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机实验报告(4项)

叶轮机实验报告(4项)
叶轮机实验报告(4项)

叶轮机械原理教学实验指导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系

二O一六年十二月

1

实验一 平面亚音扩压叶栅实验

1.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平面叶栅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2)作出叶栅攻角特性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曲线; 3)了解平面叶栅实验在压气机气动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

1.2实验内容

1.2.1平面叶栅的攻角特性

气流通过平面扩压叶栅后,其方向要发生转折,气流转折角为?β。气流通过叶栅损失的大小可用损失系数ω来表示。?β和ω随攻角i 和来流马赫数M 1而变化,它们都是i 和M 1的函数。低速叶栅吹风实验不考虑M 1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只讨论?β和ω随攻角i 的变化。叶栅的攻角特性如图1示。

由图1可以看出,当i 增加时, ?β开始直线上升,

ω几乎不变。到某一攻角, ?β达到最大值。攻角再

提高,?β下降很快,ω急剧增加,这时叶背气流发生严重分离。在很大的负攻角情况下,气流在叶盆分离。

?β的大小反映了叶栅的功增压能力,而ω的大小则反映了叶栅有效增压的程度,

ω表征气流流经

平面叶栅发生的机械能损失,叶栅的效率和ω有直

接关系。压气机设计取max 8.0ββ?=?为叶栅名义工作点,把不同几何参数叶栅的名义工作点汇集在一起,即得到平面叶栅的额定特性线,这是压气机气动设计的依据。

1.2.2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以无因次压力系数P 表示

1

*11

P P P P P --=

式中*1P 、1P 分别为叶栅进口的总压和静压,P 为叶片上任一点的静压。P

为正值说

图 1.1 平面叶栅的攻角特性

2

明叶片上某点的当地速度低于叶栅进口速度,P 为负值表明当地速度大于叶栅进口速度。

典型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弦长百分比。

进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实验时,只测量一个攻角(例如5?攻角)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同时,还可以改变几个攻角(-10?,10?,18?),观察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变化情况,特别要注意大攻角时,叶片表面出现严重分离(失速)现象。当叶片表面出现分离时,分离点后叶栅不再增压,水排上指示水柱高度不变。

1.3实验设备

1.3.1叶栅风洞

图3表示平面叶栅实验设备示意图

图 1.3 平面叶栅实验设备示意图

叶栅实验由连续气源供气,气流经过扩压段减速扩压,稳定箱内安装了蜂窝器和阻尼网(钢网),消除旋涡,使气流稳定均匀,再经过维他辛斯基曲线的收敛段,使稳定箱出来的气流均匀膨胀加速,造成叶栅进口截面各点压力、速度都相同的一股均匀气流进入叶栅。

叶栅实验段——由10个叶片组成一排叶栅,叶栅装在圆盘上,转动圆盘可以改变攻角。测量探针装在三自由度位移机构上。

1.3.2叶栅几何参数

实验选用C-4叶型 C-4叶型几何参数:

图 1.2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3

中弧线 圆弧半径r=138.60mm 弦长 b=60 mm

最大绕度 30.3max =f mm , 055.0max

==b

f f 距前缘距离 30=a mm ,

%50==b

a

a 最大厚度 6m a x

≈c mm , %10max

==b c c 距前缘距离 18=e mm , %30==

b

e

e 叶型弯度 ?=25? 叶型前缘角 ?=5.121? 叶型前缘角 ?=5.122?

叶栅几何参数:

叶型安装角 ?=5.47y β(与轴线夹角?) 栅距 45=t mm 叶栅稠度 33.1==

t

b

τ 几何进口角 ?=351k β 几何出口角 ?=602k β

1.3.3测量探针

叶栅前用一支装在端壁上的总静压管,测量叶栅进口总压*1P 和静压1P 。

叶栅出口用一支装在位移架上的 总、静、方向组合探针,测量叶栅出口*2P 、2P 和2β。 在中间叶片内装了8根静压管测量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全部压力的数值在水排上显示(见图

4)

图 1.4 指示压力的水排

4

1.3.4测温装置

在叶栅前装一支镍铬-康铜热电偶,通过UJ36直流电位差计测量出栅前的气流温度。

1.4实验步骤

1.4.1开车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以前,同学们必须阅读实验说明书,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 检查测量探针是否堵塞,然后把探针放在叶栅通道叶高中部,离叶栅前缘及后缘一个栅距位置上进行测量。为保证测准叶栅出口气流方向,还应检查叶栅出口探针是否对准零位。

转动圆盘,把叶栅转到实验的第一个功角位置。 参加实验者,明确分工,准备好记录纸和笔。

1.4.2开车

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准备情况,符合要求后即可启动40千瓦罗茨鼓风机,气流连续不断进入叶栅风洞,这时将叶栅前探针调到对准气流方向,并固定紧。检查叶栅是否有漏气情况,叶栅工作正常方能读取数据.

1.4.3数据测量

叶栅工作正常后,即可读取数据,对给定攻角,记录叶栅前气流总压*1P 和静压1P 。 测量叶栅出口气流总压*1P ,静压1P 和方向2β 。转动探针,水排上指示方向管两孔液面高度相同时,才可以从位移机构的标尺上读取出口气流角2β ,由于叶栅出口气流不均匀,沿栅距测量4个点取算术平均。

改变攻角,重复测量上面的参数,至少要作5-6个攻角,方能画出一条攻角特性曲线。 测量5?攻角的压力分布。再改变几个攻角,观察圆盘上压力分布的变化,注意大攻角时叶片上出现的分离现象。

记录某一攻角(如5?)栅前总温*1T ,与测量的总压*1P 和静压1P 计算马赫数1M 和雷诺数Re 。

1.4.4停车

实验完毕,检查数据齐全后,即可停车。停车后整理好实验间,并记录好当天的大气压数值。

1.5实验报告

1.5.1原始数据记录

大气压力:P=

大气

栅前气流温度:*

1

T=表1.1

5

表 1.2

表1.3

6

7

1.5.2数据整理及回答问题

1)叶栅进口气流角 i k -=11ββ (度)(表1.2) 2)落后角22ββδ-=k (度)(表1.2) 3)气流转折角12βββ-=? (度)(表1.2) 4)计算?5攻角栅前马赫数 M 1,由*1

1

P P =)(1M π查气动函数表可得M 1

5)计算总压恢复系数=σ*1

*

2P P (表1.2)

6)计算叶栅损失系数1

*1*2*1P P P

P --=?(表1.2)

7)计算?5攻角栅前雷诺数

μ

ρb

W R e 11=

式中

μ—— 空气粘性系数,其值为1.789?105

帕/秒

b —— 叶片弦长,单位米

1ρ—— 栅前气流的密度

W 1 —— 栅前气流的速度

8)画出叶栅的攻角特性曲线1()f i β?=,2()f i ?=

9)画出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曲线。

?和ω随i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10)分析β

11)说明叶栅攻角特性与额定特性的联系与区别。

8

实验二压气机性能实验

2.1实验目的

1)掌握轴流压气机内流动、加功增压原理和特性;

2)熟悉压气机气动参数测量和计算方法。

2.2实验内容

2.2.1性能测试中的气动参数测量与速度三角形

一台压气机在设计完成后,组装到核心机之前一定要经过部件试验的验证。达到设计指标的才能进行组装。这部分试验内容称之为压气机的性能测试。其中最主要的性能参数集中反映在流量、压比和效率这几个参数上。为了能够绘制速度三角形,本次试验要求在设计和近失速这两个特征状态下,测量如下气动参数:

流量管静压、转子进出口外壁静压、静子出口外壁静压、转子进出口和静子出口平均半径处的总压、转子出口平均半径处的气流偏角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参数。

2.2.2额定折合转速下压气机特性曲线

压气机的性能用特性曲线来表示。对于高速

压气机,通常的特性曲线图为流量-总压比图和

流量-效率图。但对于低速压气机,其横坐标则

常用流量系数来表示,而压比可用压升或压升系

数来表示。试验时首先要在流量全开的情况下将

转速开至待测转速。待转速稳定后逐渐减小排气

阀关度,通过减小排气面积来提高反压,从而得到同一转速下不同流量点的特性。当流量减小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失速或喘振,此时应退出失速或喘振状态。将同一转速下的这些测点连接起来就成为一条特性线。如需完整的特性图,还应返回大流量状态,然后开至其它转速,重复这个过程。图2.1为某低速压气机额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示意图。

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

?

p

/

.

5

ρ

u

m

2

c

a

/u

m

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

1.010

1.012

1.014

1.016

π

c

a

/u

m

0.75

0.80

0.85

0.90

η

图2.1 压气机特性曲线

9

图 2.2 压气机气动力学实验台10

11

2.3实验设备

2.3.1压气机实验台

如图2.2所示,实验台为一排动叶和一排静叶组成的单级轴流压气机,可增加叶片排数,扩展为双级相同级或三级相同级。实验台可移动,压气机进口流场均匀,空气流量可微调。气流通道外径500mm ,内径375mm (轮毂比0.75),通道平直,可改变叶片安装角和动静叶排间轴向间隙。额定转速2400转/分,最高转速3000转/分,可调转速,转速稳定性2转/分。

2.3.2

图2.3为本压气机实验台的配套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可测气流参数:空气流量,动叶进口、动静叶排间和静叶出口三个截面上外壁气流静压和气流总压、静压、速度及偏角沿叶高分布,级温升。流量测量精度1%,压升(或压比)测量精度1%,效率测量精度3%。气动参数的测点位置详见图2.2。

2.4实验步骤

1)根据当时的大气温度0T ,算出换算转速2400转/分时的实际转速,启动后平缓加速到该转速;15

.28824000

T n ?

=转/分;运行过程中,视大气温度变化,随时修正转速;

2)按下列排气阀关度次序逐一测量各流量状态下的各项参数: 阀门关度(mm):12、22、30、37、42、45、48、49、50、60、70、50、42、37、

30

3)测量参数:

(1) 流量管静压0P (表压);

12

(2) 转子进口、转子出口和静子出口三个截面外壁气流静压1P (表压)、2P (表

压)和3P (表压);

(3) 转子进口、转子出口和静子出口三个截面平均半径处气流总压*1P (表压)、

*2P (表压)、*3P (表压)和转子出口气流偏角(相对于轴线)2β;

(4) 转子进口总温*1T 和静子出口与转子进口总温差*T ?

2.5实验报告

2.5.1原始数据记录

1)填写表2.1测量参数

2)计算不同阀门关度下的各项性能参数 (可按不可压流计算,填写表2.1性能参数)

根据进气总温(同大气温度T 大气,也同转子进口总温*1T )、进气总压(同大气压力P 大气)和流量管壁面静压0P 先算出流量管内空气轴向速度,再推算出压气机内轴向速度a c 和轴向速度系数(流量系数)m a u c /。

a A c A =,其中:ρ 空气密度=

3/P kg m RT 大气大气

P 大气、0P (表压),

Pa ; *1T T =大气,

K ;

R 气体常数,287.05 )/(K kg J ? 0A 流量管通道面积,0.10124 2m

A 压气机内通道面积,0.085903 2m

m u 转子平均半径切线速度,33.322 s m /;

级静压升31

p P P ?=-和静压升系数2

1/2m p u ρ?; 级静压比31

P P P P π+=

+大气大气; 基于静压比的级效率1*

*1

(1)/k k

T T ηπ

-=-?,k 可取1.40

表2.1

13

2.5.2数据整理及回答问题

1)画出: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进出口平均半径速度三角形;级特性曲线。

设计状态

近失速状态

14

2)用动量原理说明轴流压气机加功原理,用柏努利方程说明增压原理。

3)轴流压气机中有哪些损失?体现在什么参数上?如何获得转子和静子出口损失分布?

4)解释压升系数(或压比)和效率随轴向速度系数(或流量)变化的规律。

5)如何获得基于总压的级特性?分析在本实验压气机条件下,基于总压比的级特性与基于外壁静压比的级特性的差别。

15

16

实验三 进气畸变实验

3.1实验目的

1)了解进气畸变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2)掌握畸变流场的评价指标。

3.2实验内容

3.2.1测量进气畸变下的压气机特性

在理想状态下,压气机的进口截面流动是均匀一致的。通常的压气机性能实验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测量的。当发动机安装到飞机上,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各种不稳定工况会破坏这种均匀性。其中,进气畸变就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例子。当飞机处于大迎角飞行,导弹发射等情况下都会引发进气畸变。进气畸变将会严重恶化压气机的性能,导致其过早失速。因此,稳定性评估已经成为当代航空发动机定型前必须考察的重点内容。本次实验的内容之一就是测量压气机均匀进气的理想特性和总压畸变来流条件下的畸变特性。图3.1为某低速压气机均匀进气与畸变来流条件下的特性对比。

?P *

(P a )

Q(m 3

/s)

η

*

Q(m 3

/s)

图 3.1 某低速压气机均匀与畸变特性对比

3.2.2进气总压畸变曲线或图谱

既然进气条件的破坏造成了压气机进气畸变,为了掌握和评价进气畸变的强度,需要在压气机进口某处截面测量畸变图谱。本次实验只针对周向总压畸变。通过米字形总压梳的方法来测量。如图3.2所示,为某压气机进口截面的总压畸变图谱。由于飞机大迎角飞行等来流条件影响,使得压气机进口截面周向呈现较强的不均匀性,将会出现低能的低总压区域。在不同的半径位置绘制出其沿周向的变化,可以得到图3.3所示的曲线。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低能团带来的进气总压亏损分布。这也是本次实验的内容之一。

图 3.2 某总压畸变流场图谱

压(

P

a

)

周向位置(o)

图 3.3 不同半径处总压沿周向分布图

3.3实验设备

3.3.1畸变压气机实验台

6

3 4 5 7 8 9 10 11

12

1 进口集流器

2 流量管壁面静压孔

3 插板

4 压气机进口总压梳(测畸变图谱)

5 压气机进口总压梳(测气动性能)

6 压气机转子

7 压气机静子

8 压气机出口总压梳

9 异步交流电动机10 排气管道11 节流堵锥12 压气机出口总压耙

图 3.4 实验台简图

图3.4为实验台简图,该低速压气机为单级轴流式,由异步交流电机提供动力,额定转速2900转/分,由伺服机构控制转速,控制精度为1转/分。机匣外径450mm,轮毂比0.75。出气流量由节流尾锥控制,手动调节。除节流尾锥外,各种参数的采集、转速控制全部由计算机完成。

低压区

r

r

17

18

3.3.2实验方案

如图3.4所示,进口畸变来流由插板产生。插板的横截面如图3.5所示。插板的高度h 越大,堵塞比(插板面积与所占截面面积之比)越大,则插板后的畸变低压区也就越大。为了测量图谱,在图3.4截面4位置的整个圆周内布置了八个总压梳(梳子沿径向分布若干个总压探针孔,可以测量某一周向位置的不同径向总压数据),其测点布置如图3.6所示,呈米字型分布。

插板

图 3.5 插板截面示意图 图 3.6 畸变图谱的总压梳测点布置

在性能测试中,通过图3.4中截面2的流量管静压计算流量。对于畸变压气机,由于畸变的流场破坏了进气条件的周向均匀性,因此在截面5周向均布了四根总压梳测量进口总压,在截面8周向均布了四根总压梳测量出口总压。

3.4实验步骤

3.4.1均匀进气特性的测量

1) 准备工作。包括电机及各种测量仪器预热,将排气堵锥摇至全开位置,以便实验

特性首先从最大流量点开始;

2) 读取大气温度T 大气,大气压力P 大气,大气湿度H 大气;

3) 根据当时的大气温度T 大气,算出换算转速3000转/分的实际转速,启动后加速到

该转速;

4) 待转速和气动状态稳定后,测量记录该状态的性能数据:

流量管静压0P 、进气总压梳总压*1P 、级后总压梳总压*2P ,电机轴功率N ; 5) 调节排气堵锥,进行100%n 逼喘特性实验,记录至少5个特性点; 6) 测量并记录设计点状态的畸变米字形总压梳总压。

19

3.4.2畸变进气实验

1)准备工作。更换进气流量管机匣段,加入畸变发生器-插板; 2)读取大气温度T 大气,大气压力P 大气,大气湿度H 大气 3)重新启动压气机,加速到换算转速3000转/分; 4)状态稳定后,测量参数:

流量管静压0P 、进气总压梳总压*1P 、级后总压梳总压*2P ,电机轴功率N ; 5)调节排气堵锥,进行100%n 逼喘特性实验,记录至少5个特性点; 6)测量并记录设计点状态的畸变米字形总压梳总压。

3.5实验报告

3.5.1原始数据记录

1)填写表3.1的原始*1P 、*2P 总压梳数据以及表3.2的性能计算参数(设计点的性能参数需自行计算,其它工况点可直接记录实验输出数据),性能计算采用如下计算过程及公式:

体积流量:

Q A λ=? 其中0.992λ=为因粘性附面层引起的流量系数,A =0.159

为进气面积,0P RT ρ=大气大气

为实测当地密度(当大气湿度大于50%需修正,本次实验忽略),0

P 为流量管静压。

总压升:

***

210

()(

)cri

p P P ρρ?=-? cri ρ=1.22kg/m 3为标准大气密度(根据相似理论折合)。 效率:

**

21()1000P P Q N

η-?=, N 为电机输出功率(KW ,用于对气体作功,电机输出功率=电机轴功率×电机效率)

叶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班级11030541X 姓名狐慧敏 学号34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名称: Fe-C合金平衡组织实验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 观察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Fe--C合金的成分、组织之间关系。 3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学习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加深对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 5.画出常用铁碳合金的组织形貌。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本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1.仪器:XJP-2B( 单目) XJP-6A两种金相光学显微镜;

2.金相显微镜的主要构成是由物镜,目镜、光源灯泡,调焦系统,载样成, 其中,物镜与目镜是金相显微镜的最主要的部分,它们决定着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M(主要的技术指标): M=M物镜M目镜 3.材料:六种铁碳合金试样; 4.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取样:取样的大小为Φ12×12mm或12mm的立方体,取样的部具代表性; 镶嵌:机械夹持法:以夹具夹持的方法增大试样的尺寸,以便握持; 冷镶:采用环氧树脂固化;

热镶:采用镶嵌机,镶嵌材料选用胶木粉或电玉粉。 磨制:粗磨:采用锉刀等将取样时留下的倒角等去除; 细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200 400 600 800 1000,每次换砂纸应,旋转90°后再磨。 抛光: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前应配好抛光液或使用抛光膏。抛光时间不应过长,2~5min为宜; 浸蚀:根据试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腐蚀剂,如碳钢选择3%~4%的硝酸酒精溶液。方法是用竹筷夹棉花蘸硝酸酒精擦拭试样表面,直到发灰发暗为止,再用清水冲洗并烘干。 五实验结果(把原始记录的时间,条件环境,偶然情况等以数字和图表表达.用专业术语描

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名称: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a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b .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c .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缝宽; 实验仪器: 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JH 型数字式检流计。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a. 理论上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单缝衍射就处于夫琅和费衍射区域: L a 82>>λ或8 2 a L >>λ 式中:a 为狭缝宽度;L 为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以对L 的取值范围进行估算:实验时,若取m a 4 101-?≤,入射光是Ne He -激光,其波长为632.80nm ,cm cm a 26.12 ≈=λ,所以只要取cm L 20≥,就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 远场条件。但实验证明,取cm L 50≈,结果较为理想。 b. 根据惠更斯-费涅耳原理,可导出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规律:

20 )/(sin u u I I = 式中: λ?π/)sin (a u = 暗纹条件:由上式知,暗条纹即0=I 出现在 λ?π/)sin (a u =π±=,π2±=,… 即暗纹条件为 λ?k a =sin ,1±=k ,2±=k ,… 明纹条件:求I 为极值的各处,即可得出明纹条件。令 0)/(sin 22=u u du d 推得 u u tan = 此为超越函数,同图解法求得: 0=u ,π43.1±,π46.2±,π47.3±,… 即 0sin =?a ,π43.1±,π46.2±,π47.3±,… 可见,用菲涅耳波带法求出的明纹条件 2/)12(sin λ?+±k a ,1=k ,2,3,… 只是近似准确的。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各级极大的位置和相应的光强如下: ?sin 0 a /43.1π± a /46.2π± a /47.3π± I 0I 0047.0I 0017.0I 0018.0.I

公司C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报告

公司C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报 告

作业题目: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报告 所修课程名称: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 修课程时间:年 5 月至年 5 月 完成作业日期:年 5 月 组员:杜梦菊、叶云玲、陈雨晴、叶秋月 学号(对应姓名): 120409、 120430、 120407、 120429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具体实验分析(各个决策+报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第一经营年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第二经营年度.. (8) (三)第三经营年度 (13) (四)第四年度经营 (17) 四.心得体会 (22) 五.总结 (23) 一、引言 此次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验是我们川师大经管学院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方向学生的一门实训课。这门为期两天“四年”的沙盘模拟实训课旨在让我们学生对商业银行与房地产

企业具体操作流程进行熟悉并操作,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代表的是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代表的是产品市场,中央银行代表的是管理层。我们每个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而管理层即中央银行及政府则由我们的高老师扮演。这样经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我们学生充分融入到这个过程中,接近真实地体验了各个市场的业务流程和特性。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企业、银行与银行都在不同业务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为的就是能让自身发展壮大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银行也房地产企业则进行一系列合作,相辅相成,争取实现双赢的局面。不同的团体之间也相互传递着各种信息,让彼此更加了解,加强了个团体之间的联系与业务合作。这样一来能够让我们了解各个市场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熟悉相关的业务,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博弈更让我们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只有互助,努力实现双赢我们才都能发展壮大。 在这次的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验,我们小组作为房地产企业C,站在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来进行各个业务的操作。监管部门每年度初经过房地产企业提供的商品房和别墅报价,制定本年度供地计划。而房地产企业则经过给出的土地竞标价获得土地,经过给出的广告费等获得相应的商品房和别墅的订单量。经过此次扮演房地产角色,让我们了解和熟悉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流程。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报告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 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1.定性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和其特点。 2.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并且绘制曲线。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光波遇到障碍时,波前受到限制 而进入障碍后方的阴影区,称为衍 射。衍射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场衍 射,指光源与观察屏据衍射物为有限远时产生的衍射,称菲涅尔衍射;一类是远场衍射,指光源与接收屏距衍射物相当于无限远时所产生的衍射,叫夫琅禾费衍射,它就是平行光通过障碍的衍射。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强I =I 0 (sin β)2β2;其中β=πa sin θλ;a 为缝宽,θ 为衍射角,λ为入射光波长。 上图中θ为衍射角,a 为缝宽。 【实验内容】 (一) 定性观察衍射现象 1.按激光器、衍射板、接收器(屏)的顺序在光节学导轨上放置仪 器,调节光路,保证等高共轴。衍射板与接收器的间距不小于1m 。 2.观察不同形状衍射物的衍射图样,记录其特点。 (二)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曲线 仪器名称 光学导轨 激光器 接收器 数字式检流计 衍射板 型号

1.选择一个单缝,记录缝宽,测量-2到+2级条纹的光强分布。要求至少测30个数据点。 2.测量缝到屏的距离L。 3.以sinθ为横坐标,I/I0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在同一张图中绘出理论曲线,做比较。 【实验步骤】 1.摆好实验仪器,布置光路如下图 顺序为激光器—狭缝—接收器—数字检流计,其中狭缝与出光口的距离不大于10cm,狭缝与接收器的距离不小于1m。 2.调节激光器水平,即可拿一张纸片,对准接收器的中心,记下位置,然后打开激光器,沿导轨移动纸片,使激光器的光点一直打纸片所记位置,即光线打过来的高度要一致。 3.再调节各光学元件等高共轴,先粗调,即用眼睛观察,使得各个元件等高;再细调,用尺子量取它们的高度(狭缝的高度,激光器出光口的高度,接收器的中心),调节升降旋钮使其等高,随后用一纸片,接到光源发出的光,以其上的光斑位置作为参照,依次移动到各个元件前,调节他们的左右(即调节接收器底座的平移螺杆,狭缝底座的平移螺杆)高低,使光线恰好垂直照到元件的中心。 4.调节狭缝宽度,使光束穿过,可见衍射条纹,调节宽度,使条纹中心亮纹的宽度约为5mm,且使得条纹最亮,而数字检流计的读数最大,经过上述调节后,上述任何一个旋钮的改变都会使读数变小。

叶轮机设计与实验

“叶轮机设计与实验”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名称:叶轮机设计与实验 Turbomachinery Design and Experiment 学分/学时:0.5/16 适用专业:航空发动机设计、交通运输工具 先修课程和环节:航空发动机原理、叶轮机械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离心式压气机和向心式涡轮的基本气动设计方法; 2) 掌握离心式压气机和向心式涡轮的基本性能测量。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应用所学过的叶轮机原理基本知识,进行离心式压气机和向心式涡轮的气动设计,包括:压气机和涡轮共同工作参数确定、压气机和涡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设计、叶型(中弧线)设计、转子和静子叶片数目确定等。加工和制作试验用压气机和涡轮,并进行压气机/涡轮的增压比/落压比、流量和转速等叶轮机基本性能参数的测量。 基本原理 1) 基本方程: Δh * =Lu =ω(r 2C 2u -r 1C 1u ) 方程给出了气流经过以角速度ω旋转的叶栅时的滞止焓的变化,C u 表示气流的周向分速度,该方程基于简单力学原理并且假定流动过程为绝热过程。当气流通过静子叶栅 时(ω=0),滞止焓不变。对压气机来说,滞止焓变化Δh * 为正值;对涡轮来说,滞止焓 变化Δh * 为负值。 当流动过程为不可压流动时: ** *1 c c c P h η ρ ?= ? ** *T T T P h ηρ ?= ? 其中ΔP *c 和ΔP * T 分别表示气流流经压气机和涡轮时的总压变化。 当空气从静止的大气环境中被吸入压气机时,在进入压气机时没有周向分速度,即C 1u =0。当气体离开涡轮时,如果气流的周向分速度不为零,将会增加涡轮出口至真空泵进口管路中的流动摩擦损失。因此,在设计状态下,涡轮转子出口气流的周向分速度应该为零(C 4u =0)。 压气机和涡轮的转子或静子的进、出口径向分速度可通过连续方程得出: Cr= m/(2 πρr h) 其中m 为流量, h 为叶片的轴向宽度,ρ为空气密度。 知道径向和周向两个分速度后,可计算出相对静叶和动叶的气流方向。

叶云实验报告(详细内容已填写版)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名称: Fe-C合金平衡组织实验 二实验目的(扼要说明研究对象,实验意义及作用等) 1. 观察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Fe--C合金的成分、组织之间关系。 3.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学习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加深对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 5.画出常用铁碳合金的组织形貌。 三实验原理(简要说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包括重要定律,公式及据此推算的重要结果): 本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结构和性能等.实验方法主要介绍

专用装置及操作程序等). 1.仪器:XJP-2B( 单目) XJP-6A两种金相光学显微镜; 2.金相显微镜的主要构成是由物镜,目镜、光源灯泡,调焦系统, 载样台等构成,其中,物镜与目镜是金相显微镜的最主要的部分,它们决定着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M(主要的技术指标): M=M物镜M目镜; 3.材料:六种铁碳合金试样; 4.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取样:取样的大小为Φ12×12mm或12mm的立方体,取样的部位应具代表性; 镶嵌:机械夹持法:以夹具夹持的方法增大试样的尺寸,以便握持;

冷镶:采用环氧树脂固化; 热镶:采用镶嵌机,镶嵌材料选用胶木粉或电玉粉。 磨制:粗磨:采用锉刀等将取样时留下的倒角等去除; 细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200 400 600 800 1000,每次换砂纸 应,旋转90°后再磨。 抛光: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前应配好抛光液或使用抛光膏。抛光时间不应过长,2~5min为宜; 浸蚀:根据试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腐蚀剂,如碳钢选择3%~4%的硝酸酒精溶液。方法是用竹筷夹棉花蘸硝酸酒精擦拭试样表面, 直到发灰发暗为止,再用清水冲洗并烘干。

物理实验报告5_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实验名称: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a.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b.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c.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缝宽; 实验仪器: 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JH型数字式检流计。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a. 理论上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单缝衍射就处于夫琅和费衍射区域:

L a 82 >>λ或82a L >>λ 式中:a 为狭缝宽度;L 为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以对L 的取值范围进行估算:实验时,若取m a 4101-?≤,入射光是Ne He -激光,其波长为632.80nm ,cm cm a 26.12 ≈=λ,所以只 要取cm L 20≥,就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远场条件。但实验证明,取cm L 50≈,结果较为理想。 b. 根据惠更斯-费涅耳原理,可导出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规律: 20 )/(sin u u I I = 式中: λ?π/)sin (a u = 暗纹条件:由上式知,暗条纹即0=I 出现在 λ?π/)sin (a u =π±=,π2±=,… 即暗纹条件为 λ?k a =sin ,1±=k ,2±=k ,… 明纹条件:求I 为极值的各处,即可得出明纹条件。令 0)/(sin 22=u u du d 推得 u u tan = 此为超越函数,同图解法求得: 0=u ,π43.1±,π46.2±,π47.3±,… 即 0sin =?a ,π43.1±,π46.2±,π47.3±,… 可见,用菲涅耳波带法求出的明纹条件 2/)12(sin λ?+±k a ,1=k ,2,3,… 只是近似准确的。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各级极大的位置和相应的光强如下: ?sin 0 a /43.1π± a /46.2π± a /47.3π±

叶轮机实验报告

叶轮机械原理教学实验指导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系 二零零六年二月

1 实验一 平面亚音扩压叶栅实验 1.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平面叶栅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2)作出叶栅攻角特性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曲线; 3)了解平面叶栅实验在压气机气动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 1.2实验内容 1.2.1平面叶栅的攻角特性 气流通过平面扩压叶栅后,其方向要发生转折,气流转折角为?β。气流通过叶栅损失的大小可用损失系数ω来表示。?β和ω随攻角i 和来流马赫数M 1而变化,它们都是i 和M 1的函数。低速叶栅吹风实验不考虑M 1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只讨论?β和ω随攻角i 的变化。叶栅的攻角特性如图1示。 由图1可以看出,当i 增加时, ?β开始直线上升, ω几乎不变。到某一攻角, ?β达到最大值。攻角再 提高,?β下降很快,ω急剧增加,这时叶背气流发生严重分离。在很大的负攻角情况下,气流在叶盆分离。 ?β的大小反映了叶栅的功增压能力,而ω的大小则反映了叶栅有效增压的程度, ω表征气流流经 平面叶栅发生的机械能损失,叶栅的效率和ω有直 接关系。压气机设计取max 8.0ββ?=?为叶栅名义工作点,把不同几何参数叶栅的名义工作点汇集在一起,即得到平面叶栅的额定特性线,这是压气机气动设计的依据。 1.2.2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以无因次压力系数P 表示 1 *11 P P P P P --= 式中*1P 、1P 分别为叶栅进口的总压和静压,P 为叶片上任一点的静压。P 为正值说 图 1.1 平面叶栅的攻角特性

2 明叶片上某点的当地速度低于叶栅进口速度,P 为负值表明当地速度大于叶栅进口速度。 典型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弦长百分比。 进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实验时,只测量一个攻角(例如5?攻角)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同时,还可以改变几个攻角(-10?,10?,18?),观察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变化情况,特别要注意大攻角时,叶片表面出现严重分离(失速)现象。当叶片表面出现分离时,分离点后叶栅不再增压,水排上指示水柱高度不变。 1.3实验设备 1.3.1叶栅风洞 图3表示平面叶栅实验设备示意图 图 1.3 平面叶栅实验设备示意图 叶栅实验由连续气源供气,气流经过扩压段减速扩压,稳定箱内安装了蜂窝器和阻尼网(钢网),消除旋涡,使气流稳定均匀,再经过维他辛斯基曲线的收敛段,使稳定箱出来的气流均匀膨胀加速,造成叶栅进口截面各点压力、速度都相同的一股均匀气流进入叶栅。 叶栅实验段——由10个叶片组成一排叶栅,叶栅装在圆盘上,转动圆盘可以改变攻角。测量探针装在三自由度位移机构上。 1.3.2叶栅几何参数 实验选用C-4叶型 C-4叶型几何参数: 图 1.2 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单缝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单缝衍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了解其特点。 2.测量单缝衍射时的相对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二、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衍射狭缝、光具座、白屏、光电探头、光功率计。 三、实验原理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单缝上,在接收屏上,将得到单缝衍射图样,即一组平行于狭缝的明暗相间条纹。单缝衍射图样的暗纹中心满足条件: (1) 式中,x为暗纹中心在接收屏上的x轴坐标,f为单缝到接收屏的距离;a为单缝的宽度,k为暗纹级数。在±1级暗纹间为中央明条纹。中间明条纹最亮,其宽度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光电探头(即硅光电池探测器)是光电转换元件。当光照射到光电探头表面时在光电探头的上下两表面产生电势差ΔU,ΔU的大小与入射光强成线性关系。光电探头与光电流放大器连接形成回路,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ΔU成正比。因此,通过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出入射到光电探头的光强大小。 四、实验内容 1.观察单缝衍射的衍射图形;

2.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五、数据处理 ★(1)原始测量数据 将光电探头接收口移动到超过衍射图样一侧的第3级暗纹处,记录此处的位置读数X(此处的位置读数定义为0.000)及光功率计的读数P。转动鼓轮,每转半圈(即光电探头每移动0.5mm),记录光功率测试仪读数,直到光电探头移动到超过另一侧第3级衍射暗纹处为止。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将表格数据由matlab拟合曲线如下:

★ (2)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单缝的宽度。 衍射狭缝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L1=21.20cm. 光电探测头测量底架座 L2=92.00cm. 千分尺测得狭缝宽度 d’=0.091mm. 光电探头接收口到测量座底座的距离△f=6.00cm. 则单缝到光电探头接收口距离为f= L2 - L1+△f=92.00cm21.20cm+6.00cm=76.80cm. 由拟合曲线可读得下表各级暗纹距离: 各级暗纹±1级暗纹±2级暗纹±3级暗纹 距离/mm 10.500 21.500 31.200 单缝宽度/mm 0.093 0.090 0.093 单缝宽度计算过程: 因为λ=632.8nm.由d =2kfλ/△Xi,得 d1=(2*1*768*632.8*10^-6)/10.500 mm=0.093mm. d2=(2*2*768*632.8*10^-6)/21.500 mm=0.090mm.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自评报告doc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武汉科技大学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专业负责人:叶云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目录 艺术设计专业自评报告 (2) 1 专业概况 (2) 2 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4) 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4) 2.1.1 专业建设规划 (4) 2.1.2 培养方案 (5) 专业基础条件 (6) 师资队伍建设 (6) 2.3.1 专业负责人简介 (6) 2.3.2 师资队伍整体情况 (8) 课程建设 (9) 实践教学 (11) 教学管理 (13) 人才培养质量 (15) 3 存在的问题与拟整改的措施 (16) 艺术设计专业自评报告 1 专业概况 2001年,武汉科技大学依托建筑学专业建立了建筑学(室内设计)方向,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源起。2004年经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教高函[2004]3号)正式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并于同年按艺术设计专业开始招生,隶属于城市建设学院。2006年1月艺术设计专业划入新成立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新学院的成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拓展为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专业立足于武汉科技大学百年人文精神,依托多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办学特色,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较厚实,知识结构较合理,富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共有在校本科生251人,其中2005级有28人,2006级有42人(其中专升本学生4人),2007级本科生有91人(其中专升本学

生19人),2008级本科生有90人。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助教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3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7人,获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知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富有活力和凝聚力。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教学成果逐步显现。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研与科研来促进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作品)109篇(幅),美术设计作品参加竞赛获奖43项,承担了4项省级、2项校级教研项目,承担了4项省部级、3项校级纵向课题和5项横向项目。这些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本专业教学条件较完善。学院建有1200m2的造型艺术综合实验室,现有配套实训教学设备总值287万元,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分馆拥有中文纸质图书22163册,外文纸质图书212册,电子图书107种,长期订阅的相关中文专业期刊(含电子期刊)890册,外文期刊72册。我校是教育网用户,享有众多国内外电子期刊与图书资源,能够满足本专业师生的需要。另外,本专业建有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可容纳1200学生实习。 近3年来,学生课外活动开展较丰富,取得了较丰硕的教育成果。本专业学生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艺术设计本科生优秀作品展、湖北高校美术大展、楚天创新设计大奖赛、中南星设计大奖赛、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大奖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奖。通过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目前,随着广告、房地产、家居装饰、多媒体、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艺术设

衍射光强分布测量实验报告

衍射光强分布测量 査凡物理系 摘要:为了观察并验证单缝衍射和多缝衍射的图样以及它们的规律,本实验设计了基于水平光路的测量方法。运用自动光强记录仪来对衍射现象进行比较函数化的观察。实验观察到衍射条纹随着缝宽变窄而模糊和间距扩大,并且通过仪器对光强图样的位置定位和夫琅禾费光强的公式来计算单缝的缝宽。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条纹移动清晰。 关键词:衍射自动光强记录仪单缝多缝 The Experiment Of Light Distribution Of Diffraction Fan Zha Department of Physics Abstract: In order to observe and validate the rule of light distribution of single slit diffraction and multiple slits diffraction, the automatic grapher of light intensity i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a horizontal light path. We have verified that the diffraction stripes become dim and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since the slit(s) become narrow, and calculated the width of slit by using the formulas of light intensity. The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adjust, and the moving interference fringes are clear. Key Words: diffraction automatic grapher of light intensity single slit multiple slits

叶轮机械原理作业教材

D2 60U2 1300 60 90.44 1300 3.14 = 1.329 取整,确定D2 =1.3m U2 1.3二1300 二1.3 3.14 1300 60 60 二88.44 m s P _4000 u;88.442 2 2 = 0.853 (2)确定叶轮入口参数。叶轮机械原理作业 张硕201520503005 离心通风机设计 设计一台离心通风机,其流量 Q=90000m3/h,压力P=4000pa,介质为空气,进气状态为通风机的标准状态。要求确定流通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并进行主要零部件的强度计算和材料选用。 一、叶轮设计 制定 Q =90000/3600 =25m3 / s ; P=4000pa;进口压力R n =101325pa,进口温度垢=20°,空气密度P air = 1.205kg/m3 (1)转速、叶片出口角和轮径的确定 选取转速n=1300r/min, 比转速为n s =5.54 Q =5.54 1300 ' 253 =71.6 pN 4000" 根据比转速值,由图 5-5预选’-:二0.8,根据比转速和压力系数估算出叶片出口角 1 b2: 屮0 8 +1.4410-5n S—0.3835 ' +1.44% 10七71.62 -0.3835 '-b^- 3- 332.3 2 2.7966 10 2.7966 10 '■b2值与通风机的压力 P关系密切。经过多次试算,为了保证获得所需要的通风机压力, 确定:b2 = 35。 压力系数为: :=2 0.3835 2.7966 10” 35-1.44 10* 71.6^-0.815 2 4000 90.44 m s 1.2 0.815

公司C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报告

作业题目: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报告 所修课程名称: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训 修课程时间: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 完成作业日期: 2017 年 5 月 组员:杜梦菊、叶云玲、雨晴、叶秋月 学号(对应):2014120409、2014120430、2014120407、2014120429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具体实验分析(各个决策+报表分析) (4) (一)第一经营年度 (4) (二)第二经营年度 (8) (三)第三经营年度 (13) (四)第四年度经营 (17) 四.心得体会 (22) 五.总结 (23)

一、引言 此次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验是我们川师大经管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方向学生的一门实训课。这门为期两天“四年”的沙盘模拟实训课旨在让我们学生对商业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具体操作流程进行熟悉并操作,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代表的是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代表的是产品市场,中央银行代表的是管理层。我们每个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而管理层即中央银行及政府则由我们的高老师扮演。这样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我们学生充分融入到这个过程中,接近真实地体验了各个市场的业务流程和特性。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企业、银行与银行都在不同业务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为的就是能让自身发展壮大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银行也房地产企业则进行一系列合作,相辅相成,争取实现双赢的局面。不同的团体之间也相互传递着各种信息,让彼此更加了解,加强了个团体之间的联系与业务合作。这样一来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市场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熟悉相关的业务,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博弈更让我们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但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只有互助,努力实现双赢我们才都能发展壮大。 在这次的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实验,我们小组作为房地产企业C,站在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来进行各个业务的操作。监管部门每年度初通过房地产企业提供的商品房和别墅报价,制定本年度供地计划。而房地产企业则通过给出的土地竞标价获得土地,通过给出的广告费等获得相应的商品房和别墅的订单量。通过此次扮演房地产角色,让我们了解和熟悉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流程。 二、实验目的 让我们在这个接近真实的商业银行与房地产经营的商业环境中,在管理层即商业银行与政府的严格控制管理,以及各种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下,可以切身切实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理念与技能付诸实践来判断具体的操作。这样的实训可以有效地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记忆也更深刻,体会并接触到商业银行与企业具体经营运作方式,同时让我们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环境中,学会企业的生存之道,学会合作与共赢。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好扎实的基础。

燃气轮机原理与结构解析

图说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原理与结构 曹连芃 摘要:文章介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轴流式压气机、环管形燃烧室、轴流式涡轮分别进行了原理与结构介绍;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也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燃气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轴流式压气机,燃烧室,轴流式涡轮 1.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燃气涡轮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原理与中国的走马灯相同,据传走马灯在唐宋时期甚是流行。走马灯的上方有一个叶轮,就像风车一样,当灯点燃时,灯内空气被加热,热气流上升推动灯上面的叶轮旋转,带动下面的小马一同旋转。燃气轮机是靠燃烧室产生的高压高速气体推动燃气叶轮旋转,见图1。 图1-走马灯与燃气涡轮 燃气轮机属热机,空气是工作介质,空气中的氧气是助燃剂,燃料燃烧使空气膨胀做功,也就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图2是一台燃气轮机原理模型剖面,通过它来了解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从外观看燃气轮机模型:整个外壳是个大气缸,在前端是空气进入口;在中部有燃料入口,在后端是排气口(燃气出口)。 燃气轮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压气机,有进气口,左边四排叶片构成压气机的四个叶轮,把进入的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中间部分是燃烧器段(燃烧室),内有燃烧器,把燃料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右边是涡轮(透平),是空气膨胀做功的部件;右侧是燃气排出口。

图2-模型燃气轮机结构 在图3中表示了燃气轮机的简单工作过程: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燃气轮机,高速旋转的压气机把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其流向见浅蓝色箭头线;燃料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膨胀推动涡轮旋转做功;做功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其流向见红色箭头线。 图3-燃气轮机工作过程 在燃气轮机中压气机是由涡轮带动旋转,压气机的叶轮与涡轮安装在同一根主轴上组成燃气轮机转子,如图4所示。

衍射光强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2、学会使用衍射光强实验系统,并能用其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点: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 难点:1)激光光线与光电仪接收管共轴调节;2)光传感器增益度的正确调整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现象的存在,深刻说明了光子的运动 是受测不准关系制约的。因此研究光的衍射,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光的本性的理解,也是 近代光学技术(如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全息分析,光学信息处理等)的实验基础。 衍射导致光强在空间的重新分布,利用光电传感元件探测光强的相对变化,是近 代技术中常用的光强测量方法之一。 二、实验目的 1、学会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观察单缝衍射现象,研究其光强分布,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3、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 4、学会用衍射法测量狭缝的宽度。 三、实验原理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时,如不透明物体的边缘、小孔、细线、狭缝等, 一部分光会传播到几何阴影中去,产生衍射现象。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近,那么 这样的衍射现象就比较容易观察到。 单缝衍射[single-slit diffraction]有两种:一种是菲涅耳衍射[Fresnel diffraction],单 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receiving screen]均为有限远[near field],或者说入射波和衍 射波都 是球面波;另一种是夫琅禾费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单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 均为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刘开宇 学号:1410400g08 班级:14食品2班 实验日期:2016.10.10 学校:湖北工业大学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f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222111ρρ (1-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 p p z z ρ1 212)-+ - 210(H H H ++=表值) (1-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和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k N N ?=电 (W ) (1-3) 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

燃气轮机起动过程原理

燃气轮机起动过程原理 (2007-12-25 22:02:35) 转载▼ 标签: 杂谈 燃气轮机起动过程原理 2.1 燃气轮机启动运行原理 燃气轮机主机由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大部件组成。压气机需要从外部输入机械功才能把空气压缩到一定的压力供入燃烧室。透平则用高温高压的燃气做工质将其热能转变为机械能从而对外输出机械功。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压气机是由燃气透平来驱动的。一般讲,透平功率的2/3要用来拖动压气机,其余的1/3功率作为输出功率。显然存在一个问题,在启动过程中点火之前和点火之后透平发出的功率小于压气机所需的功率这一段时间内,必须由燃气轮机主机外部的动力来拖动机组的转子。换言之,燃气轮机的启动必须借助外部动力设备。在启动 之后,再把外部动力设备脱开。机组启动扭矩变化,如图3-1所示。图中MT曲线为透平自点心后所发出的扭矩;Mc曲线是压气在被带转升速过程中的阻力矩变化;Mn 是机组起动时所需要的扭矩特性,即由起动系统所提供的扭矩;n1为机组点火时的转速,即由起动带转机组转子所达到的转速。在n1转速下,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在其规定参数下,由点火器并藉联焰管快速且可靠地点燃由主喷油嘴喷射出来的燃料,并且在机组起动升速过程中,不会发生熄火、超温和火焰过长等现象。n1转速通常为15%~22%SPD范围内,机组不同,n1数值亦不同。图3-1 机组启动扭矩变化 燃气轮机的起动是指机组从静止零转速状态达到全速空载并网状态,在起动过程中要求机组起动迅速、可靠、平稳和不喘振。为了防止压气机在起动过和中喘振,机组起动前和起动过程中某一阶段内气机进口导叶处于34度,即所谓关闭状态,放气阀处于打开放气位置。压气机进口可转导叶角度关小,能使压气机喘振边界线朝着流减小的方向变动,扩大了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同时由于空气流量减小,因而减小了起动力矩,使起动机功率减小;在起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短起动加速时间。防喘放气阀的放气是在于减小压气机高压级的空气流量而不致阻塞,同时又能增加压气机放气口前的气流流量,从而提出高了流速,也使压气机避免喘振。 机组起动过程中,压气进口导叶(IGV)角度,不能总在34度关闭状态;放气阀也不能总在放气位;因机组起动时工质设计参数的需要,6型机当转速为87%SPD时,IGV由34度打开增至57度,当机组转速达到满转速并且加负荷,直到所带负荷达到在约1.54万KW时,IGV继续打开直到84度。而放气防喘阀,当机组转速达到97.5%SPD(转速继电器具14HS 动作)时,即关闭停止放气。 机组起动运行包括起动、带负荷、遥控起动和带负荷。起动包括正常起动和快速起动。带负荷又分自动和手动进行。在起动运行过程中的控制调节又分转速控制、同期控制和温度控制阶段。 燃气轮机的起动过程可以分段进行,亦可以自动按程序控制进行,要分步调试过程中,可以分段进行。一旦分步调试正常后,便无需再分段进行机组起动,而是采用自动程序控制。机组起动过程分以下几步。

单缝衍射光强的分布测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缝衍射光强的分布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衍射光强分布测量 衍射光强分布测量 ***,物理学系 摘要: 本实验利用激光为光源研究激光经过单缝与单丝时的衍射光强度分布情况。激光的高准直性符合夫琅和费远场条件,且高单色性保证测量时没有不同波长光的叠加影响。光感应器方面使用光栅尺与电脑连接做0.02毫米/点的高精度自动扫描。通过巴比涅原理迂回得到了没有直射光时单丝的衍射光强分布,完整验证了运用衍射光强分布来测量小微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和可行性,并实际运用此法测量了铜丝和头发丝的直径。 关键词:衍射分布巴比涅原理单缝直径测量 ThemeasurementoftheDistributionofLightDiffraction YixiongKeYiLin,Departmentofphysics

Abstarct: Thisexperimentmadeuseoflaserasthelightsourcetoverif yaseriesofdiffractionpatternsof633nmlaserviadiffere ntsingleslitsandmonofilaments.Thecollimationfeature ofthelasermeetstheconditionofFraunhoferdiffraction, themonochromicfeatureoflaserprovideabetterexperimen talenvironmentthatthediffractionpatternwon`tbeinter ferebythelightofotherwavelength.weuselinearencorder connectedtopcviauLI(universalLaboratoryInterface)as thesensortoautomaticallyscanthediffractionpatternwi ththeratioof0.02mmperdot.weusebabinet’sprincipletogetthediffractionpatternofamonofilam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3541707.html,p letelyverifiedthemethodandfeasibilityofmeasuringati nyobjectwithitsdiffractionpattern.Inaddition,wetryt omeasurethediameterofacopperwireandpeople’shairinthisway Keywords:Diffractiondistributionbabinet`sprinciples ingleslitsmeasureDiameterofthewir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