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

合集下载

妇科外阴癌诊疗常规

妇科外阴癌诊疗常规

妇科外阴癌诊疗常规【概述】原发于外阴部位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老年妇女,约40%发生在40岁以下妇女。

约90%原发性外阴癌为鳞状细胞癌,另外还有恶性黑色素瘤(4.8%)、腺癌(2.2%)、基底细胞癌、疣状细胞癌、肉瘤及其它罕见的外阴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以恶性黑色素瘤和肉瘤较高,腺癌和鳞癌次之,基底细胞癌恶性度最低。

【诊断】一、症状和体征:外阴癌患者可无症状,多数患者通常有外阴肿块、结节、溃疡、色素改变、瘙痒等病史。

偶尔会出现阴道流血或者阴道排液,进展期患者可出现腹股沟肿块、排尿困难等。

根据病灶位置可以分为中线型和侧位型,前者包括位于阴道口、尿道口、肛门、会阴后联合及会阴体的病灶,后者包括位于大小阴唇的病灶。

早期可为单发或多发外阴结节、菜花状肿物或小溃疡,晚期可累及全外阴伴溃破、出血、感染。

妇科检查时应注意外阴肿块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关系,肛门、尿道是否受累,双侧腹股沟区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二、辅助检查:局麻下行楔形活检,活检应包括病变部位及病灶周围的皮肤、真皮下和相连的组织。

因不利于确定进一步切除的范围,所以不宜行整个病变切除。

局部鳞状上皮病变通常与其它部位相关,因此需行宫颈、阴道、外阴的阴道镜检查以排除宫颈、阴道等合并发生的侵袭性或非侵袭性病灶。

对于临床可疑转移淋巴结或其它可疑转移病灶,应行盆腔和腹腔CT/MRI,必要时行细针穿刺。

建议常规行宫颈、外阴病灶HPV DNA检测及梅毒抗体检测。

【临床分期】表1 外阴癌分期(FIGO, 2009)FIGO 癌肿累计范围I期肿瘤局限于外阴,无淋巴结转移I A期局限于外阴或会阴,肿瘤最大直径≤2cm,伴间质浸润≤1mm,无淋巴结转移I B期局限于外阴或会阴,肿瘤最大直径>2cm或伴间质浸润>1mm,无淋巴结转移II期肿瘤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1/3尿道、下1/3阴道、肛门,但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有或无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1/3尿道、下1/3阴道、肛门,但有腹股沟-III期股淋巴结转移III A(1)1个淋巴结转移(≥5mm)期(2)1-2个淋巴结转移(<5mm)III B(1)2个或以上淋巴结转移(≥5mm)期(2)3个或以上淋巴结转移(<5mm)III C淋巴结阳性伴淋巴结包膜外转移期IV期肿瘤侵犯其它区域(上2/3尿道,上2/3阴道)或远处转移IV A期肿瘤累及下列部位(1)上尿道和(或)阴道黏膜、膀胱黏膜、直肠黏膜,或达盆壁(2)腹股沟-股淋巴结固定或溃疡形成IV B期任何远处转移,包括盆腔淋巴结的远处转移【鉴别诊断】1. 应与来源于宫颈、阴道等其他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官以外组织继发的外阴肿瘤相鉴别。

青春期女性警惕外阴癌预防要远离咸辣食物

青春期女性警惕外阴癌预防要远离咸辣食物

青春期女性警惕外阴癌预防要远离咸辣食物青春期是女性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女性外阴癌发病的高危期。

外阴癌是指发生在女性外阴部位(包括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等)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阴癌的预防措施,特别是青春期女性应该远离咸辣食物以降低患外阴癌的风险。

外阴癌的危害外阴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外阴疼痛、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外阴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其中饮食因素在其发生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咸辣食物与外阴癌的关系咸辣食物是指盐和辣椒等食物,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比较常见。

然而,多年的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咸辣食物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包括外阴癌。

盐的影响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使细胞的代谢异常,增加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扩散的风险。

此外,高盐饮食还会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加快有害物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形成癌基因突变。

辣椒的影响辣椒中的辣素具有刺激性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长期食用大量辣椒会刺激外阴粘膜和阴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使外阴癌的发生和发展更容易。

此外,辣椒还能增加食欲,导致过食,进一步加重肠道和胃部负担,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外阴癌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降低外阴癌的发病率,在青春期女性中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均衡饮食青春期女性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膳食纤维和新鲜蔬菜水果,合理控制肉食和动物内脏的摄入量。

同时,要避免过量摄入盐和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癌的风险。

积极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青春期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60分钟的锻炼。

定期体检青春期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外阴病变,降低外阴癌发生的可能。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疼痛、出血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外阴癌或其他妇科疾病。

外阴癌

外阴癌

外阴癌1.1 分期1.1.1 解剖原发癌灶位于外阴部位者为外阴癌。

必须排除来于生殖器官或生殖器外的外阴部继发肿瘤。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应按照皮肤黑色素瘤分期系统分开描述。

外阴癌扩展到阴道者仍应视为外阴癌。

诊断必须有肿瘤的组织学证据。

1.1.1.1 淋巴位置腹股沟淋巴结和股淋巴结是区域扩散的原始位点。

1.1.1.2 转移部位累及盆腔淋巴结(髂外、闭孔、髂总淋巴结)应视为远处转移。

1.1.2 手术分期1988年起外阴癌采用手术分期。

最后诊断要靠手术标本(外阴和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1994年对I期再分亚期。

1.1.2.1 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单侧区域淋巴结转移;N2——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1.1.2.2 远处转移(M)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

1.1.2.3 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状细胞癌是外阴癌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恶性黑色素瘤(需分开报告)。

其它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如下:以外阴派杰氏病为基础的腺癌,疣状癌,巴氏腺癌,非特异性腺癌(NOS),基底细胞癌。

1.1.2.4 组织学分级(G) Gx——分级无法评估;G1——高分化;G2——中分化;G3——低分化或未分化。

表1 外阴癌分期FIG O分期TNM分期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X 无原发肿瘤证据T00原位癌(浸润前癌)TisI肿瘤局限于外阴或外阴和会阴,最大径线≤ 2cm T1 IA肿瘤局限于外阴或外阴和会阴,最大径线≤ 2cm ,间质浸润≤1.0mm *T1aIB肿瘤局限于外阴或外阴和会阴,最大径线≤ 2cm ,间质浸润 >1.0mm *T1b II肿瘤局限于外阴或外阴和会阴,最大径线 >2cm T2III肿瘤侵犯下列任何部位:下尿道、阴道、肛门和 / 或单侧区域淋巴结转移T3 IV T4IVA肿瘤侵犯下列任何部位:膀胱粘膜、直肠粘膜、上尿道粘膜;或骨质固定和 / 或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IVB任何部位(包括盆腔淋巴结)的远处转移* 肿瘤浸润深度指肿瘤从接近最表皮乳头上皮-间质连接处至最深浸润点的距离。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

女人外阴瘙痒竟是外阴癌先兆作者:张宝华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9期年逾六旬的陈阿姨,外阴瘙痒多年了,一直不好意思到医院就诊,平时自己在家里用药冲洗一下也无济于事。

近期不仅外阴瘙痒异常严重,而且还出现了溃烂的状况,她这才感到情况严重。

于是,她急忙来到市立医院就医。

医生经过询问病情,让她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确诊为外阴癌,建议她尽快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外阴癌外阴癌是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之后,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癌症。

外阴癌以原发性肿瘤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3%~5%,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是危及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

一旦发现,要及早的治疗,才能提高其治愈率。

外阴癌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常见的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1.主要是原发性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5%,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

2.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位于外阴癌的第二位,由外阴的黑色素痣恶变而来。

外观呈棕褐色或蓝黑色的隆起样扁平样结节,可表现为息肉样或者乳突样结节,晚期的肿瘤可表现为溃疡。

有10%的患者病灶不含黑色素细胞,为无色素的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3.基底细胞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外阴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3%,其表现虽与鳞癌相似,但恶变率较低,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局部浸润为主,腹部淋巴结转移较少见。

4.外阴前庭大腺癌,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年龄为45~55岁,表现为肿物光滑,少数可继发感染或有溃疡。

5.外阴前庭大腺囊样腺癌,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约有10%的患者有腹股沟转移。

6.外阴佩吉特病是一种缓慢发展的外阴癌,多见于年老女性,主要表现为外阴的溃疡和结节。

外阴癌主要的发病因素外阴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外阴癌的发病可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以及外阴营养不良、淋巴肉芽肿、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有关。

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1.外阴感染。

如性传播性疾病、病毒、细菌、滴虫、真菌等,月经引起的外阴炎。

【妇科疾病】外阴癌

【妇科疾病】外阴癌

外阴癌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并不太少见,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

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

最常发生在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等处。

首先出现局部结节或肿块,并逐渐增大、坏死、破溃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痒疼痛感。

肿物可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并可迅速扩大,累及肛门、直肠和膀胱等。

什么是外阴癌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

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

腺癌较少。

有时外阴癌局限于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上皮癌有二种:①鳞状上皮原位癌(又称波文氏病);②湿疹样上皮内癌(又称派杰氏病)。

此外尚有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并不太少见,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

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

最常发生在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等处。

外阴癌是怎么发生的1.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人体质酸化,造成酸性体质,破坏到人的末梢神经,人体质免疫力下降,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该病毒感染可造成外阴癌及其癌前期病变;2. 酸性体质造成慢性外阴营养障碍性疾病,外阴硬萎久治不愈,外阴溃疡不易愈合;3.部分妇女外阴卫生不良,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细胞癌变;4.体质酸化,造成女性过早绝经,内分泌失调,外阴癌的发病率要偏高;总之,体液酸化造成了很多妇科方面的疾病,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

5.过早绝经,据统计外阴癌患者比一般妇女绝经早3~5年。

临床表现相关整本阅读:/ebook/da91361c2af90242a895e5d4.html主要症状是外阴部有结节和肿块。

常伴有疼痛或瘙痒史。

部分病人表现为外阴溃疡,经久不愈,晚期病人还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适。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外阴癌手术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外因瘙痒史,外阴赘生物史等,并仔细评估患者各系统的健康状况。

2.评估患者外阴部是否有瘙痒、烧灼感。

疼痛等症状。

3.了解辅助检查结果如阴道镜检查、活组织细胞学检查等。

4.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是否有自卑低下、自我形象紊乱、恐惧等方面的护理问题。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术前三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治疗内科疾病。

3.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安慰患者,减轻焦虑、恐惧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和治疗。

术后护理
1.术后取外展屈膝体位,抬高下肢。

2.积极止痛,保持引流管的畅通,注意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量和形状。

观察伤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的征象。

3.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5%聚维酮碘溶液擦洗2次,大便后及时擦洗消毒。

会阴部、腹股沟部可用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切口出血。

5.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三)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按时复诊;外阴根治术后3月返院复诊;外阴癌在放疗后1、3、6个月个1次,以后每半年1次,2年以后每年1次,随访5年。

1。

外阴癌晚期死亡前有什么征兆

外阴癌晚期死亡前有什么征兆

外阴癌晚期死亡前有什么征兆
外阴癌一旦发展到晚期,通常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并且由于晚期癌细胞大多已经扩散,这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挑战,治愈一般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尽量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人们应当了解外阴癌晚期症状,这对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地意义。

外阴癌晚期症状有:
外阴癌晚期基底细胞癌表浅稍突出于皮肤,肉瘤初发多见于大阴唇,表面皮肤正常之实性肿块,多无疼痛。

外阴癌晚期症状常累及盆壁而疼痛。

外阴癌晚期症状有哪些,专家为你详细介绍: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表现出来的外阴癌的症状为有色素沉着的肿物,肿瘤合并感染,晚期出现疼痛、渗液和出血。

鳞癌最多出现的症状是外阴肿块,常有慢性外阴瘙痒史,外阴皮肤营养不良史,肿瘤常形成溃疡或菜花样,伴出血感染和疼痛。

外阴癌晚期晚期死亡前症状有哪些,下面有请专家为你详细介绍:
派杰病表现出来的外阴癌的症状为柔软的红色隆起,边缘不规则,病灶瘙痒,继发表皮脱落和出血。

外阴癌的症状通常还表现为可在腹股沟触及肿大固定的淋巴结。

晚期外阴癌可累及阴道、尿道、肛门、直肠、盆壁。

外阴癌晚期死亡前有什么征兆?女性在一生中不可避免多少受到妇科疾病的困扰,尤其是妇科肿瘤方面,对于青春期的女性来说,也要注意一下妇科方面的肿瘤,特别是外阴癌。

以上介绍了外阴癌晚期症状是比较多的,并且常会给女性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因此,女性朋友们一旦发现患有外阴癌晚期症状,就要及时的给予治疗,以延长女性患者的生存期。

原文链接:/wya/2015/0813/228685.html。

外阴癌护理

外阴癌护理

外阴癌护理摘要】目的讨论外阴癌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提供心理支持,讲解外阴癌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造成恐惧的因素,给予耐心解释,增强患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持尿管通畅、无污染,并观察尿量及尿色。

外阴癌术后一般5~7日拔除尿管,拔尿管后注意患者排尿情况。

外阴及腹股沟伤口拆除敷料后,要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络合碘溶液纱球擦洗2次,患者排便后随时擦洗阴部。

【关键词】外阴癌护理一、概述外阴组织除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属器外,尚有黏液分泌腺(前庭大腺、尿道旁腺)、汗腺、勃起组织、中肾管残余,以及子宫圆韧带的组织,偶含有副乳腺组织,故外阴部肿瘤可有各种来源,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外阴恶性肿瘤包括许多不同组织结构的肿瘤,常见的为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至少占外阴癌的95%),罕见的有恶性黑色素瘤(约占3%)、基底细胞癌、派杰瘤、肉瘤、前庭大腺癌、汗腺癌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人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 感染外阴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有关已为多数研究者公认,从组织学、免疫组化及核酸杂交技术等检测均已证实。

以HPVl6、18、13等亚型多见,HPV感染与恶性转化相关。

2.外阴营养障碍疾病(dystrophy) 包括外阴增生性营养障碍,外阴硬化性苔藓及混合性营养不良等。

此类病变常与外阴原位癌及早期癌变共存。

多数认为慢性外阴营养障碍发展为癌的危险为5%~10%,也有报道(Elliot 1992)为14%。

3.其他性卫生不良、性传播性疾病、吸烟等均可能与外阴癌发病相关。

(二)发病机制1.病毒可能在外阴癌发生中起作用,近10年病理学研究发现外阴表皮内肿瘤(VLN)大都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并发浸润性外阴癌的VIN中均有HPV感染。

还证实浸润性外阴癌灶中存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

2.外阴VLN,阴道上皮内病变(VALN)和宫颈上皮内病变(CLN)都可增加外阴癌发生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外阴瘙痒1年,发现外阴包块7个月
患者64岁,G3P3,绝经11年,因外阴瘙痒1年,发现外阴包块7年,患者绝经后无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就诊于外院,在当地医院做外阴活检,病理未见异常,诊断为“外阴白斑”、宫颈糜烂。

建议用白醋清洗,但是无好转。

2012年5月自己在右侧外阴发现有包块,并逐渐增大,并有破溃,未曾就诊,10天前来我院门诊,行外阴活检并收入院。

查体:右侧大阴唇可见有一菜花样肿物,大小约4×3×2.5cm大小,双侧小阴唇内侧均有发白、僵硬,尿道口粘膜未受累,右侧腹股沟可及一个直径约1cm左右的淋巴结,活动,无压痛。

病理检查示:外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粘膜下浅层结缔组织(深约4cm)阴蒂部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各切缘未见癌,淋巴结未见癌细胞。

诊断:外阴高分化鳞癌(Ⅲ期)
治疗:外阴改良根治术。

疗效:患者术后随诊,至今未复发。

外阴癌
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

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5%,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

腺癌较少。

有时外阴癌局限于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上皮癌有二种:①鳞状上皮原位癌(又称波文氏病);②湿疹样上皮内癌(又称派杰氏病)。

此外尚有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对外阴的病变应作详细的观察,如发现经久不愈的溃疡,丘疹样疣,或白色病变经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采取活体组织检查。

除极早期类似良性病变而难以确诊外,一般诊断均无困难,但应与乳头瘤,外阴结核,增生型营养不良,基底细胞癌,派杰氏病等相鉴别。

活检为唯一可靠的鉴别方法,在甲苯胺蓝染色后的不脱色区处取活检,可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必要时还需多次、多处活检方能最后确诊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其次用放射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是外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外阴癌较少侵犯深部组织,因此,即使肿瘤较大,仍给治疗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外阴癌的生长特点为局部浸润较广泛而且可多点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倾向较大,因此,外阴癌的常规性手术应包括外
阴根治性切除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至于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由于在股管淋巴结有转移后才发生盆腔淋巴结的转移。

故只有股管淋巴结阳性的病人才作盆腔淋巴结清除。

波文氏病可进行外阴单纯切除术,派杰氏病则往往行外阴根治术。

前庭大腺腺癌须根据情况清除部分阴道,提肛肌等。

3.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放射治疗的副反应,现在女阴癌已采用放射治疗,尤其在有手术禁忌症,或晚期不宜手术的病人,应用放射治疗有一定疗效。

病理改变
1.生长部位:约2/3病变发生在大阴唇,l/3发生在小阴唇、阴蒂或联合等处。

大多数病变发生在外阴的前半部,发生在会阴部或大阴唇的外侧面者占少数。

上皮内癌主要发生在大阴唇。

腺癌发生在尿道旁腺或前庭大腺部位。

2.大体观:①鳞状上皮癌可以表现为单纯性溃疡,白色病变,皮下肿块或息肉样病变。

早期时表皮的上皮脚向间质浸润,逐渐形成皮下结节,此结节也可破溃,变小,而误诊为炎症,晚期发展成为菜花样赘生或溃疡。

②波文氏病表现为暗红色粗糙斑,边界清楚而不规则,表面有结痂,去痂后见到肉芽组织和渗出面。

派杰氏病的病变呈湿疹样变化,呈红色,略突起,伴有白色病变或小颗粒,有时见浅溃疡形成和结痂。

3.微观:①鳞状上皮癌,多数分化良好,常有上皮珠形成或角化的现象;但阴蒂或前庭部分化较差。

此外在邻近的正常组织也可见到核酸合成障碍,说明在治疗外阴癌时有必要切除整个外阴;②波文氏病,有表皮过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层增生,细胞排列紊乱,核染色深而有异形,表皮的基底膜完整。

表皮深处可有典型的派杰氏细胞,这种细胞体积大,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浆空而透亮,表皮的基底膜完整,但肿瘤细胞累及范围常超过肉眼所见病灶边缘以外。

诊断派杰氏病须注意有无上皮下的汗腺癌;③腺癌,有腺体增生,上皮呈多层,排列紊乱,核染色深且有异形。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外阴部有结节和肿块。

常伴有疼痛或搔痒史。

部分病人表现为外阴溃疡,经久不愈,晚期病人还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适。

临床分期,外阴癌在临床上可分为四期。

Ⅰ期:全部病变限于外阴,最大直径在2厘米或2厘米以下,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可疑。

Ⅱ期:全部病变限于外阴,最大直径超过2厘米,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可疑。

Ⅲ期:病变超过外阴部,腹股沟淋巴结无转移或转移可疑。

Ⅳ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之;
①腹股沟淋巴结固定或破溃,临床肯定为转移者;
②病变侵犯直肠,膀胱或尿道的粘膜,或癌瘤已与骨骼固定。

③远处转移或触及深盆腔淋巴结。

转移与扩散
扩散方式,局部蔓延和淋巴扩散为主,极少血性转移。

1.蔓延:在外阴局部的肿瘤逐渐增大,但很少侵犯肌层的筋膜或邻近结构如耻骨骨膜等。

一旦阴道被侵犯,则很快累及肛提肌,直肠,尿道口或膀胱。

2.淋巴转移:外阴有丰富的淋巴管,而且外阴的淋巴毛细管丛是互相交通的,因此,一侧外阴的癌肿可经由双侧的淋巴管扩散,最初转移至腹股沟浅层淋巴结,再至位于腹股沟下方的股管淋巴结,并经此进入盆腔内髂外,闭孔和髂内淋巴结,最终转移至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左锁骨下淋巴结。

阴蒂部癌肿可绕过腹股沟浅层淋巴结直接至股管淋巴结,外阴后部以及阴道下端癌可避开腹股沟浅层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盆腔内淋巴结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疼痛;②自理缺陷;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潜在并发症--性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
伤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加,疼痛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痛,咳嗽等。

泌尿道感染,如尿频、尿急等。

发热,如口干、脉数、面红等。

护理目标
1,病人无感染发生,体温正常,外周血细胞计数正常。

2,伤口无感染。

3,无尿路感染症状。

4,无呼吸道感染。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病人焦虑等因素的影响。

2、手术后24小时内因麻醉作用消失,疼痛最为明显,轻微的震动和牵拉即可使疼痛加重,如翻身、咳嗽、整理被褥等,故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轻柔、集中行进。

3、术后可遵医嘱给予度冷丁等止痛剂,以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4、手术3天后疼痛应逐渐减轻,若病人仍疼痛难忍,应排除有无感染、依赖等因素,作出相应的处理。

5、站在床边和颜悦色地给予安慰和鼓励,或扶着病人的手,静静陪伴片刻,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病人会觉得疼痛减轻或可以耐受。

6、教会病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看书、听音乐,转移对疼痛的注意。

7、告诉病人疼痛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

8、将导尿管和引流管固定好,防止活动时牵拉而导致疼痛。

9、术后3-5天给予无渣饮食,并遵嘱给予口服阿片酊,以减少粪便形成。

术后5日遵医嘱酌情用大便软化剂,以减少或避免因大便引起的疼痛和切口出血。

10、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术后双下肢外展屈膝,膝下垫软枕或支架支托,双腿呈截石位,可使静脉和淋巴回流通畅,同时减低切口张力,以利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11、注意大腿取皮处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而加重疼痛。

健康指导注意起居有时,生活环境适宜,适当运动,不能过劳。

尤其在长期的治疗中,应注意休息,保持体力,饮食应营养丰富,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被细菌、病毒等感染。

2、适当的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有益,过度则对病人有害。

但是,在化疗期间及手术后不能性生活,要待身体状态基本恢复后,方可开始。

晚期病人应避免性生活。

二、饮食调理,外阴癌病人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治疗后,临床多见气血两虚,脾胃不振,既有营养物质缺乏,又有机体功能障碍。

因而在饮食调治上,既要注意适当补充营养,热量,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又要调理脾胃功能,振奋胃气,恢复化学气源,强化后天之本。

三、精神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正常内分泌的调节活动,有助于提高外阴癌疗效。

实践证明,凡精神乐观,治疗信心较足,与医生配合较好的病人疗效较佳,反之则较差。

纠正悲观失望、消极等心理状态,启发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回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