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的类别
说唱音乐-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一).

花]这个从外地吸收来的曲牌更加四川化,清音的韵味非常浓厚。
资源调入:《小放风筝》.MP4
三牌子曲、 四川清音介 绍,深入理 解说唱音乐
的艺术特征。
四、作业与思考
(一)选择题
1.单弦牌子曲属 于联曲体(曲 牌体)结构 ,它包括【
】和 牌子曲
两种形式。
A.岔曲
B.曲头
基础上加垛而成。 全曲共六段 ,每段均于首 尾舒展悠扬 的旋律中间嵌 入长度
不等的垛句,曲调 采取—字— 音的数唱。— 方面加强了 唱段的生活气 息,真
切地表现出—群古 代少女于清 明时节走出家 门去踏青, 被春天的景色 所吸引
的生动 画面。 另— 方面, 垛句 的曲调 与唱 词语言 声调 紧密结 合, 使[小 剪剪
民族音乐(表演) 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设项目
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建设资源 --《第三章 说唱音乐 -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 征(一)》电子教 案
第三章 说唱音乐
课题
学时
2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一)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教学目的: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的界定, 通过代表作品熟知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的音乐特点。
教学 方法
采用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模式,使用讲解、示范、互动等方法进行教学与辅 导。
作业与 思考
1.搜集相关音、视频资料加强学习。 2.完成课后习题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
备注
一、复习旧课 说唱音乐的界定、历史沿革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 二、讲授新课 (一)单弦牌子曲 1. 定义: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 东北地区。 2. 单弦牌子曲的音乐特点:因由一人自弦演唱而得名,演唱者兼打八 角鼓敲击节拍,另 一人操三弦 伴奏,后发展 成由二、三 人演出。唱腔 包括岔 曲和曲牌;结构:曲头、若干曲牌、曲尾。 3. 代表作品:小岔曲《春景》、大岔曲《松月绕》、《杜十娘》、《秋瑾起 义》等。 4. 作品欣赏:《杜十娘》 5. 作品简介:《杜十娘》是单弦牌子曲广为传唱的曲目,取材于《警世 通 言 》 卷 三 十 二 《 杜 十 娘怒 沉 百 宝 箱 》。情 节 为 妓 女 杜 十娘 与 书 生 李 甲 相 恋,自赎自身,随 李甲乘船回 家。临舟巨商 孙富见十娘 貌美,诱惑李 甲以高 价 转 卖 十娘 。十 娘 闻讯 , 悲愤 不 已, 出 示所 藏百 宝 箱, 怒 责李 甲 ,痛 斥 孙 富,然后抱箱投河自尽。 单 弦 牌 子 曲 《 杜 十 娘》 的 全 曲 由 [曲 头 ] 、 [ 数唱 ] 、 [ 南 城调 ] 、 [ 四 板 腔]、[湖广调]、 [云苏调]、 [流水板]构成 。在这七个段 落中,[曲头 ]、[数 唱]重在 交代 故事情 节,[ 南城调 ]、 [四板 腔]、 [湖 广调] 着意刻 画杜十 娘的 内 心 话动 , [云 苏调 ] 、[ 流水 板 ]则 意在 推 动全 曲进 入 情绪 热烈 的 高潮 。 板 式:字多腔少,节 奏逐渐加快 ,情绪越来越 热烈,大量 垛句夹杂其间 ,将杜 十娘对李甲的失望 及对孙富的 满腔仇恨痛快 淋漓地倾吐 而出。石慧儒 独具韵 味的唱腔处理,更 将杜十娘的 可悲可叹刻画 得入木三分 。本作品在速 度上一 段比一段快,情绪 上一段比一 段强,展现出 杜十娘从哀 怨落泪到满腔 愤慨的 情感转变。 (二)四川清音 1. 定义: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 2. 四川清音的音乐特点:结构属于曲牌体,唱腔清脆灵巧,委婉圆润, 乐器伴奏清晰透亮,以及连续顿音的唱法。 3. 代表作品:《昭君出塞》、《小放风筝》《布谷鸟儿咕咕叫》等。 4. 作品欣赏:《昭君出塞》、《小放风筝》。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5
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三、京韵大鼓
(一)概述
京韵大鼓,也称京音大鼓,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和 东北各地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京韵大鼓是在木板大鼓的基础 上与清音子弟书相结合,并不断吸收京戏、梆子及其它说唱艺 术发展而成,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 成就较高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占有相当 重要的地位。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minzuyinyuechuanchengyuchuangxinziyuanku第二节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第四章说唱音乐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一单弦牌子曲一概述单弦牌子曲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形成于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地区
(二)作品赏析
4
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二、四川清音
(一)概述
四川清音是曲牌类曲种。由于形成初期是一种唱曲 子的形式,所以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 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 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曲牌的结构 1.单曲体结构 2.联曲体结构 3.板腔体结构
(二)作品赏析 王毓宝与《秋景》
《秋景》是一个短小的唱段,它描写了严冬即将到来之际,蛐蛐 油葫芦等小动物,凄萎在草棵里,虽然有翅却不能腾飞的情景。其 唱腔结构是:引奏+a1+数唱+b1+插句“哎腔”+b2结束。这也是[ 靠山调]中最常见的结构方法,它的实质是四句[靠山调]的慢板唱腔 的分割,加进数唱与插句“哎腔”。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说唱风格分类

说唱风格分类
说唱风格分类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音乐形式,说唱文化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同。
因此许多人都会选择这样一种表达自我个性的方式来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中国现代说唱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Funk、 Hardcore 和Rap(即说唱)。
Funk 一词本意指快板( quickball)舞曲。
从60年代的 Fugees 和早期70年代的 Punk Hops 演变而来。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使用华丽花哨的服饰、夸张的动作、还有多重和声伴奏,表现他们叛逆不羁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70年代末至80年代,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喜欢在学校中组织各种小团体。
而这些小团体又被称为“ Hip- Hop”。
于是“ Hip- Hop”就逐渐成了青少年文化中特定阶层的流行语言。
在中国,“ Hip- Hop”最初由北京地下说唱组合“黑棒”在1987年创造并发扬光大。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各种说唱音乐开始涌现,并且很快受到众多网友追捧。
网络上出现的一批说唱音乐制作人开始尝试将一部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于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HipHop”就此诞生。
在国外说唱歌手的实力相对较强,国内知名的说唱歌手如:周杰伦、潘玮柏、潘玮柏等均有自己的说唱专辑,并且广受好评;在说唱界发展得比较好的说唱歌手:杨乃文、张震岳、吴克群、张靓颖等;在一些影视剧中说唱歌手的加盟令该剧的整体水平提升,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说唱电影及说唱音乐剧。
这充分说明了说唱音乐在当今社
会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青海平弦音乐与越弦音乐青海平弦的唱腔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又分为赋子腔、背工腔、杂腔、小点四类唱腔形式。
伴奏音乐有器乐曲牌、前奏曲、通用过门、特殊过门和间奏等。
有小民乐队伴奏和仅用一把三弦伴奏(“单弦”伴奏)两种,伴奏由三弦、杨琴、板胡、二胡、笛子等组成。
三寸瓷碟,俗称“月儿”,是唯一区别于青海其它曲种伴奏乐队的乐器,由演唱者自行敲击。
青海越弦用西宁方音表演,唱腔属曲牌连缀体结构,大体分为长于叙事、长于抒情和二者兼顾三类。
伴奏音乐有器乐曲牌、通用过门和专用过门。
越弦伴奏使用小碰钟(俗称盏儿)。
伴奏乐队演奏器乐曲牌时以齐奏为主,唱腔伴奏以随腔为主。
器乐曲牌的演奏或唱腔曲牌的伴奏,包括长音或拖腔,根据乐手演奏水平,可使用加花、填充的手法。
二、西宁贤孝音乐西宁贤孝音乐源于明清时期流行的“盲曲”,流传中较多地受到当地民间哭丧调和乞讨调的影响,曲调的旋律多表现委婉、哀怨、凄楚的风格,有“大贤孝调”、“小贤孝调”、“越牌贤孝调”、“法师贤孝调”和“小曲类贤孝”等唱腔曲调,多为单人表演,用西宁方言演唱。
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二人搭档时加用板胡、二胡、四胡伴奏,主要是随腔伴奏,轻随唱腔伴奏主旋律或轻随唱腔伴奏节拍。
三、河州贤孝音乐河州贤孝音乐约在清嘉庆年间,从今甘肃省临夏地区传入青海。
唱腔的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可加减字成为长短相间的句子,“韵脚”灵活。
除极少数曲目由几支曲调联缀构成唱腔外,绝大部分曲目的唱腔都用“述音”反复演唱的单曲体结构,变化多,也称“垛句”唱法,根据不同的处理落音也不同,伴奏形式及使用乐器比较随意,一人表演时使用三弦、板胡、四胡。
四、快板贤孝音乐快板贤孝音乐是以河州贤孝的唱腔曲调“述音”为基础,采用西宁地方语音演唱,唱腔的音乐结构为单曲反复体,曲调只有一个,节奏明快铿锵,多字长句采用先说后唱的方法处理,具有较强的数板效果,故名“快板贤孝调”叙事功能强。
起腔多以感叹衬词“哎”字开头。
伴奏乐器有三弦、扬琴、板胡、二胡、大提琴等,以齐奏为主,很少有配器伴奏。
说唱音乐

以上这些特征表明,将芗曲说唱划归为鼓书类和牌子曲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因而,两分法虽然使得说唱音乐的分类简洁明了,但是这种分类法却不能涵盖我国说唱音乐的所有种类,因而有待进一步修正。
二、我国说唱音乐分类宜采用三分法
笔者认为说根据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以及存见曲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我国说唱音乐可以分为三类,即鼓书类、曲牌类和杂曲类。(下文中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其称为“三分法”)吴文科在他的《中国曲艺通论》中,按照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将说唱艺术分为说书类、唱曲类、和谐谑类三种,[16]并将其中的唱曲类划分为鼓曲类、牌子曲类和杂曲类。他为说唱艺术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我们研究说唱音乐分类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吴文科的分类旨在从宏观上对所有的说唱曲种进行分类,其关注点不仅仅限于音乐,分类侧重的是“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吴文科的分类,并不完全适合于音乐学教学和研究。比如,他将笔者分类当中的“鼓书类”曲种,按照“说”和“唱”所占的比重的不同,分别归到了说书类、唱曲类当中了。我们研究说唱音乐的形态特征时,关注的是其音乐部分,因而音乐特点相同的曲种,无论其“唱”的部分在实际作品当中所占比重是大是小都不宜进行这种分割。而且,说唱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分割有时会给分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笔者所熟悉的乐亭大鼓,其现状是既有以说为主的长篇书目,又有以唱为主的中短篇书目,并没有沿着单一路线发展。按照吴文科的分类,就要将乐亭大鼓这一说唱曲种,划归到两个大的类别当中了,即分别划归到说书类和唱曲类的鼓曲类当中。这样的划分也违背了说唱音乐分类的原则,并且对于我们音乐学教学和科研而言,也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笔者的分类中,对于吴文科分类当中的所提出的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审美创造功能特点”不做严格的区分,而着重以历史渊源和音乐特征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说唱音乐 -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四)讲解

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建设资源--《第三章说唱音乐-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四)》电子教案
课题
第三章说唱音乐
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四)
学时
2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教学目的: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福建锦歌、天津时调的界定,通过代表作品熟知福建锦歌、天津时调的音乐特点。
资源调入:《楼台会》.MP4
(八)天津时调
1.定义:说唱音乐的唱腔流派,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节子板。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和垛子板等。
2.福建锦歌的音乐特点
(1)杂碎仔、杂念仔。唱腔近于念诵,接近口语,句式自由,唱词字数不拘,自由活泼,通俗易懂,是由民间歌谣发展而来。多唱长篇故事,如《王昭君》、《杂货记》、《火烧楼》等。
(2)四空仔、五空仔。两种抒情性的曲调,是福建锦歌的基本曲调。[四空仔]变化多样,可以表达各种感情,又名“大七字”;[五空仔]优美抒情,一般用于一曲的开头,也可单独使用。
3.天津时调《秋景》
A.两人站唱B.两人坐唱C.一人坐唱D.一人站唱
(二)名词解释
福建锦歌郑元和山伯英台楼台会天津时调王毓宝
(三)简答题
1.简述福建锦歌的艺术特点。
2.简述天津时调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
1.论说唱音乐与其它民间音乐的关系。
(五)听辨与分析题
第四章说唱音乐

第四章说唱音乐第四章说唱音乐第一周授课内容:第四章说唱音乐第一节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整体概况、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说唱音乐的分类、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说唱音乐的结构类型教学过程:一、定义说唱又称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一种包括文学、表演和音乐三方面的综合艺术形式。
包括了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的说唱音乐是曲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据1982年调查,我国说唱有341个曲种。
(以下汉族说唱曲种分类)1、按艺术风格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2、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分为:①鼓词类(流行于北方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等,南方的温州大鼓、扬州鼓词等)②弹词类(主要流行南方,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木鱼歌等)③道情类(晋北说唱道情、江西道情、永新小鼓、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④牌子曲类(如北京的单弦、福建南音、山东聊城八角鼓、河南大调曲子、青海平弦等)⑤琴书类(北京琴书、徐州琴书、山东琴书、四川扬琴、贵州琴书等)⑥时调类(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扬州清曲、湖南丝弦、四川清音等)⑦走唱类(河北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安徽凤阳花鼓等)⑧杂曲类(无锡评曲、绍兴莲花落、福建锦歌、湖北三棒鼓等)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1、唐以前:说唱艺术的萌芽和孕育期(1)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荀子《成相篇》,是一篇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很像后来说唱文学的结构。
(2)汉魏的相和歌(3)汉代的长篇叙事歌曲《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南北朝的《木兰诗》均叙述了完整的故事,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视为说唱艺术的先驱。
2、唐代:说唱艺术的形成期唐代的“变文”是说唱音乐形成的标志。
“变文”是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说唱文本。
3、宋代:说唱艺术的成熟期宋代手工业、商业更为发达,由于市镇繁荣,城镇人民的艺术活动、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
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六 、 搅 儿 音 乐
一
、
青 海 平 弦 音 乐 与 越 弦 音 乐
青 海平 弦 的唱腔 音 乐属 曲牌连 缀体 , 又 分 为赋 子腔 、 背 工腔 、 杂腔 、 小点 四类 唱腔形 式 。 伴 奏音 乐 有器 乐 曲牌 、 前奏曲、 通 用过 门、 特 殊 过 门 和 间奏 等 。 有 小 民 乐 队 伴 奏
律 比较 欢 快 活 泼 , 反复 时灵活 多变 , 演 唱 中 常 出现 逗 趣 引 笑, 适 合 表 现 风 趣 幽默 的 内 容 。 因 此 形 成 了 一 个 独 立 的 曲 种“ 搅儿” , 又称 “ 打搅 j L ” 。 唱 腔 音 乐是 这 个 唱 腔 曲牌 的 变
区 别 于 青 海 其 它 曲种 伴 奏 乐 队 的 乐 器 , 由 演 唱 者 自 行 , 唱腔 属 曲牌 连缀 体 结构 ,
器伴 奏 。
五 、 下 弦 音 乐
下弦音 乐 与 明清时 期“ 养济 院” 教 唱的 “ 盲 曲” 有 直接 关联 , 受当地 民 间哭丧调 和乞 讨调 的影 响较 大 , 又 称 下 弦 为“ 瞎( h a) 弦” 。 用西 宁语 音表 演 。 唱腔音 乐 由“ 下弦 ” 、 “ 仿 下弦 ” 、 “ 软 下弦 ” 三种 类 型构成 , 均 属单 曲体结 构 。 盲 艺人 演 唱 时 一 人 用 一 把 三 弦 自弹 自唱 ,如 二 人 结 伴 演 唱 女 弹
青海汉 族说唱音乐的 种类及其特征
张连葵 青 海师 范大 学
李锦 辉 青海省 文化 馆
[ 摘 要] 青 海 汉 族说 唱 音 乐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青 海 汉 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韵大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种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 于清末形成。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 过很多名称:
1.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 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
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4.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
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 合的伴奏小乐队。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十六
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 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 白云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 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 鼓”,其特点是:编写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 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 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 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 《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 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 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 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2.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 “京音大鼓”。
3.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 名称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 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 记载:“刘宝全说‘怯 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 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 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 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 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 到城里来作场。”
(四)“金嗓歌王” 骆玉笙
1、骆玉笙简介 2、骆玉笙代表作 3、七大作品简介
1、骆玉笙生平简介
中文名称:骆玉笙 又 名:小彩舞 性 别:女 籍 贯:天津 生 卒 年:1914年7月——2002年5月5日 关 键 词:京韵大鼓表演பைடு நூலகம்术家 、 “骆派” 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历任第五、六、七、八届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荣 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天津 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协会顾问,天津市文 联副主席、荣誉委员,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 委员。
后来,他们去天津行艺,和当地的瞽目艺人宋玉昆 (宋五)一起,被誉为胡、宋、霍三家,统称怯大鼓。
清末起怯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 的刘宝全
(三)“鼓界大王”刘宝全
1884年起,刘宝全往返于京津之间,先后 拜宋玉昆、胡金堂、霍明亮等人为师,并 曾为胡金堂、霍明亮担任三弦伴奏,二十 岁以后正式演唱怯大鼓,在博采众长的同 时,对怯大鼓进行了革新 。
(一)京韵大鼓源头——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怯大鼓,以说唱中、长篇大书 为主,兼唱一些短段。
木板大鼓的唱腔为板腔体,伴奏乐器只是鼓 和板,进了北京以后,增加了三弦伴奏,艺 人们走街串巷过着“打鼓弹弦走街坊”的卖 艺生活,被称为“逛街儿”的江湖调或怯大 鼓。
(二)木板大鼓的历史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旗籍出身的艺人金德贵, 在长期演唱中将有板没眼的木板大鼓,发展成一板 一眼的板式,称为双板,字音也改成接近北京的语 音。他曾命名为“京气大鼓”,但没有流传开,人 们仍然称他演唱的为“怯大鼓”。
出版有《骆玉笙京韵大鼓演唱选集》、《檀板弦歌 七十秋》(自传)及声像作品。曾获美国纽约艺术 中心“终生艺术成就奖”,中国唱片社首届“金唱 片奖”。
骆玉笙对京韵声腔艺术的革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堪称卓越的京韵艺术革新家。
3、骆玉笙七大作品简介
《剑阁闻铃》:仅仅通过77句唱词,在20分钟的时间内,描述了唐明皇在剑阁做梦,想到杨贵妃吊 死马嵬坡的悲惨遭遇,悲从中来,辗转难眠的心理活动。这个唱段的内容不是叙事性,而带有很强的 “意识流”色彩,骆玉笙在表现人物情感上,丝丝入扣,声情并茂,每句的唱段甚至过门,都经过精雕 细刻,千锤百炼,既是骆玉笙的成名作,又是京韵大鼓的经典之作。
在文人庄荫棠等人的帮助下,他还改编、 整理了一些新曲目。刘宝全把怯大鼓的唱 词、音乐、表演综合为一体,使“词为根、 腔为本、表演为枝叶”。
刘宝全对怯大鼓的革新举措
1. 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
2. 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丰富了唱腔; 3. 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
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住在北京石头胡同的艺 人胡金堂(胡十),为提高怯大鼓鼓词的质量,适应 城市听众的需要,开始移植子弟书词《长坂坡》等 入怯大鼓演唱。
胡金堂(胡十)、霍明亮、宋玉昆(宋五)
与胡金堂(胡十)同时享名的还有擅唱《三国》短 段故事的霍明亮,他原是做生意的,下海卖艺以后, 也移植一些子弟书词如《单刀会》、《战长沙》等 入怯大鼓演唱。他的演唱底气足,嗓子又冲又亮, 最擅长唱武段子。
说唱音乐的类别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 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 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 版
1. 鼓词类 2. 弹词类 3. 渔鼓类 4. 牌子曲类 5. 琴书类 6. 杂曲类 7. 走唱类 8. 板诵类
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 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1. 牌 子 曲 类 ( 讲 唱 文 学 中 称 “乐曲系”)
骆玉笙的照片
骆玉笙的照片
皮 才鼓 高金 艺喉 湛, ,响 折彻 服一 四甲 代子 人
2、骆玉笙的代表曲目
早期以《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 《击鼓骂曹》、《子期听琴》等最为著名;新编曲 目《珠峰红旗》、《光荣的航行)、《卧薪尝胆》、 《和氏璧》等最具影响。她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 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广为传唱, 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