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讲义
最新中药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小青龙汤 ·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 (名医方论)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 3.临证加减:本方用治寒饮停肺之喘咳。
· 表证不显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黄。
·小青龙汤 ·
4.现代用治: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 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5.现代研究: ·具有平喘、抗过敏、降低血流阻力等作用。 6.附方:
* 本方 + 石膏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
7.病案分析
细辛
桂 枝 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桂枝二两
【用法】
·麻黄汤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正邪相争 —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束表 毛窍闭塞 — 无汗;
经气不舒 — 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 —
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
·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中药方剂学-解表剂
·解表剂·
麻黄汤 银翘散
小青龙汤
桑菊饮
桂枝汤
目录
败毒散
九味羌活汤 麻杏甘石汤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 + 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 【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 【证候】共证 + 口渴,咽痛,舌偏红舌
【病机】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方剂学 解表剂

解 表 剂
附方: 附方: 方剂比较: 方剂比较:
麻黄汤与桂枝汤 在组成、功效、 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 有何异同?
麻黄汤 桂枝、 桂枝、甘草 桂枝汤 辛温解表
麻黄、杏仁 麻黄、 芍药、生姜、大枣 芍药、生姜、 发汗散寒力强, 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 发汗散寒力弱,重在调和营卫 发汗散寒力弱, 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实证,
临床应用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 热者不宜使用。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 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小青龙汤
张仲景《伤寒论》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麻黄三两(9g) 细辛三两(6g) 芍药三两(9g) 干姜三两(6g)
炙甘草三两(6g) 桂枝三两(9g) 五味子半升(6g) 半夏半升(9g)
【治法 功 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辛凉解表·银翘散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解 表 剂
方解: 方解:
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 轻清透表, 君:银花、连翘 轻清透表 芳香避秽 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疏散风热, 臣:牛蒡子、薄荷 疏散风热 荆芥、淡豆豉——辛温增强辛散透邪 荆芥、淡豆豉 辛 桔梗——宣肺止咳,利咽 宣肺止咳, 佐:桔梗 宣肺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竹叶、芦根 清热生津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清热解毒, 佐使:甘草 清热解毒
水煎服。
主 治
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 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 表寒内饮证) (表寒内饮证)
外感风寒
水饮在肺
卫表失和
肺失宣降
风寒
水 饮
外 寒 内 饮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 咳喘 痰涎清稀量多 甚或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痛 或头面四肢浮肿 苔白滑 脉浮紧
中医 广中医-方剂学-1解表剂

佐:生姜9g--(1)助桂枝解表散邪 (2)和胃降逆止呕
大枣4枚--(1)助芍药益阴敛营 (2)滋脾生津以助汗源
调和营卫 调和脾胃
精品课件
【方解】
君:桂枝9g--(1)解肌发表(2)助卫实表
桂
枝 《 伤 寒 论 》
臣:白芍9g--益阴敛营
佐:生姜9g 调和营卫 大枣4枚 调和脾胃
使:炙甘草6g-- 调和药性
伤 寒 论 》
精品课件
【讨论】
小
小青龙汤为何以麻桂合剂治外感风寒?
青
龙
汤
《 伤
寒 论 》
精品课件
止嗽散
【主证】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宣降失司,津聚成痰:咳嗽,咯痰不爽
风邪犯肺 上袭咽喉:咽痒 邪正相争: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犯肺,宣降失司,津聚成痰。 【治法】 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精品课件
白前12g-- 降气化痰止咳 佐: 橘红9g--辛散疏风,透邪解表
荆芥9g-- 降利肺气而止咳 使: 炙甘草6g-- 调和诸药
【功用】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精品课件
【运用】
◇ 本方为治咳嗽之通剂,随证加减,用治各种咳嗽。 ◇ 辨证要点:咳嗽咽痒,咯痰不爽,微恶寒发热,脉浮。 ◇ 现代应用:呼吸道感染、百日咳、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
青 佐:芍药15g-- 敛阴和营,防止麻、桂之发汗太过
龙
寒饮内停,非温不化
汤
《
君:干姜15g-- 温肺化饮
伤 寒
臣:细辛5g--(1)温肺散饮 (2)解表,助麻桂之力
论 》
佐:半夏15g-- 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一温一散一燥,以加强温肺化饮之功
精品课件
【方解】
解表剂 PPT课件

【病机】
风寒束表,(主证) 水饮内停。(兼证)
表里同病, 表证为主。
【治法】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方解】
·小青龙汤 ·
君:麻黄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麻、桂相须为用,
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强。
—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 — 温肺散寒化饮;
佐:五味子 —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汗出。
【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柯韵伯有谓“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 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
方解
பைடு நூலகம்
•桂、芍相配:
·桂枝汤 ·
a.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
君: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养阴而不留邪。
·解表剂·
一 、 辨
二 、 发
别
汗
表
程
里
度
三
四
、
、
煎
饮
服
食
法
宜
忌
·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张仲景
【组成】
·麻黄汤 ·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用法】
·麻黄汤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正邪相争 —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束表 毛窍闭塞 — 无汗;
经气不舒 — 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 — 气喘、咳嗽。
【病机】
·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
•辛温解表·麻黄汤
•表
•剂
•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者,
•
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荑;
• 夹湿兼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典型病案】
赵某,男,50岁。自述于1961年夏季 大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未再出汗。虽盛 夏或剧烈运动后仍无汗出,伴心中烦躁,头 昏身热,汗孔突起,西医诊为“汗腺闭塞 症”,服中西药物未效。近因天气炎热,诸 症加重。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证治要点: •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 随证加减:
o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o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o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
PPT文档演模板
【方歌】
•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 • 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功效: •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 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轻证)
•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
•分述·辛温解表
•表
•剂
PPT文档演模板
•桂枝汤
•(《伤寒论》)
•诸方之冠,群方之魁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一、“解表剂”使用机理和原则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可用解表剂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由此可知,凡是外感六淫初起,及时地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就能防止传变,早期治愈。
所以,无论是风寒所伤,还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时,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然而,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等。
所以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分别适用于表寒证,表热证和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二、使用“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絷絷微汗为最佳。
假使汗出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因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太多,易耗伤气津,严重的还有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如果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的方剂;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三、“解表剂”分类及代表方剂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
中医方剂学方解PPT课件

组成: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2024/1/24
32
平熄内风剂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
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 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2024/1/24
33
平熄内风剂
镇肝熄风汤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2024/1/24
24
祛风胜湿剂
羌活胜湿汤
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 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 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脉细弱。
方剂应用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2024/1/24
36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2024/1/24
37
案例分析: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等
01
患者症状
高热不退,手足抽搐,神昏舌绛 而干
方剂应用
02
03
治疗效果
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患者服用后高热逐渐退去手足抽 搐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神志逐渐恢 复清醒
2024/1/24
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 独活
2024/1/24
30
疏散外风剂
功效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喎斜,舌强不 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 不拘一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