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伞形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对伞形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关键词伞形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伞形科(Umbelliferae) 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中空。叶互生,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花小,多幅射对称,集成伞形或复伞形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心皮2合生,2实,每室胚珠1;花柱2。果实为双悬果。该植物全世界约有200 余属, 2 500 种,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地区。我国约有90 属, 500 多种, 全国均有分布[1-3]。伞形科植物绝大多数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 经济植物较多, 可作为药材、蔬菜、香料、农药等。供药用的有当归(Angelica sinensis)、前胡(Peucedanumspp)、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 ) 等; 在蔬菜食用方面, 常见的有芹菜(Apiumgraveolens )、芫荽(Coriandrumsa- tivum )、胡萝卜(Daucuscarotavarsativa ) 等; 供做香料和调料用的有茴香( F oeniculumvulgare)、莳萝(Anethumgraveolens) 等; 供杀虫或抗菌用的有毒芹(Coniummacula tum )、刺果芹(Turgenialatifolia)、毒参(Coniummacutatum )、蛇床子(Cnidiummonnieri) 等[4]。民间主要以伞形科植物的根和茎入药, 根类主要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咳喘、风湿痈痛; 全草主要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痈痛、痈疮肿毒; 果实主要用于驱风理气、和胃消食、腹痛、胃痛、驱虫、杀菌等笔者对该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化学成分

伞形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比较复杂, 主要有香豆素类、挥发油、多炔类、黄酮类、三菇皂苷、生物碱等类成分。在亚科和族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香豆索类成分主要分布于芹亚科中,三菇皂俄主要分布于天胡英亚科和变豆菜亚科中,在芹亚科中仅见柴胡属有分布。苯酞类已发现的成分集中分布于芹亚科的几个族中。

.苯酞类成分分布于芹亚科的几个族中, 尤以阿米芹族的西风芹亚族分布最为集中。说明这几个族间的亲缘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1.1 三萜类化合物自1944年Boutems从积雪草中分离得到积雪草苷以来,已陆续从该类植物中分得积雪草酸、波热米酸、异参枯尼酸、羟基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酸、积雪草苷A、马达积雪草酸、积雪草苷Bsceffoleoside Acentellasaponin A-D 等14个三萜类化合物。从天胡荽属植物毛莨状天胡Hranuculoides中分离得到ranuncosid eⅠ-Ⅶ、齐墩果烷三萜、玉蕊醇、玉蕊皂苷元、齐墩果烷三萜2和3、长春藤酸等13个三萜类化合物。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

1.2 挥发油倍半萜是伞形科植物中种类较多的一类化合物, 沸点较低的倍半萜主要存在于精油中。A lYahya 等[5]从大茴香(F eru la comm un is) 的根状茎中分离到3 个具抗菌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Tamemoto 等[6]从F erulakuhistanica 中分离到12 个倍半萜类化合物, 陈炳华等[7]采用GC-M S 分析了闽产前胡(P

eucedanum praeruptorum ) 根部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水茴香萜(9. 52% )、α-没药醇(8. 44% )、β-蒎烯(5. 22% ) , 孜然(Cuminumcyinum ) 种子精油主要含有小茴香醛( 36% )、β-蒎烯( 19. 3% )、p -伞花烃(18. 4% ) 以及γ-松油烯(15. 3% )。

当归中挥发油含量0.42%,油中主要含有藁本内酯(ligustilide)约为45%;其次为正丁烯酜内酯约为11.3%,有特殊香气,二者均为解痉的主要成分。小茴香中含挥发油5~8%,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脑,d-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川芎

中挥发油约含1%,主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等.1987年,北医大王建华等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气相色谱一红外光谱联用法由防风根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20种成分。由防风果实应用MS法分析鉴定出66种化学成分。蛇床子含挥发油约1.3%。早期国内利用GC-MS 联用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析出27个成分并鉴定了其中20个,分别是a-旅烯(a-pinene),卜旅烯,茨烯(camphene),环薪烯(cydofenchene),a-松油烯,卜松油烯,月桂烯,柠檬烯(limonene),异龙脑,3,5一二甲基苯乙烯,醋酸龙脑醋(bomyl acetate) , 1, 8一对位薄荷二烯一9-醇,氧化二戊烯,反丁香烯,反洛察子油烯,a-革澄茄油烯,a-香柠檬枯烯,β-没药烯,a-榄烯,奧,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a-旅烯,茨烯,柠檬烯,醋酸龙脑醋等。北沙参的根以及茎叶中均含有挥发。Miyazawa 等利用GC、GC—MS对北沙参的地上部分和根中的挥发油行研究,检出125种成分,主要是α-蒎烯(α一pineme)、柠檬油精(1imonen)、水芹烯(β-phellandrene)、大根香叶烯(germacreneB)、斯巴醇(spathol)、丙酯(propyloctanoate)等。

1.3 黄酮从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中陆续分离得到槲皮素、槲皮素-3-鼠李糖基半乳糖苷、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6-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刺槐糖苷、槲皮素-3-O-β-D-6’-咖啡酰半乳糖苷、山奈酚-3-O-刺槐糖苷、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1.4 香豆素香豆素类成分在伞形科植物中分布最广, 研究也比较深入。应用其分布规律进行含香豆素植物资源的寻找和探讨化学分类学方而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研究报道很多, 也收到了一定成效。我国供药用的46属药用植物中含香豆素的就有20属。较集中地分布于阿米芹族和前胡族植物中, 其中包括多数常见的药用属, 如当归属、前胡属、独活属等。可以说香豆素类成分是伞形科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孙汉懂[8]等从伞形科前胡属植物长前胡中分离得到三个新香豆素, 命名为长前胡甲素、长前胡乙素、长前胡丙素并且首次分得另二个香豆素的消旋体即顺式消旋凯尔内醋及反式消旋凯尔内醋。孙汉懂[9]等从白亮独活根中分得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即佛手苷内酯、白芷属素、白芷属脑、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和椒木全素。7-羟基香豆素(Umbelliferone) 普遍存在于伞形科植物中, 但在毒参(Con ium m acu la tum ) 的健康植株中很少存在, 必须经诱导后才能产生。有报道称从白芷(A ng elica d ahu rica) 中分离到的Iso imperato rin, Phellop terin, Byakangelicin 等7 个苯丙素类化合物。Kwon 等[10]从小茴香(Foeniculuvulgare) 中分离出的D illap ional 和Scopo let in从土耳其特有植物P imp inella isau rica 中分离到的4-(2-P ropenyl) -phenyl angelate。从蛇床子中分离出多种不同结

构类型的香豆素成分,均具有香豆素的基本母核结构。它们分别是蛇床子素(osthole),欧芹属素乙(itnperatorin),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e),佛手柑内酷(bergapt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花椒毒酚(xanthotoxol),蛇床定(cnidiadin),当归素(archangdich),白芷素(angeilcin),二氢山芹醇乙酸酷(0 -acetylcolumbianetin),伦比亚昔元(columbianetin ),欧山芹素(oroselone),以及auraptenol,columbianadin,isogosferol和demethylauraptenol近年来,蔡金娜等[11]还从辽宁新民产蛇床子中分得爱得尔庭(edultin),欧山芹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成分,以及新发现的成分2‘一乙酞白芷素(2'-acetylangelicin);蔡金娜等与日本学者合作[12]从野生蛇

床子中分离出2种新香豆素成分5一甲酞基花椒毒酚(5-fomrylxanthotoxol)和

2'-hydrate-deoxymeranin,以及2种双香豆素成分cnidcnidimonal和cnidimarin,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由防风中共得到9种香豆素即香柑内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