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
从韩国、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

摘要: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创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组织。
本文在与韩国、芬兰的对比中分析我国在自主创新中政府作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中政府作为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后发国家,政府作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赶超,大多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模仿创新阶段,待各方面条件具备后,自主创新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政府在自主创新中决不只是“旁观者”,政府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芬兰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探寻对我国的启示。
一、韩国:制度先行,全力推进“两个支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韩国开始实施经济增长五年计划,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原本落后的农业国已实现由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成功转型。
目前,韩国船舶占世界市场的40%,居世界第一;手机占世界市场的22%,居世界第二;纳米技术跻身世界四强;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居世界第五。
以上成绩得益于韩国政府在自主创新进程中对法律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一)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作为重要的市场购销活动,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鼓励和扶持国内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
韩国政府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颇具成效的做法是通过立法的强制力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如,《科学技术促进法》、《科技振兴法》以及以总统令形式发布的《政府合同法实施细则》和以总理令形式发布的《关于特定采购的《政府合同法》的特殊实施规则》等。
对尚处于市场发展早期需重点扶持的本国高新技术产品,法律规定,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即使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政府仍应优先采购。
1983年公立学校率先购买当时价格昂贵的5000台国产计算机成为推动韩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2004年韩国政府为扶持民族工业发展,以十倍于同类进口汽车的价格采购了数百辆现代公司新研制的清洁燃料汽车。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牛盼强;谢富纪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9(27)1
【摘要】对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特色进行了研究。
认为韩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模式由政府推动型转变为市场主导的类型;国家支持的创新重心逐渐由大企业集团向中小企业过渡;政府仍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方式主要通过完善科技法令、配套科技政策、制定科技规划和建立权威的科技行政体系来实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总页数】4页(P117-120)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模式;自主创新;韩国
【作者】牛盼强;谢富纪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美日韩国家竞争情报建设对比分析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孙华玮;耿庆军
2.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韩正忠
3.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 [J], 顾骅珊;虞锡君
4.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俗子
5.韩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与启示 [J], 曹峰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

当今国际 竞争 的焦 点。研究表 明 , 世界 科
技 发 展 的 不 均 衡 性 要 远 大 于 世 界 经 济 的 不 均 衡 性 。 而 韩 国 等 国 家 在 技 术 落 后 的 情 况 下 , 技 术 创 新 为 主 导 , 以 组 织 创 以 辅
从 各 学 者 给 “ 家 创新 系 统 ” 所 下 的 国 定 义 可 以看 出 , 国 家创 新 系 统 由 五 种 要 素 构 成 :创 新 行 为主 体 ,包括 企 业 、 科 研 机
袈 倒 糯 茉 统 内 涵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0 由于 经 济 的全 球 化 和知 识 化 趋 势 日益 增 强 ,人 们 更 加 重 视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韩 国经 济 的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 专项 2 0 年度项 目( 0 I 2 50、 09 2 9 0 M0 10 ) 厦 门市科技计 划项 目 ( 5 2 0 9 0 3) 3 0 Z2 0 5 0 、厦 门理 工学院社会科 学研 究
项 目 ( K1 0 3 ) YS 0 1 R
统 化 发 展 ,进 而 充 分 保 证 韩 国科 技 发 展 的
连续性和速度。
面的 工作 :增 强 政府 的主 导作 用、 确 立 企 业 在 国 家 创 新 系统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
加 强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中 机 构 间 的 沟 通 和
联 系。
我国 自 1 9 5年 开 始 引 入 国 家 创 新 系 9
迅猛发展令世人瞩 目,并威为发展 中国家
的 典 范 。 0 2 韩 国被 评 为 亚 洲 最 具 经 济 20 年
发展潜 力国家 的第二 名 ,仅次于 新加坡 。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文档资料]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91b1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0.png)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韩国作为一个饱受殖民统治、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功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典范。
韩国采用的是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
1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曰本在1910年至二战结束前一直统治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实行“北工业、南农业”的政策。
韩国作为经济落后的农业国,现代科学技术几近空白。
工业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90年代末,被称为“亚洲最具技术经济实力的经济体制之一”。
如今韩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2010年,韩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时隔3年再次突破2万美元,对外贸易额接近9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创造贸易顺差417亿美元;外汇存底近3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韩国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22 位气“汉江奇迹”为世人瞩目,而韩国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 科技活动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50年代,韩国科学技术水平很低,在美国的援助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活动。
各种学会、研究所相继成立,科技活动慢慢起步。
20世纪60年代,韩国颁布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经济,通过引进生产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
1962年,韩国颁布振兴科学技术五年计划。
成立中央政府直属的科技部(MOST)(1967);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1966);颁布《技术引进促进法》(1960)、《科学技术振兴法》(1967)。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近年来,韩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科研实力的重要国家之一。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韩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积极推动与支持。
本文将对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科技创新政策的背景韩国作为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和制造业的国家,早在上世纪就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韩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相对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韩国政府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以提升科研实力和推动科技创新。
二、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1. 加大科研投入韩国政府积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和建设研究基础设施等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这不仅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还包括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提高科研投入,韩国政府创造了优质的科研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强化产学研合作韩国政府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可行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使得科技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
3.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韩国政府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这包括提高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增设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通过改革科研评价体系,韩国政府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动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韩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韩国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首先,韩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其次,韩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韩国的科技创新政策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科研人员和企业来韩国交流和合作,提升了韩国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的地位。
规章制度之论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及制度保障

论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及制度保障[摘要]赶超经济是对自然发展过程的压缩和跨越,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追赶并超越先发国家的特殊经济形态。
朴正熙执政时期的韩国经济具有明确的赶超目标和强烈的赶超意志、清晰的战略设计、强势政府的主导、赶超路径的创新、政策制定的冒险偏好等特点。
而威权政体的权力支撑、发展型政府的构建、“指导资本主义”原则的确立、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机制,构成了韩国赶超经济成功的制度保障,确保了韩国赶超经济的成功。
[关键词]韩国;朴正熙;赶超经济;制度保障[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7)02005006韩国从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典范。
这一切都始于朴正熙执政以后,在“经济发展至上”目标下确立的赶超经济模式,使韩国成功地摆脱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发展。
韩国成功实现经济赶超给其他后发国家带来巨大鼓舞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幺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能够后来居上、成功实现经济赶超,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但没有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差距反而还有逐步扩大之势?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追赶效应”与“马太效应”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分析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探究韩国赶超经济成功背后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赶超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循序渐进的自然增长和跨越式的赶超增长。
自然增长是在“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一些潜在的或自发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131~132)以缓慢性、平稳性和持续性为特点的经济增长。
赶超增长是有别于自然增长的超常规经济增长,其过程表现为对自然经济发展历程的压缩及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其结果表现为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追赶与超越。
赶超经济是指后发国家在强烈赶超意愿和意志的影响下,以追赶和超越先发国家为目标,以政府力量为依托,以快速实现工业化为主要内容,通过战略制定、政策实施等顶层设计,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现代化的经济形态。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过程与特点,提出学习和借鉴韩国经验,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时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确立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国家创新系统中机构间的沟通和联系。
关键词:国家创新系统韩国启示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资源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
研究表明,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要远大于世界经济的不均衡性。
而韩国等国家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国家在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增强,人们更加重视对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并日益受到关注的。
虽然研究者众,但目前在国际上,国家创新系统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概念,各国学者均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 Freeman),在1987年首先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追赶和跨越,必须将技术创新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国家创新系统。
伦德瓦尔(B. A. Lundvall)则认为,国家创新系统就是指“由在新且经济有用的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创新系统,而且这种创新体系包括了位于或者根植于一国边界之内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自1995年开始引入国家创新系统概念以来,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何传启(1998)认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体系,他们的行为分别地或联合地贡献于知识创新(包括科学知识创新和技术知识创新),其主要功能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新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发生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全过程。
从各学者给“国家创新系统”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创新系统由五种要素构成:创新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政府等;各行为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行为主体间的联系;以及创新政策和市场环境。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王达政【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市场绩效和技术发展,然后以三星电子为例,分析了韩国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战略模式,最后指出其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几点启示.【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1【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启示【作者】王达政【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1963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只有400万美元, R&D/GDP为0.25%,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比例分别为97%和3%,企业技术能力非常薄弱。
到1970年,韩国R&D 经费的总投入是1963年的8倍多,达到3 300万美元,R&D/GDP为0.38%,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71%和29%,企业R&D投入比例大幅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198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是1970年的13倍,达到4.28亿美元,R&D/GDP为0.77%,是1970年的2倍多,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64%和36%,企业R&D投入比例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继续增强。
到199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46.76亿美元,几乎是1980年的11倍,R&D/GDP大幅提高到1.87%,是1980年的2倍以上,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19%和81%,R&D 投入由过去的政府占大头彻底转变为企业占大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绝对主体,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90年以后,在韩国企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到200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138.49亿美元,是1990年的近3倍,R&D/GDP大幅提高到2.39%,接近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25%和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 l y s i s o n Fe a t ur e s of Nat i o n al I ns t i t ut i on a l Ar r a ng e me nt s o f Ko r e an Pur s ua nt Te c hn ol og i c a l I nn o v at i o n Mo de
陈 晓 晖 ,丛 培 鑫
( 大连理 工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辽 宁大连 1 1 6 0 2 3 )
摘要 :韩 国的科技创新 经历 了起 步阶段 、发展 阶段 和 高科技发 展 阶段 ,呈现 出政府发 挥重要 作 用、企业是 自主
创新 的主体 、“ 官产 学研 ” 良性互动等特点 ,其追赶 型科技创 新模 式 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是确 立以 实现 经济跨 越 式发展 为 目标的科技创新 战略 ;建 立政府 主 导的 集 中的科 技 管理体 制 ;建 立 以企业 为主体 的 自主创新 体 系;
Ab s t r a c t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K o r e a h a s g o n e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a g e o f s t a r t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h i g h—t e c h d e v e l o p — me n t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f o l l o w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t h e e n t e r p r i s e i s t h e ma i n b o d y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g o v e n me r n t —i n d u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i n s t i t u t e f o r ms 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n d S O o n .T h e f e a — t u r e s o f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r r a n g e me n t s o f i t s p u su r a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c l a i n n o v a t i o n mo d e a r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t r a t e y g or f t h e t a r g e t t o a c h i e v e e c o n o mi c l e a p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c e n t r a l i z e d g o v e n— r me n t g u i d e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i t h e n t e r p i r s e s a s t h e ma i n b o d y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o f R& D i n v e s t me n t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s u p p o t r s y s t e m.
CHEN Xi a o h ui , CONG Pe i x i n
( S c h o o l o f Ma r x i s m S t u d i e s o f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D a l i a n 1 1 6 0 2 3 ,C h i n a )
建 立 高 强 度 的 研 发 投 入 体 系和教 育 支撑 体 系 。 关 键 词 :追赶 型 科 技 创 新 模 式 ;国 家 制 度 安 排 ;韩 国 中图分 类号 :F 2 7 3 . 1 ;F 2 7 9 .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1 8— 0 0 3 9— 0 4
2 o 1 3年第 1 8期
s c i … 。 dT e
me n t
删h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3 . 1 8 . 0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