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mds分型标准ras

mds分型标准ras

mds分型标准ras
MDS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特点。

FAB协作组将MDS分为5个亚型,分型的主要依据为骨髓及外周血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其他还有骨髓中环状铁粒幼细胞的百分数及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绝对值。

具体分型如下:
1.难治性贫血(RA):骨髓原始细胞<5%,外周血原始细胞<1%。

2.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骨髓原始细胞5%~20%,外周血
原始细胞<5%。

3.转化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T):骨髓中原始细胞21%~
30%,外周血原始细胞≥5%。

4.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S):骨髓及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同RA,
骨髓铁染色后环状铁粒幼细胞占有核红细胞的15%以上。

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及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同RAEB,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1×109/L。

对于MDS的分型,不同机构和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如有医疗需求,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MDS分型系统与预后评估

MDS分型系统与预后评估

M D S分型系统与预后评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M D S W H O分型系统(2001年)
根据WHO分型判断预后
MDSWHO分型系统(2008年)
说明:
☆RCUD中有时可见两系血细胞减少,全血减少者应诊断为MDS-U
○如果骨髓中原始细胞<5%,但外周血中原始细胞2-4%,诊断分型为RAEB-1
如果骨髓中原始细胞<5%,但外周血中原始细胞1%,诊断分型为MDS-U
◇如果骨髓Auer小体阳性,外周血中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中<10%,则诊断分型为RAEB-2
MDSFAB分型系统
根据FAB分型判断预后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
*:不良=7号染色体异常,3个或3个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组合(复合核型)
*:中等=所有其他类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根据IPSS危险度评分判断MDS预后
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的修订建议-IWG2006标准
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血液学改善的修订建议
**在没有如感染、重复化疗疗程、胃肠道出血、溶血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

建议同时有红系和血小板两种疗效的情况下,在报告个别疗效的同时,也作为总体疗效交易报告。

MDS的问题

MDS的问题

MDS是世界范围的疑难病,现代医学缺乏满意疗法,近年来多主张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成为提高MDS疗效的唯一途径。

北京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医院专家经过长期临床验证提出对MDS采取不同中西医疗法,中医认为其多见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本。

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肝、脾、肾的功能,达到恢复机体免疫力的目的,为此我们以中西药刺激造血,重点选用对原始细胞有分化作用的药物并使之逐渐凋亡,如调肝化癥诱导方为主,参麦饮、诱导分化剂及细胞因子等。

此外还可以用益肾扶正诱导方为主对抗化疗的副作用,消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应用益气生血解毒抗白法,促使正常造血功能恢复并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中医扶正培本诱导抗白法,既可促进造血恢复,又可抑制病态造血。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辨证辩病相结合,治疗该病,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五个类型(WHO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归类到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归类到急性白血病)。

其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往往主诉逐渐发生疲倦、乏力、气短和面色苍白、口唇指甲苍白,甚者头晕、心悸、发热,鼻腔、牙龈出血,约20%患者脾脏肿大,但半数患者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表现为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者占90%,半数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也有少数单纯血小板减少,且见巨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骨髓增生正常或活跃或明显活跃者占95%,仅少数患者增生减低,伴有病态造血。

目前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采用支持疗法、诱导分化、刺激造血、细胞毒药物化疗、骨髓移植等方法。

我国临床工作者已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发病原因和药物疗效的研究工作,认为该病中医属“虚痨”范畴,发病原因与环境污染、化学药物以及放射性物质接触有关。

mds 分型标准

mds 分型标准

MDS分型标准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Ő造血细胞在量和质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其具体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脾大、骨痛等。

MDS分型标准可根据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分为5型,分别是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R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1、难治性贫血(RA):外周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减低。

骨髓象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病例骨髓中原始细胞不超过5%,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者,则骨髓增生程度多有减低。

2、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RS):外周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环形铁粒幼细胞,骨髓增生活跃或减低,以红系增生为主,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кинo铁染色阳性。

骨髓中原始细胞不超过5%。

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外周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

骨髓象呈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原始细胞比例在5%-20%之间。

4、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外周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

骨髓象呈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原始细胞比例在20%-30%之间。

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

骨髓象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和单核系增生为主,其中原始细胞不超过5%,单核细胞比例大于10%。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疾病演示课件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疾病演示课件
机遇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和个体差异,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此外,新型治疗策略的不断涌现也为铁 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 基因突变和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和支持网络建设
1 2
家属培训
组织家属参加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照护能力。
家属互助小组
建立家属互助小组,为家属提供一个交流、分享 经验的平台,促进彼此之间的支持和帮助。
3
社会资源链接
协助家属链接社会资源,如申请慈善救助、加入 患者组织等,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营养状况等。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与贫血相关的并 发症,如心力衰竭、感染等。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铁剂治疗
补充铁剂是纠正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用口服 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与茶 、咖啡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维生素B6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对维生素B6治疗有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导致周围神经炎等 副作用。
多学科合作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研究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遗传学、血液学、药理学等。未 来将有更多的跨学科合作研究,共同推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疗进步。
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
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针对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展开,旨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 实际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难治性贫血与其他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的结果对照

难治性贫血与其他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的结果对照

难治性贫血与其他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的结果对照姜萍萍【摘要】目的:探究难治性贫血(RA)与其他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的结果。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贫血患者,分析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他贫血性疾病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MDS-RA患者与其他类型贫血疾病患者相比,血浆中性分叶核细胞质内颗粒缺失、Pelger核异常、幼粒细胞数及占比、单核细胞占比、核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颗粒缺失及红系奇数核、核出芽、巨核系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髓与细胞形态学鉴别诊断MDS-RA与其他贫血疾病准确度高。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77-77,78)【关键词】难治性贫血;贫血性疾病;骨髓;血细胞形态学;结果【作者】姜萍萍【作者单位】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检验科,辽宁阜新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难治性贫血(RA)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一类病理分型,属于恶性克隆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尽早与其他类型贫血疾病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临床治疗。

本文针对已选定的23例MDS-RA患者,对其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溶血性贫血(HA)、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2例贫血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和WHO分型标准[1],其中男86例、女66例,年龄22~63岁,平均(42.26±4.37)岁。

1.2 方法:患者行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取外周血涂片并计数100个有核细胞,密切留意有无幼红、幼粒、成熟红细胞形态及Pelger样异常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MDS分型及形态学特征

MDS分型及形态学特征

药物因素,复方新诺明可以导致中性粒细 胞核分叶减少,易与MDS中的病态造血相 混淆。化疗可引起显著的髓系细胞病态造 血。G-CSF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形态学的改 变,如胞质颗粒显著增多,核分叶减少; 外周血中可见原始细胞,但很少超10%, 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一般正常,但是也可 以升高。
MDS
AA与MDS鉴别。RA的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 升高,外周血可见到有核红细胞,骨髓病态 造血明显,早期细胞比例不低或增加,染色 体异常,而AA一般无上述异常。 PNH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但 PNH检测可发现CD55+、CD59+细胞减少, Ham试验阳性及血管内溶血的改变。 自身抗体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也能见到病 态造血,Coombs试验阳性和流式细胞术能 检测到造血细胞相关自身抗体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 无Auer小体 单核细胞<1×10^9/L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19% 有或无Auer小体 单核细胞<1×10^9/L
血细胞减少 无或偶见原始细胞 无Auer小体
贫血 血小板通常正常 原始细胞<5% 环状铁粒幼细胞<15%
环状铁粒幼细胞≥15% 仅红系发育异常 原始细胞<5%
类型 RA
原始粒细胞
骨髓
外周血
骨髓中环形铁幼 外周血中单核细
粒细胞(%)
胞×10^9/L
Auer小体
<5%
<1%
<15
不定
(-)
RAS
<5%
<1%
>15
不定
(-)
RAEB
5%~20%
<5%
±
RAEB-T 21%~29%
≥5%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降低。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铁缺乏性贫血(IDA)铁缺乏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它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而引起。

在形态学上,铁缺乏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淡、细、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缺乏铁元素,无法形成正常的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的大小和颜色减小。

2. 酸性缺乏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酸性缺乏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元素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酸性缺乏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铁粒幼细胞的特点。

这是由于铁元素在红细胞内积聚过多,形成铁粒,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3.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Thalassemi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在形态学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发育和成熟。

4. 长期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长期慢性病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长期慢性病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慢性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铁元素无法正常利用,造成红细胞发育异常。

5. 非再生性贫血(Aplastic anemia)非再生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非再生性贫血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产生足够数量的红细胞。

6.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大细胞、高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异常,红细胞发育受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
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的鉴别。

方法对25例SA和45例MDS-RARS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

结果SA和MDS-RARS临床表现相似,很难鉴别,两组外周血粒系、红系、巨核三系均减少。

骨髓铁染色中都有环铁幼细胞,红系均有病态造血。

RARS有一定程度的三系病态造血。

结论细胞形态学对鉴别SA和MDS-RARS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以提高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水平。

【关键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MDS-RARS;细胞形态学
SA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共同特征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致幼红细胞中亚铁血红素(heme)生物合成障碍,致使线粒体内铁负荷过多,形成绕细胞核排列的铁粒,即环状铁粒幼细胞。

SA可分为三大类:①遗传性和先天性SA;②后天性SA;
③由乙醇中毒和某些药物引起的可逆性SA。

MDS的RARS属于后天性SA。

后天性SA中的一个主要亚型是原发性后天型SA(IASA)。

Kushner等曾就文献中和自己的IASA病例进行分析,发现①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②病程长,中位活存时间长达10年;③患者的活存曲线与正常人群相同,而不呈恶性疾患模式;
④转白率很低(7.4%)。

MDS的RARS是否等同于IASA,FAB分型和WHO分型中都未做特别说明[1]。

但已有作者提出RARS中有两类情况[2],一类应诊断为MDS,另一类仍应诊断为SA。

这两类的鉴别点见表1[3]。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25例SA和45例MDS-RARS
1.2 方法每例患者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并选择取材、涂片和染色均良好的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数张,用油镜仔细观察SA组及MDS-RARS组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各种形态特点。

1.3 诊断标准SA按国内诊断标准确定诊断[4],MDS-RARS诊断参照WHO 新分类法[5]。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25例SA患者均有头昏、乏力等进行性贫血、其中5例有黄疸和肝、脾肿大。

45例MDS-RARS患者中表现为贫血、头昏和乏力、心悸,面色苍白者13例,发热9例,双下肢出血5例,牙龈出血11例,肝脾肿大7例。

2.2 外周血象见表2。

3 讨论
SA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血红素合成障碍,铁利用不良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和无效造血的一组贫血综合征。

MDS-RAR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两组疾病在临床上都可表现为起病隐伏,慢性进行性贫血,并且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同之处,在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难处。

但它们的形态鉴别有下列几点供参考:①SA 的红细胞具有双形性,即同时存在低色素和正常色素两种红细胞群。

红细胞大小可以是正细胞、大细胞或小细胞,以小细胞低色素为突出。

红系以中幼红为主,部分可见巨幼样变、双核、核固缩,胞质常缺少或有空泡。

而MDS-RARS中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多,各阶段有核红大小不等,有类巨幼样变,可见核碎裂、核畸形、核分叶、双核或多核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嗜碱着色不均;②SA的粒细胞相对减少,可有原、早粒的轻度增加。

巨核系正常。

细胞形态学对鉴别SA和MDS-RARS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以提高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玉书.白血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364-365.
[2]杨崇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郝玉书,徐世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白血病前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73.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20:258-267.
[5]Jaffe ES,Hamis NL,Stein H,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assi-ficationof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tumou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lyon,France:IARCPress,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