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诗四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诗四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诗四首

30.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知识要点】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一、资料助读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二、自主学习

概述诗意。

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三、整体感知

1. 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四、研读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

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学习《使至塞上》

一、资料助读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二、自主学习

概述诗意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三、整体感知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四、研读赏析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学习《渡荆门送别》

一、资料助读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16年漫游生活。半个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强烈的时代精神,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胸怀,增长了他的社会阅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二、自主学习

节奏划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整体感知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四、研读赏析

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

学习《登岳阳楼(其一)》

一、资料助读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就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自主学习

1.解释关键词: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三、整体感知

1.找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四、研读赏析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2.“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3.“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4.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5.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6.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7.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典型例题】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7.《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8.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作者情感的诗句:“白头吊古风霜里,。”

【参考答案】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老木沧波无限悲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课内古诗词】 (一)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 (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四首教学案 苏教版

九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法】 生主师导展示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春望》《泊秦淮》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2.作者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字词整理

2017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字词复习 1.消息二则 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 业已.yǐ 荻港 ..Dígang 歼.jiān灭摧枯.kū拉朽.xiǔ锐不可当.dāng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bān发遗嘱.zhǔ建树仲.zhòng裁.cái巨额卓.zhuó有成就 3.“飞天”凌空 凌.líng空翘.qiáo首酷.kù似.sì潇洒轻盈.yíng 悄.qiǎo然由衷.zhōng新秀屏.bǐng息敛.liǎn声 眼花缭.liáo乱如梦初醒 4.一着惊海天 桅.w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哮紧绷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白手起家殚.dān精竭.jié虑5.藤野先生 挟.xié樱花绯.fēi红宛.wǎn如掌故落第畸.jī形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呜呼凄然教诲.huì油光可鉴.jiàn杳.yǎo无消息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深恶.wù痛疾烂熳.màn(烂漫)喝采(喝彩)6.回忆我的母亲 溺.nì佃.diàn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 仁慈连夜慰.wèi勉.miǎn不辍.chuò任劳任怨为富不仁妯.zhóu娌.li 7.列夫托尔斯泰 颊黝.yǒu黑粗糙崎岖平庸滞.zhì留 愚钝.dùn器宇蒙昧酒肆.sì缰绳轩.xuān昂.áng 胆怯藏污纳.nà垢.gòu正襟.jīn危坐入木三分鞘.qiào 诚.chéng惶.huáng诚恐髭.zī髯.rán绺.liǔ鬈.quán 禁锢伯爵.jué侏.zhū儒.rú锃.zèng亮盎.àng然鹤立鸡群 8.美丽的颜色 微妙燥.zào热沥.lì青骤.zhòu雨窒.zhì息 吹嘘荧.yíng光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炽.chì热 景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阅读文本

文本一《不敢老的父亲》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 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 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 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 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 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 1、积累运用 1.惶lǔ悚 dan 琐shuān g 慕 hai 诘pīz ē n g炙 2.A 3.(1)辟头(2)渴慕(3)震悚(4)疏懒 4.B 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二、阅读鉴赏 (一) 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我爱戴。 4.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如今,却由一个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买来了,当然会视为宝书了。 (二) 1.都给别人做佣人,都有着凄苦的人生,都有善良、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任劳任怨。 2.老哥哥勤劳、善良、正义,同事还具有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而且任劳任怨。 3.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声,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背祖父赶出大门。 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请,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4.“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这深厚真挚的感情。 《背影 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3 ) √(4 )√ 4.D 5. A 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二)1.jǐlùx iǎn g bó 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 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 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 《台阶 一、 3.(1)微乎其微不值得称赞。 (2)指聚集了许多人的公开场合

初中八年级语文 诗四首

30 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意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抓住关健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3.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读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游山西村》,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间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其三)。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3.教师播放示范旅进朗读课件,要求学生仔细听读,纠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3.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1)提问: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 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它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乡村的自豪之情。 4.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5.深层探究。 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诗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溃.退(kuì)业已.(yǐ)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ào)悄.然(qiǎo)屏息敛.声(liǎn) C.轻盈.(yíng)桅.杆(wéi)殚.精竭虑(dān) D.娴熟.(shú)镌.刻(juàn)杳.无消息(yǎo) 【答案】C。A中的“锐不可当”的“当”注音为“dāng”B中的“翘首”的“翘”注音为“qiáo”D中的“镌刻”的“镌”注音为“ju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宛如落第抑扬顿挫 B.匿名畸形油光可鉴 C.教诲佃农任劳任怨 D.业己酒肆诚惶诚恐 【答案】D。D中的“业己”应改为“业已”。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魔术师的表演变幻莫测,令我眼花缭乱 .... ,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B.听了同学的规劝,他如梦初醒 .... C.小明在这个游戏上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 D.他对工作一丝不苟 。 ....

【答案】C。A中的“眼花缭乱”意思为“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B中的“如梦初醒”意思为“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C中的“殚精竭虑”意思为“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不合语境 D中的“一丝不苟”意思为“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是()。(2分) A. 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B. 《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C.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D. 《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答案】A。A中的“衍太太”应改为“长妈妈”。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精读课文知识点复习 1.新闻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3.新闻的语言:准确、简明。 4.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描写、抒情。 5.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准确 6.新闻的电头组成及作用:组成: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强调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体裁 ..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是导语的概括。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是主体的概括。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据此,考查该考点的常有题型主要有:①表述题:限定字数为新闻拟一个简洁的标题;找出一则消息的导语。②概述题:限定字数将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信息;从语段中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在新闻概括题中,考生只要抓住理解、概括、表述三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例1.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汶川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她说:“在下面,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名叫罗瑶的女孩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她战胜了死神。 答案: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或: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生命更加坚强;或:她们靠书、乐曲战胜死神。 透视:这是一道概述题。试题材料来自汶川大地震中的一篇新闻报道,要求考生用不超过10字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报道中被压在废墟里的两名女孩,一名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另一名则靠哼乐曲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两人都凭顽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正确答案(示例)为“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解答这道题,考生要注意三点:一是题干要求:概括的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二是两名女孩的共同点:两人都是凭坚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三是用综合性强的术语包含“书”和“乐曲”。 题目演练 1.阅读下面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其拟一个新闻标题。 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隆重开幕,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近日从月球轨道传回一段祝福语音。“嫦娥一号”的祝福语:“今天,全世界最灿烂、最夺目的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主题将在北京一一呈现!中华文明的光彩将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林匹克精神将在北京完美演绎。我们祝愿,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届奥运会!”“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在此之前,科技人员录制好了一些语音数据储存在卫星中,每到一些特定的日子,如元旦、春节等,“嫦娥一号”就会发回相应的语音。 我拟的标题是: 2.下边这则新闻报道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5月18日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字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字词归纳 1.新闻两则 阻(zǔ) 遏(è):阻挡,阻止。 绥(suí)靖(jìnɡ) :安抚、平定。 业已(yǐ):已经。 锐不可当(dānɡ):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阻遏(è) 阻止: 鄂(è):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豫(yù):中国河南省的别称。 聿(yù):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 2、芦花荡 疟子(yàozi):即疟(nüè)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愣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尖利:尖锐,锋利 能耐:本事;技能。 悠闲:闲适自在。 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阴惨:阴森凄惨。 仄(zè)歪(wāi):倾斜,歪斜。 央告:恳求。 转弯抹角: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月明风清:月光明亮,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夜晚。 张皇(huánɡ)失措(cuò):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阴森:阴沉可怕 飒飒(sà):形容风雨声。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湿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编算:方言,计划、盘算的意思。 挂花:负伤流血。 3、蜡烛 拂(fú)晓:天快亮的时候。 瓦砾(lì):破碎的砖头瓦块。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鞠(jū)躬(gōnɡ):弯身行礼,表示恭敬。 颤(chàn)巍巍(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的某些动作)。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箱箧(qiè):箱子。 赃物: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瞥(piē)见:一眼看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0诗四首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诗四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 候骑.()鸡豚.()叩.()门萧.()关 箫.()鼓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 ()②带月荷.锄归() .. 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 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 ⑦江入大荒 流()⑧仍怜.故乡水() .. 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③《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表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2 芦花荡 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 阴惨仄(zè)歪(wāi)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3 蜡烛 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赃物箱箧(qiè) 制裁荡然无存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肃穆荒谬(miù) 健忘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i) 掳(lǔ)悚惶急疮(chuāng)疤(bā)诘(jié)问渴慕(mù) 疏懒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7 背影 交卸(xiè) 奔丧狼籍簌簌(sù) 典质赋闲颓(tuí)唐琐屑 8 台阶 凹凼(dàng) 尴(gān)尬(gà) 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9 老王 伛(yǔ)惶恐荒僻(pì) 塌(tā)败取缔(dì) 骷髅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10 信客 克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 12 桥之美 美感史诗驻(zhù)足 13 苏州园林 轩(xuān)榭(xiè) 败笔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镂空(lōu) 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zhàng) 14 故宫博物院 磬(qìng) 鳖(biē)头琉璃藻井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 15 说“屏” 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cāng)俗雅俗之别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字词整理

溃 kuì 退 泄 xiè 气 督 dū 战 要塞 sài 业已 yǐ 荻港 D ígang 歼 jiān 灭 摧枯 k ū拉朽 xi ǔ 锐不可当 dāng 颁 bān 发 遗嘱 zhǔ 建树 仲 zhòng 裁 cái 巨额 卓 zhuó 有成就 凌 líng 空 翘 qiáo 首 酷 kù 似 sì 潇洒 轻盈 yíng 悄 qiǎo 然 由衷 zhōng 新秀 屏 bǐng 息敛 liǎn 声 眼花缭 liáo 乱 如梦初醒 桅 wéi 杆 浩瀚 hàn 娴 xián 熟 咆哮 紧绷 镌 juān 刻 一丝不苟 gǒu 白手起家 殚 dān 精竭 jié 虑 挟 xié 樱花 绯 fēi 红 宛 wǎn 如 掌故 落第 畸 jī 形 不逊 xùn 匿 nì 名 诘 jié 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huì 油光可鉴 jiàn 杳 yǎo 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 wù 痛疾 烂熳 màn (烂漫) 喝采(喝彩) 溺 nì 佃 diàn 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慰 wèi 勉 miǎn 不辍 chuò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妯 zhóu 娌 li 颊 黝 yǒu 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 zhì 留 愚钝 dùn 器宇 蒙昧 酒肆 sì 缰绳 轩 xuān 昂 áng 胆怯 藏污纳 nà 垢 gòu 正襟 jīn 危坐 入木三分 鞘 qiào 诚 chéng 惶 huáng 诚恐 髭 zī 髯 rán 绺 liǔ 鬈 quán 禁锢 伯爵 jué 侏 zhū 儒 rú 锃 zèng 亮 盎 àng 然 微妙 燥 zào 热 沥 lì 青 骤 zhòu 雨 窒 zhì 息 吹嘘 荧 yíng 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炽 chì 热 201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字词复习 1.消息二则 . . . . . .. . . . .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 . . . 3.“飞天”凌空 . . . . . . . . . . 4.一着惊海天 . . . . . . . 5.藤野先生 . . . . . . . . . . . . 6.回忆我的母亲 . . . . . . . 7.列夫托尔斯泰 . . . . . . . . . . . . . . . . . . . . . 鹤立鸡群 8.美丽的颜色 . . . . . . 景况

人教版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

1 《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不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 《观月记》 [南宋]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

2017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片段,完成1—5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词语复习

八年级上册词语复习 1 è yù suí jìnɡzǔè ruì bù kě dānɡ 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 jiān lì nénɡnai yōu xián yīn cǎn yānɡɡào yào zi zè wāi 尖利能耐悠闲阴惨央告疟子仄歪 yuè mín fēnɡqīnɡhán jìn zhuǎn wān mò jiǎo zhānɡhuánɡshī cuò月明风清寒噤转弯抹角张皇失措 3 fú xiǎo wǎlì dì jiào jū ɡōnɡchàn wēi wēi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4 xiānɡqiè zānɡwù zhì cái dànɡrán wú cún 箱箧赃物制裁荡然无存 5 sù mù huānɡmiù jiàn wànɡ 肃穆荒谬健忘 6 hài rén lǔhuánɡjí chuānɡbā jié wèn 骇人掳惶急疮疤诘问 shū lǎn pī lì ɡū shuānɡzhèn sǒnɡkě mù 疏懒霹雳孤孀震悚渴慕 7 jiāo xiè lánɡjí sù sù fù xián tuí tánɡ 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 suǒxiè pán shān bēn sānɡ 琐屑蹒跚奔丧 8 āo dànɡɡān ɡà fán zào wēi bù zú dào dàtínɡɡuǎnɡzhònɡ 凹凼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9 yǔshēn kuì zuò zhì bèn tā bài qǔdì 伛身愧怍滞笨塌败取缔 kū lóu huānɡpì huánɡkǒnɡ 骷髅荒僻惶恐 10 kè kòu jiē jì xī xū è hào hē chì dīméi shùn yǎn 克扣接济唏嘘噩耗呵斥低眉顺眼 jì liǎnɡdiān pèi diào yàn diān pèi wén zhòu zhòu jiāo zhuó 伎俩颠沛吊唁颠沛文绉绉焦灼 chánɡtú bá shè qiónɡchóu liáo dǎo lián shēnɡnuò nuò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连声诺诺 fēnɡchén kǔlǚjī línɡɡǒu suì shēnɡsǐhuò fú 风尘苦旅鸡零狗碎生死祸福 11 xiónɡzī cán sǔn ɡǔpǔtuī chónɡwéi miào wéi xiào 雄姿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 qiǎo miào jué lún zhānɡzhuó xiáo hé 巧妙绝伦张鷟洨河 12 měi ɡǎn shǐshī zhù zú 美感史诗驻足 13 xuān xiè bài bǐlòu kōnɡmínɡyàn qiū hè lín xún 轩榭败笔镂空明艳丘壑嶙峋 qiánɡwēi yīn dì zhì yí zhònɡluán dié zhàn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