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题

美学概论复习题
美学概论复习题

1.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一个难解之谜?

答:因为美的本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

2.为什么柏拉图说“美是难”的,你怎样理解美的本质?

答:美学中美也有很多含义,如优美,审美对象,美得事物,美感的含义等等。我们探讨中只是美学意义上的美的本质是什么?作为认识的客体,一定不是客观的,任何客体总是与一定得主体相联系的。比如一个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但作为我们认识的客体的时候,一定不是完全客观,总是在主体视野范围内,理解能力的,一定角度的客体。

我们说美不是客观,主要的角度是下面这个(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说美不是主观的,美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不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这个理由是主观,客观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的,说美得本质是主观客观是美学的认识论模式。但审美活动在现代美学认为不是认识活动,审美不是感性认识或形象思维活动。审美是一定体验活动。这种体验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它不同于认识活动。认识活动总是要知道事物是什么,但审美仅是体验,不要求知道客体是什么(即真)。比如看到一朵梅花,认识活动是要知道梅花的属性、概念等等。但我们在不知道梅花为何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直观到梅花的美。这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人在认识梅花、利用梅花之前就和梅花建立一种联系了。就可以再审美活动中交融一体了。是我们的认识和利用梅花的活动,才产生了主客的分离。所以审美活动是将这主客二分的人和梅花的关系融合在一起。但这种融合,不是指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不是二分的那个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两个外在的东西的合一。这种结合时需要说明理由。我觉得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是在认识论的框架里说明主观客观统一的根源。所以,正是在体验论的框架下,我们说美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或统一。

3.自然美的特征有哪些?欣赏自然美怎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答: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自然形象往往成为人的情感与价值的表现性符号。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美的变易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变动特性。

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如土地、园林);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如星空、大海、山川)。前一种与社会事物的美接近。这种景物凝聚着人的劳动,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公社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

自然美的现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4.什么是科学美?科学美有哪些特征?美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

答: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

,科学美是以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为其主要特征的,而和谐简单是科学美的最基本的因素。

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爱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学感受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

科学美的客观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家大都有科学美的审美感受。因此,科学学习就不但是一种科学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感知过程。如果在科学学习中,能把求知和审美结合起来,以美求知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增长才干,获得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5.比较艺术美和现实美,艺术美功能有哪些?

答:艺术美更集中,更精粹,更典型,更理想,更富有感情色彩,艺术美大于现实美。

现实美:丰富、生动、感染力、自由选择性。

艺术功能:审美、教育、认识、补偿、净化、娱乐,娱乐是艺术雏形。

6.形状、色彩在形式美构成中有何审美价值?

答: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色彩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如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曲线具有柔和、流畅、轻婉、优美的意味;折线具有柔和、突然、转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倾危、动荡、不安等意味;圆形具有柔和、完满、封闭等意味。

7.结合《拉奥孔》谈谈诗与画的界限,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领域和方式

答:从莱辛的《拉奥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与画的界限其实就是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

界限。其中,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为了遵循这一原则,可以牺牲艺术的真实;而诗人有时却可以运用形体的丑,从而体现诗歌的真。

8.什么是“悲”?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答:悲亦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时间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审美范畴悲的特征:悲,是同崇高有密切关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时间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2021年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春美学专题模拟试题答案

《美学专项》期末模仿试题答案 春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欣赏和判断 2、生命形式 3、家庭美育 4、审美感知能力 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 6、缘情说 7、化丑为美 8、美分有说 二、单项选取题(每题3分,共24分) 1、D 2、A 3、D 4、A 5、A 6、C 7、D 8、B 三、阐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审美活动意义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美创造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生产,美欣赏即审美实质是一种消费,两者存在着互为前提互动互就互成关系:没有生产自然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不会有生产。

(1)美作为一种展示过程,只有在接受者详细接受实践中才干体现出来。审美活动使潜在美得以显现,使也许美变成现实美,使意念形态抽象美变成形象状态形象美,使自在美变成体验美。接受者和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艺术作品。 (2)审美活动为美创造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在艺术熏陶中实现了对接受者精神素质影响和改造,并潜移默化塑造出了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对人精神活动具备“扶正祛邪,舒筋活血”作用。 (3)审美活动也影响美创造:群体审美消费取向是导向,规定着接受者审美需要,进而规定着创造者审美取向。接受者是艺术最后裁判。 (4)卢卡契把审美人道主义特性或人道主义功能作为审美活动重要意义纬度和价值取向: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高度;审美与艺术具备“反拜物化使命”;审美可以使人由整体人转变成人整体。 2、试阐述康德美感特性观。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按照形式逻辑“质一量一关系一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她揭示了审美心理特性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现象,对美感特殊规律作了哲学概括。(1)美感“质”特性。她以为,审美不涉及欲望、功利和伦理善,但又与欲望和道德感有关,产生类似快感,也就是无利害而生高兴。(2)美感“量”特性。美感不是在概念中进行结识活动,“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高兴”,审美判断是主观,但是又是普遍有效,也就是无概念而有普遍性。(3)美感“关系”特性。审美是没有明确目,但又符合目性,也就是无目合目性。(4)美感“模态”特性。审美活动虽然不依赖概念,但是,审美判断却具备普遍有效性和必然性,也就是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康德美感特性观对的揭示了审美心理中存在主观直觉和客观现实矛盾二重性。但是,她没能把审美心理矛盾特殊性和社会劳动实践历史联系起来,因而无法解释这一矛盾产生主线因素。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 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 感的( 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 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1

美学专题

课程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自身也能有所裨益。因此,期末论文的写作也希望能够贴近大家的生活实际,为大家抒发情感、表达想法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期末论文的选题,请大家从以下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选题一:以某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界、诗歌、小说、雕塑、绘画、音乐、建筑、影视、舞台艺术等)为中心,与相关的美学知识相结合,写出自己亲历的一次审美体验。要涉及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几大过程,具有理论深度,文题自拟。2000字以上。 选题二:在课程所讲授的美学理论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论述。要求严格符合学术规范,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3000字以上。 二.具体要求 选题一:更侧重大家对自己审美经验的回忆与思考,因此在文章语言方面不要求学术化,鼓励用最贴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审美过程,可以进行文学化润饰,对学术规范不做要求。 选题二:是严肃的学术论文写作,适合对美学理论有自己思考的同学,在写作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 1.独立写作。可以参考其他资料,但严禁抄袭、剽窃,一旦发现以作弊处理。 2.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要言之有物,尽量用平实贴切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表达准确的前 提下可以适当润饰文采。 3.论述有理有据,要有一定论证过程,能自圆其说。 4.引用的数据、观点,要注明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 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网络资料因权威性不足,尽量少引用,若引也需注明地址。 (以上4条要求适用于选题二。) 三.写作指导 选题一:这一选题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理论参考,审美注意——体验——品味——领悟——净化的过程,大家可以去参考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并仔细领悟。在具体写作中,不要求形式化地将各个阶段展示出来,而要将其内在精神把握住,尽量浑然一体地描述出你自己由注意到审美对象,再到体验其中的美,然后可以脱离审美对象进行品味回味,进而有所感悟和升华的过程。第二点,就是这一选题的写作风格。这一选题的主要要求是真诚。大家的体验要真实,要选取自己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审美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因为审美经验表述的特殊性,我们允许大家使用文学化的语言,但切记不要太过主观,可以使用比喻类比模拟等等的手法,但不要只是感叹,重点是描述和记叙。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研究艺术美,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2. 试分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 ?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关系 ?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 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 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合;两者相互作用。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开发智力 培养意志力 促进身心健康) 方法: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 ?勤于思考1. 西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 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 ?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②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③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2. 如何理解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和本质只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作出科学说明。 1.生产活动是美诞生的最原始基础 2. 人在其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3.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说,人身上有物质性、动物性,古有自然力量的一面,但人身上还有精神性,社会性因素,故人还有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的一面。人不仅能从社会角度去感受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因此,人的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所谓对象化,就是说人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消极地适应世界,而是能按照客观和自身目的能动的创造世界,吧自己的聪明才智等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在人与现实所发生的审美中形成的,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再次,主客体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指人按照没得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吧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 4. 简述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二、客观性美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依赖于客观对象的客观属性与形式。 三、多样性 美的形态无限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有不同表现形态。四、社会性 美的社会性指它同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美总是作为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五、功利性 美的功利性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指对人有利、有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完整版)美学专题模拟试题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德国人_____于1750年所写的_____。 2.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_____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_____学说。 3.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_____的原则。 4.历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作者是_____,出版于_____年。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中国南朝的文艺理论家_____。 6.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前的括号中,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 ______在解释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时说:“美是善的象征。 A.杜夫海纳B.苏珊?朗格 C.维特根斯坦D.姚斯 3.美学理论的关键是______ A.美的本质 B.美感 C.审美 D.美育 4.唐代诗歌的繁盛,推动了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范畴_____ A.“神思”的诞生 B.“气韵生动”的诞生 C.“道”的诞生 D.“意境”的诞生 5.审美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系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美感 2.审美对象 3. 人化自然 4. 审美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直觉规律的主要表现 2. 简述审美理解及其三个层次。 3、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审美过程。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历史就是很 的,但就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就是十分 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著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

朱光潜为代表的与以李泽厚为代表 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 哥拉斯学派(d)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2.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的一个分支。 A.哲学 B.语言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3.()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A.普列汉诺夫 B.黑格尔 C.鲍姆加登 D.康德 4.美感的()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 A.客观性 B.直觉性 C.差异性 D.愉悦性

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A.立普斯 B.黑格尔 C.布洛 D.弗洛伊德 6.()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 A.形式化 B.独立化 C.普遍化 D.抽象化 7.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A.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C.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 A.1:1.518 B.1:1.528 C.1:1.618 D.1:1.628 9.英国美学家()在其代表性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A.苏珊?朗格

B.克莱夫?贝尔 C.弗洛伊德 D.卡西尔 10.宏观地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类,可以()地按不同的标准把艺术分为若干类别。 A.共时 B.历时 C.同时 D.实时 11.“期待视野”是()当代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2.建筑是()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A.“空间创造” B.“空间表现” C.“空间存在” D.“空间再现” 13.创作出《亚威农的少女》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康斯泰勃尔 D.克拉姆斯柯依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美学概论试题答案

美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审美追求。 3、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4、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5、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的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二、简答题 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首先,审美现象中的对象实体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历史性;其次,审美主体对审美现象的思考与认同更是不断变化,更具历史性,如人对美、艺术的理解,如美学核心的演变和转移。 3、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美学思想是主体较自觉的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追求。但尚不是整体或独立的思考。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非全部)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为美学。因此,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是美学的构成部分和基础,美学则是它们的理论化与系统化。 4、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⑴、本体论阶段(古希腊到16世纪)用概念的逻辑推论建立起一套追求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纯粹原理。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普洛丁、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⑵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奠定了美学的基本旨趣,赋予美学一种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主要有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德国古典主义。 ⑶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始)美与感性都不再是自明的,也不再是先在的学科基础性概念,需要在丰富复杂的人类生存现象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也需要重新加以考察。有维特根斯坦、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及20世纪60年代后的诸流派。 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只有一半的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