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说唱音乐”

合集下载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征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征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背景和音乐
特征
说唱音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黑人街头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反抗精神和社会批判意味。

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黑人和少
数族裔面临着种族歧视和贫困等问题,说唱音乐成为了他们发声的途径。

说唱音乐的特征之一是其韵律,它与传统唱法不同,更多地强调
节奏和旋律。

说唱歌手通过快速滑动单词,产生一种独特的音乐效果,唱出大量的单词和象征性语言。

此外,说唱音乐还对美国黑人音乐和
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大量的采样,融入了爵士乐、布鲁斯音乐
等元素。

说唱音乐的歌词通常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黑人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说唱艺术家通过精心的创作,用音乐来呈现自己
的故事和情感,把音乐变成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表达方式。

说唱音乐还与黑人文化中的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街舞和涂
鸦艺术等。

说唱歌手通常会穿着带有鲜明个性的衣服和首饰,以表现
自己的不同身份和文化背景。

说唱音乐的表演常常举办在被称为“热
门场所”的俱乐部,那里是年轻人和自由思想的集中地。

说唱音乐的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在美国文化中蔓延,它
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今天,说唱音乐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
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激发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成为了很多
年轻人摆脱贫困和身份限制的途径之一。

总之,说唱音乐是一种富有文化背景和音乐特征的艺术形式,其
起源于美国黑人文化,代表了反抗和批判的精神。

说唱音乐通过韵律、歌词、服装和表演艺术等方面,呈现出了黑人青年独特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念,深受年轻人和流行文化的追捧。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统计,我 国现有345个曲种。 从文学角度将唐宋以来的说唱音乐分为乐曲系和 诗赞系。 一般著述和词书中大都将其分为八类,即鼓词类、 弹词类、渔鼓(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类、 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 如按说唱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可将说唱音乐 划分为两大类,即牌子曲类和鼓书类。

欣赏分析曲目
《新木兰辞》徐丽仙 《情探》徐丽仙 《蝶恋花》

三、道情类
概况:



道情历史悠久,是与中国自己民族的宗教道教有关 的说唱品种。源于唐代道观内唱“经韵”,为诗赞 体,后吸收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的“新 经韵”,也称“道歌”。 道情一词最早记载于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中讲:“三教所唱,各有所 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礼”。


(二)演唱形式
女演员自打鼓板担任独唱或主唱,书中人物多时 就由伴奏者担任配角和帮腔。 伴奏乐器:琵琶、月琴、三弦、二胡,旧时还有 碗碗琴。

(三)唱腔

1、单曲体结构:艺人称之为“小调”的曲牌。
大部分来自明清以来南北盛行的时调小曲,结构 一般是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多段唱词,唱词内容 常为抒情写景或叙述小段故事,有的小调曲牌也 可插在联曲体唱段中使用。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 前的周代,而正式形 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 为标志,到宋代说唱 音乐已趋于成熟,元 明时期继续发展,及 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 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 曲种的艺术形式。

(一)唐代以前有关说唱音乐的记载 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 早的源头。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前 238)。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 讲唱。 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 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意义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意义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意义内涵说唱音乐在音乐界和文化圈子中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

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西海岸的街头文化中崛起以来,说唱音乐一路风靡,不断拓展着自己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影响着年轻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所谓说唱音乐,就是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辅以口头表达技巧、艺术性的演唱方式以及具有社会性质的歌词,向听众传达出历史、文化、人际交往、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情感。

在好听的节奏声中,歌曲里娓娓道来的歌词,旋律和演唱方式的多样性,使我们对这一音乐形式的表达方式产生了独特的兴趣。

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意义内涵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街头文化和反抗说唱音乐最早起源于美国黑人和拉丁裔青年在街头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而演唱。

说唱音乐通过音乐和歌词强烈地表达了这些青年们对于社会现实和种族歧视的不满。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的音乐形式,从一开始的被认为是“低俗”和“不文明”的音乐,逐渐发展进入主流文化,并带有着强烈的反抗性和反叛性质。

由此,说唱音乐成为一种代表着某种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象征,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演变。

二、存在于社会文化的角度说唱音乐在音乐和文化方面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通过自己的音乐语言为普罗大众传递着社会文化信息,为叙述个人的故事和人生经历提供了更开放、更包容的空间。

只要有一个故事需要被讲述,比如说街头霸王的无赖之行、少女成长的沉浸与迷茫,说唱音乐都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心灵链接,将观众与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三、语言表达和文本重要性说唱音乐的韵律和歌词通常是其最令人留恋的方面。

歌词不仅代表着一些具体的文化和社会现实,而且往往出奇地具有诗意。

在说唱音乐中,艺术的价值体现在文化解密和文本解读上,需要抽取表演及其意味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的才能是值得被认可的。

四、生命上的启发空灵的旋律声、清晰的歌词和丰富的音乐人维度,共同展现出即使在水果店里也能拥有的生命美学。

对说唱的理解

对说唱的理解

对说唱的理解说唱,是一种音乐形式,结合了说话和唱歌的元素,以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表达歌词。

近年来,说唱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听众。

那么,对于说唱这一音乐形式,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说唱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说唱歌词通常包含大量的抒情、反思和社会观察,通过这种方式,歌手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传达给听众。

说唱歌词往往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表达个人经历、社会问题或政治观点等内容,歌手们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并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说唱是一种自由创作的方式。

与传统的唱歌形式相比,说唱更加注重歌词的创作和表达。

歌手们可以通过说唱的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愤怒,都可以在说唱中找到宣泄的出口。

这种自由创作的方式,使得说唱音乐具有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领域。

说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说唱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说唱歌词中常常融入了当地的方言、俚语和流行语,使得歌曲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独特魅力。

说唱音乐还常常与舞蹈、时尚、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时尚潮流的一部分。

说唱是一种表达个性和态度的方式。

说唱歌手们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态度。

他们常常通过歌词中的自夸、自嘲、自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说唱音乐也成为一些人表达自己身份认同和社会立场的方式,比如一些社会边缘人群或受到歧视的群体,通过说唱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和主张。

说唱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律和节奏的音乐形式。

说唱通过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了歌词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说唱音乐通常伴随着强烈的节拍和重复的旋律,使得听众能够更加容易地跟随和记忆歌曲。

这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说唱音乐具有更强的动感和舞蹈性,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形式。

说唱是一种融合了说话和唱歌元素的音乐形式,通过自由创作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展现个性和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说唱音乐是一种最新的音乐流派,它源自于美国街头文化,发展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

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说唱音乐最显著的艺术手法要属“rap”了。

简单来说,rap就是快速的说唱,通常以节奏鲜明、字句韵律分明的方式,进行着为数不多的音乐元素。

说唱歌手通过诉说的方式,通常是讲述一些与社会现实有关的故事,抒发个人感情或者传达一些特定的社会信息。

说唱歌曲通常含有对为弱者争取权利的呼吁,追求公正和平等的强烈信念。

但说唱音乐的艺术手法并不仅止于此,其实在说唱音乐中,还可以借鉴一些诸如古典音乐、摇滚、爵士、蓝调乃至雷鬼等多种风格。

通过这些多元的风格,说唱音乐可以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更全面地呈现出社会文化的厚重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说唱音乐使用的采样即是为它增添特色的重要手法。

采样指从现有录音中提取通常是旋律、节奏或歌词,再加以改编或重组并融合进新的音乐中,从而形成新的作品。

在说唱音乐中,采样往往用于强化节奏,创造出重要的背景音色和前景音色,并从中获得各种声音、音效和其他背景元素,以营造出更加绚丽多姿的音乐画面。

说唱音乐的审美观念说唱音乐的审美观念反映表现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说唱音乐所呈现的个人反抗精神、对不平等和不公正的谴责以及对道德行为的呼吁,专门针对社会中那些社会阶层限制、种族歧视等状况,是一种反传统、反权威和反正统的文化表现。

另一方面,说唱音乐审美标准的形成更为广泛,是源自于人们对新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接受。

说唱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风格、节奏鲜明、曲调独特成为音乐流派后,引领了大量年轻人的音乐潮流。

由于它的较为独特和时尚属性,说唱音乐可以说是同类的众多音乐流派中的一个。

在音乐审美标准方面,说唱音乐通常将一些过去被视为“非主流”歌曲的元素,如样本、渐进、现场音乐、录音制作的技术巧妙使用,作为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年轻人所追求的音乐元素。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说唱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是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青年的代表音乐之一。

这种音乐注重歌曲的歌词表达,凭借生活经验、社会观察和个人感受,抒发音乐人自己的态度和思想,引领年轻人认识和反思社会、生活和自己。

本文就说唱音乐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加以探讨和描述。

一、文化特色说唱音乐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来源于美国黑人街头文化说唱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黑人街头文化,它起初只是种流行文化,但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渐渐成为了代表美国音乐文化和时尚文化的一种形式。

最早的说唱歌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是由许多来自黑人和拉丁裔青年组成的社区中的MC (Microphone Check)和DJ (Disc Jockey)们在街头组织的派对上演唱和表演的结果。

他们用特定的韵律、语言和节奏方式来吟唱歌词,而其歌词则强调黑人、社会及政治议题和生活经验,这样的音乐风格被称为说唱音乐。

2、着重表现歌词内容说唱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将音乐的重点放在歌曲歌词内容上,而非音乐本身。

说唱歌曲的歌词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针对性,社会与政治意味也很深厚,歌词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文化和个人等多个方面,乐曲节奏较快,有时还有背景音乐伴奏,反映了音乐人和听众对现实生活的突出关注和表达需求。

3、多元样式说唱音乐的多元样式是第三个文化特色。

说唱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追求单调的音乐化节奏,而是各取所长,融合多种音乐元素,创新了很多音乐样式,例如嘻哈音乐、灵魂音乐、爵士音乐、舞曲音乐、雷鬼音乐等,多种音乐样式的混搭使得说唱音乐变得十分有张力和多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欣赏和演绎。

二、人文内涵说唱音乐的人文内涵也很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自我说唱音乐的一个重要人文内涵就是表达自我。

说唱音乐强调音乐人的自我感受和真实的心声,音乐人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生活和自我的看法和理解,这样的人文内涵不仅让年轻人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自我表达,也促进了他们对作为文化和价值观的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起源和演变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起源和演变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起源和演变说唱音乐,又称为rap音乐,是一种以口语快速朗诵词句为基础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会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由一位或多位说唱艺术家以自由风格进行表演。

说唱音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的黑人社区,是黑人文化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传播,说唱音乐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风格,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说唱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那时,非裔美国人在新奥尔良、芝加哥和纽约等城市的街头开始使用即兴的嘻哈音乐方式,以诙谐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痛苦。

这种音乐形式在黑人社区中得到了尊重和传播,成为了黑人文化的一部分。

爵士乐、蓝调音乐和节奏布鲁斯等音乐形式,也在说唱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说唱音乐开始在美国的非裔社区中流行起来。

当时,一些音乐艺术家开始尝试用说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看法,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音乐。

这些早期的说唱音乐家包括科特·科姆斯、班布拉特·佩奈和怀尔德·韦斯特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说唱音乐发展初期的代表性作品。

同时,一些说唱艺术家还将说唱音乐与放克音乐、嘻哈音乐等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新颖的音乐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说唱音乐开始进入商业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一些音乐艺术家开始签约唱片公司,推出专辑和单曲,使得说唱音乐开始走向了大众市场。

公共敌人、N.W.A和Rsociateg DMC等音乐组合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说唱音乐界的领军人物。

他们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使得说唱音乐渐渐成为了流行音乐的主流之一。

在90年代,说唱音乐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

在这个时期,说唱音乐家开始尝试合作,并将说唱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进行融合。

这些合作创作不仅丰富了说唱音乐的内容,还推动了说唱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同时,一些说唱音乐家还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说唱音乐成为了一种社会宣言。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近年来,随着说唱音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欢迎,其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以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为主线,探讨其背后悠久的历史和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

一、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说唱音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当时的年轻黑人在街头、草坪等公共场所表演类似于口技的音乐形式,其节奏和旋律均由人声模仿,这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说唱音乐。

可以说,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具有极强的城市文化色彩和黑人文化特点。

说唱音乐的文化渊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饶舌(Rap)文化。

饶舌(Rap)文化源自非洲大陆的部落音乐,以及在美国奴隶制下禁止黑人学习阅读写作的历史背景下,黑人民间的口头文学传承。

饶舌是一种单调而节奏感强烈的说话形式,有着传统音乐所没有的语调和韵律感,他们通常会自由地配合着饶舌节奏,将自己的内心情感、生活态度、社会现象等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说唱音乐具有极强的街头文化色彩。

说唱音乐充分展现了年轻的城市文化,其中包括逃学、吸毒、逃避警察的生活方式,以及用于自我表达的纹身、金链、低肚裤等特色服装。

二、说唱音乐的审美价值说唱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乐趣,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说唱音乐的融合性和包容性说唱音乐的历史渊源十分丰富。

很多说唱音乐作品,如民族说唱、抒情说唱等,都吸纳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因此,说唱音乐不仅融合了许多音乐类型,还融合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想和见解。

与此同时,说唱音乐也是一种十分包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迅速响应社会变迁和新潮流,也拥抱着各式各样的音乐和文化。

因此,说唱音乐在推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唱音乐的社会深度和人文情感说唱歌曲的歌词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它展现了年轻人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年少轻狂的气息,也呈现了人们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说唱音乐”
摘要:中国说唱音乐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其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

民间说唱的内容多取材于戏曲小说、演义、历史故事以及民间生活和民间传说。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分类
一、说唱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杵歌——“相”。

《礼乐.曲礼》载“邻有丧,舂不相”。

唐杨倞《荀子.成相篇注》曰;“相乃乐器,所谓舂牍”杵臼是古代用于谷物脱粒的工具,起源于皇帝时期。

先秦劳动人民在繁重、枯燥、单调的舂捣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热情,创造了一种伴随着舂杵捣谷的声音和节拍说唱的形式,称之为“相”,即现在的杵歌。

杵歌“相”是先秦时期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

在《荀子.成相篇》中,思想家荀况运用“相”这种演唱形式说古论今,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推行开明政治。

荀子的《成相篇》是一个相当长的说唱本子,分成三个大的段落,包含着同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

从唱词节奏、句式特征及史料记载不难看出,以“相”的音调特点写成的《成相篇》具有鲜明的说唱音乐特征。

清人卢文《荀子集解》指出“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因而,《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的唱词,被曲艺界推崇为后世弹词说唱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随着城市工商化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扩大了,这就给说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可以说是我国说唱音乐家的始祖,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变文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到了宋代诸宫调渐趋衰落,“驭说”、“词话”、“货郎儿”是元代盛行的说唱艺术。

明代出现了“弹词”和“鼓子词”等说唱艺术。

弹词形成于明代中叶,是元代词话发展起来的。

鼓词也是从元代的词话发展起来的,流行于北方。

清代乾隆年间有“鼓词”派生除了“子弟兵”。

鸦片战争以后,新兴的说唱艺术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不仅品种繁多,流派纷呈;而且唱腔丰富,唱技精湛。

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单弦、梨花大鼓、河南
坠子等都说明了说唱音乐的成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把说唱艺术作为自己表达愿望和自我教育的工具。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说唱艺术受到党的直接关怀和悉心扶持,创作和演唱活动蓬勃发展达到了一个愈加成熟和更为兴旺发达的阶段。

二、说唱音乐的分类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四艺卷》统计,中国的曲艺品种有345个。

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

1 鼓词类
演员用板和一面大鼓敲打节奏。

例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

2 弹词类
表演者大都是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多为三弦、琵琶、月琴伴奏,自弹自唱。

例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等。

3 渔鼓(道情)类
表演者用渔鼓和简板伴奏。

例如河北渔鼓、陕北道情等。

4琴书类
演唱形式活泼多样,有一人独唱,也有多人群唱。

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

所以叫“琴书”例如“山东琴书”“北京琴书”等。

4 牌子曲类
这一类包括很多曲种,例如单弦大调曲子等。

凡是直接吸收民歌小调或间接从戏曲李吸收曲牌联成一个套曲的曲种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6 杂曲类
不采用曲牌联套体,只是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

例如:浙江莲花落、山东四平调、湖北小曲等。

7 走唱类
这一类是带着歌舞色彩的流动性表演。

例如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三棒鼓》、东北的《二人转》等。

除上述七大类外,还有只说不唱的:快书相声评书类。

例如《天津快板》、《山东琴书》等,这些曲种没有曲调,只有节奏变化。

常用板子或小锣等打击乐器做伴奏。

三、说唱音乐的特点
1、叙述性
为了能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传述清楚,说唱音乐以叙述性曲调为主。

它主要采用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讲唱故事。

同时,它的许多曲调又兼具叙事和抒情的弹性功能:速度较慢、曲调装饰较多时,适于表现抒情的、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绪;速度中等、曲调简洁时,适于表现平静的心情和客观叙述故事的发展。

这个特点,说唱音乐的叙述性与抒情性的转换中既方便又协调。

2、叙事和代言想结合的表现方法
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

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称的傻事体,也使用第一人称的故事人物的代言体。

叙事时从客观的讲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言时则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态、性格,将我物的音容笑貌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种模拟不能像戏曲表演那样依靠演员的性别、音色、化妆和道具,而是靠一两个说唱演员的表情、语气和有限的姿态、动作。

因此说唱演员对人物的表演更要强调神似。

3、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
说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

说唱脚本首先以声调、语调、遣词造句等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音乐来突出和夸张语言的表现。

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主要体现在两点--声调各节奏。

汉族传统声乐艺术,在腔词关系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寻声达意等待。

现时,在腔词不能相协时,又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等一套补救办法。

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艺术的这一成就,在语言的节奏方面,汉语本来就具有优势。

四、总结
新世纪的说唱音乐,已经被大多数的年轻朋友们所接受,并且开始自己创作说唱的歌词。

一张经典的说唱专辑给人一种有凝聚性,有深度和与众不同的风格,而且要有出色的歌词和动听的音乐品质。

说唱音乐已经被各大音乐盛典或颁奖典礼设立成为了一个奖项,努力使这类边缘音乐逐渐回归大众。

五、参考文献
[1] 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 周青青主编《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3] 姚恒璐主编《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天津人文音乐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4] 杨立青著《音乐修养和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5] 田艺苗主编《民族音乐分类赏析》广州音乐出版社2010年7月北京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