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3节 社交礼仪 婚丧、馈赠

第三章 第3节 社交礼仪 婚丧、馈赠

2010
16
LOGO
第二节 聚会礼仪
2010
13
LOGO
感谢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
2010
14
LOGO
第四节 馈赠礼仪
一、馈赠的原则 (一)轻重适当 (二)时机适宜 (三)效用体现 二、礼品的选择 (一)赠送时应考虑的因素 (二)礼品的包装 (三)礼品避讳
2010
15
LOGO
第四节 馈赠礼仪
三、赠送的方式 四、受礼者礼仪 (一)接受或谢绝礼品(接受礼品、谢绝礼品) (二)回礼 馈赠的特殊形式—— ——赠花 五、馈赠的特殊形式——赠花 (一)送花的形式 (二)鲜花的寓意(通用寓意、民俗寓意、补充材料)
婚丧礼仪 馈赠礼仪
பைடு நூலகம்
LOGO
第三章 社交礼仪
1 2 3 4
相识礼仪 聚会礼仪 婚丧礼仪 馈赠礼仪
11
2010
LOGO
第一节 相识礼仪
2010
12
LOGO
第三节 婚丧礼仪
一、婚礼 (一)婚礼的形式(家庭婚礼、集体婚礼) (二)出席婚礼的礼仪 二、丧葬礼仪 (一)中国丧葬礼仪(讣告、吊唁、告别仪式) (二)西方丧葬礼仪(自学,略)

物理 第三章 第 3节 第1课时 蒸发和沸腾-课件

物理 第三章 第 3节 第1课时 蒸发和沸腾-课件
关闭
A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水在
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
关闭
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沸腾,其二是蒸发;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带走皮肤上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关闭
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快速降低,所以 人会感到凉爽。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使




我们,还在路上……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沸腾 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不符合 实际的是( ) A.水临近沸腾前,水中无气泡产生 B.水温升高得越快,产生的“白气”越多 C.水沸腾过程中,水中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D.水沸腾过程中,水温不变
关闭
水沸腾前气泡很小,越向上越小,沸腾后气泡很大,并且越向上越大,内 部充满着水蒸气。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三节 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三节 细胞核 系统的控制中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从细胞的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 (D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细胞核
4、科学家将雌性黑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 的卵细胞中,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 的子宫。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毛色和性别分别 为 ( A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技能训练
解 释 数 据
P56
讨论: 1.如果你是这位科学家,你怎样解释上述数据?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亡 个数迅速增加,第4天就没有存活的了,这是 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 行。而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 无核部分多和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 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细胞核与细胞质通过核孔相通
结构:
核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等相互连接成 细胞内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细胞各部分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
一致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调控: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
中心
与外界的联系:
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与外界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
资料分析
资料3
变形虫去核实验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 核,一半无核。无核的一半虽然仍能消化已吞食的食物, 但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反应。有核的一半照样 摄食,对刺激有反应,能生长分裂。如果用显微勾针将有 核一半的细胞核钩出,这一半的行为就像无核的一半一样 。如果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 会恢复。
讨论: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由细胞 质控制的?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之 第3节 摩擦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之 第3节 摩擦力

• 6、质量为3.0 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 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 N 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 N时,木箱做 匀速运动,求:
•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木箱在8.0 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 大小; • (3)木箱在12.0 N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 擦力的大小.
• 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称一木块重为5 N,把木 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木 块. • (1)当弹簧测力计读数是1.5 N时,木块未被拉动, 静 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 1.5 向左 ________ N,方向________. • (2)当弹簧测力计读数是2.1 N时,木块刚好被拉 滑动 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____摩擦力,大 2.1 小是________N,方向________. 向左 • (3)木块开始运动后,若使木块保持匀速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这时木块受到的是 滑动 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N,动摩擦因数 2 μ=________. 0.4
• (2)当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又是多大?
• 【答案】 • 【答案】
竖直向上 50N
6N
F
• 5、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 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 A.A、B之间无摩擦力
•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 右
• 【答案】(1)0.35 (2)8.0 N
(3)10.3 N
二、最大静摩擦力
实验视频
•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 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 方向. • (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 滑动); •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共31张PPT)
马与车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车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所受的阻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只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受力,即合力;当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 系不变。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传感器显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只传感器,一只系墙上, 另一只握在手中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一匹马拉着马车在加速前进时,关于马和马车之间的一对作用力 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因为马车在加速前进,所以马车对马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B. 因为马和车的质量不同,所以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 小不同 C. 不论马车是加速运动,匀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马对车的拉力 都等于车对马的拉力 D. 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 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相互”的意思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是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能 相互抵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共存的。
3.3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射火箭时,使火箭飞上天的力施力物体 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推动火箭前进的力 施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受力物体:火箭
喷出的气体给火箭向上的力的同时,有没 有受到火箭对大气的力呢? 火箭对喷出气体的力 施力物体:火箭 受力物体:喷出的气体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各有各的 受力物体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第三章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三章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多莉羊的诞生
资料分析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实验结果: 有核的一半能分裂、
分化,无核的则不能。
得出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和分
蝾 螈
化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资料分析
3、变形虫切割实验
死亡
无核部分
一段时间后 死亡

有核部分
植入细胞核 死亡 取出核 细胞核
正常生活
实验结果: 有核的部分能生长、分裂、再生,具有应激 性,无核部分只能消化食物。 得出结论: 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应激性等生命 活动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时间/d
细胞无核部分存个数
1
2 3 4
时间/d
81
62 20 0
细胞有核部分存个数
1 2 3 4 10 30
79 78 77 74 67 65
1、如果你是这位生物学家,你怎么解释 左边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无核部分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死 亡个数迅速增加,第4天就没有存活的了, 这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 无法进行。而有核的部分存活的个数和时 间都比无核多和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 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2、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这么 多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你尝试为这为科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 细胞有核部分出现死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两 方面:1.实验过程中人为的因素对细胞造成 伤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2.细胞的正常凋 亡。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在细胞中起 什么作用?细胞核可比 喻成什么? 2、没有细胞核,细胞 还能存活吗?细胞还能 合成蛋白质吗?细胞还 能生长和分裂吗?
资料分析
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第3章第3节 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

第3章第3节 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
《红日》于1957年出版。小说表现了解放 战争初期山东战场的战斗,通过从涟水战役、 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取得 辉煌胜利的生动描写,艺术再现了我军由战略 防御到战略反攻的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成功 塑造了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等英雄形象以及 反面人物张灵甫(国民党高级将领)等。
曲波的《林海雪原》
(二)对于侠义小说人物模式的 借鉴
传统侠义小说的人物通常分为两类: 张飞、李逵、武松式的粗豪英雄; 周瑜、诸葛亮式的儒将。 《林海雪原》的英雄也由此两类构成: 杨子荣、栾家超、刘苍勋属于前一类; 少剑波属于后一类。
少剑波(运筹帷幄,忠勇双全) 杨子荣(胆识过人,百战百胜) 刘勋苍(骁勇威猛、谋略不足) 栾超家(身怀绝技,粗俗诙谐) 孙达得(忠厚老实、刻苦耐劳)
2.少剑波与白茹之间的爱情纠葛最能体现 小说融 “英雄志”与“儿女情”为一体的特 征。
白茹:
女卫生员——年轻、美丽、纯洁。 “因为姓白,又身穿白护士服,性格又是 那样明快乐观,每天又总是不知多少遍地哼着 她最喜爱的和那性格一样的‘飞飞飞’的歌子, 所以人们都叫她小白鸽”。
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兵被放置在一群粗豪的 剿匪英雄之中,这一超现实的设计可见出作者 受传统侠情小说影响之深。
正面人物
少剑波。 身怀绝技的战士: 身高力大的“坦克”刘勋苍; 夜行千里的“长腿”孙达得; 攀缘能手栾超家; 懂得土匪黑话,了解东北风情的杨子荣。 卫生员白茹。
反面人物
座山雕 栾平(小炉匠) 蝴蝶迷
一、《林海雪原》与传统侠义小说
(一)对侠义小说叙事模式的借鉴
小说主要表现了40年代末期智勇双全的少剑 波率领解放军小分队深入东北林海雪原清剿国 民党残匪的传奇经历。 1、报恩与复仇是侠义小说表达得最为集中 的伦理观念。在经典的侠义小说中,血仇(主 人公遭受杀父或者灭门之仇)常常是叙事的起 点,幸存的主人公由此走上漫漫复仇之路,手 刃仇敌成为了主人公生存的惟一意义。

第三章 第三节 小数除法 商的近似值

第三章 第三节 小数除法 商的近似值
19.4÷12 ≈ 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19.4÷12 ≈ 1.6 (元)
计算价钱,保留一位 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直 接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如: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角)
2. 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3. 一架飞机0.5小时飞行166.5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94.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 行的路程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4. 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面积 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准确数大于近似数。
()
(2)近似数2.0和近似数2一样大。
()
(3)7.295保留两位小数后是7.3。
()
(4)351000000元≈3.5亿。
()
当堂检测,巩固再提升
(5)8.856近似于自然数9。
()
五、解决问题。(23分)
1. 小刚与小虎把5只梨称了一下,质量是2.03千克,平均每只梨重多少千克?
9÷11≈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2÷6≈
(得数保留整数。)
3、(1)把315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把1927600000吨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4、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6.29÷6.1
99÷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13
54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毛泽东第二次 在北京期间读的三 本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
2013-8-13
55

第二、这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 外无民族独立,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武装斗争为 主要形式。
→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决定了中国革命只 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毛泽东
2013-8-13 70
孙 中 山 的 国 事 遗 嘱
→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决定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长期性。
2013-8-13
56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共八七会议 告全党委员会书》
2013-8-13
57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八七会议记录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
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
42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 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的密切结合的思 想,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2013-8-13
43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 法—《井冈山土地法》。
湘鄂西革命根 据地宣传土地革命 的标语。
2013-8-13
录像7761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思 想
2013-8-13
28
录像7700胡宗南占领延安
2013-8-13
29
录像7758关于论持久战
2013-8-13
30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可能性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
2013-8-13
35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 国民党新军阀
2013-8-13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36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要 地位的半封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3-8-13
37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地域辽阔
2013-8-13
黑了南方有北方
38
12
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和广州起义为代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失 败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 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 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 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 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2013-8-13 13
无产阶级的领导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新质,
农民战争则体现了这场战争的鲜明特点。
2013-8-13
60
(3)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军事战略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 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 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和人 心的对比。—— 毛泽东
2013-8-13 61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2013-8-13
31
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必要性
第一、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主 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 是军队。因此,必须无产阶级领导下, 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人民军队,以 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武装斗争
2013-8-13 32
第二、中国革命性质决定,农民土地 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因此, 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发动、组织 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打倒封 建地主阶级,铲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
1928年10月
1928年11月
2013-8-13
1930年1月
16
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
标志道路理论的完整确立并达到成熟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 和中国共 毛泽东 产党
毛泽东
《共产党 人》发刊 词
毛泽东Biblioteka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2013-8-13
17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用
抗日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2013-8-13 23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解放战争中的运用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013-8-13 24
七届二中全会正式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 移的战略决策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国民党军队从北平撤退。
2013-8-13 25
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
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2013-8-13
58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 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 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中国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 的主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2013-8-13 59
2013-8-13
4
以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与国民 党建立统一战线为工作重心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 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013-8-13 5
农民问题乃是国民 革命的中心问题 。
2013-8-13
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村实 地调查32天,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 考察报告》。
6
录像8099_4.12和7.15事变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013-8-13
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013-8-13
2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①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2013-8-13
3
①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的转移
大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要求中国 革命的战略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 的转移,由着重发动工人转向主要 依靠农民,由组织民众运动转向开 展武装斗争。

2013-8-13
67
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无产阶级人 数少,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具有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


2013-8-13
68
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2013-8-13
69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懂得: 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 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 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 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 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 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 一战线。
2013-8-13
40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 路
武装 斗争 土地 革命 根据地 建设
2013-8-13 41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 三 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三位一体、 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2013-8-13
2013-8-13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建立在北方的根据地 2 个:
川陕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2013-8-13
20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抗日战争中的运用
2013-8-13
2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解放战争中的运用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东北解放区没收地主土地发放给农民。
2013-8-13 22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2013-8-13 26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 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 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 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 毛泽东
2013-8-13 27
四 · 一二反革命事变 七 · 一五反革命事变
2013-8-13
7
录像7775秋收起义
2013-8-13
8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通过的 《告全党党员书》。
2013-8-13 9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
无产阶级革命,要“利用一切 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 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 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 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 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 —— 列宁
2013-8-13
66
(1)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
第一、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二、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
2013-8-13
52
1、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013-8-13
53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革命的中心任务和 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 题。
第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这是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第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 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
2013-8-13
39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 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 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 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1、这一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这一理论不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 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