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高速研磨技术
QM-1SP4南大仪器厂行星式球磨机使用说明

QM-1SP4行星式球磨机使用说明书一、概况1、用途QM系列行星式球磨机能用干、湿两种方法磨细或混合粒度不同、材料各异的固体颗粒、悬浮液和糊膏。
如果用真空球磨罐则可以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研磨、混合样品。
经过许多科研、企业单位的使用、我厂生产的QM系列行星式球磨机研磨材料的粒度完全能够达到纳米级水平,根据用户反馈已达到30纳米(0.03μm)左右。
该系列球磨机广泛适用于地质、冶金、土壤、建材、化工、轻工、医药、电子、陶瓷、电池、环保等领域。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机械合金化(MC)更赋予QM系列行星式球磨机新的使命。
机械合金化的基本过程是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粉末颗粒在球磨机中反复混合、破碎和冷焊,在球磨过程中逐渐细化至纳米级,并在固态下形成合金相的核。
使过去传统熔炼工艺难以实现的某些物质在球磨过程中实现合金化。
许多单位使用我厂生产的球磨机实现了多种合金粉末,如纳米晶硬质合金、Nd60Fe20Al10CO10非晶合金粉末、Al2O3/Al复合粉末等。
2、工作原理QM系列行星式球磨机是在一大盘上装有四只球磨罐,当大盘旋转时(公转)带动球磨罐绕自己的转轴旋转(自转),从而形成行星运动。
公转与自转的传动比为1:2(公转一转,自转两转)。
罐内磨球和磨料在公转与自转两个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粉碎、研磨、混合试验样品。
3、功能A、QM系列行星式球磨机有两种结构不同的行星轮系。
QM-1SP4皮带传动行星轮系。
QM-1SP4-CL齿轮传动行星轮系,本厂采用自润滑增强性工程塑料,即确保了机械强度,又降低了噪音。
此产品为我厂专利产品。
专利号:ZL022202595B、间隔运行功能:为了防止球磨产生过热而影响磨料的质量或其他需要,本机可按“运行—停机—再运行”的循环模式自动控制各状态的时间。
4、技术参数型号:球磨机:QM-1SP4 QM-1SP4-CL电源箱:QM-1SP4可配球磨罐:容积(单罐容积,单位:毫升):50、100、150、250、300、400、500、1000。
碳化钨 研磨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化钨研磨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碳化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材料,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磨态碳化钨,顾名思义就是将碳化钨材料加工成可以用于研磨的形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碳化钨研磨态的定义和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将介绍碳化钨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硬度等方面的特点。
其次,将阐述碳化钨研磨态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和新兴制备方法,并对比其优缺点。
最后,将探讨碳化钨研磨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如在机械加工、切削工具、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碳化钨研磨态的相关知识,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碳化钨研磨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加工效率和质量,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进一步拓宽读者对碳化钨研磨态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该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下面给出一种可能的描述方式: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该篇长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研究主题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碳化钨研磨态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最后明确了该篇长文的目的,即对碳化钨研磨态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和探讨。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章节。
第一章节主要定义和介绍碳化钨的特性,包括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相关知识。
第二章节着重介绍了碳化钨研磨态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法和新兴制备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节重点探讨了碳化钨研磨态的应用领域,涵盖了金属加工领域、陶瓷加工领域等多个领域,介绍了碳化钨研磨态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对碳化钨研磨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合总结和评价。
同时展望了碳化钨研磨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纳米加工新制造技术简析

司 的2 . 5 m离 子 束 抛 光 设 备 对 零 件 进 行 修 形 处 理 , 工 件 则 可 达 到 极 高 的精 度 。
为 了 实 现 大 型 光 学 自由 曲 面
金 刚 石 车 床 是 全 世 界 精 密 度 最
替代的作用 。纳米级研磨加 工方
法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① 弹 性 发 射 加 工 。 它 是 使 用 一 种 软 的 聚 亚 胺 酯球 ( 在 微 小 压 力下 很 容 易 发 生
构 纳 米 化 的 基 础 是 先 进 的 纳 米 加 工 技 术 。现 代 纳 米 加 工技 术 已经 能 够 将 数 亿 只 晶体 管 制 作 在 方 才 大 小 的 芯 片 上 。 最 小 电路 尺 寸 为
4 5 n m的 集 成 电路 芯 片 已经 进入 大 批 量生 产 阶 段 ,3 2 n m集 成 电路 也
L0 DTLeabharlann 型 立 式 大 型 光 学 达1 m ;表 面 粗 糙 度 值 R = 2~ 3 n m ,加 工 的 离 轴 非 球 面 镜 精 度
可达2 . 5 1 a m。抛光 后 再 用Ko d a k 公
研 磨 技 术 、抛 光 技 术 和 磨 削 技
术 。研 磨 手 可 以 加 工 任 何 固 态 材 料 。研 磨 已成 为 光 学 加 工 中 一 种 非 常 重 要 的加 工 方 法 ,起 着 不 可
公 司 是 世 界 著 名 的 商 品 化 超 精 密 机 床 制 造 商 , 两 公 司 生 产 的 系 列 化 超 精 密 机 床 代 表 了 当 今
工 业 化 规 模 的 纳 米 制 造 加 工 技 术 还 有 诸 多 难 点 ,但 随 着 科 技 的 发 展 和 进 步 ,纳 米 加 工 技 术 的 发 展
现代制造工艺

b)2 次对称轴 和(110)晶面
c)3 次对称轴 和(111)晶面
图7-20 八面体的晶轴和镜晶面
3.2.2 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
➢ 金刚石晶体的面网距和解理现象
◎金刚石晶体的(111)晶面面网密度最大,耐磨性最好。
◎(100)与(110)面网的面间距分布均匀;(111)面网 的面间距一宽一窄(图7-21)
磨粒切削深度超过1μm时,导致转变为脆性磨削。②高的刚 性。因为塑性磨削切削力远超过脆性磨削的水平,机床刚性 低,会因切削力引起的变形而破坏塑性切屑形成的条件。
(2)磨粒与工件的接触点的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工件 材料的局部物理特性会发生变化,导致切屑形成机理的变化 (已有试验作支持)。
3.2.3 超硬磨料砂轮超精密磨削
传动带
主轴电机 空气垫
图7-18 Moore金刚石车床
3.2.2 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
➢ T形布局(图7-19)
车床主轴装在横向 滑台(X轴)上, 刀架装在纵向滑台 (Z轴)上。可解 决两滑台的相互影 响问题,而且纵、 横两移动轴的垂直 度可以通过装配调 整保证,生产成本 较低,已成为当前 金刚石车床的主流 布局。
连续加工
热物理 化学
激光焊接、快速成形 化学粘接
热流动 变形加工 粘滞流动
分子定向
精密锻造、电子束流动加工、激光流动加工 精密铸造、压铸、注塑 液晶定向
3.2.1 概述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特点 ◆“进化”加工原则
➢ 直接式进化加工:利用低于工件精度的设备、工具, 通过工艺手段和特殊工艺装备,加工出所需工件。适用 于单件、小批生产。 ➢ 间接式进化加工:借助于直接式“进化”加工原则, 生产出第二代工作母机,再用此工作母机加工工件。适 用于批量生产。
球磨机使用说明书qm-3sp2

QM-3SP2行星式球磨机使 用 说 明 书一、概 况1、用途QM 系列行星式球磨机能用干、湿两种方法磨细或混合粒度不同、材料各异的固体颗粒、悬浮液和糊膏。
如果用真空球磨罐则可以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研磨、混合样品。
经过许多科研、企业单位的使用、我厂生产的QM 系列行星式球磨机研磨材料的粒度完全能够达到纳米级水平,根据用户反馈已达到30纳米(0.03μm )左右。
该系列球磨机广泛适用于地质、冶金、土壤、建材、化工、轻工、医药、电子、陶瓷、电池、环保等领域。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机械合金化(MC )更赋予QM 系列行星式球磨机新的使命。
机械合金化的基本过程是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粉末颗粒在球磨机中反复混合、破碎和冷焊,在球磨过程中逐渐细化至纳米级,并在固态下形成合金相的核。
使过去传统熔炼工艺难以实现的某些物质在球磨过程中实现合金化。
许多单位使用我厂生产的球磨机实现了多种合金粉末,如纳米晶硬质合金、Nd 60Fe 20Al 10CO 10非晶合金粉末、Al 2O 3/Al 复合粉末等。
2、工作原理QM 系列行星式球磨机是在一大盘上装有四只球磨罐,当大盘旋转时(公转)带动球磨罐绕自己的转轴旋转(自转),从而形成行星运动。
公转与自转的传动比为1:2(公转一转,自转两转)。
罐内磨球和磨料在公转与自转两个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粉碎、研磨、混合试验样品。
3、特点A 、QM-3SP2齿轮传动行星轮系,本厂采用自润滑增强性工程塑料制造,即确保了机械强度,又降低了噪音。
此产品为我厂专利产品。
专利号:ZL022202595B 、间隔运行功能:为了防止球磨产生过热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本机可按“运行—停机—再运行”的循环模式自动控制各状态的时间。
4、技术参数型号:QM-3SP2可配球磨罐:容积(单罐容积,单位:毫升):50、100、250、400、500。
材质:不锈钢、玛瑙、尼龙、聚氨酯、聚四氟乙烯、硬质合金(YG8)、陶瓷等(玛瑙罐最大可配400毫升)。
纳米材料制备加工技术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技术经历它的首次浪潮期间,国际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向世人证实了他们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造大量的纳米管、纳米线以及纳米团簇等。
他们的这些努力都已经充分表明,纳米技术要想得到发展,纳米材料必须首先的到发展。
我们都知道,当物质小到1—100nm时,由于量子效应,物质的局域性及巨大的表面效应,使物质的很多性质发生质变,呈现出很多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孤立原子的奇异现象。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用全新的方法来制造功能器件的基础。
现在,纳米科学技术的第二次浪潮也已经来临,在这个新时期,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展示人们对纳米结构的期待功能以及证实他们的进一步的潜力,拥有在纳米结构实际器件的尺寸、组份、有序和纯度上的良好控制能力将实现人们期望的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目前纳米材料的的制备和加工技术以及关于它的一些应用的举例。
一、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一)物理法:惰性气体冷凝法、溅射法、机械合金化成法、放电爆炸法、严重塑性变形法、等离子加热法等。
1、惰性气体冷凝法。
惰性气体冷凝法是制备清洁界面的纳米粉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主要过程是在真空蒸发室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然后对蒸发源采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原料气体分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凝聚形成纳米尺寸的团簇,然后骤冷。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纯度高、工艺过程中无其它杂质污染、反应速度快、结晶组织好,但技术设备要求较高。
2、溅射法。
溅射法是指利溅射技术,利用经加速的高能离子打到材料表面使材料蒸发,发射出中性电离的原子和原子团粒,形成奈米材料的一种常见的物理气相化学沉积方法。
其可分为:(1)离子溅射(2)雷射侵蚀(3)等离子体溅射。
溅射法的优点是它几乎可用於所有物质的蒸发,缺点是通常只產生少量的团粒,而团粒的强度随团粒尺寸的增大呈指数降低。
溅射法最为有用的就是製奈米薄膜。
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材料中应用进展

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材料中应用进展班级:11333101 学号:1133310124 姓名:魏鹏摘要: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应用和研发各种新型材料,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改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4大特殊效应:分别为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因此它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
如采用纳米材料改良岩土体性质以及混凝土,本文重点对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并对纳米材料将来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土木工程;进展;混凝土引言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nm范围之间的单晶体或多晶体材料,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导致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因此它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有性能,其在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学、能源、环保、岩土工程、地质等多个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被科学家们誉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新型的高性能建筑材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需求,纳米材料以其特有的性质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与技术人员的关注,国内外已有一些有益的探索。
为了掌握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对纳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水泥土、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纳米材料主要有:纳米硅粉(Si)、纳米二氧化硅(SiO2)、纳米碳酸钙(CaCO3)等。
1水泥基材料H. F. W. Tayor 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水泥水化产物进行研究,发现实际上水泥基材料中约为70%勺水化产物---- 对强度发挥最关键作用的C—S—H凝胶,其本身即具有纳米尺度。
此外,还有纳米尺寸的孤立孔、毛细孔和较大晶体水化产物,胶凝材料中90%以上的凝胶孔为纳米尺度,纳米材料可以填充水泥浆体中的孔隙,对水泥基材料进行纳米改性具有良好的基础。
微粉化技术

微粉化技术随着人类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粉末材料的制备。
微粉化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它可以将大块、大颗粒的原材料转化为微米级甚至更小的粉末。
一、微粉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微粉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破碎、磨细等手段将粗大的原材料转变成微小粉末。
最常用的方法是机械研磨法,即利用球磨机、立式研磨机、超声波振荡研磨仪等设备,利用高速旋转或震荡,将原材料在磨料的作用下不断磨磨细,直至达到所需的粒度。
微粉化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
最初的微粉化技术主要是针对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随后逐渐拓展到其他材料领域,如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粉化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现在,微粉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光电、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微粉化技术所制备的微粉末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和功能,因而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微粉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金属材料微粉化技术可制备各种金属粉末,如铁、铜、铝、镁等,这些粉末可用于冶金、粉末冶金、表面涂装等领域。
3、陶瓷材料4、复合材料微粉化技术可制备多种复合材料粉末,如陶瓷-金属、金属-金属、聚合物-陶瓷等微米级复合材料,这些粉末可用于高性能电子器件、生物医学和超硬材料等领域。
随着各个领域对精密、高质量、高效的材料需求不断提高,微粉化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微粉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密加工微粉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纳米、微米级甚至更小的加工,使得制备的材料具有更高的表面性能和精度。
未来,微粉化技术将更加重视对材料的精密加工。
2、智能化制备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智能制造理念的逐渐普及,微粉化技术也将向智能制备方向发展。
未来,微粉化技术将更加注重自动化制备和智能化工艺控制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