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坝发展水平

合集下载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

三峡大坝的意义及建设对中国人民来说,三峡大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它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三峡大坝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意义和贡献呢?一、经济意义三峡大坝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它具有调度水位、发电、航运、灌溉等多重功用。

其中最显著的是发电,三峡大坝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0兆瓦,相当于理论上每年可发电万亿千瓦时,满足了中国超过400个城市的用电需求。

而且,三峡水库能够储存220亿立方米的水,调节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解决了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意义三峡大坝建成后,水电取代了火电,这样就可以减少煤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同时,三峡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洪水来袭时,三峡大坝能够控制水位,防范洪水危害,减轻洪灾损失;旱灾来临时,它能够对下游进行灌溉,补充水源。

因此,三峡大坝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文化意义三峡大坝是中国的国宝,其建设过程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历经了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不仅完美地记录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史,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精神和聪明才智。

同时,通过大坝对古书画等文化遗产实施的保护,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三峡大坝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四、工程意义三峡大坝工程历时多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质,堪称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实力,而且也提高了世界上大坝的建筑水平。

亦因此,三峡大坝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众多国际建筑媒体和专家研究的对象。

虽然三峡大坝建造的费用很高,其运行成本也不低,但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经济、环境、文化效益是无法替代的。

三峡大坝守护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和未来,在经济、生态、文化、工程等多方面都具备深远的意义。

中国大坝建设现状及发展

中国大坝建设现状及发展

速度显著回升 ,新坝型出现而且迅速发展 。一些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陆续开工 ,完成了一大批高
坝和大型水电站 ,包括安康重力坝 (高 120 m) 、紧水
滩拱坝 (高 102 m) 、东江拱坝 (高 155 m) 、东风拱坝
(高 168 m) 、隔河岩拱坝 (高 151 m) 、漫湾重力坝 (高
132 m) 、鲁布格土石坝 (高 101 m) 等水电站 。举世
— 12 —
36 226 座 ,中国 18 820 座 ,占 52 % ,仍居世界首位 。 近 10 a 来 ,从 1990 年开始 ,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 要求 ,逐年统计了在建大坝情况 (见表 1 、2) 。
从表 1 、2 可以看出 , 全世界在建大坝每年有 1 100~1 700 座 ,中国有 250~310 座 ,约占 1/ 4~ 1/ 5 。全世界每年建成投产的大坝为 199~368 座 , 中国为 72~153 座 。1994 年以后 ,情况稍有变化 , 即 1994 年前中国始终居第 1 位 ,土耳其和日本分为 第 2 、3 位 。此后 1995 年印度跃居第 1 位 , 有 650 座 ,我国 (280) 和土耳其 (145) 分列2 、3 位 。
从我国建坝速度初步分析 , 大体可分成 4 个 阶段 。
第 1 阶段 :1950~1957 年发展初期 ,从治淮起 步 ,根治海河 、开始治黄 。比较著名的大坝在北京有 永定河的官厅土坝 (高 46 m) ,淮河北支流有白沙 (高 47182 m) 、薄山 (高 4814 m) 、南湾 (高35 m) 等 土坝 ,淮河南支流有佛子岭 (高 7414 m) 、梅山连拱 坝 (高 88 m) ,响洪甸重力拱坝 (高 8715 m) 和磨子潭 支墩坝 (高 82 m) 等 。在海河流域各支流上也开始 建设 。1955 年黄河流域开发规划完成 ,首批开工的 有三门峡重力坝 (坝高 106 m) 。

土石坝国内发展现状

土石坝国内发展现状

土石坝国内发展现状土石坝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的坝型,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优点,因此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也是非常广泛和快速的。

目前,我国土石坝的发展状况良好,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土石坝水利工程。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土石坝工程8760座,总库容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

其中,九寨沟景区的黄龙坝、鸟巢坝等知名土石坝工程,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

在国内,土石坝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利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

其中,水资源利用是土石坝工程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上的多座水利枢纽工程都采用了土石坝作为主要的堤坝结构,如长江的丰都、茶山、三峡等水利枢纽,黄河的花园口、三门峡等水利枢纽,都是由土石坝构成的。

此外,土石坝还广泛用于灌溉工程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土石坝灌溉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提高了灌溉水利的效率。

例如,华北平原地区的多个灌区,都是由土石坝灌溉工程进行水资源调度和供水的。

防洪是土石坝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河流境内的水利工程,如抗洪形式多样的土石坝,为防止洪水泛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大洪坝工程,通过建设土石坝有效控制了洪水,保障了当地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最后,土石坝在水利发电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发展水电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开发途径之一。

土石坝作为水电站的主要构造形式,用于蓄水和水能转化,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广西自治区的步头岭水电站,承担着重要的调峰、发电任务,对该地区的电力供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土石坝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是非常良好的。

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便利的特点,使得其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土石坝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并且在水资源利用、灌溉、防洪、发电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土石坝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2008水库大坝统计

中国2008水库大坝统计
二、 中国大坝建设进展
中国现代化的大坝建设以三峡、二滩和小浪底工程为代表,其中二滩和小浪底工程 已分别于 1999 年,2001 年完工投产,三峡于 2009 年竣工验收。三峡、二滩、小浪底 这三座工程标志着中国大坝建设在建设技术上由追赶世界水平到与世界水平同步。这一 时期中国建设的一大批高坝工程有 5 个突出的特点,即(1)质量好、安全可靠。特别 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区域的四座 100m 以上的高坝(紫坪铺面板坝、沙牌碾 压混凝土拱坝、宝珠寺混凝土重力坝、碧口心墙坝),经受住了超过设防的强震考验, 得到世界大坝界的高度赞誉,具有里程碑意义);(2)工程造价普遍低于预算;(3)工 程工期普遍短于预期,部分工程实现了提前发电;(4)工程发挥了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如 98 年中国大洪水,多个高坝联合调度,在减轻洪水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新坝型和新的坝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如混凝土面板堆石 坝、碾压混凝土坝、高拱坝等,中国组织了国家科技攻关,相继推动建设了世界最高的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小湾高拱坝等。中国大坝建设比较 重要的进展有以下 10 个方面,简要概述如下:
一 中国水库库容、水电开发情况及与世界的比较 1、水库大坝进展的比较参数问题
水库大坝与水电开发的合理度问题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采 用的数据来源、数据的可靠程度以及数据的科学性不同,分歧往往比较大。以往的比较, 包括国内、国际不同文献,过于强调 15m 以上大坝数量,这在 1980 年以前是基本可行 的,那时世界总的大坝数以及 30m 以上的水库大坝数与今天比还比较少,同时社会各 界对大坝的关注还不强烈,统计分析的目的多是服务于从业者分析趋势和发展方向,多 注重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目前仍以此数进行比较有几个问题:一是单纯用大坝数进行比 较,对产生效果的反映和发展程度的反映不直接,不能满足行业外各界人士的关心。由 于大坝数反映更多的是技术和经济指标,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即社会和环境效应反映较 差,不能响应行业外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二是单纯比较大坝容易误导读者。不少的 读者认为世界建的大坝过多了,认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大坝不符合潮流,如此认识的原因 可能有多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合理开发度、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开发 的程度上的差别没有科学比较,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与水库 大坝之间的关系难以清楚认识,说明我们的统计分析工作针对性需要改进。有的大坝有 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方的库容,有的只有几十万方的库容,大坝数相同,但影响和产生的 效益相差甚远,所代表的开发程度也相差甚远。因此水库大坝与水电开发的比较参数问 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三是大坝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重要的高坝所代表,用 15m 的 大坝难以准确反映发展趋势。由于技术进展比较快,各国 30m 以下的大坝建设受关注

2023年水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水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水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行业在国内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从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竞争格局、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水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市场之一,水力发电容量居全球第一。

2019年底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经高达352.86GW,占比达到36.7%。

2019年水电发电量也达到了1286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比重达到了17.5%。

根据中国水力发电规划,到203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0GW左右。

因此,中国水电行业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

二、技术水平中国水电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水电技术的领先者。

水轮机、发电机、调速系统、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先后实现本土化生产并达到了国际水平。

部分核心技术和大型装备已经出口到国外市场,并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同时,水电行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逐步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为实现水电发展的可持续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竞争格局我国水电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且细分化的发展态势。

国内大型水电企业(如三峡集团、华能、大唐等)在市场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同时,根据能源转型政策及清洁能源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新能源企业(如海能达、远兴、金风科技等)也逐渐崭露头角。

四、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水电行业发展的政策,着力扶持水电项目建设,包括“十三五”能源规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水电工程推进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水电行业市场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竞争格局日趋激烈、政策环境趋向稳定等特点,为我国水电行业未来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我国水电行业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并加强对河流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的重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水利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水力发电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的落差所具备的位能做功,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为了有效利用天然水能,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调节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如大坝、引水管涵等。

因此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但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

国外发展现状:全世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约为22.61亿kW,分布不均匀,各国开发的程度亦各异。

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他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2002年底,全世界已经修建了49700多座大坝(高于15m或库容大于100万m3),大坝建设情况见下表,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大坝有25000多座。

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国;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包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国;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包括南美的大部分国家。

全世界大坝的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总和的19%,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28.49GW。

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情况:美国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加拿大水电比重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巴西水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四位。

挪威能源消费中水电占一半。

国内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水力发电这一方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水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优势。

但是我国水力发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浴缺陷,如何解决水力发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水利发电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水资源是“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重点领域,民间资本也可以参与水利建设项目。

大坝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坝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大坝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坝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大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利用,还能提供清洁能源和灌溉水源。

本文将对当前大坝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大坝建设的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大坝发展的现状。

当前全球有数千座大型水坝,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三峡大坝等。

这些大坝在能源、水利、防洪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三峡大坝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还能有效地控制长江的洪水,并向周边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兴建大坝,以满足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灌溉需求。

这种趋势表明,大坝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处于增长状态。

然而,大坝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大坝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坝拦截了水流,导致上游水域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鱼类迁徙受阻,河床冲淤不平衡等问题。

其次,大坝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政府的经济能力有限,这使得大坝建设变得困难。

另外,一些大坝的施工和运营安全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决堤事故等。

这些挑战需要在大坝建设过程中得到认真对待和解决。

在未来,大坝建设将面临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洪能力将成为大坝建设的重要任务。

大坝需要能够应对更大的水流量,以防止洪水过程中的破坏。

其次,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大坝将在能源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继续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坝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将成为关键。

未来的大坝项目必须更加注重环境影响评估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趋势时,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大坝建设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推动大坝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大坝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应该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

中国水坝发展史简述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开展了水坝建设。

本文将从古代水利工程开始,梳理中国水坝发展史。

古代水利工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的水坝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增加农业产量。

其中最著名的水坝是位于黄河下游的都江堰和蒲团堰。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通过修建水坝和渠道,将岷江的水引入成灌溉用水,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水坝的兴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民对水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在20世纪开始大规模修建水坝。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水坝建设的高峰期。

首个大型水坝的修建是在1954年开始的三峡水库工程。

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库之一,位于长江中游。

它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发电和航运。

三峡水库的建设经历了多年的规划和论证,最终在1994年动工,2003年开始蓄水。

三峡水库的建设对改善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三峡水库,中国还修建了许多其他大型水坝。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为了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如龙羊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和银川水库等。

这些水库不仅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还可以发电和供水。

21世纪的水坝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在21世纪继续大力发展水坝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水坝项目是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缺水的问题。

该工程通过修建一系列水坝和引水渠道,将长江和其他南方河流的水引入北方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国还在西部地区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如青藏高原的昆仑山水电站和金沙江上的白鹤滩水电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坝发展水平已是世界前列
徐泽平(中国大坝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水科院教高)
现代水利周刊: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堆石坝的发展历史。

徐泽平:土石坝系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的材料,经过抛填、碾压等方法而堆筑成的挡水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沙砾为主时,称为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则称为堆石坝。

堆石坝的建设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坝型分类主要有心墙堆石坝(土质心墙、沥青混凝土心墙等)和面板堆石坝(钢筋混凝土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面板等)两种,其中以土质心墙堆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用最为广泛。

从堆石坝的发展历史看,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为早期阶段,以抛填堆石为特征,坝型以面板堆石坝为主,坝高达到100米量级,土质心墙堆石坝相对而言没有很大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初为过渡阶段,在这一段时期内,随着坝高的增加,抛填堆石变形过大而导致面板和接缝损坏使坝体产生大量渗漏的问题逐渐突出,从而使面板堆石坝的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而反之,土力学理论上的进步,使心墙堆石坝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为快速发展,坝高达到了150米量级。

20世纪60年代以后,振动碾和薄层碾压堆石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堆石的变形,使面板堆石坝重新兴起,堆石坝的发展进入的现代阶段。

一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相继建成。

与此同时,心墙堆石坝也因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的改进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高已达到200米量级,而心墙堆石坝的坝高更达到300米量级,两者已成为当今高土石坝工程的两种代表性坝型。

堆石坝也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坝型之一。

现代水利周刊:与其他坝相比堆石坝有何特点和不足?
徐泽平:堆石坝作为一种典型的当地材料坝,其筑坝材料可以根据坝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就地取材,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费用。

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坝型特点,堆石坝在筑坝材料的选择上具有较宽的范围和多样的可能,其材料分区的布置大多也可以根据料源的情况灵活布置。

由于堆石坝筑坝材料的散粒体特点,堆石坝对于坝址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坝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变形适应能力,与混凝土坝相比,堆石坝对于坝基和坝肩的的要求相对较低。

由于堆石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冲蚀能力,因此,采用碾压堆石修建的现代堆石坝通常都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堆石坝通常均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其施工过程便于现代大规模机械化施工,从而可以实现坝体填筑的快速施工。

经过充分碾压的堆石坝工程通常都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四川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就是一个明确的例子。

与其他的混凝土坝(重力坝、拱坝等)相比,由于堆石坝一般不能在坝身进行溢流(低坝、泄洪流量小的情况除外),因此,其施工导流和枢纽泄洪设施的布置会有所不便。

另外,对于心墙堆石坝而言,粘土心墙的填筑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一般不存在这一问题)。

现代水利周刊:目前,我国堆石坝发展情况如何?
徐泽平: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已建成了大、中、小型大坝约8万多座,其中绝大多数是土石坝,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100米以上的高坝几乎都是混凝土坝,堆石坝仅有
石头河、碧口和鲁布革3座。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质心墙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蓬勃兴起,国内修建的堆石坝工程逐渐增多,尤其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且,在这些已建、在建和待建的堆石坝工程中,很多都是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枢纽工程。

我国现代堆石坝工程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内各工程局大型施工设备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高土石坝科技攻关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目前,堆石坝工程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堆石坝在与混凝土坝方案比较中处于略势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堆石坝在坝型比较中具有了较为强大的竞争力。

从目前的发展看,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发展速度较快,技术水平也较高。

刚刚建成的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中国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在建坝数量、坝高、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上均居当今世界的领先水平。

从心墙堆石坝的发展看,我国的高心墙堆石坝建设尚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已建的鲁布革、小浪底心墙堆石坝工程运行良好。

目前正在建设的瀑布沟、糯扎渡等高心墙堆石坝也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坝工程,即将兴建的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坝高达到314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土质心墙堆石坝工程。

现代水利周刊:据您所了解,世界上堆石坝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
徐泽平:从国际上的堆石坝发展情况看,早期的堆石坝建设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相继建设了一批心墙堆石坝工程。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兴起,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南美国家相继建设了一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总结和经验交流,促进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发展。

到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的坝工建设基本停止,堆石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

在这一段时期内,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国还是以心墙堆石坝的建设为主,而南美等国主要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为主。

21世纪初,印度建成了坝高260.5米的特里(Tehri)心墙堆石坝,巴西建成了坝高208米的伊拉佩(Irape)心墙堆石坝。

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际上的高混凝土面坝堆石坝发展较快,一批200米级的高坝相继建成,但在运行过程中,部分工程发生了蓄水期面板挤压破坏的共性问题,应起了各国坝工专家的高度重视。

近期,通过相关研究和系列工程措施的应用,这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从目前的发展看,混凝土面坝堆石坝的发展仍是当今堆石坝发展的主线,除中国之外,发展较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美和东南亚。

现代水利周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堆石坝建设和管理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徐泽平:如前所述,我国的堆石坝建设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面居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而心墙堆石坝的建设尚需学习和借鉴国外高坝工程建设的经验。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峰期,开工建设项目多,积累的工程经验丰富,因此,在堆石坝的建设中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同时,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堆石坝工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对工程的前期科研工作比较重视,相对而言,研究工作作得较为充分,由此可以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保证工程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看,我国的高心墙堆石坝建设目前仅具有设计上的经验,缺乏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上的经验。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最高的心墙堆石坝是小浪底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

而目前在建和待建的大量工程均为300米级坝高的心墙堆石坝工程,如何实现心墙堆石坝从目前的水平向300米级坝高跨越,有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而相对而言,国外的心墙堆石坝建设实践相对丰富,在已建成的大坝中,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努列克(坝高300米)、墨西哥的奇科森(坝高261米)、印度的特里(坝高260米)、哥伦比亚的瓜维奥(坝高247米)、
加拿大的买加(坝高242米)、美国的奥洛维尔(坝高230米)等均可为我国的高心墙堆石坝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