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路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文献综述

(完整版)大路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文献综述
(完整版)大路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文献综述

大路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工程为某新镇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图设计,污水厂位于xxx交汇处,征地28604米2,设地面标高用黄海2.3米。经过处理的水至神仙沟,初沉池与二沉池剩余污泥浓缩处理后用泵输送至处理厂南面的苗圃作为肥料用。该镇的地形由南向北稍有坡度,平均的坡度为0.5‰地面平整,海拔高度为3.3—3.5米,属黄河冲积粉质沙土区,土质盐碱,全年最高气温39度最低-8度,极值冻土深度为0.57米,全年降水量1600毫米。镇东有卫东河,水流由南向北与神仙沟在新镇东北角汇合流向渤海湾。神仙沟沟底标高为-1.5米,河床水位控制在0.5—1.0 米之内,水位由神仙沟在渤海湾出口处甲方所设的流域防洪站加以控制。处理厂厂址内地面标高位2.10—-2.40米(高于黄海平均海面),土壤承载能力7—11吨/平方米。污水厂污水进水总管管底标高(进水泵房处)为-4.41米,(相对地面标高±0.00)。

因为该镇人口较多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到神仙沟和卫东河,将对水体造成污染,因为污水中含氮磷较多,也可使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对该镇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所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应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以防水体的富营养化。据此,需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的类型与数量,进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和污水厂各构筑物以及各种管渠等总体布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关于活性污泥法

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B法、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A/A/O 法、A/O 法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①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该法由德国Bohuke教授首先开发。该工艺对曝气池按高、低负荷分二级供氧,A级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产生污泥量大,污泥负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积负荷6kgBOD/(m3·d)以上;B级负荷低,污泥龄较长。A级与B级间设中间沉淀池。二级池子F/M(污染物量与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体。AB法尽管有节能的优点,但不适合低浓度水质,A级和B级亦可分期建设。

②SBR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

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占地和投资,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但因每个池子都需要设曝气和输配水系统,采用滗水器及控制系统,间歇排水水头损失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因此,一般来说并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③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

由于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出水有去除氮和磷的要求,故国内10年前开发此厌氧—缺氧—好氧组成的工艺。利用生物处理法脱氮除磷,可获得优质出水,是一种深度二级处理工艺。A/A/O法的可同步除磷脱氮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除磷,污水中的磷在厌氧状态下(DO<0.3mg/L),释放出聚磷菌,在好氧状况下又将其更多吸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统。二是脱氮,缺氧段要控制DO<0.7 mg/L,由于兼氧脱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BOD作为氢供给体(有机碳源),将来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逸入大气,达到脱氮的目的。为有效脱氮除磷,对一般的城市污水,COD/TKN为 3.5~7.0(完全脱氮COD/TKN>12.5),BOD/TKN为1.5~3.5,COD/TP为30~60,BOD/TP为16~40(一般应>20)。若降低污泥浓度、压缩污泥龄、控制硝化,以去除磷、BOD5和COD为主,则可用A/O 工艺。

有的城市污水处理的出水不排入湖泊,利用大水体深水排放或灌溉农田,可将脱氮除

磷放在下一步改扩建时考虑,以节省近期投资。

④普通曝气法及其变法

本工艺出现最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普曝法处理效果好,经验多,可适应大的污水量,对于大厂可集中建污泥消化池,所产生沼气可作能源利用。传统普曝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

近几年在工程实践中,通过降低普通曝气池容积负荷,可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普曝池前设置厌氧区,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学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气法去除BOD5,在池型上有种形式(如下文所述的氧化沟),工程上称为普通曝气法的变法,亦可统称为普通曝气法。

⑤氧化沟法

本工艺50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推广,且不断创新,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当前可谓热门工艺。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帕式(Passveer)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 2.5~3.5m,转刷动力率1.6~1.8kgO2/(kW·h)。

奥式(Orbal)简称同心圆式,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m,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王小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

若能将氧化沟进水设计成多种方式,能有效地抵抗暴雨流量的冲击,对一些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尤为适用。

卡式(Carrousel)简称循环折流式,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从工艺运行来看,水深一般在3.0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积,其原因是供氧与流速有矛盾。

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此种型式由三池组成,中间作曝气池,左右两池兼作沉淀池和曝气池。T型氧化沟构造简单,处理效果不错,但其采用转刷曝气,水深浅,占地面积大,复杂的控制仪表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难度。不设厌氧池,不具备除磷功能。

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负荷低,耐冲击,污泥少。建设费用及电耗视采用的沟型而变如在转碟和转刷曝气形式中,再引进微孔曝气,加大水深,能有效地提高氧的利用率(提高20%)和动力效率[达2.5~3.0 kgO2/(kW·h)]。

2.关于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实质上是常说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填(滤)料,在填料下鼓气,是具有活性污泥特点的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BAF)70年代末起源于欧洲大陆,已发展为法、英等国设备制造公司的技术和设备产品。由于选用的填料不同以及是否有脱氮要求,设计的工艺参数是不同的,如要求处理出水BOD5、SS<20mg/L去除BOD5达90%以上的工艺,其容积负荷为0.7~3.0 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1~2h;以硝化(90%以上)为主的工艺,其容积负荷为0.5~2.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2~3h。

一般认为,生物膜法处理城市污水,在国内尚需积累经验,处理规模不宜过大,约5× 104m3/d左右为宜。国外(主要在欧洲)处理水量有达到36×104m3/d 的,这与其填料材质、自控手段和先进的反冲洗装置有关,也与其有长期积累的运行管理经验有关。

3.关于UNITANK工艺

UNITANK工艺和类似的TCBS工艺、MSBR工艺一样,都是SBR法新的变型和发展它集“序批法”、“普通曝气池法”及“三沟式氧化沟法”的优点,克服了“序批法”间歇进水、“三沟式氧化沟法”占地面积大、“普通曝气池法”设备多的缺点。

典型的UNITANK工艺是三个水池,三池之间水力连通,每池都设有曝气系统,

外侧的两池设有出水堰及污泥排放口,它们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污水可以进入三池中的任意一个,采用连续进水、周期交替运行。在自动控制下使各池处在好氧、缺氧及厌氧状态,以完成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

UNITANK工艺由比利时Seghers公司首先建在我国的澳门特区,处理水量14×104m3/d(不下雨时平均处理水量为7×104m3/d),池型封闭,设计采用的容积负荷额为0.58kgBOD/(m3·d),总的反应池体积为46800m3,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h,出水的BOD5、

SS<20mg/L。

这类一体化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变形,可以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污染物加以去除,如考虑硝化,其负荷一般在0.05~0.10 kgBOD5/(kgMLSS·d),硝化率视污水温度而异。而要求污泥稳定化,其污泥负荷和污泥龄要远远超过硝化时的数值。

容积利用率低是此类一体化工艺共同的主要问题,就是说在一个较长停留时间的曝气系统内,有50%左右的池容用于沉淀。

UNITANK工艺的成功与否有赖于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仪表及设备,因此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开发先进的自控系统是应用此工艺的关键问题。一般认为,UNITANK工艺不太适用于大型(>10×104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4. 生物处理法的新进展

生物处理法是目前研究得较多、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方法,无论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还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因为用生物法利用的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以污染物质为食料,将其代谢成诸如CO2、H2O、NH3、SO2等稳定的小分子,它的二次污染小,对处理生活污水及与之性质相近的有机污水有其独特的优势。生物处理法自从问世以来,其技术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中的成也日益复杂,因此用生物处理方法的目的也从以前能处理降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一类物质增加到也能处理合成洗涤剂、脱氮、脱磷及其它一些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这也就必然要求人们改革工艺,过去由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效率不尽人意,处理时间也较慢,所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仅仅用来处理污泥或高浓度有机污水的预处理,但现在由于能源紧张,

厌氧生物处理由于能产生能源物质—甲烷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青睐,由此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

(1) 活性污泥法的新发展

到目前为止,对活性污泥法在运行方式上还没有大的突破,往往所作的是一些局部的改进,但在曝气方式上确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如纯氧曝气、深井曝气、射流曝气,采用微气泡扩散器等,这些都增大了氧转移率、提高了氧的利用率使

曝气池中氧的浓度增加。如美日等国研制出的一种超微气泡扩散器,气泡直径50Lm,氧吸收率达90% , Reid Engineering Company of Frederick shurg 等研制的氧化沟下表面曝气也是一种曝气方式的改进,把冲刷曝气(Brush Aeration) 改进透平曝气(Turbine Aeration) 避免了产生气溶胶、飞溅、结冰等问题。活性污泥法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朝多功能方向发展,采用的方法有:培养驯化专用细菌,使活性污泥处理对象不局限于生活污水,还可以处理如酚一类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甚至驯化可以处理象氰一类有剧毒的无机物;把活性污泥与其它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如活性炭—

活性污泥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活性污泥法形式的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法的综合处理法;

固定活性污泥法是提供微生物附着的表面,如合成纤维、塑料、细沙、粘土焦炭等,使曝气池同时存在附着相和悬浮相的生物;这些都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净化效率,提高了抗有毒物质等冲击负荷的能力,还具有脱色、脱氮、削减泡沫的效果,国外已用于合成纤维、化工印染、炼油、炼焦等工业生产的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与厌氧工艺结合来脱氮、脱磷等,最典型的工艺是A-O(anaerobic-oxic) 流程。活性污泥法还可和化学法结合,提高净化多氯联苯、有机磷的去除效果。(2) 生物膜处理法的新进展

生物膜法最早出现的工艺是1893年在英国出现的将污水喷撒在粗滤料上而得以净化的普通生物滤池,它是最早出现而至今仍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人工生物处理设备。在它的基础上,出现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等。近二三十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如生物流化床,它是以砂、焦炭、活性炭等颗粒材料作为载体,其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着生物膜,充氧后的污水以一定流速自下而上流动使载处于流化状态,载体上的生物膜可以充分地和污水接触,使净化效率提高,它的工艺有空气流床、纯氧流动床、三相流化床和厌氧兼型流化床工艺等。活性生物滤池是将生物滤池、曝气池及二沉池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它的特点是将生物滤池的部分出水回流汇同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一起进入生物滤池,用活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和食品加工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效率高、BOD 容积负荷大、不发生污泥膨胀和耐冲击负荷等优点。另外还有空气驱动的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和曝气池相结合、藻类转盘等。由于生物膜法的生态环境与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生物膜法生态系统中可以生长藻类、后生动物等,甚至可以生长硝化菌及反硝化菌等,因此可以用来脱氮等。

(3)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新发展

厌氧生物处理法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的技术。由于处理效率低、速度慢、且甲烷菌对环境要求严格

不易控制等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法长期以来一般仅用于污泥处理,它的主要工艺是化粪池、消化池等。但是由于近年来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加重,厌氧生物处理由于其产物具有能源物质而得到人们的重视,一大批新的厌氧生物处理法技术相继诞生,为了提高厌氧微生物的浓度,有使厌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的厌氧生物膜处理方法如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转盘、厌氧膨胀床、厌氧接触氧化、厌氧档板反应器、厌氧流化床法,以及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 依靠微生物之间凝聚造粒而形成的自己固定法方法。还有人为地固定微生物包埋固定化法,它是人为地把增殖速度缓慢的厌氧微生物高浓度地保持在处理系统中,提高处理速度、缩小处理设备并可用于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污水。如日本本田等人1988 年采用包埋固定厌氧微生物处理TOC 为150mg?L 的人工配水,TOC 的去除率可达95% 以上。在厌氧处理中,甲烷的增殖速度慢成为产气的决定步骤,因此为了保持甲烷发酵中高浓度的微生物,出现了利用膜的固液分离法,如柏分等人1988 年利用超滤膜(UF) 进行甲烷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了反应器内甲烷的浓度,TOC 的容积负荷为2g?L·日,其去除率可达98.4%以上。厌氧生物处理法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和其它生物处理方法联用,如厌氧—好氧复合工艺等,具有节约投资、节省能源、污泥产量少、出水水质好等一系列优点。厌氧生物处理法正朝着能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能够脱磷脱氮且运行维护方便经济等方面发展。

5.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趋势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活性污泥工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工艺。在池形、运行方式、曝气方式、载体等方面已经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用常规手段也已经很难在生物学方面有所突破。有学者认为该工艺未来两个大的方向是膜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1)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用膜分离代替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可带来活性污泥工艺的以下变化:

①不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调控活性污泥系统时,不必再考虑污泥的沉降性能问题,从而使工艺控制大大简化;

②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将大大提高

(MLSS可以大于20000mg/L)从而使系统可在超大泥龄、超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充分满足去除各种污染物质的需要;

③在同样的处理要求下,可使曝气池容积大大减小,节省处理厂的占地面积;

④污泥浓度的提高,将要求较高的曝气速率,因而纯氧曝气将随着膜分离而被大量采用。虽然膜分离目前还存在易堵塞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实际上,目前已有一批膜分离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如日本Hiroshiwa市的Higashi污水处理厂的膜分离系统已连续运行3年。

(2)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

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该新镇将建设成完备的各种市政设施。规划人口,近期30000人,2010年发展为82000人,生活污水标准为160L/cap·d,其总变化系数为1.5,工业最大日污水量为5800米3/日,排水采用分流制。污水水质按一般的生活污水性质考虑。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混合后其水质平均值为:BOD5=190mg/L,SS=238mg/L,CODcr=380mg/L,TP=4.9mg/L,NH3-N=49mg/L,要求经过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BOD5≤

20mg/L,SS≤20mg/L,CODcr≤60mg/L,TP≤0.5mg/L,NH3-N≤15mg/L)。

所以本工程处理水量:近期:30000×0.16×1.5+5800=13000m3/d,2010年82000×0.16×1.5+5800=25480m3/d 据此,该厂按远期2010年一期2.6万吨/天建设完成,污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拟分为二组,每组处理规模为 1.3万吨/天。这样既可满足近期处理水量要求,有留有空地以三期扩建之用。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1)污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2)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都值都比国内一般城镇污水低30%左右;(3)污水处理厂投产时,多数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氮磷超标,处理工艺尚用硝化除磷。根据处理规模(2.6万吨/天),进出水质(一般的生活污水),出水质要求(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污水处理厂既要求有效地去除BOD5,有要求对污水中的氮、磷进行适当处理,防止神仙沟的富营养化,以及该工程的造价与运行费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污水水量及其变化动态,运行管理与施工,并参考典型的工艺流程和各种生物处理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本课题选择典型的工艺流程,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工艺:1)普通A/A/O法处理工艺。2)厌氧池+氧化沟处理工艺。两种工艺经过比较,氧化沟除了具有A/A/O 的效果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独特的水力流动特点,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将其工作区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

化作用,取得脱氮效果。(2)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3)BOD负荷低,使氧化沟具有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产率低,勿需进行硝化处理。(4)脱氮效果还能进一步提高。(5)电耗较小,运行费用低。所以本课题选择厌氧池+氧化沟处理工艺。

本课题研究方案即工艺流程初定如下:

该处设计工艺流程图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对于保护大中型城市的环境,治理水污染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大量的小城镇将迅速兴起,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设市城市将达1200个左右,建制镇25000~3O000个左右,全国城镇人口达6.8亿左右城市化水平约为45%,其中小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达65%左右。从发展眼光看,今后我国的大部分人口将生活在中小城镇。

目前全国共有1700O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考虑到1998年1月1日之后,已经开始实行《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因此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在选择处理工艺时都要考虑除磷脱氮,计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该镇所排放的污水,使处理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以减轻对神仙沟和卫东河水体的污染。

1.确定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2.进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3.进行污水厂各构筑物、建筑物以及各种管渠等总体布置。

4.设计图纸包括:

(1)污水厂平面布置图;

(2)污水厂的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

(3)单体构筑物的工艺构图。

主要特色:

为了力求构筑物流程简单而不影响处理效果,在设计中采取中格栅和提升泵房,细格栅和平流式沉沙池合建一起。其污水主题处理构筑物——卡罗塞(Carrousel)氧化沟具有以下优点: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碳源的氧化,还可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

氧池可成为A2/O(A-A-O

)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硝化,这样在整体上污水处理厂的占地减少。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能根据设计原始设计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掌握污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各构筑物的设计方法,熟悉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其设计深度为施工图阶段。

六、参考文献

[1] 孙慧修等编《排水工程》(第四版),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自杰等编《排水工程》(第四版),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张智等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第二版),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

[4] 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

5、6、7、8、9、10、11、12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3,S4,S5),中国计划出版社;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7] 何圣兵编《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韩红军等编《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张朝升等编《小城镇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0] 张可方等编《小城镇污水厂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 金必慧等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2] Mogens Henze等编,施汉昌等译《污水生物处理—原理、设计与模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15]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18-86)

[16]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7]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4-84)

[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9]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2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1] 期刊《给水排水》,近3年各期;

[22]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近3年各期;

[23] 期刊《Water Research》,近3年各期;

[24] 期刊《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近3年各期。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

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工作情况检查表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冲压模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引言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 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2005 年—2008 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 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我国冲压模具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 年—2008 年,我国冲压模具产品均出口较大幅度的增长。2008 年,即使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冲压模具出口金额达4.11 亿美元,比2007 年的3.26 亿美元增长了26 。另外,2009 年在全球高压锅炉管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国际采购商通过国内某网站采购冲压模具的数量仍逆势上扬。从全年采购情况来看,总体趋于上涨的趋势。其中,2009 年下半年回暖明显,国际采购商借此网站采购频次约616 频次,比上半年的288 频次增长了114%。虽然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离国内的需要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1 )标准化 程度低。(2)模具制造精度低、周期长。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具设计上,故改善模具设计的水平成为拉近差距的关键性问题。若要很好的设计出一副冲压模具,就必须去了解冲压模具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2 主体2.1 冲压模具的发展历史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 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 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 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

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的产生,土木工程就已经产生,从开始对房屋的追求只限于遮风挡雨到现在追求艺术、安全、多功能,这其中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这期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很缓慢。然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到今天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当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及领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内容广泛,既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管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飞机场、电站、给排水及防护工程;也包括材料、设备、勘探、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其主要的学科分类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空调及通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固定性指施工地点固定,选定施工地点后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流动性: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个工程工人作业空间的流动性;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的工程其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协作配合完成,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有很多分部工程组成,涉及很多专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三、传统施工技术

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拉伸侧冲孔复合模及 自动送料装置与塑料 模设计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模具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0年3月15日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AD/CAE/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 CAD/CAE/CAM 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 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 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 M M ,即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 μ m。 (4)成型制造(RPM)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快速成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 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模型)制造。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压铸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压铸成形工艺及模具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压铸的历史简要、压力铸造的基本理论、压铸工艺成型原理及特点、压铸件设计的形状结构要求、压铸件设计的壁厚要求、压铸件的加强筋/肋的设计要求、压铸件的圆角设计要求、压铸件设计的铸造斜度要求、压铸件的常用材料、压铸模具的常用材料以及常用压铸合金的性能和压铸合金的选取用要求。 关键字:压铸,模具,压铸件,压铸材料 压铸的历史简要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最原始的压铸机于1856年问世,迄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从最早的手工压铸,到现在的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压铸,从最早的冷室压铸方法到现在的镁合金hot runner法,现代压铸已渗透到现代制造业的各个行业。 熔融金属是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 由于它具有生产效率高,工序简单。铸件公差等级较高(常用锌合金为IT10-13,铝合金为IT11-13),表面粗糙度好(锌合金为Ra1.6-3.2,铝合金Ra3.2-6.3),机械强度大,可以省去大量的机械加工工序和设备,节约原材料等优点,现已成为世界铸造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锌合金压铸开始于1890年,铝合金压铸开始于1910年,铜合金压铸开始于1911年,镁合金压铸开始于1925年。 压力铸造的基本理论 一、典型的填充理论 国外在30年代初期已有一些著名专家对压铸过程中金属的流转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比较公认的有三种。 1.喷射填充理论(第一种填充理论)。 它是由德国人学者L.Ffommel于1932年根据流体力学的定律,以理想流体为基础通过实验得出,在速度、压力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金属液进入内浇口,冲击到正对面型壁处——冲击阶段,经撞击后,金属聚集呈涡流状态,向着内浇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双层齿轮注塑模具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双层齿轮注塑模设计 一、前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模具行业是现代工业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又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 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等领域都需要模具,使得模具成为最主要的 工艺装备,它承担了 60%~90% 的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加工生产。随着现代材料技术 和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塑料凭借着优良的加工性、品种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当 前人类使用的四大材料(木材、水泥、钢铁、塑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类。 由于塑料齿轮具有传动噪声低、可以或者许吸振、自润滑、生产模型加工生产效率高 等优点,塑料齿轮在齿轮行业的应用会愈来愈多,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日常生活中的 塑料制品越来越多,例如:手机、塑料盆、塑料杯、塑料笔、电脑等等。本课题研究的 塑料齿轮也将是未来轻化、量化齿轮的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如何使得塑料齿轮寿 命更长,精度更高,效果更好,啮合更准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概况 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 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 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 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 过于求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塑料模具制造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大型塑料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到 50t 以上的注塑模,精密塑料模具的精度已达到 2μm,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 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 7800 腔的塑封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引言、主题和参考文献 1、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特点、应用范围、相关技术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可包括国内外现状等)。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格式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 二、要求: 1、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课题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双层齿轮注塑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双层齿轮注塑模设计一、刖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模具行业是现代工业里面必不可少的部分,又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 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等领域都需要模具,使得模具成为最主要的 工艺装备,它承担了60%~90%的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加工生产。随着现代材料技术和模具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塑料凭借着优良的加工性、品种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当 前人类使用的四大材料(木材、水泥、钢铁、塑料)中发展最快的一类。 由于塑料齿轮具有传动噪声低、可以或者许吸振、自润滑、生产模型加工生产效率高 等优点,塑料齿轮在齿轮行业的应用会愈来愈多,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日常生活中的 塑料制品越来越多,例如:手机、塑料盆、塑料杯、塑料笔、电脑等等。本课题研究的 塑料齿轮也将是未来轻化、量化齿轮的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如何使得塑料齿轮寿 命更长,精度更高,效果更好,啮合更准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概况 整体来看,中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塑料模具制造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大型塑料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到 50t以上的注塑模,精密塑料模具的精度已达到2卩m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 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 在生产手段上,模具企业设备数控率已有较大提高,CAD/CAE/CA技术的应用面已大为扩展,高速加工及RP/RT等先进技术的采用已越来越多,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及模具商品化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热流道模具的比例也有较大提高。另外,三资企业的蓬勃发 展进一步促进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些企业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全数字化无图制造。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摘要: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内涵 达到什么标准的建筑可以称之为低碳建筑?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尚未能有明确的定义。Mlecnik[1]将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义为低碳建筑。 李启明等人认为,可参照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 本文认为,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达到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建筑,且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行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称之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更为前沿的课题,零能耗建筑是建设领域内减少二氧化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3]。 中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

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污染排放到空气中[5]。建材从原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到工地过程中会产生“次级效应”,由于对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6]。为了正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7]。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对建设项目或建筑产品的可持续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废物处理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测算了建材的隐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计算了建材的制造和运输、建筑设备的能耗、原料处理的能耗及建筑废弃物的处置阶段的碳排放。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低碳建筑测评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国际上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0-14]。不同文献对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所侧重的阶段有所不同,详见表1。 在瑞典,政府部门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碳排放评价方法来代替LCA评价法,按建筑项目的活动和部门来分解测算碳排放[15]。该方法将建设领域分为新住宅建设、房屋重建和装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部门来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不同的是,该投入产出评价未考虑原材料的供暖值。通过研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装修部门的碳排放量较低。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BREEAM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土。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年级专业:201*级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132148*** 题目名称: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此处勿忘将题目名称写上。下同。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浅谈源星科技有限司的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 险。财务系统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 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导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展竞争,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决策前景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预测和管理,西方很多学者 把大量的数学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引入了风险管理决策。企业是国 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发展状况时刻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它的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企业的命脉是企业财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被企 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借助各文献研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并把它应用到厦 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实践中,能使厦门源星科技有限公司适时监测其财务风 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风险的积聚而转化为财务危机。 一、源星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1.偿债风险 2012年初,源星公司完成了对同行业鸿兴科技公司的并购,而本次出现的偿债 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次的并购引起的。鸿兴科技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但是 由于财务处理不当、经营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公司很难再正常运营下去。并 购之后,源星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现金持有量以及短期融资,导致 支付困难。 2.营运风险 风险的源头还是了在2012年初的并购鸿兴公司上,这次的并购导致本公司必要 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是在并购的同时公司又相应的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规模的 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是同时又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出现过 度交易的情形。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暂时占用。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进 行,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赢利风险

文献综述的写法建筑行业

1.五步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关的文献;二是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所以,对于第4步主题3的综述,个人的看法是“不能短”,而应当长。因为这个才是你需要精心分析综合比较的东西。

注塑模具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注塑模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1 塑料制品发展概况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的统称。塑料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由于其有成本低廉、抗腐蚀能力强、可塑眭强、还可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降低原油消耗等无可替代的优点,自发明之日起就广受欢迎,随着加工工艺的进步和技术的突破,塑料制品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最重要的必需品[ 1 ]。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塑料用量从2006 年的2802 万吨快速增长到2012 年的5782 万吨。2013 年1 月~12 月,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累计完成产量6188 万吨。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3-15%。2015年,预计塑料制品总产量可达到8000万吨。塑料模具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观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塑料制品要发展,塑料模具是塑料零部件及其制品行业的重要支撑装备,那么必然要求塑料模具随之发展。绝大部分塑料制品的成型都依赖于塑料模具,因此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塑料模具行业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家电等主机行业快速发展,产能持续增加,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塑料零部件使用比例持续上升,直接推动了我国塑料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其主要方法是注射、挤出、压制、压铸和气压成型等,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模具市场中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而其中注射模约占成型总数的60%以上。由于塑料产品应用前景可观,更新换代较快,也就要求注塑模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 注塑模国内外发展现状 模具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被誉为“工业之母”。模具行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模具工业的产值在国际上排名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国内的模具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学生姓名:任旭洋 指导教师:潘明珠讲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对关于纳氢氧化铝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基本概括了今年来国内外关于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关键字:氢氧化铝,木塑复合材料,阻燃 正文: 木塑复合材料是最具潜力的一种新型的通用复合材料,它是由一种大量可再生的且价格低廉的木粉或木纤维和聚合物树脂复合而成的。它的开发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回收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美观、可再生、成本低、防虫、防腐、抗滑、可喷涂、比纯塑料产品的硬度高,可与木材一样进行加工、粘接和固定等优点。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门窗、地板、舰船材料、栅栏材料、家具材料和汽车材料等。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 有大量的论文和专利发表[],并有专门的国际会议研讨该领域的技术和发展, 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随着木塑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该复合材料的防火安全性的研究应用受到很高的重视。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涉及到对木材组分阻燃和对聚合物的阻燃。聚烯烃和木材的阻燃常采用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含卤阻燃剂( 十溴二苯醚等)和含磷阻燃剂( 聚磷酸铵、磷酸酯等) 等, 而材料的无卤阻燃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利用()为阻燃添加剂对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贺金梅从各个组分出发研究木粉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阻燃,适用于复

合材料中单一组分的阻燃剂都被考虑在内。发现对该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可赋予其氧指数,比未阻燃配方提高了个单位,非常适合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且也没过多地劣化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邵博等以对木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研究发现:添加量达到时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并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房轶群等用淀粉阻燃体系阻燃木粉复合材料,锥形量热仪分析表明:淀粉对木粉复合材料是有效的阻燃体系,当添加量在以下,淀粉添加量在以下时,复合材料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李斌等对()阻燃的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随木粉和()添加量的增加()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效率增加, 高木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达()的阻燃效率达。增加木粉含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但()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而明显提高弯曲强度。增加木粉和()的含量,均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破坏复合材料的韧性。结论:()氧指数实验结果表明,木粉复合材料是易燃材料,木粉添加量增加, 其氧指数略有上升。采用()阻燃剂能较好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氧指数,而且高木粉添加量体系更有利于()对材料阻燃效率的提高,这可从各材料体系中()每单位百分含量对值的贡献得到证实。() 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 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阻燃剂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木粉添加量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明显的降低,破坏了复合材料的韧性。 殷希丽等重点讨论了提高()阻燃性能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经过超微细化、超微细化后硅烷处理、复合处理后添加到高聚物中的阻燃效果和对高聚物物理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作为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在高聚物应用中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过超微细处理后作为阻燃剂添加到高聚物中,高聚物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粒径对高聚物阻燃性能有很大影响,粒径越小,阻燃性能越好,起主要作用。 ()()经过超微细处理并硅烷处理后,其阻燃性能同单纯超微细处理相比,阻燃性能更好。 ()由于高聚物的种类或硫化体系不同,应选用不同活性剂处理的()阻燃剂与之相匹配;所选的硫化助剂也应当起到协同作用。

手机模具设计文献综述

电话机面壳注塑模设计及模拟分析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伊程琳 210792351 摘要:通过对电话机面壳的结构分析,确定一种方便加工、节约成本的模具结构,以解决内侧抽芯、外侧滑块和产品既薄又大造成塑料流动不好等问题,为同类模具的设计提供参考。利用Pro/e进行电话机面壳的造型、模具设计等,然后传入Moldflow中,在Moldfow中进行流动、冷却、翘曲等分析。然后将注塑模CAE 结果反馈到注塑模CAD,提供工程模拟的结果来检查和更改设计,避免后期实际试模、生产时出现不合格的产品,保证试模一次成功,节省模具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1.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传播的时代,电话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普通电话一般只能进行语音方面的沟通,而商务智能电话不仅能顺畅进行语音沟通,它还集合了手机、PDA、电脑等诸多(商务办公)功能,成为信息接受终端。同时具有大屏幕、手写功能、网络功能等商务电话的特点。不仅日后办公电话会换成商务智能电话,而且所有的固网电话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2. 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注射成型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器、汽车、轻工、航空航 天等各行各业。但传统注射成型工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存在压力损失大、收缩率高, 塑件表面凹痕等缺陷。虽然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多浇口、提高保压压力、采用等壁厚设计 等。 3. 注塑模的原理

注塑模具是在成型中赋予塑料以形状和尺寸的部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三部分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 主流道 它是模具中连接注射机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主流道顶部呈凹形以便与喷嘴衔接。主流道进口直径应略大于喷嘴直径(0.8mm)以避免溢料,并防止两者因衔接不准而发生的堵截。进口直径根据制品大小而定,一般为4—8mm。主流道直径应向内扩大呈3°到5°的角度,以便流道赘物的脱模。 它是设在主流道末端的一个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两次注射之间所产生的冷料,从而防止分流道或浇口的堵塞。如果冷料一旦混入型腔,则所制制品中就容易产生内应力。冷料穴的直径约8-l0mm,深度为6mm。为了便于脱模,其底部常由脱模杆承担。脱模杆的顶部宜设计成曲折钩形或设下陷沟槽,以便脱模时能顺利拉出主流道赘物。 分流道 它是多槽模中连接主流道和各个型腔的通道。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满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应成对称和等距离分布。分流道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制品脱模和模具制造的难易都有影响。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动来说,则以圆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但因圆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对分流道赘物的冷却不利,而且这种分流道必须开设在两半模上,既费工又易对准。因此,经常采用的是梯形或半圆形截面的分流道,且开设在带有脱模杆的一半模具上。流道表面必须抛光以减少流动阻力提供较快的充模速度。流道的尺寸决定于塑料品种,制品的尺寸和厚度。对大多数热塑性塑料来说,分流道截面宽度均不超过8m,特大的可达10-12m,特小的2-3m。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截面积,以免增加分流道赘物和延长冷却时间。 浇口 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通道的截面积可以与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缩小的。所以它是整个流道系统中截面积最小的部分。浇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制品质量影响很大。浇口的作用是:A、控制料流速度:B、在注射中可因存于这部分的熔料早凝而防止倒流:C、使通过的熔料受到较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