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5染色体变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5染色体变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5染色体变异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建议用时:3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乙~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

A[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属于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属于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易位。]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联会时发生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C.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D[联会时发生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A 错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就不是纯合子,B错误;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通过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也可得到新物种,如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四倍体等,D正确。]

3.如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A/a、B/b、C/c、D/d代表四对

同源染色体。下列可能是该植物染色体组成的是()

A.ABCd B.Aaaa

C.AaBbCcDd D.AaaBbb

B[由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属于四倍体,因此其同源染色体应出现四次。]

4.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性别差异

C.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Ⅱ、Ⅲ、Ⅳ、X(或Y)四条染色体互相协调,共同控制果蝇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D[染色体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而X与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与Y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此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表现出差异。果蝇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5.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的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已知9号染色体异常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能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的F1表现型及比例为()

A.黄色∶白色=1∶1B.白色∶黄色=1∶0

C.黄色∶白色=3∶1 D.白色∶黄色=3∶1

A[若T位于正常染色体上,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Tt自交时产生T和t两种卵细胞,产生T一种精子,F1表现型都为黄色;若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t位于正常染色体上,Tt自交时产生T和t两种卵细胞,产生t一种精子,F1表现型为黄色∶白色=1∶1。]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图示中的变异类型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C.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D.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题图中的甲、乙和丁属于染色体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图示中的变异类型只有属于染色体变异的甲、乙和丁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B错误;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而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正确;若图乙为一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D错误。]

7.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那么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那么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D.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B[图a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能是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那么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B项正确。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那么图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项错误。图d 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是由精子或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D 项错误。]

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洋葱根尖长出约1 cm时,剪下,置于4 ℃冰箱中,诱导36 h

C.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固定细胞的形态

D.装片制作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4个步骤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当洋葱根尖长出约1 cm时,才能开始诱导,这样有利于根的形成,但不能剪下,因为这样会使其失去生命力;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制作装片的过程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同,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4个步骤。] 9.将某马铃薯品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在幼苗细胞中发现了12对染色体,此幼苗个体属于几倍体,马铃薯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是多少() A.单倍体,48 B.二倍体,24

C.四倍体,48 D.四倍体,24

A[花药中的花粉粒含有的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幼苗为单倍体,含12对(24条)染色体,则马铃薯的体细胞含48条染色体。]

10.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分析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甲可能是男性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C[基因突变不可能使基因数量减少,而是产生有关等位基因;如果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中少了一条染色体,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相关的基因丢失;如

果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同样可导致该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丢失;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存在。] 11.如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A 时期需要用________(填试剂名称)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A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

(2)K时期采用________方法得到单倍体植株,K~L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L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

(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单倍体变成纯合二倍体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2)获得单倍体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即B、C、H、K。(4)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答案](1)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L (2)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B、C、H、K(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12.现有4种(2、6、7、10号)三体玉米,即第2、6、7、10号的同源染色体分别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1)型(非常态),

即配子含有两条该同源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该同源染色体。(n+1)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已知玉米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现以纯合抗病普通玉米(BB)为父本,分别与上述4种三体且感病的玉米(母本)杂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如图所示),得出的F2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

色体上。

(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

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分析,依据表中实验结果,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号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1)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是bbb,F1三体②是由B(雄配子)和bb(雌配子)结合而来的,所以其基因型为Bbb;又知,F1三体②产生的花粉种类及比例为B∶b∶Bb∶bb=1∶2∶2∶1,但Bb和bb型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能参与受精作用的正常雄配子为B∶b=1∶2,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2)若等位基因(B、b)不位于三体染色体上,则亲本①的基因型为bb,F1三体②的基因型为Bb,与感病普通玉米(bb)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1。(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只有等位基因(B,b)位于10号同源染色体上时,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感病=1∶2。

[答案](1)Bbb抗病∶感病=1∶2(2)bb抗病∶感病=1∶1(3)10

[等级过关练]

13.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D[分析图示可知: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形态比较固定,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B项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该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21号共6种精子,C项错误;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项正确。]

14.为获得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植株含有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B.“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

C.“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D.“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A[由题意可知,二倍体葡萄的染色体数是2N=38,所以“嵌合体”的根尖

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该是38条(染色体没有加倍)或76条(染色体加倍)。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故不存在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A项错误。“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使秋水仙素对有些细胞不起作用,B项正确。“嵌合体”的四倍体细胞(4N=76)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项正确。“嵌合体”不同的花(如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项正确。]

15.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可育/不可育)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 r X r Y)最多能产生X r、X r X r、________和________4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以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出现M果蝇的原因有3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第一种情况;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第二种情况;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第三种情

况。

[解析](1)正常果蝇是二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但数目未变,故此时染色体组数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2)基因型为X r X r Y的个体中含有三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最多能产生X r、X r X r、X r Y和Y4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 R 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通过写遗传图解得出(注意运用图中信息确定果蝇的表现型,如X R X r X r死亡)。(3)黑身白眼雌果蝇(aaX r X r)×灰身红眼雄果蝇(AAX R Y)→F1(AaX R X r、AaX r Y),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红眼果蝇(A_X R X r、A_X R Y)所占比例为(3/4)×(1/2)=3/8,黑身白眼果蝇(aaX r X r、aaX r Y)所占比例为(1/4)×(1/2)=1/8,两者的比例为3∶1。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A_X R X 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 r Y)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果蝇(aa)的概率为(2/3)×(2/3)×(1/4)=1/9;出现白眼果蝇(X r X r、X r Y)的概率为1/2,因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以红眼雌果蝇(X R X R)与白眼雄果蝇(X r 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出现M果蝇有3种可能原因,一是题目中已提示的环境因素,二是亲本果蝇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基因型为X r的卵细胞,三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形成了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3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 R Y、X r Y、X r O。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 r X 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第一种情况下,X R Y与X r X r杂交,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第二种情况下,X r Y与X r X r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第三种情况下,X r O不育,因此与X r X r杂交,没有子代产生。

[答案](1)28(2)X r Y Y X R X r、X R X r Y

(3)3∶11/18(4)发生了基因突变X染色体不分离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Ⅲ.无子代产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16】(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6 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8·长沙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的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的循环。 【答案】 A 2.(2018·周口高二期末)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

【解析】CO2进入生物群落可通过光合作用,CO2释放到大气中是通过呼吸作用,所以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绿色植物。 【答案】 D 3.(2018·长春高二期末)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是与下列哪项结合在一起的(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水循环D.能量流动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D 4.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 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解析】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流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7: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原因的是( ) A .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成功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 .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2.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 .YR ∶Yr =1∶1 B .YR ∶yr =1∶1 C .R ∶r =1∶1 D .Y ∶R ∶r =2∶1∶1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 1产生基因型YR 的卵和基因型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和基因型为yr 的比例为1∶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 ) AaBb ――→① 1AB ∶1Ab ∶1aB ∶1ab ――→②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 子代9种基因型 ――→④ 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有人种了100株番茄,它们都是同一植株的后代,发现其中有37株为红果、短毛叶;19株为红果、无毛叶;18株为红果、长毛叶;12株为黄果、短毛叶;7株为黄果、长毛叶;7株为黄果、无毛叶。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 B .亲本性状为红果、长毛叶 C .子代(F 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 D .子代(F 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 6.在F 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 .F 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 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 .必须有足量的F 2个体 7.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 1,F 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7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建议用时:3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选B。]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变异是不定向的 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B[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故A、B、C三项均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4.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 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种,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 F 1: 咼豌豆F1: Aa 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 1 1:2 :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 i)Dd (高茎)X dd (矮茎) Dd (高茎):dd (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 J F 1:黄圆F1: YyRr J 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 9 : 3:3:1 9 3 : 3 : 1 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第3课 老人与海

第3课老人与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A.鲭.鲨(jīnɡ) 下颚.(è) 脊鳍.(qí) 嗜.杀(shì) B.吞噬.(shì) 桅杆.(ɡǎn) 攥.住(zuàn) 攮.(rǎnɡ) C.黏.液(nián) 蹂躏 ..(róu lìn) 戳.进去(chuō) 舵.把(duò) D.残骸.(hài) 拽.掉(zhuài) 祷.告(dǎo) 撬.开(qiào) [答案] C [解析]A项“鲭”读qīnɡ。B项“杆”读ɡān,“攮”读nǎnɡ。D项“骸”读há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D.另一条鲨鱼用它裂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 [答案] D [解析]A项涛—滔。B项戮—戳。C项涌—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鲭鲨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________,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2)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的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________,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3)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________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 上。 A.踪迹强劲以至坚忍 B.踪影强劲以致坚韧 C.踪影强健以致坚忍 D.踪迹强健以至坚韧 [答案] D [解析](1)句,“踪迹”和“踪影”,都有“行踪”的意思,但“踪影”一般指视觉,前有“嗅”字,应用“踪迹”。(2)句,“强劲”和“强健”都有“刚强”的意思,“强劲”强调的是力量有力,“强健”一般与身体相搭配,前面有“身子”,应用“强健”。“以至”与“以致”都有导致某种结果的意思,“以至”,指达到某种程度,“以致”指达到某种不好的结果,文中应用“以至”。(3)句,“坚忍”和“坚韧”,都有“坚强”的意思,“坚忍”强调的是“能忍耐”,“坚韧”强调的是“有韧性”,应用“坚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观众对在惊悚片《绣花鞋》中扮演“鬼妈妈”的林心如是普遍叫好:“表演极具突破、入木 三分,让人不寒而栗 ....,而其中温情的部分又让人大为感动。” B.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固然有着我们监管不力等因素,但这不代表着那些洋企业就可以 获得超国民待遇,为所欲为 ....。 C.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再加上其他许许多多的因素,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遍体鳞 ...伤.,甚至奄奄一息。 D.澳大利亚一名男子3月9日下午遭到4米长鳄鱼袭击,经过15分钟噩梦般赤手空拳 ....的搏斗后,终于得到附近居民的援助而幸运脱险。 [答案] B [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B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企业。C项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D项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B.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2020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业达标练] 1.下列最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的是( ) A B C D C[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头部是亲水的,朝向细胞内外。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细胞膜外侧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A、B图磷脂分子头部排列错,无糖蛋白,故A、B错。D图细胞膜内外都有糖蛋白,故D错。] 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导学号:92172125】A.S1=2S2B.S1>2S2 C.S1<2S2D.S2<S1<2S2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还有具膜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3.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 ) A.高尔基体膜B.线粒体膜 C.细胞膜D.内质网膜 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用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而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是将细胞与外界隔开的屏障,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最多。] 4.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 ) A.①B.② C.③D.②③ A[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 5.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0:1.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2 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 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 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 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 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3 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 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 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 D.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4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5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 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层作业17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捕获光能的色素 和结构 (建议用时:3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把叶绿素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主要区域是() A.红光和蓝紫光B.黄光和蓝紫光 C.绿光和红光D.黄光和绿光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A.叶绿体的外膜上B.类囊体的薄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D.叶绿体的基质中 B[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B.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扩散得快,溶解度小的随层析液扩散得慢,层析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4.叶绿体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A.DNA和RNA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C.色素D.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D[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因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叶绿体内不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

酶。] 5.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不可能是() A.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B.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 C.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 D.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C[此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一方面可能是绿叶放置时间过长,叶绿素分解了或研磨不充分;另一方面可能是加入的溶剂过多,不会是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所致。] 6.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D[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中都含有镁元素,A正确。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吸收峰值不同,叶绿素a较高,C正确。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不能吸收绿光,D 错误。] 7.下列是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右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 D[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色素分离的结果如图中所示,1、2、3、4分别表示的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安徽卷)课时作业2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制作整理) 课时作业(二)Using LanguageⅠ.单词拼写 1.My mother often________(提醒)me to study hard. 2.You can't take photographs here without________(许可). 3.________(原谅)me,but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4.You must________(道歉)to your parents for being so rude. 5.________(显然),th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6.He took a deep________(呼吸),and began to climb the stairs. 7.It seems that children often receive too many birthday________(礼物). 8.He was really brave enough to save the________(溺水的)boy from the rough sea. 9.The girl said she would not________(嫁给)anyone who couldn't run faster than her. 10.My friend is honest and I'm sure he'll keep his________(诺言). Ⅱ.单项填空 1.In our childhood,we were often ________by Grandma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table manners. A.demanded B.reminded C.allowed D.hoped 2.(2013·凤阳高一月考)Once he________to do something,he will never change his mind. A.sets up B.sets down C.sets out D.sets off 3.(2013·定远高一期末)Zhang Ning is taking notes of the grammatical rules in class,and she________English for a year. A.is studying B.will study C.studies D.has been studying 4.I have been waiting for him for a long time.But he hasn't 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3群落的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群落的结构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D[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乌尔黄鼠是一个物种。]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B[一块农田中的田鼠与杂草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豌豆和杂草会竞争水肥和光照等,B正确;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故D错误。]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B[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鸟类的分层现象是与食物分布相关的,而与光照无直接关系;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在套种生产中的应用,要考虑两种生物的高矮和对光照强度的需要等因素。] 4.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 B.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D[鼠妇为土壤中小动物,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也要统计在内,B错误;依据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取热光源进行对其收集,C错误。] 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冻原只有水平结构,而没有垂直结构 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D[冻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A错误;温带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正确。] 6.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项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 1:高豌豆 F 1 : Aa ↓↓ F 2:高豌豆矮豌豆 F 2 :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 合。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安徽卷)课时作业3

课时作业(三)Sea Stories & Communication Workshop Ⅰ.单词拼写 1.Some customs have________(幸存)from earlier times. 2.Jennie made a great effort to________(恢复正常)herself. 3.The child knocked into a table and started________(尖声大叫). 4.The sun was ________(下沉)in the west. 5.I ________(辨认出)her by her red hair yesterday. 6.What is the ________(反义词)of heavy? 7.When I was sleeping last night a ________(可怕的)noise woke me up. 8.The empty boat was ________(漂,浮)on the sea. 9.The thunderstorm ________(令人感到恐惧)the child just now. 10.The soldier ________(逃跑)from the enemy's prison. Ⅱ.单项填空 1.After the earthquake,the little girl had a look of ________ on her face. A.horror B.terrible C.horrible D.honour 2.In no sense________heart after the earthquake. A.will people lose B.will people lose their C.people will lose D.people will lose their 3.The children went home from the grammar school,their lessons ________ for the day. A.finishing B.finished C.had finished D.were finished 4. Don't speak ________ —one at a time. A.all at once B.all once C.just for once D.once in a while 5.She ________ 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 A.picked out B.made out C.made up D.picked up 6.He managed to escape________the burning car.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课后作业汇总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课后作业汇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总分:71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对性状中,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 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 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狗的卷毛(A)对直毛(a)是显性, 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是纯合体, 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A.纯种卷毛 B.直毛 C.杂种卷毛 D.A.B.C都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 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是杂合体 C.两种纯合体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体 D.杂合体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 5.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 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 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0 B.25% C.75% D.50% 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逐代自交3次, 在F3代是纯合子的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 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 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 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 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 3/4呈蓝黑色, 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8.下列四组交配中, 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9.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 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A.25%B.50%C.75%D.100% 10.基因分离定律表明, 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辽宁省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 种群的特征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B[甲属于物种个体特征,乙描述的为种群的特征。]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A[年龄组成中的衰退型,其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所示图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 D.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 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属于对性别比例的描述,A正确。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属于对年龄组成的描述,B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集中分布,属于对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C错误。某种原因导致某害虫种群死亡率升高,属于对死亡率的描述,D正确。] 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章

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章-.

————————————————————————————————作者:————————————————————————————————日期: ?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2008年广东卷)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3.(2010年广铁一中模拟)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09年汕头二模)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的影响”的研究,下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 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 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 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