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联

合集下载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1. 引言1.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农药残留是指在种植、生长、收获、加工等过程中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的残留物质。

如果农药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慢性中毒和各种疾病。

及时准确地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种植者科学施药。

通过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种植者可以及时了解农药施用的效果,避免过量施药,减少农药残留,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还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不断完善和推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健康。

1.2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药是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而使用的化学物质,但如果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超过安全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中毒、免疫系统受损、慢性疾病等。

特别是对于孩子、老人和孕妇来说,他们的身体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而且一些农药残留物还可能会在体内积累,长期暴露会导致慢性中毒。

及时、准确地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只有确保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安全水平,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发展和应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而造成污染; ④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风向、雨水对地面作物、水生生物产
生影响; ⑤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
染; 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⑦来自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如从水中污染→浮游生物→
水产动物→高浓度农药残留食品。
2.3农药毒性分级
3.辐照食品技术及其安全性
3.1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以辐照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γ射线、χ射
线、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射线与物质作 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进行加 工,从而达到杀虫、杀菌、提高食品的卫生 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目 的,就是食品辐照保藏技术。 应用:辐照杀虫 、辐照杀菌、 辐照抑制发 芽和辐照延长货架期
2.5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属酯类(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 难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各种有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特别是在碱性介质、高温、
水分含量高等环境中,更易水解。 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
分子中S易被O取代,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
毒性级别
大鼠LD5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g/kg)
经口
经皮
固态 液态 固态 液态
极毒(Ⅰa) 高毒(Ⅰb)
≤5 5.1~50
≤20 21~200
≤10 10.1~100
≤40 41~400
中等毒(Ⅱ ) 51~500 201~2000 101~1000 410~4000
低毒(Ⅲ)
>500
>2000
>1000
>4000
2.4 有机氯农药
分两大类:一为DDT类,称作氯化苯及其衍生物, 包括DDT和六六六等;二为氯化甲撑萘类,如七氯、 氯丹、艾氏剂、狄氏剂与异氏剂、毒杀芬等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应对措施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农药残留问题作为其中的一大隐患,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风险。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药残留问题的严重性农药作为一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不合理使用和超量喷洒农药,导致了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问题。

农药残留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问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和其他不适。

因此,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

二、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和消费环节监管。

在生产环节,农药使用和质量标准都受到一定的监管,但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强、检测手段有限等问题。

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抽检成为主要监管手段,但覆盖率相对有限。

在消费环节,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敏感性增加,但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执法难度大等问题。

三、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下:1.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在生产环节,应加强对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农药使用档案,记录农药的配比、喷洒量和喷洒周期等信息,确保农药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加强对农药经销商和推销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农药使用安全性的认知。

2.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着重检测农药残留情况。

采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和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增加抽检频次和覆盖范围,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

3.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和农药残留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正确选择和消费食品。

4.加强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和检测方法。

加大对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巡查和抽检,依法惩处违反农药使用规定的行为。

5.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药的使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传染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I 1 - 3 1 。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确保农业丰收,每年约有 2 l万t近 4 0 0种农药加工成 1 0 0 0多种剂型施于农作物,居世界首位,由于使用农药每年减少了 1 5%左右的农产品损失。

但农药使用量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加之有些农药不易分解,如六六六, D DT等,使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动植物体内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与食品安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8 0 %;在环境因素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约占8 0 %;而在有毒化学物质中,有毒有机物( 主要为农药) 约占9 5 %以上I 4 j 。

由于历史、经济和技术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毒农药产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品种也比较多,主要是杀虫剂、杀鼠剂和杀菌剂。

与我国目前农药使用状况极不相适应的是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缺乏和监测技术落后的现状。

到 1 9 9 9年我国正式颁布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L 5 只有 3 3个,包括 6 6种农药,与目前使用近 4 0 0种农药的现状相差很远。

1 农药残留的类型农药残留指使用农药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的总量l 6 J 。

研究农药残留的成分和数量及其对人、畜、其他生物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毒害和污染,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畜和生态等的不良影响。

1 .1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 六氯环己烷) , D DT( 对氯苯基三氯乙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 0 0 5 0 3 0 4。

改回日期: 2 0 0 5 0 5 1 0 8 0 I I 一! 鱼! ! ! ! 烷) ,三氯杀螨醇等为常用的有机氨农药。

农药残留典型案例

农药残留典型案例

农药残留典型案例
1. 中国土壤中农残超标问题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013年,中国政府曾发布数据称,超过70%的中国土壤和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其中有一些农产品的农残超标率高达60%以上。

这一问题在各类农产品中都存在,包括蔬菜、水果、谷类等。

2. 环境友好型农药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以解决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2015年,中国科学院研发出一种绿色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农药,该农药不仅有效控制病虫害,还不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这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已在中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超标对食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

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引发慢性中毒、损害脑部和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等。

因此,监管部门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和抽检工作非常重要,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国际合作应对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国际间的合作非常有必要,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各国可以共享技术和经验,加强信息交流,推动农药使用和管理的国际规范,共同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总结:农药残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涉及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监管、研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宣传农药正确使用方法等,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一、农药的定义n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许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余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理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许来源于生物及其余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淆物及其制剂。

n除了少许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全部作物都离不开农药。

使用农药能够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按用途能够分为:v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v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v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v杀鼠剂:杀鼠灵v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v植物生长调理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按构造和构成能够分为:v有机氯农药v有机磷农药v氨基甲酸酯类农药v拟除虫菊酯类农药v有机砷农药v有机汞农药第二节农残定义、根源及其危害一、农药残留的定义v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余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惹起的食品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之首!事例——农药蔬菜静静爬上餐桌n河北省张家口市向来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特别好,特别是进入秋天此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

但据相关媒体揭穿,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居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严禁使用的剧毒农药。

记者当时在这里检查了几日,第1 页共8页但都是白日,发现的确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异的是,这里有好多农药店。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菜农都是夜晚或是夜晚静静的给蔬菜打农药,并且好多都是国家严禁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

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需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

广州几家大商场所售蔬菜农药残留超标n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分 5次在位于广州的三大商场(万佳、百佳和家乐福)的8家分店抽取了个蔬菜和水果的样本,送到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坊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使用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原菌的侵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与食品安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药使用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呼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

一、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农药在农田中喷洒后,易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残留的积累不仅危害水生生物,还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2. 土壤退化: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保护层。

农药的过度使用会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的生态系统,导致土壤退化。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鸟类、蜜蜂等。

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二、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农产品残留:农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使用,会在农产品上残留。

如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残留限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 人体健康问题:有些农药被证实具有一定的致癌、致畸和慢性毒性等危害。

长期摄入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保护环境与食品安全的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以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为主要特点,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

2. 农药的科学使用:科学使用农药,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并最大程度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 定期监测农产品安全: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安全性,对超标产品进行处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 制定严格的农药管理政策: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与管理,严格限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威胁。

结论: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农药的管理与监督,推广有机农业,科学使用农药,并定期监测农产品的安全性。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第一节概述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

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 万吨、果品330 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 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 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

按用途分类: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

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1、喷洒作物: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联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尤其是食品安全,它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农药残留也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农药及农药残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指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几种物质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称。动植物在生长期间、食品在加工和流通中均可受到农药的污染,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过多的残留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是农业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生产资料之一,在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加上农民对农药的认识不足,使得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 农药残留的来源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有3个途径一是农药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二是污染环境中的农药对农作物、动物等造成的间接污染;三是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污染食品”。据估计农药喷施后,大约有30%附在农作物表面,其余70%则落入土壤、水源、大气中,通过对作物的间接污染,或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效应累积等形成农药残留。 3 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事件 2007 年5月23日,无锡市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了20名头昏、恶心、腹痛、呕吐的病人。经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是一起因蔬菜中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通过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本案为一起因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本案中工地食堂洗菜池容积过小,购买的青菜未能得到充分浸泡而去除农药残留,故在成品中仍检出甲氨磷;而剩余生青菜经过重新清洗则未能检出;其他3家购买青菜者经过浸泡后使用则未发生类似情况;病人呕吐物因进食时间稍长,且经过洗胃等处理,未能检出农药残留。 《桂林晚报》报道了一起因农残中毒的事件:“吃起来又甜又香,嘴里却又痛又麻香瓜残留农药,导致食物中毒。”2012年5月30日傍晚,徐女士用漂亮香瓜招待客人,没想到自己因此食物中毒,客人也遭了罪。当天傍晚6点40分,徐女士拿出这些香瓜招待客人小李。两人将其中一个香瓜对半分。徐女士不削皮咬了一口,感觉又脆又甜。随后两人感觉到嘴巴和舌头麻痛起来,吐出的唾液全是白泡沫,并且还泛起了恶心。徐女士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食物中毒了,马上去了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为“农药残留,食物中毒”。 4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研究表明,农药残留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农药残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带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农药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死亡,从而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 多数的农药都会诱发多种慢性病症,研究表明,目前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都与食用农药残留的蔬菜有直接关系。 可能会存在导致致癌、致畸型、致突变的“三致”问题,农药残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促使人体各组织内细胞发生恶变,甚至通过胚胎和乳汁转移给下一代,并有可能导致“三致”即致癌、致畸型、致突变。 引起肝脏病变,农药残留进入机体后主要依靠肝脏制造酶来吸收该毒素,进行氧化分解。若长期食用带有农药残留的水果和蔬菜,将会增加肝脏负担,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肝脏病变。 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胃壁褶皱较多,易存毒物。这样农药残留容易积存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此外,研究表明,在有机氯农药中,氯化脂环类对哺乳动物毒性较氯化苯类高,有机氯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实质性器官 中毒时中枢神经的应激性显著增加,狄氏剂类化合物严重中毒时,机械、声、光等刺激都能诱发患者抽搐。大部分有机氯可引起动物慢性中毒,损害肝脏、肾脏、造血器官、引起慢性肿大、中毒性肝炎、肾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总之,农药残留不论是有机磷类还是有机氯类,进入人体的残留量过多,均会引起肌肉痉挛、瞳孔收缩、呼吸困难、昏迷甚至引发死亡。 5 导致我国农药残留问题原因 在我国的农药监管系统中,农药的登记、生产、销售及产品质量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管理;农业生产也有植保部门负责指导,却没有职能部门可以监管农民的用药行为,而农民错误的用药方式往往是导致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在一个食品安全事故中,农药、农民及监管部门可能都有责任。但究其本质原因在于农业经营模式、农业耕作体系与现有植保体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采用高度分散且独立自主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民生产活动具有高度自主性,但也使得农户用药各行其事,防治不能规模化,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也逐渐被忽视此时,盈利性农药企业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营销人员成为目前植保技术指导的主体力量,完全放弃了没有利润的农业和物理防治手段,形成以销售自身产品为宗旨的技术服务体系,导致形成了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体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农药残留问题增多。 分散的农业经营导致信用体系的缺失。发生安全事故后则只能查到产地,限制某地农产品的流通,很难追踪并惩办实际责任人,对多数农户的经济利益影响不大,他们在事故中的风险性太小,其用药行为得不到约束。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缺少有效地监督,仅仅依靠宣传与教育、农户的道德良心,很难有效解决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监督体系的缺失。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农药管理条例和健全的管理机构,但对合法农药管理范围有限,对农药使用者则没有管理权限,特别是农户错误的用药行为不能视作违法,这也成为监管的盲区。目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还没有建立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体系,实际监管中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市场。由于农产品来源广泛,抽检率低,只能检出部分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对问题农产品的阻止力度不大,影响不了农户的生产过程。在此种监管体系下不能阻止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格局限制了用药水平和技术的发展。进入21 世纪后,我国大幅度地对农村实行减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对于快速增长的物质水平和消费水平来说,减负的程度还是有限的。因减负节省下来的钱农民几乎全部增加到自身消费当中,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上的投入较少。 价格较高的高品质农药产品,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仍然负担不起。其次,农民的增收主要依靠工资性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林牧渔产业的收入增速最慢。农民增收但没有激起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导致不愿意增加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用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农药残留问题得不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使用的监管体系,实际监管中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市场。由于农产品来源广泛,抽检率低,只能检出部分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对问题农产品的阻止力度不大,影响不了农户的生产过程。在此种监管体系下不能阻止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 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格局限制了用药水平和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幅度地对农村实行减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对于快速增长的物质水平和消费水平来说,减负的程度还是有限的。因减负节省下来的钱农民几乎全部增加到自身消费当中,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上的投入较少。价格较高的高品质农药产品,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仍然负担不起。其次,农民的增收主要依靠工资性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在农林牧渔产业的收入增速最慢。农民增收但没有激起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导致不愿意增加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用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农药残留问题得不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6 防止农药残留的措施 第一,要合理使用农药,应根据现有农药的性质、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合理地使用农药,即以最少的用量获取最大的防治效果,既经济用药又减少污染。 第二,要安全使用农药,通过在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量的普查,以及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出各种农药的允许应用范围。了解农药对人畜生理的毒害特点,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并根据人们的取食习惯,制定出各种作物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允许量了解农药在作物上的动态,制定出施药安全等待期,即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割的间隔天数。 第三,要发展无污染农药,它是从根本上防止农药残毒的一种方法,也是今后农药发展的方向。 第四,要提高监测和检测能力,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普遍存在, 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MRL) 与国际形势需求相结合逐步降低, 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及信息共享化迈进。 第五,要大力宣传规范使用农药的方法,相关部门(如农业局、农药推广站等) 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施药者进行大力宣传农药使用的规范性和重要性, 以及不规范使用的严重后果, 使施药者引以为戒, 自觉严格按照浓度和配比进行科学用药。总之, 要解决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做到“药”、“人”、“监” 和“除” 四字对策。 7 结语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农业产品的农药残留现象日益严重,给民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给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滥用农药必然会造成对环境、作物、水产品和禽畜的污染, 这些污染可通过生物富集或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只有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健康,让人们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谭康.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正确认识农药残留[J].工程技术,2012. [2]周文敏.一起因蔬菜农药残留导致的食物中毒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7(12). [3]纪明山.农产品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农药[J].2012(01):45-47. [4]王磊,张志祥,徐汉虹.农药残留导致食品安全的分析和建议[N].科技导报,2010,28(9). [5]韦友欢,黄秋婵,谢燕青.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及毒理机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03:9-12. [6]谢永红.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四川农业科技,2003(11). [7]陆萍.浅议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J].上海农业科技,2009(4). [8]罗小勇.农药残留及其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