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地理概况
伊犁谷地知识点

伊犁谷地知识点伊犁谷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谷地之一。
该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而闻名。
下面将逐步介绍伊犁谷地的知识点。
第一步:地理位置伊犁谷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南临天山山脉,北临塔里木盆地。
它横跨伊犁河流域,是伊犁河的上游地区,河流从南向北流经谷地。
伊犁谷地的面积约为40,000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谷地之一。
第二步:气候特点伊犁谷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寒冷而干燥。
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由于谷地地势较低,盛夏时温度往往高达40摄氏度以上,而且谷地内部缺乏天然湿地和水源,因此干旱是伊犁谷地的主要气候特点之一。
第三步:自然资源伊犁谷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伊犁河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为当地的灌溉、农业和工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矿产资源方面,伊犁谷地蕴藏着大量的煤炭、铁矿石、金、铜等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是伊犁谷地的主要优势,该地区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苹果等作物。
第四步:多元文化伊犁谷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多个民族,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
各个民族之间保持着相对和谐的关系,并共同促进了伊犁谷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和交流,丰富了伊犁谷地的文化内涵,也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五步:旅游资源伊犁谷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伊犁河谷、天山天池、喀里克湖等。
伊犁河谷风景秀丽,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天山天池是中国最高的高山湖泊之一,被誉为“天山明珠”,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喀里克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咸水湖,湖泊呈现出迷人的蓝色,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综上所述,伊犁谷地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
该地区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都为伊犁谷地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域湿岛——伊犁河谷

西域湿岛——伊犁河谷
作者:象形地理
新疆可以说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区,在新疆的东方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可来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湿润季风,经过跋山涉水,来到中国西北时已经损兵折将。
遥远的东方吹来的季风,不能够滋润内陆深处的新疆。
但在新疆除了干旱的印象外,在伊犁河谷却有着很湿润气候。
这个河谷植被茂密,郁郁葱葱,被誉为西域湿岛。
伊犁河谷为何如此不同。
同样身处在湿润气流难以抚摸的大陆深处,是什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伊利。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伊犁河谷位于高纬度西风带,来自遥远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虽然已经势力残破,但是沿途也吸收了地中海已经众多湖泊的水汽,坚持到新疆时,面对伊利河谷,暖湿气流需要沿着河谷向上攀爬,最终冷凝成雨。
可是当气流翻越了伊犁河谷背后的高山后,面对的是塔里木盆地,气流难以成势,最终停止了脚步。
新疆伊犁河谷简介

新疆伊犁河谷简介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库鲁克塔格山脉北麓,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伊犁盆地的主体。
它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南接塔城地区额敏县,东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接壤,北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相邻。
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565公里,南北宽约580公里。
伊犁河谷地势南高北低。
从西向东依次为喀拉峻、那拉提、特克斯和昭苏4个地貌单元。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的喀拉峻达4194米,最低的昭苏县海拔1100米。
河谷由西向东由南到北依次分为两个大的地貌单元:中部为平原,分布着河漫滩和阶地;东部为山地和丘陵,主要有喀拉峻、那拉提和昭苏三个地貌单元。
伊犁河谷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2℃;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9℃;一年内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干旱少雨的季节。
由于河谷内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之间;年蒸发量一般在2000~3000毫米之间。
—— 1 —1 —。
新天府——伊犁河谷

新天府——伊犁河谷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
那个地方降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丰富。
既有雄美、壮丽的雪峰、冰川,也有俊秀、迷人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肥沃广袤的草原,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
漂亮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工农业进展前景,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共同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80°09’-84°56’E,42°14’-44°50’N。
北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东与塔城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邻,南和阿克苏地区的拜城、温宿县连接,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地域优势十分突出。
伊犁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
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伊犁州8县1市以及兵团农四师和21个团场等单位。
人口232.56万,人口密度为42.1人/平方公里,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38%。
伊犁河谷气候温柔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日照时数2870小时。
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伊犁河谷自然条件优越,农、牧业进展优势显著,农畜产品丰富。
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
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目前已发明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亿吨。
伊犁河谷拥有新疆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
伊犁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发源于新疆天山西段,其中、下游流经哈萨克斯坦汇入巴尔喀什湖,年径流量约38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05.25万千瓦。
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

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发展薰衣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上世纪60年代引进薰衣草种植以后,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过近50年的发展,薰衣草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 被誉为中国的“薰衣草之乡”,更被誉为“中国的普罗旺斯”。
伊犁的薰衣草作为名贵天然香料作物已列入世界八大顶级品种之一。
目前,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薰衣草产业,已成为伊犁州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与其产品相关的产业链正逐步成为伊犁州直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薰衣草分布概述薰衣草(学名:lavandula pedunculata)属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亚灌木香料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
目前种植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法国的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和中国的伊犁河谷。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法国、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国引种薰衣草,先后在北京、陕西、上海、新疆、河南、山东、四川和浙江等地引种,但只有新疆伊犁河谷引种成功。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北麓,三面环山,属半干旱气候区,与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相似,即处于北纬42-44度之间,海拔600米到800米之间,自然条件为昼夜温差大、逆温带适宜的空气湿度、夏季雨少、夏季没有极端高温(在6月下旬开花季节超过35°以上)、沙壤土面积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适合种植薰衣草的地区之一。
每年可采收两季花,即夏季的6-7月及秋季的9-10月,平均出油率高。
伊犁所产薰衣草株高花繁,油质清纯,香味浓郁,与法国普罗旺斯的相比有花期短、产量高、无病虫害的优势。
从原料产量上看,中国伊犁薰衣草产量排在第2位,是一个极具独特资源的原料基地。
(二)薰衣草产业的发展伊犁河谷自1965年引进法国薰衣草自薰衣草引进种植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伊犁河谷平原雨养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

伊犁河谷平原雨养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伊犁河谷平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理区域,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们依靠雨水和灌溉水来种植谷物、果树和蔬菜,以及放牧牲畜。
而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犁河谷平原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这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由于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困难。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团聚体,它们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在伊犁河谷平原的雨养旱地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特征主要受到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伊犁河谷平原的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
随着长期的耕作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壤开始受到侵蚀和压实,水稳性团聚体逐渐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例如合理的轮作制度、有机肥料的运用以及防止过度放牧。
人为活动也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的耕种、过度的施肥和化肥的使用都会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
需要引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水稳性团聚体。
在伊犁河谷平原的雨养旱地区,保护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科研力度,以保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确保伊犁河谷平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伊犁河的美景介绍

关于伊犁河的美景介绍一、伊犁河的地理概况伊犁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流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源自于天山山脉的冰川和雪水,向西北方向流淌,最终注入伊犁河谷。
二、伊犁河的壮丽景观1. 峡谷奇观在河道的一段,伊犁河流经峡谷地带,形成壮丽的峡谷奇观。
这里的山峦如刀削斧劈般陡峭,两岸峭壁几乎是直立的,形成了迷人的峡谷景观。
当阳光透过峰峦洒下,峡谷的景色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2. 平原风光伊犁河还流经宽广的平原地区,这里的风光十分开阔壮丽。
在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伊犁河上,辽阔的平原与水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3. 河水奔流伊犁河的水流湍急,发出澎湃的声音,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在伊犁河边沐浴着清凉的河风,聆听着河水的奔流之声,仿佛跟大自然亲近了一步。
4. 沿岸的自然植被伊犁河两岸长满了茂密的植被,这里的自然环境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在春季,岸边的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夏季,茂密的树木为人们提供了阴凉之地;秋季,落叶纷飞,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景象。
三、伊犁河的文化遗产1. 古代城堡在伊犁河谷地带,有许多古代城堡遗址,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伊犁城,以及曾经是希腊化王国所在地的亚历山大温泉城。
这些城堡的遗址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历史的沧桑。
2. 回民文化伊犁河谷地区是回民聚居区,回民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在伊犁河畔的村庄中,可以欣赏到纯正的回民建筑、品尝到地道的回民美食,感受到浓郁的回民文化氛围。
3. 马文化伊犁河谷地区是中国的马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的马匹被誉为“天马”。
在伊犁河附近的草原上,可以看到驰骋的马群,感受到浓厚的马文化氛围。
四、伊犁河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点伊犁河的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游客可以在伊犁河畔漫步,欣赏沿途的美景,也可以选择进行峡谷探险,体验一把刺激的水上活动。
2. 温泉胜地伊犁河谷地区有许多温泉资源,如亚历山大温泉等。
这里的温泉水温柔和,泡在温泉中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伊犁河谷地理试题

伊犁河谷地理试题伊犁河谷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位于天山山脉北侧的狭长盆地,地理环境独特,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以下是一些关于伊犁河谷地理特点的试题,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问题一:伊犁河谷的地理位置何在?伊犁河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介于北纬43°30′至45°55′、东经80°00′至85°40′之间。
它东临天山山脉,西隔塔里木盆地与喀喇昆仑山相望,南界天山北麓,北倚阿尔泰山脉。
由于其地势独特,形成了特殊的气候和地貌条件。
问题二:伊犁河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伊犁河谷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烈干燥。
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0°C,夏季则高达30°C以上。
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
由于地处世界中纬度较高及山地与盆地交错的地理位置,伊犁河谷的气候独具特色。
问题三:伊犁河谷的地貌特点有哪些?伊犁河谷地势低平,宽度最窄处仅30多公里,最宽处接近150公里。
地表主要由冲积平原、沙漠和草原组成。
由于伊犁河冲积物的沉积和长期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地貌景观,如泥河、黄河、冰山、湖泊和沙漠。
问题四:伊犁河谷的生物多样性如何?伊犁河谷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同时,由于地势低平和充足的水资源,伊犁河谷还有大片的湿地和湖泊,成为许多珍稀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
其中包括大雁、红喉锦鸡、斑头雁、盐矿戴菊、狼和麋鹿等。
伊犁河谷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问题五:伊犁河谷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伊犁河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重镇,农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
伊犁河谷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盛产小麦、棉花、玉米、油菜、水果等农产品。
此外,伊犁河谷还以畜牧业繁荣闻名,牧场广袤,牛、羊、马等畜牧产品产量丰富。
伊犁河谷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地处80°09′-84°56′E,42°14′-44°50′N。
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
二、气候
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年平均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898.4小时。
三、水利资源
伊犁河流域除常年接受大西洋等水域水汽补给外,同时还因南北两侧天山支脉山体高大,流域内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计有各类大小冰川1600多条,总面积2100多km2。
初估净储水量2300多亿m3,相当于同等体积的永久固体水库。
每年可补给河川径流水量约为20亿~25亿m3,占地表产水量的13.2%~16.5%。
伊犁河通常在12月封冻,次年3月解冻。
四、地貌
伊犁地处中亚内陆腹地,境内分布着许多高山峻岭,又有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河谷地,南北天山位于河谷两侧,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组成伊犁河谷的边界,同时也赋予了伊犁河谷独特的地貌特征。
天山山脉及其支脉婆罗科努山横亘于自治州南部,西起伊犁地区,东至星星峡,长约1700公里,在自治州长约450公里。
分水岭山脊海拔4000-6000米,最高的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
山势西高东低,西宽东窄。
西段宽达400公里,东段宽仅100公里。
平行山脉之间为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
伊犁河谷位于天山西部,呈东南直向,三面环山,有婆罗科努、科古琴、乌孙山和那拉提山,谷地呈三角形,东部顶点为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西部底边朝向中哈边界,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170公里。
伊犁河两岸为洪积冲积平原,伊犁河谷地南部为昭苏--特克斯盆地,呈东窄西宽的楔形,主要为特克斯洪积冲积平原。
在众多气势雄伟、蜿蜒不断的群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山雪峰融汇成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
伊犁河上游为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玛图汇合后称为伊犁河。
伊犁河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2万km2,年径流量1l7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0.59m3/s,伊犁河干流在中国境内长约442km,流域面积约5.6万km2,水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新疆境内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流经伊宁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至国界同霍尔果斯河汇合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
水系组成
伊犁河左岸支流稠密。
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支流右岸有喀什河、霍尔果斯河和巩乃斯河,左岸有恰伦河、奇利克河、特克斯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汇人的主要支流有恰伦河、库尔斯利克河和库尔特河。
恰伦河
恰伦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是伊犁河的左侧支流。
河长427km,流域面积为7720km2。
发源于克特缅山脉的南部坡地,其下游被分成许多河汊。
河水补给为雪水和地下水。
在距河口84km处的平均流量为35.4m3/s。
河水在11月一次年2月封冻,3~4月初解冻。
奇利克河
奇利克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是伊犁河的左侧支流。
奇利克河长245km,流域面积4980km2。
该河发源于外伊犁山脉的南部坡地;河流进入伊犁盆地后被分成库尔奇利
克和乌利洪奇利克两条河汊。
奇利克河最后注入卡普恰盖水库。
河水为冰川、雪水补给型。
该河在距其河口63km处的平均流量为32.2m3/s。
霍尔果斯河
霍尔果斯河有二源,南源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西南别珍套山西南麓,西流折向西北流,至中、哈边境汇合北源。
北源出自哈萨克斯坦境内托克桑巴依山南麓,南流汇合南源后,主要河道沿中、哈边界西南流,在中国霍城与察布查尔两县之间汇人干流。
全长约140km,其中中国境内长69km,流域面积2736km2。
自然落差2500m。
水能理论蕴藏量22.65万kW。
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较低。
支流向左右岸伸展较均衡,水量充沛。
巩乃斯河
巩乃斯河源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依哈比尔朵山西麓,西流折向北流,在巩留县托铁达坂与喀拉布拉之间汇合特克斯河后,又汇合喀什河称伊犁河,全长约220km,流域面积4123km2。
年最大径流量22.9亿m3,年最小径流量9.31亿m3,多年平均径年流量16.4亿m3。
年均径流深397.8mm。
多年平均含沙量0.34kg/m3。
流域内地势西南高,北部低,海拔在2502~4212m之间,河道顺直,支流发育。
主要支流有恰合普河、阿尔普河等。
特克斯河
特克斯河全长约430km。
流域面积8635km2。
年最大径流量23亿m3,年最小径流量17.2亿m3,年均径流量20.8亿m3,在夏季时有洪水发生。
多年平均含沙量0.47kg/m3,主要支流有苏木拜河、哈桑河、阿克牙孜河等。
喀什河亦名哈什河或伊犁喀什河。
源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与依连哈比尔尕两山之间西北麓。
向西流至伊宁县墩麻扎附近与巩乃斯河汇合,北流称伊犁河。
全长304km。
伊宁县托海以上流域面积8656平方千米,天然落差2506m,水能理论蕴藏量145.1万kW。
可能开发装机容量61.50万kW,年最大径流量43.5亿m3,年最小径流量25.1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32.1亿m3。
多年平均含沙量0.41kg/m3,流域地势西南高,北部低,平均海拔在2335~2508m之间。
河道顺直,河型呈羽毛形。
支流短小而广布。
较大支流有寨口河、阿拉斯坦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