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旗开得胜

1

常用单味中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又因其气味芳香,大多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3)湿盛脚气、痿证。

(4)夜盲,眼目昏涩。 厚朴 【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2)食积或便秘胀满。

(3)咳喘痰多。 广藿香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3)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旗开得胜

2 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脾胃虚寒吐泻。

(4)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 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胃寒呕吐。

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证。

(2)湿热困脾。

(3)暑湿及湿温初起。

草豆蔻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

(1)寒湿中阻之胀满疼痛。

(2)寒湿中阻之呕吐、泄泻。 草果

旗开得胜

3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主治病证】 (1)寒湿中阻证。 (2)寒湿偏盛疟疾。

旗开得胜

1第一部分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一、最佳选择题

1、白豆蔻具有止呕的作用,善于治疗

A 、胃寒呕吐

B 、胃虚呕吐

C 、妊娠呕吐

D 、寒饮呕吐

E 、胃热呕吐

2、藿香止呕,尤其善治

A 、胃寒呕吐

B 、胃热呕吐

C 、湿浊呕吐

D 、肝胃不和呕吐

E 、胃虚呕吐

3、芳香化湿药具有的功效是

A 、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 烧杯(1000ml, 400ml) 2. 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 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 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 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 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 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 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 【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内 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 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

几种常见的单味中药排毒又美容

几种常见的单味中药排毒又美容 [摘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的中药排毒美容效果非常好,以下也是家用几种常见的单味中药,排毒美容效果不错。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吃藿香为脾胃排毒 藿香其性微温,味辛,入脾、胃、肺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柠檬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使身体的毒素从肠道顺畅排出。《本草正义》言其“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湿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天冬润肺又降火 天冬味甘苦、性大寒。又名天门冬、大当门根。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黏性。它能滋阴润肺、止咳消痰,有效帮助排除肺部的毒素,同时还能降火、帮助排泄,主治肺结核、吐脓吐血、痰嗽喘促、糖尿病、咽喉炎、扁桃体炎、足下热痛、虚劳骨蒸、阴虚有火之症。煎汤,用量一般为6~15克。 当归煎汤清肠胃 当归味甘、辛,性温,能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进食后能增强肠胃吸收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利于身体废物的排出。同时其甘温质润,为活血、补血良药,能维持身体血液的正常循环,帮助血液排毒。煎服,用量一般为5~15克。 使君子促进消化 使君子,性温味甘,入脾、胃、大肠经,具杀虫、消积、健脾的功效。其甘温是温和之温,能助饮食之动化,而疏导肠中积滞,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能帮助身体的毒素从肠道顺畅排出。以使君子为主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十分有效,其方法是取使君子30克,去皮炙厚朴、陈皮、川芎各0.3克,研为细末调匀,用蜂蜜调制成黄豆大小的丸,3岁以上的小儿每次服2颗,3岁以下者每次服1颗,以米汤送服。 海松子润肺去燥 海松子性温,味甘,入肝、肺、大肠经。海松子含有脂肪油(约占74%,其中以油酸酯、亚油酸脂为主)、蛋白质、挥发油、糖、磷、铁、钙等。海松子的主要排毒功效是清除肺部的毒素,能滋阴、润肺、止咳,祛风通络,散寒除湿,补血养肝,滋阴潜阳,益气补血。与胡桃肉一起可以温养肺肾、润燥、止咳、化痰。二味相合,以蜂蜜相辅,补肾、润肺、止咳,宜于肺肾两虚之久咳痰喘。用量一般为10克。 常食莲子能静心 莲子性味甘涩平,主要作用于心、脾、肾,能养心益肾,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松弛血管,降低血压,补脾涩肠,并有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莲子作为保健药膳食疗时,一般是不弃莲子心的,莲子心味苦,有清除心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莲子的排毒元素也主要来自于莲子心。用量一般为6~12克。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 学时) 【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 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 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 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 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 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 (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 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 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 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 X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中药药理学(课后习题)

《中药药理学》习题集 第01章绪论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二、填空题 1.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问答题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3.简述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 4.有人认为中药是天然产物,所以毒副反应低,请简述你对此的看法。 5.请例举几种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或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简述其研究概况。 6.什么是中药药理学、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第02章中药药性理论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 A.NA B.Ach C.5-HT D.GABA E.NO 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 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 二、填空题 1.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 )的药物。 2.在中药中,( )、( )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三、问答题 1.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有什么关系? 3.中药归经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4.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5.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五味”所含成分与中药的“功效”、“归经”间有何规律性? 7.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03章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作用特点 一、选择题

常用单味中药1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能特点】本品发汗药力较强。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咳喘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配伍】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用法用量】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药理作用】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中枢兴奋等作用。 桂枝 【性能特点】本品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不如麻黄,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症】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癥瘕。 3.阳虚水肿,痰饮证。 4.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5.虚寒腹痛。 【配伍】桂枝配白芍: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多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理作用】促进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增加冠脉流量,强心,利尿,键胃,促进胃肠蠕动及抑制肿瘤等作用。 紫苏 【性能特点】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气滞胀满者尤佳。【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症】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不宜久煎。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证者慎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一章止血药 【功效】止血,并分别兼有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功效 【适应范围】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按性能共分四类 (1)凉血止血:味或苦或甘而性寒凉,均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昧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主治各种出血而无瘀滞者,但有留瘀恋邪之弊,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善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而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配伍】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病情配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使用注意】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涩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大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2)疮痈肿毒。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清泄散瘀,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疮痈,血淋。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 芳烃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亦称芳香烃。 这类化合物实际上比较稳定。 芳香性——易进行离子型取代反应,不易加成、氧化,并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把苯及其衍生物总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通常所说的芳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芳烃,而不含苯环结构的芳烃,称为非苯芳烃。芳烃按其结构可分为3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 单环:含有一个苯环; 多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苯环; 稠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通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 5.1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1.苯及其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6 2.命名:a.取代基简单的以苯为母体, 烷基为取代基,并表明取代基位次,有两个取代基,可用邻(o-), 间(m- ) 对(p-)来表示;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时,也常用连、偏、均等字头表示。 b.若结构复杂,或支链上有官能团,则把支链作为母体,而把苯作为取代基。 苯环上连有多个官能团时,按官能团优先顺序选定母体: (1)比较各个官能团的优先次序(P197), 以较优官能团为母体(1号位),其它为取代基。(2)按照次序规则比较取代基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并标注取代基的位置。 3.芳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下的原子团,称为芳基,常用Ar 表示。 苯基:Ph- C6H5- 苄基(苯甲基):PhCH2- Bz- 5.2苯的结构 1.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各键角120。一般条件下,苯不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即不易进行加成和氧化反应,却较容易进行取代反应。 2.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其中六个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每个碳原子上还剩下一个与σ平面⊥的p轨道,相互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形成闭合大π键。 3.π电子高度离域,使苯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4.分子轨道理论: 解释:①三个成键轨道能量低,三个反键轨道能量高。分子轨道中节面越多,能量越高。 ②基态时六个π电子均处于三个成键轨道,且能量低于3个孤立的π键,稳定性高,π电子在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 由以上讨论知: 苯的结构很稳定,其π电子高度离域,键长完全平均化。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芳香烃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一般芳香烃均比水轻。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升高。熔点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结构有关,通常对位异构体由于分子对称,熔点较高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 a.卤化:芳烃与卤素作用生成卤代芳烃 a.催化剂:FeCl3 、FeBr3 、AlCl3等b.卤素活性:F2>Cl2>Br2>I2(氟化剧烈,碘化可逆)c.芳烃活性:烷基苯>苯>卤代苯 d. 烷基苯和卤代苯的卤代物主要为邻对位异构体(烷基苯与卤素作用发生环上取代比苯容易)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

第一组 题目: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的研究) 一、延胡索镇痛的历史[1] 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组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根据南北朝以来直到明清的医案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可把延胡索的临床应用分为三类:1.镇痛作用:延胡索中多种生物碱对胸部疼痛、胃肠疼痛、腹部疼痛、跌打扭伤等有显著的止痛作用;2.治疗心血管疾病:延胡索对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药效,能扩张冠脉,治疗心率失常;3.用于妇产科通经、行气:可治疗痛经和产妇产后宫缩痛。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肌肉松弛,并具有解痉作用。口服延胡索可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缓解一般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延胡索对轻度痉挛性疼痛的有效率大致与杜冷丁相当。另外,延胡索还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功效。 延胡索的研究新发现 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金国章院士为代表的药理学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延胡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镇静机理与传统的麻醉性镇痛或消炎解热镇痛机理不同,延胡索乙素是属于植物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是一种增强内源抗痛系统功能的新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成瘾性。二、延胡索的主要功效及化学成分[2] 功效:延胡索有活血、理气、止痛功效和镇痛、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化学成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延胡索戊素、延胡索己素、延胡索辛素、延胡索壬素、延胡索癸素、延胡索子素、延胡索丑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及树脂 三、延胡索乙素的镇痛机理[3] 延胡索乙素生物活性最强,其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内多巴胺(DA)受体有亲和力起通过阻断多巴胺DI受体增加脑内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 四、提取方法[4]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 2005,1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主编曾南 主审沈映君 编委 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 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 童妍周桢昊李佳川

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 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 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6.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二、中药药理实验样品注意事项 在进行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药理实验时,由于中药不同于西药,多数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而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或多种中药的综合作用。因此,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制备药理实验用的中药样品,应注意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1.药材选择:中药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霉变虫蛀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重要药理作用的实验结果,所以制备中药制剂应首先对中药样品经过鉴定,选择合格中药材进行制备。如果是研究中药新药,受试药物应是处方固定,生产工艺及质量稳定,与临床研究用药剂型相同,并应符合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 2.口服制剂:整体动物实验口服或十二指肠给药,对药材加工的中成药制剂,如冲剂、浸膏、丸、丹、片剂等,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水溶液剂、混悬剂,必要时可加入增溶剂和助悬剂。糖衣片可先剥除包衣再配制。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先蒸馏取得挥发油,然后助溶或制成乳剂、混悬剂进行动物实验。若含有麝香、牛黄之类不便提取加工的药材,可直接和水煎液配制成混悬液给药。 药效学研究 3.离体实验和静脉注射:对于离体实验和注射给药的中药制剂,进行药效学研究时,用不含赋形剂的提取物,应注意药物中的杂质、不溶物质、无机离子及酸碱度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高鸿宾四版有机化学答案 第五章 芳烃

1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一) 写出分子式为C 9H 12的单环芳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解: CH 2CH 2CH 3 CH(CH 3)2 CH 3 C 2H 5 CH 3 C 2H 5 正丙苯 异丙苯 邻甲基乙苯 间甲基乙苯 CH 3 2H 5 CH 3 CH 3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对甲基乙苯 连三甲苯 偏三甲苯 均三甲苯 (二)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CHCH 2CH 3 3 (2) CH 2 C=C CH 3 H H (3) NO 2 Cl CH 3 (4) CH 3 3 (5) Cl COOH (6) CH 3 (7) CH 3 NH 2Cl (8) OH CH 33 (9) OH SO 3H SO 3H Br 解:(1) 3-对甲苯基戊烷 (2) (Z)-1-苯基-2-丁烯 (3) 4-硝基-2-氯甲苯 (4) 1,4-二甲基萘 (5) 8-氯-1-萘甲酸 (6) 1-甲基蒽 (7) 2-甲基-4-氯苯胺 (8) 3-甲基-4羟基苯乙酮 (9) 4-羟基-5-溴-1,3-苯二磺酸 (三) 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解:红色括号中为各小题所要求填充的内容。 (1) + ClCH 2CH(CH 3)CH 2CH 3 C CH 3 3 CH 2CH 3AlCl 3

(2) + CH 2Cl 2 3 (过量)CH 2 (3) 3 H 2SO 4 NO 2NO 2 + (主要产物) (4) 3 24 0 C o O 2 N (5) OH + (6) CH 2 CH 2 O + CH 2CH 2OH (7) 2ZnCl 2 CH 2CH 2 CH 2CH 2 CH 2Cl (8) (1) KMnO 3CH 2CH 2 CH 2CH 3 COOH (9) 25AlCl 3 C(CH 3)3(CH ) C=CH C(CH 3)3C 2H 5 H 2SO 4 (CH 3)3C COOH (10) 3 H 3O + CH=CH 2 O O 2 O CHO + CH 2O (11) 3AlCl 3 2Pt COCH 3 (12) 3 CH 2CH 2CCl O (13) HF CH 2CH 2C(CH 3)2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凡以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辨证信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之病证。 本类药易耗伤津液,阴虚津伤者宜慎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脾、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 (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3)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既往安神常以朱砂拌用,今则极少用。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虞,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挛。 (5)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亦可作羹,煮粥饭食,或入丸散。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泽泻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 (1)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水肿兼热。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常用单味中药习题

常用单味中药习题讲解 2.习题部分 能发汗解表、又能祛风除痹的药物是(2011) A.麻黄 2007 B.香薷 2011 C.柴胡 D.升麻 E.白芷 2011 『正确答案』A 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燥结者、应首选: A.薄荷(2007 2009) B.蝉蜕 C.菊花 D.蔓荆子 E.牛蒡子(2010) 『正确答案』E 阳明经头痛的引经药应选用 A.黄芩、荆芥(2011) B.柴胡、川芎(2009) C.吴茱萸、藁本 D.葛根、白芷 E.羌活(2010 2011)、川芎 『正确答案』D 辛温解表药中、下列除哪一种药物外、均能祛风湿止痛 A.藁本 B.香薷2011 C.苍耳子(2011) D.防风 E.羌活 『正确答案』B 外感风寒、内停痰饮证、麻黄宜与下列哪组药配伍 A.石膏、知母 B.木通、甘草 C.细辛 2007、干姜 D.瓜蒌、贝母 E.海金沙、海藻 『正确答案』C

A.牡丹皮 B.银柴胡 C.胡黄连 D.青蒿 E.地骨皮 『正确答案』A 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又能退无汗骨蒸的药物是 A.赤芍 B.白薇 C.生地黄 D.牡丹皮 E.郁金 『正确答案』D 既能退虚热、又可解毒疗疮治阴虚外感证的药物是 A.胡黄连 B.地骨皮 C.青蒿 D.连翘 E.白薇 『正确答案』E 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对是 A.薄荷、玄参(2009) B.蒲公英、紫花地丁 C.牛黄、水牛角 D.金银花、连翘(2007 2010 2012) E.桑叶、菊花 『正确答案』D 既治肺热咳嗽、又能治胎热不安的药物是 2007 A.栀子(2009 2011) B.大黄(2007 2009 2012) C.黄连 D.苦参 2012 E.黄芩 『正确答案』E 既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治疗喉痹的药物是 2007 用量 0.1-0.3g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 (一)写出分子式为C9H12的单环芳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解: CH2CH2CH3CH(CH3)2 CH3 C2H5 CH3 C2H5正丙苯异丙苯邻甲基乙苯间甲基乙苯CH3 C2H5 CH3 CH3 CH3 CH3 CH3 3 CH3 CH3 CH3 对甲基乙苯连三甲苯偏三甲苯均三甲苯 (二)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3CH2CHCH2CH3 CH3(2) CH2 C=C CH3 H H (3) NO2 Cl CH3 (4) CH3 3(5) Cl COOH (6) CH3 (7) CH3 NH2 Cl (8) OH CH3 COCH3 (9) OH SO3H 3H Br 解:(1) 3-对甲苯基戊烷(2) (Z)-1-苯基-2-丁烯(3) 4-硝基-2-氯甲苯 (4) 1,4-二甲基萘(5) 8-氯-1-萘甲酸(6) 1-甲基蒽 (7) 2-甲基-4-氯苯胺(8) 3-甲基-4羟基苯乙酮(9) 4-羟基-5-溴-1,3-苯二磺酸 (三)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解:红色括号中为各小题所要求填充的内容。 (1) + ClCH2CH(CH3)CH2CH3C CH3 3 CH2CH 3 3 (2) + CH2Cl23 (过量)CH2

(3) 3 H 2SO 4 NO 2NO 2 + (主要产物) (4) 3 24 0 C o O 2 N (5) 3 OH + (6) 3CH 2 CH 2 O + CH 2CH 2OH (7) 2ZnCl 2 CH 2CH 2 CH 2CH 2 CH 2Cl (8) (1) KMnO 3+ CH 2CH 2 CH 2CH 3 COOH (9) 25AlCl 3 C(CH 3)3(CH ) C=CH C(CH 3)3C 2H 5 H 2SO 4 (CH 3)3C COOH (10) 3H 3O + CH=CH 2 O O 2 O CHO + CH 2 O (11) 3AlCl 3 2Pt COCH 3 (12) 3 CH 2CH 2CCl O (13) HF CH 2CH 2C(CH 3)2 (14) O O O 3 + (A) 2)2COOH O (B) CH 2(CH 2)2COOH (15) F CH 2Cl CH 2 F 3 + (16)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讲义+配套练习含答案】

旗开得胜 1 常用单味中药——第七章 温里药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量为3~15g 。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畏寒肢冷。 (2)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 (3)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

旗开得胜 2 (4)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寒湿痹痛,腰痛。 (5)阴疽,痈肿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主治病证】 (1)中寒肝逆之头痛、吐涎沫。 (2)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之腹胀、困闷欲死。 (3)寒疝腹痛,经寒痛经。 (4)呕吐吞酸。 (5)虚寒腹痛泄泻。 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1)脘腹冷痛,中寒呕吐、泄泻。 (2)虫积腹痛,蛔、蛲虫所致者尤宜。 (3)湿疹,阴痒。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病证】 (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