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油气资源调查报告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三、对策建议
1、 坚决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于南沙 问题,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在 1984 年 10 月指出, “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 图是划到中国的,属中国,现在除台湾占了 一个岛外,菲律宾占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 岛,马来西亚占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 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 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 问题迟早要解决” 。在 1986 年,邓小平同志 针对南沙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的构想。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于1988 年 4 月访华期间,邓小平同志再次向他申明了中 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即,中菲两国 应该从友好关系出发,把南沙的主权问题先 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来实践共同 利益。1990年,以邓小平同志对于南沙问题 的构想为基础,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十六字 方针,即“主权归我、和平解决、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以此作为解决南沙问题的基本 政策。综合中国政府对于十六字方针的阐 述,我们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基本内涵,即: 中国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立场始终 不变,坚持南沙群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 对于那些存在着争议的领土,在没有可以和 平地彻底解决的条件之下,可以先暂时搁置 主权问题;主权归属问题暂时不谈,而是以 共同开发的办法,实现彼此的共同目标;通 过共同开发的形式,增加有关国家的相互信 任,为最终解决南沙的主权问题缔结有利的 条件。可见,首要条件是 “主权属我” ,主权 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才 能真正地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地开展双 边或多边的外交方式, 积极通过正式或非正 》转 52 页 现代商业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探究
导读:本辑归纳了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 要影响因素与特色技术,油气资源投资环境分析,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油气 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南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南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引言南海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海域,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航道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所在地。
然而,近年来,南海地区发生了多起火灾事故,给当地渔民和相关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专门调查小组,对南海地区发生的火灾事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撰写了本报告。
一、事故概况1. 时间地点:本次火灾事故发生在南海某渔村,具体时间为2018年6月12日上午10点,地点为渔村的码头边的一处鱼菜市场。
2. 事故原因:据初步调查,该火灾事故造成的原因是一名当地居民在市场上使用明火进行烧烤,不慎引发了周围的干树和杂草的起火,火势迅速蔓延。
3. 损失情况:此次火灾事故导致了渔村码头附近的建筑遭受损坏,市场内的货物和设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还有数名当地居民在火灾中受伤,其中一人因为窒息而伤重不治。
以上是本次南海火灾事故的概况情况,下面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天气状况:据当地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事发当日南海地区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加之当地高温干燥多日,易燃物质含水量较低,造成了火势迅速蔓延。
2. 监管不力:据调查发现,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用火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监管,但由于人手不足和缺乏监控设备,导致了对用火行为的监管不力。
3.安全意识欠缺: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对于火灾的安全意识较低,普遍对火灾危险的认识不足,加之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违反用火安全规定的行为。
综上所述,本次南海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天气状况恶劣,监管不力,以及当地居民的安全意识欠缺所导致的。
三、事故对当地的影响1. 经济影响:此次火灾事故导致了渔村码头附近的建筑遭受损坏,市场内的货物和设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
同时,由于市场停业,渔村居民的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社会影响:火灾事故中有一名居民因为窒息不治身亡,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南海局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南海局势分析南海诸岛一共分为东沙、南沙、西沙、北沙四大群岛,岛礁沙滩有100余个,东靠菲律宾,西近越南,南接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北临中国大陆。
这些国家都参与了与中国的南海争端。
南海上并没有大岛屿,也没有什么金银岛,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热海。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南海如此诱人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1.油气资源。
2.航道。
1.油气资源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
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
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正是在1970年代初期南沙群岛开始受到周边各国的关注,它们一个接一个派兵去占领这些荒无人烟的岛屿来追求它们或新或旧的主权声称。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世界石油资源评价结果,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待发现石油资源在50~220亿桶之间,待发现天然气资源在700~2900万亿立方英尺之间(不包括泰国湾和其它邻近南中国海地区)。
2012年中海油对该地区进行了资源评价与研究,估算该地区大约有1250亿桶石油待发现资源和500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待发现资源。
2013年2月,美国能源信息署估算,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2P(探明+控制)储量为:石油110亿桶、天然气1900万亿立方英尺。
从这些对南海资源评估的数据就可看出南海堪称第二个“波斯湾”,美国近几年也多次对南海资源进行估算,就像是劫匪在抢银行前先踩踩点弄清楚保险柜里有多少钱一样。
海洋勘探行业分析报告

海洋勘探行业分析报告海洋勘探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海洋勘探行业是指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旨在获取能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等方面的利益的一种行业。
二、分类特点海洋勘探行业可以根据勘探的资源不同,分为能源勘探(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勘探(如海味、海草等)以及矿产勘探(如金属、非金属矿产)三个类型。
这三个类型的勘探方式一般也有所不同。
另外,海洋勘探行业有着以下几个特点:1、高技术含量——海洋勘探行业需要先进设备和技术,而这些方面的投入成本较高。
2、高风险性——海洋勘探行业一般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勘探对象位置不明确、资源波动等问题。
3、高投资——由于海洋勘探行业存在高风险性,相应的投资成本也较高。
三、产业链海洋勘探行业的产业链如下:勘探设备、技术方案设计、勘探实施、采样分析、风险评估、商务谈判、资源开发与利用、环保处置。
四、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海洋勘探行业初具规模,主要以东海、南海油气勘探为主。
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洋勘探行业开始向深海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深海探测、海洋地震勘探和深海取样等工作。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调查和利用,开展了海底地质调查、海洋测量、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开发等工作。
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勘探行业的成果不断创新,先后实现了北部湾、东海、南海和渤海等海域的大规模发掘和开发。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对海洋勘探行业进行了多项政策的制定。
其中,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海洋生态环保建设等具体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体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严格海洋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海洋污染治理,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建议。
六、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1、经济环境——我国海洋勘探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油气勘探与开采方案

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油气勘探与开采方案第一章油气资源概述 (2)1.1 资源分布与评价 (2)1.1.1 资源分布概述 (2)1.1.2 资源评价 (3)1.1.3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 (4)1.1.4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 (4)第二章油气勘探技术 (4)1.1.5 地质勘探 (5)1.1.6 地球物理勘探 (5)1.1.7 钻井技术 (5)1.1.8 钻井工艺 (6)1.1.9 地质评价 (6)1.1.10 地球物理评价 (6)1.1.11 试井评价 (6)1.1.12 开发评价 (6)1.1.13 经济评价 (6)第三章油气勘探项目管理 (6)1.1.14 项目立项 (6)1.1.15 项目审批 (7)1.1.16 项目实施 (7)1.1.17 项目监控 (8)1.1.18 风险识别 (8)1.1.19 风险评估 (8)1.1.20 风险控制 (8)第四章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9)第五章油气开采工艺 (10)1.1.21 钻井液 (10)1.1.22 固井技术 (10)1.1.23 自喷开采 (11)1.1.24 抽油机开采 (11)1.1.25 气举开采 (11)1.1.26 增产措施 (11)1.1.27 提高采收率 (11)第六章油气田生产管理 (11)1.1.28 生产组织结构 (12)1.1.29 生产管理内容 (12)1.1.30 生产管理方法 (12)1.1.31 设备管理内容 (12)1.1.32 设备管理方法 (13)1.1.33 生产优化内容 (13)1.1.34 生产调度内容 (13)1.1.35 生产优化与调度方法 (13)第七章油气田环境保护 (13)1.1.36 评价目的与原则 (13)1.1.37 评价内容与方法 (14)1.1.38 评价程序与要求 (14)1.1.39 环保设施设计 (14)1.1.40 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 (14)1.1.41 应急管理体系 (14)1.1.42 处理 (15)第八章油气田安全生产 (15)1.1.4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 (15)1.1.44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15)1.1.45 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 (16)1.1.46 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6)1.1.47 安全生产培训 (16)1.1.48 应急预案 (17)第九章油气行业政策法规 (17)1.1.49 概述 (17)1.1.50 主要政策法规 (17)1.1.51 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18)1.1.52 概述 (18)1.1.53 地方政策 (18)1.1.54 行业规范 (18)1.1.55 概述 (19)1.1.56 合规经营要求 (19)1.1.57 合规经营措施 (19)第十章油气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1.58 供需状况 (19)1.1.59 价格走势 (20)1.1.60 勘探技术 (20)1.1.61 开采技术 (20)1.1.62 供需平衡 (20)1.1.63 技术创新 (20)1.1.64 国际合作 (21)1.1.6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1)第一章油气资源概述1.1 资源分布与评价1.1.1 资源分布概述油气资源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核心资源,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与开采的决策。
海洋资源有哪些基本的分类

海洋资源有哪些基本的分类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是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海洋资源也是有一定的分类标准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海洋资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海洋资源的简介海洋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
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
海洋资源的基本分类1 按照资源有无生命分类,可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 按照资源的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资源,来自地球本身的资源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资源。
3 按照能否恢复分类,可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4 按照资源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和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海底矿产知多少?人们已经发现的有以下六大类:1.石油、天然气。
据估计,世界石油极限储量1万亿吨,可采储量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1350亿吨;世界天然气储量255~280亿立方米,海洋储量占140亿立方米。
上世纪末,海洋石油年产量达3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
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亿吨。
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2.煤、铁等固体矿产。
世界许多近岸海底已开采煤铁矿藏。
日本海底煤矿开采量占其总产量的30%;智利、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也有开采。
日本九州附近海底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
亚洲一些国家还发现许多海底锡矿。
已发现的海底固体矿产有20多种。
中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
3.海滨砂矿。
海滨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如:含有发射火箭用的固体燃料钛的金红石;含有火箭、飞机外壳用的铌和反应堆及微电路用的钽的独居石;含有核潜艇和核反应堆用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锆铁矿、锆英石;某些海区还有黄金、白金和银等。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丌 均。从对常规油气剩余探 明可采储量的权威评估结 果来看,中东、前苏联、 中南美、非洲、欧亚大陆 等地区是已知的油气资源 最为丰富的地区。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石油 位次 1 2 3 国家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亿吨 36.10 18.20 15.50 储采比 67.8 88.7 ﹥100 位次 1 2 3 国家 俄罗斯 伊朗 卡塔尔
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比例变化图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单位:亿吨 北美 中南美 欧洲 中东 非洲 亚太 世界 1996 6.6 3.13 6.8 10.01 3.56 3.67 33.77 2006 6.46 3.46 8.47 12.22 4.74 3.8 39.14 十年产量变化比例 -2.12% 10.54% 24.56% 22.08% 33.15% 3.54% 15.90% 2006年占总产量比重 16.50% 8.80% 21.60% 31.20% 12.10% 9.70% 100.00%
天然气 万亿方 48.00 27.50 25.78 储采比 81.5 ﹥100 ﹥100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威特
阿联酋 委内瑞拉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利比亚 尼日利亚 美国 加拿大
13.60
13.00 11.10 9.90 5.40 5.10 4.80 3.60 2.40
﹥100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世界石油产量及其分布
尽管各年的世界石油产量有所波动,但 总体上石油产量处于缓慢的增长态势。 20 07 年 世 界石油产量为 3 9.0 5 亿吨, 较 2 0 0 6 年 的 3 9 . 1 4 亿 吨 增 长 了 - 0 .2 % ; 较 1997年的34.79亿吨增长了12.2%;较 1987年的29.46亿吨增长了32.5%。从 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产量年平均增 长1.45%。
(2023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教案

2.1《地球,人类的宝藏》教案【教学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隶属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下的“自然资源”主题。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存在着生物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并且初步认识到了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自然资源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知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借助资料分析,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最后通过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査,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能源利用现状,树立地球家园意识,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热爱表达、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科学品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
(2)科学思维:通过调查能源的使用情况,意识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3)探究实践:会使用统计图表分析能源消费结构(4)态度责任: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家庭使用的电费、气费等缴费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1)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请大家结合以往科学课中学习的内容,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生1: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够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生2: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
生3:地球上有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可用于建筑、工业生产等。
生4:还有地下水、海洋、冰川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条件。
生5:……师:同学们列举的示例真多!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地球是人类的宝藏(板书课题),这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1:洗衣做饭用到水,水是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调查报告
黄岩岛外形好似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大的礁石也只有5平方米左右,整座岛屿露出水面的部分非常少。
黄岩岛每年最美丽的季节是在4月、5月和10月、11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蓝、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形水下屏障。
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10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东经位置为117?51′的黄岩岛,早在中国元代,就成为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的最南端。
甚至在1997年以前,以东经118?线作为西部边界的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直到南海诸岛的能源和战略价值日渐重要。
如果纵观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发生摩擦的历史,几乎都伴随着南海资源与战略地位的不断被认识史。
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菲律宾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高潮。
此前的1969年4月,在“联合国(微博)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下,“埃默里报告”出台,明确提到“在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浅海海域将
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的产油区”。
正是这份报告提到的南中国海域作为能源产区的价值,第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猜想。
这一时期由此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正式起源期。
原本更多作为航运通道的中国南海,除了东南亚的海运中心的价值外,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它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的战略意义迅速扩大。
即使从日渐重要的航运价值来说,南海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1/2,也已经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两倍、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约15%是通过这条通道实现。
据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石油消耗每年平均以4%的速度
增长。
如果以这种增长率持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到2020年就将达到每天2500万桶,这些需求几乎都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大多数要经过这条通道。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南海岛屿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意义——该公约中的“以陆定海”原则和200海里为半径的专属经济区规定,使得拥有岛屿相当于拥有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关海域从海床底土,到上方水域空域,主权国都能拥有所有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开发的权利。
海上专属经济区由此才给了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关于生机与发展的遐想,他们与中国关于海洋划界、岛礁归属、资源开发、渔业摩擦等,由此才在近年来不断地升级。
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到底有多丰富,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海域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将失去约2/3的可采油气资源。
而事实上,伴随着近年来的争议,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海洋油气开发步伐已经加快,正在从近海沿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
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经都争到了各自的地盘,相关国家已经开了1380口油井,中国却一直在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克制。
中国南海的资源不仅在油气、渔业,海底大量的矿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都有待开发,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清晰意识到经济未来在海上时,我们的意识似乎还在沉睡。
由此,黄岩岛的主权带给我们的,实质是一个有关启蒙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