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陶瓷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IPS e.max Press铸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IPS e.max Press铸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
采用美国加州牙科协会 ( D 制 C A)
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 , 对修复体边缘完整性、 解剖形态 、
表 面光 洁度及 颜色 进行 检查 。如 出现 全 瓷冠 破裂 、 崩瓷 或脱
落 、 泽和外 形 不协 调 、 可 卡 住 探 针 的边 缘 间隙 或 牙 龈 红 色 有 肿 之一者 均 被视 为 失 败 病 例 。具 体 标 准 包 括 : 边 缘 完 整 ① 性 。边缘 无 肉眼可 见 的缝 隙并 探 及边 缘光 滑 为满 意 ; 肉眼 可
邻牙及周 围 软组 织 协 调 为 满 意 ; 复 体 轴 面 突 度 稍 大 或 稍 修
修 复 体 中最 常见 的 问 题是 颜 色 与 邻 牙 轻 度 不 协 调 , 修 复 体 的颜 色受 许 多 因素 的影 响 。全瓷 冠 的颜 色显示 决 定 于 两 个参 数 , 即底层 冠 的颜 色 显 示 能力 和半 透 明性 。不 同 陶
强度 更 高 , 系 也更 丰 富 , 满 足 临床 前 后 牙 冠 和 前 牙 、 色 能 前
磨牙 三 单 位 桥 的 强 度 要 求 。本 研 究 对 应 用 ISem x P . a Pes 瓷 修 复 前 牙 的 病 例 进 行 临 床 追 踪 评 价 , 报 告 rs 铸 现
如下
603 ;. 都 易 美 乐义齿 有 限公 司 , 10 82 成 四川 成 都
60 1) 10 7
[ 要] 摘 目的 : 价 ISema rs 铸 瓷修 复 体 在 前 牙 美容 修 复 中的 临床 效 果 。 方 法 : 2 评 P . xPes 对 3例 患 者 19颗 牙进 行 IS 1 P e m xPes 瓷全 冠修 复 , 复 后 1周 及 每 半 年 复诊 一 次 , 价 修 复 体 的 边 缘 完 整 性 、 剖 形 态 、 面和 颜 色 等 临 床 指 . a rs 铸 修 评 解 表 标 。结 果 : 随访 期 内 3颗 牙发 生饰 面 瓷 崩 瓷 , 在 】颗 牙 因基 牙 折 断 致 牙 冠 与 修 复 体 一起 脱 落 , 2颗 牙 出 现 牙 龈 红 肿 , 余 其 l3颗 牙修 复 体 无 变 色 、 瓷 和 裂 纹 , l 崩 边缘 密 合 , 牙龈 健 康 状 况 良好 , 者 满 意 率 高。 结 论 : Sem rs 铸 瓷修 复 体 对 患 I . a Pes P x

瓷贴面预备方法的探讨 黄自印

瓷贴面预备方法的探讨 黄自印

修复体制作完成后临床粘接,所有 基牙使用氧化铝粉末进行喷砂处理 的粘接操作都应该在橡皮障下进行。
Horn将牙体预备分为四型,即唇面开窗型, 切缘斜面形,切缘对接型,切缘包绕型
96.3% 唇面开窗型
92.1% 切缘斜面型
88.8% 切缘对接型
97.4% 切缘包绕型
使用meta分析研究牙体预备方法与瓷贴面成功率的关系(口腔医学研究)
开窗型
对接型
包绕型
89%
90%
93%
切缘包绕型更适合有足够厚度的健康牙齿,而切缘对接型牙体预备更适合磨耗 和折裂的牙齿。
涂抹37%的磷酸凝胶于牙体表面。釉质区域酸蚀30S,本质区域15S。将磷酸 凝胶彻底冲洗干净,轻轻吹至微湿润状态。
Doctor Huang
在牙体粘接面使用毛刷涂抹牙本质处理剂SyntacPrimer(1液)15S。轻轻吹 干,不要冲洗。
在牙体粘接面涂抹牙本质粘接剂SyntacAdhesive(2液)10S,气枪吹干。
治疗过程:全口直丝弓固定矫治,维持后牙中性咬合关系。通过超弹性 镍钛弓丝纠正扭转,排齐整平牙列。
正畸结束后,牙列整齐。但是两颗中切牙的形态需要通过修复的方式来美化。
术前数字化印模的扫描
把扫描数据和设计图片通过网络传递给技师,技师把二维的口内数码照片和三 维的口扫数据做重叠。通过软件设计符合美和功能需求的未来修复体的形态。
预备后再次扫描数字化印模,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给技师,技师在计算机的辅 助下设计和制作。很荣幸这个病例和许鑫技师共同完成。
使用爱迪特公司的优秀产品:绚彩3D锆块,产品透度渐变、颜色渐变、强度 渐变的特性更加适合制作不上瓷的微创美学修复体。
因为不上饰瓷,所以预备空间需求就少,完全通过外染色来获得美学效果。

评价IPS e.max Press热压铸陶瓷全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

评价IPS e.max Press热压铸陶瓷全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

全 瓷 修 复 体 美 学 性 能 突 出 、 泽 逼 真 自然 、 物 相 容 性 色 生
好 , 且 在 口腔 环 境 中 稳 定 , 受 牙 科 医 生 和 患 者 的 青 睐 。 而 深 近 年 来 , v c r 司新 研 制 的 ISe Iol 公 a P .ma rs 热 压 铸 造 xPes 陶 瓷 因 其 较 好 的 透 光 性 能 达 到 较 好 的 美 观 效 果 而 深 受 患 者
o l s i r en o c d c mp s t n o o i o t Bim a e f ag a sfb e r i f r e o o ie e d d nt p s . o t c
ra s 2 02 23 1 : 6 7 2 6 . il , 0 , ( 3) 2 6 6 8
瓷 或 面 瓷 加 以 控 制 , 而 半 透 明 性 成 为 决 定 陶 瓷 冠 显 色 的 因 重 要 因 素 ] P .m xP es 家 提 供 了多 种 透 光 率 不 。ISe a rs 厂
c r列 支 敦 士 登 ) 钴 铬 合 金 ( D, 国 ) 瓷 粉 ( h f, l, a , E 德 , S ou 日 本 ) 含 氟 复 合 树脂 粘结 剂 ( 乐 丽 医 疗 器 材 公 司 , , 可 日本 ) 玻 , 璃离子水门 汀粘结 剂 (hf, S ou 日本 ) 排 龈 线 ( T aa , , UI rp k
进行修复治疗 , 经过 6 月 至 2 的 临 床 随诊 观 察 , 中修 个 年 其
复成功 9 3颗 , 败 3颗 , 为 前 牙 , 别 为 纤 维 桩 折 断 2 失 均 分 颗 , 脂 核 折 断 1 , 功 率 为 9 。 树 颗 成 7
3 讨 论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摘要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

粘接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规范按GB/T1.1—2009的规则起草,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修复技术之一。

由于瓷贴面不要求机械固位形,其固位力主要来源于树脂粘接材料与瓷贴面和牙体组织间形成的粘接力。

瓷贴面的临床使用寿命与贴面粘接后所形成粘接界面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粘接环节的失误可导致粘接界面结构缺陷,破坏界面稳定性,从而易发生贴面剥脱、碎裂,乃至修复失败。

此外,瓷贴面有一定的透光性,粘接材料的颜色可直接影响瓷贴面修复后的美学效果。

因而瓷贴面粘接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粘接操作的规范与否是决定瓷贴面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对牙体预备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预备的超薄贴面尤为重要。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对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制定细化规则,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瓷贴面修复成功率和临床耐久性,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用于瓷贴面修复的主流材料是玻璃陶瓷,因而本规范主要针对玻璃陶瓷的临床粘接操作进行规范,对于玻璃相含量高、陶瓷支架中含树脂聚合体的可切削复合材料制作的贴面,粘接时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提出瓷贴面粘接的常规临床操作技术原则,对于具体瓷贴面材料和粘接材料,除参照本规范外,还应参照相关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并以说明书推荐的具体操作为准。

范围本规范给出瓷贴面规范化粘接操作流程的临床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玻璃陶瓷材料(如长石质瓷、白榴石基玻璃陶瓷、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等)制作的常规瓷贴面、微创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

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 的分类
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按照成分和结构可分为传统陶瓷、生物活性陶瓷、 高分子陶瓷和金属陶瓷等。其中,传统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锆等;生物活性 陶瓷包括生物玻璃、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等;高分子陶瓷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高分子网络结构等;金属陶瓷则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表面涂层等。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粉末冶金法、溶胶-凝胶法和热解法等。其中, 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氧化锆粉末进行压制成形、烧结和加 工等工艺步骤,得到致密的氧化锆陶瓷。氧化锆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 腐蚀、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使其在口腔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良好的美观度: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可以提供与天然牙齿相似的美 观度和半透明度,使得修复体更加自然逼真。
(3)高耐久性: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的耐久性较好,能够承受口腔内的 复杂环境,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良好的物理性能:口腔陶瓷及类陶瓷修复材料的硬度、抗折强度和耐磨性 等物理性能优异,能够满足口腔内的咬合和摩擦需求。
3、美容修复
在美容修复领域,氧化锆陶瓷可用于制作贴面、假牙等。氧化锆陶瓷具有高透 光性、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达到自然牙齿的效果。同时,氧 化锆陶瓷的美观度和舒适性更优异,能够满足患者对美容修复的需求。
1、物理性能
氧化锆陶瓷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密度、硬度、耐磨性、热膨胀系数等。其中, 高密度和硬度能够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而低热膨胀系数则能够减少 修复体与周围组织的热应力,避免修复体翘起、崩瓷等现象的发生。
氧化锆陶瓷的应用领域
1、牙科种植
氧化锆陶瓷作为一种优秀的牙科种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抗腐蚀等 优点,能够满足口腔修复的需求。同时,氧化锆陶瓷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对周 围组织无毒无害,可促进骨组织生长,提高种植牙的成活率。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评价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来我科就诊的患者35例共74颗前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经过12个月复查评价其修复效果。

结果: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

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和生物相容性,硬度高、耐磨,是一种理想的修复体。

关键词:前牙牙体缺损;二氧化锆全瓷冠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77-02二氧化锆是自然界中以斜锆石存在的一种矿物,是一种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的熔点高达2700摄氏度。

二氧化锆是已经被证实成功用于航天飞机的热屏障,二氧化锆全瓷冠强度远远大于其他所有的全瓷冠。

目前的二氧化锆全瓷冠都是用计算机 cad-cam技术制作完成的,即激光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数控专业机床上加工出适合的修复体。

此方法制作的二氧化锆全瓷冠有极高的密合性。

近年来我科应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做如下总结。

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选择患者35例共74颗前牙,其中男性11人,女性24人。

患者就诊原因为前牙四环素牙或氟斑牙变色、釉质发育不全、死髓牙变色,残根及前牙单个缺失。

其中前牙单个缺失4例12颗,残根16例共22颗,前牙四环素牙或氟斑牙变色、釉质发育不全、死髓牙变色要求美容修复15例共40颗。

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2-3周,x片示根管严密充填,根尖周无明显炎症,牙周状况良好。

2 材料德国kavo公司的氧化锆全瓷冠3 操作步骤患牙修复前予以完善根管治疗,2-3周后检查无松动无叩痛,x片示牙槽骨无骨折,无根折,根尖无炎症病变。

备牙,切缘至少去除1.5mm,唇舌侧至少去除1.5mm,邻面至少去除1.5mm牙体组织,切向聚合2°~5°,备出宽度至少1.0mm的连续的龈下水平直角肩台[1],其中22颗残根使用美国bisco公司的d.t. light post双锥度导光石英纤维桩制作桩核,硅橡胶取模,灌制模型,比色,制作完成的成品冠经试戴边缘密合,形态色泽满意,调合后消毒使用易获嘉全瓷冠树脂粘结剂粘结。

微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微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微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邓再喜;张春宝;马静;吴江【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veneer in the restoration for aesthetic teeth. Methods The micro-veneers were produced for aesthetic restorations by minimally invasive or noninvasive technologyto microdontia, natural space, teeth defect, etc. Results The micro-veneer technology, not only can get a good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edge line in self-cleaning area and a better long-term effects. Conclusion Micro-veneer was a better choice for the aesthetic teeth restoration.%目的:探讨采用微贴面技术进行牙齿美容修复。

方法:对于过小牙、牙齿自然间隙、牙齿局部缺损等情况,采用微创、无创手段,通过制作微贴面进行牙齿美容修复。

结果:微贴面技术,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牙齿美容修复效果,而且具有创伤更小、边缘线主要在自洁区、长期效果更佳等优点。

结论:微贴面修复是一种更好的牙齿美容修复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贴面;全瓷;树脂;牙齿美容修复;微创【作者】邓再喜;张春宝;马静;吴江【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4随着口腔修复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对于过小牙、牙齿自然间隙、牙齿局部缺损等患牙,采用微创、无创牙齿美容修复成为广大患者追求的目标。

瓷贴面粘接策略及常见问题处理

瓷贴面粘接策略及常见问题处理

瓷贴面修复具有磨牙量小、恢复美观效果好的优点,其粘接效果是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瓷贴面粘接策略及常见问题处理:粘接策略:瓷贴面试戴与试色:取下患者临时修复体,用抛光刷或抛光杯+抛光膏清洁牙面,冲洗。

单个检查贴面的就位和边缘密合度,然后再相邻贴面就位检查密合度,最后再全部就位检查密合度。

使用试戴糊剂进行试戴,颜色确认后彻底清洗干净并吹干牙体组织。

瓷贴面处理:使用5%氢氟酸IPS处理瓷贴面20秒(如果使用长石质玻璃陶瓷,酸蚀时间请延长到60秒)。

然后进行中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管道损坏。

氢氟酸处理后,表面有一层六氟硅酸,需要磷酸处理60秒或者95%的酒精超声清洗5分钟,取出后吹干。

在修复体组织面均匀涂布“硅烷预处理剂”,60秒后开始用干燥气枪吹干。

修复体经过上述程序处理后,在避开粉尘的容器中静止五分钟。

粘接材料选择:根据瓷贴面的厚度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

如果瓷贴面厚度小于2mm,建议使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剂;如果瓷贴面厚度大于2mm,则建议使用双固化树脂粘接剂。

临床常用的瓷贴面粘接系统有RelyXTM Veneer瓷贴面专用粘接剂(3M ESPE公司)。

常见问题处理:瓷贴面脱落:这可能是由于粘接材料选择不当、瓷贴面处理不当或粘接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

应重新进行瓷贴面处理和粘接操作,选择合适的粘接材料和系统,确保瓷贴面与牙体组织之间的粘接力足够强大。

瓷贴面颜色不匹配:这可能是由于试戴和试色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患者牙齿颜色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应重新进行试戴和试色操作,确保瓷贴面颜色与患者牙齿颜色相匹配。

瓷贴面边缘不密合:这可能是由于瓷贴面制作不当或患者牙体组织形态异常等原因造成的。

应重新制作瓷贴面或进行牙体组织形态调整,确保瓷贴面边缘与患者牙体组织密合。

总之,瓷贴面粘接策略及常见问题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瓷贴面的制作质量、患者牙体组织情况、粘接材料的选择和粘接操作规范等。

正确的粘接策略和及时的问题处理可以确保瓷贴面修复的成功和持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4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2年第44卷第3期 
玻璃陶瓷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 
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艳华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陶瓷全瓷贴面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14例患者的160个患牙随 
机分为两组,第1组用玻璃陶瓷全瓷贴面修复,第2组用ESTELITEYQUICK复合树脂填充材料修复。追 
踪随访1~2年,并进行临床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在修复后1、2年各项评价标准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陶瓷全瓷贴面是目前比较理想、可靠的前牙美容修复技术,未来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瓷贴面;前牙;美容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4—0951(2o12)o3—0314—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 
高,全瓷修复体以其良好的美学和生物相容性深受 
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欢迎。玻璃陶瓷全瓷贴面不仅具 
有全瓷修复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对牙髓刺激性小、磨 
牙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对美容修复的患者尤为适宜。 cAD/CAM系统加工制作的全瓷修复体克服了以往 的强度弱,粘接固位强度小的缺点,成为口腔修复治 疗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近2年来我院进行了应 用,现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OO8年3月~2010年3月来我科修复门 诊要求修复前牙缺损、间隙、变色、畸形、釉质发育不 良的114例患者160颗患牙。其中男50例,女64 例;年龄18~54岁;观察时间1~2年。纳入标准: 所修复前牙牙髓正常或有牙髓症状经治疗2周后无 异常情况出现;牙齿无松动;牙周探诊无溢脓、出血, 牙周袋<3.0 mm;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X线检查 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无牙周膜宽度改变;患 者自愿参加,并可按时复诊。 1.2方法 1 2.1仪器设备 排龈线(GINGI—PAK),CAD/CAM系统(德国 西诺德),MarkⅡ瓷快(Vita德国),金刚砂车针 Heraeus Kulzer),聚醚印模材(3M ESPE,德国), ESTEI Il丁EEQUICK复合树脂材料(Tokuyama Dental C ̄rporation,日本),Variolink I1双固化树脂 粘接系统(Vivadent公司)。 1,2.2实验步骤 牙体预备前在自然光下进行3D比色板比色, 操作时遵循全瓷贴面预备原则。 第1组用玻璃陶瓷全瓷贴面修复60例患者的 
8O颗患牙。牙体预备分对接型与包绕型两种[ 。 
对于对接型切端的制备,唇侧深度至少为0.6 mm; 
对于包绕型切端的预备,颈部和唇侧制备深度至少 
为0.6 mm,切端预备至少0.7 mm。边缘位置一般 
预备在平齐龈缘或龈缘上方,如果基牙变色严重,边 
缘放在龈缘稍下方。边缘形态呈浅凹形,邻面边缘 
依牙体形态不同预备到邻接点的稍前方或舌侧。然 
后用聚醚印模材取印模、灌注模型、技工室制作、临 
床调改、用Variolink 1I双固化树脂粘接系统进行 
粘结。 
第2组用ESTELITEEQUICK复合树脂材料 
修复54例患者的80颗患牙。去除牙齿表面牙垢、 
色渍,用车针在表面均匀磨除0.5 mm左右。酸蚀、 
复合树脂贴面成形、光照固化,最后修形抛光。 
为确保结果的客观性,所有临床操做由同一医 
师进行,临床随访及评定由另一位医师完成。 
1 2.3评价标准 
复查时采用吕宏辉等『2]的全瓷贴面复查标准 
及彭蓓等【3]的贴面复查标准的修改指标,在玻璃陶 
瓷全瓷贴面使用1年后,观察贴面的边缘密合度、完 
整程度、患者对修复体颜色的满意程度及边缘着色 
等内容,评价标准见表1。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2年第44卷第3期 315 
- 
4 统计学分析 
、。 由、+卜 一 、。出 
结 果 用 1 r7

. 

 ̄ 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 2SPSS 17 0 ,H 

分析。 本组80颗玻璃陶瓷全瓷贴面,无1例折断或缺 
损。两组不同时间复查患牙修复结果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不同时间复查患牙修复结果比较( ,%) 

修复成功率:达标患牙颗数/总颗数×100% 
60例共80颗患牙采用玻璃陶瓷全瓷贴面修 
复,经戴用1年后门诊复查,按评价标准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80颗患牙贴面均完整;患者均满意修复 
后牙体颜色,其中有2颗贴面颜色稍与邻牙有差别; 有3颗患牙在复查时探针可深入修复体边缘内;有 2颗患牙贴面边缘有轻度变色。用 ESTELITEYQUICK复合树脂填充材料修复54例 患者的80颗患牙与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边缘适合性方面,有3个贴面出现边缘卡探针 现象。原因可能有:①模型不精确;②贴面边缘磨损; ③粘结贴面时未完全就位或不慎损伤瓷边缘。因此 制取模型应用硅橡胶取模确保模型精确,注意保护 边缘薄弱部位,保证贴面完全就位。在颜色满意度 方面。颜色满意度达97。5%。2例颜色不满意,可能 是由于患牙为重度氟斑牙,全瓷贴面修复后透出牙 体颜色而致。全瓷贴面颜色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基底 颜色、瓷层厚度、烧结次数等【 。边缘变色方面满 意度达95%,2颗患牙牙颈部修复体边缘有轻度变 色可能为色素沉着所致。 综上所述,在2年的随访中,8O个患牙修复效 果良好,颜色美观自然,牙体预备少,对牙髓的刺激 
小。由此可见,玻璃陶瓷全瓷贴面是目前比较理想、 
可靠的前牙美容修复技术,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军口腔固定修复的临床设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10. 
[2] 吕宏辉,牛亚南,张金婷,等.全瓷贴面临床应用分析[J].广西 
牙病防治杂志,2009,17(5):209—211. 
【13]彭蓓,季娟娟,杨杨,等.前牙铸瓷贴面修复的l临床效果观察 
[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23—127. 
[4] Najanyra T,Saito O,Fuyikawa J,et al Influence of abutment 
substrate and ceramic thickness ON the colo ̄of heat —pressed ce— 
ramic cmwn[J].JOralRehabil。2002,29:805—809 

[收稿日期]2011—0g一3o 
【作者简介】王艳华(1978一),女,内蒙占赤峰市人。医学 
硕士.主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