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病理学与肿瘤学研究进展

临床分析病理学与肿瘤学研究进展

临床分析病理学与肿瘤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病理学与肿瘤学的研究进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病理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组织学结构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肿瘤学则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学科,对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分析病理学与肿瘤学的研究进展。

一、病理学的研究进展病理学旨在通过病理标本的研究,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学研究的内容也越发广泛和深入。

例如,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已经被电子显微镜所替代,这使得病理标本的观察更加精细。

同时,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病理学家能够对细胞和组织进行更加准确的分类和分析。

二、肿瘤学的研究进展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单一的肿瘤类型转向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肿瘤的发生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外,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针对免疫疗法的研究,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病理学与肿瘤学的结合病理学与肿瘤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推着医学的发展。

病理学为肿瘤学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对肿瘤标本的研究和分析,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而肿瘤学则为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

综上所述,病理学与肿瘤学的研究进展在临床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学科的结合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病理学与肿瘤学的研究将继续推动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夏秋媛【摘要】Molecular genetic findings show that types A and AB thymomas have a low frequency ( 7% - 8% ) of allelic imbalance , whereas B2 and B3 an alteration rate of approximately 20% . Recent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signaling pathway and targeted thera pies of the tumors.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EGFR ) is overexpressed in most thymic carcinomas, while FISH shows rare EGFR mutations in thymic malignancies ( 1. 9% ). Responses to EGFR inhibitors have been observed in several cases. KIT is overexpressed in 2% of thymomas and 79% of thymic carcinomas, while KIT mutations are found in only 7% of thymic carcinomas and not related with the KIT overexpression.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KIT mutations is comparatively limited in thymic malignancies. Apart from EGFR and KIT signaling pathways, other molecular alterations with potential prognostic or therapeutic relevance are emerging in thymic malignancies, such as IGF-1R and VEGFR signaling pathways.%文中综述了有关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病理的研究现状,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WHO胸腺瘤分类的A型和AB型,出现遗传学变异率较低(7% ~8%),B2及B3型胸腺瘤变异率较高(近20%).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类肿瘤的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从免疫组化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胸腺瘤及胸腺癌表达水平通常较高,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则发现,EGFR几乎很少出现基因突变(1.9%),少数报道肯定了胸腺肿瘤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对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emolog,KIT)的研究表明,有2%胸腺瘤及79%胸腺癌中KIT呈高表达,而仅7%的胸腺癌存在KIT的突变,且KIT高表达与KIT突变无相关性.有人认为,在胸腺肿瘤中KIT突变的临床意义具有局限性.此外,对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运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其相关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5页(P314-318)【关键词】胸腺瘤;胸腺癌;分子病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kit猫科肉瘤病毒转化基因【作者】夏秋媛【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1.30 引言胸腺瘤和胸腺癌是临床病理工作中最常见的纵膈肿瘤之一,属于胸腺上皮性肿瘤中具有恶性或潜能恶性的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1]。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0
892
56
5.9
1+
514
211
29.1
2+
327
415
55.9
3+
74
660
89.9
总计
1807
1342
42.6
• HER-2检测推荐方法 – 免疫组化(IHC) – FISH (金标准)
Herceptin for HER2-positive Stomach Cancer
(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Meeting in Orlando, Florida, 2009)
实验组 Cy5
对照组 Cy3
实验2
Cy3/Cy5 比值
荧光交换实验
分子遗传学技术
• • • • • PCR-SSCP PCR-RFLP REAL TIME PCR DHPLC DNA SEQUENCING
REAL TIME PCR
除常规的一对引物以外,PCR反应体系中另加有一条能与PCR产物杂交的 荧光双标记探针 该探针5’端标记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 探针完整时5’端报告基团吸收能量后将能量转移给3’端淬灭基团,正 常情况下仪器检测不到5’端报告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 当溶液中有模板时,模板变性后低温退火,引物与探针同时与模板结合 在引物的介导下,沿模板向前延伸至探针结合处,发生链的置换激 活Taq酶的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5’端连接的荧光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 割下来,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从而受光刺激激发出荧光切割的荧光基 团数与PCR产物的数量成比例根据PCR反应液的荧光强度即可计算出初 始模板的数量
• 分子标记—— t(11;14)(FISH、PCR)

肺鳞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肺鳞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l e c u l a r a l t e r a t i o n s i n ll a s u b t y p e s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T h e r e a r e a l r e a d y s e v e r l a p o t e n t i a l t a r g e t mu t a t i o n s t h a t a r e b e i n g a c t i v e l y p u r s u e d i n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a n d t h e u p c o mi n g c a n c e r g e n o me a i r a s a n a l y s i s i n s q u a mo u s c e l l s h o u l d a l s o p r o v i d e a mo d e l f o r g e n o t y p i n g .He r e ,we r e v i e w t h e c u r r e n t k n o w l e d g e a b o u t t h e mo l e c u l a r lt a e r a t i o n s f o u n d i n l u n g s q u a m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
v e r s i t y,D a l i an 1 1 6 01 1, Ch i n a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o r:WANG Aman, E— ma i l : wan ga man l @1 6 3. c o m
_
【 A b s t r a c t 】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i s t y p i c a l l y f 0 u n d i n s m o k e r s .M u c h o f t h e f o c u s t o d a t e h a s b e e n o n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 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胰腺癌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

传统的临床病理学已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我们对胰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对胰腺癌的病理分型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根据病理学特征,胰腺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IPMN)IPMN是一种胰腺原发性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胰腺导管的扩张和黏液性分泌物的堆积。

IPMN可以进展为癌症,因此对于有IPMN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定期随访。

2.2 浸润性导管癌(IDC)IDC是最常见的胰腺癌类型,占所有胰腺癌的70-80%。

IDC的特征是癌细胞浸润到胰腺导管和周围组织中,而且常见转移至淋巴结、肝脏和其他远处器官。

2.3 浸润性小管状腺癌(ITAC)ITA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胰腺癌类型,占所有胰腺癌的约5-10%。

ITAC的特征是癌细胞形成小管状结构,并有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ITAC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2.4 黑色素瘤少数胰腺癌是黑色素瘤的转移病灶,这种类型的胰腺癌很罕见,但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胰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3. 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研究进展:3.1 KRAS 基因突变KRAS基因的突变是胰腺癌中最为常见的遗传变异。

这种突变可以导致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因此,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治疗成为了胰腺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2 CDKN2A 基因突变CDKN2A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的进程。

然而,CDKN2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异常,进而促进癌细胞的不受控制生长。

分子病理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病理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病理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许猛;王岩【摘要】近几十年,人们对骨肿瘤的分子学基础已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

骨肿瘤的三个类型已确定,即:特异性易位与简单染色体组型包括染色体易位的骨肿瘤,如尤文氏肉瘤、动脉瘤样骨性囊肿等;特异性基因突变或扩增的骨肿瘤,如软骨肉瘤、纤维性结构不良、脊索瘤等;基因不稳定肉瘤以及复杂染色体组型的骨肿瘤,如骨肉瘤等。

虽然骨肿瘤的分子学基础仍未被完全破解,但罕见骨肉瘤类型的研究将得到新技术的支持。

资料库的开放,新技术的使用,现有脱钙石蜡包埋组织技术的精炼,将有助于揭示更多骨肿瘤的遗传变异,这对未来骨肿瘤分子诊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423-425)【关键词】骨肿瘤;分子病理学;分子诊断学【作者】许猛;王岩【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随着肿瘤遗传学的进步,特异基因的改变已经在病理实验室的日常诊断中得以应用。

因此,分子诊断在骨肿瘤的分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所有尤文氏肉瘤和近70%的低分化动脉瘤样骨囊肿都有染色体易位,包括EWSR1基因或USP6(TRE17)基因等。

而对于骨肉瘤和高分化软骨肉瘤,基因组的不稳定和复杂基因组型的参与也是导致发病的最关键环节。

现已被证实的前列腺癌中基因融合的高发生率(79%)启示在骨肿瘤中存在更多隐性染色体失常[1]。

最近确定了两个新发现的复杂融合产物:间叶软骨肉瘤HEY1-NCOA2融合基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t(1;3)(p36;q25)易位导致的WWTR1-CAMTA1融合,包括骨[2-5]。

本综述将介绍多种用于探索骨肿瘤基因改变的技术,并评论一些现存的骨肿瘤不同基因亚型的分型标准。

1 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异的分子技术1.1 传统显带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依赖增殖细胞中期技术,传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曾是探索复杂染色体改变的重要探索工具。

人类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人类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人类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

人类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是肺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肺癌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一、肺癌的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肺癌是指肺组织中恶性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扩散。

根据病理及组织学特征,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亚型,约占肺癌的85%以上,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15%左右。

肺癌是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肺癌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其中中国就有27万人之多。

此外,肺癌的发病率仍在迅速增加,给全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肺癌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肺癌的致癌基因主要包括KRAS、EGFR、ALK等基因。

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等异常生物学行为。

同时,肺癌中也存在多个抑癌基因,如P53、LKB1等,它们失活后会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二)肿瘤微环境肺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细胞内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结果,还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分子、血管和免疫细胞等多个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肿瘤耐药机制肺癌治疗的效果高度受限于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

然而,在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往往会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效果降低。

因此,深入研究肺癌细胞产生耐药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四)遗传与表观遗传学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也是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遗传因素有关,而表观遗传机制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则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和激活,从而影响肺癌的发展。

三、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肺癌的分子病理学机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一)基因测序通过对肺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基因测序,可以寻找肺癌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信息。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的学科。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新技术,不仅可以对基因突变的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谱进行研究,还可以对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估。

本文将从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一、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一些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辅助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蛋白质、酶、免疫学指标和肿瘤相关遗传学变异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表达谱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状态及其分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病理类型,从而提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还可以对肿瘤分子靶点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方案。

二、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免疫组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和体液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对肿瘤分子遗传学变异进行评估,并为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蛋白质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以评估其表达及功能状态。

蛋白质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法、二维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芯片等。

免疫组化是指通过利用抗体与免疫性分子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标志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和内部标志物进行研究,是肿瘤分子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评估肿瘤细胞的状态和肿瘤治疗反应。

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癌胚抗原(CEA)用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细胞学检查
Glas et al (3444) Eissa et al.(110) Melissourgos et al (274) Shariat et al (174) Shariat et al (191) 卫生部课题
FISH 检查 灵敏度远高 于尿细胞学 检查,而特 异度接近尿 细胞学检查
Glas et al J Urol 2003; 169:1975-1982 Eissa et al Anticancer Res 2003; 23:4347-4356. Melissourgos et al Urology 2003; 62:362-367. Shariat et al J Urol 2004; 171:626-630. Shariat et al J Urol 2003; 170:2244-2247. Friedrich et al BJU Int 2003; 92:911-914. Skacel et al J Urol 2003; 169:2101-2105
肿瘤药物敏感 性
Drug Sensitivity
Beta –tubulin与紫杉类和长春碱类化疗药物
• 紫杉类和长春碱类化疗药物 – 作用于微管蛋白异二聚体形成的微管,破坏肿瘤细 胞的有丝分裂 – 耐药机制 • β-tubulinⅢ表达增加,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增 加,β-tubulin变异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生命科学中的“钓鱼” 技术
基本原理:应用荧光染料标记探针DNA,变性成 单链后与变性后的染色体或细胞核靶DNA杂交,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
样本制备及数据分析
检测样本
实验组 Cy3
实验1
对照组 Cy5
FISH检查
Friedrich et al (103) Skacel et al (120) 卫生部课题 Note:卫生部课题 3999例
FISH
血尿鉴别诊断(移行上皮细胞肿瘤早期诊断) [可考虑取代尿细胞学检查]
移行上皮细胞肿瘤术后评估及治疗后病程监测 肾盂癌鉴别诊断
(2) 治疗与预后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GFR基因检测与 Iressa/Tarceva
国外: 突变型NSCLC用Iressa/Tarceva有效率>80% 无突变NSCLC用Iressa/Tarceva有效率约10% 国外: NSCLC病人EGFR基因拷贝数增加与Iressa/Tarceva 用药相关性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 目前研究结果--用药有效率 拷贝数增加病人的用药有效率约在38.9% 拷贝数不增加病人的用药有效率约在9.8%
7271例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和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见下表
表:宫颈病理学分类与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相关性
病理学分 级 hTERC基 因扩增率
正常
炎症/湿 疣
宫颈上皮 内瘤变 (CIN)1
CIN2
CIN3
浸润癌
6.6%
10.6%
26.8%
65.4%
83.0%
93.5%
除正常和炎症/湿疣组外,其余各组间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均有明显差异 (p<0.01) 以上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陈忠
基因组大小和分辨率
基因数量 人类基因组 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条带 (500 个) ~40,000 2,000 80 片断大小 (kb) 3,000,000 150,000 6,000 片断大小 (Mb) 3,000 150 6
前中期染色体条带 (1,000个)
40
3,000
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 无创伤性膀胱癌尿液检测方法
–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 –膀胱肿瘤抗原(BTA) –免疫细胞检查法( ImmunoCyt) –纤维素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具有诊断潜力的肿瘤标记物,如端粒酶、存活素 (survivin)、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黏液素-7、 核基质蛋白(BLCA-4)、微卫星序列分析和单核苷 酸多态性分析等, 其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观察
0
892
56
5.9
1+
514
211
29.1
2+
327
415
55.9
3+
74
660
89.9
总计
1807
1342
42.6
• HER-2检测推荐方法 – 免疫组化(IHC) – FISH (金标准)
Herceptin for HER2-positive Stomach Cancer
(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Meeting in Orlando, Florida, 2009)
TS(胸苷酸合成酶)与肿瘤靶向药物治疗
• TS – DNA合成所需嘧啶核苷合成的关键酶 – 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FU)作用的靶酶 • TS表达与预后 – TS高表达的组织增殖较快、恶性度较高 – TS高表达是化疗疗效差、预后差的指标 – 如TS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膀胱癌的分期成正相关 • TS表达与5-FU类的化疗相关性 – 低表达大肠癌对5-Fu的敏感性优于高表达组,预后也明显 优于高表达组(有待进一步研究 ?) • 表达检测: RT-PCR, IHC
实验组 Cy5
对照组 Cy3
实验2
Cy3/Cy5 比值
荧光交换实验
分子遗传学技术
• • • • • PCR-SSCP PCR-RFLP REAL TIME PCR DHPLC DNA SEQUENCING
REAL TIME PCR
除常规的一对引物以外,PCR反应体系中另加有一条能与PCR产物杂交的 荧光双标记探针 该探针5’端标记荧光报告基团,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 探针完整时5’端报告基团吸收能量后将能量转移给3’端淬灭基团,正 常情况下仪器检测不到5’端报告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 当溶液中有模板时,模板变性后低温退火,引物与探针同时与模板结合 在引物的介导下,沿模板向前延伸至探针结合处,发生链的置换激 活Taq酶的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5’端连接的荧光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 割下来,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从而受光刺激激发出荧光切割的荧光基 团数与PCR产物的数量成比例根据PCR反应液的荧光强度即可计算出初 始模板的数量
分子病理临床应用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Pathology in Oncology
(1)诊断 Diagnosis
淋巴瘤分子诊断

淋巴瘤不同类型鉴别诊断
–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的母细胞亚型与其它大细胞性B细胞淋 巴瘤,尤其是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相鉴别:
• ddTNP比普通的dNTP在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 • 通过其5′三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 • 由于缺少3′-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3′,5′-磷酸二酯键
– 正在增长的DNA链不再延伸,终止于这个异常的核苷酸处 – 在4组独立的酶反应体系中,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 每一个C、每个G和每一个T位置上 – 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 接读出DNA上的核苷酸顺序
3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分辨率 PCR/Southern blot
1 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 • 主要领域 – 肿瘤 – 感染性疾病 – 遗传性疾病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多色 FISH (SKY 和 M—FISH) 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 基因微阵列 (aCGH)
FISH技术与其它非创伤性检查的比较
膀 胱 癌 的 尿中 标 志 物
Clin Chim Acta, 2004,340:57-65
FISH技术与其它非创伤性检查的比较
FISH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
报道者(病例数) 敏感度% 55 58 44 52 54 31.9 68 85 83.2 特异度% 94 100 96 91 90 94.1 89 97 94.5
• 分子标记—— t(11;14)(FISH、PCR)
– 小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不同类型相鉴别, 如 F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与MCL:
• 分子标记—— t(14;18),t(11;18), t(11;14)(FISH、PCR)
与EGFR单抗治疗有关的其它发现
• KRAS +BRAF – W-KRAS+BRAF-V600E: • KRAS+EGFR配体
– EGFR配体
• 表皮调节素(EREG),双调蛋白(AREG)
无效
– W-KRAS+EREG or AREG高表达:更有效 • PIK3CA基因突变,PTEN蛋白表达缺失:耐药
K-RAS基因检测 与Cetuxamab(西妥昔单抗) 和Panitumumab
相关药物及疗效
PR+少量CR Ref. 56 57 58 59 60 61 63 drugs panitumumab cetuximab cetuximab cetuximab cetuximab P+C cetuximab pts 208 27 108 59 31 48 114 WT K-RAS 17% 53% 41% 27.9% 38.1% 31.25% 43.6% M K-RAS 0 10% 0 0 20% 6.25% 0
靶向治疗 Target Therapy
HER-2过表达与生物靶向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