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乐音乐类别及其特征
民族器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2 多句结构 重复式
引伸式
引伸式
第五章 民族器 乐
2 . 联曲体:是由两首以上独立完整的的曲牌,按照一定的
内容需要,或速度规律,或传统形成的固定格 式,联缀而成的乐曲。 “头”:一般是较为抒情的段落 “身”:比较活跃的部分 “尾”:欢快、热烈的段落
第五章 民族器 乐
3 . 变奏体:
是以某支曲牌为基础,采用变奏的手法发展成为一首乐曲。主要 有加花变奏式、自由变奏式、倒装变奏式、叠奏式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流行于鲁西南地区的唢呐曲,全曲分为 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民间器乐曲牌[抬花轿],具有山东唢呐 的音乐特点,富于喜庆色彩。第二部分由两个主题的反复变奏构 成,当伴奏声部演奏第一主题时,唢呐以高超的演奏技巧生动地 模拟各种鸟的鸣叫声;当伴奏声部休止时,唢呐停止模仿鸟鸣声 ,开始演奏第二主题。第三部分为尾声,通过在弱拍上运用花舌 音技法,增添了欢快活泼的律动感,叠句呼应频繁,体现了民间 唢呐演奏艺术特有的旋律发展特点。
第五章 民族器乐
(二)民族器乐的历史沿革
1. 远古时期
1 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例如:骨笛、鼍鼓等
2 对音高、音程有一定的认识
第五章 民族器乐
2.先秦时期
(1)礼乐制度
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第五章 民族器乐
(2)宫廷音乐:
• 雅乐:仪式性音乐,音乐 规模宏大,庄重静穆
• 燕乐:娱乐性音乐 • 房中乐:后妃唱奏音乐 • 四夷之乐:边区各民族音乐
第五章 民族器乐
3.作品赏析:《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是建国后创作的第一首笙独奏曲,董洪德、胡
天泉于1956年创作完成。这首作品首次将笙作为独奏乐器呈 现于舞台,开创了笙演奏艺术的新天地。全曲由引子和三个段 落组成。运用胡天泉首创的“嘟噜”技法,以及“呼舌”演奏 和“穗子”等技法,以富于对比的韵律和节奏表现了凤凰姿态 万千的舞蹈形象和展翅欲飞的奕奕神采。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 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有力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中国许多民族所弹
奏的各种流派, 并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
传统民族器乐曲包括多项不同的曲式,
比如歌舞曲, 断奏曲, 三弦曲, 变奏曲等。
歌舞曲主要在各民族的婚礼仪式中演奏, 在音乐架构上以节拍强烈, 节奏上一般以连续的8
度小节为主。
曲调紧凑, 明快, 充满热情,使人有事件的感受。
对于视觉上的表现, 传统民族
器乐也有自己的特征。
主要有汉服, 披肩袖, 对襟,人物装饰等等。
断奏曲是一种简短的曲式, 多采用句法化、咏叹形态。
和弦结构和句法往往较明显, 结尾时
以节奏强烈的终结为特点。
简短的曲式常常使人只望着, 无以答案的听着这淡淡的曲调, 而
在逐渐淡去的声音中心陷入一种思索及回味的心境中。
三弦曲有时会和歌舞曲、小说故事曲等结合在一起演奏。
乐曲中弦乐演奏包括吹音、拨音、弹音等, 拨出来的和弦、均衡符号共同构成了三弦乐曲常见的音乐架构, 这也更能展现出中
国民族文化不可企及的细琐朴雅。
变奏曲类型比较多样, 由于形式上的灵活性以及技巧的变化更使演奏者们可以依据不同情
境来发展不同的变奏形式。
演奏者可以上下转位, 改变速度, 加强音色效果, 演奏出很多非
常精致的民族乐曲。
总的来说, 传统民族器乐曲中不同的类型, 充涵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精髓。
她们对
于破解文化底层关系有着极大的作用。
当你真正发掘它们时, 其中深邃的内涵也会让你叹
为观止, 感受到其精湛的技艺和无限的想象力与创新性。
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

中国器乐作品鉴赏文章中国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众多的乐器和音乐作品。
鉴赏中国器乐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器乐演奏经验,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器乐作品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1. 二胡二胡是中国最著名的弦乐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器乐之一。
二胡的音色温暖、悠扬,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二胡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二泉映月》、《赛马》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丝绸之路》、《天空之城》等。
2.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古筝的音色清脆、明亮,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古筝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高山流水》、《茉莉花》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月光奏鸣曲》、《梦中的婚礼》等。
3. 笛子笛子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笛子的音色清新、悠扬,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笛子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二泉映月》、《彩云追月》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克罗地亚狂想曲》、《致爱丽丝》等。
4. 钢琴钢琴是中国最重要的键盘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钢琴的音色柔和、优美,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
钢琴的作品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曲目,比如《水边的阿迪丽娜》、《秋日私语》等,也包含了现代音乐作品,比如《肖邦夜曲》、《李斯特练习曲》等。
中国器乐作品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不仅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情绪,还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音乐体验。
通过鉴赏中国器乐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器乐演奏能力。
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

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的合集:1.音色丰富多样:民族器乐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
这些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能够呈现出丰富的音色层次和情感。
2.奏法独特:民族器乐的奏法和西方乐器的奏法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二胡使用琴弓拉弦,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滑音和颤音效果;古筝使用指甲弹奏,能够演奏出华丽的音阶和和声。
3.情感丰富:民族器乐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能够充分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比如,二胡能够表达出忧愁、哀怨的情感;古筝能够表达出宁静、悠扬的情感。
4.以模拟自然为主题:民族器乐常常以模拟自然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和氛围。
比如,笛子能够模拟鸟鸣、风声等自然声音;古筝能够通过琴弦的振动来模拟流水的声音。
5.打击乐器的节奏感强:民族器乐中的许多打击乐器,如锣、鼓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些乐器能够打出丰富多样的节奏,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节奏冲击力,带来强烈的激情和动感。
6.重视演奏技巧:民族器乐在演奏技巧上也有独特的要求。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如琵琶的指法、二胡的拉弦、古筝的指弹等。
演奏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研究,掌握这些技巧,并将其运用到音乐表演中。
7.注重即兴演奏:民族器乐注重即兴演奏,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演奏中进行即兴创作。
这种即兴演奏能够给音乐带来更多的变化和想象空间,增加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8.富有地域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
民族器乐不仅反映了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还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
不同地区的民族器乐在演奏方式、曲调、乐曲选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
9.强调团队合作:在民族器乐演奏中,常常需要多个乐器同时演奏,形成一个完整的乐队。
这要求演奏者之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和默契,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

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民族器乐是中国古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民族器乐的艺术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民族器乐涵盖了众多的音乐形式,包括独奏、二重奏、重奏、合奏等。
比如,琵琶、古筝等都可以进行独奏,在有些曲目中也可以进行重奏或合奏。
这种多样性使得民族器乐能够表达多种情感和意境,丰富了音乐的内涵。
2.独特的表现手法民族器乐在演奏技巧和表达手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二胡的拉弦技巧极为灵活,可以表达出各种音色和情感;古筝的指法和弹拨手法精妙绝伦,能够演绎出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
民族器乐运用琴、瑟、笛、鼓等各种不同的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技巧,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表达。
3.音乐内涵的传达民族器乐的音乐作品往往富于情感表达,并通过特定的音乐元素来传达作曲家的思想和意境。
比如,琵琶曲中常常运用特殊的演奏技巧,如颤音、泛音等,来表现出悲壮、豪放、婉约等不同的情感。
这样的表现形式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并沉浸在音乐情感之中。
4.文化内涵的体现民族器乐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音乐作品传达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情感。
比如,古筝演奏中常常运用经典诗词的曲调,把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融入音乐之中。
这种文化内涵的体现使得民族器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5.合理运用民族乐器的特点民族器乐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民族乐器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比如,笛子的轻巧、明亮,适合演绎欢快、活泼的曲目;古筝的悠扬、宽广,适合演奏草原、山水的景物;二胡的浑厚、富有感染力,适合表达情感丰富的曲目。
这样的特点运用使得民族器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化的音乐表达。
总之,民族器乐是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宝库,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通过多种音乐形式、独特的表现手法、丰富的音乐内涵、文化内涵的传达以及合理运用民族乐器的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华夏民族的多元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的古代器乐与音乐文化

古代器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合: 少数民族音乐是古代器乐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蒙古族音乐中的马 头琴、藏族音乐中的扎木聂等。
古代器乐在现代的运用和传播
古代器乐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如古筝、琵琶等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 演奏和创作
古代器乐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播:如古筝、琵琶等乐器在现代音乐教育 中的普及和推广
古代器乐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如古筝、琵琶等乐器在现代文化中的 传承和保护
民间音乐:在民 间流传,用于婚 丧嫁娶、节日庆 典等场合
宗教音乐:在寺 庙、道观等宗教 场所演奏,用于 宗教活动
戏曲音乐:在戏 曲表演中演奏, 用于戏曲表演和 欣赏
03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
章节副标题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诗歌与音乐的 关系:诗歌是 音乐的灵魂, 音乐是诗歌的
载体
诗歌与音乐的 融合:诗歌与 音乐相互影响,
古代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音乐元素:古代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音乐风格:古代音乐中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风格对现代音乐产生了影响 音乐理论: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十二律等音乐理论对现代音乐产生了影响 音乐教育:古代音乐中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
古代器乐在国内外的影响和传播
发扬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青铜鼓:一种大型的青铜乐器,用于祭 祀、庆典等场合
青铜磬:一种小型的青铜乐器,用于演 奏音乐和传递信息
青铜缶:一种小型的青铜乐器,用于演 奏音乐和传递信息
青铜钹:一种小型的青铜乐器,用于演 奏音乐和传递信息
古代琴瑟笛箫等乐器的发展
琴:最早
的弦乐器, 历史悠久, 被誉为 “乐器之 王”
瑟:最早 的弹拨乐 器,历史 悠久,被 誉为“乐 器之祖”
第四节 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

一、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按照传统乐曲的表现功能,可分为三类乐 曲: 1、实用性乐曲 多数与民间的民俗活动相联系,往往以其 单一而概括的情绪来烘托、渲染某种气氛。 如:《中花六板》、《夜深沉》等。
2、写实性乐曲 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事件来 抒发人的感受。如:《百鸟朝凤》、《赛 龙夺锦》等。 3、写意性乐曲 以写情为主,有的直接抒发人物感情,如: 《江河水》、《二泉印月》等。有的借物 言志、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由于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一样,讲究意 境、神韵,抒发感情的方式内在含蓄。如 《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源自二、传统民族乐曲的标题
1、标名性标题 此类标题具有曲名的作用,与曲意并无直 接联系。理解乐曲需要从曲调、节奏、调 式、速度、力度等要素所构成的音乐形象 来领会。
a、来源于古代声乐曲的曲名 如:〈浪淘沙〉、〈茉莉花〉 b、来源于乐曲的结构特征 如:〈句句双〉、〈梅花三弄〉 c、来源于乐曲的宫调 如:〈凡调〉、〈小宫调〉 d、来源于乐曲的用途或演出形式 如:〈行街〉、〈抬花轿〉 e、来源于几个曲牌连缀而成 如;〈柳娘三醉〉
2、标意性标题
此类标题根据乐曲的内容,由民间艺人、文人学 士或音乐家拟定的,因此标题反映了拟名者对乐 曲内容的理解。包含以下几种: A、有的标题通俗形象 如〈百鸟朝凤〉、〈赛龙夺锦〉 B、有的标题文雅含蓄 如〈醉渔唱晚〉、〈将军令〉 C、分段性标题 如〈十面埋伏〉、〈梅花三弄〉
总之,标意性标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 性,它以概括、凝练的文字提示乐曲内 容、某种意境、某种情绪氛围或某个事 件。欣赏者可以凭借标题的提示,结合 乐曲的音乐形象唤起联想来理解乐曲。
中国古代器乐艺术及其特色

中国古代器乐艺术及其特色中国古代器乐,是指使用象牙、玉、石、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的乐器演奏形式。
自古以来,器乐在中国音乐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器乐中最为常见的乐器有箫、笛、琵琶、古琴、洞箫、竹笛、龙笛、双簧管等。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艺术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乐器。
而在唐宋时期,器乐艺术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当时的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巧越来越成熟,从而成就了许多音乐名曲和留传至今的传统曲目。
中国古代器乐的特色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器乐的独奏演奏风格,即器乐能够独立演奏出旋律,不需要依靠人声或其他乐器的伴奏。
这种独奏风格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大特色,也是它与其他国家音乐的显著区别之一。
例如,古琴、箫等乐器的演奏方式,都是采用独奏的形式,令人非常感动。
其次是中国古代器乐的音色,在各种乐器中有其独特的媒介声和色彩,尤其是它们具有非常优美和柔和的声音,这种柔和、细腻的音色被广泛地应用于古代音乐中,深受人们喜爱。
最后,中国古代器乐的演奏风格非常独特,音乐风格朴实自然,亲切自然而质朴内敛,非常具有中国风范儿。
例如,民间最为广泛演奏的乐器之一——笛子,在演奏时既能清新、明亮,又能沉稳、优美,这种音乐风格也是中国古代器乐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器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音乐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无穷无尽;技术水平也是相当高超的,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别的美妙旋律。
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音乐已经走过了千年之旅,但器乐艺术的精髓却始终传承下来。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古老而瑰丽的音乐艺术永不消失,为后代提供一个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器乐音乐类别及其特征XX系XX班XXX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讲究线条、和谐、意境,追求内在思想上广阔、自由、美的空间。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方式、传统记谱方式以及“写意”式的美学表现思想都对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挥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
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等五大类,其风格特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而且,它们共同形成了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讲究气韵与意境;强调风骨与神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表现中情感与伦理的结合、渗透;推崇蕴蓄、婉曲;遵守谐调与中和、简约与适度等。
这些美学上独特的追求,铸成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固有的风格特征。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反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征有别于西方音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数千年来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
一方面“成教化、助人伦”,旨在维护种种关系;另一方面受庄禅影响,追求神化出世。
勤劳质朴,尊重传统,自足自得,崇尚中庸等成为集体潜意识,渗透在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们心理、生理、物质和生存的文化根基使得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讲究和谐、追求悟性等等,它包含在音乐的创作技巧,形式和心理需求。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
1、线条中国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与西方音乐注重立体的声响效果,通过和声及多声思维而构成音乐的框架来表现一种哲理,音乐上有较丰富的逻辑性等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韵,多彩优婉,会通于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它体现在线条上的美化处理中,一是对单音的处理;二是旋律进行时的装饰。
发音的过程是表现为声的运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对单音加以艺术化处理,如音量、音色等就使得音乐的线条得以修饰,而成为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并不是演唱或演奏之后使其作直线的任意消失,而是当音发出后,将其进行修饰,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韵味。
如民歌、戏曲、器乐曲中的滑音、倚音等各种装饰,在乐器演奏中的吟、揉、推拉等技法,它产生于本位音与稍低或稍高的音迅速交替而产生的滑动式的演奏,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演奏手法,使音呈波浪式的弯曲状,形成来回往复的曲线,增加乐曲的韵味。
民族音乐的旋律多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或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在旋律的定向上,都较自然圆滑,在多数的拖音或长音上都不是一种音高的,它需要加花、变奏等手法来美化旋律,使得旋律进行巾动静结合、以静带动或以动带静,使音乐更加生动,旋律线条更加优美。
2、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
从古代西周规模宏大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典礼音乐起,在长期实践中而逐渐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的延续性。
由此,中国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始终保持着夭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神性。
这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因此众多的民族音乐作品,多运用变奏、启承转合、再现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缓神陈叙、忍耐、而不像西方音乐中讲究矛盾冲突主题的对比抗争。
和谐美也就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特征之一。
它具体表现在结构上和表演中。
在民族音乐中,结构上讲究均衡、对称、平稳。
如《春江花月夜》全曲在众多的段落中其结尾均运用合尾的形式,听起来十分和谐统一。
在民歌中对称结构的也屡见不鲜。
在音乐进行中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构成音乐的相对稳定性而达到一种音响上的统一,同时统一中又有变化等。
另外以文武、阴阳、刚柔而形成的整体动态平衡,也使人获得一种宁静心理并产生美的感受。
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表现中,演唱演奏中要达到情感的体现是“内与外”的有机统一,音乐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要有内心感受、体验,通过演唱(奏)来表达,求得情与气、力与气的和谐统一。
只有注意保持气与力的和谐通畅,才能有力地表达出多层的音乐情绪。
3、意境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
作为一件完成了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现在虚和实、讲究传神和悟两个方面。
虚与实是指作品中音响实体与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术上所形成的虚与实。
音乐不像绘画、雕塑那祥直接描摹表现对象的实体,它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
在音乐中总包含着某种音乐音响之外的内涵,既有实实在在的音响实体,又有人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要通过联想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如常说的“声断意连,声断意不断,意到音不到”、“意在笔先,笔所未到气已吞”等。
意思是通过音乐中的空白和休止来表现”此处无声胜有声”。
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
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
悟是指人的思维经过紧张的运动之后,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有力把握。
领悟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修养,要摆脱技术的困扰。
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
在民族音乐中,无论是创作、演唱、演奏、还是欣赏,在经过“悟道”而对本质的把握后,才能达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
二、中国民族音乐基本风格特征的形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共同地美学基础和艺术范式,包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简约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均衡对称的结构原则,逐层对称的展开手法,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诗歌、语言、舞蹈、戏曲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等。
概括而言,语言方式、传统记谱方式以及“写意”式美学表现思想都对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1、语言方式的影响中西语言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各自民族音乐艺术的特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声乐艺术形成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用嗓的方式、声音的调节、发声的技巧、语言的特征音乐的风格和审美要求等方面。
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总是与歌词声调走向大致吻合。
在口传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农耕文化中,人的生存知识、行为规范、审美意趣等精神文化主要依靠口头语言传承,而歌唱则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行为之一。
声音的优美与旋律的动听,成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自古以来的审美理想。
中国民族声乐对音色的选择,从根本上说也是以中国的语言语音为依据,形成了以汉语语音为基础的中国民族唱法上的音色特征,并已积淀为一种稳定的音色审美观念。
与情感表现直露、强调个性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蓄、中庸和群体化。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一审美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音乐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所特有“润腔”,也是中国民族声乐中一个重要风格特点。
在民族歌唱审美活动中,“润腔”则成为判断声乐作品及其表演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这一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
润腔不仅可使歌唱富于韵味,弥补曲调表达情感的不足,达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及意境的目的。
同时,这些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民族器乐,由此产生了酷似人声的管子、二胡,高亢明亮的唢呐、笛子等乐器及其技法。
2、传统记谱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框架式”记谱形式对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音乐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沿用着“不精确”的“框架式”的记谱形式。
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人文价值观、情感表达方式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产物。
中国民族音乐本体、人文的若干主要特征,都与它相关和互为因果,它是中国民族音乐独特性思维方式的一种物化显示。
中国传统的框架记谱法,仅仅是有关传统乐曲或唱腔的基本音高和基本节奏的轮廓记录,这样,反而在音乐的传承的过程中促使了民间艺人和表演艺术家在音乐形态结构方面的创新,并使他们的艺术表现发挥不出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跨时空的“一曲多变”和“一曲多用”的艺术功能。
在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同的民间艺术家根据同一首工尺谱来演奏或演唱曲目,常常会根据个人的心得体会和修养能力,奏(唱)出各种富有新意的不同版本的作品来。
因而,同一首乐谱在不同的演奏家的“打谱”演奏下,可产生不同的作品版本和音乐风格。
正是由于这种不精确的记谱形式,才由此而产生了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相统一的即兴式的演奏风格。
《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
”通过对乐音客观化时值划分的摈弃,去掉了束缚演奏(唱)的书面精确记谱,辅以口传心授,从而使人在演奏(唱)音乐时,更容易通过“忘我”,从而“有感而发”、“自然流露”,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写意”式美学表现思想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与西洋管弦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民族音乐,意境幽远,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国画、书法等中国艺术一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意”风格,充满感情的流露。
如果把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看成是一幅水墨长卷的话,正是靠旋律自身的分支,并通过音色、音区、织体的变化来展开画卷。
中国的器乐作品受乐器特点限制,大多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
即使是大型的器乐作品,也是以齐奏为主。
要取得乐曲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就需要通过乐器色彩的变化,旋律线条的起伏、乐句的抑扬顿挫等来实现。
旋律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几千年来几乎主宰一切的要素,与中国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共属“写意”风格。
中国民族音乐大都是“写意”的作品,往往用虚拟、含虚的手法表现对象,更注重“神似”。
中国民族音乐善于以点代面,以一代十,擅长以象征性的手段表现乐曲内容。
虽不像西方管弦乐那样丰满厚重,但却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
三、中国民族器乐1、分类:民族器乐的分类按其性能不同,有吹、拉、弹、打四类。
吹管乐器有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有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等。
弹弦和打弦乐器有抱弹的琵琶、三弦等;平弹的古琴、筝;打弦的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