需要学生记忆,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等差求和公式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公式Sn=(a1+an)n/2 Sn=na1+n(n-1)d/2;(d为公差) Sn=An2+Bn;A=d/2,B=a1-(d/2) 和为Sn 首项a1 末项an 公差d 项数n 通项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除以)/公差+1 公差=如:1+3+5+7+……99公差就是3-1 d=an-a 性质: 若m、n、p、q∈N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q,则am+an=2aq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高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通项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求数列的通项》 【知识要点】 1、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把数列各项的性质集于一身.常用的求通项的方法有观察法、公式法、叠加法、叠乘法、前n 项和作差法、辅助数列法 2、常见方法和基本结构形式: (1)、观察法:根据给定数列的几项观察规律,直接猜测结论; (2)、叠加法:数列的基本形式为))((*1N n n f a a n n ∈=-+的解析式,而)()2()1(n f f f +++ 的和可求出. (3)、叠乘法:数列的基本形式为))((*1N n n f a a n n ∈=+的解析关系,而)()2()1(n f f f ??? 的积可求出. (4)、前n 项和作差法:利用???≥-==-)2()1(11n S S n S a n n n , ,,能合则合. (5)、待定系数法:数列有形如)1(1≠+=+k b ka a n n 的关系,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得}{t a n +为等比数列, 再求得n a . 【典例精析】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1,3,-5,7 (2)2,6,12,20 (3)17 81,1027,59,23 例2、已知}{n a 的首项11 =a ,)(2*1N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例3、已知}{n a 中,n n a n n a 21+= +,且2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4、已知下列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公式为)(23S 2*∈-N n n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例5、已知数}{n a 的递推关系为231 +=+n n a a ,且11=a ,求通项n a . 例6、设数列}{n a 满足21=a ,)N (3 *1∈+=+n a a a n n n ,求n a 【巩固提高】 一、填空题: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重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策略: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用具:flash ,ppt课堂系统部分: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有10袋金币,在这10袋中有一袋金币是假的,已知,真金币的重量是2两/个, 而假币的重量是1两/个。 问:只给一个电子秤,而且只能秤一次,找出哪一袋金币是假的? S = 10 + 9 + + 2 + 1 2S =11+11+ +11+11问题1:1+2+ +8+9+10=? S =1+2+ +9+102S =11?10=110110S ==552动画演示: 由刚刚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从10袋里面拿出 的金币数共55个,如果这10袋都是真币,那么 电子秤显示的数据应该是: (两) 55?2= 110 而实际显示的的数字是:102(两) 可见比全是真币时少了8两 又因为,每个假币比真币轻1两 所以,可知在电子秤上有8个假币 那么,第8袋全是假币。 设计说明: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之处在于摆脱了以往以高斯算法引出的模式,用一道智力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的演示更能较直观地表现出本题的思维方式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问题呈现2: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 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 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 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 可见一斑。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2: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也就是联想到“首尾配对”摆出几何图形, , 如何将图与高斯的逆序相加结合起来, 让 , 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1+21) ?21s = 212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 也为后面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备战高考技巧大全之高中数学黄金解题模板:专题26 数列求和方法答案解析

【高考地位】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其涉及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历年高考久考不衰的热点题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是我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是高考的必考热点之一。此类问题中除了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就近几年高考数学中的几个例子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方法点评】 方法一 公式法 解题模板:第一步 结合所求结论,寻找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第二步 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出未知量; 第三步 利用前n 项和公式求和结果 例1.设}{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77=S ,7515=S ,n T 为数列}{n S n 的前n 项和,求n T . 【评析】直接应用公式求和时,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如当等比数列公比为参数(字母)时,应对其公比是否为1进行讨论.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有: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1123(1)2 n n n +++???+=+ 22221123(1)(21)6 n n n n +++???+=++ 333321123[(1)]2 n n n +++???+=+ 【变式演练1】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1+a 2=4,a 7+a 8=28,则该数列前10项和S 10等于( ) A.64 B.100 C.110 D.12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1+a 2=4,a 7+a 8=28,解方程组可得11,2a d == 101109101002 S a d ?∴=+ =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求和 方法二 分组法 解题模板:第一步 定通项公式:即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步 巧拆分:即根据通项公式特征,将其分解为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第三步 分别求和:即分别求出各个数列的和; 第四步 组合:即把拆分后每个数列的求和进行组合,可求得原数列的和.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3+2-1,6+22-1,9+23-1,12+24-1,…,写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求其前n 项 S n .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 1 +==∑=n n k S n k n 自然数列 4、 )12)(1(611 2++==∑=n n n k S n k n 自然数平方组成的数列 [例1] 已知3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2 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 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n n 64 341 ++=50)8 (12+-n n 50 1≤ ∴ 当 8 8-n ,即n =8时,50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五练习2-5数列求和

习题课 数列求和 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 1.数列12·5,15·8,18·11,…, 1(3n -1)·(3n +2),…的前n 项和为 ( ). A. n 3n +2 B.n 6n +4 C.3n 6n +4 D. n +1n +2 答案 B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1n +n +1,若前n 项的和为10,则项数为 ( ). A .11 B .99 C .120 D .121 解析 ∵a n =1 n +n +1=n +1-n , ∴S n =n +1-1=10,∴n =120. 答案 C 3.设{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1=2且a 1,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 前n 项和S n = ( ). A.n 24+7n 4 B.n 23+5n 3 C.n 22+3n 4 D .n 2+n 解析 由题意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1=2,a 3=2+2d ,a 6=2+5d .又∵a 1, a 3,a 6成等比数列,∴a 23=a 1a 6,即(2+2d )2=2(2+5d ),整理得2d 2-d = 0.∵d ≠0, ∴d =12,∴S n =na 1+n (n -1)2d =n 24+74n .

答案 A 4.若S n =1-2+3-4+…+(-1)n -1·n ,S 50=________. 解析 S 50=1-2+3-4+…+49-50 =(-1)×25=-25 答案 -25 5.如果数列{a n }满足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 3的等比数列,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解析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 =a n =1×(1-3n )1-3 =3n -12. 答案 a n =3n -12 6.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1=2,a 3=a 2+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 (1)设q 为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则由a 1=2,a 3=a 2+4得2q 2=2q +4,即q 2-q -2=0,解得q =2或q =-1(舍去),因此q =2. 所以{a n }的通项为a n =2·2n -1=2n (n ∈N *) (2)S n =2(1-2n )1-2 +n ×1+n (n -1)2×2=2n +1+n 2-2. 综合提高 (限时25分钟) 7.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a 1=1,q =2,则T n =1a 1a 2+1a 2a 3 +…+1a n a n +1的结果可化为 ( ). A .1-14n B .1-12n C.23? ????1-14n D.23? ?? ??1-12n 解析 a n =2n -1,设b n = 1a n a n +1=? ????122n -1,则T n =b 1+b 2+…+b n =12+? ????123+…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1.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②用函数的 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 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通项公式不唯一)。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如:素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3.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数列递推公式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 有递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项公式。 注:数列中的项必须是数,它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1、ABC的三边a,b,c既成等比数列又成等差数列,则三角 形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在等比数列{an}中,a6a5a7a548,则S10等于() A.1023 B.1024 C.511 D.512 3、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积为1728,其和为38,则此三数为() A.3,12,48 B.4,16,27 C.8,12,18 D.4,12,36 4、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则三内角的公差等于() A.0 B.15 C.30 D.60 5、等差数列{an}中,a1,a2,a4恰好成等比数列,则a1的值是()a4 A.1 B.2 C.3 D.4 6、某种电讯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经过三年降价,单价由原来的174元降到58元,这种电讯产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大约是() A.29% B.30% C.31% D.32% 7、若log4(x+2y)+log4(x-2y)=1,则∣x∣-∣y∣的最小值是。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专题复习知识点习题.doc

数列求和例题精讲 1. 公式法求和 (1)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S n n(a 1 a n ) n(a k 1 a n k ) n( n 1) d 2 2 na 1 2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q 1 时 S n na 1 q 1 时 S n a 1 (1 q n ) a 1 a n q 1 q 1 q (3)前 n 个正整数的和 1 2 3 n(n 1) n 2 前 n 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12 22 32 n 2 n(n 1)(2n 1) 6 前 n 个正整数的立方和 13 23 33 n 3 [ n(n 1) ] 2 ( 1)弄准求和项数 n 的值; 2 公式法求和注意事项 ( 2)等比数列公比 q 未知时,运用前 n 项和公式要分类。 例 1.求数列 1,4,7, ,3n 1 的所有项的和 例 2.求和 1 x x 2 x n 2 ( n 2, x 0 )

2.分组法求和 例 3.求数列 1, 1 2,1 2 3,,1 2 3 n 的所有项的和。 5n 1 (n为奇数 ) 例 4.已知数列a n中,a n ,求 S2m。 ( 2) n (n为偶数 ) 3.并项法求和 例 5.数列a n 中, a n ( 1) n 1 n2,求 S100。 例 6.数列a n中,,a n( 1) n 4n ,求 S20及 S35。 4.错位相减法求和 若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差比数列)前n项 b n 的公比。 和,可由S n qS n求 S n,其中q 为

例 7.求和12x 3x 2nx n 1(x0 )。 5.裂项法求和 :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例 8.求和 1 1 1 1 。 1 3 3 5 5 7 (2n 1)(2n 1) 例 9.求和 1 1 1 1 2 1 3 2 23 。 n 1n [练习] 1 1 1 1 1 2 3 2 3 n 1 2 1 a n S n 2 1 n 1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

第四节数列求和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 列的前n项和公式. 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可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 求和问题,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T16等.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利用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或分组求和法 等求数列的前n项和,如2012年江西T16,湖北T18等. [归纳·知识整合]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 n(a1+a n) 2=na1+ n(n-1) 2d;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 ?? ? ??na1,q=1, a1-a n q 1-q = a1(1-q n) 1-q ,q≠1. 2.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 n}的前n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3.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探究] 1.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提示: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数列中的每一项均可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且在求和过程中能够前后抵消. 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在把通项裂开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 (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或前面剩下两项,后面也剩下两项. 5.分组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5 050. [自测·牛刀小试] 1. 11×4+14×7+17×10+…+1 (3n -2)(3n +1) 等于( ) A.n 3n +1 B.3n 3n +1 C .1-1 n +1 D .3-1 3n +1 解析:选A ∵1(3n -2)(3n +1)=13????1 3n -2-13n +1, ∴ 11×4+14×7+17×10+…+1 (3n -2)(3n +1) =13?? ? ???1-14+????14-17+???? 17-110+…+ ??????13n -2-13n +1=13????1-13n +1=n 3n +1 .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2n ,其前n 项和S n =321 64,则项数n 等于( ) A .13 B .10 C .9 D .6 解析:选D ∵a n =2n -12n =1-1 2n , ∴S n =????1-12+????1-122+…+????1-1 2n =n -????12+12 2+ (12)

(推荐)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求和方法总结附经典例题和答案详解

数列专项之求和-4 (一)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n 项求和 ② 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 ②将数列{}n n a b ?的每一项分别乘以{}n b 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 {}n n a b ?的前n 项和. 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例23.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0(≠x 例24.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 n 项的和. 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12()() n c a an b an b = ++ 12(,,,a b b c 为常数)时,往往可将n a 变成两项的差,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裂项: 设1 2 n a an b an b λ λ = - ++,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 21 c b b λ= -,从而可得 122112 11 =().()()()c c an b an b b b an b an b -++-++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① 111(1)1n n n n =-++; ② 1111 ();(21)(21)22121 n n n n =--+-+

③ 1a b =-- ④11; m m m n n n C C C -+=- ⑤!(1)!!.n n n n ?=+- ⑥]) 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25. 求数列 ???++???++,1 1, ,3 21, 2 11n n 的前n 项和. 例26. 在数列{a n }中,1 1211++ ???++++=n n n n a n ,又12+?=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 例27. 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 例28. 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 ,,71,41,1112-+???+++-n a a a n 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 121...n n a a a a -+=+= 例29.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例30. 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 123...;2 n n n +++++= ②2 135...(21);n n ++++-= ③22221 123...(1)(21).6 n n n n ++++= ++ ④2 33 3 3 )]1(2 1[321+=+ +++n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