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学习:浅谈中国笛子的突出特点

合集下载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

笛子的介绍以及音色特点笛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起源于中国。

它是由竹子制成的,通常有六个音孔和一个吹口,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改变音高。

笛子的音色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下面将从笛子的历史、构造、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

笛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

最早的笛子是用动物的骨头或角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成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在中国古代,笛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等领域,成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笛子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笛子,如竹笛、竹横笛、竹箫等。

笛子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笛身和吹口组成。

笛身通常由竹子制成,长度约为一尺至三尺。

笛子的笛身上有六个音孔,通过调整手指的位置来控制音高。

吹口位于笛子的一端,演奏时需要用嘴唇轻轻吹气,使空气通过吹口进入笛身,产生音响。

演奏笛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正确的吹奏姿势,要保持身体放松,吹气时要用腹部呼吸,并且控制吹气的力度和气息的稳定性。

其次是手指的灵活运动,需要准确地控制音孔的开合,以产生不同的音高。

此外,演奏笛子还需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以及音色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独特而丰富。

它的音色柔和、清脆、悦耳,具有一种深情、清新的美感。

笛子的演奏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郁、悲伤等。

它的音色在演奏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既可以细腻柔和,又可以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笛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

演奏时,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嘴唇的姿势,可以改变笛子的音色。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颤音、滑音、吐音等,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利用气息的控制和手指的技巧,改变音色的明暗、轻重,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笛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它的音色特点柔和悦耳,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通过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运用各种技巧,演奏者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的变化。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中,笛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

少儿长笛入门:笛子演奏和创作艺术

少儿长笛入门:笛子演奏和创作艺术

少儿长笛入门:笛子演奏和创作艺术中国笛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它音色优美、嘹亮动听、流传之广、流派之多,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里的主要成员之一。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华大地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笛子演奏家,其中冯子存(1904-1987)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以一曲《喜相逢》震撼了神州大地,首次将中国笛子以独奏的形式搬上了舞台,故此曲在中国笛子艺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冯子存是在民间音乐极其丰富的环境里磨练成长的,他出生于山西阳原县,从小生活贫困,常与哥哥一起干活。

他的大哥会拉四胡,二哥会吹笛子、打板鼓等民间乐器;在闲暇时间,经常随哥哥一起参加民间的演出活动。

后来因为生活所迫,随哥哥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地区做手工艺活皮匠。

虽然白天干活很累,但仍然坚持每天晚上在当地搞一些小型文艺演出活动,与民间艺人一起演出二人台小戏,也随当地艺人学习二人台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和磨练,并将二人台音乐与山西民间音乐柔和在一起,这些积累都成为冯子存创编笛子独奏曲的重要素材,如《八仙庆寿》、《十对花》、《拜大年》、《喜相逢》等,都源于二人台音乐。

如果要了解和研究冯子存笛子艺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二人台艺术。

二人台是一种地方小戏,由二人对歌对舞,故名二人台。

它主要流行于内蒙西部、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部分地区,因为它它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二人台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常用的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另外还有一件打击乐器;四块瓦(四块竹板,一手两块,互相撞击可奏出多端的节奏),有时也加三弦、梆子等等;其中各种乐器必须相互配合,才可构成一条完整、优美又极有特色的旋律,所以老艺人称二人台中的笛子为“骨头”,扬琴是“兜底”的、四胡是“填缝”的。

不过经过冯子存的加工发展,笛子的旋律性及独立性增强了,并逐渐变成一种独奏乐器。

1953年冯子存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观摩大会”,演奏他自己编写的台子曲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得到来自全国各地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

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

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

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笛子,又称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均有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艺术特点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选取具有独特演奏特点的曲笛与梆笛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梆笛曲《喜相逢》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是演奏北方梆笛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所整理、改编和演奏的梆笛曲《五梆子》、《喜相逢》等,是在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流传的民间乐曲和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演奏手法上吸收了“二人台”伴奏乐器中的笛子的演奏特点。

二人台流行于山西北部、陕北榆林、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河北张家口等地区,是在蒙、汉两族民歌坐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和小戏剧种。

早期由两人坐唱,有乐器伴奏,人称“打坐腔”。

后来发展为一丑一旦,均由男演员扮演,有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

后来又出现了女演员。

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

东路以歌舞表演见长,以舞霸王鞭为重要内容;西路注重故事情节,以唱、做为主。

二人台的道具有霸王鞭、折扇、手絹等,音乐分为唱腔和器乐牌子曲两大类,牌子曲曲目有100多种,其曲调来自戏曲、说唱、佛曲和民歌。

二人台的`伴奏乐器有笛子、四胡和扬琴,被称作“三手丝弦”,另加梆子击板和四块瓦(四块小竹片,形状似瓦,每只手捏两块碰击发声)加强节奏。

其中笛子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艺人称为“骨头”。

其演奏很有特色,常以上下装饰音来润饰旋律,民间叫做“加花字”。

这些装饰音不仅与本音之间常有较大的音程幅度,而且装饰音演奏起来速度较快,使旋律显得刚劲明快,很有个性。

二人台牌子曲的结构为板式变奏体,是同一基本音乐主题由慢到快的变化反复,旋律也由繁到简,其结构程序为:第一段,慢板,一板三眼的 4 ∕ 4 节拍;第二段,二流水板,一板一眼的 2 ∕ 4 节拍;第三段,捏子板,有板无眼的1 ∕ 4 节拍。

“捏子”这里是指音乐紧凑而取其骨干音的意思。

冯子存长期从事二人台小戏的伴奏,二人台伴奏及牌子曲演奏中笛子的特点在他整理、改编并演奏的梆笛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长笛学习:笛子知识讲解

长笛学习:笛子知识讲解

长笛学习:笛子知识讲解乐器名称:笛子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孙笛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 个)、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

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

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

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

从而*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

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龙头笛"。

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

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

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竹笛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在中国民乐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竹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曾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也是庶民乐队中常见的乐器。

在中国的民间乐队中,竹笛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我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竹笛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进行介绍。

竹笛在中国乐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简单而又神奇的乐器。

竹笛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自然界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等。

竹笛的音质圆润清越,声音纯正,悠扬动听。

这种音色非常适合表现古代诗歌、民谣和故事。

竹笛的声音能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和情绪,它不仅限于古老的中国传统音乐,也能够演奏现代的音乐作品。

竹笛的声音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其音色圆润、婉转、悠扬。

竹笛可以让人们在琴棋书画之外,又一次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感。

竹笛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让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并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竹笛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在中国的音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竹笛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音色和音高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竹笛演奏的技巧十分复杂,通过吐音、吹音、尖音等手法,演奏出不同的音符和音色。

竹笛的演奏方式也非常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吹奏、吹打、吹唱等方式演奏出不同的音乐作品,从而展现出竹笛的独特魅力。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其在现代音乐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戏曲演出、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竹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作品,竹笛都能够演奏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成为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笛的音色和表现方式都能够为音乐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情感,成为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

长笛总结

长笛总结

长笛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

外型为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

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比如普通镍银合金或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黄金以及贵金属铂等,偶尔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

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

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

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饱满的音响效果。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和按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

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构造与发音原理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

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

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

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每个音孔有固定的音,在演奏时根据演奏指法吹出不同的优美旋律。

孔的发音原理:长笛属于边棱音振动的乐器。

当气流吹入管口尖锐入口处时,气流一半向外通过,一半向内进入,形成了上下两列分离的涡漩。

这时涡漩之间出现了空吸的现象。

由于管口的压力强度低于大气的压力,而使两列分离的气流涡漩相互的吸引,由此产生了碰撞与摩擦而发出振动的声音。

嘴唇与笛孔摆放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得到一个正确的气流角度就必须将下嘴唇的唇边对齐笛孔的内边缘,再将笛孔的平面摆平,不可向外翻,也不可向内倾斜。

如笛孔向外,则抑制了基频而突出了高次泛音,这样就会使大量的气流吹离吹口,而减弱了边棱音的振动与摩擦,使其出现漏气声、音质不结实、杂音变多。

如笛孔向内,射入吹口的气流角度偏小,则音色不丰满、不明亮、声音发闷、没有光泽。

长笛专业在民族音乐中的技术特色及应用

长笛专业在民族音乐中的技术特色及应用

长笛专业在民族音乐中的技术特色及应用作者:赵嘉琦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长笛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从中世纪初期的木质牧笛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管制长笛,长笛在管乐团、交响乐团演奏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且由于音域較广可以作为独奏的乐器。

长笛声音婉转动听,根据气息和手指技巧的变化可以演奏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因此,根据长笛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音色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以此展示出民族音乐的韵律美。

关键词:长笛技术;民族音乐;应用一、长笛的起源长笛作为目前流传广、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之一,历史形态各不相同,例如我们可以在博物馆和史料图片中了解到,制作长笛的前身有:木头、芦苇、动物的牙齿等做成的小管,上面有空用来发声。

长笛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flatus,有清风拂过的意思。

19世纪初,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舍弃传统的木质笛,人们试着用金属做乐器,金属做成的长笛开始问世,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长笛完成了定型。

由于民族特色、地域的因素,长笛在不同民族的意识形态不尽相同且多种多样,时至今日长笛在西方国家多用贵重金属金、银、铜制成,金属的材质会影响到演奏者的音色。

长笛共三截拼接而成。

长笛在中国的原型就是萧、竹笛一类,做成一只管吹奏,甚至各种各样的哨子也都属于长笛一类。

二、长笛的演奏技巧及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深加快,长笛在我国发展迅速,其音色优美、声音婉转,音域较宽,可以演奏三个音区,所以除了外国流传进来的乐谱,我国还改编和创作了许多由长笛演奏的独奏曲例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等。

我国的长笛演奏家的演奏方法早期主要来源于东欧,到现今为止,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流入我国,我国长笛演奏技巧不断提高,但是和其他吹管乐器一样,长笛演奏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气息:吹管乐器主要力量来源于气息,在长笛演奏过程中的呼吸和我们日常呼吸不一样,正常呼吸是胸腔呼吸,胸腔吸气快但是吸入的气息不多,不能满足长笛演奏的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在胸腔吸气的同时扩张腹部,让胸腔和腹部都充分吸气,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储气仓,再由腹部肌肉控制缓慢呼出,能让演奏者提高吸气量而且长度吹奏时间长,能吹奏长连线音,胸腹式呼吸需要大量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

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及特点民乐是我国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形态,其中的竹笛具有重要的地位。

竹笛作为民族器乐中最为常见的乐器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广泛使用,并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特点。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乐中竹笛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管乐器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竹制笛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笛逐渐成为了我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

从长期的文化积淀来看,竹笛在我国历史上的表现十分突出。

早在古代,竹笛就被用来伴奏诸如龙舞、狮舞、花鼓戏、秧歌等各种传统民俗表演。

同时,在我国的宫廷音乐中,竹笛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常常被用于表现纯朴、清新而又优美的音乐形态,例如《清明上河图》中的《稼歌行》等乐曲。

二、竹笛的音乐特点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自然,富有吹奏者自己的表现力,因此被称为“笛音天籁”。

竹笛有着独特的吹奏技巧和风格,其演奏的特点如下:(一)情感表达丰富。

竹笛演奏者可以通过掌握不同打击力度和呼吸力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音乐更加生动、感人。

(二)技巧多样。

竹笛是一种艺术性、技巧性都很强的乐器,在演奏上要求吹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如吹奏口法的掌握、呼吸法的协调等。

(三)音乐形式多样。

竹笛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在民乐中常常与二胡、琵琶、古筝等其他乐器搭配演奏,形成多样的音乐形式。

(四)特定的表演情境。

竹笛常与某些特定的表演情境相联系,如狮子舞、龙舞等各种传统娱乐活动,这也为竹笛带来了更广泛的听众和欣赏方式。

三、竹笛的各类演奏形态竹笛的演奏形态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独奏:竹笛独奏可以充分展现其独特的一面,向听众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重奏:竹笛与其他乐器合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等组成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形式多样。

(三)伴奏:竹笛常常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充当伴奏,如戏曲、舞蹈、歌曲等表演活动中,与其他乐器协奏演奏。

总之,竹笛作为我国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笛学习:浅谈中国笛子的突出特点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
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很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
演奏家.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
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

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 更放
异彩。

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
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
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

无论从演奏技
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渐摆
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

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
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

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
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