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完整版)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范围: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代美术复习重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分值大概分布: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110分2.绘画理论:10分3.工艺(玉器艺术、陶瓷艺术、染织)10分4.书法艺术:5分5.雕塑(秦汉美术、佛教艺术)15分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二、重要彩陶类型★★★★★1.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3.黑陶工艺三、重要雕刻★★1.玉器:C形龙2.陶雕:女神塑像四、岩画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分类及代表商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伯矩鬲[lì]、毛公鼎春秋:立鹤方壶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2.青铜器纹饰兽面纹(饕餮纹)2.青铜器上的铭文铭文出现于商代后期,初时字数很少,仅有族徽的印记。
到商代晚期,出现了长达数十字的铭文,西周以后,有的器物上铸出数百字的长铭二、绘画艺术★★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第二编秦汉美术一、秦汉美术的主要类型★★★★★(厚葬)1.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2.帛画3.画像石、画像砖4.雕塑(守灵)二、秦汉绘画的主要特征(简单了解)1.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2.题材广泛地采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3.单线勾勒三、壁画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代表:秦都咸阳宫壁画残片;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四、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轪[dài]侯妻帛画》——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
五、画像石、画像砖1.用途2.特点六、雕塑(简答题)1.秦汉特点、异同⑴塑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简史 新修订本 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6
第6章 近 现代美术
05
第5章 明 清美术
第3部分 模拟试题
中央美术学 院《中国美
术简史》 (新修订 本)...
中央美术学 院《中国美 术简史》 (新修订 本)...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2 第2部分 章节题库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教材的题库,包括历 年真题、章节练习和模拟试题三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本部分按教材章节 从各知名院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 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第二部分章节题库。本部分严格按照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 (新修订本)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6章(对应教材六编)。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考点,并提高解题能力。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参照中央 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教材,根据各知名院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 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 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 中 央 美 术 学 院 中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国美术简史 新修 订本 配套题库 名 校考研真》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美术
考试
部分
题库
能力
中央美术 学院
历年
真题
教材
章节 修订本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 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笔记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史前美术第一节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
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 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彩绘是制陶工艺种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呸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橙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精心整理最全的中国美术史考研笔记

1.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
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三、从西方或东邻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各自带回来了西方近、现代形形式式的艺术思潮,则使新旧之争的冲突更为激烈。
诚然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导引的中国早期的新美术运动,是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绘画价值体系,但对于外来文化的西画(主要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笔记

漆器、铜镜、染织艺术
建筑
长城、宫殿建筑等
书法篆刻
小篆、隶书成为官方文字,民间通用隶书
绘画
画像砖、画像石
雕塑秦始皇兵马俑ຫໍສະໝຸດ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国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曹不兴、谢赫《画品》
书法
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钟繇《宣示表》
手工艺造物
陶瓷工艺发展
建筑
佛教建筑兴起,如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
隋唐五代美术
中国画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吴带当风”
书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玄秘塔碑》
手工艺造物
唐三彩
建筑
宫殿、寺庙建筑等
宋辽金美术
中国画
宋代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人画兴起
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砥柱铭》
手工艺造物
宋代瓷器(青瓷莲花尊)、宋代漆器
建筑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笔记
时期
美术类型
重点内容/代表作品
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美术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盆、舞蹈纹彩陶盆)、黑陶(蛋壳黑陶)
原始岩画与地画
反映原始人类生活和信仰的绘画作品
夏商周美术
手工艺造物
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玉器(玉柄铁莲鹤方壶)
建筑
宫殿、祭祀建筑等
书法篆刻
早期文字形态
秦汉美术
园林建筑发展
元代美术
中国画
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倪瓒、王蒙)
书法
赵孟頫《洛神赋》、鲜于枢《行书千字文》
手工艺造物
元代瓷器、元代织锦
建筑
寺庙、宫殿建筑等
中国美术史考研笔记

1.阐述中国文人画传统。
(什么是文人画,产生背景与原因,发展,影响,意义)1.文人画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2.决澜社:本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相交融的激荡年代。
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画坛,也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
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梅图》。<3>赵孟坚:南宋末杰出文人画家,擅画梅兰竹石,画白描水仙尤为人称誉:《岁寒三友图》。<4>郑思肖:宋末元初,以画墨兰著名,作墨兰疏花简叶而不画土,表示“故国之思”,寄托高雅之情。(3)写意花鸟画:法常:生活于宋末,擅画水墨写意花鸟,用笔恣肆而形神兼备,是一种新兴起的画风:《老松八哥》《写生蔬果图卷》。
山水,是元明文人画流行的书斋山树石:清秀雅致, 绘画标榜自娱,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对以后的文人画有深远的影响.(4)王蒙:A.自号黄鹤山樵,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B.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C.传世作品: 《青卞隐居图》:a.山势险峻,树木繁密。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皴,牛毛皴,干湿互用。b.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C.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形神兼备:传世作品:《匡庐图》:A.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B.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较唐代有明显提高。(2)关仝:A.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擅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B.写景绘形更为概括,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C.表现北方山川峻伟荒寒的景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关家山水”。D.传世作品:《山谿待渡图》《关山行旅图》: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研参考书笔记总结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考研参考书笔记总结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笔记,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外国美术简史》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古代埃及美术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必须遵循许多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3、古代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魂。
4、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5、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为巴底家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标本。
6、《马尔克·奥利略雕像》是古罗马雕刻中个性化肖像的杰作。
7、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是哥特式艺术。
8、中世纪末期,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兴趣的是意大利雕塑家尼古拉-皮萨诺。
9 、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
10、马萨乔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
1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除佛罗伦萨以外,帕都亚也是15世纪人文主义的策源地。
12、在《岩间圣母》一画中,达·芬奇使用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
他的这一做法为当时盛行的金字塔形构图奠定了基础。
13、《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最辉煌的作品。
这幅作品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美术中的最终胜利。
拉斐尔所确立的美的样式后来成为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14、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除人文主义艺术外,还有罗马主义艺术和样式主义艺术15、圣德列萨祭坛标志着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他在1645——1647年间所创作的。
16、阿旃陀石窟寺院的壁画群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
17、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日本著名画家尾形光琳的绘画是在吸取了狩野派样式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考研重点笔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典型试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典型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
试看部分内容
史前及先秦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1 复习笔记
第1节史前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
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
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典型遗址有
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
1.制作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 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
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
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
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
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其测定年代为距今 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1)代表文化
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
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2)典型特征
①这些遗址均出土粗陶片;
②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畜骨骼;
③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及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淄博的后李文化;
③长江中游地区有湖南澧县的彭头山文化及石门的皂市下层文化、湖北枝城的城背溪文化;
④辽河流域有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沈阳的新乐文化;
⑤燕山南麓有北京平谷发现的上宅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于已发展成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
②陶塑、石雕、玉器开始出现;
③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
②黄河上游有最先在甘肃临洮发现的马家窑文化;
③黄河下游有山东滕州的北辛文化及泰安的大汶口文化;
④长江中游地区有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及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
⑤长江下游地区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与嘉兴的马家浜文化,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江苏南京的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的薛家岗文化及含山的凌家滩文化;
⑥辽西及燕山北麓地区有敖汉旗的赵宝沟文化及赤峰的红山文化;
⑦珠江三角洲有咸头岭文化(或称大湾文化);
⑧台湾有台北县的大坌坑文化;
⑨黑龙江有密山县的新开流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后期手工业内部有了新的分工;
②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③作为记事的刻画符号得到广泛采用;
④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本期后段,红山文化出现坛、庙、冢等礼制性建筑,屈家岭文化出现城堡。
4.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陕县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长安县发现的客省庄文化,山西襄汾发现的陶寺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章丘首先发现的龙山文化;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
④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
⑤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福建闽侯的昙石山文化;
⑥台湾高雄的凤鼻头文化与台北的园山文化;
⑦云南的大墩子文化;
⑧西藏昌都的卡若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
②大型墓与小墓的随葬品多寡悬殊,贫富分化显著;
③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