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二条经络的技巧

合集下载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手厥阴心包经穴歌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走向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

太阴对阳明,少阴对太阳,厥阴对少阳。

阴配脏,阳配腑。

三个大循环。

经的走向: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

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向上走手,手三阳经从手向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向下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向上走腹(胸)。

【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经络简单记忆方法

经络简单记忆方法

经络简单记忆方法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各种气血运行通道。

中医认为,经络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如果经络畅通,气血运行顺畅,人体健康;而经络堵塞或瘀阻,则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

掌握经络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学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种简单记忆经络的方法。

首先,可以将人体经络分为十二正经和八脉。

正经又称为十二经脉,它们是全身的主要气血运行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而八脉则是十二经脉的分支,负责将气血分布到具体的身体部位。

十二经脉包括三阴三阳经和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记忆:1. 天干地支记忆法:将十二经脉的名称对应到天干和地支的名字上。

例如,手太阴肺经对应甲子,手少阴心经对应乙丑,依此类推。

通过将经脉名称与天干和地支关联起来,可以减少记忆的困难。

2. 动物记忆法:将经脉的名称与动物进行关联。

例如,手太阴肺经对应虎,手少阴心经对应猴,手阳明大肠经对应兔子,足阳明胃经对应马,足太阴脾经对应鸡,足少阴肾经对应鼠,足厥阴肝经对应龙,足少阳胆经对应蛇。

通过与动物的关联,可以形成图像记忆,方便记忆经络的顺序。

3. 家庭记忆法:将经脉的名称与家庭成员的名字进行关联。

例如,手太阴肺经对应父亲,手少阴心经对应母亲,手阳明大肠经对应哥哥,足阳明胃经对应姐姐,足太阴脾经对应自己,足少阴肾经对应儿子,足厥阴肝经对应叔叔,足少阳胆经对应婶婶。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名字进行关联,可以更加直观地记忆经络的顺序。

以上提到的记忆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针对不同人来说,适用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进行反复的记忆与复习。

除了记忆经络的顺序,还需要了解每个经络的具体走向、分布以及与脏腑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中医学中的经络理论。

总之,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经络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经络养生技巧

十二经络养生技巧

手厥阴心包经
部胸
阴走
手少阴心经
面手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从
→ 部手
手少阳三焦经
阳走
手太阳小肠经
面头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从足
→ 足少阳胆经
头部 走外
足太阳膀胱经
脚侧
足 足三 阴 经
足太阴脾经
足从
足厥阴肝经
部脚 内走
足少阴肾经
侧腹
督脉
阳经之首、督脉主气
平衡阴阳、调和五脏、增强精、气、 神
起自上唇龈交穴,经头面至脑沿脊 椎至尾椎长强穴。
2、回收垃圾排出毒素
什么是养生?
养生: 就是养五脏六腑, 就是解决一个进 一个出的问题,做的是打通人体经 络 ,将营养输进来、毒素排出去。
经络—生命活动的依赖
《黄帝内经》指出:经脉者所以 “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
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老年人一般7点后起床比较合适。如果醒得比较早,这时可 以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清晨正好是阳气生发的时候,静静地 休息可以使人的神志安定,人体潜伏的阳气也不易受到干扰。 阳气是生命之本,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动作,阳气足,人体 就可以免受疾病的侵袭。所以。如果实在闲得无聊的话,也 可以在床上做些小运动,其健身功效绝不次于户外运动。
肾 作强之官 藏精、主水,主骨、生髓、通脑,主纳气,开窍于耳
心包 护卫之官
抵御病邪,保护心脏
六腑的功能
大肠:传导糟泊 胃:受纳、腐熟水谷 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帮助饮食消化 三焦:通行元气,疏通水道。
手shou 手 三阴 经经

12经络快速记忆法

12经络快速记忆法

12经络快速记忆法人体有12个经络你知道吗?这12个经络各有不同,均有各自的特征,那么要怎么样快速记忆它们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12经络快速记忆法,欢迎参阅12经络快速记忆流注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记忆特征特征1:左边两个都是“手”,右边两个都是“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包焦胆肝特征2:每两个相连的都互为表里如,肺为里,大肠为表特征3:第一个跟第四个,第二个跟第三个,经的名称相同如,第一个太阴,第四个必然是太阴;第二个是阳明,第三个也必然是阳明最后结合,前缘,中线,后缘,内侧,外侧,流注表如下:脏为里,在内侧腑为表,在外侧第一行的在前缘第二行的在后缘第三行的在中缘上肢内侧上肢外侧下肢外侧下肢内侧前缘: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后缘: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中线: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脏走手) (手走头) (头走足) (足走脏)12经络的命名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

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1.拉伸: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扭转脊椎、仰卧腿抬起、手臂上举等,可以放松肌肉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2. 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穴位,如太冲穴、涌泉穴等,可以刺激经络,缓解疲劳和紧张。

3. 药浴:用药浴泡脚或泡全身,可以温暖身体,扩张毛细血管,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经络状况。

4. 推拿:寻找到疼痛或僵硬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消除痛感,促进经络畅通。

5. 气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功法,调节心态,放松身心,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经络状态。

6. 食疗: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益气等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黄芪等,可以改善经络状态。

7. 艾灸:使用艾叶或艾条进行灸疗,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身体状况。

8. 瑜伽:练习瑜伽可以调节呼吸,放松身心,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经络状态。

9. 水疗:通过洗澡、泡温泉等方式,可以温暖身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经络状态。

10. 足浴: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足部经络畅通,缓解疲劳和紧张。

11. 理疗:通过理疗仪器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可以刺激经络,
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身体状况。

12.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调节心态,缓解压力,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经络状态。

人体12条经络口诀

人体12条经络口诀

人体12条经络口诀
人体经络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体内部贯穿着的一系列经脉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若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12条经络的口诀。

1. 手太阳经从指端至头,足太阳经从趾端走。

2. 手阳明经从鼻穴走来,足阳明经从足底来。

3. 手少阳经自头顶发,足少阳经从足外踝。

4. 手少阴经起于心,足少阴经起于足底。

5. 手厥阴经自手足起,足厥阴经自内踝出。

6. 手心经自手心发,足心经从足跟起。

7. 手太阴经从胸部起,足太阴经从足底来。

8. 手阳明经起于面颊,足阳明经从足跟来。

9. 手厥阴经从胸部起,足厥阴经自足底出。

10. 手少阳经自颈部起,足少阳经从足外踝。

11. 手少阴经从心中起,足少阴经自内踝出。

12. 手太阴经从肘部来,足太阴经从内踝走。

以上就是人体12条经络的口诀。

这些经络都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当它们的气血运行畅通无阻,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调节人体经络的畅通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经络系统能够保持畅通。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1.深呼吸:通过深呼吸,可以让氧气更好地进入身体,同时也能够舒缓身心,促进气血流通。

2. 调整饮食:饮食对经络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根据自身体质和状况,选择适宜的食物,尽量避免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

3. 运动锻炼: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 按摩穴位:按摩经络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缓解疼痛,舒缓身心。

5. 瑜伽冥想:瑜伽和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调整呼吸,促进气血流通。

6.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调理,促进经络的畅通,改善身体状况。

7. 足浴:足浴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体质,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8.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身体状况。

9. 水疗:水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身体状况。

10.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体力,促进身体的修复和健康。

11.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压力,促进身体健康。

12. 按摩全身:按摩全身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改善身体状况。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疏通12条经络最简单的方法
1.拔罐:用火或吸气的方式,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经络气血的循环,疏通经络。

2.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经络穴位,调和气血,以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3. 跑步: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疏通经络。

4.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有助于疏通经络。

5. 瑜伽:瑜伽的各种体位练习可以促进身体的内部循环,有助于疏通经络。

6. 针灸:针灸可以刺激身体的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7. 艾灸:通过艾条的燃烧,达到温热经络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

8. 水疗:水疗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经络的疏通和气血的流通。

9. 推拿梳理:用推拿梳理经络方向,促进气血的流动,有助于疏通经络。

10. 足浴:通过足部的水温和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疏通经络。

11. 拳法练习:拳法的练习可以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挥击,刺激身体的经络,有助于疏通经络。

12. 心理放松:心理放松可以缓解身体的压力,促进身体的血液
循环,有助于疏通经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十二条经络的技巧 十二条经络,其实只是三条长长的经络。第一条: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肺经:由胸走手,行走在上肢内侧前,止于大指的少商穴。行至手腕时,分出一个侧枝,走到了食指的商阳穴,目的是与食指的大肠经相连。肺经上的常用穴位有:云门、尺泽、太渊、鱼际、少商。大肠经:肺经的精气继续行走,就走到了食指的外侧商阳穴,这里就是大肠经的起点了,从手指往上走,行走在上肢的外侧前→颈部→下齿→鼻旁的迎香穴为止。另有一个侧枝上行到眼睛的下缘,叫承泣穴的地方,目的是与下一条经络胃经相连。大肠经常用穴位有:商阳、合谷、曲池。胃经:大肠经的精气继续行走就走到了胃经的起点承泣穴,承泣穴往下行走→面周围→胸前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脚面→中趾的历兑穴止。从脚背走脚趾时,又分了两个侧枝,一个走到了次趾,一个走到了大脚趾上,目的是要与脾经相连。胃经常用的穴位有:肚脐旁的天枢穴,大腿上的梁丘,小腿上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脚上的解溪、冲阳。脾经:胃经的精气继续前行,就走到了大脚趾外侧隐白穴了,这里是脾经的起始点,往上行至大趾内→下肢内侧→胸腹第三侧线→大包穴止。体表是在大包穴为止了,但体内有一支→入腹→食道旁→散舌下。走到这里,这一条长长的经络就走完了。这一条从肺经出发到脾经结束的经络,中间都是连接的,没有断掉,只是人为地将它们分为了四条经络,其实就是一条长长的经络,这条经络主要是管理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肺、大肠、胃、脾生病的时候,就要梳理这一条长长的经络,不是肺生病只梳理肺经,而是肺生病,整个四条经络都要慢慢地梳理。只是脾经是经络的终点,精气会很弱,不适合重度梳理,一般选择按揉的方法为佳。其他三条经络可以按揉、可以刮痧、拍痧、走罐。这四条经络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淤堵,都会造成整条经络运行的不顺畅,疏通局部很重要,整条经络梳理更重要,只有整条经络都通畅了,肺、大肠、胃、脾才会健康。常见的疏通技巧就是针灸、推拿、按摩、拍痧、刮痧、走罐。这么长的一条经络,堵在哪里怎样知道?只要是局部有疼痛、肿胀,皮肤上冒斑、冒癣、长痘痘、长痣、溃烂等,长在那条经络上,就代表这条经络有淤堵了,不但要梳理局部,慢慢地要将整条的经络都梳理通。梳理经络时,没有充足的能量在里面冲刷,脏东西是排不掉的,所以梳理经络的时候,食疗一定要跟上。例如胃不舒服时,就先找到胃经这条经络,可以沿着胃经找酸胀、疼痛的部位进行按揉、刮痧、拍痧,也可以找胃经的源头肺经、大肠经进行按揉,也可以找胃经的下游脾经进行按揉,都能缓解胃部的不适。但记住只是缓解,因为食疗没有跟上,继续吃错误的食物,胃还是会生病的,不注意对胃进行保护,胃还是会不舒服的,只有去除了病因,同时再梳理胃经及胃经的上下,胃病才会彻底治愈。再具体一些,胃不舒服时,先想一下吃了什么不该吃的食物,停掉,同时按揉胃经最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再将手上大肠经的合谷穴按揉一会,一般胃部不适就消失了,严重的胃病还要配合姜枣水冲鸡蛋等食疗的方法,坚持下去很多慢性病就会治愈了。具体每条经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大家可以买针灸书去学习,搞不懂穴位了,就沿着经络摸,哪里不适就按揉哪里,也一样有效。再搞不清楚,就将手臂内侧拍打拍打,小腿外侧拍打拍打,也能将整个三条经络的源头及终点都梳理了一下,身体内的脏器都会感觉舒服一些的。 第二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心经:由胸口出发,走到腋下,走上肢内侧后,走手,止于小指内侧的少冲穴,同时与小肠经相连了。 心经常用的穴位有:极泉、少海、神门、少冲。小肠经:心经的精气走到了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继续行走,就走到了小肠经的起点,小指外侧的少泽穴,然后继续沿着手臂的外侧后上行至肩胛、颈部,然后分支,一支上行至耳前的听宫穴,另一支上行至眼睛内侧的睛明穴止,在这里与下一条经络膀胱经汇合。小肠经常用穴位有:后溪、小海、天宗。膀胱经:小肠经走到眼睛内侧的睛明穴后就将精气交给了膀胱经,膀胱经就开始了继续往上行走,走到头顶外侧一些,再下行至颈椎的旁边,再一直下行至腰、下肢外侧后,再下行至脚的外侧,最后走到了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在这里又和下一条经络肾经汇合了。膀胱经常用的穴位有: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中、承山、跗阳、昆仑、至阴。肾经:膀胱经的精气在至阴穴处就交给了肾经,肾经将精气传到了脚底的涌泉穴,继续前行至脚内侧,开始向上,行走在下肢的内侧后,然后进入腹部,体内运行的一条是进入到肾、膀胱,再走肺、咽喉、舌;体外运行的一条就沿着任脉的两边向上行走,到咽喉下偏外的俞府穴为止。 这一条长长的经络,主要是管理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管理着西医认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孩子的发育不足、成人的早衰、脑子的发育与疾病、女士的妇科病、男士的男科病、颈肩腰腿痛、关节的疼痛等等,都与这一条长长的经络精气不足,经脉不太通畅有关。与这条经络有关的疾病,治疗上除了做好食疗外,就要学会慢慢疏理这条经络,疏理的方法与上面介绍第一条经络的疏理方法是一样的。例如肾脏有病时,可以在肾经的上下找痛点,找瘀堵的部位进行搓与揉,也可以找肾经的源头心经、小肠经按揉、拍痧、刮痧,也可以在膀胱经上按揉、刮痧、走罐、拍痧。这一条长长的经络最适合疏理的就是膀胱经,只要是后背僵硬的,都是这条经络的精气不足了,也就是肾气衰弱了,阳气不足了,在食疗补足能量的前提下,经常疏理膀胱经是非常好的。背部的撞墙就是疏理膀胱经,后背的走罐也是疏理膀胱经,只是后背撞墙可以天天做,每天不要超过半小时,后背的走罐就不能天天做了,可以一、二个月进行一次。第三条: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心包经:这条经的精气是从由胸开始出发,走到了乳房外侧,往上行走后进入手臂内侧中间,再走到手掌,分出一支走到了中指的中冲穴,还有一支就走到了无名指,将精气转交给了三焦经。心包经的常用穴位有: 曲泽、内关、劳宫穴。三焦经:心包经的精气传递给了三焦经后,从无名指的关冲穴出发,上行与上肢外侧中→肩后→侧颈→耳→眉梢、目外眦→与胆经汇合。三焦经的常用穴位有:外关胆经:三焦经的精气在眼睛外侧的瞳子髎穴处转交给了胆经,胆经的精气绕着耳朵走了一圈后就上头,再下行至侧颈、侧腰、肋、下肢外侧中,走到脚背分两支,一支走到了第四脚趾的足窍阴穴止,一支走到了大脚趾,目的是将精气转交给肝经。胆经常用穴位有:凤池、肩井、环跳、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穴 肝经:胆经的精气在大脚趾处交给了肝经,从大脚趾内侧的大敦穴出发,沿脚背上行至下肢内侧前、中,进入生殖器上行入腹部,一支止于乳头下方的期门穴,一支继续在体内上行,上头、上额,与督脉会于巅,还有一支在体内循环→胃、肝、胆→循喉咙后→目→下颊→环唇→肺。肝经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蠡沟、这一条长长的经络,除了有肝胆这两个脏器以外,还多了两个没有与脏器直接相连的经络:心包经和三焦经。其实这两条经络是代表着身体内部大的通道,也可以理解成内脏之间的主干道,这两条经络不通,身体内部的大交通就出现了塞车现象,真个身体内部都会出现淤堵的情况。梳理这一条长长的经络,就是为身体这个炉子通炉底,能让身体内部的能源充分燃烧利用起来。只要是身体内部出现淤堵症状时,这一条长长的经络都要慢慢地疏通,在食疗跟上的情况下,最好的疏通方法就是拍打、走罐。三条长经络在四肢巡行的位置。手臂的内侧拇指一侧:手太阴肺经(简称肺经)中指相通:手厥阴心包经(简称心包经)小指一侧: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手臂的外侧拇指一侧: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中指相通: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小指一侧: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腿的内侧靠外:足太阴脾经(简称脾经,小腿以下则居中间)中间: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小腿以下则靠外)靠里: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腿的外侧靠上: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中间: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后面: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按摩时还需注意的事项: 1、按摩后疗效不好或病症总是反复的人,一定是身体温度低,一定是身体内气血两亏。这时就要将重点转移,以食疗补足气血,然后运用各种方法祛除身体内的寒湿,再配合经络的疏通,疗效才能巩固、不易复发。2、身体内还有很多部位与经络图无关,但按揉后也能起到疏通体内各种管道的作用。如脚底反射区的按摩,便是最近一二十年来比较普及的一种保健、治病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身体哪里不舒服,就到脚上去找相应的反射区,按摩后往往也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3、还有手部反射区的按摩,第二掌骨全息按摩,耳部的全息按摩,只要对照图去进行按揉,就有明显的缓解病痛的效果。 邱雅昌董氏奇穴手法操作教学 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