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同步练习(I)卷
(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少年中国说》课件16张

①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大概是沿袭着西方人的说法翻译过来的。
②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我们中国难道果真是老朽衰败了吗? ③其凘亡可翘足而待也
它的灭亡也将很快到来。 ④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珍奇的鲜花含苞待放,光明盛大。 ⑤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对比
少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勇于改革,
年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人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改造世界, 敢于作为。
结论: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以人喻国(类比)
讲析第三段
(1)归纳段意
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 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2)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4)简述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 样的?
少年中国应该是一个智慧、富有、 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 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英姿 勃发、前程灿烂的东方巨人。
(5)文中用象征和比喻赞颂我少年中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比喻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比喻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喻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喻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喻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
讲析第二段
(1)归纳段意 通过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来突 出少年的特点,说明国家的强弱。 (2)从哪几个方面把老年人和少年人性 格做了对比?其目的是什么?
老 思既往—留恋—保守—永旧—已经者— 照例墨守陈规,
年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毁灭世界,
人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第12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18题;共88分)1.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________dé děi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2. (6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半截________(jiéjiē)厨________房(chúdòu)楼梯________(tī dì)熄________灭(xīxiē)烛芯________(xīn xìn)厄________运(èɡuǐ)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chénɡ nuòxīmièchú fánɡdēnɡ xī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óu tīcónɡ rónɡbào lùzhèn dì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分)按课文《半截蜡烛》内容填空。
①生当作人杰,________。
“人杰”的意思是________。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5. (3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五年级止册第三单元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灰尘。
激趣设疑:同学们,我们都很熟悉它。
看到这个词语,你们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灰尘的害处。
)2、师:通过你们的说法,我得出一个词:令人讨厌。
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
对吧?(学生可能答: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要求同学们想象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学生记下想法,指名写在板书上)3、师:好了,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了解课文中的说明,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师: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情形呢?你们的想法有几条得到了印证?增加教学环节4、小组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有哪些想法是符合实际的?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自然段)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自然段)设问过渡。
第三段(3~6自然段)灰尘的作用很大。
告诉我们包括灰尘在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少年中国说》 课件 (2)

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 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 《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 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 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 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 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作者简介
•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 时客、中国之新民等,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新会人。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 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 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探索改良主 义与君主立宪制;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 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 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著有《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少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新变法,时人合称 “康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 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 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 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 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 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 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 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luán鞭棰之惨酷,惟 我少 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 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分层作业

第12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分层作业【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1.祭乃熏杭亥恃哀拘【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
书写时要注意“祭、熏、恃、哀”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详解】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九州生气恃风雷”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故选:A。
3.B【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意思是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喑(yīn):沉默,不说话。
4.D【详解】万马齐喑究可哀: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究,终究。
故答案为:D5.D【详解】A.迭映、反问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C.拟人,夸张。
【阅读与鉴赏】6.清龚自珍7.hài恃哀sǒu8.C9.呼唤社会变革,重用人才【解析】6.本题考查课内古诗的文学常识。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本题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7.本题考查字音和古诗的背诵。
要求学生能背诵并默写古诗,掌握重点字的读音。
“亥”读作“hài”;“擞”读作“sǒu”。
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8.本题考查古诗的内容理解。
根据题目可知,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的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风霜”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变革。
“万马齐喑”比喻再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前两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同步练习填空题1. 在划线字正确的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________车________(yūn yùn)________弱________(xuē xiāo)分________(sǎn sàn)________晖________(zhāo cháo)单________(diào tiáo)________本________(zhé shé)2. 填字成词________霞________晖气象________________虹________晕庞然________3. 选字填空。
漂浮飘浮①几只小船________在海面上。
②白云________在蓝天上。
分散分裂③到了营地,大家________开来,准备扎营露宿。
④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________成细小的颗粒。
必须必需⑤军训前,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许多生活________品。
⑥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原野我生长在穷山乡,小时候多病。
记得在我4岁那年高烧不退,母亲背着我就往几十里外的公社卫生院跑,一路上她瘦骨如刀的脊背硌得我生疼,我就哭着让她抱。
那段路有多长,我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
我还记得在光秃秃的山道上看见唯一一棵没有被砍伐的枣树。
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
我静静地躺在她怀里,只觉得很美,可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有点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来时长在右边的树,现在跑到了左边。
母亲笑起来,但她没读过什么书,一时说不清,索性抱着我把身子转来转去地比划。
许多年过去了,偏偏这件小事石头般落在了心里。
每当我看见路边的树,就会想起朴素如泥的母亲和她那朴素如庄稼的话语:转个身,你就会发现那棵枣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教学参考 | 【名师教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 【名师教案】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3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
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在2010年中国世博会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2.激趣: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富足安康、国泰民安)3.导入: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
但这一切从金兵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领。
这段历史也被宋人称之为“靖康之耻”。
公元1210年,已是85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不瞑目,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第12课《假如没
有灰尘》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5分)
1. (8分)多音字组词
削:xuē________、xiāo________
散:sǎn________、sàn________
朝:zhāo________、cháo________
晕:yùn________、yūn________
2. (8分)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guāi qiǎo piě zuǐwán qiáng_jī xi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分)数笔画填空。
“阵”共________画,第2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朗”共________画,第5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却”共________画,第2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夜”共________画,最后1画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4. (5分)我会修改病句
①下雨了,小军急忙赶快跑进教室。
②我们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
③我的铅笔盒里有橡皮、直尺、自动笔、钢笔和文具。
5. (6分)选字填空
漂浮飘浮
①几只小船________在海面上。
②白云________在蓝天上。
分散分裂
③到了营地,大家________开来,准备扎营露宿。
④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________成细小的颗粒。
必须必需
⑤军训前,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许多生活________品。
⑥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6. (2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对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
而在所有淡水中,百分之八十七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
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有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严重浪费和工业污染等,使得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干涸,农作物枯萎,牲畜断水,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水战”。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
尽管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
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1)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2)你了解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分别介绍给大家。
7. (1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原野
我生长在穷山乡,小时候多病。
记得在我4岁那年高烧不退,母亲背着我就往几十里外的公社卫生院跑,一路上她瘦骨如刀的脊背硌得我生疼,我就哭着让她抱。
那段路有多长,我没有什么概念,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
我还记得在光秃秃的山道上看见唯一一棵没有被砍伐的枣树。
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
我静静地躺在她怀里,只觉得很美,可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有点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来时长在右边的树,现在跑到了左边。
母亲笑起来,但她没读过什么书,一时说不清,索性抱着我把身子转来转去地比划。
许多年过去了,偏偏这件小事石头般落在了心里。
每当我看见路边的树,就会想起朴素如泥的母亲和她那朴素如庄稼的话语:转个身,你就会发现那棵枣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松快——________ 朴素——________ 奇怪——________
(2)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山道 ________的枣树 ________的话语
________的母亲 ________的冬天 ________的心情
(3)谁是谁非。
①“只记得寒冬腊月她脸上淌着汗珠子,一颠一颠地紧走。
”的意思是________
A.母亲只想着抱“我”去医院,忘记了坐汽车比走着快。
B.母亲非常担心“我”的病情,唯恐走得慢,累出汗了,没有顾得上擦。
②“回来时,母亲的心情松快多了,也不急着赶路。
”的意思是________ A.母亲抱“我”去医院已经很劳累了,回来走不动了。
B.“我”经过医院的治疗,病情好转,母亲心情特别好。
(4)你的母亲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事情吧?试着写出一件来。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5分)
1-1、
2-1、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6-1、
6-2、
7-1、
7-2、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